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淮南市2023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淮南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本试卷共10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墨水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学作品一旦问世,它就成为一个独立而客观的存在。评论家有必要抛开世俗的私心杂念,依照自己的认知与体悟,对作品的价值进行阐发。唯有这样,他才能有新发现、新收获,评论才能有的放矢,发挥实效。学术乃天下之公器,需要一种为达真理无私无畏的勇气,褒贬出自公道,推论源自真凭实据。评论家也务必坚守学术良知,把研讨限定在文学的界域之内,秉持公道心与同理心,持论有据。作家最要紧的是拥有一颗平常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进行文学评论,再三再四的文本细读自然必不可少,而评论者与作者双方的沟通交流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彼此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对作者而言,通过这种推心置腹的交流对话,他对自我内心世界的幽微角落抑或潜意识层面,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对自己作品的结构设置、推进节奏、语言技巧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也常常会有不期而遇的顿悟。对评论者来说,则会因这种智慧的碰撞而灵光四射,发现新的研究切入点、打开新的研究界面。研究已经过世的作家,各种史料诸如作家本人的谈话、日记、亲友回忆录、作家年谱等,有必要加以细心研读。路遥自传色彩很浓的小说《人生》,读者不约而同地认为小说中男主人公的原型是作家本人,而对书中女主角巧珍的原型则很少追究。青年评论家程旸《路遥〈人生〉中巧珍的原型》一文,通过对路遥生平各种史料的深入分析,认为巧珍的原型有村支书刘俊宽女儿刘凤梅、路遥初恋女友林红、妻子林达 等多位女性的投射,亦有路遥自身的影子——面对文化心理强势的北京女知青,路遥在恋爱、婚姻关系中始终是十分软弱和自卑的,其本人在彼此交往、相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种种酸涩苦痛,都为他写活善良、痴情、怯懦的巧珍这一农村女孩形象注入了养分,“路遥在巧珍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困守乡下无法施展的制度性障碍”。这就超越了个人层面,与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具有多重关联。这样的视角对研究其他作家的创作心理亦很有启发。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和技术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的进步。”这段话也适用于文学评论,只不过解决科学问题需要数据分析,而解决文学问题则需要史料支撑而已。文学创作,需要才情、学力和呕心沥血的忘我投入,方能有所建树。相比之下,文学批评对理性思辨能力的要求更高一些,需要在类比分析和逻辑推理方面多下功夫;但同样也和作家一样,需要“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博览群书,取精用宏,有开阔的视野,有深刻的洞察力,有敏锐的判断力。唯其如此,面对文学作品时,方能独具只眼,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左右逢源、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摘编自赵海菱《真凭实据地探究文学的秘密》)材料二:贾平凹的《秦岭记》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从《商州》《秦腔》《古炉》《老生》到《山本》,秦岭始终作为贾平凹小说的基座而存在。而到了《秦岭记》,秦岭已成为作品的主人公;从内容到形式,《秦岭记》也真正成为文学地理学意义上的山岳志。100多年来,中国小说是以西方小说的叙事模式为圭臬的。中国小说如何从内容到形式接续中国传统,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而贾平凹始终是一个高度“中国化”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烙印。《秦岭记》语言文白夹杂,散文化风格浓郁,叙事写人多涉民间鬼神文化。《秦岭记》具有鲜明的笔记小说特色,而笔记体小说正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传统,可谓源远流长。此外,作家还在写作中糅合了《山海经》《水经注》等中国古代山川地理文学的长处。《秦岭记》由56个短小精悍的历史故事组成,在写人记事时,也书写山川、草木、百兽、神鬼,是将草木志、动物志、村落志、人物志汇聚成了《秦岭记》。这种散文化、碎片化的写法,颠覆了读者对于小说的习惯认知。显然,作家是在探索实践一种中国式的小说写法,表达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东方式生存状态。从语言、人物到情节乃至环境,阿来的长篇小说《寻金记》也有十分鲜明的中国风格。继《云中记》之后,阿来在《寻金记》中找到了言说历史的新方式。《寻金记》上部叙述的是20世纪40年代四川边地一处金矿开采的故事,涉及边地开发、金矿管理、川军抗战、四川匪患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与《云中记》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写法不同,《寻金记》十分注重故事性和传奇性,具有奇诡的民间色彩。小说叙事的老到,人物刻画的精准,对人性洞察的幽微与深邃,使得整个叙述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标志着阿来的 创作已达炉火纯青之境,显示了一个作家不凡的创作功力。(摘编自王德领《走出书斋,书写生活现场》)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评论家只要依照主观认知对作品价值进行阐发,评论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发挥实效。B.反复细读文本,与作者进行沟通交流,都是评论者进行文学评论时应该遵循的方法。C.研究已经过世的作家,我们必须细心地研读诸如作家本人的谈话、日记等各种史料。D.爱因斯坦主张提出新问题与新可能性,从新角度去看旧问题,同样适用于文学评论。2.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学术追求真理与公正无私,作家创作时也需要坚守学术良知,秉持公道心与同理心。B.交流对话可让作者必然有意外发现与顿悟,可让评论者因碰撞而发现新研究切入点。C.与文学创作需要才情、学力等一样,文学批评对评论者理性思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D.评论者只有具备视野、洞察力与判断力,才能够提出独到见解、发表令人信服评论。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路遥《人生》“自传色彩很浓”依据的一项是()A.读者不约而同地认为,小说《人生》中男主人公高加林的原型就是作家本人。B.青年评论家程旸认为,巧珍原型有路遥初恋女友、妻子林达以及自身等影子。C.路遥的恋爱婚姻体验,为写活善良痴情且怯懦的农村女孩巧珍形象注入养分。D.作家路遥看待小说中巧珍的视角,对研究其他作家的创作心理是很有启发的。4.贾平凹《秦岭记》与阿来《寻金记》在写作上有哪些相似点?请简要概括。5.材料一与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答案】1.A2.D3.D4.①二者都具有地域地理色彩;②二者都具有鲜明中国风格;③二者都具有民间文化色彩;④二者都具有历史色彩。5.①材料一侧重揭示文学评论的方法;②材料二侧重评介贾平凹、阿来的创作特点。【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只要……”错误。条件不充分,应该还有“抛开世俗私心杂念”的条件。故选A。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作家创作时”错误。由原文“评论家也务必坚守学术良知,把研讨限定在文学的界域之内,秉持公道心与同理心,持论有据”可知应是“评论家”评论时。B.“必然”错误。由原文“对作者而言,通过这种推心置腹的交流对话,他对自我内心世界的幽微角落抑或潜意识层面,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可知应是“往往”“常常”。C.“与……一样”错误。应是“与……不同”。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D.此项表述的是路遥创作方法的启示意义,因而不能作为“自传”论据。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从内容到形式,《秦岭记》也真正成为文学地理学意义上的山岳志”“《寻金记》上部叙述的是20世纪40年代四川边地一处金矿开采的故事”分析可知,二者都具有地域地理色彩;由“贾平凹的《秦岭记》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阿来的长篇小说《寻金记》也有十分鲜明的中国风格”分析可知,二者都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由“《秦岭记》语言文白夹杂,散文化风格浓郁,叙事写人多涉民间鬼神文化”“《寻金记》十分注重故事性和传奇性,具有奇诡的民间色彩”分析可知,二者都具有民间文化色彩;由“《秦岭记》由56个短小精悍的历史故事组成,在写人记事时,也书写山川、草木、百兽、神鬼,是将草木志、动物志、村落志、人物志汇聚成了《秦岭记》”“《寻金记》……涉及边地开发、金矿管理、川军抗战、四川匪患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分析可知,二者都具有历史色彩。【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能力。结合“评论家有必要抛开世俗的私心杂念,依照自己的认知与体悟,对作品的价值进行阐发”“进行文学评论,再三再四的文本细读自然必不可少,而评论者与作者双方的沟通交流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彼此互相启发、互相促进”“研究已经过世的作家,各种史料诸如作家本人的谈话、日记、亲友回忆录、作家年谱等,有必要加以细心研读”“解决科学问题需要数据分析,而解决文学问题则需要史料支撑而已”“但同样也和作家一样,需要‘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博览群书,取精用宏,有开阔的视野,有深刻的洞察力,有敏锐的判断力”分析可知,材料一侧重揭示文学评论的方法; 结合“贾平凹的《秦岭记》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从语言、人物到情节乃至环境,阿来的长篇小说《寻金记》也有十分鲜明的中国风格”分析可知,材料二的第1-2段主要评价评介贾平凹的创作特点;第3段,主要评价阿来的创作特点。(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美如夏花张忆安“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老邹。”会议室里,垂老的魏子初沉浸在回忆中,香烟快烧到手了都没注意到。对面的美国老兵接上话茬:“这位邹先生,我见到他是在6月10日夜晚。当时我正率领一个班执行夜间巡逻任务,在距离营地两公里左右的山丘上,发现了他的侦查小组……”邹远亭缩身在小山丘的石缝中间,借着蒙了厚厚红布的手电发出的一点暗淡红光,全神贯注的计算着。美国人的防御圈并不难找,在漆黑一团的朝鲜半岛山地中,很容易发现被美国军营灯光照亮的夜空。真正要紧的是测距、测高和计算一定要准确。邹远亭把目标中心放在了美军营地里的油料、弹药堆放场上。打中这里,美军自己的汽油、炮弹就会变成志愿军火力的一部分。一定要准确、准确、再准确!要打到美国人疼,打到他们不敢再欺负中国人。他在国民党部队的时候,曾经见到过被日寇刺刀挑死的孩子。国家弱小,就要受人欺凌,没有谁是安全的。那时候的他对中国已经彻底失望了,只想着有一天攒够了钱就离开。是报纸上的一条新闻,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美国人在烟台开车撞死了一个黄包车夫,共产党控制的烟台政府把肇事者抓了起来,判他有期徒刑,让他支付数额很高的赔偿,还让肇事者和美国驻青岛领事一起,给死者披麻戴孝送葬。这样的政权,才能让中国人不再受欺负吧。当时他就这么想。因此在战场上,他抓住一个机会逃到了解放军这边。现在看来,这支部队没有让他失望。这样想着,邹远亭手下毫不停顿,几个最后的数字眼看就要算出来了。“敌人!”身边为他放哨的话务员小周低喝了一声。邹远亭头也不抬,仿佛没听见一样,笔尖在纸上快速移动,算完最后一个算式。“什么情况?”一边把最后结果记录在纸上,邹远亭问道。“好像是敌人的巡逻队,很可能已经发现咱们了,正在展开。”小周把冲锋枪口指向漆黑的夜色,神情警惕的答道,“怎么办?老邹,你快拿个主意。”撤退吗?邹远亭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趁着美军还没有合围逃出去。不,不能那么做!他马上又否定了这个想法。夜色深沉,现在轻装突围的话,那就必须扔下沉重的测距装备和步话机。敌人发现这些东西,马上就会想到这是一个炮兵侦查小组,这次反击就泡汤了。邹远亭看向小周,在对方的眼睛里找不到恐惧, 只有焦急。“把步话机给我,顶住两分钟。”邹远亭道。他没有多说任何话,用不着说什么豪言壮语。波波沙冲锋枪清脆射击声在身边想起,小周打出一个又一个长点射。这样的射击方式保证不了精度,但没关系,只要能把敌人压住一小会儿就行了。“张庄,张庄,我是李庄,我是李庄。美军坐标……”邹远亭没有浪费任何时间,对着步话机的受话器大声喊道。手榴弹爆炸声响起,冲锋枪的射击稀疏下去。小周可能快没有子弹了。但没关系,消息已经发出了,或者,现在可以试试突围?“轰!”猛烈的爆炸近在咫尺,邹远亭被震得眼前一黑,昏了过去。好像经历了开天辟地到弥勒降世那么久,又好像只过了一瞬间,他再次清醒过来。枪声已经停下了,有人在不远处喊着什么。邹远亭摇摇头,像是要把耳朵里的轰鸣声摇出去。又过了一小会儿,等耳鸣不那么厉害了,他听清了,那是有人在用蹩脚的中文劝降。从石缝里看出去,能看到小周的遗体。他头上中了一块弹片,但伤口没有流出太多的血。身上还中了好几处枪伤,在牺牲前全身的血已经流干了。邹远亭看着小周,心中并没有什么悲痛,他知道,很快他们俩就能见面了。他掏出手枪,拉开枪机,向茫茫夜色中隐约活动的黑影射击。战斗很短暂,枪里的八发子弹还没有打完,邹远亭就被对方命中了好几次。有一枪更是直接把勃朗宁从邹远亭手中打飞了出去。不太疼,起码没有想象中那么疼。只是全身的力气好像被抽走了,呼吸都开始觉得费力,应该是到了最后的时刻吧。邹远亭忽然担心起来,万一战友们没有收到自己的情报呢?自己牺牲了事小,反击失利的话,接下来的仗就难打了。就在这时,夜空中忽然传来一阵凄厉的轰鸣,好像巨龙发出的愤怒咆哮。邹远亭用尽最后的力气,抬头看去。一道道火光划破了漆黑的夜色,从四面八方扑向美军营地。火焰迸发出来,连成一片火海,那是铁在燃烧。离他几步远的地方,几个围拢过来的美军士兵也瞠目结舌地看着眼前这一幕。不知过了多久,炮击终于停顿下来。一个美军军官如梦方醒一样走向邹远亭,弯下腰查看他的情况。邹远亭没有注意这个美军军官。他还在望着烧得照亮半边天的美国军营。在最后一丝生命的光芒从眼中消逝的时候,他喃喃地说了一句:“真美啊,像夏天的花!”会议室里,寂静压住了所有声音。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发出任何声音。良久,美国老人似乎从记忆中醒来,看了看对面的魏子初,说道:“虽然身处不同阵营,但那两位志愿军士兵是值得敬佩的勇士。我知道中国人要落叶归根,就留下这个印章。想着早晚有一天,我应该让他们回家。所以,我来了。”(节选自张忆安《美如夏花(下)》,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专心计算美军营地油料、弹药堆放场的位置参数时,邹远亭心中默想着要打疼美国人,打到他们不敢再欺负中国人,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B.小说叙述烟台政府让美国青岛领事与肇事者为死者披麻戴孝送葬这件事,既交待了邹远亭投诚的原 因,又为下文表现他视死如归的气概埋下伏笔。C.当美军包围上来的时候,小周警惕焦急地寻问,邹远亭要过步话机,大声地报告着美军的坐标,小周的胆怯与邹远亭的沉着果断形成了鲜明对比。D.志愿军大炮咆哮着,一道道火光划破夜空,从四面八方扑向美军的营地,火焰连成火海燃烧着,这战场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邹远亭牺牲的壮烈。7.关于邹远亭牺牲过程的细节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好像经历开天辟地到弥勒降世那么久,又好像只过了一瞬间,这是心理夸张描写。B.邹远亭摇摇头,像是要把耳朵里的轰鸣声摇出去,这一动作描写运用了比喻修辞。C.看着小周时邹远亭心中并没有什么悲痛,他知道很快就能见面了,这是心理叙述。D.邹远亭喃喃地说了一句“真美啊,像夏天的花!”,这既是语言描写又是心理独白。8.小说标题“美如夏花”意蕴丰富,请简要概括。9.小说在魏子初接待美国老兵事件中插叙有关邹远亭的回忆,这样构思有哪些表现效果?请简要分析。【答案】6.C7.B8.①志愿军打击美军炮火壮丽如夏花;②邹远亭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如夏花盛开;③志愿军战士奉献牺牲的优秀品格美如夏花。9.①首尾呼应,取圆合之妙;②开头用美国老兵话语引起下文回忆,末尾用美国老兵送印章行为衬托邹远亭等勇敢忠诚;③避免平铺直叙,使情节曲折有致;④插叙凸显小说主旨:和平是用牺牲换来的;⑤插叙使邹远亭等志愿军形象更加立体丰满。【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小周胆怯与邹远亭沉着果断形成了鲜明对比”错误,小周与邹远亭都是勇敢的,二者形象互为映衬。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细节描写的分析鉴赏能力。B.“比喻修辞”错误,“轰鸣声摇出去”运用了比拟或通感修辞。故选B。【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结合“火焰迸发出来,连成一片火海,那是铁在燃烧”可知志愿军打击美军炮火壮丽如夏花;结合“在最后一丝生命的光芒从眼中消逝的时候,他喃喃地说了一句:‘真美啊,像夏天的花’”可知邹远亭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如夏花盛开;结合“但那两位志愿军士兵是值得敬佩的勇士”可知志愿军战士奉献牺牲的优秀品格美如夏花。【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叙述手法的作用的能力。“邹远亭没有注意这个美军军官。他还在望着烧得照亮半边天的美国军营。在最后一丝生命的光芒从眼中消逝的时候”,插叙中邹远亭最后牺牲,与开头“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老邹”以及最后“我知道中国人要落叶归根,就留下这个印章。想着早晚有一天,我应该让他们回家”相呼应,有圆合之妙;“对面的美国老兵接上话茬:‘这位邹先生,我见到他是在6月10日夜晚。当时我正率领一个班执行夜间巡逻任务,在距离营地两公里左右的山丘上,发现了他的侦查小组……’”开头用美国老兵话语引起下文回忆,“虽然身处不同阵营,但那两位志愿军士兵是值得敬佩的勇士。我知道中国人要落叶归根,就留下这个印章。想着早晚有一天,我应该让他们回家。所以,我来了”,末尾用美国老兵送印章行为衬托邹远亭等勇敢忠诚;“好像是敌人巡逻队,很可能已经发现咱们了,正在展开”“一个美军军官如梦方醒一样走向邹远亭,弯下腰查看他的情况。邹远亭没有注意这个美军军官。他还在望着烧得照亮半边天的美国军营”,插叙避免平铺直叙,使情节曲折有致;“从石缝里看出去,能看到小周的遗体……邹远亭看着小周,心中并没有什么悲痛,他知道,很快他们俩就能见面了”,插叙凸显小说主旨:和平是用牺牲换来的;“撤退吗?邹远亭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趁着美军还没有合围逃出去。不,不能那么做!他马上又否定了这个想法。夜色深沉,现在轻装突围的话,那就必须扔下沉重的测距装备和步话机。敌人发现这些东西,马上就会想到这是一个炮兵侦查小组,这次反击就泡汤了”“邹远亭看向小周,在对方的眼睛里找不到恐惧,只有焦急”,插叙中邹远亭面对敌人的心理活动、小周的反应使邹远亭等志愿军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昔者,宋人好善者,三世不懈。家无故而黑牛生白犊。以问先生。先生曰:“此吉祥,以飨鬼神。”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使其子以问先生。其子曰:“前听先生言而失明,今又复问之,奈何?”其父曰:“圣人之言,先忤而后合。其事未究,固试往,复问之。”其子又复问先生。先生曰:“此吉祥也,复以飨鬼神。”归致命其父。其父曰:“行先生之言也。”居一年,其子又无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围其城。当此之时,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丁壮者死,老病童儿皆上城,牢守而不下。 楚王大怒,城已破,诸城守者皆屠之。此独以父子盲之故,得无乘城;军罢围解,则父子俱视。夫祸福之转而相生,其变难见也。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或直于辞而害于事者,或亏于耳以忤于心,而合于实者。高阳魑将为室,问匠人。匠人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材任重涂,今虽成,后必败。”高阳魋曰:“不然。夫木枯则益劲,涂干则益轻,以劲材任轻涂,今虽恶,后必善。”匠人穷于辞,无以对。受令而为室。其始成,拘然善也,而后果败。此所谓直于辞而不可用者也。(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故A福B之C为D祸E祸F之G为H福I化J不K可L极M深N不O可P测Q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一年”与蒲松龄《促织》中“昂其直,居为奇货”的“居”意义不同。B.“固试往”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必固其根本”的“固”意义不同。C.“归致命其父”与司马迁《屈原列传》中“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的“致”意义相同。D.“胡人大入塞”与贾谊《过秦论》中“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胡人”意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人两次遇到黑牛生出白犊的事,父亲两次派儿子去请教术数先生,术数先生都说吉祥,结果父子先后眼盲,证明先生预言不准。B.楚军包围宋城时,宋城百姓上城楼顽强抵御,楚王非常愤怒,破城之后下令屠城,这对父子因眼盲而幸免一死,真可谓因祸得福。C.塞上人家无故丢失马匹,当邻人前来安慰时,主人认为这未必不是好事;当邻人祝贺这匹马带回胡人骏马时,他又认为这未必不是坏事。D.高阳雅准备建造房屋,匠人认为木材没干透,不宜动工,高阳雅坚持要用没干透的木材建房,后来这座房子果然如匠人说的那样倒塌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独以父子盲之故,得无乘城;军罢围解,则父子俱视(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14.这篇选文阐明了哪些人生哲理?请简要概括。 【答案】10.EIM11.C12.A13.(1)唯独这对父子因失明的缘故,可以不上城墙(防守);战斗结束围困解除之后,父子两人的眼睛又都复明了。(2)家里有许多骏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他的儿子骑马时掉下来摔断了大腿骨,邻居都来慰问他。14.①福祸互相转化,难以预知;②逆耳的话多实用,顺耳的话多不实用。【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所以说福可变为祸,祸可变为福。这其中的变化难以捉摸,深不可测。本题可以根据“福之为祸”“祸之为福”为对称句;“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为对称句,可根据四字对称句式来断句。“福”作主语,“为祸”作谓语,“之”为取独的助词;其中“故”表结果,与后文联系紧密,因此“故福之为祸”中间不停顿,其后停顿,即E;“祸之为福”与“福之为祸”为对称句,中间不停顿,其后应停顿,故选I;“化”作主语,“不可极”作谓语部分,中间不停顿,其后停顿,故选M;“深不可测”与“化不可极”为对称句,中间不停顿,其后停顿;“也”是句末语气词,也应跟“深不可测”紧挨着,中间不断开;故选EIM。【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A.过了;/储存。句意:过了一年。/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意义不同,判断正确。B.一定;/稳固。句意:一定试着前往。/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意义不同,判断正确。C.回复/表达。句意:儿子回家后将术数先生的话如实回复了父亲。/在《离骚》一篇作品里再三表达这种意愿。意义不同,判断错误。D.意义相同,判断正确,都是指中国古代汉人对除了汉人以外部族的称呼。句意:胡人大举进攻边塞;/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证明先生预言不准”错误,“此独以父子盲之故,得无乘城”,父子未被屠杀证明先生预言准确。 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以”,因为,“乘”,登上;“视”,看见,这里指复明。(2)“好”,喜欢;“堕”,坠落;“髀”,大腿骨;“吊”,慰问。【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夫祸福之转而相生,其变难见也”可知福祸互相转化,难以预知。结合“或直于辞而害于事者,或亏于耳以忤于心,而合于实者”可知逆耳的话多实用,顺耳的话多不实用。参考译文:从前宋国有一户好行善的人家,世代坚持不懈行善做好事。家里养的一头黑母牛产下一只纯白的牛犊,于是家里人就将这件怪事去请教术数先生。术数先生说:“这是吉祥的征兆,用这纯白牛犊去祭祀鬼神吧。”又过了一年,这家的父亲无缘无故眼睛失明了。以后这母牛又产下一头纯白牛犊,于是父亲又让儿子去请教术数先生。儿子问道:“先前听了术数先生的话,父亲您的眼睛失明了,现在还去问他为什么?”父亲说了:“圣人的话常常是先好像不对,但以后会应验吻合的,而且这件事还没完,你一定去试着再问问吧!”儿子又去向术数先生这怪事。术数先生回答说:“这也同样是吉祥的征兆,还是用这纯白牛犊去祭祀鬼神吧!”儿子回家后将术数先生的话如实报告了父亲。父亲说:“那就按照先生的话去做吧!”又过一年,儿子的眼睛也无缘无故地失明了。后来楚国攻打宋国,包围了这户人家所居住的城市。这时候,城里能充饥的东西都吃光了,人们只能交换孩子吃,并将枯骨劈开当柴烧。壮年人也全都战死,老人、病人、儿童上城楼防守,顽强抵御,使楚军迟迟攻克不下。这时楚王大怒,在城被攻破之后,将凡是上城楼防守的人全部杀死。唯独这对父子因失明的缘故,可以不上城墙(防守);战斗结束围困解除之后,父子两人的眼睛又都复明了。这正是祸福互相转化互相促成,其中的变化难以明了。在靠近边塞的居民中,有一位精通术数的人,一次他家养的马无缘无故跑到胡人那里。邻居都为此事来安慰他。他说:“这事难道就不能变成好事吗?”过了一段时间,跑走的马领着一群马回来了。邻居家的人又都来贺庆。他说:“这事难道就不可能变为坏事吗?”家里有许多骏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他的儿子骑马时)掉下来摔断了大腿骨,邻居都来慰问他。他又说:“怎么知道这事不会变成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边塞,青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参战,结果边塞附近的居民死去十分之九,唯独这户人家因儿子跛脚,父子性命都保住了。所以说福可变为祸,祸可变为福。这其中的变化难以捉摸,深不可测。有时辞语顺当但往往也因之会妨碍事情的进行(或者译为却不切合实事),有时言辞难听不合心意,但却切合实际。”高阳魋准备建造房子,(他采 伐了木材等建房材料后)去征求匠人的意见。匠人对他说:“现在还不能开工,因为木料还没干透;在温木头上涂上泥浆,时间一长,这木头会变形。用湿木料承受重泥,即使现在造好房子,往后房子一定会倒塌。”高阳魋听了后说:“不对。水料干了就更坚硬,泥浆干了就变轻。用坚硬的木料承受变轻了的泥浆,眼前虽然不好,往后就一定坚固。”匠人听了后一时也没有话说,便只好按照吩咐造房子。没多久,房子落成,显得非常高大结实,十分壮观。但不久这房子果然倒塌。这就是所谓的辞语顺当但却不切合实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野老①杜甫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②下,贾客船随返照来。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③。王师未报收东郡④,城阙秋生画角哀。[注]①作于安史之乱中760年,此年吐蕃虎视眈眈。②澄潭:杜甫草堂旁百花潭。③琴台:浣花溪北的汉司马相如弹琴处。④东郡:故乡洛阳。15.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锦江岸曲曲折折,草堂门歪歪斜斜对着锦江,诗人借草堂之景描写表达闲适之情。B.晚霞中渔人在百花潭欢快捕鱼,商船朝锦江岸驶来,如此景致反衬诗人情怀落寞。C.安史之乱中剑阁又失守了,得知归乡路断绝后,诗人感觉自己就似天边那片浮云。D.诗人借琴台典故的吟咏,既表达自己客居成都的无奈,又增强诗文历史文化韵味。16.此诗尾联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因洛阳未收、战乱难平而悲愤;②因漂泊他乡、客居成都而思乡;③因吐蕃觊觎、成都备战而担忧。【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如此景致反衬诗人情怀落寞”错误。“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的意思是澄碧的百花潭中,渔民们正在欢快地下网捕鱼;也许因为江流回曲,适于泊舟,那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了。两句勾画了一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整个画面充满了村野之趣,传达了此时此刻诗人的闲适心情,而不是反衬人情怀落寞。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原文:“王师未报收东郡”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可见:去年洛阳失守,至今仍旧未收回,诗人悲愤不已。可概括为:因洛阳未收、战乱难平而悲愤。②原文“城阙秋生画角哀”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墙头传来的号角声,凄切悲凉。诗人客居蜀地,触景生情,秋风起,号角声,十分凄切悲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可概括为:因漂泊他乡、客居成都而思乡。③原文“城阙秋生画角哀”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墙头传来的号角声,凄切悲凉。联系时代背景西北方面的吐蕃在虎视眈眈,此时蜀中也隐伏战乱的危机。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可概括为:因吐蕃觊觎、成都备战而担忧。(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除了不应追求物质享受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如此方能称得上好学。(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一句写秦国将珍宝到处丢弃,尽显其“奢”,而用“________”一句感叹其掠夺的“贪”,为后文“族秦者,秦也”蓄势。(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地点和季节,瑟瑟秋风中呈现“悲秋”的氛围。【答案】①.敏于事而慎于言②.就有道而正焉③.弃掷逦迤④.奈何取之尽锱铢⑤.正故国晚秋⑥.天气初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慎,焉,掷,逦,迤,锱,铢,肃。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乐河悄然发端于江西省德兴市的大茅山麓,①地绕经山川,输注滔滔乐安河,直至汇入浩渺鄱阳湖,途中经过界田村,赐予我的故乡与生俱来的水韵与灵性。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寿元桥像一枚精巧的发簪,除了赋予长乐河点睛般的修饰之美,更延伸了村民向外眺望的眼光和向远追逐的脚步。历 经重修的寿元桥苍苔披覆、旧痕隐现,被流水反复打磨的桥身涂满了时间的釉色,却不改拙劲硬朗的质地和本色,依旧跨立滔滔长乐河。桥下4个高大的石质分水尖彼此支撑,在潮涨潮落中共同抵抗洪水的反复冲袭。桥下系着倒扣的木舟,当年顺流而下追寻远方的人,望着寿元桥和桥边的界田村,便涌漾起了②的乡愁。而今,更多从寿元桥上驱车离去的人,和我一样,会经常回到故乡看看。河对岸,更多的田野被拢围,凭借一河长乐水的滋润,稻粱簇拥门庭,成片的火龙果、葡萄、草莓等水果和有机蔬菜让这个果蔬之乡引得远近游人③,在欣赏乡野美景的同时,饱啖一餐自然的美食。我知道,白云下是葳蕤的长势,是乡亲们拔节的生活,更是长乐河与寿元桥和谐之美的呈现。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简要分析画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百折千回(斗折蛇行)②挥之不去③纷至沓来19.比喻和比拟。“发簪”比喻寿元桥形状,“点睛”比喻寿元桥点缀长乐河,“赋予”“延伸”是拟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寿元桥的精巧美、修饰美,起到了开阔村民视野的作用。【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语境说的是长乐河绕经山川,其道路一定是曲折蜿蜒的,可选“百折千回(斗折蛇行)”。“百折千回”,经过种种曲折和纡回。“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第②空,语境用来修饰乡愁,其很难排解,可选“挥之不去”。“挥之不去”,压在心头,无法排解;指某些事情已经发生过了但没有办法挽回,但一直会在脑海中回想,怎么也忘不掉。第③空,语境强调的是游人纷纷到来,可选“纷至沓来”。“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的能力。“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寿元桥像一枚精巧的发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寿元桥”比作精巧的“发簪”;“除了赋予长乐河点睛般的修饰之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寿元桥点缀长乐河”比作点睛之美;“赋予长乐河点睛般的修饰之美,更延伸了村民向外眺望的眼光和向远追逐的脚步”,“赋予”“延伸”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寿元桥的精巧美、修饰美,起到了开阔村民视野的作用。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有希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抗体是TAPO1,它由英德两国研究人员携手开发。研究小组在两种不同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测试了这种抗体,发现它有助于增加大脑葡萄糖代谢,恢复大脑记忆力与神经元功能。这项研究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如果研究结果能够在人类临床试验中得到复制,那么其意义①。此外,去年3月,全球制药巨头罗氏宣布启动临床试验,以验证一种新的甘特尼单抗的治疗效果。该研究性药物已经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其针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疗效的II期临床数据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公布。该研究招募了1200名年龄在60-80岁之间的参与者,他们的大脑形成有蛋白质斑块的迹象,并且尚未出现任何认知下降。参与者将服用一周或两周剂量的甘特尼单抗,其结果将与安慰剂治疗组②。目前,正在测试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疫苗和抗体有30多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抗体和疫苗都是基于β-淀粉样蛋白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罪魁祸首的假设。事实上,这些药物到目前为止都③,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进一步探索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依据上面文字的相关内容,给“TAPO1”下定义。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0.①可能是革命性的(或:可能是非同寻常的)②进行比较③无法根治阿尔茨海默病21.TAPO1是由英德两国研究人员携手开发,在两种不同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进行测试,有助于增加大脑葡萄糖代谢,恢复大脑记忆力与神经元功能的抗体。22.①“形成”放到“的迹象”前;②“并且”改为“但是”。【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语境强调假设研究结果能够在人类临床试验中得到复制,那么其意义是重大的。可填:可能是革命性的(或:可能是非同寻常的)。第②空,比较之后才能看出药物是否有效,所以这里可填:进行比较。第③空,依据后文“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进一步探索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可知,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因并未找到,所以“基于β-淀粉样蛋白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罪魁祸首的假设”的抗体和疫苗都无法根治阿尔茨海默病。可填:无法根治阿尔茨海默病。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常用公式: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通常表述为:“XXX(被定义概念)是……(种差)的……(邻近属概念)”或者“……(种差)的……(邻近属概念)叫XXX(被定义概念)”语段中对“TAPO1”的介绍是“最有希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抗体是TAPO1,它由英德两国研究人员携手开发。研究小组在两种不同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测试了这种抗体,发现它有助于增加大脑葡萄糖代谢,恢复大脑记忆力与神经元功能”,由此可知,“TAPO1”的属概念是“抗体”。其种差包括“由英德两国研究人员携手开发”“在两种不同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进行测试”“有助于增加大脑葡萄糖代谢”“恢复大脑记忆力与神经元功能”。最后按照将以上内容以判断句的形式加以整理即可。【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病有:语序不当,“形成有蛋白质斑块的迹象”应改为“有蛋白质斑块的形成迹象”;逻辑错误,可将“并且”改为“但是”。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当今中国流行一个热词:内卷。什么是内卷?通俗点说,内卷就是同类的恶性竞争。上名校在内卷,就业在内卷,创业在内卷,商业经营在内卷,企业竞争在内卷,放眼全球中国发展也被内卷……有内卷就有快意胜出,就有无奈失败。作为青少年,谁也不想接受在内卷中沉沦的命运,成为失败的“那一个”。然而,现实常常很骨感,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一生不被内卷,从而在内卷中失败。假如“内卷”降临到你的头上,你准备怎么应对?请写--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见解。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内卷当前,理性应对如今,“内卷”似乎已经变成人人都会不自觉提起的话题,似乎什么事情,都可以归结到内卷上。由此带来的焦虑、无奈等负面情绪,也充斥在聊天记录和网络平台中。但是,在我们哭天抢地后,内卷的现 实依然存在,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不会消失。所以,在无法逃离的内卷面前,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能够做些什么,才能避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尴尬。本质上,内卷是“人人不得不成为更优秀的人”。举个例子,某学校要求硕士毕业论文的字数不少于三万字,但有的人可以写出十七八万字。如此相比,真正写三万字的人可“太不努力、太不认真”了。当然也有人会说,有些内卷只是无意义的精益求精,三万字就可以说明白的事情为什么非要凑成十七万字的流水账,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无意义的精益求精当然是自找麻烦,但实际上,进一步看你会发现别人写的并不是流水账。而真正有竞争力的就是这些加时、加量,高质量地完成任务的人。只有足够优秀,才能从千万人群中凸显出来。如今我们处于僧多粥少的时代,供大于求让求职者的竞争愈加惨烈。也许一份普通院校毕业、能力一般的人就可以胜任的工作,会有大量海外留学背景或者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及精英人士参与竞争。金字塔的顶端被削得越来越尖,上升难度加剧,人们不得不加入“卷”的浪潮,只能进一步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比别人更优秀。在内卷面前,我们需要作出判断,用理性拒绝非理性的“竞争”,避免不必要的焦虑。最典型的是当下送孩子上辅导班,很多家长纯属是在盲目“跟风”。周围的孩子,十个里有七八个上辅导班的,好像自己的孩子不上,就会立马比别人差半截。如今,“双减落地”,家长们的焦虑会减轻吗?在内卷的鼓吹下,孩子们是能真正实现减负,还是会被送入各种艺术培训班,展开一场素质教育的内卷?拒绝无意义的内卷,真的需要一份冷静、理智、勇气和自信。定位角色,深耕自己。要感觉到自己在真实地生活,真实地收获,而不是为了一个指标而消耗自己地活着。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任意被时代的条条框框改造。不能陷入时代所设定的某个标准,而是努力做好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这些事情一点一点组成铠甲,最终帮助我们在内卷面前刀枪不入。我们只有在自己的领域不断深耕,做专业上的不可替代者,才能在内卷的浪潮中站住脚。坦白说,让自己成为最优秀的人,才能抵挡得住时代对自己的塑造,才能回击世界带来的压力。所以,朋友,改变不了外部内卷的环境,就改变自己,理智冷静地应对竞争,脚踏实地地完善自我,让自己由内而外散发魅力,让自己成为“外卷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七句话构成。前三句指出中国流行的热词——内卷,并解释内卷是同类的恶性竞争。四五两句列举了一系列内卷所波及的领域,并指出内卷的两个对比鲜明的结果:快意胜出和无奈失败。六七两句,联系到当下的青少年,指出谁都不想成为内卷中失败的“那一个”,但是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会成为“那一 个”。从材料来看,在当下这个内卷的大趋势之下,谁也无法与内卷完全绝缘,每个人都会身不由己地被内卷。竞争门槛日渐抬高,人们付出的更多,却未得到相应的回报,工作难以与更高远的人生价值发生关联,劳动也陷入自我空转。对此,我们应如何应对呢?在外部环境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内调。写作时,应完成题目给出的写作任务,即假如“内卷”降临到你的头上,你准备怎么应对。正文部分应明确自己的态度和做法,首先,坚定内心,不盲目焦虑,随波逐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不盲从,知道自己需要些什么,知道如何能达到,而不是总跟风其他人。其次,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内心,寻求内心深处的信念,挖掘自身的闪光点。人各有长,我们应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但我们的眼中不应该只有别人的闪光点,发现自己身上的优势也非常重要。再次,提升自己。积极进行自我突破,深层地了解自己,确立一个长远的目标,给自己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去实现目标的动力。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逐步寻求跳脱出内卷化的生活的机会,从自身真正的价值观出发,打破低效的自我重复,避免无效的竞争。最后,调整心态。内卷白热化,让很多人都处于焦虑、紧张、迷茫的状态,我们不妨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自己的平庸和局限,对于一些设定过高的目标时,我们应该做出一定的调整,放下执念,学会接受。从“思考与见解”可知,文体适合写成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从心态到目标到行动,逐层深入地论述应对内卷的方法,最后联系现实,倡导当下的青年学生不要被内卷裹挟,正确应对内卷,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方向,运用并列式结构,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应对内卷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观点要鲜明,脉络要清晰,论据要典型。立意:1.反对内卷倾向,跳出内卷困境。2.与其在一个增长点上内卷,不如创造新的增长点。3.在内卷局中奋斗,到内卷局外生活。4.咬定青山,不被内卷裹挟。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5-22 09:42:02 页数:19
价格:¥3 大小:51.4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