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大荔县2021--2022学年(下)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选择题用2B铅笔将正确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用0.5mm黑色黑水签字笔答在答题卡的指定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答案无效。3.答题前,请将姓名、考号、试卷类型按要求涂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拿去主义“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的题目,现在已成为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专用名词,同样重要的是“拿去主义”,虽然未经鲁迅述及,却也值得一提。在“文化热”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在有些同志的心目中,所谓“交流”,就是指“拿”,至于“拿去”,对不起,意识不强,也许是没有考虑。这实际上是单向流程,而不是双向流程。“来而不住,非礼也。”中国人是礼仪之邦,总不能光拿人家的啊!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表示怀疑。其实,这些同志未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须知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不可代替,从而构成世界文化整体。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闻名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即使是未被我们重视的所谓“糟粕”,西方人的评价也常常出乎意外。例如老庄哲学和《易经》,我们认为是完全过了时的东西,而目下在西方却大为走运。许多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他们找来找去,终于在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予很高的评价。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宝库,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说得一无是处。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如果我们拿出去的永远是一些陈年百代的古董、祖传的遗物,那也不能使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脸上增光。对西方读者来说,他们既想了解中国的昨天,当然也想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国人的光荣职责。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近几年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有了较多的关注,就以文学方面来说,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已陆续有了各种译本,被介绍到西方,有的还有专著论述,成为新一代的汉学家的研究课题。但也应该承认,我国当代文化在西方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要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赢得声誉,看来还 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推出中国当代的文化产品,当然必须顾及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如果不能反映中国的风貌,如果“拿去”的和“拿来”的是一样货色、一副面孔,人家是决不会报以青睐的。所以对热衷于“拿来”的同志来说,切忌以照搬为能事,以模仿为时髦。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正如一位来自美国的汉学家所说:“中国作家切不可费力去迎合西方读者的品味,要完全为中国读者而写,写出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广泛吸收、消化外来的营养,发展自己的优势,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拿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人的优秀成果,贡献于全人类。(选自《文学报》,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拿去主义”仿用了鲁迅的“拿来主义”一词,主要是谈如何正确地对外文化交流的问题。B.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已成为世界知名作家,赢得了世界声誉。C.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拿得出去和输出价值以及竞争能力表示怀疑。D.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有学者认为中国作家要写出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与《拿来主义》都以“文化”为材料,立意却截然不同,主要原因是行文思路、作者认识水平不同。B.从论证方法上讲,《拿来主义》第一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例证法,本文第3和第4自然段也是如此。C.文中引用了一位美国汉学家的话,这位美国汉学家希望中国作家的作品具有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这也印证了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D.本文语言朴实平和,娓娓道来;而《拿来主义》言此意彼,语锋犀利,具有强烈的讽刺色彩。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的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最终在中国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予很高的评价。B.中国的文学艺术家们只要奉行“拿来主义”,引进、吸收外来文化,就可以创作出中国自己民族特色的作品,贡献于全人类。C.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闻名世界,具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D.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提倡“拿来主义”有他特定的时代背景,而我们现在强调“拿去主义”, 是因当下更需要后者。【答案】1.B2.A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已成为世界知名作家”错误,原文是说“就以文学方面来说,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已陆续有了各种译本,被介绍到西方,有的还有专著论述,成为新一代的汉学家的研究课题”,只是交代王蒙等作家取得的成就,不足以推断出他们“已成为世界知名作家”,属于过度解读原文。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主要原因是行文思路、作者认识水平不同”错误,从“在‘文化热’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可知,主要原因是时代背景的不同。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西方的科学家”错误,原文为“许多科学家”;B.“只要奉行‘拿来主义’,引进、吸收外来文化,就可以创作出……”错误,过于绝对,原文是说“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广泛吸收、消化外来的营养,发展自己的优势,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拿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人的优秀成果,贡献于全人类”,可见奉行“拿来主义”,引进、吸收外来文化,不是创作出中国自己民族特色的作品,贡献于全人类的唯一条件;D.“是因当下更需要后者”错误。由“‘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的题目,现在已成为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专用名词,同样重要的是‘拿去主义’”“‘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等内容来看,作者意在强调当下既需要“拿来主义”,也需要“拿去主义”。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吉祥物冰墩墩供不应求,在北京工美集团王府井工美大厦的冬奥特许专卖店,很多人在街上排几个小时队,自己都冻成冰墩墩了,也买不到一个冰墩墩。这个以中国国宝熊猫 为主要元素,融合了冰雪、冰丝带场馆、奥运五环等元素的吉祥物,取代好莱坞的威震天、迪斯尼玲娜贝儿,成了2022年开年最火的IP。大众对冰墩墩的热捧,恰逢冬奥会与春节的完美交融氛围,奥运品牌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氛围营销价值,其持续时间之久、规模之广、投入之巨、参与者之多及狂热程度之高,其他品牌难以望其项背。走在街上,满眼都是冬奥宣传标语,打开电视,点开手机,关于赛事的报道与推送纷至沓来。一时间奥运的氛围弥漫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如现场看比赛的人,不仅关心谁拿金牌谁破纪录,更想去现场感受万人同欢的场面,一面接受全方位的感官冲击,一面尽情地宣泄激情。很多排队抢冰墩墩的年轻人表示,抢到抢不到无所谓,能切身感觉到氛围的力量,同时还能体会到强烈的文化自信。冰墩墩告诉我们,有好产品还要讲好品牌故事,让故事借势传播,持续提升塑造自己的品牌竞争力。(摘编自李光斗《冰墩墩为什么这么火?》)材料二:从最开始的胶带、书签,到现在的家居、服装,再到彩妆、护肤品,在年轻消费者的集体塑形之下,文创产品不断迭代。时下,有着强烈的情感代入、传统文化元素丰富、紧跟潮流充满圈层乐趣的文创产品,成为最新一代文创产品的“标配”,也是最容易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的设计。文创设计行业自故宫文创开启先河以来,整个发展过程不到10年,行业从业者已经变得越来越专业。但如何把握文化底蕴、创意设计,以及商业利益之间的平衡,对文创产品开发者、设计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如同烧陶瓷一样,需要师傅去掌握火候,这些问题暂时都还没有标准的方法论。不过,可以明确的是,文创设计开发也要守住“底线”。比如,作为非营利机构的博物馆,在保护文物、传播文化与适度商业化之间需要平衡,不能为了商业化而走偏,同时,也不能就此固步自封。有设计师深入探究,发现用三星堆的IP做文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连与三星堆博物馆达成合作,为其设计开发文创产品的宇宙尘埃公司CEO曹宇哲也表示过,三星堆文化拥有很强的符号性,与国内其他博物馆有显著差异。这成为以三星堆出土的国宝为原型的文创,能在年轻人之中掀起热潮的原因。而更重要的是,在抓住年轻人的心的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健康有益的正面引导。众所周知,年轻人的身心还在发展塑形阶段,思考能力和辨识能力正在养成阶段。也正因如此,有人趁机炒作,而不明所以的年轻人盲从、跟风的现象偶有出现。意识到年轻人的身心特点,文创策划者和设计师应该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尽力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让文创设计产业和年轻人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在阳光之下。(摘编自新民晚报《三星堆文创脱销背后》)材料三:研究数据表明,公众并不排斥文创产品的开发。一定程度上说,文创产品“盘活”了文保单位的资源,拉近了公众与文保单位的距离,加深了公众对文物的文化认同感。只是,相对于国外文保单位而言,我们文创产品开发的意识起步比较晚。境外一些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收入约占总收入的70%,门票收入只占约30%,而中国的博物馆中即使做得比较好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收入的比例也只有约10% 。对此,此次四部委联合印发的意见,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值得一提的是,文创产品的开发不能只注重艺术性和观赏性,文创产品应该成为“日用品”,而不单单是观赏的“摆件”。文创产品未必需要原样复制一件文物,更多是选择文物中某个突出的特点,比如造型、图案、结构、涉及的人物和事件等,加以发挥和深化,用在各种各样的商品上面。文创产品的开发,也应该有明确的定位和目标人群。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研发的领带、T恤系列等文创产品销售情况就不错。一些地方博物馆在文创产品的开发方面也很注重实用性,如广州艺术博物院院藏清代岭南著名画家居廉的《南瓜花图》,被用在了鼠标垫上。文创产品已步入亲民时代,文保单位又如何搭上文创产品的快车?文创产品如何进一步打开大众市场?这些问题只能用实践回答。(摘编自陈方《文创产品如何更好打开市场》)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取代好莱坞的威震天、迪斯尼玲娜贝儿,成了文创“爆款”,很多人排队抢购是为了能切身感觉到氛围的力量。B.文创产品不断迭代,如今强烈的情感代入、传统文化元素丰富、紧跟潮流充满圈层乐趣是最新一代文创产品的“标配”。C.文创设计开发也要守住“底线”,非营利机构的博物馆在保护文物、传播文化过程中不能有商业化倾向,也不能就此固步自封。D.博物馆要注重文创产品的实用性,应该更多地选择文物中某个突出的特点,比如在造型、图案、结构等方面加以发挥和深化。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冰墩墩迅速走红仅仅是因为奥运品牌本身具有的强烈的氛围营销价值,在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让其他品牌望尘莫及。B.文创设计从业者越来越专业,未来需要在如何把握文化底蕴、创意设计,以及商业利益之间的平衡问题上做更多的努力。C.我国文创产品开发的意识起步比较晚,文创产品开发收入的比例也偏低,此次四部委联合印发的意见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D.文创产品“盘活”了文保单位的资源,拉近了公众与文保单位的距离,加深了公众对文物的文化认同感,文创产品将迎来亲民时代。6.文创产品如何进一步打开市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建议。【答案】4.C5.B6.①讲好品牌故事,让故事借势传播,持续提升塑造自己的品牌竞争力。 ②做到强烈的情感代入、融合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紧跟潮流充满圈层乐趣。③承担起社会责任,做好对年轻人健康有益的正面引导。④强调文创产品的开发,应该有明确的定位和目标人群。【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C.“不能有商业化倾向”错误,材料二第二段中“作为非营利机构的博物馆,在保护文物、传播文化与适度商业化之间需要平衡,不能为了商业化而走偏,同时,也不能就此固步自封”,可见,并非不能有商业化倾向,只是不能因商业化而走偏。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仅仅是因为奥运品牌本身具有的强烈的氛围营销价值”错误,材料一中分析冰墩墩走红的原因是多样的,“仅仅因为”于文无据。C.“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曲解文意,材料二中只是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不能推断出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D.“文创产品将迎来亲民时代”混淆已然未然,材料三中说“文创产品已步入亲民时代”与选项中“将迎来”于文不符。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冰墩墩告诉我们,有好产品还要讲好品牌故事,让故事借势传播,持续提升塑造自己的品牌竞争力”可见,要讲好品牌故事,让故事借势传播,持续提升塑造自己的品牌竞争力。从材料二“时下,有着强烈的情感代入、传统文化元素丰富、紧跟潮流充满圈层乐趣的文创产品,成为最新一代文创产品的‘标配’,也是最容易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的设计”可见,应该做到强烈的情感代入、融合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紧跟潮流充满圈层乐趣。“更重要的是,在抓住年轻人的心的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健康有益的正面引导……意识到年轻人的身心特点,文创策划者和设计师应该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尽力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让文创设计产业和年轻人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在阳光之下”可见,文创产品的开发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做好对年轻人健康有益的正面引导。从材料三“文创产品的开发,也应该有明确的定位和目标人群” 可见,文创产品的开发,应该有明确的定位和目标人群。(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月末归不归扬清①太爷爷盘着腿,对着玻璃窗侧身坐在炕上,他的神态那么安详,眼神却执拗而热切,从他微仰的脸庞一直延伸到我家门前。这场景是我熟悉的。它经常由远及近逐渐聚焦于我的脑海间,令我悲伤地看到,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又在等他远方的儿子。倘若此刻我还是情不能自己的话,它就会一发不可收拾,促使我的思绪像一首以它为基调的乐曲,开始涓涓流淌。②从我记事起,太爷爷就由父亲赡养,爷爷则归伯父,据说这是营子里德高望重者鉴于爷爷赢弱多病不便行孝议定的。偏偏我家在营子中间,伯父家靠营子西头,更兼半路横亘着一道地势造成的黄土坡。所以对爷爷来说,往返一趟实属不易。但爷爷从未退缩,哪怕是天气糟糕的日子:赶上下雪,雪花濡湿他的呢绒鸭舌帽,他拄着拐杖每一步都小心翼翼,脚底挤压出惊心的吱吱声;换作是沙尘暴来袭,他眯缝着眼睛,身体前倾,脊背绷得像一张弓。③屋内石英挂钟滴答作响,表针告别爷爷本该到来的时段继续转动,而爷爷迟迟没有出现。太爷爷长出一口气,伸开腿捶了几下膝盖,以此纾解心里的焦虑。当太阳爬上树梢摇摇欲坠时,太爷爷回头问我,亮儿,几点啦?我循着滴答声瞥了一眼说,九点四十五。太爷爷说,你爷爷怎么还不来呀?④又过了好一会儿,太爷爷实在等不及了,派我赶紧去打探。我在大街上,即使与太爷爷隔着诸多障碍物,却还是能敏锐地感应到他此时的心情有多迫切。我不得不寄希望于街道的尽头,直到一股风沙迎面扑来,害得我双目酸涩,我终于看到了一个热悉的身影:旧式蓝布中山装,翻耳鸭舌帽,辅助他多年的崂山拐杖,两腿酷似老虎钳的手柄对称弯曲,瘦脸呈蜡黄色,额上陈列着一道道皱纹。那不是我的爷爷吗?他真的在这乍暖还寒的春天,踩着依稀的脚步声慢吞吞走来了!⑤我掉头往回跑,嘴里反复大声疾呼,太爷爷,我爷爷来了,他走到崔老三家门口了!唯恐信号不够太爷爷接收不到。太爷爷笑得像绽放的花朵,他说,你爷爷有腿疼的老毛病,你快去扶着他。⑥到了我家,太爷爷扶着门框拄着拐杖,早已在屋门口翘首迎候。他抓住爷爷的手,激动得直哆嗦,说,我就知道你不会骗我,我跟孩子们说你给我托梦,说这个月末过来,他们都不信……说着很委屈,流下两行浊泪。爷爷也哭了,他说,是我不好,是我不好。当他们携手并肩蹒跚而行,旁观的我越发意识到他们的脆弱,他们就像树上散发着凋谢气息的两片枯叶,纵是顽强,也难以再招架暴风骤雨的考验。⑦进得屋来,他们照例先互相详细询问近况,比如换季的衣物是否及时,身体有没有不适,等等;然后为正事做准备。爷爷提着暖壶,将热水倒入搪瓷脸盆,我舀来凉水兑好。太爷爷摘下毡帽洗了头,坐到椅子上静候。爷爷从壁橱内取出一应用具,给太爷爷系上围布,拿起剃刀开始给他剃头。 ⑧爷爷凝视着下刀处,保证刀过无痕的同时头发齐根断落,徒留一阵细微而均匀的飒飒声。整个过程,太爷爷始终闭着眼,神态安逸,仿佛在尽情沐浴一缕清爽的风。⑨接着轮到太爷爷大显身手。太爷爷毕竟曾经几十年如一日,担着一头热的挑子走街串巷,是方圆百里最出类的剃头匠。不多时,爷爷的脑袋就和他的一样了,锃亮的,泛着青幽幽的光泽。⑩其实这还是父子间的一次较量,他们有什么破绽丝毫瞒不过对方,如果太爷爷赢了,爷爷会说宝刀不老,反之,太爷爷会说青出于蓝。⑪他们收拾好现场坐到炕上闲聊。虽是重复早已过期的话题,他们依旧乐在其中,声调慢悠悠的,那种适意使我恍如置身于临近黄昏的夕照里。⑫下午,爷爷陪伴太爷爷,直到黄昏才在他恋恋不舍的目送下离开。⑬我搀扶着爷爷,一路走着,抵达营子后那座石板桥时,爷爷说亮儿,送到这吧。我犹犹豫豫朝前方看了一眼不无担忧地说,爷爷,下个月您还来吗?我太爷爷现在老糊涂了,以前的事一概忘了,连上顿饭吃什么都记不得,只记着您每月来看他,给他剃头。爷爷说,我知道,每月我都会来。我说,营子那头有日历吗?您不会弄错吧?爷爷保证说,那边日历和营子里一样,绝对错不了,说完转身离去。为了让我心安,他边走边扯着嗓子,反复唱那首民间流传的月份歌: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平十二,闰十三,大月小月差一天。⑭黑夜正从天空悄然降临,我看着爷爷沿着小路的起伏和婉蜒穿过麦茬地,爬上土梁,只剩那嘶哑的歌声越来越模糊,越来越缥缈,最终回到了暮色的苍茫里。(节选自《草原》2021年第2期,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鲁迅《祝福》中“我”是单纯的故事讲述者不同,小说中“我”既是故事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是联通太爷爷与爷爷情感的纽带。B.本篇小说与《林黛玉进贾府》的主体情节都集中在一天之内,且都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时间集中、脉络清晰,这有利于细致紧凑地讲述故事。C.小说结尾写爷爷嘶哑的歌声融入苍茫暮色,既真实写出“我”的眼前所见,也渲染出一种暗淡迷蒙的意境,以画面作结,让人回味无穷。D.小说情节并无太大波澜,但其细腻的描写、质朴的形象、真挚的情感足以打动人心,将一对年迈的父子之间关于爱与孝的深情娓娓道出。8.请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太爷爷的心理变化过程。 9.小说⑦-⑪段写到“我”的太爷爷和“我”的爷爷互相剃头与炕上闲聊,情节安排有详有略,描写角度有正面有侧面。请结合文本,对该情节安排和描写角度作简要说明,并分别分析其作用。【答案】7.A8.①期待(热切):开头写太爷爷的动作与眼神,写出了太爷爷对爷爷到来的期待。②焦虑(着急):爷爷久久不至,太爷爷长出一口气、伸开腿捶膝盖、问我时间、派我打探等细节,暗示了太爷爷的焦虑。③开心(喜悦):得知爷爷到来的消息,太爷爷“笑得像绽放的花朵”,极其开心。④激动、委屈:刚见面时,太爷爷激动得直哆嗦,跟爷爷诉说时,又心生委屈。⑤满足(安逸):进屋后剃头、炕上聊天的过程,写出了太爷爷心中的满足、安逸、幸福。⑥不舍:黄昏爷爷离开时,太爷爷恋恋不舍地目送。9.①情节安排有详有略,详写太爷爷与爷爷互相剃头的情节,略写二人闲聊的情节。作用:有详有略,既详细描摹剃头的细节,增强画面感,凸显父子情深;又略写闲聊部分,进一步营造父子之间温馨适意的氛围,言有尽而意无穷。②描写角度有正面有侧面,太爷爷和爷爷互相剃头的情节侧重通过动作、神态等进行正面描写;闲聊的情节除了正面描写,还从侧面写了“我”的主观感受。作用:正面描写直接、细致地呈现剃头的场景及闲聊的气氛;侧面描写“我”感受到的适意,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正侧结合,既直接表现,又侧面衬托太爷爷与爷爷之间氛围的融洽,父子情深(塑造父与子互相关爱的感人形象)。【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与鲁迅《祝福》中“我”是单纯的故事讲述者不同”错误。《祝福》中的“我”既是故事讲述者,又是故事的参与者。如文章开头“我”与祥林嫂关于灵魂有无的对话,可以看出这一特点。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从第一段可看出太爷爷期待、热切的心理:开头写太爷爷的动作与眼神,脸庞微仰,“神态安详”,眼神执拗而热切,写出了太爷爷对爷爷到来的期待。从第三、四段可看出太爷爷焦虑(着急):爷爷久久不至,“太爷爷长出一口气,伸开腿捶了几下膝盖,以此纾解心里的焦虑”,又问我时间、派我打探爷爷,暗示了太爷爷的焦虑。从第一段可看出太爷爷开心(喜悦):得知爷爷到来的消息,太爷爷“笑得像绽放的花朵”,极其开心。从第五、六段可看出太爷爷激动、委屈:知道回来后“太爷爷笑得像绽放的花朵”,太爷爷激动得直哆嗦,“说着很委屈,流下两行浊泪刚见面时”,跟爷爷诉说时,又心生委屈。 从第七到第十一段可看出太爷爷满足(安逸):进屋后剃头、炕上聊天的过程,“整个过程,太爷爷始终闭着眼,神态安逸,仿佛在尽情沐浴一缕清爽的风”“接着轮到太爷爷大显身手”“虽是重复早已过期的话题,他们依旧乐在其中,声调慢悠悠的,那种适意使我恍如置身于临近黄昏的夕照里”等内容,写出了太爷爷心中的满足、安逸、幸福。从第十二段可看出太爷爷不舍:“爷爷陪伴太爷爷,直到黄昏才在他恋恋不舍的目送下离开”,黄昏爷爷离开时,太爷爷恋恋不舍地目送。【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情节安排特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情节安排有详有略,太爷爷与爷爷互相剃头的情节,有动作、神态、外貌和侧面等多种描写,为详写;二人闲聊的情节只是提到,没有展开聊天内容,为略写。作用:有详有略,“头发齐根断落,徒留一阵细微而均匀的飒飒声……终闭着眼,神态安逸……锃亮的,泛着青幽幽的光泽……那种适意使我恍如置身于临近黄昏的夕照里”这些详细描摹剃头的细节,增强了文字的画面感,凸显父子情深;又略写闲聊部分,“他们收拾好现场坐到炕上闲聊。虽是重复早已过期的话题,他们依旧乐在其中,声调慢悠悠的”,进一步营造父子之间温馨适意的氛围,言有尽而意无穷。描写太爷爷和爷爷互相剃头的情节,“头发齐根断落,徒留一阵细微而均匀的飒飒声……终闭着眼,神态安逸……锃亮的,泛着青幽幽的光泽”这些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是正面描写;闲聊的情节“他们收拾好现场坐到炕上闲聊。虽是重复早已过期的话题,他们依旧乐在其中,声调慢悠悠的”也是正面描写;还从侧面写了“我”的主观感受“那种适意使我恍如置身于临近黄昏的夕照里”为侧面描写。作用:正面描写直接而生动细致地呈现剃头的场景和闲聊的气氛,更容易把读者带入画面,感受美好氛围;侧面描写“我”感受到的适意,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促使读者想象聊天的内容,使小说更具韵味;正侧结合,既直接表现,又侧面衬托太爷爷与爷爷之间氛围的融洽,使得描写角度更丰富,情感的表达方式更多样,既通过正面描写,直接表现太爷爷与爷爷之间的深厚情感;还通过“我”的感受,侧面衬托出他们聊天气氛的融洽、感情的深厚。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一)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二)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壁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选自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B.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C.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D.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两句中的“固”字含义相同。B.“再胜而璧终入秦矣”与“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两句中的“再”字含义相同。C.“而亡其十五城”与“武父子亡功德”(《苏武传》)两句中的“亡”字含义不同。D.“卒廷见相如”与“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两句中的“卒”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对蔺相如的观点与王世贞《蔺相如完壁归赵论》的观点是不一致的。B.蔺相如叫舍人带着和氏璧逃回了赵国,却将责任推给秦国。而秦王之所以没有杀他,因为秦国还想和赵国交好。C.文段中详细描写“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的神态,细致地描述秦王与群臣高兴的样子。D.王世贞认为“给不给秦国和氏璧” 只有两个选择,不存在着蔺相如所想象并且确实又那样做的第二种方法。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2)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答案】10.B11.B12.C13.(1)我确实担心被秦国欺骗而辜负了赵国,因此派人带着和氏璧,从小路回到赵国去了。(2)十五座城池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因此我认为:“蔺相如保全了和氏璧,是因为上天在帮他忙。”那么他在渑池会上对秦王态度强硬,和廉颇搞好关系,是由于越出乎意料越好;蔺相如保全了和氏璧,是上天的关系啊!“曰”是对话标志,说明后面是说的内容,“曰”后应断开,排除AD;“劲渑池”“柔廉颇”句子结构对仗,都是动宾结构,各自断开,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固”都是“本来”,因此相同。句意:我本来就知道大王不会交出城池。/他们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B.“再”的含义依次为“第二次”和“两次”,含义不同。句意:第二次获胜那么和氏璧还是属于秦国的。/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C.“亡”的含义依次为“失去”和“无,没有”,两者不同。句意:而将十五座城池交给外人。/我苏武父子没有什么功德。D.“卒”的含义依次为“最终”和“士兵”,两者不同。句意:最终还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优秀的将领拿着强劲的弓弩守卫着战略要地,可靠的大臣和精锐的士兵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细致地描述秦王与群臣高兴的样子”错。“嘻”是苦笑,此句描写秦王与群臣懊丧而又无可奈何的样子,主要是用来衬托蔺相如的机智。故选C。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诚”,的确、确实;“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见欺于王”,被动句,“于”表被动。(2)“厚怨”,深深怨恨;“以”,拿、用;“草芥”,小草。参考译文:(一)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的大典礼,宴请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余位君主,从没有一个是能切实遵守信约的。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从小路回到赵国了。况且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派遣一位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即就会把璧送来。如今凭着秦国的强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让给赵国,赵国哪里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是应该被诛杀的,我愿意接受汤镬之刑,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从长计议此事!”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发出苦笑之声。侍从有人要拉相如去受刑,秦王趁机说:“如今杀了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宝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最终还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大礼完后让他回了国。(二)至于(如果)秦国要和氏璧,而赵国不给秦国和氏璧,那么双方都没有什么过错。(如果)赵国将和氏璧交给了秦国,但秦国不将十五座城交给赵国,这是秦国的不对;(如果)秦国将十五座城交给赵国而赵国不将和氏璧交给秦国,这是赵国的不对。(如果)想要使理亏在秦国一方,那就应该放弃和氏璧;害怕放弃和氏璧,那就应该不同意秦国的请求。而那秦王不但拿出地图来商量,又设立了“九宾”的礼节还要沐浴焚香来取得和氏璧,看他的情形不可能不交出十五座城池。(如果)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却不交出十五座城池,那蔺相如可以这样说:“我本来就知道大王不会交出城池。那和氏璧不是赵国的吗,但那十五座城池却是秦国的珍宝。现在大王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而将十五座城池交给外人,十五座城池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大王你不交出城池从而欺骗赵国得到了和氏璧,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不讲信用,我希望就死在你们国家,来表明大王的失信!”像这样秦王不一定不交出和氏璧。现在为什么蔺相如叫舍人带着(和氏璧)逃回了赵国,却将责任推给秦国呢?那时秦国还想和赵国交好。假使秦王生了气而在市集将蔺相如杀掉,派武安君白起带领十万大军逼临邯郸,责问和氏璧的去向以及赵国的失信。一次获胜就能将蔺相如一家灭族,第二次获胜那么和氏璧还是属于秦国的。因此我认为:“蔺相如保全了和氏璧,是因为上天在帮他忙。”那么他在渑池会上对秦王态度强硬,和廉颇搞好关系,是由于越出乎意料越好;蔺相如保全了和氏璧,是上天的关系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千秋岁①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②,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注]①词人于绍圣元年贬监处州酒税。②元祐七年三月,作者等二十六人同游西池。14.对这首宋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花影乱,莺声碎”二句以“乱”字状花之纷繁,“碎”字表莺声盈耳,用笔尤工,各极其妙。B.“携手处,今谁在”照应“人不见”、“空相对”,突出作者与昔日友人不得相见的伤感。C.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初春的景象,显得鲜明生动。D.本词一波三折,一唱三叹,蕴藉含蓄,感人肺腑。15.“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答案】14.C15.①一语双关,言简意深。“春去也”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②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飞红”以颜色借代花,“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夸张”也可)。“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初春”错误。结合“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可知,应为“暮春”。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全词以“春”贯穿全篇,“今春”和“昔春”,“盛春”到“暮春”,以时间的跨度,将不同的时空和昔盛今衰等感受融合为一,创造出完整的意境。该词也将今与昔,政治上的不快和爱情上的失意交织在一起,或谈政治理想破灭,或说个人容颜衰老,反复咏叹,缠绵凄恻,最终落脚点在一无边无际的“愁”上,感情极其忧伤,催人泪下。结句“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说春去了,落花千点万点,飘飞着残败的衰颓,牵起一怀愁绪,如海,潮涌潮推。 “春”字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是自然之春,又是人生之春,“春去也”慨叹春逝,既有伤春之愁,又有年华已逝的悲愁;“飞红”是借代的手法,以颜色借代花;“万点”是夸张手法,“飞红万点”是春归的自然写照,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愁如海”运用了比喻修辞,以海喻愁,新奇绝妙,强化了愁绪的深广,无边无际。这两句由眼前想到今后。既是惜春春去,又有对前途的无望、人生失意的愁苦。(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念奴娇·赤壁怀占》中承上启下,赞美赤壁美景,引发对历史人物感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韩愈《师说》中,从职责上把教师界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而把那些童子之师界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3)词中写词人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回忆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也是以此来表明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4)李白的《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只有鸟儿可以飞越山的顶峰,从而体现了蜀道之难。(5)《醉花阴》中写时间漫长,用环境烘托出百无聊赖之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江山如画②.一时多少豪杰③.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⑤.望中犹记⑥.烽火扬州路⑦.西当太白有鸟道⑧.可以横绝峨眉巅⑨.薄雾浓云愁永昼⑩.瑞脑销金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受”“授”“峨眉巅”“销”。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为配合学校打造“书香校园”,激发同学们阅读名著的兴趣,校文学社决定在高一年级开展阅读活动。假如你是校文学社负责人,请组织文学社成员积极策划此项活动,并完成任务。(一),共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任务一各题 任务一:文学社拟在校报上刊载一则关于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戏剧创作比较研究的文字,但在遣词造句方面有需斟酌之处,请组织大家讨论并做出恰当选择。虽然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种种差异,作家的经历、思想、艺术趣味和追求也千差万别,但相通的人性,()。作为出身平民的剧作家,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均有着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剧场、演员与观众的戏剧作家,是梨园中的行家里手,有“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臧懋循《<元曲选>序二》)的实际演出经验。他的杂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剧场性。莎士比亚一生中最好的时光是在伦敦剧院中度过的。他先后做过剧院外的看马人、剧团的提词人、小演员、剧作家、剧院股东。他的所有剧作都是为剧团生存,为舞台演出而写,这与关汉卿有着___________之处。两位大师都把毕生精力献于戏剧事业。他们的创作数量多,___________广且都具有关注现实的特征。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超过60多部,留存至今的有18部。他的作品从民间传说、历史资料和元代现实生活里汲取素材,真实反映了元代人民反对封建阶级压迫、反民族压迫的斗争情况。莎士比亚一生大约创作了38部戏剧,他的戏剧取材非常广泛,内容___________,剧情多发生在外国或古代英格兰,但就其所反映的内容来看,表现的仍然是英格兰的现实生活。他们的剧作都有强大的批判力量。关汉卿的杂剧___________了昂扬的战斗精神及浓郁的时代气息。莎士比亚关注现实人生的主题最鲜明地体现在其悲剧创作中,尤其是他的“四大悲剧”。莎士比亚的如椽巨笔,不但表现出他对宇宙人生的不懈追问和对复杂多变的人性深入骨髓的挖掘,而且也勾勒出那个时代的社会全景。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不约而同题材应有尽有充斥B.不谋而合题材包罗万象充满C不约而同体裁应有尽有充满D.不谋而合体裁包罗万象充斥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使得关汉卿、莎士比亚两位大师的艺术作品能够流芳百世,也使得我们对二人戏剧创作的比较研究成为可能B.关汉卿、莎士比亚两位大师的艺术作品能够流芳百世,我们对二人戏剧创作的比较研究也成为可能C.使得我们对关汉卿、莎士比亚两位大师戏剧创作的比较研究成为可能,也使得二人的艺术作品能够流芳百世D.我们对关汉卿、莎士比亚两位大师戏剧创作的比较研究成为可能,二人的艺术作品也能够流芳百世。【答案】17.B18.A【解析】【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不谋而合:事先未经商量,彼此见解或做法却完全一致。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彼此的观点或行动完全一致。在用法上,“不谋而合”常用作谓语,“不约而同”常用作状语。此处作谓语,应选用“不谋而合”。第二空,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用各种标准来分类,如根据有韵无韵可分为韵文和散文;根据结构可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语境是就作品内容说的,应选用“题材”。第三空,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前者侧重于无所不包,一般指整体;后者侧重于无所不有,一般指某一方面。此处对应“取材非常广泛”,应选用“包罗万象”。第四空,充满:填满、布满,充分具有。充斥:众多、充满、塞满,含厌恶意。此处为褒义,故选用“充满”。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前文的“相通的人性”,是“流芳百世”与“比较研究成为可能”的前提和原因,应有“使得”,故排除BD;只有两位大师作品流芳百世,我们才能对二人的戏剧创作进行比较研究,故排除C。故选A。(二)(19题,5分)19.校文学社拟在学校大会议室举办“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戏剧比较阅读”主题读书交流活动,现需要发布一则通知。通知已经草拟,但内容表达、用语得体和格式方面存在五处错误,请帮忙找出并修改。通知高一各班级: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校园读书氛围,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校文学社定于5月10日下午,举办“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戏剧比较阅读”主题读书交流活动,分享前期读书心得体会。请各班选派五名参与前期读书活动的同学参加交流活动。请与会同学必须按时入场,欢迎其他同学到会参加。2021年5月7日校文学社 【答案】①在“5月10日下午”后加具体时间(如“5点30分”);②在“举办”前加“在学校大会议室”;③删去“请与会同学必须按时入场”一句中的“必须”;④“欢迎其他同学到会参加”中将“到会”或“参加”删去一个;⑤部门“校文学社”与通知发出的时间互换位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准确的能力。①参加会议要有具体时间,在“5月10日下午”后加具体时间(如“5点30分”);②会议通知需要有具体地点,在“举办”前加“在学校大会议室”;③通知语体明确要求即可,“必须”有强迫意味,不得体,删去“请与会同学必须按时入场”一句中“必须”;④重复啰嗦,“欢迎其他同学到会参加”中将“到会”或“参加”删去一个;⑤通知的格式落款要发布主体在上时间在下,部门“校文学社”与通知发出的时间互换位置。(三)(20题,5分)2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任务三精读作品是比较阅读的前提。为激励同学们精读原著,校文学社拟组织有奖竞答活动,请为其中的一道竞答题目拟定答案。请根据提示信息写出原著的名称,并任选其说明你判断的依据或理由。①寄人篱下的敏感导致的悲剧——《》②优柔寡断导致的悲剧——《》③因果报应导致的悲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选择_____________(填序号)依据或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红楼梦》②.《哈姆雷特》③.《雷雨》④.②⑤.《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作为一个深受民众爱戴的王子,他坚强勇敢,勇于斗争,敢于反抗,胸怀大志,不畏惧奸恶的叔叔所代表的邪恶封建势力,在复仇的路上,一步步逼近杀害他父亲的凶手;他有治国之才和报仇雪恨之能。但哈姆雷特生性优柔寡断,做事犹豫不决。他一面急于复仇,一面又为生命价值的束缚而难做决断,因而他多次失去杀死仇人的良好时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情节的整体把握能力。①结合“寄人篱下”“敏感”“悲剧” 可知是指《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林黛玉母亲亡故之后,被外祖母接到贾府扶养,她心思细腻,敏感多疑,导致身体虚弱,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后又因与宝玉的婚姻无望,最终在宝玉取宝钗的时候香消玉殒。②结合“优柔寡断”“悲剧”可知是指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对杀死仇人这一看似简单而且有足够的能力完成的举动却表现出了常人无法理解的忧郁、疑虑情绪。他本来有绝好的机会动手了结克劳狄斯,但由于这种情绪使得复仇计划功亏一篑。当他遇到克劳狄斯在为自己的罪孽祈祷时,这是个复仇的绝佳机会,然而他复仇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接着他就转入了关于时机的思考。于是,哈姆雷特的复仇变成了一场思想斗争,一方面是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及父亲亡魂的声声追讨,另一方面是对生命价值的严肃思考,使得哈姆雷特在这二者之间苦苦徘徊。哈姆雷特被复仇的意念苦苦煎熬,却迟迟不行动。他陷在自己的思考中无法自拔,想复仇,要复仇,却一再犹豫,这不得不归于他的软弱,无法实施行动,所以受着思想的苦苦煎熬。③结合“因果报应”“悲剧”可知是指《雷雨》。《雷雨》中体现出的因果报应观念,并且带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三十年前,周朴园爱上了女佣梅妈的女儿侍萍,并与她有了两个儿子。但后来为了给他娶一位门当户对的小姐,周家逼得侍萍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大海投河自尽。侍萍母子侥幸被人救起后,侍萍带着二儿子流落他乡,靠做佣人为生,而大儿子周萍被周家留下。侍萍后又嫁与鲁贵并与之生女四凤。周朴园所娶的那位小姐没有为周家生儿育女便去世,周又娶蘩漪,并与之生子周冲。在周朴园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下,蘩漪过着枯寂的生活。周经营矿山等现代产业,常年在外,蘩漪便有机会接近周的大儿子周萍,并与之私通。周萍既慑于父亲的威严,又耻于这种乱伦关系,对蘩漪逐渐疏远,并移情于侍女四凤。与此同时,周冲也向四凤求爱。蘩漪得知周萍变心后,说服周萍未果。周萍为了摆脱蘩漪,打算离家到父亲的矿上去。蘩漪找来四凤之母侍萍,要求她将女儿带走。侍萍来到周家,急于把四凤领走,以免重蹈自己当年之覆辙,但又与周朴园不期而遇。此时大海正在周家矿上做工。在作为罢工代表来与周朴园交涉的过程中,与周萍发生争执,结果遭周萍率众殴打。鲁家一家人回到家中,四凤还在思念周萍。夜晚,周萍跳窗进鲁家与四凤幽会,蘩漪则跟踪而至,将窗户关死。大海把周萍赶出,四凤出走。雷电交加之夜,两家人又聚集于周家客厅。周朴园以沉痛的口吻宣布了真相,并令周萍去认母认弟。此时周萍意识到了四凤是自己的妹妹,大海是自己的亲弟弟。四凤羞愧难当,逃出客厅,触电而死,周冲出来寻找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大海出走,侍萍和蘩漪经受不住打击而疯,周朴园则一个人在悲痛中深深忏悔。说明自己选择哪一个,阐述理由时要扣住该剧的主要特征,如“寄人篱下的敏感”“优柔寡断”“因果报应”,概述相关情节。四、作文(60分)21.作文。2020年6月23 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答案】例文“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无数科技工作者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北斗卫星组网任务,北斗系统建设圆满成功。这是件事情最大的意义就是打破了GPS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的垄断地位,让北斗卫星可以覆盖到全球每一个角落,让北斗系统可以服务到全球每一位客户。那么北斗服务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毕竟,靠单独一颗卫星是无法实现导航定位的,更不用说提供全球服务了。因为,北斗卫星系统是个群体,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因此,我联想到雷锋日记:“虽然是细小的螺丝钉,是细微的小齿轮,然而,如果缺了它,整个的机器就无法运转了;即使是一枚小螺丝钉没拧紧,一个小齿轮略有破损,也会使机器的运转发生故障。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螺丝钉的连接和固定,才成为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为什么能正常运转?是因为国家或社会中千百万人就像千百万颗螺丝,并在自己不同的岗位上团结协作,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工人、农民、商人、军人、知识分子等,他们虽然分工不同,但目标只有一个:服务民众,服务国家,使国家和社会各行各业正常运转。如果没有农民种粮城市的人吃什么?如果没有工人生产,我们用什么产品?如果一个城市没有环卫工人,那么这个城市就会垃圾成山。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其作用和价值,就如一部机器中的每一个零件,缺一不可。再联想到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参加一带一路建设的世界各国,就像我国北斗三号的卫星网,虽然地域不同,但有相互联系,都发挥着自己独特的功用和作用。每一颗卫星都用自己的功用,每一个公民都有自己的义务。维护祖国统一,服务祖国人民,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疫情期间有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他们不是什么英雄,只是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而已”。奉献是一种精神,无论是谁,只要做好了自己的事情,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每一颗卫星都有自己的功用”,我坚信通过努力,我也能成为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卫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 材料聚焦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彰显国家科技发展、时代风貌,引导学生思考、关注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与使命。基于语料,学生可重写“个体功用”,也要兼顾“共同”的作用。考生可思考个人与集体、个体与群体、个性优势与协同发展、和谐共生、服务社会乃至国家、世界的大同观。写作材料可联系自身对现实的思考与积累、如个人价值与人民大众、普通劳动者与走向改革开放的中国速度、新中国成就与人民福祉、走向世界的中国与“一带一路”建设,从家国情到国际观等等。小我与大我,亦可联系单边主义与多边共荣的辩证思考。如“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其内涵及带给人的启示是什么,接着论述为什么是这样,该如何让自己或个人的功用或价值得到最好的发挥——即联系“天网”和服务奉献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及思考拓展,突出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乃至“服务全球”,不独霸一方、和谐共生的价值观。立意:以“小我”成长助推“大我”发展做五彩斑斓里的那一抹亮色灿烂星空,我是耀眼一颗做一颗严丝合缝的“螺丝钉”青春之我,无愧时代。素材:1.“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抗击疫情期间,每一个人都是取得这场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都具有责任和使命;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自身价值只有在与他人协作配合、共同担当中才更具有意义;每一个生命都是可贵的,都是值得尊重和保护的。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要打好阻击战、攻坚战,各个部门需要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体作用,形成合力以取得胜利。每一个部门、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条街道、每个区县等,都要各负其责,担当自己的责任,只有把个体纳入到整体中才能发挥作用。2.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认识我,不需要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在攀登的队伍里,我是哪一个;在灿烂的群星里,我是哪一颗;在通往宇宙的征途上,那无私拼搏的就是我;在共和国的星河里,那永远闪光的就是我。3.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有1000余项发明和专利,80岁时还在申报发明专利,其创新能力不可谓不强。但他在“协同创新”问题上一直固执己见,不肯与具有“交流电发电”优势的威斯汀豪斯电器公司合作,致使自己的爱迪生电器公司破产倒闭,一败涂地。而威斯汀豪斯电器公司却因善于协同创新,越做越强,至今依然在发展壮大。史学家朱克曼作过一个统计,从1990年以来共有300 余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其中有多达2∕3是与别人合作进行研究的;在诺贝尔奖设立后的头25年,合作研究获奖的人数占41%;在第二个25年,这一比例上升至65%;而第三个25年,这一比例已达到79%。朱克曼进而大胆推测,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科学研究的规模将越来越大,科学研究的方式将逐步由个体研究发展到集体研究、国家研究甚至是国际研究。事实证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而今“协同”已成发展大势,创新展示无穷魅力。结构层次:标题切题,《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文章开篇联系材料,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的意义是什么;接着把雷锋日记中强调“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作为引证法,再分析各行各业中,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其作用和价值,就如一部机器中的每一个零件,缺一不可,并把“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例证法,这些都很有说服力;最后联系现实,“每一颗卫星都用自己的功用,每一个公民都有自己的义务”,提出期望,“我坚信通过努力,我也能成为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卫星”收束全篇。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6-18 00:35:02 页数:23
价格:¥2 大小:55.0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