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太原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记·刺客列传》描写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位刺客,司马迁对其评价:“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与这一记载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最接近的是()A.“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可知,材料记载体现的精神内涵是忠义与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反映的思想与材料相符,B项正确;“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体现了顺应自然的思想,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体现了法治的思想,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体现了德治的思想,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B项。2.1991年新加坡国会通过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将儒家思想注入国家意识,通过培育和践行共同价值观,社会文明程度和国际影响力大为提高。这说明()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现代价值B.文化认同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C.儒家文化成为新加坡的主流文化D.新加坡政府以中华文化正统自居【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1年(新加坡)。根据材料信息“将儒家思想注入国家意识,通过培育和践行共同价值观,社会文明程度和国际影响力大为提高。”可知新加坡将儒家思想注入国家意识,注重发扬儒家文化精华,并对新加坡的国家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现代价值,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新加坡吸收儒家思想,服务于其国家的发展,未涉及新加坡文化认同增强了其民族自信,排除B项;新加坡只是一定程度上吸收儒家思想的精华,儒家文化并未成为新加坡的主流文化,排除C项;新加坡政府并未以中华文化正统自居,排除D项。故选A项。 3.上海格致书院始建于1874年,是一所既非传教布道又非追逐科举的中西合办学府,其办学主旨是使“中国便于考究西国格致之学(自然科学)、工艺之法、制造之理”。这说明格致书院()A.促进了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B.树立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典范C.顺应了中国社会近代化需求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后半叶(中国)。据题干“办学主旨是使‘中国便于考究西国格致之学(自然科学)、工艺之法、制造之理’”可知,格致书院以西方近代科学为教育的内容,培养科技人才,顺应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需求,C项正确;格致书院的教学内容是西方科技而非维新思想,排除A项;格致书院促进了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体现的是西学东渐而非“中西方文化交流”,排除B项;格致书院的主要活动是学习西方科技,对西方的学习停留在器物层面,而没有深入到制度层面,未能突破中体西用,排除D项。故选C项。4.《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卖酒的妇女往酒里掺水被人发现,将被扔进水里淹死;如果从事高利贷的大商人借贷利率超出政府规定的标准,他将白白地损失一切。据此可知,古巴比伦时期()A.保证了商业贸易的公平公正B.消费者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C.借贷引发了严重社会问题D.注重以法律来规范商业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西亚。据题干信息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严惩商业活动中的欺骗行为,限制高利贷的利率,这些都有利于规范商业秩序,D项正确;虽然有相关法律,但不能完全杜绝违规行为,因此“保证了公平公正”说法不恰当,排除A项;限制高利贷的利率是在保护借款人而非消费者的权益,排除B项;材料仅提及限制高利贷利率的法律规定,仅凭此不能断定借贷引发了严重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5.意大利作家薄伽丘借鉴阿拉伯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的故事结构创作《十日谈》,提倡人性解放;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从《一千零一夜》中汲取营养创作喜剧《终成眷属》,赞美人的品德和才能。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A.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鉴B.是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源泉C.对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D.促进交流的同时繁荣了自身文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4-17世纪(西欧)。 据题干信息可知,薄伽丘、莎士比亚等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文学家借鉴《一千零一夜》的内容来宣扬人文主义,体现了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所述主要是阿拉伯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而非论述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排除A项;薄伽丘、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文学家,而非启蒙思想家,排除B项;材料体现阿拉伯文化影响西方,未提及阿拉伯文化自身的繁荣,排除D项。故选C项。6.日耳曼人由于自身文化水准尚低,立国之初仍不得不借重罗马贵族长期的统治经验和现成制度,有些城市依然由原市政官员主持政务,税收办法一度也还仿罗马旧制。据此可知()A.日耳曼人完全继承罗马文明B.罗马官员的权力进一步巩固C.日耳曼人无法统治欧洲社会D.文明的传承有其固有的规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中世纪早期(西欧)。据题干“日耳曼人……立国之初仍不得不借重罗马贵族长期的统治经验和现成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日耳曼人虽然灭亡了罗马帝国,但又不可避免地保留和继承了罗马的制度文化,体现了文明传承的固有规律,D项正确;“完全继承”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虽然日耳曼人继续任用某些原罗马官员,但日耳曼人已经取代罗马人成为统治者,罗马官员的权力削弱而非增强了,排除B项;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日耳曼民族南下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无法统治欧洲社会”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7.东晋高僧法显在《佛国记》中描述他从印度取经归来的行程时说,到一国家,名耶婆提,这个国家婆罗门兴盛,佛法不足言。经考证,这个国家就是今天位于马来群岛的爪哇。这表明()A.南亚文化渗入东南亚B.法显的记载可能有误C.佛教在东南亚已消失D.婆岁门教是爪哇国教【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南亚的文化交流。根据材料“东晋高僧法显在《佛国记》中描述他从印度取经归来的行程时说,到一国家,名耶婆提,这个国家婆罗门兴盛,佛法不足言。经考证,这个国家就是今天位于马来群岛的爪哇。”可知,东晋高僧法显描述的是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在爪哇盛行,说明此时古印度文化已传播到爪哇,即南亚文化渗入东南亚,A项正确;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无法判定法显的记载是否有误,需要更多史料进行佐证,排除B项;佛教在东南亚已消失,“已消失”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婆岁门教在爪哇国盛行,但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婆罗门教是爪哇国教,排除D项。故选A项。 8.古代日本独有的“和歌”来源于中国的乐府诗。和歌虽然是由汉字写成,但语法和结构却是严格遵守日文标准,如果中国人直接按照字面来读就难以理解。这反映了()A.日本文字语法结构更加严谨B.日本对汉文化的民族化改造C.东亚文化同质化严重D.汉文化对周边国家影响巨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材料“和歌虽然是由汉字写成,但语法和结构却是严格遵守日文标准,如果中国人直接按照字面来读就难以理解。”可知,日本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是和歌虽然是由汉字写成,但语法和结构却是严格遵守日文标准,如果中国人直接按照字面来读就难以理解,说明日本对中国文化进行了适合其民族发展的改造,B项正确;和歌语法和结构却是严格遵守日文标准,未说明其更加严谨,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东亚文化的同质化问题,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日本对汉文化的改造,而非汉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9.《赫梯法典》规定:假如任何人获得良种的马而消除它的烙印,它的主人发现了它,则消除烙印的人应交付七匹马……同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假如任何人盗窃拉车的马,则赔付十匹马,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这些规定反映了()A.马在游牧民族的重要地位B.赫梯帝国已成为法治国家C.法典注重维护奴隶主利益D.赫梯人打击一切偷盗行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西亚。据材料可知,古代赫梯严厉惩处偷盗马的犯罪行为,结合所学,马对于游牧民族而言是重要的财产和军事资源,地位重要,A项正确;仅根据赫梯帝国制定法典不足以得出赫梯帝国已成为法治国家,赫梯帝国实行国王专制,法治国家是在近代以后才逐渐形成的,排除B项;材料引用的法典内容都涉及马,惩处偷盗马的犯罪行为也是对平民财产的保护,不能体现“注重维护奴隶主利益”,排除C项;材料仅提及打击盗马行为,而非一切偷盗行为,排除D项。故选A项。10.北魏太武帝时期,墓葬壁画醒目地绘着毡帐星布、宰羊饮酒的宴饮场面;文成帝时开始出现养殖耕牛的画面;到孝文帝时期,墓葬出土物巾反映农业生产的器物、画面数量日益上升,集体狩猎等场面逐渐减少。这反映了当时北方地区()A.墓葬壁画风格多元B.农耕技术取得突破C.游牧文化完全消失D.民族交融趋势明显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北魏(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北魏早期墓葬壁画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场景,后期墓葬壁画则更多描绘汉族生活场景,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实施汉化改革,学习汉族制度文化,大力推动民族交融,鲜卑民族越来越多地接受了汉族的生活方式,因此壁画内容也越来越多地描绘汉族生活场景,D项正确;材料所述不是同一时期壁画内容的多样,而是前后两个时期壁画内容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未具体说明壁画中描绘哪些农业生产器具,不能断定农耕技术取得进步,排除B项;“完全消失”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1.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禁止英国船只从非洲往美洲运送奴隶;1833年通过《废除奴隶制法案》,宣布废除奴隶制度。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种族歧视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B.非洲人民掀起民族解放运动高潮C.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D.启蒙运动促使人权思想深入人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据题干信息可知,19世纪上半叶英国废除奴隶制度。结合所学,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成为奴隶制被废除的根本原因,C项正确;奴隶制被废除的根本原因在经济方面而非思想方面,排除A项、D项;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打击的是殖民统治,与废除黑人奴隶制直接关系不大,排除B项。故选C项。12.从1871年开始,美国很多城市的华人居住区和唐人街遭到打砸和破坏;1882年,美国政府又颁布《排华法案》:“十年之内,华工不能来美国,已经在美国的不能获得公民身份。”这些现象()A.反映了美国对华侵略程度加深B.造成美国社会劳动力严重短缺C.表明美国的社会治安亟待整治D.进一步恶化了华工的生存处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的美国社会。根据材料“从1871年开始,美国很多城市的华人居住区和唐人街遭到打砸和破坏;1882年,美国政府又颁布《排华法案》”可知,19世纪末,美国华人居住区和唐人街遭到打砸和破坏,而且在1882年,美国政府颁布《排华法案》,说明当时在美国的华人,其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本国国内的政策,而非对华侵略,排除A项;排华政策是种族主义的表现, 与劳动力短缺无关,排除B项;排华政策是美国政府行为,与社会治安的整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3.2015年夏秋之际,欧洲爆发难民危机.100万“非法移民”涌入只有5亿人口的欧洲。到年底,欧洲关于难民的讨论已从具体的技术问题转为认同问题,约三分之一的德国人担忧移民威胁“社会与文化价值”。这表明欧洲()A.开始拒绝难民的大量涌入B.成为全球最大难民输入地C.接纳难民技术问题已解决D.难民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社会的难民问题。根据材料“欧洲关于难民的讨论已从具体的技术问题转为认同问题,约三分之一的德国人担忧移民威胁‘社会与文化价值’。”可知,欧洲爆发难民危机,大量难民的涌入,促使德国人担忧移民威胁“社会与文化价值”,说明在欧洲难民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D项正确;100万“非法移民”涌入只有5亿人口的欧洲,说明欧美暂时没有拒绝难民的涌入,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欧洲是否为全球最大难民输入地,排除B项;接纳难民技术问题已解决,“已解决”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4.1909年,奥登堡领导的俄国考察队在吐鲁番吐峪沟千佛洞发现了一幅6世纪佛教壁画,上绘城垛纹、野猪头纹等萨珊波斯艺术典型纹样。奥登堡的发现()A.表明了佛教由陆路传播到中国B.体现了丝绸之路具有文化价值C.说明了波斯艺术传播十分广泛D.推动了中亚文化在中国的传播【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德国)。根据材料“奥登堡领导的俄国考察队在吐鲁番吐峪沟千佛洞发现了一幅6世纪佛教壁画,上绘城垛纹、野猪头纹等萨珊波斯艺术典型纹样”可知,丝绸之路上发现了佛教壁画和萨珊波斯艺术典型纹样,体现了丝绸之路具有文化价值,B项正确;奥登堡的发现体现了丝绸之路具有文化价值,未体现佛教由陆路传播到中国,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萨珊波斯艺术典型纹样的流传,但“波斯艺术传播十分广泛”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强调丝绸之路具有文化价值,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5.元朝时大量波斯商人将钴蓝颜料带到中国直接参与青花瓷的设计与监制;针对西亚乃至欧洲市场需求,青花瓷采用了西方常见的葡萄藤图案。这表明() A.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B.中国瓷器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喜爱C.东西方文化直接交流开始于元朝D.人口迁移促进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元朝时大量波斯商人将钴蓝颜料带到中国直接参与青花瓷的设计与监制;针对西亚乃至欧洲市场需求,青花瓷采用了西方常见的葡萄藤图案。”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秉承了宋朝开放的国策,大量的波斯商人来到中国采购瓷器,波斯商人将钴蓝颜料带到中国,他们不仅是中国瓷器的消费者,而且直接参与了青花瓷造型、装饰和图案的设计与监制,波斯商人在带回瓷器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文化;同时中国也在逐渐迎合市场,丰富青花瓷的设计图案。故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瓷器的态度,无法得出中国瓷器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喜爱,排除B项;东西方之间早期的文化交流,较明确应该从约公元前3500年前后的铜石并用时代开始,并非自元朝,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人口迁移的内容,无法得出人口迁移促进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排除D项。故选A项。16.13世纪时,埃塞俄比亚军队入侵也门,将咖啡带到了阿拉伯世界。有宗教界人士认为这种饮料刺激神经,违反教义,曾一度禁止并关闭咖啡店。但埃及苏丹认为咖啡不违反教义,咖啡得以解禁并迅速在阿拉伯地区流行开来。据此可知()A.咖啡原产地是埃塞俄比亚B.阿拉伯人发明了咖啡饮品C.宗教信仰影响咖啡的传播D.宗教权力被世俗王权压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伊斯兰教的影响。根据材料“13世纪时,埃塞俄比亚军队入侵也门,将咖啡带到了阿拉伯世界。有宗教界人士认为这种饮料刺激神经,违反教义,曾一度禁止并关闭咖啡店。但埃及苏丹认为咖啡不违反教义,咖啡得以解禁并迅速在阿拉伯地区流行开来。”可知,咖啡传入阿拉伯世界后,不同地区对教义的不同解释,导致咖啡传播的差异,说明宗教信仰影响咖啡的传播,C项正确;埃塞俄比亚军队入侵也门,将咖啡带到了阿拉伯世界,不能就此判定咖啡原产地是埃塞俄比亚,排除A项;阿拉伯人对咖啡持有不同的态度,而非发明咖啡饮品,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世俗王权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7.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多立克柱式建筑风格是希腊建筑文化的缩影,这种文化伴随亚历山大东征传到世界各地。位于中东的叙利亚古城帕尔米拉遗址,簇拥的石块、耸立的圆柱,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古希腊城邦中。据此可知() 希腊帕特农神庙叙利亚古城帕尔米拉遗址A.征服战争客观上推动了人类文化传播B.古希腊罗马文化深受东方文化影响C.亚历山大东征推动了西亚文明的进步D.建筑艺术是希腊文明绵延千年的象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据题干可知,希腊文化伴随亚历山大东征传到世界各地,叙利亚古城帕尔米拉遗址的建筑风格,特别是石柱,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表明征服战争客观上推动了人类文化传播,A项正确;材料所述表明古希腊文化影响了东方的叙利亚,而非东方的叙利亚影响了古希腊,排除B项;材料所述属于文明交流的范畴,当时西亚文明并不比希腊文明落后,“推动了西亚文明的进步”说法不恰当,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希腊建筑文化影响了叙利亚,“建筑艺术是希腊文明绵延千年的象征”不能完整概况材料中“叙利亚古城帕尔米拉遗址”等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8.美国著名黑人学者杜波依斯在1903年出版的著作《黑人的灵魂》中写道:每个美国黑人始终生活在两种同时存在的意识之中,始终意识到他既是一个美国人,又是一个黑人:两个灵魂,两种思想,并存于一个漆黑的躯体之中。这说明()A.种族歧视阻碍美国发展B.文化融合趋势不断加强C.移民国家文化冲突严重D.美国社会的包容性不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03年(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黑人在美国遭受歧视,因此杜波依斯才会说美国黑人意识到自己既是一个美国人,又是一个黑人,也即黑人虽然身在美国,但却不能完全融入美国社会,不能享有与白人平等的权利,体现美国社会的包容性不足,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种族歧视的后果,排除A项;黑人遭受歧视体现文化和种族融合进程面临阻碍,排除B项;仅凭美国一个国家的情况不能得出所有移民国家都存在严重冲突, 排除C项。故选D项。19.1524-1572年间,西属拉美出现了上百种用印第安人语言编写的教义问答,秘鲁天主教会也在1583年之后出版了西班牙语、克丘亚语和艾马拉语三种语言的《基督教教义》。据此可知,拉美地区()A.西班牙文化占据主导地位B.印第安人放弃本民族信仰C.文化传播呈现本土化特征D.政府积极建设多语种社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24-1583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基督教文化传入美洲,并被翻译为印第安语言,说明文化传播呈现本土化特征,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基督文化在拉美地区的传播,无法突出西班牙文化的主导地位,排除A项;印第安人并未放弃本民族的信仰,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到与政府有关,排除D项。故选C项。20.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分析英国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的影响时指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的“双重使命”理论()A.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B.推动了印度向近代社会的转型C.揭示了被压迫民族的历史命运D.加剧了英国与印度之间的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世纪50年代(英国、印度)。据题干信息可知,马克思指出,英国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影响,促进了亚洲式旧社会的解体和西方式新社会的建立,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意在说明,殖民统治一方面给被殖民国家带来破坏和苦难,另一方面又在客观上推动了被殖民国家和地区的社会进步,揭示了被压迫民族在艰难痛苦中实现社会转型的历史命运,C项正确;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推动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只体现殖民者的“建设性的使命”,没有指出“破坏性的使命”一面,不能完整准确概括马克思的“双重使命”理论,排除A项、B项;加剧了英国与印度之间的矛盾只体现殖民者的“破坏性的使命”,没有指出“建设性的使命”一面,排除D项。故选C项。21.1914-1918年之间,大约100万非洲士兵参与了军事作战,并被鼓励去杀死之前在他们心中神圣“白人”。同时由于战争,在非洲的欧洲人减少,非洲各地借机掀起了武装起义。据此可知,这场战争() A.动摇丁欧洲中心的国际格局B.促进了非洲人民的民族觉醒C.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D.改变了白人至上的思想观点【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14-1918年(欧洲、非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一战期间大量非洲士兵参军,与白人作战,改变了黑人将白人视为“神圣”的心理,同时非洲人利用欧洲爆发战争的时机,掀起了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非洲人的思想转变和反抗斗争表明一战促进了非洲人的民族觉醒,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一战对非洲的影响,且材料虽提及“在非洲的欧洲人减少”,但未提及世界其他地区情况,仅凭此不足以得出欧洲中心地位动摇和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削弱,排除A项、C项;当时很多欧洲人仍然固守“白人至上”观念,排除D项。故选B项。22.下表为二战后兴起的一批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状况。据此可知,这些新兴民族国家()国别制度宗教语言印度议会制共和制主要宗教为印度教、伊斯兰教等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埃及总统制共和制官方宗教为伊斯兰教,有少量基督教信仰人群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与法语巴拿马君主立宪制(英联邦成员)主要宗教为基督教官方语言为英语,海地移民讲克利奥尔语A.善于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文化的精华B.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C.积极探索自身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D.社会文化具有不同程度的殖民痕迹【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据题干信息可知,独立后的亚非拉国家在制度、宗教、语言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殖民痕迹,如采用西方式民主政治制度,民众中有信仰基督教的人群,将前殖民宗主国的语言作为官方语言,D 项正确;民众中有信仰基督教的人群,将前殖民宗主国的语言作为官方语言,这些不是新兴民族国家主动学习西方的结果,而是殖民统治导致的,排除A项;从题干信息仅能看出文化状况,看不出文化政策,排除B项;从题干信息仅能看出文化状况,看不出国家发展道路,排除C项。故选D项。23.下图是一位学者关于古代中国书院功能的研究成果。据此可知,书院()A.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B.以教化启蒙为主要功能C.是古代重要的宗教场所D.以传播宋明理学为己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书院。根据材料“古代中国书院功能”可知,中国古代书院,具有创造存储、讲学、刻书、出版、传播、教化等作用,逐渐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A项正确;教化启蒙是书院的功能之一,而非主要功能,排除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宗教场所的信息,排除C项;传播作用只是书院的功能之一,不全面,排除D项。故选A项。24.2020年6月,按照1:1比例复制的云冈石窟“音乐窟”在浙江大学正式落成,这是首例可移动3D打印复制洞窟。它再现了“音乐窟”的石窟形制、精美造像,甚至连石窟历经千年风化的痕迹都清晰可见。这表明()A.文物保护与现代教育相融合成为趋势B.现代信息技术助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C.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D.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根据材料“2020年6月,按照1:1比例复制的云冈石窟‘音乐窟’在浙江大学正式落成,这是首例可移动3D打印复制洞窟。它再现了‘音乐窟’的石窟形制、精美造像,甚至连石窟历经千年风化的痕迹都清晰可见。”可知,利用现代信息可移动3D打印技术,对与石窟的保护和再现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助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B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现代信息技术,没有描述现代教育的信息,排除A项;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但与材料主题现代信息技术助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自信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25.历史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指出,人类是同源的,有着相同的智力原理,因此人类在各地创造的物质文明既具有根本上宏观上的相似性,又在工艺、性质、用材等方面表现出区域性和差异性。该学者的话可以用来说明()A.文化发展的多源性导致多元性B.文化交流对文明发展的重要性C.文明不可能在完全封闭中产生D.文明的区域性会阻碍文化传播【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文明的交流。根据材料“历史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指出,人类是同源的,有着相同的智力原理,因此人类在各地创造的物质文明既具有根本上宏观上的相似性,又在工艺、性质、用材等方面表现出区域性和差异性。”可知,因为人类是同源的,有着相同的智力因素,导致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既具有根本上宏观上的相似性,又表现出区域性和差异性,说明在文明发展过程中,通过文化交流以促进不同地区文化的发展,即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的多源性,材料认为人类是同源的,排除A项;文明不可能在完全封闭中产生,“不可能”说法过于夸大,排除C项;世界古代文明大部分属于区域性文明,这不阻碍文化的传播,因此“文明的区域性会阻碍文化传播”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一部中西方酒的发展史在酿造出醇厚酒文化的同时,也被文化深深浸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贾湖遗址酒石酸的发现,河姆渡文化遗址陶杯、陶尊、陶盉的考古发掘,昭示出酒的发明当在7000年以前。中国最具特色、最著名的是以粮食为原料酿造的黄酒、白酒。早在《尚书·酒诰》中,“德”字主要指与政教联系紧密的酒德,是酒礼的内在道德规范,强调饮酒要求适中、平和、有节,“酒以成礼”、“宴以合好”。我国古代有“尊”“壶”“角”“献”等各种各样的酒器,酒器种类的繁多不仅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是由于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通过不同的酒器代表不同的身份。酒在民俗生活中与趋吉避凶、祈福禳灾等人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这种民间纯粹功利性、实用性的祈求,均能通过酒祭、占卜、神供、祈禳、禁忌等途径获得心理的满足,这是与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活动相适应的精神文化创造。——摘编自万伟成《中华酒文化的内涵、形态及其趋势特征初探》等材料二西方文化中不乏酒的传说,希腊神话中酒神狄奥尼索斯身兼酿酒者和葡萄种植者的庇护神和艺术之神。从公元前7世纪起,每年春季播种和收获季节,希腊城邦的人们都会举行祭祀酒神仪式——“大酒神节”,歌颂狄奥尼索斯的丰功伟绩。西方人把葡萄酒视为“神授”之物,试图通过酒神崇拜使饮者自律。西方酒器多是玻璃制 品,讲究透明,每一种酒都有其固定的使用杯子,如鸡尾酒杯、白兰地酒杯、香槟浅碟杯、白葡萄酒杯等。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映出对酒的尊重,在品饮顺序上,讲究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先品较淡的酒,再品浓郁的酒等,按照味觉规律,逐渐深入地享受酒中风味的变化。——摘编自饶清清《中西酒文化差异比较》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和西方酒文化的异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酒文化形成的原因。【答案】(1)相同:酒文化历史悠久;反对过度饮酒;酒有祭祀、社交等功能;注重饮酒礼仪;酒器种类多样。(任答3点即可)不同:中国酒的酿造以粮食酒为主,西方以葡萄酒(或水果酒)为主;中国饮酒器具与饮酒人身份有关,西方多为玻璃制品,体现酒的种类;中国饮酒礼仪体现道德规范(对人的尊重),西方体现对酒的尊重。(任答2点即可)(2)农耕经济发达(自然环境优越,适宜农作物生长);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儒家思想的影响(礼乐文化的影响);民众世俗生活的精神需要。(任答3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分别是古代中国、古代西方。分别提取材料一、二中的有效信息并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得出其共性和差异即可。“相同”的方面,由材料一“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和材料二“从公元前7世纪起”,可得出酒文化历史悠久;由材料一“强调饮酒要求适中、平和、有节”和材料二“通过酒神崇拜使饮者自律”,可得出反对过度饮酒;由材料一“酒祭、占卜、神供、祈禳”和材料二“举行祭祀酒神仪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酒有祭祀、社交等功能;由材料一“酒以成礼”和材料二“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映出对酒的尊重”,可得出注重饮酒礼仪;由材料一“我国古代有……各种各样的酒器”和材料二“如鸡尾酒杯、白兰地酒杯、香槟浅碟杯、白葡萄酒杯”,可得出酒器种类多样。“不同”的方面,由材料一“中国最具特色、最著名的是以粮食为原料酿造的黄酒、白酒”和材料二“酒神狄奥尼索斯身兼酿酒者和葡萄种植者的庇护神”,可得出中国酒的酿造以粮食酒为主,西方以葡萄酒(或水果酒)为主;由材料一“不同的酒器代表不同的身份”和材料二“西方酒器多是玻璃制品,……每一种酒都有其固定的使用杯子”,可得出中国饮酒器具与饮酒人身份有关,西方多为玻璃制品,体现酒的种类;由材料一“酒德……是酒礼的内在道德规范”和材料二“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映出对酒的尊重”,可得出中国饮酒礼仪体现道德规范(对人的尊重),西方体现对酒的尊重。【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一“以粮食为原料酿造”“与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活动相适应”可得出自然环境优越,农耕经济发达;据材料一“酒器种类的繁多…… 是由于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可得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据材料一“‘德’字主要指与政教联系紧密的酒德,是酒礼的内在道德规范”“不同的酒器代表不同的身份”可得出儒家思想和礼乐文化的影响;据材料一“酒在民俗生活中与趋吉避凶、祈福禳灾等人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可得出民众世俗生活的精神需要。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这一时代,地球仪、望远镜等科学仪器以及各种标本成了人类理性和希望的象征,为了实现知识的体系化并作出分类,欧州各大学都建立了附属植物园和博物馆。与自然(物)的发展和解放相对应的,是人的解放,而且以个人为基础的自然法的人权思想,还把教育看作是人权的一部分。1792年,由孔多塞起草以公共教育委员会名义向国民议会提出的《关于普遍兴办公共教育的报告及其法律草案》指出,“更加完善的图书馆,资料更多的博物馆标本室,规模更大的植物园、农艺园等,也都是教育手段”。在经过产业革命到了19世纪后半期以后,近代国家体制形成,国家掌握了教育的主权,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整顿和建立近代公共教育制度的时代,与此同时博物馆被有系统地加以整顿,从而体现出国策启蒙的性质。——摘编自日本学者伊藤寿朗《博物馆概论》材料二在中国,把“博物”一词视为一门学科滥觞于19世纪的后半叶,1848年,晚清名臣和学者徐继畲在他所著的《赢环志略》中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军事博物馆和历史文物馆。其后,康有为和梁启超都先后发表建立博物馆的观点,以开启民智、富强中国,得到了光绪帝的赞同与支持。1905年,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建立起我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为了方便观众参观,张謇认为博物馆应当将收藏与陈列分开。1912年,在蔡元培的主持下,中华民国的第一个国立博物馆,即国立历史博物馆在北京国子监旧址成立。1933年4月,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南京成立,其宗旨为“汇集数千年先民遗留之文物及灌输现代科学知识之资料,为系统之陈列,永久之保存,借以为提倡科学研究,辅助民众教育”。中共在苏区和解放区都兴办了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宣传党的政策,鼓舞民众的斗志。——摘编自马立伟《博物馆志愿者教育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西方博物馆兴起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博物馆的特点。(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历史发展与博物馆兴起之间关系的认识。【答案】(1)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启蒙运动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开展(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国家体制的形成;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有识之士的推动。(2)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与中国近代化保持同步;兴起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具有相当政治色彩);从个人创办到政府主导;科学研究和民众启蒙并举;注重为民服务。(3)近代历史的发展为博物馆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而博物馆的建立有利于传播文化、启蒙民众,推动了近代化。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可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材料一“在这一时代,地球仪、望远镜等科学仪器以及各种标本成了人类理性和希望的象征,为了实现知识的体系化并作出分类,欧州各大学都建立了附属植物园和博物馆。”可推出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结合材料一中的时间信息“1792年”可推出思想方面,启蒙运动的影响;以及经济方面,工业革命的开展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在经过产业革命到了19世纪后半期以后,近代国家体制形成,国家掌握了教育的主权”可推出近代国家体制的形成;根据材料一“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整顿和建立近代公共教育制度的时代,与此同时博物馆被有系统地加以整顿,从而体现出国策启蒙的性质。”可推出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根据材料一“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整顿和建立近代公共教育制度的时代,与此同时博物馆被有系统地加以整顿,从而体现出国策启蒙的性质。”可推出有识之士的推动。【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感觉材料二“1848年,晚清名臣和学者徐继畲在他所著的《赢环志略》中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军事博物馆和历史文物馆。”可推出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根据材料二“其后,康有为和梁启超都先后发表建立博物馆的观点,以开启民智、富强中国,得到了光绪帝的赞同与支持。”可推出与中国近代化保持同步,科学研究和民众启蒙并举;根据材料二“中共在苏区和解放区都兴办了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宣传党的政策,鼓舞民众的斗志。”可推出兴起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或具有相当政治色彩;根据材料二“1912年,在蔡元培的主持下”“1933年4月,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南京成立”可推出从个人创办到政府主导;根据材料二“汇集数千年先民遗留之文物及灌输现代科学知识之资料,为系统之陈列,永久之保存,借以为提倡科学研究,辅助民众教育”可推出注重为民服务。【小问3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一“在经过产业革命到了19世纪后半期以后,近代国家体制形成,国家掌握了教育的主权,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整顿和建立近代公共教育制度的时代,与此同时博物馆被有系统地加以整顿,从而体现出国策启蒙的性质。”和材料二“其后,康有为和梁启超都先后发表建立博物馆的观点,以开启民智、富强中国,得到了光绪帝的赞同与支持。”并结合所学可知,历史的发展和博物馆的推动相得益彰,近代历史的发展为博物馆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而博物馆的建立有利于传播文化、启蒙民众,推动了近代化。28.本题包括A、B两题,请任选题作答。A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传统村落作为一种不可再生遗产,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豫让祠赤桥村古槐树赤桥村是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子因桥而名,桥则因人而名。其人名日豫让,春秋时期晋国正卿智伯的家臣。公元前453年,智伯兵败身亡,豫让为给主公报仇,谋刺赵襄子未遂,他拔剑自刎,传说他一腔热血使渠水泛红,桥面尽赤。百姓感念其忠肝义胆,改村名为赤桥村。在赤桥村还生长着13棵千年古树。这13棵古树,除了槐树的自然属性外,还具有一种社会属性,名日“社树”。据《周礼》记载:“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这树便成了社区的边界,人们在树下乘凉、议事、祭祀,形成了礼制社会最初的模样。赤桥村108姓的融合共存,造就了赤桥村的繁荣,让“和而不同”的乡风理念开枝散叶。——摘编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山西省太原市赤桥村》请根据材料整体或任意选取一点,围绕“观中华古村探文化内涵”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B.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全球史观”模式提倡要把传统的以国别为基础的世界史“全球化”,要以恰当的方式把个别的文化、帝国、区域与民族国家描述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组成部分。以下是某国根据这一模式颁行的历史教学国家标准中的“世界史”课程,共分为十个章节。时代1:人类社会的开端时代2:早期文明与农耕民族的出现,公元前4000-公元前1000年时代3:古典传统、主要宗教和大帝国,公元前1000年一公元300年时代4:交流与相遇区域的扩展,公元300-1000年时代5:深化的半球互动,公元1000-1500车时代6:第一次全球化时代的出现,公元1450-1770年时代7:革命的年代,公元1750-1914年时代8:危机与成就的半个世纪,公元1900-1945年时代9:希望与矛盾,20世纪的后半叶(1945年以来) 终章:超越时代的世界史——摘编自孟钟捷等《全球化进程中的历史教育:亚欧教科书叙事特征比较》请围绕“文明的交流与传播”这一主题,结合材料整体或任意选取一个“时代”,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论证。(要求:写出所选取的时代,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A.评分建议:(1)论题。论题明确,能围绕古村落写出其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2)阐述:第一层次:能够充分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从文化内涵、载体及意义等角度阐述古村落所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第二层次:对古村落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述较充分;逻辑较严密,表述较清晰。第三层次:对古村落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述不够充分;逻辑较为混乱,表述不清晰。示例一:论题:赤桥村对豫让的纪念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忠义精神的弘扬。阐述:忠义精神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所谓“忠”就是对国家的忠诚,中国人自古就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对国家和民族的敬爱之情。“义”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强调“舍生取义”、“重义轻利”。豫让至死秉持“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是古代义士的先驱和楷模,是儒家文化中忠义精神的一种重要体现,赤桥村对豫让的纪念说明了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对忠义精神的高度弘扬。几千年来忠义精神已经深刻地熔铸为中华民族的优良精神品质,古今很多民族英雄和伟大的革命者,他们的最高理想就是把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中华民族经历无数战乱征伐,仍然能走向团结统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弘扬和传承忠义精神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精诚团结,爱国敬业的重要精神基石,有助于全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崛起和伟大复兴。示例二:论题:赤桥村古槐树和108姓的融合共存承载了以“和”为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述:以“和”为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和“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赤桥古村现有13棵千年古树,树便成了社区的边界,人们在树下乘凉、议事、祭祀,形成了礼制社会最初的模样。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赤桥村中108个不同姓氏的居民能够和睦共处,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让“和而不同”“人心和善”的文化精神焕发生机,这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体现。 因此,我们要坚持推动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竭力为人类谋和平、谋发展,让“和”文化焕发出更大的生机活力。B.评分建议:(1)观点。能明确写出所选取时代,观点明确,只写时代不写观点不得分。(2)论证。第一层次:能选取2个或2个以上相关史实,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第二层次:能选取1个相关史实,史实较准确;能基本做到史论结合,论证较充分,表述较清晰。第三层次:史实不准确或无相关史实;做不到史论结合,表述混乱。(3)结论。结论不得重复观点,有升华。示例:我选取“时代6”。观点:全球史观有利于我们打破国界线的束缚,更好地理解文明交流与传播的历史过程。论证:“时代6”叙述的历史阶段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阶段,是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流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人类文明交流与传播的广度与速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说到广度,之前的交流是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欧亚大陆之间的交流为主,范围较小;而这一时期真正开启了全球化的交流时代,美洲大陆的连通,大大扩展了人类文明交流与传播的范围。说到速度,“丝绸之路”时期的文明交流主要是以阿拉伯商人作为中介进行交流,而自大航海时代以来,人类文明的交流转为以直接交流为主,交通方式也明显改进,大大加速了文明交流与传播的速度。综上,我认为全球史观具有合理性,它突破了过去以国别史为基础的狭隘的世界史,更深刻地挖掘出了文明的全球联系,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一个特别有价值的角度,值得学习和参考。【解析】【详解】A题: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现代中国。首先,明确论题,能围绕古村落写出其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如赤桥村对豫让的纪念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忠义精神的弘扬。然后,能够充分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从文化内涵、载体及意义等角度阐述古村落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知忠义精神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所谓“忠”就是对国家的忠诚,中国人自古就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对国家和民族的敬爱之情。“义”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强调“舍生取义”、“重义轻利”。豫让至死秉持“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是古代义士的先驱和楷模,是儒家文化中忠义精神的一种重要体现,赤桥村对豫让的纪念说明了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对忠义精神的高度弘扬。几千年来忠义精神已经深刻地熔铸为中华民族的优良精神品质,古今很多民族英雄和伟大的革命者,他们的最高理想就是把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中华民族经历无数战乱征伐,仍然能走向团结统一的重 要原因之一。最后进行总结,可知弘扬和传承忠义精神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精诚团结,爱国敬业的重要精神基石,有助于全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崛起和伟大复兴等等。B题: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古代到现代的世界。首先,明确写出所选取时代,观点明确,如选取“时代6”,可拟定观点:全球史观有利于我们打破国界线的束缚,更好地理解文明交流与传播的历史过程。然后,选取2个或2个以上相关史实,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如“时代6”叙述的历史阶段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阶段,是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流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人类文明交流与传播的广度与速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说到广度,之前的交流是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欧亚大陆之间的交流为主,范围较小;而这一时期真正开启了全球化的交流时代,美洲大陆的连通,大大扩展了人类文明交流与传播的范围。说到速度,“丝绸之路”时期的文明交流主要是以阿拉伯商人作为中介进行交流,而自大航海时代以来,人类文明的交流转为以直接交流为主,交通方式也明显改进,大大加速了文明交流与传播的速度。最后进行总结,可知全球史观具有合理性,它突破了过去以国别史为基础的狭隘的世界史,更深刻地挖掘出了文明的全球联系,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一个特别有价值的角度,值得学习和参考。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山西省太原市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 人民版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5-31 22:24:03
页数:20
价格:¥2
大小:3.50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