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据《史记》记载,在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期()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C.商业资本比较活跃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可以看出,西汉前期,商业得到发展,商业资本比较活跃,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前期商业资本比较活跃,不能就此说明商人社会地位提高,而且西汉商人地位并不高,排除A项;西汉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舍弃,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长途贩运,而且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2.据考古发现,南宋都城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A.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品经济的繁荣C.专制皇权遭到了削弱D.坊市界限仍存在【答案】B【解析】【详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繁荣,B正确;古代中国秉持的基本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排除A;皇宫偏居一隅不等于皇权削弱,排除C;城市中心是资本和商业集中区域,说明坊市界限已经打破,排除D。3.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形式多样,贸易主体多元,涉及各个社会阶层。其中,主体是政府,政策是“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的对外贸易形式是A.官方的朝贡贸易B.民间的月港贸易C.传统的丝绸之路D.边境的榷场贸易【答案】A【解析】【详解】“厚往薄来”“赔偿其价”现象是指在朝贡体制之下,以贸易的名义对附属国进行的封赏,A项 正确;民间贸易、传统丝绸之路、边境的榷场贸易的主体是百姓而非政府,排除B、C、D项。故选A项。4.16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先后有葡萄牙、英国、荷兰、丹麦、法国等国,在东半球的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成立过东印度公司。这些殖民公司()A.名称都是源于各国把所发现地区当做印度B.都反映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C.对于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起了重要的作用D.都是在19世纪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下解散【答案】C【解析】【详解】16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这些国家建立殖民公司是对外进行殖民扩张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有利于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C项正确;建立东印度公司都是这些国家殖民扩张的一种手段,并不是因为把所发现地区当做印度,排除A项;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产生于工业革命后,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排除B项;D项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5.19世纪晚期,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股份制企业。公司创办时间地点备注轮船招商局1873年上海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上海机器织布局1878年上海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中国电报总局1881年天津中国最早的电报局烟台缫丝局1882年烟台发行中国第一张合资公司股票中国铁路公司1885年天津中国第一家铁路公司据上表可知,当时中国A.逐步探索企业经营模式的近代化B.近代工业开始在东部沿海地区起步C.出现了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结束了外国资本对证券市场的垄断【答案】A【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近代企业【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晚期,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股份制企业”结合表格可以看出近代在多个行业出现股份制企业,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制度,故A正确;我国近代工业出现在洋务运动时期,分布比较广泛,主要与当时洋务派政策有关,排除B;材料中“轮船招商局”“上海织布局”等多为洋务企业,最早的民族工业有: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发昌机器厂等,排除C;材料中反映中国最早的政券公司成立,无法判断此时是否为外国资本对证券市场垄断,故排除D。【点睛】图表类历史选择题,答题首先阅读表头理解表格中信息的具体含义,然后根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如差值、时间的变化等,根据表格中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6.2010年8月,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损失惨重,中国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主要是为了解决贫困和发展问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因此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应该求助于世界银行,A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为了解决会员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提供短期贷款,排除B项;世界贸易组织是为了促进自由贸易,排除C项;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构,排除D项。故选A项。7.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加强经济领域的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包括()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金融货币体系和贸易体系,加强经济领域的国际协调,重建世界经济秩序,两大体系以三大组织为支柱,分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世贸组织成立时间1995年,时间不符,不包括④,排除BCD项。故选A项。8.如图所示为东汉画像砖,该画像砖描绘了汉代集市的场面,画面左右上方有着“北市门”“南市门”的 字样,标注了市集的方位。在这个繁荣的市集中,有开门迎客的店铺,有就地撑伞的地摊,有高台叫卖的贩夫,也有徒步交易的走卒。虽寥寥数人,贸易摊却安排得井井有条。据此推断合理的是,汉代()A.交易散布于民间住宅区B.民间基层市场蓬勃涌现C.画作多取材于市民生活D.商业交易活动规范有序【答案】D【解析】【详解】汉代市集有固定的活动空间,贸易摊却安排的井井有条,由此可知,当时的商业交易活动规范有序,D项正确;集市有固定的活动区,并未和居民区融合,排除A项;民间基层市场蓬勃涌现是在宋朝,排除B项;汉代市民阶层尚未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9.“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下列选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B.草市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C.草市已成为海外贸易重要形式D.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答案】C【解析】【详解】草市是指农村集市,属于国内贸易,不是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草市迎江货”说明一般集中于水运发达的地区,材料中说明草市在国内水运方面的作用明显,材料中草市上的征税说明草市逐渐演变为地方性商业中心,故A、B和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点睛】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大都位于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驿站所在地。其命名用意,或说因市场房舍用草盖成,或说因初系买卖草料市集。到唐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10.在21世纪的印度孟买,一座27层的私人住宅里生活着全家5口人及700名奴仆;在这些“豪宅”的周边,分布着面积为1.9平方公里,随意搭建而成的棚户板房集群,那里开着大大小小几千家的加工厂和商店,生活着上百万的人。这表明孟买的城市化进程A.伴随着环境污染B.造成了交通拥堵C.凸显了贫富悬殊D.潜伏着失业危机 【答案】C【解析】【详解】孟买地区既有豪华的私人住宅,也有棚户区,这说明孟买的城市化进程中存在严重的贫富分化情况,C项正确;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失业危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D项。故选C项。11.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曼彻斯特因加工制造的棉纺织品销往世界而被称为“棉都”。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该城因制造业萎缩,就业岗位减少约60%而沦为学者眼中的“收缩城市”。这种变化()A.说明英国城市发展的后劲不足B.不利于推动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一步深入的发展D.表明城市生存环境在不断的恶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棉都”到“收缩城市”,可以看出曼彻斯特制造业的严重萎缩,但是制造业比例的减少,有利于引导经济多元化发展,推动城市化进一步深入的发展,C项正确;仅凭材料无法断定英国城市发展后劲不足,排除A项;制造业比例的减少,有利于引导经济多元化发展,排除B项;制造业萎缩不代表城市生存环境恶化,排除D项。故选C项。12.“古典文明”时期的中国汉朝、古希腊、古罗马帝国,都投入很多资源开辟道路、修建桥梁、改善交通,这个时期形成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交通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控制本国广阔的疆域B.提高行政与军事能力C.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D.适应大规模经济贸易【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古典文明”时期的中国汉朝、古希腊、古罗马帝国,都投入很多资源开辟道路、修建桥梁、改善交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统治者交通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行政与军事方面,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控制本国广阔的疆域,与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不符合,故A项排除。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与政治军事相比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排除。经济贸易也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丝绸之路13.京张铁路的建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铁路修筑由靠列强到自主B.中国科技开始领先世界C.增强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D.打击了帝国主义【答案】A【解析】【分析】 【详解】京张铁路的建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指这之前与之后出现了转折,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此前全是靠列强来修筑铁路,而从京张铁路开始我们自主修筑成为了可能,故选A;B错在了“领先”,这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D是其意义,而不是原因,故排除。14.“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的内涵是()A.道法自然B.崇德尚贤C.自强不息D.家国情怀【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名言,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的是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D项正确;道法自然是先秦道家思想的内涵,排除A项;崇德尚贤是墨家的思想内涵,排除B项;自强不息是先秦儒家思想的内涵,排除C项。故选D项。15.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该思想家属于哪个流派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强调的是逍遥的人生态度,B选项符合题意;墨家强调的是兼爱和非攻,A选项排除;儒家强调的是仁和礼,C选项排除;法家强调的是变革和严刑酷法,D选项排除。16.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些后来又成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重要条件,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B.西方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同根同源C.阿拉伯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D.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阿拉伯帝国保留了大量希腊、波斯和印度文化,为欧洲大学的兴起创造重要条件,同时又将大量中国文明传入欧洲,说明阿拉伯人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D项正确;阿拉伯帝国保留大量其他地区文化不代表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排除A项;阿拉伯是保留了大量西方文化,不能说明二者文化同根同源,排除B项;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创造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7.朝鲜王朝的考试除了每三年一次的“式年试”,还有各种不定期的“别试”。具有代表性的别试,国王还会亲临考场,例如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材料说明()A.儒家思想对朝鲜王朝影响较大B.朝鲜王朝完全效仿唐朝科举考试C.规范的考试推动朝鲜社会发展D.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官员的选拔【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有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可以看出朝鲜以儒生作为考试对象,说明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朝鲜的影响很大,A项正确;“完全”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说明儒家思想对朝鲜王朝影响较大,未涉及科举对朝鲜社会发展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说明儒家思想对朝鲜王朝影响较大,不能看出历代统治者选拔官员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18.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通过考察研究金字塔,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哪些方面的社会状况(  )①建筑技术②宗教信仰③自然科学④专制王权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古埃及是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金字塔是古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技术,①正确;金字塔体现了古埃及人注重来世的宗教信仰,②正确;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体现了自然科学知识的充分运用,③正确;规模巨大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也是专制王权的象征,④正确;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ABC不全面,排除。【点睛】19.《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记录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的发展情况,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这表明阿拉伯帝国()A.沟通了东西方的贸易B.加速西亚文明的衰弱C.继承发展了世界文化D.阻碍东西方文化交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记录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的发展情况”表明阿拉伯帝国继承发展了世界文化,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交流,不是经济贸易,排除A项;加速西亚文明的衰弱,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促进东西方 文化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20.顾炎武在其著作《日知录》中分条缕列他对历史与世事的意见,包括典章制度、史事本末,尤其注意于具体的事务,例如:赋税、盐铁、漕运、军事、史事等。其意重在A.批评心学清谈B.继承传统文化C.推动社会转型D.强调经世致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分条缕列他对历史与世事的意见,包括典章制度、史事本末,尤其注意于具体的事务”可知,顾炎武在其著作中注意具体的事务,体现了其注重实学、务实,即体现了经世致用,D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了顾炎武强调实学,没有体现其批评心学的清谈,排除A项;顾炎武是我国明清时期启蒙思想家,其思想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但材料内容没有涉及顾炎武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作为我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其思想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专制主义,但没有推动我国社会转型,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21.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中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这表明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A.独具一格B.辉煌灿烂C.东西交融D.开放包容【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中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可以看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既有东方色彩,又有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这说明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东西交融,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东西交融,不是“独具一格”、“辉煌灿烂”,排除AB项;材料不能体现“开放包容”,排除D项。故选C项。22.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低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这一制度()A.巩固了佛教的社会地位B.维护了贵族的统治秩序C.催生了灿烂辉煌的文化D.适应了专制集权的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高低贵贱有别”“低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结合所学可知,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古印度发展出贵贱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这一制度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B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种姓制度,A 项错误;印度的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与印度灿烂辉煌的文化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这时期印度还未建立专制集权的国家政体,无法得出种姓制度适应专制集权的需要,D项错误。23.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这反映了()A.《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B.《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C.中华法系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D.这些国家完全采用中华法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律》被周边国家朝鲜、日本、越南统治者借鉴而制定成法律,《唐律》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巨大,C项正确;“世界各国”说法错误,应该是中国的周边国家,排除A项;材料反映《唐律》对周边国家的巨大影响,而没有提到《唐律》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排除B项;“完全”说法绝对,而是借鉴,排除D项。故选C项。24.印欧人的早期迁徙推动了亚欧大陆中西部几个重要文化区域的形成。下列与之有关的是A.古埃及文明B.古巴比伦文明C.古印度文明D.古代商周文明【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公元前20世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其中进入印度河流域的印欧人一般被称为雅利安人。他们征服当地原住民后,建立了古印度文明,故C项正确;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的形成没有外来印欧人的因素,故排除AB;中国古代商周文明是华夏族创造的古代文明,与印欧人无关,故排除D。25.“这些新殖民出去的城邦和母邦间相聚遥远……彼此充斥着恩怨和矛盾,有时还会发生战争,但是希腊人为了使自身同非希腊的野蛮人相区别,有意保持了强烈的希腊性。”为此,希腊在地中海世界的各殖民城邦跋山涉水来到奥林匹亚圣地,参加那里的宗教盛宴。由此可见,希腊的殖民活动()A.延续了母邦政治制度B.推动希腊文化传播C.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D.贯穿着民族认同感【答案】B【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虽然古希腊移民出去的城邦“有时还会发生战争”,但这些殖民国家基本都保留了希腊文化,甚至“希腊在地中海世界的各殖民城邦跋山涉水来到奥林匹亚圣地,参加那里的宗教盛宴”,这反映了希腊的殖民活动推动了希腊文化在地中海周边的传播,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殖民出去的城邦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排除A项;殖民城邦返回希腊参加宗教盛宴,体现了希腊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也伴随着殖民城邦的建立而传播,但不能说明殖民活动带有浓厚宗教色彩,宗教知识希腊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排除C项;据材料“这些新殖民出去的城邦和母邦间相聚遥远……彼此充斥着恩怨和矛盾,有时还会发生战争”可知移民城邦没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排除D项。故选B项。26.1518年底,天花首次在美洲出现,并在其后两百年中多次发作。在17世纪的前3/4的时间里,新英格兰土著人口的数量从73万人下降到1.2万人。由此导致A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B.大量黑人被贩卖到美洲C.许多欧洲人移民美洲D.众多中国人向美洲移民【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新英格兰土著人口的数量从73万人下降到1.2万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地土著人的剧减导致缺乏劳动力,因此欧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花的出现导致大量美洲土著人的死亡,劳动力的剧减导致欧洲人贩卖黑奴,而不是屠杀印第安人,故A选项错误;欧洲人移民美洲的原因不是由于当地的土著人的死亡,故C选项错误;由于天花而大量土著人的死亡,导致了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与中国人向美洲移民无关,故D选项错误。27.在近代早期,美洲经历了彻底的转型。天花和其他疾病引发了凶猛的瘟疫,严重摧毁了本地人口并动摇了他们的社会稳定。在人口急剧减少的情况下,欧洲人颠覆了土著的帝国。一些土著作为群体彻底消失了,还有一些虽然保留了原有的社群、身份认同和文化传统,却日益屈从于欧洲移民和他们的欧裔美洲后代的影响。下列项中,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欧洲人在美洲的殖民活动导致美洲文化发生了替代性的变化②美洲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文化③由于美洲人口的大量减少,大批华工进入美洲,促进了其发展④美洲转型指殖民者的入侵改变了美洲人口结构,形成新的族群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④【答案】A 【解析】【详解】欧洲人在美洲的殖民活动颠覆了美洲土著文化,欧洲文化成为主导,替代了原有的美洲文化,同时融合了不同的文化,进而形成新的文化,①②正确,A项正确;华工进入美洲不是近代早期的历史事实,而且于材料内容不符,③错误,排除B、D项;人口结构的变化是社会转型的一个方面,而非全部,④错误,排除C项。故选A项。28.“移民是我们的历史,世界各个民族与各种文化是我们的共同财产……我们有幸继承了中国文明、马来伊斯兰教文明、印度文明和西方文明……我们因而可以汲取这些文明的丰富文化资源的力量,获得了极大的好处”。材料表明,新加坡文化的显著特点是A.东西合璧,多元并存B.兼收并蓄,儒教为主C.现代为主,传统为辅D.和谐稳定,文化繁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们有幸继承了中国文明、马来伊斯兰教文明、印度文明和西方文明”可知,新加坡将不同地区的文明兼收并蓄,体现了新加坡文化东西合璧,多元并存的特点,A项正确;儒教为主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现代和传统文化的地位,排除C项;D项脱离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29.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朝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A.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B.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C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D.佛教吸收了儒家思想渐趋本土化【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僧人是传颂佛教文化的,但是“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体现佛教吸收了儒家思想渐趋本土化,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是强调佛教吸收了儒家思想,排除A项;佛教倡导命运学说、因果轮回,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30.下面这张照片上的人是非洲的难民,这一群体备受国际关注。难民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战争和地区冲突B.宗教或部族矛盾C.自然灾害的发生D.国际人才的交流【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人才的交流不会产生难民问题,故选D;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的发生均是难民产生的原因,故排除ABC。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40分)31.1500年前后,近代社会的曙光已经出现,世界逐步走向一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材料二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世界近现代史》材料三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材料四有人这样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的状况: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的任何产品,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 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1)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与哪件事情有关?这一历史现象对世界有什么重要意义?(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并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3)材料三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4)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新航路开辟。影响: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2)特点:人口增加迅速,城市人口比例上升。影响:为工业化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问题:贫富悬殊,下层民众生活条件差等。(3)强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为丰富的原料产地。(4)表现: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的流动。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解析】【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一“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可知是新航路开辟。影响:根据所学从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回答新航路开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可知人口增加迅速,城市人口比例上升。影响:城市人口的增加为工业化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问题:根据材料二“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可知贫富悬殊,下层民众生活条件差等。(3)根据材料三“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可知为了强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为丰富的原料产地。(4)表现:根据材料四“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的任何产品,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可以总结出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的流 动。原因:根据材料“电话”“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结合所学可知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32.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对民极为重视,他的著名之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贵”指民的重要性而言,所谓“民贵”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其二,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无民就断了君子的财源,无民则君子不能行事。……孟子认为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荀子·王制》材料二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三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不是站在君的立场上调和君民关系,而是站在民的立场上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这种民本思想,虽然还没有走到否定君权存在的必要,提不出一个建设民主国家的方案,因而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但他们已提出了民权的问题,并以此批判君权。——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孟子和荀子民本思想主张。(2)据材料二,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是怎样发展民本思想的,有哪些局限性?【答案】(1)孟子:民贵君轻;民心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统治者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荀子:君舟民水;君主要施“仁爱”;(2)关键:薄敛、节俭。标准:百姓的忧乐。(3)发展:提出民权,批判君权。局限性:没能提出新制度的建设方案;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仍属于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解析】 【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无民就断了君子的财源,无民则君子不能行事”“孟子认为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民心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统治者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根据材料“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可知荀子的民本思想主张为君舟民水;君主要施“仁爱”。【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二“爱民必先于节用”,可知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薄敛、节俭。根据材料二“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是百姓的忧乐。【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发展,根据材料三“提出了民权的问题,并以此批判君权”,可知提出民权、批判君权。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三“还没有走到否定君权存在的必要,提不出一个建设民主国家的方案,因而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没能提出新制度、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5-23 19:57:02 页数:16
价格:¥2 大小:501.4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