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深圳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题高一历史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第一部分为1—38题,共63分,第二部分为39-40题,共37分。全卷共计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注意事项:⒈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⒉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按座位号、页码顺序收回。第一部分(本卷共计63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1分,共计13分)1.自武王以后,周共灭九十九国,降服六百五十二国。上述国数未必可信,但灭多数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使遵守周朝制度、向周王朝贡,则是事实。这表明西周初年A.出现新旧并存的政治制度B.推行分封制是巩固统治的需要C.沿袭商朝分封诸侯的传统D.实行的政治制度强调血缘关系【1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灭多数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使遵守周朝制度、向周王朝贡,则是事实”可知,材料强调周朝自武王之后分封诸侯,以巩固西周统治,故推行分封制是巩固统治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新旧制度之间的关系,无法推断出现新旧并存的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商朝的政治制度,无法推断出西周沿袭商朝分封诸侯的传统,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血缘关系,而是强调西周推行分封制是巩固统治的需要,故D项错误。2.《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一段史料可以说明()A.汉高祖认识到了秦亡之根本原因B.汉初“封建”并未撼动郡县制的地位,C.郡国并行制是严重的历史倒退D.秦朝推行郡县制违背了历史传统【2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高祖”、“矫秦始皇之失策”、“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等信息可知,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但封国制的地位并未撼动郡县制的地位,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汉高祖没有正确认识到秦亡是因为暴政,排除A。C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材料强调汉初封建王侯并未撼动郡县制的地位不符,排除。D项说法错误,秦朝推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排除。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本题的题眼是“汉高祖”、“矫秦始皇之失策”、“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等信息,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汉朝郡国并行制的内容,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3.据史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王沈所处时代的选官制度最有可能是A.禅让制B.九品中正制C.世官制D.科举制【3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出身豪门,升官无望,所以世家大族把持着政治特权。所以本题选B。A、C、D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4.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C.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D.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较为突出【4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A、B两项的表述均与唐宋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的史实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之间的关系,故排除C项;由题目中的信息“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等问题,并做出决定”可知唐宋时期存在君主集权与相权较大威胁集权的矛盾,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较为突出,故本题应选D项。5.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要向尚书省汇报;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要向当道节度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5题答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唐朝时期刺史汇报对象由尚书省转为地方节度使,说明的是地方权力膨胀,威胁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与皇权强化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刺史权力的膨胀,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地方分权,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6.行省是从中书省分出去的“治外”机构,代表中央分驭各地,“自人民、军旅、赋役、狱讼、缮修,政令之属,莫不总焉”。这说明行省A.拥有处置地方事务的权力B.消除地方割据基础C.难以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具有以小驭大的特权,【6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行省是中央派往地方的驻外机构,代表中央行使权力,“莫不总焉”说明行省具体负责地方的政务,故A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对于地方割据势力的消除,故B错误;行省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C错误;行省重大事情上报中央,不会以小御大,故D错误。点睛:元代的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元朝统治者实行行省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把地方权力完全集中在中央。7.“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这个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机构名实不符现象。”材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A.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B.妨碍皇权高度集中C.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制约D.强化君主专制统治【7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论述的是军机处职能,军机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正确;军机处并不是在六部之上,A错误;军机处是皇权加强表现,B错误;丞相此时已经不存在,C错误。点睛:一个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体现在决策方式上,中央集权体现在管理方式上。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三大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废除;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选官趋势逐渐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8.秦至汉初,以功勋、能力为选官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官越来越注重品行;曹操“唯才是举”;北朝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个人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这反映出汉唐时期的选官制度A.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日益深入B.以能力作为主要的选拔标准C.以考试作为主要的选拔形式D.不利于建设高素质官吏队伍,【8题答案】【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德行优先、以德优先”等字眼体现了儒家思想对汉唐时期的选官制度的影响力,所以材料反映出汉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日益深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以德作为主要的选拔标准,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汉代时还未以考试作为主要的选拔形式,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汉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利于建设高素质官吏队伍,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9.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表朝代西汉东汉唐元明清比例1∶79451∶74641∶29271∶26131∶22991∶911A.国家机构日益膨胀B.阶级矛盾日趋尖锐C.行政效率不断下降D.冗官问题由来已久【9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表格显示从西汉到清朝官员和民众比例是逐渐减小,说明官员的机构逐渐增大,国家机构的日益膨胀,A正确;表格体现不出阶级矛盾信息,B错误;行政效率和官民比例信息不符合,C错误;冗官问题是北宋时期比较明显,不是由来已久,D错误。【点睛】本题是表格类选择题,解题思路如下:A、两头看,项间比:①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看尾———看材料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②项间比;据问和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B、察变化、译文字: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C、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10.《十二铜表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这项条款说明古罗马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注重维护公共利益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0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在相邻空地之间留出可供人行走的道路,这属于公共建设领域,说明了《罗马法》具有注重维护公共利益的方面,故B项正确。题干所述为公共建设不是私有财产,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仍旧是属于奴隶制度国家的法律,公共权力并不是最高权,故C项错误;罗马法是在公民面前人人平等,故D项错误。11.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这反映出雅典民主A.民主机构相互制约B.公民集体广泛参政C.决策程序力求完善D.公民权利日渐扩大【11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进行两次投票……提出控诉”,并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规定体现了雅典民主决策程序尽量细致,追求完善,故C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主机构相互制约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公民集体广泛参政,没有体现程序的细致,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公民权利日渐扩大,故D选项错误。故选C。12.有观点认为:战国李悝的《法经》与《十二铜表法》大致同时出现,但是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罗马法注重的是“可以做”的权力性规定。由此可知A.罗马法注重诉讼陪审的形式B.中国古代法律讲求以礼入法C.罗马法更加注重自然法精神D.中国古代注重将道德法制化【12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结合材料和史实可知,中国古代的法与刑事相同的,强调以刑入法,体现的是强制性的义务性要求,而没有给予相应的权利,材料没有涉及到“以礼入法”,“道德法制化”等内容,故B、D项错误;材料强调罗马法注重的是“可以做”的权力性规定,即注重公民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而不是注重诉讼陪审的形式,故A项错误;罗马法注重的是“可以做”的权力性规定,体现了罗马法更加注重自然法精神,即理性、自由、平等和正义,故C项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十二铜表法》13.在伯利克里时期,所有官员和议事会议员都必须接受陪审法庭的任职资格审查和卸任后的账目审计,陪审法庭还有权审查官员的任内表现,这说明在当时的雅典A.陪审法庭拥有监察权B.陪审法庭主导城邦事务C.公民参政权受到限制D.分权制衡机制得到完善【13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所有官员和议事会议员都必须接受陪审法庭的任职资格审查和卸任后的账目审计”“有权审查官员的任内表现”中可以看出,陪审法庭拥有监察权,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公民大会主导城邦事务;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公民权利受到限制,故C,项排除;材料只强调了陪审法庭的职能,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所有官员和议事会议员都必须接受陪审法庭的任职资格审查和卸任后的账目审计”“有权审查官员的任内表现”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4.从战国时期商鞅管制粮食贸易的“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的政策,反映了A.国家保护和发展国营商业B.官府放宽盐铁和粮食交易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战国与汉期经济政策一致【14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体现了国家控制粮食贸易,“盐铁官营”体现了国家对盐铁的专卖,均输平准政策是为解决贡物运输和物价管理而提出的,都体现了国家保护和发展国营商业。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战国与汉朝在经济政策上有很多不同之处,D排除。15.从周秦至唐代,县以上才可设市,商业中心一般都在城中特定位置,都城商业最繁荣。宋以后,县以下的城郭和乡村允许设市,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迅速。这一变化说明A.商业中心依赖政治中心B.商业布局呈现扩展之势C.商业发展受制封建政权D.自然经济出现解体趋势【15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为唐以前县以上才可以设市,宋以后县以下和乡村均可设市,说明商业范围扩大,商业布局呈扩展之势,B符合题意;A与农村集市的发展不符;材料所述为商业发展的表现,没有突出阻碍因素,C不正确;D与史实不符。点睛:古代中国基本的经济政策为重农抑商政策,历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制商业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还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市的范围的扩大即是其发展的表现之一。,16.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材料中的“惠商”政策A.维护了封建专制政权的经济基础B.使商品经济成为封建经济的支柱C.有利于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D.从根本上改变了汉初的抑商政策【16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为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政府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文帝的“惠商”政策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这一政策有利于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答案为C项。封建专制政权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排除A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经济的支柱,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17.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史称,“宫中条令,为(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A.税制发生重大调整B.土地私有不断深化C.自耕小农发展壮大D.经济结构面临转型【17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宫中条令,为(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说明宋代田产交易的规定最为详尽,主要是土地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税制问题,排除A;土地私有制发展,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客观上不利于自耕小农的发展,排除C;材料信息与经济结构转型无关,排除D。18.以下是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变化表时期15世16世17世17世18世18世19世,纪纪纪前半期纪后半期纪前半期纪后半期纪前半期每公斤白银所能购买的大米(单位:公石)75.1146.4431.0731.7827.3715.9212.30表格数据主要反映了A.农耕技术的提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B.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C.“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D.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经济发展【18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不断下降,这是由于西方在新航路开辟之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故B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粮食价格在不断上升,故A项错误;在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除了17世纪中期明末清初改朝换代时政局不稳,其他时间政治局是相对稳定,故D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出“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如何,故C项错误。故选B。19.朱元璋即位之初,“严私铸之禁”,甚至将严禁私铸铜钱一项载入《大明律》。此后不久下诏:“凡私铸铜钱,准许作为废铜送至官府,官府每斤给制钱一百九十文(官方规定铸钱每斤160文)偿之。”这一变化A.反映出铜矿资源的丰富B.表明私铸法令被严格执行C.说明私人冶铸获利丰厚D.客观上鼓励了私人铸钱【19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朱元璋由禁止私铸铜钱到官府对私铸铜钱的宽容甚至奖励“废铜送至官府”,故这一变化客观上鼓励了私人铸钱,D项正确。材料强调政府态度的变化客观上鼓励了私人铸钱,没有涉及铜矿资源的丰富,排除A。B项与材料信息“准许作为废铜送至官府,官府每斤给制钱一百九十文偿之”矛盾,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私人冶铸获利丰厚,而是强调政府态度的变化客观上鼓励了私人铸钱,排除C。20.明末清初张履详的《补农书》中记载了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即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该方案重在强调A.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B.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C.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D.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20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桑田三亩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扣除田粮等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可知该方案重在强调可以通过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来提高收益。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不符合“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的材料信息,排除;精耕细作指的是农户增加各种投入,努力提高单产,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的材料信息,排除。21.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日本九州,以物易银。同时,西班牙在美洲开采的大量白银也经由马来西亚流向中国。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A.政府推动白银货币化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逐渐解体C.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最大受益者【21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白银货币化指的是由于白银流入,民间交易中大多使用白银而非普通货币,题中并没有提到政府在推动白银货币化中的作用,故A错误。16世纪40年代是明朝,当时小农经济仍是主体,并没有逐渐解体,故B错误。题中体现了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比较发达,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正确。新航路的开辟最大受益者是西方国家,并不是当时的中国,故D项错误。22.民间机户明初即已存在,明中叶以后数量大增,不仅存在于城市,也存在于乡村,并促使一批丝织业市镇的形成。这说明A.丝织业最先出现雇佣关系B.民营丝织业技术发生变革C.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22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代民间机户出现并存在于城乡之中,同时促进丝织业市镇的形成;而民间机户一般出现在民营手工业中,这说明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雇佣关系的信息,无法体现丝织业最先出现雇佣关系,A项错误。明代民营丝织业技术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并未发生“变革”,B项错误。古代封建政府一般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项错误。23.读清代中期不同年份记载的垦荒耕地数额(单位:亩)表。对表中垦荒耕地数变化的原因,分析较为合理的是A.社会垦荒能力下降B.人口数量不断减少C.重农政策有所改变D.高产农作物的引进【23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数据可得出,整体而言垦荒耕地数变化不大,说明垦荒能力并未下降,,重农政策也并未改变,但此时期人口是在增加的,只能是由于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可以养活更多的人,所以综上所述,D项正确;ABC项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24.明嘉靖年间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按亩征银;清取消人头税,“摊丁入亩”征地丁银。这些改革A.加速了新经济因素萌芽B.有效遏制了土地兼并C.加剧明清后期政局混乱D.减轻了民众赋役负担【24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明代赋税征银两,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清代取消人头税,有利于口增殖和人口自由流动,自由劳动力增多,这些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故A正确;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以土地为征税标准,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有效遏制了”说法不正确,故B错误;C说法与史实不符;取消人头税,旨在减轻农民负担,但明代一条鞭法体现不出减轻民众负担,故D错误。25.从公元1000年到1750年,西欧国民收入人均年增长率低于0.1%;18世纪,这一增长率提高到1%至1.5%;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年增长率为3%。出现后一增速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欧美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形成C.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D.西欧疯狂的殖民扩张【25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世纪到20世纪西欧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国民收入年增长率也得到提高,C正确。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B项的时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时,从属于C项,排除。西欧殖民扩张开始于新航路开辟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26.17世纪,欧洲出现了合伙制的推广、特权公司、特许公司、股份公司等商业组织形式的创,新。上述现象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A.价格革命的冲击B.契约规则的确立C.贸易中心的转移D.贸易规模的扩大【26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涌现。故答案为D项。材料反映的现象属于商业革命的内容,排除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C项。点睛: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重大变革。出现世界市场雏形、流通商品种类增多、一系列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等现象,这些被称为“商业革命”。地理大发现之后,大量低价的黄金、白银进入欧洲,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这次物价上涨涉及了工业和农业的各种商品,上涨幅度前所未有,在时间上持续了一个世纪,在经济史上被称为“价格革命”。27.十八世纪英国的手工工场中,做出一根大头针大约需要十八道工序,每天一个工人能制造出4800根大头针。如果他们彼此无关独立工作,一个人一天也做不出二十根大头针。这对工业革命发生所起的作用是A.可以省时省力地完成更多工作B.将秩序和规律带到生产实践C.对生铁的需求量有较大的增加D.专业分工有利于技术的创新【27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做出一根大头针大约需要十八道工序,每天一个工人能制造出4800根大头针”反映了专业分工有利于生产效率提高,故D正确;“省时省力地完成更多工作”没有突出分工的重要性,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将秩序和规律带到生产实践,故B错误;材料与对生铁的需求量无关,故C错误。故选D。28.下表为中国近代史上不同派别人物关于办洋务的意见,他们都主张旧式商人朱其昂若由官设商局招徕(富商投资),则各商所有轮船股本,必渐归官局,洋务官吏盛宣怀筹国计(办轮运)必先顾商情……试办之初,必先为商人设身处地早期维新思想家郑观应泰西轮船、机器、火炮之精……以此致强,以此致富,若中土仿而行之,势必雄跨四海A.不同程度上发展民族工商业B.主要形式是实行官督商办C.主要目的是抵御西方经济侵略D.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28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招徕(富商投资)”、“筹国计(办轮运)必先顾商情”、“若中土仿而行之”,可知不同派别的人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故A项正确;材料仅有朱其昂提出实行官督商办,其他人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从材料“若中土仿而行之,势必雄跨四海”,可知抵御西方经济侵略是郑观应的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人物仅提出的发展洋务的方法,没有体现出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中不同派别的主张,注意提取三者的共同点:旧式商人、洋务官吏、早期维新思想家都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学生据此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答案。29.近代实业家张謇认为:“棉之始,农之事;棉之终,商之事:其中则工之事。”在实践中,大生纱厂通过为土布业提供优质机纱而获利丰厚。由此可见,张謇的实业之路取得一定成效的原因是A.重视农工商业的互动发展B.采用新技术发展机器织布业C.以改造小农经济为着力点D.以抵御外国商品倾销为目的【29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棉之始,农之事;棉之终,商之事:其中则工之事。”“为土布业提供优质,机纱”体现出张謇重视农业、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为土布业提供优质机纱”说明并不是采用新技术发展机器织布业,故B项错误;张謇的着力点是发展近代工业,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外国商品倾销的抵抗,故D项错误。30.清政府规定,上海机器织布局生产的布匹在上海纳税后,若运往内地或其他通商口岸,则领取相关单据作为完税凭据,否则须按照传统方式沿途征收税厘。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税法在长江流域各通商口岸的近代企业中得到迅速推广。这有助于A.上海对外贸易迅速发展B.政府加强对企业的管理C.提高民族工业品竞争力D.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30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在此之前,“土货”国内贸易仍需承受内地运销税之繁苛,这对当时新兴的近代工业,尤其是民族工业的生存,是极其不利的。通过此政策,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工业品获得了同洋货相同的贸易便利化政策,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税法在长江流域各通商口岸的近代企业中得到迅速推广,这有助于提升民族工业品竞争力,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的税法适用于产品销往内地,与对外贸易无关;B选项错误,材料只是表明政府减少近代企业的负担,并没有加强企业管理的信息;D选项错误,1933年中国政府正式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31.据统计,1894年以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扩大起来,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出现一定程度促进了中国产业近代化的进程。这一时期产业工人数量增多主要得益于A.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快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国内外环境有所改善D.洋务运动的推动作用【31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在此之前,洋务运动的开展带来近代产业工人不断增多,故答案为D项。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初步解体,进一步解体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排除B项;当时国内外环境没有改善的表现,排除C项。点睛: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产生在19世纪中叶外国资本在中国直接经营的企业里。中国另外一批产业工人,产生在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开展的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里。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多年里,由洋务派创办和经营的军事和民用企业有40多个,雇佣工人3万余人,是当时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第三个来源是19世纪6、70年代创办的民族工业中。32.下表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简表。据此可以推知时间创办者及身份企业名称1866年方举赞(铁匠作坊主)上海发昌机器厂1872年陈启源(华侨商人)继昌隆缫丝厂1878年朱其昂(轮船招商局会办)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1882年黄佐卿(商人)上海公和永缫丝厂A.洋务运动影响深远B.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西方工业化成果已传入中国【32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产生,这说明西方工业化成果已传入中国,故D正确;材料表格只反映了朱其昂是轮船招商局会办,其他人与洋务运动没有直接联系,故不能说明洋务运动影响深远,故A错误;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是在1895年后,故B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故C错误;故选D。33.汉阳铁厂创办时,负责提供设备的英方曾提出化验焦煤及铁砂样品的要求,但张之洞却认为“中国之大,何处无佳煤佳铁?但照英国所有者购办一份可也。”结果由于设备与铁质不符,造成大量浪费。这说明,A.外国资本主义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B.洋务企业还不具备近代工业特征C.洋务企业与市场脱钩造成管理落后僵化D.洋务派仍然受天朝上国观念束缚【33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中国之大,何处无佳煤佳铁?”体现的是中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的天朝上国观念,说明洋务派仍然受天朝上国观念的束缚,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的阻碍,排除A项;洋务企业属于近代企业,具备近代工业特征,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洋务企业的内部管理方式,排除C项。34.截止1953年11月,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3%已加入农业生产互助组,农业社由两年前的300多个发展为1.4万多个,增加46倍。但在一些地方却出现农民大批宰杀牲畜包括耕畜的现象。据此可知,当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A.背离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B.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C.提高了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D.存在着一些急躁冒进倾向【34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一些农民则将大批牲畜宰杀,此现象的出现说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出现了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农民以此消极抵抗,D符合题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有利于农业发展,是与人民的利益相符合的,只是工作中存在一些急躁冒进的思想损害了农民利益,A不正确;B说法与史实不符,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不正确;C不能反映材料主旨。35.1958年6月后,中央先后作出了下放计划管理权限,下放基建项目审批权、下放财权和税收权以及下放商业、银行管理权等一系列决定,把铁路、交通、邮电、航空、港口、电力等重点企业也下放给了地方。该措施A.克服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B.加剧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混乱C.协调了中央和基层经济关系,D.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健康发展【35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银行、铁路、交通、邮电、航空、港口、电力等都是国家重要企业,应该由国家统一管理,下放给地方,无疑会造成地方对于这些企业管理的混乱,故B项正确;A中克服说法错误;C中协调明显不符合题意;D与材料内涵相反,材料中做法会导致工业生产的混乱。36.20世纪80年代初,浙江某厂长步鑫生实行改革获得成功。1983年,《人民日报》《浙江日报》都报道了他的事迹,全国掀起了学习步鑫生的热潮。这一现象A.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已完成使命B.表明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C.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体现了改革开放全方位展开【36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20世纪80年代初,浙江某厂长步鑫生实行改革获得成功”,结合所学,1984年我国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全国掀起了学习步鑫生的热潮”说明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正确;80年代初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完全结束计划经济体制,A错误;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改革开放全方位展开”,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80年代初,浙江某厂长步鑫生实行改革获得成功”“全国掀起了学习步鑫生的热潮”,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知识分析解答。37.中共中央在《关于1980、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中提出,1981年计划安排工业总产值增长6%,轻工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8%。在《关于198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1982年计划轻工业总产值比1981年增长7%,整个工业总产值增长4%。这些决议旨在A.调整经济产业结构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C.放缓国家城市化进程,D.改变原有工业布局【37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这些决议强调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轻工业,进而为重工业发展打基础,推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故A项正确。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生在中共十四大之后,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城市化进程的信息,而是强调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轻工业,排除C。材料决议强调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轻工业,没有涉及改变原有工业布局的信息,排除D。38.1990年深圳市政府为顺利推销股票完成发行,号召党员带头认购,并以任务的形式进行摊派。1992年,深圳市出现了群众大规模的股权抢购风潮。这种变化说明A.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日益深化B.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C.深圳市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提升D.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大【38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与“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无关,排除A;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股票由“号召党员带头认购”到“深圳市出现了群众大规模的股权抢购风潮”,反映了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B正确;C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D。【名师点睛】本题容易错选D,需要明白改革和开放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第二部分(本卷共计37分)三材料解析题(共计37分)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各类保险中,起源最早、历史最长者当数海上保险。15世纪后期,欧洲的奴隶贩子把运往美洲的非洲奴隶当作货物投保海上保险,类似于现代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后来船上的船长、船员也可投保。到16世纪,又发展到承保旅客被海盗绑架而支付的赎金。17世纪的英荷战争中,英国与荷兰的贸易遭受严重打击。不久,经英国皇家特许批准专营海运保险的英国皇家交易保险公司和伦敦保险公司先后成立。,——摘编自郭颂平《海上保险学》材料二近代民族保险业的历史中国境内第一家保险公司是由东印度公司鸦片部于1805年在广州设立。1885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创办的“仁和”和“济和”保险公司是中国人兴办的最早的保险公司。1885年-1911年,华商保险公司共创有35家。而截止到1900年,共有52家洋行代理148家外商保险公司。1914年-1925年,新设35家华商保险公司。1926年,中国的银行也相继投资于保险业。截止到1935年,银行和政府投资的保险公司达12家,资本共计2070万元。材料三现代中国保险业的发展1949年10月20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从1956年开始,独家经营中国国内保险业务。1952年12月,外国保险公司的种种特权取消,业务来源锐减,至年底全部退出中国。1988年3月21日,我国第一家股份制的、地方性的保险企业——平安保险公司在深圳设立。1992年9月,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经批准在上海设立分公司。1994年6月,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成功吸纳美国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两大世界财团参股。1995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1998年1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保监会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摘编自付菊《中国保险业发展改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保险兴起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近代民族保险业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对于建国初期的保险业,改革开放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呈现怎样的新变化?【39题答案】【答案】(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三角贸易;海盗肆虐;英荷战争(2)特点:在外商诱导和示范下产生;与外商保险公司相比,数量和规模明显较小;一战时期,民族,保险业发展较快;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金融资本和官僚资本逐渐渗透保险业。(3)新变化:市场化,出现股份制、地方性、外资和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法制化,颁布专项法律引导保险业;规范化,设立专门机构监督保险业。【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保险业的兴起和近代民族保险业的特点、改革开放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呈现的新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海上保险兴起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5世纪后期,欧洲的奴隶贩子把运往美洲的非洲奴隶当作货物投保海上保险”“到16世纪,又发展到承保旅客被海盗绑架而支付的赎金”“17世纪的英荷战争中,英国与荷兰的贸易遭受严重打击。不久,经英国皇家特许批准专营海运保险的英国皇家交易保险公司和伦敦保险公司先后成立”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近代民族保险业的特点,根据对材料中的“中国境内第一家保险公司是由东印度公司鸦片部于1805年在广州设立”“1914年-1925年,新设35家华商保险公司”“1926年,中国的银行也相继投资于保险业。截止到1935年,银行和政府投资的保险公司达12家,资本共计2070万元”等信息的分析概括,可以从在外商的诱导和示范下产生、与外商保险公司相比数量和规模明显较小、一战时期民族保险业发展较快、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金融资本和官僚资本逐渐渗透保险业等方面来回答。(3)改革开放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呈现的新变化,根据材料中的“1988年3月21日,我国第一家股份制的、地方性的保险企业——平安保险公司在深圳设立”“1995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1998年1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保监会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等信息可以概括得出市场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等特点。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西方三次科技(工业)革命与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简表。世界中国19世纪40—60年代,英国.法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拓展海外市场中国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世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爆发,界的狂潮20世纪40—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至今日,依然方兴未艾中国在很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航天.电子计算机已经走在世界前列;2015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40题答案】【答案】示例:论题:科技(工业)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阐述: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西方列强依仗其先进科技,从各方面加紧对中国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开始正视西方,向西方学习,中国社会开始近代化。在经济方面,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在思想文化方面,“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相继产生;在政治方面,维新派和革命派相继进行民主政治的实践。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政府抓住机遇,积极参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极大加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所以,科技(工业)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解析】【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本题的关键是要就某些历史阶段进行中外对比。基于三次科技革命对中西产生的多重影响,比如科技革命始发于西方既推动了西方国家工业化,也对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及被迫近代化转型产生了直接影响。再比如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既受西方先进科技影响又在一些重大领域取得了领先世界的伟大成就。故可以拟定论题:科技(工业)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在论证环节,可以从近代以来我国经济近代化的历程作答。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5-19 09:33:39 页数:23
价格:¥3 大小:76.9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