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浦北中学2023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1.《论语》记载,孔子的雅言仅用于《诗》、《书》和《执礼》,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及实践()A.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B.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C.注重借鉴外来思想成果D.兼具学术研究和政治统治双重功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推崇西周以来的礼乐文明,尤其是对其核心内容——诗、礼、乐最为热爱。正是在对传统文明自信的基础上,孔子自觉参与到时代的文化建设中,包括传播传统文明、整理早期文献,以及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与论述,B项正确;在当时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孔子的思想不能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排除A项;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故排除C项;孔子思想的功能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D项。故选B项。2.德国文豪歌德在比较中西文学后说:“当中国人已拥有小说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正在树林里生活呢。”其实在16世纪前后,也就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在欧洲社会风靡的是中华文化。材料表明()A.欧洲文艺复兴的动力源于中国文化B.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强C.16世纪前后中国文化开始向外输出D.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胜于外国文化【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是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冲击禁欲主义的时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等思想对其有借鉴意义,另外根据材料“当中国人已拥有小说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正在树林里生活呢。”,“在16世纪前后,也就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在欧洲社会风靡的是中华文化”,可以得出材料可以表明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强,B项正确;欧洲文艺复兴的动力源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排除A项;结合已有知识,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等等,可知中国文化外传远远早于16世
纪,排除C项;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各有所长,优劣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排除D项。故选B项。3.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巴格达市场上有“中国”“印度和马来群岛”“中亚细亚和突厥”“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非洲”等多个地区的商品,可以得出,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C项正确,材料没有巴格达与其他城市的对比,得不出巴格达是否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巴格达城的市场上有来自不同地区的商品,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不能得出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排除B项;材料只能体现巴格达城的市场上有来自不同地区的商品,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但是不能得出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4.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这是古代雅典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有()①《吉尔伽美什》史诗②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大卫》③《伯罗奔尼撒战争史》④帕特农神庙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建筑瑰宝帕特农神庙属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即古代希腊“古典时代”的文化成就,说法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吉尔伽美什》是古代西亚而非古代希腊史诗,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大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说法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BD三项。故选C项。5.“白昼逝去了,伊斯兰教的医学和科学却反射出古希腊文化太阳的光芒,它像一轮明月,照亮了欧洲中世纪漆黑的夜晚。”材料意在强调阿拉伯文化()A.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成就B.是欧洲文明的源头C.为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D.东西方文化的桥梁【答案】C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文化推动文艺复兴到来,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设立智慧宫,招揽人才,翻译书籍,大量的希腊、波斯、罗马的典籍被翻译成阿拉伯文,为西方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存,为文艺复兴的开展提供了条件,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多个领域的成就,排除A项;古希腊罗马是是欧洲文明的源头,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出阿拉伯文化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6.公元前4000年后,东欧平原游牧民族古印欧人开始了跨越3500年大迁徙。古印欧人征服并毁灭了许多古老的文明,许多新的文明是也就诞生了。据此推知,印欧人的迁徙对亚欧大陆的影响是()A.导致了文明的衰落B.影响文化发展C.人口急剧减少D.促进民族交融【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古印欧人的迁徙,既毁灭了许多文明,但也促进了许多文明的诞生,所以说印欧人的迁徙影响了欧亚文化的发展,B项正确;印欧人的迁徙也导致了许多文明的诞生,并不仅仅是衰落,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对文明发展的影响,不能说明人口急剧减少,排除C项;文明的消亡和诞生是否促进了民族交融根据题意并不能体现,即无法说明印欧人的迁徙是否促进了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选B项。7.如图为根据《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一书整理的1550~1700年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据此属于美洲的人口变化应该是()年份大洲1550年1650年1700年①806552②327475597③371660④103144192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
【详解】表格中③人口基数最少,且人口在16~17世纪不断减少,17~18世纪不断上升,符合美洲在新航路开辟后遭受殖民侵略,殖民者屠杀本土居民,后经过三角贸易,非洲黑人流入美洲充当劳动力,故③为美洲,C项正确;表格中①人口基数较少,且不断减少,符合非洲16~18世纪三角贸易下,黑奴流向美洲的史实,①为非洲,排除A项;②人口基数大呈现缓慢上升趋势,符合亚洲人口众多,近代高产作物流入,人口增长的史实,②为亚洲,排除B项;④人口基数排名第二,且不断增加,符合欧洲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的史实,④为欧洲,排除D项。故选C项。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既不是互不关系的也不是彼此独立的。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同样,印度佛教传播到中国的过程也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这表明促进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两种方式是A.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B.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C.希腊商人和亚历山大军队D.马可·波罗和阿拉伯商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既不是互不关系的也不是彼此独立的。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同样,印度佛教传播到中国的过程也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可知,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有希腊文化传入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也有印度佛教和平交流传播到中国,说明促进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两种方式是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B项正确;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和平交流的方式,不全面,排除A项;希腊商人和亚历山大军队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暴力冲突的方式,不全面,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马可·波罗和阿拉伯商人是属于和平交流的方式,排除D项。故选B项。9.中国引种美洲作物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30种,中国的一些农作物也传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品尝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性联系的建立,食物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B.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C.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食物物种的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D.欧洲国家的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的食物
物种交流,且题干材料“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表明世界食物物种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C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全球性联系的建立,食物物种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但“自由流动”说法不恰当,排除A项;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但“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明清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活动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说法有误,排除D项。故选C项。10.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指1565年至1815年的250年间,往来于西班牙殖民地的马尼拉(菲律宾)与阿卡普尔科(墨西哥)之间的航运贸易。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风靡全球的中国丝绸为最。大量的丝织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南美及欧洲市场;与此同时,产自西属拉美的白银则大量流入中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A.中国传统的朝贡贸易得以发展B.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竞争力C.西方殖民扩张开启了中欧交往D.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发生逆转【答案】B【解析】【详解】中国丝绸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南美及欧洲市场,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反映出当时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竞争力,B项正确;朝贡贸易体现了进贡和回赐的不平等关系,材料无法体现朝贡贸易,排除A项;C项中“开启了”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在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前后中国对外贸易都处于出超地位,对外贸易格局没有发生逆转,排除D项。故选B项。11.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大量的希腊手工匠师、商人、学者、医生纷纷涌入阿富汗、印度等这些东方城市,把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希腊文化和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介绍给了当地人们,而东方的风格传统也日益渗进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中。据此可知,亚历山大的东征()A.凿通了亚欧的商贸通道B.旨在传播古希腊文化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D.导致东方文明的衰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把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希腊文化和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东方的风格传统也日益渗进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凿通亚欧商贸通道的是张骞出使西域,不是亚历山大的东征,排除A项;B项不符题意,亚历山大的东征主要目的是扩张帝国,文化的交流是东征过程的附带产物,排除B项;D项表述不符史实,亚历山大的东征虽然占领了古代埃及等东方领土,但就当时而言,东西方文明比较中还是东方文明遥遥领先,东方文明衰落的说法不符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2.詹姆斯给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信中说:“这个国家(中国)太过神奇和伟大,他的觉醒将是我们所有人的噩梦。我们唯一的方式,是用我们的思想完全替代他们原有的文明,让他们未来的精英和领袖,认为我们才是伟大和先进的”。詹姆斯的言论()A.实质上是“欲灭其国”“必灭其文”B.推动了殖民侵略向文化侵略的转型C.造成了中国近现代人才的大量流失D.肯定了中华思想文化的神奇和伟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我们唯一的方式,是用我们的思想完全替代他们原有的文明,让他们未来的精英和领袖,认为我们才是伟大和先进的”可得出詹姆斯的言论是想要通过思想文化的入侵与同化,来达到压制中国的目的,实质上是“欲灭其国”“必灭其文”,A项正确;文化侵略只是殖民侵略的一个部分,不存在转变的说法,排除B项;言论本身并不是造成人才流失,排除C项;其言论是要消灭中华文化,而不是肯定中华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13.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A.西方国家优势地位得到加强B.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C.第三世界崛起改变了世界格局D.全球化促使各国文化同质化【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二战后新兴国家在发展道路上既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性,也立足于本国本民族的发展传统,这体现出全球化和多样化的协调统一,B项正确;材料“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反映的是全球化和多样化的统一,与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无关,排除A项;第三世界崛起只是冲击了原有的世界格局,并非改变,排除C项;各国的发展道路是多样化的,而非同质化,排除D项。故选B项。14.1903年德意志博物馆建立,在馆内观众看不到一块“请勿触碰展品”的告示牌,相反,它提出了“通过实践去理解”的口号,欢迎观众参与各项科学实验。这一做法()A.有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B.基于民众丰富的实验经验C.改变了展品展览的目的D.说明科学实验的成果显著【答案】A【解析】【详解】德意志博物馆与其它场馆不同,不张贴“请勿触碰展品”的告示牌,反而欢迎民众
在参观时亲身参与科学实验,其帮助观众理解科学知识的做法,有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A项正确;博物馆鼓励民众参与科学实验的做法,体现的是博物馆的办馆理念,与民众实验经验的丰富与否无关,排除B项;德意志博物馆的做法强化而非改变了展品展览的目的,排除C项;仅“欢迎观众参与各项科学实验”不能说明科学实验的成果显著,排除D项。故选A项。15.为促进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与利用,规范考古遗址公园的管理,截止2022年初,国家文物局已经先后评选出了36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下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河南的是()A.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B.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C.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D.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河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墟是中国古代商朝的都城的遗址,其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D项正确;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北京,排除A项;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浙江省,排除B项;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辽宁省,排除C项。故选D项。16.1450年左右,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工种会在低温下熔化,却可以在被挤压时保持足够硬度的特殊金属合金,并用翻砂铸模法制作字母活字字模,且每一个单字都可以压缩。他做成的木质印刷机可用远远超过任何雕版印刷机的速度来印刷书籍,且最终成品的品质斐然。他的发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催生了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的印刷书B.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术印刷书籍C.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D.促进了图书馆的诞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450年左右,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直接催生了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的印刷书,A项正确;开始使用金属活字印刷书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教育,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图书馆,排除D项。故选A项。二、材料分析题(4道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叠加,发展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教的传入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它与汉文化的区别如此之大,以至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合一,其间经历了近百年。
——摘编自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材料二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会通,构建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其中沉淀着民族的经验与智慧、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这些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精神维系。与此同时,中华文化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在世界文化史上绽放着璀璨耀眼的光芒。——摘编自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化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文化的历史价值。【答案】(1)特点:南北文化统一;文化统一依赖于政治统一;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体;融入外来宗教思想;具有包容性、开放性。(任答四点)(2)历史价值: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3点)【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可知南北文化统一;文化统一依赖于政治统一;根据材料“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叠加,发展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可知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根据材料“佛教的传入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它与汉文化的区别如此之大,以至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合一”可知融入外来宗教思想;结合所学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可知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小问2详解】历史价值:根据材料“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会通,构建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可知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根据材料“其中沉淀着民族的经验与智慧、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这些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精神维系”可知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对国家治理的意义可知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根据材料“中华文化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在世界文化史上绽放着璀璨耀眼的光芒”可知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歌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华亚洲移出1200~3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47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摘编自邬沧萍《世界人口》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所接纳的移民人数不断增加,这些移民逐渐成为欧洲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西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夺走了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这样,欧洲成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目的地之一。对此,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并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移民人数增加的原因。【答案】(1)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2)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短缺;国家政府主动吸引;西欧福利制度的建立。【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1846~1924年歌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华亚洲移出1200~3700万”等数据可得出数量不断增加;从“主要移出地”可得出范围不断扩大;结合所学,从性质角度概括,可得出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根据所学可得出被强迫进行移民基本停止。【小问2详解】根据“西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得出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短缺;根据“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并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可得
出国家政府主动吸引;根据所学,从福利制度角度概括,可得出西欧福利制度的建立。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以学术作为传教的先导,带来了迥异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的科学和哲学思想。一些进步知识分子被西方学术所吸引,渴望得到摆脱社会危机的启示。统治阶级中的某些人也企图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皇权和大一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明末的徐光启和清初的康熙皇帝。这些活动影响和启发了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促进了中国学术思想由古代向近代的转变。——摘编自吴乃华《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材料二1840年的鸦片战争,古老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中国人被迫感悟到这样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落后就要挨打。“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代表了一批先进的中国人的呼声,为此了解西方,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西学输入,或由政府规划,或出个人胸臆,尽管他们终极目标各有不同,但从中国实际出发,比较中西异同,引进西学改造中国的操作原则却有相通之处。中国社会的变动曲线,也就成了西学东渐的主线。——摘编自熊月之《晚清西学东渐史概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得以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西学东渐的主题。(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末以来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答案】(1)原因:欧洲传教士借科学传教;中国士大夫积极主动学习西学;统治者起到了引导、示范作用。(2)主题:了解世界,抵御外辱;自强求富;救亡图存。(3)影响:西方科技的传入促进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开拓了国人的视野;促进了国人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一“他们以学术作为传教的先导,带来了迥异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的科学和哲学思想。”可知,欧洲传教士借科学传教;根据材料一“一些进步知识分子被西方学术所吸引,渴望得到摆脱社会危机的启示。”可知,中国士大夫积极主动学习西学;根据材料一“统治阶级中的某些人也企图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皇权和大一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明末的徐光启和清初的康熙皇帝。”可知,统治者起到了引导、示范作用。【小问2详解】主题:根据材料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代表了一批先进中国人的呼声,为此了解西方,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所学可知,晚清西学东渐的主题是了解世界,抵御外辱;自强求富;救亡图存。
【小问3详解】影响:根据材料一“这些活动影响和启发了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促进了中国学术思想由古代向近代的转变。”及所学可知,西方科技的传入促进了中国科技的发展;根据材料二“但从中国实际出发,比较中西异同,引进西学改造中国的操作原则却有相通之处。”及所学可知,开拓了国人的视野;促进了国人思想解放;结合所学可知,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朝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朝,民间书院传道授业,教化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宋朝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注重探讨义理,注重人格修养。教学方式多采用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书院主要分布在南方元朝官学化是元朝书院的一大特点,将书院山长列为各地儒学提举司下属官员的编制,由行省任免,书院财权也由官方掌管。学生通过考核也可以进入仕途。这样,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明朝明初,书院一直处于沉寂状态。明朝中期,书院逐渐恢复,到嘉靖年间兴盛。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的学派讲学,百家争鸣;明中叶后政治日趋腐败,书院品评朝臣,批评时政,政治性倾向加强,朝廷屡次禁毁书院清朝清朝初年,统治者推崇科举和官学,对书院加强抑制和控制。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则或两则以上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书院发展的影响。论述:唐宋以来,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政府日益加强对文化教育的控制。唐朝时期,民间书院尚能得到朝廷鼓励;两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宣扬儒家忠孝节义,维护封建专制的场所;元朝时期,书院负责人由官府任免,财权也受到官府节制,民间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明清时期,厉行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政府屡次禁毁民间书院,大力干预书院建设,书院日渐衰落。小结:综上所述,由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影响,民间书院发展由盛转衰,日益被官办书院所取代。示例二论题:民间书院开辟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
论述:在培养目标上,书院追求学生人格的完善,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而不像官学那样以科举入仕为主要目标;在教学方式上,师生之间注重质疑问难,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在学术氛围上,书院倡导并推行“讲会”制度,注重学术研讨,倡导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交流。小结:综上所述,书院的教育实践,与汉代以来太学所形成的官办教育风格迥然不同,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借鉴。【解析】【详解】根据题目要求首先需要提取历史信息并自拟论题,根据材料“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朝,民间书院传道授业,教化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元朝官学化是元朝书院的一大特点,将书院山长列为各地儒学提举司下属官员的编制,由行省任免,书院财权也由官方掌管”“清朝初年,统治者推崇科举和官学,对书院加强抑制和控制”,可以拟定论题为“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书院发展的影响”。然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阐述,如:唐宋以来,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政府日益加强对文化教育的控制。唐朝时期,民间书院尚能得到朝廷鼓励;两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宣扬儒家忠孝节义,维护封建专制的场所;元朝时期,书院负责人由官府任免,财权也受到官府节制,民间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明清时期,厉行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政府屡次禁毁民间书院,大力干预书院建设,书院日渐衰落。最后进行小结:综上所述,由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影响,民间书院发展由盛转衰,日益被官办书院所取代。也可以选取其他信息提出论题进行阐释,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