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检测试题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洗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2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俗语说,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正说出了性格的千差万别。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一个独特的系统,这个系统非常复杂,由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和排列而成,因此也表现出复杂性和差异性。刘再复认为“任何一个人,不管性格多么复杂,都是相反两极所构成的”。这种两极包括动物性和社会性,肯定性和否定性,有善有恶,有真有假,有美有丑,有悲有喜,有刚有柔,有粗有细……任何性格或心理状态都是两极性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的表现。文学作品中塑造成功的人物性格既有美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缺陷,难以界定好坏,无法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殆尽。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两极性的元素简单相加,而是“杂多归一”,具有整体性。这种两极性的元素并不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中互相融合、不断转化,组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人的性格并不是静态性的,而是通过两极性的元素不断斗争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仅仅存在一组两极性的内容,而是存在一组或多组由具体的性格元素构成的对立统一的内容。由于排列组合方式或形式。比重的不同,会形成千差万别的二重组合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各组性格元素互相依存、互相交织、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并形成自己的结构层次,使性格呈现出复杂而有序的运 动状态。不管如何组合,性格中都有一个决定其运动方向的主导因素。说到性格二重组合原理,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指每个人的性格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美有丑,有善有恶,不可能完全单一。然而这只是表层的、狭隘的理解,只能简单揭示性格中存在两重内容。这种表层意义上的二重组合很容易被庸俗化,或作为一种公式照搬套用。而二重组合的深层意义,则是指性格内部深层结构中,即人的内心世界中的矛盾搏斗,以及这种拼搏引起的不安、动荡、痛苦等复杂情感,强调多种性格元素在性格内部世界中的复杂动态过程。文学史上有很多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安娜卡列尼娜、哈姆莱特等,从表象上看,他们的性格是杂多的,从本质意义上看,都是二重组合性格,人物性格深处的动荡、不安痛苦、挣扎,深深的矛盾和斗争正是人物魅力所在。正如歌德评价莎士比亚是“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笔下的哈母莱特、奥赛罗等人物形象难以说尽,深不可测,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正是因为从哈姆莱特身上体现出的忧郁与延宕中可以听见他内心世界的挣扎,深沉的思索以及对人类灵瑰的拷问,从而产生情感上的颤动,才能产生各种不尽相同、常读常新的强烈审美体验。文学作品中熠熠生辉的一些人物形象都具有丰富的个性,具备了人类某些普遍性的情感和特征,因而往往被称为艺术典型。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所寻找的道路正是通向个性丰富性的道路,也是通向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塑造的道路。优秀的创作者也许不能完全界定什么是典型,但他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在作品中追求人物个性的丰富性。(摘编自王琪《高中语文教学中二重组合性格人物教学研究》,有删减)材料二: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中国古代小说比较薄弱,《红楼梦》却取得巨大进步。首先,《红楼梦》写出人物心灵深处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真实搏斗。宝钗一方面想把自己塑造成“完美”的淑女形象,这是她真实的社会欲求,但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有生命的人,她不能摆脱生命赋予的本性;于是两种欲求便在心灵深处发尘冲突!一方面,作为一个少女,面对着神采飘逸的富贵公子宝玉,产生爱慕之情是很自然的;另一方面,又用理性原则掩埋爱的心迹。在探望宝玉时,她“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忙又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感情与理性两股潜流在内心冲突,使人们看到人物心灵深处。其次,作者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宝黛之间的爱情,可谓心心相印,刻骨铭心。然而,他们却爱得那样痛苦,那样哀怨:欲得真心,却瞒真心,以假意试探,结果求近之心,反成疏远之意,求爱之意,反成生怨之因。如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二十九回“痴情女情重愈斟情”等都是描写心理活动的杰作。四十五回,宝玉冒着雨去探望黛玉,穿着蓑衣戴着大斗笠,黛玉说:“哪里来的一个渔翁!”宝玉说将来也送黛玉一套,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表演的渔婆了。” 及至说出来,想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而“宝玉却不留心”。这里的黛玉说错了话当然是“无心”,后悔与害羞是“多心”,但这种害羞又包含着她的“有心”。后来宝玉要走了,她劝他拿自己的玻璃绣球灯,千般叮嘱宝玉要小心,不要拌了,表现了对宝玉的“关心”,联系上面的描写,表现她的无心,又是平时“有心”的流露。宝玉走后,当夜深人静时,听到窗外的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想到自己没有父母兄长,婚姻大事无人主张,又不觉滴下泪来,感到伤心。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心理流程描写得十分真切动人。(摘编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四卷:《红楼梦》的人物塑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任何人的性格都是由两极性的元素,如善与恶、刚与柔、粗与细等,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和排列而成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独特的系统。B.性格的二重组合结构,有一组或多组两极性的元素,这些元素并不是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互相融合、不断转化,使人的性格具有了动态性。C.薛宝钗在探望宝玉时“不觉就红了脸”与第四十五回林黛玉“羞的脸飞红”,都是因为她们说的话不小心流露出了心疼宝玉的情感。D.《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真切的心理流程体现了她纯真可爱又敏感多情的二重组合性格。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两个人的性格元素完全相同,那么他们呈现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也是一致的。B.因为人的性格是由两极相反的元素排列组合而成的,所以,性格是复杂和分裂的。C.宝钗、黛玉等这些二重组合性格的艺术典型,可以使人产生常读常新的审美体验。D.个性丰富的文学形象往往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作家应该摒弃性格单一的文学形象。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冷酷的周朴园面对曾经的恋人,面对自己的儿女,有时候也会流露出那么一丝温情。B.《水浒》里的林冲,是个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人,也是嫉恶如仇、极富正义的人。C.阿Q既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既争强好胜但又忍辱屈从,既憎恶权势却又趋炎附势。D.在京剧里,红脸的关羽忠义、耿直、英勇,白脸的曹操奸诈、多疑,两人忠奸分明。4.薛宝钗是《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塑造得极为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宝钗成为富有魅力的艺术典型的原因。【答案】1.C2.C3.D4.①艺术典型是具有丰富的个性,具备了人类某些普遍性的情感和特征的人物形象。宝钗具有丰富的个性,是一个有自己真实的社会欲求和少女情怀的艺术典型。 ②性格深处的不安、挣扎,深深的矛盾和斗争是人物魅力所在。《红楼梦》写出了宝钗心灵深处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真实搏斗。使宝钗的人物形象极富魅力。【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C.“都是因为她们说的话不小心流露出了心疼宝玉的情感”错误,林黛玉说的话“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表演的的渔婆”并没有流露出对宝玉心疼的情感。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那么他们呈现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也是一致的”错误,依据原文“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两极性的元素简单相加,而是‘杂多归一’,具有整体性”“这种两极性的元素并不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中互相融合、不断转化,组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由于排列组合方式或形式、比重的不同,会形成千差万别的二重组合结构”可知,性格和心理状态并非性格元素的简单相加,所以即使两个人的性格元素完全相同,他们呈现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也不一定一致;B.“分裂”错,依据原文“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两极性的元素简单相加,而是‘杂多归一’,具有整体性”可知,原文认为两极性的元素杂多归一,具有整体性;D.“作家应该摒弃性格单一的文学形象”一句过度推断,忽略了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复杂性,也与材料一最后一段第一句“一些”的表述不符。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选项中的人物忠奸分明,是脸谱化的,形象单一,不复杂。不符合材料一性格二重组合原理。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材料一提到“文学作品中熠熠生辉的一些人物形象都具有丰富的个性,具备了人类某些普遍性的情感和特征,因而往往被称为艺术典型”,可见,艺术典型是具有丰富的个性,具备了人类某些普遍性的情感和特征的人物形象。而材料二中说“宝钗一方面想把自己塑造成‘完美’的淑女形象,这是她真实的社会欲求,但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有生命的人,她不能摆脱生命赋予的本性”,可见宝钗具有丰富的个性,是一个有自己真实的社会欲求和少女情怀的艺术典型。 材料一中提到“二重组合的深层意义,则是指性格内部深层结构中,即人的内心世界中的矛盾搏斗,以及这种拼搏引起的不安、动荡、痛苦等复杂情感,强调多种性格元素在性格内部世界中的复杂动态过程”,可见,性格深处的不安、挣扎,深深的矛盾和斗争是人物魅力所在。而材料二中说“于是两种欲求便在心灵深处发尘冲突!一方面,作为一个少女,面对着神采飘逸的富贵公子宝玉,产生爱慕之情是很自然的;另一方面,又用理性原则掩埋爱的心迹”,可见《红楼梦》写出了宝钗心灵深处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真实搏斗。使宝钗的人物形象极富魅力。(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演说家(俄)契诃夫八等文官伊凡诺维奇死了。在送殡行列前往墓地的时候,死者的同事波普拉夫斯基,坐上出租马车,去找他的朋友扎波伊金。这个扎波伊金擅长在婚礼上,葬礼上,各种各样的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即席演说。他任何时候都能开讲:半睡不醒也行,饿着肚子也行,烂醉如泥也行,发着高烧也行。他的演说,好似排水管里的水,流畅、平稳、源源不断。他那些热情似火的词语,远比随便哪家小饭馆里的蟑螂都多。“我呀,朋友,找你来了!”波普拉夫斯基正碰到他在家,“你快穿好衣服跟我走。我们有个同事死了。要是死个把小人物,我们也不会来麻烦你,可要知道这人是秘书,办公厅的台柱子。给这么一个大人物举行葬礼,没人致辞是不行的。”“啊,秘书!”扎波伊金打了个哈欠,“是那个酒鬼吧?”“没错,就是那个酒鬼。这回有煎饼招待,还有各色冷盘……你还会领到一笔车马费。走吧,亲爱的!到了那边的墓地上,你就天花乱坠地吹他一通,讲得比西塞罗【注】还西塞罗,我们就千恩万谢啦。”扎波伊金欣然同意。他把头发弄乱,装出一脸的悲伤,跟波普拉夫斯基一起走了。“我知道你们那个秘书,”他说着坐上出租马车,“诡计多端,老奸巨滑,这种人,但愿他升天!”“得了,扎波伊金,骂死人可不妥啊。”“那当然。对死者要么三缄其口,要么大唱赞歌。不过他毕竟是个骗子。”墓地上,死者的丈母娘、妻子和小姨子遵照古老的习俗痛哭一阵。等大家安静下来,扎波伊金朝前跨出一步,向众人扫了一眼,开口了:“能相信我们的眼睛和听觉吗?这棺木,这些热泪涟涟的脸,这些呻吟和哭号,岂不是一场噩梦?唉,这不是梦,视觉也没有欺骗我们!眼前躺着的这个人,不久前还是精力充沛,像个年轻人似的活泼而纯洁,他是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把自己酿造的蜜奉献给国家。这个人,他……如今已变成一堆骸骨,化作物质的幻影。冷酷无情的死神把僵硬的手按到他身上的时候,尽管他已到了驼背的年龄,但他依然充满青春活力和工作激情。好的文官我们这里有很多,然而奥西佩奇却是绝无仅有!他通宵达旦地工作、不收 贿赂、嫉恶如仇……是的,我们还看到,奥西佩奇把他微薄的薪水散发给他穷困的同事们,现在你们也亲耳听到了靠他接济的那些孤儿寡母的哭丧。你们都知道,他至死都是一个单身汉!现在有谁能取代他这样的同事呢?就在此刻我也能看到他那张刮得干干净净的、真诚动人的脸,它总是挂着善良的微笑。奥西佩奇,愿你的骸骨安宁!安息吧,诚实而高尚的劳动者!”扎波伊金继续慷慨陈词,可是听众却面面相觑。大家不明白为什么演说家称死者为奥西佩奇,死者明明叫伊凡诺维奇呀。死者生前同他的合法妻子吵了一辈子架,算不得单身汉。他红褐色的大胡子,打生下来就没有刮过。听众一时都莫名其妙。“奥西佩奇!”演说家眼睛望着墓穴,热情洋溢地继续道,“你的脸不算漂亮,甚至可以说相当难看,可是我们大家都知道,正是在这样一个有目共睹的躯壳里,跳动着一颗正直而仁慈的心!”不久,听众开始发现,演说家本人发生了某种奇怪的变化。突然,演说家中断了演讲,吃惊得张大了嘴巴。他定睛瞧着一个地方,转身对着波普拉夫斯基。“你听我说,他活着呢!”他惊恐万状地说。“谁活着?”“奥西佩奇呀!瞧他站在墓碑旁边呢!”“他本来就没有死!死的叫伊凡诺维奇!”“可是你刚才亲口说的,你们的秘书死了!”“基里尔˙伊凡诺维奇是秘书呀,是我们现在的秘书。你这怪人,都搞乱了!普罗科菲˙奥西佩奇是我们的前任秘书,他两年前就调到第二科当科长了。”“真是见鬼!”“你怎么停住了?接着讲,不讲可不妙!”扎波伊金又转身对着墓穴,凭他三寸不烂之舌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墓碑旁果真站着奥西佩奇。一个脸面刮得干干净净的老文官。他瞪着演说家,气呼呼地皱着眉头。葬礼之后,有人说扎波伊金把个活人给埋葬了。“不好呀,年轻人!”奥西佩奇埋怨道,“您的那些话说死人也许合适,可是用来说活人,这简直是讽刺挖苦!什么无私呀,不被收买呀,不受贿赂呀,这些话用来说活人只能是侮辱人格!再说谁也没请您来宣扬我的脸面。什么不漂亮呀,什么难看呀,就算是这样,又有什么必要拿它来当众展览呢?气死人了!”(本文发表于1886年,有删改)【注】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5.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扎波伊金明知道某些官员品质恶劣却极力赞誉,参加葬礼的人也都愿意听别人对死者的虚假美化,反 映了当时的社会虚伪成风。B.波普拉夫斯基找演说家是为了应付一场葬礼,扎波伊金装出一脸悲伤,死者家属任凭演说家胡乱评价,这反映了人情的冷漠。C.在发现弄错追悼对象后,扎波伊金仍然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说明他为了演说家的名誉而厚颜无耻地表演。D.奥西佩奇的埋怨可说是神来之笔,美好的评价只属于死人,用于活人便是侮辱人格,令人捧腹也令人深思。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扎波伊金擅长在婚礼上、葬礼上、各种各样的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即席演说……蟑螂要多”含有夸张和讽刺意味,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B.小说明线按照演说家扎波伊金应邀到葬礼上发表演讲展开,暗线戏剧性地叙写了文官伊凡诺维奇和奥西佩奇二人。C.“讲得比西塞罗还西塞罗,我们就千恩万谢啦”,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波普拉夫斯基对扎波伊金演讲效果的殷切期望。D.小说结尾交代奥西佩奇对演说家的埋怨,看似闲笔,实际上是为了暗示当时官场无好人,深刻地揭露了当时官场的黑暗腐败。7.契诃夫是批判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大师,请分析这篇小说对当时的现实进行了哪些批判并简要概括演说家扎波伊金的形象特点。【答案】5.C6.C7.对当时现实的批判:①人与人的不平等:“大人物”去世必须有人致辞,“小人物”去世则无所谓。②某些人为私利出卖良心:扎波伊金为饱口福和一笔“车马费”热情称颂一个他认为诡计多端、老奸巨猾的“骗子”。③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称颂一个活人无私、不收受贿赂,竟被认为是“讽刺挖苦”“侮辱人格”。扎波伊金的形象特点:①能说会道。扎波伊金在葬礼上给一个官员致悼词,夸夸其谈,称得上“妙语连珠”。②厚颜无耻。扎波伊金能把一个诡计多端、老奸巨猾的酒鬼、骗子说得道德高尚,而且在明知弄错对象的情况下还能把演讲进行下去,足见其厚颜无耻。【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他为了演说家的名誉而厚颜无耻地表演”于文无据,根据原文“这回有煎饼招待,还有各色冷盘……你还会领到一笔车马费”可知,在发现弄错追悼对象后,扎波伊金仍然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是为了得到酬劳。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的能力。C.“使用了对比的手法”错误。结合注释可知,“讲得比西塞罗还西塞罗,我们就千恩万谢啦”中“西塞罗”使用的是借代的手法,以演说家西塞罗代指演讲讲得好。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第一问,主要是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小说中所反映的当时黑暗、丑恶的社会现实。“要是死个把小人物……没人致辞是不行的”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的不平等,“大人物”死了必须有人致辞,“小人物”则无所谓。演说家明明知道“死者”“诡计多端,老奸巨猾”,但为了私利,他却在葬礼上大肆歌颂其种种根本不存在的美好品性(“眼前躺着的这个人,不久前还是精力充沛,像个年轻人似的活泼而纯洁,他是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把自己酿造的蜜奉献给国家”“奥西佩奇把他微薄的薪水散发给他穷困的同事们,现在你们也亲耳听到了靠他接济的那些孤儿寡母的哭丧。你们都知道,他至死都是一个单身汉!现在有谁能取代他这样的同事呢?就在此刻我也能看到他那张刮得干干净净的、真诚动人的脸,它总是挂着善良的微笑”)。这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为了私利而不惜出卖良心的人。小说结尾,奥西佩奇认为扎波伊金在葬礼上的那些称颂用来说活人“简直是讽刺挖苦”,认为“什么无私呀,不被收买呀,不受贿赂呀!这些话用来说活人只能是侮辱人格”,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是非不分、黑白颠倒、价值观被扭曲的丑恶现实。解答第二问,应首先在文中找到描写扎波伊金的内容,然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扎波伊金的形象特点。从第1段中对他“任何时候都能开讲”的介绍和他在葬礼上所致的悼词可以看出(“能相信我们的眼睛和听觉吗?这棺木,这些热泪涟涟的脸,这些呻吟和哭号,岂不是一场噩梦?……奥西佩奇,愿你的骸骨安宁!安息吧,诚实而高尚的劳动者!”),他是个花言巧语、能说会道的人。他明知“死者”是诡计多端、老奸巨猾的酒鬼、骗子,可到了葬礼上还是极尽赞美之能;他发现自己弄错追悼对象之后,“又转身对着墓穴,凭他三寸不烂之舌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这些内容都表现了他厚颜无耻。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吾得兄事之兄,名词用作动词,以对待兄长的礼节。B.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造册登记。C.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D.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形容词用作名词,交情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B.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C.①张良是时从沛公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D.①长于臣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答案】8.A9.B10.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错误,兄,名词作状语,以对待兄长的礼节。句意:我要以对待兄长的礼节对待他。B.正确。句意: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C.正确。句意: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D.正确。句意: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两个“以”都是介词,把。句意: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把刘邦的话全都报告了项羽。B.之:动词,到/代词,它,代指“璧”。句意: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项羽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C.两个“是”都是代词,这。句意: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降低身份,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D.两个“于”都是介词,比。句意:比我大。/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偏在“入”,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者,……也”,表判断。参考译文: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以对待兄长的礼节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长寿,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 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辟之国,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B.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C.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D.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亲魏善楚的“善”指交好,与《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的“善”字相同。B.三川在西周时期指关陇地区的泾河、渭河和洛河;现多泛指整个黄河流域地区。C.戎狄即先秦时代华夏对北方和西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北戎和西狄的合称。D.鼎是中华古代重要的器皿,九鼎更是代表国家统一昌盛,王权至高无上的宝器。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惠王想要伐蜀,司马错和张仪在惠王面前争论,张仪认为不如先攻打韩国,司马错认为应先攻打蜀国。B.张仪认为攻打新城、宜阳,惩罚周王室的过错,然后再趁机入侵魏楚,伐蜀无名无利,离称王越来越远。C.司马错认为蜀主统治残暴,吞并蜀国并不会落下贪暴的名声,攻打韩、周等会导致对方联合,“危”机四伏。D.司马错计谋考虑周全,惠王非常高兴,蜀被收服后,陈庄担任宰相,秦国实力日益强大,更加轻视诸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2)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答案】11.D12.C13.A14.(1)得到蜀国的财富,就足以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却不伤害一般百姓,蜀国就已经被收服了。(2)而且也不见得能获得什么利益,又落得一个不仁义的名声。去做天下人都不希望做的事情,实在是危险啊!【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周王知道自己的危急,一定会交出传国之宝。我们据有传国之宝,再手持地图户籍,假借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天下又有谁不敢听我们命令呢?这才是霸王之业。“九鼎宝器”是“必出”的主语,应在“九鼎”前断开,排除BC;“此王业也”是判断句,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善”都指交好。句意:我们跟楚亲近,与魏交好。/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B.正确。C.错误。“即北戎和西狄的合称”错误,应为西戎和北狄的合称。D.正确。故选C。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秦惠王想要伐蜀”错误,由原文“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可知,秦惠王对于攻打蜀国还是韩国举棋不定,司马错和张仪针对这个问题各抒己见,最终秦惠王听从了司马错的意见,决定攻打蜀国,并不是一开始秦惠王就想伐蜀。故选A。【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富”,使……富足;“缮兵”,整治军队;“服”,被收服。(2)“利”,获得利益;“攻”,做;“所不欲”,不希望做的事情。参考译文:司马错跟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战事。司马错主张秦国应该先去攻打蜀国,可是张仪却反对说:“不如先去攻打韩国。”秦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张仪回答说:“我们跟楚亲近,与魏交好,然后再出兵到三川、堵住轘辕和缑氏山的通口,挡住屯留的孤道,这样魏国和南阳就断绝了交通,楚军逼进南郑,秦兵再攻打新城、宜阳,这样我们便兵临东西周的城外,惩罚二周的罪过,并且可以侵占楚、魏两国。周王知道自己的危急,一定会交出传国之宝。我们据有传国之宝,再手握地图户籍,假借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天下又有谁不敢听我们命令呢?这才是霸王之业。如今的蜀国,是一个在西方边远之地的国家,我们使兵马凋敝使百姓劳累,也不足以因此而获得好的名声;得到他们的土地,也不足以当做巨大的利益。臣常听人说:‘争名的人要在朝廷,争利的人要在市场。’现在三川周室,乃是天下的朝廷和市场,可是大王却不去争,反而争夺戎、狄等蛮夷之邦,这就距离霸王之业实在太远了。”司马错说:“事情并不像张仪所说的那样,据我所知:‘要想使国家富强,务必先扩张领土;要想兵强马壮,必须先使人民富足;要想得到天下,一定要先广施仁政。这三件事都做到以后,那么天下自然可以获得。’如今大王地盘小而百姓穷,所以臣渴望大王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因为蜀国是一个偏僻小国,而且是戎狄之邦的首领,并且像夏桀、商纣一样紊乱,如果用秦国的兵力去攻打蜀国,就好像派狼群去驱逐羊群一样简单。(秦国)得到蜀国的土地足以使版图扩大;得到蜀国的财富可以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却不伤害一般百姓,并且蜀国已经被收服了。所以秦虽然灭亡了蜀国,而诸侯不会认为是暴虐;即使秦抢走蜀国的一切财富珍宝,诸侯也不会以秦为贪。这样我们只要做伐蜀一件事,就可以名利双收,甚至还可以得到除暴安良的美名。今天如果我们去攻打韩国,就等于是胁迫天子了,胁迫天子,这是一个恶名,而且也不见得能获得什么利益,又落得一个不仁义的名声。去做天下人都不希望做的事情,实在是危险啊!请允许我分析陈述其中的原因: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同时齐是韩与周的友邦,周自己知道要失掉九鼎,韩自己清楚要失 去三川,这样两国必然精诚合作,共同联络齐、赵去解楚、魏之围,两国会自动地把九鼎献给楚,把土地割让给魏,这一切大王是不能制止的,这也就是臣所说的危险所在。因此,攻打韩国是失策,先伐蜀才是万全之计。”秦惠王说:“好的!寡人听你的。”于是秦国就出兵攻打蜀,经过10个月的征讨,终于占领了蜀地,把蜀主的名号改为侯,并且派秦臣陈庄去作蜀的相国。蜀地既已划归秦国的版图,秦国就越发强盛富足,而且更加轻视天下诸侯。(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泊岳阳城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注】①此诗是安史之乱后杜甫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时所作。②图南,鲲鹏:鲲鹏是传说中鲲鱼变化成的大鹏鸟。《庄子·逍遥游》写道:“(鹏)乃今将图南。”“图南”意为打算向南飞,后遂以“图南”比喻人的志向远大。15.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泊舟岳阳城下所见的江河干里、山城百层的阔大景象,气势宏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B.领联上承首联,对仗工整,由近而远,描写了清江泊舟、冷风寒灯之景,衬托出孤独悲怆之情。C.颈联表明诗人虽留滞异地有才难展,但艰危之际胆气益增,临危无惧,志向弥坚。D.尾联借用典故,作者以《庄子·逍遥游》中能变化欲图南的鲲鹏自比,把情感推向最高潮并与前面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16.本诗和诗人的另一首《登岳阳楼》相比,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的身世之悲和忧国伤时的家国之忧。《泊岳阳城下》通过“留滞”“艰危”二词得以体现;《登岳阳楼》则以年老病弱、亲故凋零、漂泊异乡具体写境遇之困顿,又以关山北兵戎未息写时局之动荡,从而表达对艰危时局的深深忧虑。②异:《泊岳阳城下》还表现诗人的满腔报国之心,临危弥坚,不弃不馁。从“气益增”“鲲鹏图南”可见,诗人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解析】【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B.“由近及远”理解错误,先写岸风夕浪,后写舟雪寒灯,应为“由远及近”。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相同点:《泊岳阳城下》“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意思是:留滞他乡,有才无用,艰危时局,气节弥坚。颈联直抒胸臆,说身虽留滞而才力难尽,时事艰危而胆气益增,写尽困顿之苦和忧国伤时之痛。《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意思是: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诗人以年老病弱、亲故凋零、漂泊异乡具体写境遇之困顿,又以关山北兵戎未息写时局之动荡,从而表达对艰危时局的深深忧虑。可见,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的身世之悲和忧国伤时的家国之忧。不同点:《泊岳阳城下》“艰危气益增”“变化有鲲鹏”,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临危无惧而弥坚。“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句以图南,鲲鹏自喻远大之志向无可披靡。顺承上句的情感又更升一层,至此,诗歌的情境推向最高潮,并与前段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似断犹续,首尾相照,表现诗人的满腔报国之心,临危弥坚,不弃不馁。而《登岳阳楼》只是表达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开篇以夸张手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阿房宫占地面之广和建筑之高。(2)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但古人对此也有非议,如苏洵就在《六国论》里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登岳阳楼》一诗中,写诗人杜甫在岳阳楼上远眺,想到兵荒马乱的时局,不禁潸然泪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写水,“________________”写山,从总体上写出了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覆压三百余里②.隔离天日③.至丹以荆卿为计④.始速祸焉⑤.戎马关山北⑥.凭轩涕泗流⑦.千里澄江似练⑧.翠峰如簇⑨.以吾一日长乎尔⑩.毋吾以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字:覆、荆、卿、戎、涕、泗、澄、练、簇、毋。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红楼梦》阅读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面小题。18.请你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内容符合原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表达连贯。每处不超过10字。《红楼梦》前五回是整本书的序曲,是全书故事情节的纲领性开端。关于《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甄士隐的作用,师生展开了对话。老师:《红楼梦》为什么要让甄士隐先出场?一是借甄士隐联系神话与现实,引出中心故事。二是通过他传达作品蕴含的主题和倾向,便于提纲挈领。这对大家有什么启发呢?同学甲:小说借甄士隐的午睡梦见_______________的神话故事,揭示了宝黛爱情的前世今生。同学乙:甄士隐的故事具有以小见大的作用。先是丢失独女,又受葫芦庙失火之殃,家道败落。正在此时,跛足道人出现,念诵《好了歌》。甄士隐彻悟,顿作《好了歌解》:“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这寓示着_______________同学丙:甄士隐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引出贾雨村的出场,由贾雨村抛开甄家事,引出_______________的情节,粗线条勾勒了贾府的人物关系图。19.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三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的四个女子。请依次指出这四个女子是谁,并结合鲁迅的评价,选择一个人物以“红楼女子的两面性”为话题,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条理清晰,不超过130字鲁迅评《红楼梦》时说:“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红楼梦》为女子立传,诸位女子各美其美,但并非十全十美。“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三段判词:①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②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衷。③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答案】18.①.木石前盟②.贾府由盛及衰③.冷子兴演说荣国府19.①是探春,②是王熙凤,③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曹雪芹笔下的红楼女子都有两面性。比如,黛玉容貌美若西施,才情超越群芳,性格孤高自许而不同流俗;但另一方面,她又喜欢使小性子,动不动发脾气,有时说话尖酸,得罪人而不自知。如实描写其优点和不足,可使红楼女子既十分美好,又有血有肉、真实可信。【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本题以情境补写的形式呈现,实际上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掌握能力。第一空:考查的是《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的具体情节,了解甄士隐的作用。具体的情节关涉宝黛爱情的前世今生。木指黛玉前世绛珠仙草,石指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灌溉绛珠草,使其得换人形,修成个女体,名唤绛珠仙子。为报灌溉之德,绛珠仙子情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自己一世的眼泪还他。神瑛侍者顺带着顽石下凡,绛珠仙子成为林黛玉,而顽石则幻化为贾宝玉及其通灵宝玉。所以应该填写“木石前盟”或“绛珠仙女还泪神瑛侍者”。第②空,考查的是甄士隐《好了歌解》的作用。“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意思是如今的空堂陋室,就是当年高官显贵们摆着满床笏板的华屋大宅;现在长满枯草的地方,曾经歌舞升平。说明了世事变幻无常,暗示贾府的衰败。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贾府由盛及衰”或“贾府的衰败”。第③空,考查《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具体情节,借由葫芦僧之口,道出:“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粗线条勾勒了贾府及四大家族的人物关系图。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或“葫芦僧乱判葫芦案”。【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具体考查对人物的评价。本题要求结合鲁迅先生的评价,分析《红楼梦》中女性人物的“两面性”,鲁迅先生的评价主要表达的是“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意思是人物的性格不是单一的,是复杂多变的,考生要从不同角度看一个人物,写出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丰富性。然后结合作品内容,根据要求联想名著相关情节进行概述、分析即可。如选林黛玉要结合其身世背景分析,从其容貌和才情入手分析黛玉好的一面,从其脾气秉性入手分析黛玉不足之处;选薛宝钗要结合其生活环境和所受的教育分析,宝钗有冷的一面也有热的一面;选王熙凤也要结合其身世、在贾府的身份地位分析其治理能力优秀的一面也要看到其以权谋私、草菅人命的一面。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狗真的有计算能力吗?,但动物学家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进行了一项特别的实验,测试对象是一条以擅长“计算”而著称的达克斯猎犬,这是条“身经百战”的猎犬,在此前的测试中每次拿到算式卡片后,它总是会仔细观察主人,然后顺利从几个答案卡片中挑选出正确的。但这次实验的方法很“奸诈”:不是向“算数”的狗传达错误答案,而是让狗的主人得出错误的答案。动物学家做了一套卡片,在卡片的正面写着一道简单的算式。可有一点是主人不知道的,那就是卡片用几层透明纸制成,最后一层上印了另外一个算式,从背面是能看见的,卡片的背面对着主人,卡片的正面对着狗。毫无疑心的主人看到,以为就是狗要“计算”的算式,就不自觉地把这个算式的答案传递给了狗,殊不知这个答案和卡片正面的问题完全对不上,于是狗接二连三地答错。因此,动物学家的结论是:狗,但它们敏锐的观察能力让人惊叹。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上文画横线句中“身经百战”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窦娥冤》属于元杂剧中的“本色派”作品,说白凝练而又生动流畅,唱词优美而又节奏鲜明。B.《雷雨》通过展现周家这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所暗藏的污浊和腐朽,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C.哈姆莱特登台念“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台词时,奥菲利娅一直待在舞台上装作正在读书。D.然而,就那么几秒钟,当我把它放回池水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便突然冒了出来。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0.D21.①很多人认为有②卡片背面透出的算式③并不具有计算能力【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的标点符号的用法的能力。句中“身经百战”表示特殊含义,语境中的含义是指狗经历了很多次考验。A.“本色派”表示特定称谓。B.“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表示否定或讽刺,说明其实际上“暗藏污浊和腐朽”。C.“生存还是毁灭”是对台词的直接引用,故是表示引用。D.“科学家”表示特殊含义,是对“认为水池就是一切”的鲤鱼类群的特殊含义。故选D。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之情境性补写能力。第一空,根据“狗真的有计算能力吗?”和“但动物学家并不这么认为”可推知①应填写的内容是一般人的看法,故可是“很多人认为有”。第二空,根据“最后一层上印了另外一个算式,从背面是能看见的,卡片的背面对着主人”可推知②应填写的内容是主人看到背面的内容,故可是“卡片背面透出的算式”。第三空,根据“于是狗接二连三地答错”和“动物学家的结论是”可推知③应填写的内容是动物学家根据试验做出的结论,故可填“并不具有计算能力”。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从上海到北京,坐飞机约3个小时,坐高铁约4个半小时。上海一所大学的医学生江夏,用9天时间,坐了80多趟公交车,途经1000多个公交站,走过18个城市,终于实现了从上海搭公交到北京的梦想。期间他遇到了不少困难,原计划6天的行程延长为9天。一路上他得到了许多陌生人的无私帮助,这也坚定了江夏做一名好医生的想法,并决定备考研究生,他说想做一个能发挥专长去帮助别人的人。江夏的“别样进京”引发热议。不少人认为,这9天的“别样进京”旅途会成为学生本人难忘的记忆,从成长角度着,这段历程是一种有价值的人生体验。作为高一的学生,你如何看待过程体验与成长的关系?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主要记叙了大学生江夏“别样进京”的过程,其中交代了事件的背景,江夏进京期间遇到的困难,在此过程中得到的帮助以及他由此获得的体验和感悟——做一名好医生,发挥专长去帮助别人。由此引出了人们对这件事的看法,认为“这段历程是一种有价值的人生体验”。进而指明了本文的写作方向,人生贵在体验,唯有经历方能成长。题干中“作为高一的学生,你如何看待过程体验与成长的关系?” 一句,明确了写作的内容与要求。写作中应体现一名高一学生对过程体验与成长的关系的认识和思考,指出生活中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结果,“过程”同样重要,应在过程体验中收获成长。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过程体验”与“成长”的内涵,二者的辩证关系,为何会在过程体验中获得成长,如何在过程体验中收获成长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武汉疫情期间,无数00后“白衣天使”主动请缨奔赴抗疫前线,在与病毒周旋的过程中变得坚毅果敢,实现了成长蜕变的事例,以此论证过程体验与成长的关系。也可以引用周国平“一个人唯有历经磨难,对人生有了深刻的体验,灵魂才会变得丰富。”的言论论证“过程体验”的重要性。在论据的选择上,应注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综合使用。如可以引用“人生的最大目的不在奔赴某一目的,而是在承担每个过程”以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论证过程的重要性。也可以立足下当下,着眼于社会热点现象,如“拔苗助长”式育儿等,以其危害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立意:1.于过程中成长,在体验中前行。2.享受过程,诗意人生3.沿途皆是风景,体验丰富人生。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6-02 15:09:02 页数:21
价格:¥2 大小:54.0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