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钦州市第一中学2023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语文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文本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近年来,话剧《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引来叫好和追捧,甚至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同时,一些新创作品却很难把人们引进剧场,有的即便一时获得好评,也很快被人淡忘,成为舞台“稀客”,更有甚者沦为“一日游”“节展游”。两相对比,不禁引人深思。经典作品长演不衰,圈粉几代人,奥妙何在?戏剧艺术是靠表演立在舞台上的,也靠表演得以传承。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曾说:我唱的永远是程派。她的《锁麟囊》每演必火,几乎成为“灯迷”的节日,足以说明正是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经典从来都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不但提供精彩的内容,而且提供续写精彩的可能。戏曲理论家李渔说,旧剧之可贵在于“本质如常”,又“能新而善变”。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段往往比较柔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做出微调。这为创作者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观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并加以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事实上,经典作品正是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了艺术的高峰,也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给他们以温暖和力量。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随着时间的流逝,物质的东西可能过时甚至灭失,精神却永不过时,历经岁月的冲刷,反而会愈显光亮。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比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报效祖国的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更加丰富。但我们今天再看《朝阳沟》,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这也是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真正抵达受众最根本的保证。戏剧是高雅的也是大众的。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戏剧所营构的,不只是艺术空间,也是伦常的尺度。在这里,生活中的善行义举得到更有故事性的表现,不公正不道德现象受到谴责与批判,向往的变成了“现实”,现实的昭示着愿景。比如,河北梆子《宝莲灯》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已演了1400多场,是著名的保留剧目。当人们为舞台上的“沉香”热烈鼓掌时,掌声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包含着对孝心孝行以及惩恶扬善的赞许。话剧《天下第一楼》首演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三十余年舞台打磨已成当代经典,剧中人与命运的不懈抗争,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引导人们思考人生,在生活的韧性中咂摸历史的流转。贴近百姓口味自然有口碑,而真正的经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传的,具有现实温度的。(摘编自胡一峰《为什么压箱底儿的经典老戏永不过时》)材料二: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范围愈来愈广,中国戏剧走出国门的频次逐年增加。在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戏剧节等著名国际戏剧节现场,中国戏剧的身影随处可见。通过科技手段丰富表现样式,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流日益密切,打破了国外,尤其是西方观众将戏曲、杂耍等同于中国戏剧的刻板认知。事实上,当下中国戏剧人正有意识地利用科技手段创新讲述中国文化与民族艺术的方式,并得到国际戏剧界的认可。亮相第二届老舍艺术节的戏剧作品《酗酒者莫非》,根据史铁生作品《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改编,由陆帕执导。与这位波兰导演来华演出的多部作品一样,《酗酒者莫非》的理念、手法均属于欧洲当代文学剧场,影像与心理两个时空的结合方式带出欧洲戏剧大师与中国当代文学碰撞出的火花。另一部在艺术节上登台的戏剧《铸剑》,文本取材自鲁迅同名小说及中国民间传说《干将莫邪》,由波兰知名导演格热戈日·亚日那与中国演员联合创作完成。科技手段是助力中国戏剧走出国门的鲜亮“外衣”,然而究其根本,中国戏剧承载的厚重中国文化与艺术传统才是它能在国外赢得赞誉、获得尊重的根本原因。从1930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访美、1980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话剧《茶馆》巡演欧洲,到近几年由陈佩斯、黄盈、赵森等执导的《戏台》《黄粱一梦》《罗刹国》等作品在国外引起的特别关注,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魅力。这些都在提醒中国的戏剧创作者,中国戏剧未来若想在世界戏剧版图上占据重要席位,理应深入民族艺术的核心地带,创排出彰显中国气象和文化气息、有格局、有品质的优秀作品。(摘编自梅生《中国戏剧走出去的思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年来,《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但是一些新创作品却不能获得人们的好评。B.经典戏剧作品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做出微调,它们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艺术的高峰,给人以温暖和力量。C.物质的东西可能会过时甚至灭失,但作为时代产物的优秀戏剧作品,其精神历经岁月的冲刷后,反而会愈显光亮、永不过时。D.西方观众一度认为,中国戏剧与戏曲、杂耍是等同的,但随着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流日益密切,这一刻板的认识已被打破。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火丁的《锁麟囊》每演必火,说明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对技艺的守护与传承,就能使戏剧作品永远散发艺术感染力。B.优秀的文艺作品总能反映一个时代独特的气质,深沉的家国情怀永不过时,这也是《朝阳沟》在今天依然能打动观众的原因之一。C.经典的作品之所以经典耐看,是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高度,反映了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D.材料二以《酗酒者莫非》与《铸剑》为论据,论证了中国戏剧要想走向世界,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是出路观点。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国外创作人员用多台投影等技术手段,与中国艺术家一起创作出话剧《青蛇》。B.观看歌剧《图兰朵》时需注意着装,正襟危坐,不能像在戏园子一样随意走动。C.在表演京剧《四郎探母》时,中外演员用特别突出拔高的音一起唱出“番”字。D.音乐剧《在远方》融合时尚元素,歌颂中国快递小哥辛勤创造、坚定追求的精神和形象。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5.请结合材料,谈谈在新时代如何促进我国戏曲的全面繁荣。(6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明 天鲁 迅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隔壁的单四嫂子,他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他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他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现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啊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他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他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轮到宝儿。何小仙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罕,心里计算:宝儿该有活命了。但总免不了着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说:“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他中焦塞着①。”“不妨事么,他……”“先去吃两帖。”“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这是火克金②……”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在何小仙对面坐着的一个三十多岁的人,此时已经开好一张药方,指着纸角上的几个字说道:“这第一味保婴活命丸,须是贾家济世老店才有!”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走,一面想。他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是买了药回去便宜了。于是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单四嫂子抱了宝儿等着;宝儿忽然擎起小手来,用力拔他散乱着的一绺头发,这是从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太阳早出了。单四嫂子抱了孩子,带着药包,越走觉得越重;孩子又不住的挣扎,路也觉得越长。而不远便是家,早看见对门的王九妈在街边坐着,远远的说话:“单四嫂子,孩子怎了?——看过先生了么?”“看是看了。——王九妈,你有年纪,见的多,不如请你老法眼看一看,怎样……”“唔……”“怎样……?”“唔……”王九妈端详了一番,把头点了两点,摇了两摇。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老拱③之类。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这时候,单四嫂子坐在床沿上哭着,宝儿在床上躺着,纺车静静的在地上立着。许多工夫,单四嫂子的眼泪宣告完结了,眼睛张得很大,看看四面的情形,觉得奇怪:所有的都是不会有的事。他心里计算: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明天醒过来,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宝儿也好好的睡在自己身边。他也醒过来,叫一声“妈”,生龙活虎似的跳去玩了。老拱的歌声早经寂静,咸亨也熄了灯。单四嫂子张着眼,总不信所有的事。一鸡也叫了;东方渐渐发白,窗缝里透进了银白色的曙光。下半天,棺木才合上盖:因为单四嫂子哭一回,看一回,总不肯死心塌地的盖上;幸亏王九妈等得不耐烦,气愤愤的跑上前,一把拖开他,才七手八脚的盖上了。这一日里,蓝皮阿五简直整天没有到。王九妈又帮他煮了饭,凡是动过手开过口的人都吃了饭。太阳渐渐显出要落山的颜色;吃过饭的人也不觉都显出要回家的颜色,——于是他们终于都回了家。单四嫂子虽然粗笨,却知道他的宝儿也的确不能再见了。叹一口气,自言自语:“宝儿,你该还在这里,你给我梦里见见罢。”于是合上眼,想赶快睡去,会他的宝儿,苦苦的呼吸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自己听得明白。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这时红鼻子老拱的小曲,也早经唱完;跄跄踉踉出了咸亨,却又提尖了喉咙,唱道:“我的冤家呀!——可怜你,——孤另另的……”蓝皮阿五便伸手揪住了老拱的肩头,两个人七歪八斜的笑着挤着走去。单四嫂子早睡着了,老拱们也走了,咸亨也关上门了。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节选自鲁迅小说《明天》,有删改)【注】①中焦塞着:中医用语,指消化不良一类的病症。②火克金:中医用语,是说“心火”克制了“肺金”,引起了呼吸系统的疾病。③老拱:泛指普通百姓。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写单四嫂子家深更半夜不睡觉,与鲁镇上“大家”早早关门睡觉形成对比,是为了表现单四嫂子的勤劳能干和鲁镇良好的社会风貌。B.在单四嫂子与何小仙的对话中,有两处省略号,第一处表示单四嫂子话未说完,有言外之意,第二处表示何小仙正在思考如何医治。C.何家开出的药方,所需药品“须是贾家济世老店才有”,表现了何家医馆那个“三十多岁的人”对单四嫂子的关切和善意提醒。D.王九妈、蓝皮阿五、红鼻子老拱等人物,与鲁迅其他作品中的九斤老太、小尼姑、假洋鬼子一样,都是形象又通俗的称呼,让读者感觉亲切真实。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细节描写最能刻画人物、透露情感。如文中对何小仙和店伙长指甲的细节描写,就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也充满了讽刺意味,富有批判色彩。B.辛辣的讽刺是鲁迅作品的一大特色。如文中没能让宝儿活命的药叫“保婴活命丸”,暗含讽刺;本应是济世的药店叫“贾家济世老店”,仿佛也透露着药店所售是“假”药的意思。C.鲁迅善用简洁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如何小仙在与单四嫂子简短的对话中,两处用了中医专业术语,突出了何小仙虽医术高明但毫无同情心的形象。D.文中多处使用对比手法,使作品形象更鲜明、读者感受更强烈。如近结尾处,老拱的“唱”,蓝皮阿五、老拱的“笑”,与单四嫂子的“哭”,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社会的冷漠。8.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王九妈的人物形象。(4分)9.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你觉得《明天》的结尾段是否“消极”?为什么?(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庚戌,以宗泽知襄阳府。泽见帝应天,陈兴复大计,帝欲留泽,黄潜善等沮之,故出。六月乙酉,以宗泽为东京留守。泽在襄阳,闻黄潜善复倡和议,上疏曰:“自金人再至,朝廷未尝命一将,出一师,但闻奸邪之臣,朝进一言以告和,暮入一说以乞盟,终至二圣北迁,宗社蒙耻。臣意陛下赫然震怒,大明黜陟,以再造王室。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帝览其言而壮之。及开封尹阙,李纲言:“绥复旧都,非泽不可。”乃以为东京留守,知开封府。时敌骑留屯河上,金鼓之声日夕相闻,而京城楼橹尽废,兵民杂居,盗贼纵横,人情汹汹。泽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悉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既而金人遣使以使伪楚①为名至开封,泽拘其人,乞斩之。有诏延置别馆,泽奏曰:“金人假使伪楚来觇虚实,臣愚乞斩之以破其奸。而陛下惑于人言,优加礼遇,愚不敢奏诏,以彰国弱。”帝乃手札谕泽,竟纵遣之。十二月,宗泽闻金人将谋侵汴,遣刘衍趋滑州,刘达趋郑州,以分其势。戒诸将保护河梁,以俟大兵之集。金兀术乃不敢向汴,夜断河梁而去。二年春正月,兀术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宗泽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方与衍战,伏兵起,前后夹击之,金人果败。秋七月,宗泽卒。泽既聚兵储粮,结诸路义兵,连燕、赵豪杰,自谓渡河克复可指日计,前后请帝还京二十余奏,皆为黄潜善、汪伯彦所抑。潜善、伯彦又疑泽为变,以郭仲荀为副留守以察之。泽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愤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卒,年七十。都人号恸。讣闻,赠观文殿学士,谥忠简。(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宗泽守汴》,有删节)【注】①伪楚:“靖康之耻”后,金兵扶立原北宋太宰张邦昌所建立的傀儡政权,国号“大楚”,后世又称“张楚”。由于北宋军民的反对,伪楚政权仅存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泽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愤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B.泽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愤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C.泽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愤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D.泽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愤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黜陟,官吏降免或升迁。黜,废,贬退;陟,提升,如《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B.屏息,在文中是敛迹、消失之意;现在则指抑制住呼吸,形容注意力专注或恐惧。C.“陛下惑于人言”的“言”指言语,与《氓》中“言既遂矣”的“言”含义相同。D.“去汴京密迩”的“迩”是近的意思,和此句中“密”的意思相近,二者都表示距离近。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宗泽曾向宋高宗陈说复兴大计,后来听说黄潜善又提倡议和,就又上疏表示反对,并表明自己的报国之志,情真意切,一心为国。B.宗泽任东京留守时,敌军迫近,盗贼横行,人心惶惶,形势非常严峻,但他凭着自己显著的名声处理了盗贼,迅速稳定了形势。C.宗泽善于用兵,在金兵距离汴京非常近的情况下,他沉着冷静,果断应对,精选士兵,绕到敌后,前后夹击,出奇制胜,将金人击败。D.宗泽忠心报国,积极备战,储备粮草,结交英雄豪杰,集结各路人马,自信北伐成功指日可待,他多次上奏,请求宋高宗返回汴京。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金人假使伪楚来觇虚实,臣愚乞斩之以破其奸。(4分)(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选自《氓》)(4分)14.宗泽叹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5~16题。临江仙•惠州改前韵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我与使君①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②,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注】①使君:惠州知州詹范。②合江楼,作者被贬初居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描绘了榆荚被雨打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二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情感和神态,使词更富有感染力。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词人苏轼少有的婉约之作。16.有诗评说,这首词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词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言太白山的高峻,描写了蜀道疏导开辟之前,太白山阻塞蜀秦两地交通的情形。(3)姜夔的《扬州慢》中“,”两句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长满荠菜和野麦,失落之情溢于言表。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不同的书,会散发不同的馨香。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是淡雅的康乃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可以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气吞山河的历史书,是一树的泡桐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会让我们的心灵充满了生命的热情;①的小说故事,是奔放的芍药,要与牡丹争高下,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神秘的幻想;优美的诗歌,是清丽的茉莉,读过之后连鼻尖都似乎带着墨香,仿佛整个身心都沐浴在清香之中……这些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陪伴着我们每一段闲暇的时光,那些入心的文字辗转在五脏六腑之中,成为我们心灵的一部分。读书,只有读好书,才能闻得②的书香。不可否认,也有一些书,错字连篇,③,就像石楠花一样让人闻到一股讨厌的臭味。有些书商,为了节省成本,谋得高利润,才会采用盗版的方式印刷书籍。那样的书,虽不会损害读者的利益,但会侵害了创作者的权益。万不要让这种书进入我们的视野,腐蚀我们的心灵,从而影响我们美好的心情。书香默默入心来,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我想说,“你的气质里藏着那一缕缕书香”,每一缕书香,都会遍历你全身的经脉,让你的气质散发着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爱读书的人,会在④之中透出一种优雅感,身上散发着清淡的书卷味,灵魂沐浴着浓郁的书墨香。18.请在文中划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19.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有些书商,为了节省成本,谋得高利润,才会采用盗版的方式印刷书籍。那样的书,不仅会损害读者的利益,还会侵害了创作者的权益。B.有些书商,为了节省成本,谋得高利润,就会采用盗版的方式印刷书籍。那样的书,不仅会侵害了创作者的权益,还会损害读者的利益。C.有些书商,为了节省成本,谋得高利润,就会采用盗版的方式印刷书籍。那样的书,虽不会损害读者的利益,但会侵害了创作者的权益。D.有些书商,为了节省成本,谋得高利润,才会采用盗版的方式印刷书籍。那样的书,虽会侵害了创作者的权益,但不会损害读者的利益。(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阿Q处在社会的底层,也就是精神等级的下层,这是严峻的现实。阿Q不安于现实,一开始追求现实的改变,哪怕是鸡毛蒜皮的,但他只有失败,头破血流。于是阿Q就另寻门路,①。精神优越在现实中也不能实现,就在幻想中,也就是在“变异的感知”中,达到“假定的优越”。在“假定”中从弱势变成强势,在受辱中享受荣誉,在排斥异端中自我安慰,在欺凌弱者中自我陶醉,在惨败中追求精神的胜利,当然是虚幻的胜利。这是因为,和任何一个小人物(如孔乙己)一样,②。所以,他的“精神胜利法”,以虚幻的自尊来摆脱屈辱,麻痹自己。有意识地“变异感知”、歪曲现实,这就成为他精神存活的条件。这是鲁迅所发现的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在写这个现实中的悲剧的时候,鲁迅用的是喜剧的手法,夸张其荒谬性。③,其间有深邃的思想批判,鲁迅杂文家的才能就不由自主地入侵到小说当中了。21.请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及效果。(4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如何把握思与行?品读这则《论语》,对照现实的社会和人生,请你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要求:自拟标题,明确文体,自选角度,观点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钦州市第一中学2023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A【解析】A.“总会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与“不能获得人们的好评”曲解文意。原文:总会引来叫好和追捧,甚至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同时,一些新创作品却很难把人们引进剧场,有的即便一时获得好评,也很快被人淡忘,成为舞台“稀客”,更有甚者沦为“一日游”“节展游”。由此可见,“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并不是总是出现的,新创作品也能获得人们的好评。故选A。2.B【解析】A.“说明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对技艺的守护与传承,就能使戏剧作品永远散发艺术感染力”错误。原文“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可见戏剧作品永远散发艺术感染力,源于作品有思想内涵、故事情节,还有赖于艺术家精湛的技艺。C.“经典的作品之所以经典耐看,是因为……”以偏概全,由材料一“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可知。D.“论证了中国戏剧要想走向世界,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是出路的观点”错,材料二第二段的观点是:“当下中国戏剧人正有意识地利用科技手段创新讲述中国文化与民族艺术的方式,并得到国际戏剧界的认可。”由此可见,文章以《酗酒者莫非》与《铸剑》为论据是为了论证上述观点的。故选B。3.A【解析】综合材料二可知,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通过科技手段与中国文化、艺术传统相结合丰富表现形式”。A.既涉及科技手段,又涉及中国故事《青蛇》;B.是对观众的要求;C.没有涉及科技手段;D.虽涉及了时尚元素与中国故事,但时尚元素不等于科技手段。故选A。4.①文章开篇提出“经典作品长演不衰,圈粉几代人,奥妙何在”的问题;(1分)②接着从艺术的高度、作品的厚度、生活的温度三个角度回答了此问题。(3分)5.①守护与传承精湛的技艺,根据时代善变善新以提升艺术的高度;②扎根文化沃土以提升作品的厚度;③贴近百姓口味以提升生活的温度;④利用科技手段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戏剧走向世界,加强与世界戏剧的交流。(每点2分)6.D【解析】A项,“是为了表现单四嫂子的勤劳能干和鲁镇良好的社会风貌”错误,开头写单四嫂子家深更半夜不睡觉,与“大家”早早关门睡觉形成对比,是为了表现特定社会环境下的凄凉景象,衬托单四嫂子的贫苦艰辛与邻里的冷漠麻木。B项,第一处“不妨事么?他……”,表示单四嫂子话未说完,并无言外之意,何小仙打断她的话,表现了其不愿与单四嫂子沟通;第二处“这是火克金……”,并非在思考如何医治,而是故弄玄虚。C项,“表现……对单四嫂子的关切和善意提醒”错误,何家开出的药方,所需药品“须是贾家济世老店才有”,只是客观叙述,没有关切之情,也不是善意提醒。7.C【解析】“突出了何小仙虽医术高明……的形象”错误,何小仙在与单四嫂子简短的对话中,用貌似专业的术语,只是故作高深。8.①王九妈看似热心实则冷漠、世故(麻木、没有同情心)。(2分)②宝儿死后,王九妈便发令烧纸钱,又将单四嫂子的家当抵押借钱,给帮忙的人备饭,似乎是在热心帮忙;但当单四嫂子请她帮忙看一看孩子时,她只回应了两声“唔……”,“把头点了两点,摇了两摇”;盖棺时王九妈对单四嫂子的悲痛、不舍,只有“不耐烦”“气愤愤”,这些都入木三分地刻画出这个女人的冷漠、世故。(2分)9.答案(示例1)消极。①单四嫂子“早睡着了”,失去宝儿的单四嫂子只会更麻木、绝望,生存会更艰难。②结尾段写鲁镇恢复寂静,暗夜寂静,渲染了凄凉抑郁的悲剧氛围。③结尾段表明象征未来的“明天”还未到来,暗夜还未过去。(6分) (示例2)不消极。①作者在《《呐喊〉自序》中说“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所以鲁迅在小说创作中也“须听将令”,结尾段写鲁镇又恢复寂静,明天还未到来,提醒人们需奋斗不止,这正是“呐喊”的意义:唤起人们斗争的决心和勇气。②“明天”象征着未来和希望,虽未到来,但希望还在,暗夜终将被明天代替。(6分)(结合结尾段分析,理由充分,能自圆其说即可得满分)10.D【解析】“成疾”是“忧愤”的结果,应紧跟其后,排除A、C两项。“诸将入问”的宾语是“疾”,中间不可断开;“矍然曰”的主语是“泽”,中间也不可断开,排除B项。11.C【解析】“言既遂矣”的“言”是助词,无实义。12.B【解析】“但他凭着自己显著的名声处理了盗贼”错误,根据原文“泽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日:“为盗者,赃无轻重,悉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可知,宗泽是凭着自己显著的名声和严厉的措施处理了盗贼。13.(1)金人假借出使伪楚之名来窥视我们的虚实,愚臣请求将其斩首来打破金人的阴谋。(“假”,假借;“使”,出使;“觇”,窥视,探察。各1分,句意1分)(2)女子(我)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得分点:“爽”,差错;“贰”,有二心;“罔”,没有;“二三”,一变再变;每点1分)14.①为北伐作了充分准备,却未能实现;②忠心为国却被疑叛变而遭监视;③二帝蒙羞,身为将军不能为之雪耻;④忧愤成疾,始终未见帝王返京。(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参考译文: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庚戌日,让宗泽做襄阳知府。宗泽在南京见到宋高宗,向高宗陈说复兴国家的大计,宋高宗想让宗泽留在南京,黄潜善等人阻挠,所以离开了南京。六月乙酉日,让宗泽做了东京留守。宗泽在襄阳,听说黄潜善又提倡议和,就上疏说:“自从金人再次入侵,朝廷未曾任命一将,派出一兵,只听到奸邪之臣,早进一言主张讲和,晚进一说请求盟好,终于导致徽钦二帝北去,国家蒙受耻辱。臣以为陛下会赫然震怒,明令赏罚罢黜,以再造王室。我虽然愚钝怯弱,愿意亲自迎着箭矢垒石,做诸将的前驱,能够捐躯报答国家的恩情,就满足了。”皇上看完宗泽的奏疏对他大加赞赏。等到开封府长官职位空缺,李纲说:“安定和恢复旧都城,非宗泽不可。”才让他做了东京留守,任开封知府。这时敌人仍留屯在黄河边上,金鼓之声,日夜可闻,可京城的战备全部废坏,士兵与百姓杂居,盗贼横行,人心惶惶。宗泽一向威望高,到达开封后,他首先捕杀了几个盗贼,宗泽下令说:“偷盗,无论赃物多少,一律按军法论处。”自此盗贼平息。不久,金派人以出使伪楚为名,到开封府,宗泽将其使者拘留,上疏请求处死。朝廷诏令宗泽将所拘留的金国使者安置到馆舍,宗泽上奏说:“金人假借出使伪楚之名,来探察我们的虚实,愚臣请求将其斩首,以打破金人的阴谋。可是陛下为人言所惑,诏令给予厚待,愚臣不敢奉诏,以示国家衰弱。”皇上于是亲自致书告谕宗泽,最终还是将金使释放。十二月,宗泽听说金人将谋划攻打汴京,命令部将刘衍奔赴滑州,刘达赶赴郑州,以分散敌人兵力。告诫诸将极力保护河桥,以等待大兵聚集。金兀术最终不敢向汴京进攻,乘夜断掉河桥逃去。建炎二年春天正月,兀术从郑州抵达白沙,离汴京很近,都城之人感到惊恐。僚属进来问计策,宗泽说:“什么事这么慌张。刘衍等在外,肯定能够抵御敌人。”于是挑选几千精锐兵士,让他们绕到敌后,埋伏在其退路上。当金人正与刘衍战斗时,伏兵突起,两面夹击,金人果然被打败。这一年秋天七月,宗泽去世。宗泽已经聚集军队储备粮草,集结各路抗金部队,结交燕、赵两地英雄豪杰,自认为渡过黄河恢复中原指日可待,先后上了二十多道奏章,请求皇上回京,都被黄潜善、汪伯彦等人所阻碍。黄潜善、汪伯彦又疑心宗泽会背叛,就让郭仲荀做副留守来监督他。宗泽忧愤成 疾,背上长毒疮。诸将入室问候病情,宗泽急切地说:“我因为徽、钦二帝遭受不幸,积愤成这样,你们如果能够消灭敌人,那么我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憾了。”诸将都流着泪说:“怎敢不尽心效力!”诸将出去后,宗泽叹息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宗泽没一句话谈及家事,只是连呼“过河”便去世了,七十岁。都城之人闻知痛哭。朝廷知道他去世的消息后,追赠宗泽观文殿学士称号,给他的谥号为忠简。15.D【解析】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理解有误。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中的“愁”直接抒情;下片“水光”“山色”属于写景。“语言含蓄隽永,婉转缠绵”语言风格的分析也错,“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等语句明白如话。故选D。16.①因伤春惜春而愁。上片“九十日春都过了”,直接交代此时为暮春时节,“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更是渲染了暮春的哀怨伤感的气氛,诗人为春光易逝而愁。②因被贬漂泊异乡而愁。本词为诗人被贬异乡时所作,诗人由风中飘飞的柳絮联想到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自己,因而忧愁。③因青春不再而愁。下片词人由逝去的春光联想到自己逝去的青春,“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满分)17.(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18.①引人入胜(跌宕起伏)②沁人心脾③粗制滥造④举手投足(每空1分)【解析】第一处,这里形容“故事”吸引人,应用“引人人胜”(引人人胜:引人进入佳境,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或“跌宕起伏”(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声忽大忽小和故事情节的曲折)。第二处,此处形容“书香”,应用“沁人心脾”(沁人心脾: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饮料或花香使人感到舒适。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第三处,这里形容盗版书籍质量差,可用“粗制滥造”(粗制滥造:意思是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第四处,这里指读书人在一举-动中透出优雅感,应用“举手投足”(举手投足:意思是一抬手,一动脚。泛指一举一动,举止动作。)。19.C【解析】文中的“你”泛指任何一个人。A项,人称代词,称谈话的对象。B项,“你”跟“我”或“他”配合,表示许多人一起参加或彼此采取同样行动。C项,“你”泛指任何一个人。D项,人称代词,称谈话的对象。20.B【解析】“才会”在此语境中感情色彩不当,并非“迫不得已”而是主动,应是“就”“便”这样做了,排除AD;根据语境盗版书籍对创作者和读者都是有害的,选用“不仅……还会”。同时,语段的重心在“读者”,所以“创作者”在前,“读者”在后,上下文联系更紧密,排除AC。故选B。21.答案:①使用了排比修辞,四个“在……中……”句,构成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②四个句子由短到长排列,语气逐渐增强;③“受辱”与“享受荣誉”、“惨败”与“胜利”等反义词的对举使用,突出了精神胜利法的荒谬。(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22.答案:①争取精神上的优越②他有最后的自尊③用喜剧的手法来写悲剧(每处2分)【解析】第①处,由后文“精神优越在现实中也不能实现”可知,此处应填写与“精神优越”相关的内容,根据语境,应填“争取精神上的优越”。 第②处,由后文“所以,他的‘精神胜利法’以虚幻的自尊来摆脱屈辱,麻痹自己”可知,此处应填写与“自尊”相关的内容,再结合前文“这是因为……”可知,此处是写原因类语句,由本段中心意思可知,应填“他有最后的自尊”。第③处,由前文“在写这个现实中的悲剧的时候,鲁迅用的是喜剧的手法”可知,此处应填写与“悲剧”“喜剧的手法”相关的内容,再结合后文“其间有深邃的思想批判”可知,代词“其”指前面提到的某种写作手法,故此处应填“用喜剧的手法来写悲剧”。23.【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出自《论语》。此则《论语》衍生的成语“三思后行”广为流传,但它并非完全符合孔子的真正主张。季文子是鲁国的大夫。据记载,他一生谨慎,祸福利害算计得太过精明,他思虑越深,世故越深。孔夫子说“再,斯可矣”,是针对季文子的这一性格特点来进行点拨教导的,如果换成子路之类的学生,估计孔子就会改口。性格急躁、鲁莽,那就谨记“三思而后行”;性格优柔寡断,“再思则行”。引导语部分,要求考生品读这则《论语》,思考“如何把握思与行”,也即让考生在理解本则材料所传递的思想的基础上,思考怎样辩证处理“思”与“行”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审题时,我们要注意“三”和“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三”是多次,这里指的是多次的、反复的、无谓的、没意义的、患得患失的思考,它带来的结果是思而不行。“再”是两次,不能理解成仅仅两次,而应理解为点到为止、恰到好处的周密谨慎的思考,它带来的结果是思定则行。生活中,面对很多问题,在行动之前,我们应该谨慎思考,但如果思而不行,缺少决断,那么,就会陷入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的状态,只能是裹足不前,不能成事。所以,一旦思考成熟,就应该立即行动,在行动中完善思考,随时发现新问题,随时解决新问题。这也就是孔子否定季文子的“三思”,建议他“再思”的原因。行文过程中,我们要先理清“思”和“行”二者之间的关系:先思后行,思定立行,行而有思。重点强调的应该是思定立行。然后,再结合具体情况、根据行动主体的特定性格,什么情况下、什么样的人要“三思”,什么情况下、什么样的人“再思”即可。此处要结合现实社会和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写,把写作引向思考如何在以后的生活中处理好思考和行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让自己的事业开展得更顺利,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走的更稳健。行胜于思长辈常常教导我们: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诚然,将一件事考虑周全对我们更好地行动大有裨益。然而事实完全是如此吗?孔子听闻季文子做事情过分的小心,过分的仔细,“三思而后行”,便说:“再,斯可矣!”我也认同孔子的观点,考虑过多未必是件好事,行胜于思,我们要勇于果敢行动,不要事事思虑太多。事前的考虑是必要的准备,而行动才是关键。认真的思考是为了更好的行动,前提是思考不应阻碍应有的行动。君不见,古今中外因思虑过多而丧失机遇的例子比比皆是。三国时期,魏延本可实施妙计奇袭长安,奈何诸葛亮将对手看得太高明,思虑过多而放弃计划,最终错失良机,直接导致日后蜀国讨魏无果。拿破仑滑铁卢战役中,法国元帅在大战开始后害怕敌人的侧后包抄,顾虑重重迟迟不敢进攻,犹豫一天才决定回防滑铁卢,可是为时已晚,最终惨败,直接致使拿破仑百日王朝的终结,留下千古遗恨,令后世唏噓不已。由此可见,事事担忧,事事顾虑,思虑过多只会束缚我们的行动。如果把行动比作飞鸟,那么思考便是翅膀,适度的思考可以促进行动的准确进行,而过度的思考,往往会拖累行动,就像飞鸟的翅膀有了过多冗余的负累,也难以起飞。古人云“奇谋为短”也是这个道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才能防止思考束缚拖累行动的现象呢?我想答案就在孔老夫子的话中:“再,斯可矣。”对于一件事,我们只需适度思考,明确利弊即可行动。继而在行动中保持冷静、谨慎,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抓住机遇的同时不至于莽撞。 当然,行与思的关系也不是绝对的,有些情况下,我们应该在事前充分考虑。2021年,清华大学在未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停止新闻传播学院的本科招生,受到学界的批评指责,因为此等做法势必会影响新闻专业的活力,影响这一专业的根基与命脉。由此观之,对于一些重大且无法回头的决策,一定要经过反复思考,不宜莽撞行事。《唐吉诃德》一文中,作者表达了他对于勇敢的看法:向下是怯懦,向上是鲁莽,而正中间的才叫勇敢。这个逻辑,同样适用于行与思,只有适度思考不莽撞,才能实现有效的决策与行动。我们青少年应把握好行与思的关系,有猛虎猎豹般的果决,也要有羚羊狡兔般的谨慎,思行结合,而我们更应该敢于行动,相信行胜于思,勿让过多的思虑束缚了行动。就像《唐吉诃德》中说的:鲁莽比怯懦更接近勇敢。只有敢想敢做,行动起来,才能抓住时代的机遇,实现个人的、集体的和全社会的目标和理想。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26 02:27:02 页数:9
价格:¥2 大小:45.1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