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深圳市福田外国语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生物学科试题(选择考)命题人:杨颖答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2.不按要求答卷不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0分)1.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2.下列杂交组合(遗传因子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哪一组会发生性状分离A.EE×eeB.EE×EeC.Ee×eeD.Ee×Ee3.人类白化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对肤色正常的夫妇,其父母肤色都正常,但丈夫的弟弟、妻子的姐姐都患白化病,请问这对年轻的夫妇生一个肤色正常的男孩的概率是(  )A.B.C.D.4.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纯隐性个体间进行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将分别为(  )A.1:3,1:2:1和 3:1B.3:1,4:1和1:3C.1:2:l,4:l 和3:1D.3:1,3:1和l:45.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子房多室(Y)对子房二室(y)为显性,现将红果多室和红果二室番茄进行杂交,其后代表现类型及比例如图所示,请分析该图找出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  )A.RRYy、RryyB.RrYy、RRyyC.RrYy、Rryy\nD.RrYY、Rryy1.将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比例应为(  )A.B.C.D.2.如图为某遗传图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①、③过程表示减数分裂B.图中②过程表示受精作用C.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①、③过程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②过程3.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4.某夫妇妻子表现型正常,丈夫为色盲患者,生下一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色盲孩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女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或男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B.女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或男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C.女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或男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D.女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或男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5.如图为精细胞形成过程中几个时期的细胞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nA.精子形成过程的顺序排列为a→c→b→dB.d图为次级精母细胞C.b图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1D.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c图1.如图所示,横轴表示细胞周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据图分析,表示有丝分裂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A.④②①③B.①④②③C.④①②③D.①②③④2.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表兄妹婚配,生下了一个既有白化病,又有血友病的男孩.这位表兄的基因型、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而同时具有两病的概率分别是(  )A.AaXHY和B.AAXHY和C.AaXHY和D.AaXhY和3.芦花鸡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这是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决定的,当它的等位基因b纯合时,鸡表现为非芦花,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在生产上,人们为了在雏鸡时就可以根据羽毛的特征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从而做到多养母鸡,多得鸡蛋。那么选择杂交的亲本最佳组合是( )A.芦花雌鸡与芦花雄鸡B.非芦花雌鸡与芦花雄鸡C.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D.非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4.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nA.若用未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细菌,经搅拌离心后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B.此实验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若用14C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经搅拌离心后的放射性集中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D.若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经搅拌离心后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1.双链DNA分子中,A+T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其中一条链上的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19%.则另一条互补链上的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  )A.47%B.46%C.30%D.27%2.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AGGATCC-3'那么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  )A.5'-GGATCCT-3'B.5'-TCCTAGG-3'C.5'-GATTACC-3'D.5'-AGGATCC-3'3.研究人员将1个含14N/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5NH4Cl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将DNA热变性处理,即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然后进行离心,甲图试管中出现的两种条带分别对应乙图中的两个峰,则此时大肠杆菌细胞繁殖的代数为(  )A.2代B.3代C.4代D.5代4.一个双链被32P标记的DNA片段有1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碱基总数的15%,将其置于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DNA片段中含有胞嘧啶的数目是70个B.该DNA片段的一条链中,碱基A与T之和占该链的比值为30%C.复制3次后,子代DNA中含32P与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3D.第三次复制过程需要280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5.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若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四次,则结果不可能是(  )\n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00%C.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40个D.共产生16个DNA分子1.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该DNA分子(  )A.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B.四种含氮碱基A:T:G:C=3:3:7:7C.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10个D.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种二、主观题(本大题共4题,共50.0分)2.(每空2分,共10分)燕麦颖片颜色由B,b和Y,y基因控制(两对基因遵守自由组合定律),B和Y基因分别控制前体物质转变为黑色色素和黄色色素。黑色色素存在时,能够遮盖黄色,使燕麦颖片表现为黑色,如图1,将黑颖(BBYY)和白颖(bbyy)燕麦杂交,F1均表现为黑颖,如图2,请回答问题:(1)F1自交获得F2,F2表现型有______种(2)F1自交获得F2,F2性状分离比为______。F2黑颖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3)将F1与白颖燕麦杂交,后代中黄颖燕麦所占比例为______,其基因型是______。3.(每空2分,共16分)如图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及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分析回答:\n(1)该动物体细胞内有染色体______条。图2中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______图对应的过程(2)乙图细胞处于图1曲线中的______段,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3)图1曲线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4)甲图中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______个四分体。(5)图3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数目变化曲线。请在图4坐标图中画出该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1.(每空2分,共10分)下图为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相关示意图,己知B中没有碳元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D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F彻底水解,理论上能获得________种产物。\n(2)在D构成的单链中,与1分子A相连接的有________分子的B和________分子的C。(3)图中E和F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1.(每空2分,共14分)下图所示的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且Ⅱ9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 (1)可判断为红绿色盲的是_______病,而另一种病属于_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性遗传病。(2)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Ⅱ8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Ⅱ9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3)Ⅱ8和Ⅱ9生一个同时患两病的女孩概率为_____________。深圳市福田外国语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生物学科答案(选择考)详细版1.【答案】B【解析】解: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不是同一性状,是果实的颜色和果实的形状两个性状,A错误;B、水稻的早熟与晚熟属于同一性状(水稻成熟的时间)不同的表现类型(早、晚),B正确;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不是同一性状,是绵羊毛的长度与直径两个性状,C错误;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不是同一性状,是棉花纤维的长度与直径两个性状,D错误。故选:B。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n2.【答案】D【解析】解:A、EE×ee→后代均为显性性状,不会发生性状分离,A错误;B、EE×Ee→后代均为显性性状,不会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C、Ee×ee→后代出现显性:隐性=1:1,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D、Ee×Ee→后代出现显性:隐性=3:1的性状分离比,D正确。故选:D。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据此答题。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性状分离的概念,明确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再准确判断各选项是否会发生性状分离,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3.【答案】D【解析】解:由于该对夫妇的基因型可能是AA、Aa,所以该对夫妇后代的患病概率是:××=,则后代正常的概率是1-=;由于正常的孩子中男女比例相等,所以这对年轻的夫妇生一个肤色正常的男孩的概率是×=.故选:D.分析题干的信息:肤色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为A_,根据“丈夫的弟弟、妻子的姐姐都患白化病”,说明该对夫妇的父母的基因型都是Aa,则该对夫妇的基因型可能是AA、Aa.本题结合白化病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考生要能够识记常见的几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如白化病是常隐、色盲是X\n隐等;能够利用系谱图的方式判断该夫妇的基因型,在利用分离定律计算概率.4.【答案】A【解析】解:根据题意分析,由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可知F1为双杂合体(AaBb).(1)F2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3;(2)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2:1;(3)F2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3:1.故选:A.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分析:(1)12:3:1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2)9:6:1即9A_B_:(3A_bb+3aaB_):1aabb(3)9:3:4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4)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5)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6)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5.【答案】C【解析】解:分析题干的信息:①红果:黄果=(6+6):(2+2)=3:1,相当于杂合子自交,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Rr×Rr;②多室:二室=(6+2):(6+2)=1:1,相当于杂合子测交,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Yy×yy。\n因此,亲本是基因型为RrYy×Rryy。故选:C。后代分离比推断法:后代表现型亲本基因型组合亲本表现型全显AA×AA(或Aa或aa)亲本中一定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全隐aa×aa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显:隐=1:1Aa×aa亲本一方为显性杂合子,一方为隐性纯合子显:隐=3:1Aa×Aa双亲均为显性杂合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要求熟练运用后代分离比推断法推测亲本的基因型,特别是根据“3:1”和“1:1”的比例进行推断;也要熟练运用分离定律的6对杂交组合进行正推求后代的分离比.6.【答案】D【解析】解: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要求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比例,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一对一对分析即可。要产生AABBCCDd的子代,看亲本基因型AaBbCcDD和AABbCcDd,则产生子代AA的概率是,产生子代BB的概率是,产生子代CC的概率是,产生子代Dd的概率是,因此产生AABBCCDd的子代的概率是××=。故选:D。四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分别计算AA、BB、CC、Dd的基因概率,相乘即可得到。本题要求掌握和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通过4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答案】D\n【解析】解:A、图中①、③过程表示减数分裂,A正确;B、图中②过程表示受精作用,B正确;C、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①、③过程,C正确;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②是受精作用,D错误。故选:D。分析题图:图示为某遗传图解,其中①③表示减数分裂,②表示受精作用。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受精作用、遗传定律,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时期,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8.【答案】C【解析】解:①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②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③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故选:C。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历程:萨顿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及采用的方法;识记“基因在染色体”的探索历程,明确萨顿采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9.【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伴性遗传,首先要求考生明确色盲是伴X\n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能根据亲本及子代的表现型推断出各自的基因型;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并伴有色盲的男孩形成的原因。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妻子表现型正常(XBX_),丈夫为色盲患者(XbY),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并伴有色盲的男孩(XbXbY),则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解答】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并伴有色盲的男孩的基因型为XbXbY。①该男孩可能是由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而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是由于次级卵母细胞中两条含有基因b的子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同一极所致,即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分离。②该男孩可能由基因型为X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Xb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而基因型为XbY的精子是由于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对同源性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同一极所致,即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XY未分离。故选:D。  10.【答案】A【解析】解:A、根据分析可知,精子形成过程的顺序为a→c→b→d,A正确;B、d图为精细胞,B错误;C、b图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此时染色体与DNA分子之比为1:2,C错误;D、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而c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错误。故选: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精细胞形成过程中几个时期的细胞模式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散乱分布,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重点考生精子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n11.【答案】B【解析】①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②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③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④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因此,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依次是①④②③。故选:B。12.【答案】A【解析】解:已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受A、a控制,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受H、h控制.则这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基因型为A_XHX-和A_XHY,它们生了一个既患白化病又患血友病的男孩的基因型是aaXhY.因此该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XHXh和AaXHY,他们再生一个患两种病孩子的几率是×=.故选:A.本题是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综合性考查,先根据后代的表现型推出亲本的基因型,根据亲本基因型在计算后代特定性状的概率.对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子代表现型逆推出亲本的基因型,再根据亲本基因型用正推法推出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本题的解题思路.13.【答案】C【解析】解:A、芦花雌鸡ZBW×芦花雄鸡ZBZ-→1ZBZB(芦花雄鸡):1ZBZ-(芦花雄鸡):1ZBW(芦花雌鸡):1Z-W,后代雌雄都有芦花鸡,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A错误;B、非芦花雌鸡ZbW×芦花雄鸡ZBZ-→1ZBZb(芦花雄鸡):1ZBW(芦花雌鸡):1Z-W:1ZbZ-,后代雌雄都有芦花鸡,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B错误;\nC、芦花雌鸡ZBW×非芦花雄鸡ZbZb→1ZBZb(芦花雄鸡):1ZbW(非芦花雌鸡),雄鸡全为芦花鸡,雌鸡全为非芦花,能从毛色判断性别,C正确;D、非芦花雌鸡ZbW×非芦花雄鸡ZbZb→1ZbW(非芦花雌鸡):1ZbZb(非芦花雄鸡),即后代雄鸡和雌鸡全为非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D错误。故选:C。分析题意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鸡为ZW,雄鸡为ZZ,且鸡的毛色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B是芦花基因、b是非芦花基因。芦花雌鸡基因型为ZBW,非芦花雌鸡基因型为ZbW,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BZB、ZBZb,非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bZb。本题考查了ZW型性别决定类型,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转换能力,难度适中.考生明确鸡的性别决定是ZW型,要使后代雌雄的表现型不同,则亲本的表现型不同,且为纯合子,由此突破解题。14.【答案】C【解析】解:A、若用未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细菌,因为沉淀物中是大肠杆菌,因此,经搅拌离心后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A错误;B、此实验中直接观察了DNA的作用,因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仅根据该实验不能得出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结论,B错误;C、14C既标志了噬菌体的蛋白质,也标志了噬菌体的DNA,且上清液中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中是大肠杆菌,其中含侵染并增殖的噬菌体,因此若用14C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经搅拌离心后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和沉淀中,C正确;D、若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由于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则经搅拌离心后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D错误。故选:C。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n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5.【答案】A【解析】解:已知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所以A=T=17%,则C=G=50%-17%=33%.又已知一条链上的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19%,即C1=19%.在双链DNA分子中,C=(C1+C2)÷2,则C2=47%。故选:A。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与(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应用,能运用其延伸规律准确答题。16.【答案】A【解析】解: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分子中A与T配对,C与G配对,且DNA两条链反向平行。因此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AGGATCC-3',则其互补链的碱基序列为5'-GGATCCT-3'。故选:A。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在DNA或某些双链R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n(腺嘌呤)与T(胸腺嘧啶)配对,在RNA中与U(尿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碱基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只要考生识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内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7.【答案】B【解析】解:将1个含14N/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5NH4Cl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DNA热变性离心后,得到单链14N-DNA占,单链15N-DNA占,14N-DNA单链有2条,故新合成的链14条,则子代双链DNA共8个,大肠杆菌繁殖了3代。故选:B。据题意分析可知:将DNA被14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5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5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5N。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8.【答案】C【解析】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NA中A=T=30,C=G=70,A正确;B、两个互补碱基之和,在单链和双链中相等,故该DNA片段的一条链中,碱基A与T之和占该链的比值为30%,B正确;C、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DNA分子是2个,含31P的分子数是8个,二者之比是1:4,C错误;D、第三次复制过程需要70×(23-1)=280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正确。故选:C。1、由题意知,该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腺嘌呤A占15%,因此A=T=200×15%=30,C=G=70,DNA分子复制3次形成8个DNA分子;2、DNA分子中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配对原则,A、T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2个,G、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3个,因此G、C碱基对含量越高,DNA\n分子越稳定。3、DNA分子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且是半保留复制的过程。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掌握半保留复制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19.【答案】C【解析】解:A、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不管复制几次,最终子代DNA都保留亲代DNA的2条母链,故最终有2个子代DNA含15N,所以含有15N的DNA分子占,A正确;B、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最终只有2个子代DNA各含1条15N链,1条14N链,其余DNA都含14N,故全部子代DNA都含14N,B正确;C、含有100个碱基对2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解得A=40个,故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4-1)×40=600,C错误;D、复制4次后产生24=16个DNA分子,D正确.故选:C。据图分析:1个DNA经过4次复制,共产生24=16个DNA分子;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故16个DNA分子都含14N,比例为100%;只含15N的DNA有2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中含40个A,复制4次需A的数量=(24-1)×40=600个,其中第四次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23×40=320个。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和半保留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及简单计算能力。20.【答案】B【解析】解:A、该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A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该DNA分子中A=T=30个,C=G=70个,则四种含氮碱基A:T:G:C=3:3:7:7,B正确;C、由以上分析可知,该DNA分子含有腺嘌呤30个,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2-1)×30=90个,C错误;\nD、该双链DNA分子含有100对碱基,且比例已经确定,因此其碱基排列方式小于4100,D错误。故选:B。已知一条链上A:T:G:C=1:2:3:4,即A1:T1:G1:C1=1:2: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2:T2:G2:C2=2:1:4:3.双链DNA分子中含有200个碱基,则A1=T2=10,T1=A2=20,G1=C2=30,C1=G2=40,即该DNA分子中A=T=30个,C=G=70个.据此答题.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根据题干信息计算出该DNA分子中四种碱基的数目,再结合其延伸规律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1.【答案】3 黑颖:黄颖:白颖=12:3:1   bbYy【解析】解:(1)将黑颖(BBYY)和白颖(bbyy)燕麦杂交,F1均表现为黑颖,F1黑颖(BbYy)自交获得F2,由于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黑颖,没有B只有Y是表达黄颖,所以F2代共有3种表现型:12黑颖(9B_Y_+3B_yy):3黄颖(bbY_):1白颖(bbyy)。(2)F1黑颖(BbYy)自交获得F2,由于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黑颖,没有B只有Y是表达黄颖,所以F2代共有3种表现型:12黑颖(9B_Y_+3B_yy):3黄颖(bbY_):1白颖(bbyy),黑颖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3)将F1黑颖(BbYy)与白颖(bbyy)燕麦杂交,后代中黄颖燕麦(bbY_)所占比例为,其基因型是bbYy。故答案为:(1)3(2) 黑颖:黄颖:白颖=12:3:1,(3)  bbYy\n根据题意,B_Y_和B_yy的个体均表现为黑颖,bbY_的个体均表现为黄颖,bbyy的个体均表现为白颖。再根据亲子代表现型,结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作答。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以及运用逐对分析法解题的能力。22.【答案】4 乙 BC 极体、次级卵母细胞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4 0【解析】解:(1)乙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可判断该动物体细胞内有染色体4条。图2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乙图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2)乙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处于曲线中的BC段,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3)曲线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减半。(4)甲图中着丝粒已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4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四分体。(5)减数分裂过程,间期进行DNA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如图所示:故答案为:(1)4    乙(2)BC    极体、次级卵母细胞(3)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4)4    0(5)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曲线图分别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及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变化,其中AB段是DNA复制形成的;BC\n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2、细胞分裂图中: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已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本题结合细胞图像和染色体、DNA数目变化有关曲线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染色体行为特征及数目变化判断细胞所处时期,并进行分析应用。23.【答案】(1)脱氧核苷酸;6(2)1或2;1(3)E是有遗传效应的F片段【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DNA与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根据题意和分析图可知,B是磷酸,A是脱氧核糖,C是含氮碱基,D是脱氧核苷酸,E是基因,F是DNA,G是蛋白质,据此做题。【解答】(1)D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苷酸,F是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有脱氧核糖、磷酸、A、T、C、G,共6种物质。(2)在D构成的单链中,与1分子A(脱氧核糖)相连接的有2分子(DNA链中间)或1分子(DNA链末端)的B(磷酸)和1分子的C含氮碱基。(3)首个被证明在染色体H上的基因E是果蝇的眼色基因。24.【答案】(1)乙;常;隐   (2)AaXBXb ;AAXbY或AaXbY;AAXBXb    (3)0【解析】【分析】\n本题根据遗传系谱图考查了人类遗传病,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通过和题图信息对某些遗传病的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解答】(1)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双亲(Ⅰ1、Ⅰ2或Ⅱ5、Ⅱ6)不患甲病,但是存在患甲病的女儿,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由于甲、乙两种病中有一种是红绿色盲,因此乙病是红绿色盲。(2)Ⅱ6不患甲病和乙病,但是其父亲是红绿色盲患者,女儿是甲病患者,因此Ⅱ6携带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基因型为AaXBXb;Ⅱ8和其双亲不患甲病,但是有患病的姊妹Ⅱ7,因此Ⅱ8的双亲是甲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Ⅱ8对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或Aa,同时Ⅱ8又是色盲患者,因此Ⅱ8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由题意知,Ⅱ9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且其女儿是色盲患者,因此基因型为AAXBXb。(3)Ⅱ9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甲病是隐性遗传病,因此,Ⅱ8和Ⅱ9生一个两病兼患的孩子的概率为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2-06-05 16:46:17 页数:21
价格:¥3 大小:285.1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