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铜梁区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铜梁区2022年春期高一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格瓦斯”是盛行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一种含低浓度酒精、少量CO2以及丰富有机酸的饮料,它由酵母菌和乳酸菌共同发酵而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和乳酸菌均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B.酵母菌和乳酸菌均含DNA和RNA,但遗传物质均为DNAC.酵母菌和乳酸菌均具有核糖体、线粒体和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酵母菌和乳酸菌均能进行无氧呼吸,但二者无氧呼吸的最终产物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详解】A、酵母菌和乳酸菌都是单细胞生物,均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A正确;B、酵母菌和乳酸菌都是细胞生物,细胞生物均含DNA和RNA,但遗传物质均为DNA,B正确;C、乳酸菌为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错误;D、酵母菌和乳酸菌均能进行无氧呼吸,但二者无氧呼吸最终产物不同,其中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D正确。故选C。2.苹果储藏方式不当会出现酒味,这种现象与苹果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苹果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二氧化碳和水B.苹果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会生成[H]并在细胞内积累C.苹果细胞无氧呼吸的每个阶段都生成少量ATPD.苹果储藏库中适当增加氧气浓度会降低酒味的产生【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大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是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详解】A、苹果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二氧化碳,没有水,A错误; B、苹果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会生成[H],但不会在细胞内积累,会在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B错误;C、苹果细胞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的ATP,第二阶段不产生ATP,C错误;D、苹果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苹果储藏库中适当增加氧气浓度会抑制无氧呼吸,故可以降低酒味的产生,D正确。故选D。3.下图所示为某高等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则植株的干重就会增加B.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C过程①产生NADPH,过程②消耗NADPH,过程③既产生又消耗[H]D.细胞膜上进行主动运输所需要的ATP来自①和③【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②是ATP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供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③是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在细胞中;④ATP水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在细胞中。【详解】A、植物干重增加与否是由植物体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共同决定的,某一个细胞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但由于植物体存在其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所以整个植株的干重不一定增加,A错误;B、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是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B错误;C、①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的过程,产生NADPH,②是ATP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供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消耗NADPH,③是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既产生又消耗[H],C正确;D、细胞膜上进行主动运输所需要的ATP来自③细胞呼吸过程,①光反应产生的ATP只用 于暗反应,D错误。故选C。4.关于“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新鲜菠菜叶烘干、粉碎后加入层析液进行色素提取B.光合色素提取时,需要加入碳酸钙,其目的是使研磨更加充分C.为了更好地分离色素,滤液细线应低于层析液液面D.层析后,出现四种颜色色素带,其中蓝绿色色素带最宽【答案】D【解析】【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详解】A、色素提取用无水乙醇,色素分离用层析液,不能将新鲜菠菜叶烘干使用,否则会导致色素被破坏,A错误;B、光合色素提取时,需加入二氧化硅,其目的是使研磨更加充分,B错误;C、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要注意滤液细线要高于层析液液面,避免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导致实验失败,C错误;D、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条上自下而上出现4条色素带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其中蓝绿色色素带最宽,D正确。故选D。5.下图表示一定温度和CO2浓度条件下,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某植株CO2的释放量和叶绿体O2的释放量,假设呼吸作用速率不随光照强度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C.光照强度为c时,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为1umol·m-2·g-2D.在光照强度为d时光照12h,再黑暗6h,植物能正常生长【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在一定温度和CO2浓度条件下,该植株的呼吸速率不变,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叶绿体的O2释放量代表总光合速率。【详解】A、光照强度为a时,叶绿体O2产生总量为0,说明只进行细胞呼吸,A错误;B、当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为3μmol•m−2•g−1,呼吸作用速率为6μmol•m−2•g−1,则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B正确;C、光照强度为c时,无二氧化碳的释放,光合作用速率为6μmol•m−2•g−1,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为0,C错误;D、当光照强度为d时,植物的光合速率为8μmol•m−2•g−1,呼吸速率为6μmol•m−2•g−1,那么光照12h,再黑暗6h,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为:(8−6)×12−6×6<0,植物不能正常生长,D错误。故选B。6.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者都与细胞的能量代谢有关,都含有少量染色体和核糖体B.[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C.叶绿体中发生CO2→C3→C6H12O6的变化,线粒体中发生C6H12O6→C3→CO2的变化D.线粒体内产生的CO2到达相邻细胞的叶绿体用于光合作用至少需要通过6层生物膜【答案】D【解析】【分析】1、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都含量少量的DNA,都与能量转换有关。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叶绿体基质中发生CO2→C3→C6H12O6的变化;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完成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的反应,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进入线粒体参与反应的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丙酮酸和[H]。【详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DNA,但是没有染色体,A错误;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中通过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水形成时消耗[H],B错误; C、线粒体中参与反应的是丙酮酸,不是葡萄糖,C错误;D、线粒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到达相邻细胞的叶绿体用于光合作用至少需要通过线粒体内膜、外膜、细胞膜、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膜、叶绿体外膜、内膜共6层生物膜,D正确。故选D。7.下列关于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及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A.施用农家肥可以增加空气中的CO2含量,从而使农作物增产B.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间行种植,通过提高光能利用率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农作物栽种密度越大,接受到光照的叶面积也越大,单位面积产量越高D.施肥后及时松土,可以提高根尖有氧呼吸强度,为吸收矿质元素提供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提高农作物的光能的利用率的方法有:(1)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2)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3)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4)增加CO2的供应(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详解】A、施用农家肥后经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农家肥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其他无机物,因而可以使空气中的CO2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增产,A正确;B、在同一块土地上将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合理搭配种植可充分利用光照,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进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B正确;C、作物密植要合理,太密使叶片呼吸作用总量增加,但有效的光合面积无法增加,从而导致光合产物大量被作物自身消耗而导致产量下降,C错误;D、施肥后及时松土,可以提高根尖有氧呼吸强度,为吸收矿质元素提供能量,因为矿质元素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C。8.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内进行的一系列能量和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弱光条件下植物没有释放说明未进行光合作用B.催化固定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C.固定需要光反应提供ATPD.适当提高浓度,短时间内含量会升高【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水的光解;b.ATP 的生成。(2)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CO2的固定;b.CO2的还原。【详解】A、弱光条件下,当光合作用速率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时,光合作用产生的O2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不会有O2释放,A错误;B、催化CO2固定的酶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B错误;C、二氧化碳固定不需要ATP,C错误;D、二氧化碳主要参与暗反应过程,适当提高CO2浓度可以加快二氧化碳的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的量增加,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不变,因此会导致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上升,D正确。故选D。9.下图所示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部分)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若对应有丝分裂,则处于cd时期的细胞都不含有染色单体B.该图若对应有丝分裂,则纺锤体在ab时期出现,细胞板在cd时期出现C.该图若对应减数分裂,则处于cd时期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D.该图若对应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段某个时期【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在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为1,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复制后变为2;当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bc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ab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整个时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c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详解】AB、若题图对应有丝分裂,ab时期表示有丝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后、前期和中期,cd时期表示分裂期的后期、未期,此时不存在染色单体,纺锤体在前期出现,人体 细胞有丝分裂不出现细胞板,A正确,B错误;C、若乙图对应减数分裂,则cd时期对应减数分裂Ⅱ的后期和末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I已经分开,所以处于cd时期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D、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I的后期,此时存在染色单体,对应图中ab段某个时期,D错误。故选A10.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衰老过程中酶活性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减小B.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成植株,这反映植物种子具有全能性C.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就越弱。但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不一定会分化D.细胞分化过程中,其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遗传物质均发生稳定性的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详解】A、细胞衰老过程中酶活性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体积变小,因此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增大,A错误;B、种子已是幼体,种子发育成植株不能体现全能性,B错误;C、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越弱,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不一定会分化,有可能继续分裂,C正确;D、细胞分化过程中,其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发生改变,但是遗传物质不变,D错误。故选C。1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演绎”过程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B.由F2出现了3:1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答案】C【解析】【分析】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解】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这属于假说内容,A不符合题意;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属于假说内容,B不符合题意;C、演绎推理内容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再设计测交实验对分离定律进行验证,C符合题意;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组成,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这属于假说内容,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只有一种表现型,F1自交,如果F2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9:7、9:6:1、15:1和9:3:4,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A.1:2:1、4:1、3:1和1:2:1B.3:1、4:1、1:3和1:3:1C.1:3、1:2:1、3:1和1:1:2D.3:1、3:1、1:4和1:1:1【答案】C【解析】【分析】1、自由组合定律特殊分离比的解题技巧:(1)看F2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根据题意将具有相同表现型的个体进行“合并同类项”,如比值为9∶3∶4,则为9∶3∶(3+1),即4为后两种性状的合并结果。再如12∶3∶1即(9+3)∶3∶1,12出现的原因是前两种性状表现一致的结果。2、根据题意,F1为双杂合子AaBb,F1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详解】F1(AaBb)自交,F2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当双显性基因同时出现时为一种表现型,其余的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即9(A_B_)∶7(3A_bb+3aaB_+1aabb),则F1与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性状分离比是AaBb:(Aabb+aaBb+aabb)=1:3;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则F1与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是AaBb:(Aabb+aaBb):aabb=1:2:1;F2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则F1与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是(AaBb+Aabb+aaBb):aabb=3:1;F2的分离比为9:3:4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则F1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AaBb:1Aabb:(1aaBb+1aabb)=1:1:2或1AaBb:1aaBb: (1Aabb+1aabb)=1:1:2。故选C。13.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其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B.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C.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狭叶个体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D.若后代性别比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其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文: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即自然界中不存在XbXb的个体。【详解】A、如果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母本只能产生XB的配子,父本产生的Xb致死,因此只能产生含Y染色体的配子,后代全为XBY,宽叶雄株,A错误;B、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雄性亲本产生Y和X的两种配子,又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因此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BY,后代的雄性植株全是宽叶,雌性亲本只产生一种XB的配子,因此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BXB,B错误;C、若后代全为雄株,雄性亲本只产生Y的配子,又由题意可知,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因此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bY,后代雄株宽叶和狭叶个体各半,说明雌性亲本产生两种配子,基因型分别是XB、Xb,因此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BXb,C错误;D、若后代性别比为1:1,说明没有雄配子致死现象,所以父本应该是XBY,且雌性后代全部是宽叶;而后代中宽叶个体占3/4,说明有窄叶后代,则母本的基因型为XBXb,D正确。故选D。14.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某对蜜蜂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雌蜂是 AADD、AADd、AaDD、AaDd;雄蜂是 AD、Ad、aD、ad.这对蜜蜂的基因型是(  )A.AADd 和 adB.AaDd 和 AdC.AaDd 和 ADD.Aadd 和 AD【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点,雄蜂的基因型是 AD、Ad、aD、ad,因其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故其母本产生的卵细胞是AD、Ad、aD、ad,得出其基因型为AaDd,再据子代雌蜂的基因型 AADD、AADd、AaDD、AaDd,逆推出 父本雄峰的基因型为AD。【详解】据题意,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子代中雄蜂基因型是 AD、Ad、aD、ad,所以其母本的卵细胞是AD、Ad、aD、ad,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推出亲本雌蜂的基因型是AaDd,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子代中雌蜂基因型是 AADD、AADd、AaDD、AaDd,而卵细胞是AD、Ad、aD、ad,所以精子是AD,故亲本中雄蜂的基因型是AD。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这一条件,另要知道雄峰的减数分裂是特殊情况,减I后期染色体全部移向一极,产生的精子和其体细胞染色体一致,故雄峰的基因型和其精子的基因型相同。15.下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示意图,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体现在下列哪个过程中()AaBb→①1AB:1Ab:1aB:1ab→②配子间16种结合方式→③子代有9种基因型→④子代有四种表现型(9:3:3:1)A.②B.①C.③D.④【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题图分析:①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②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③表示子代表现型种类数;④表示子代基因型及相关比例。【详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即图中①过程,B正确。故选B。【点睛】16.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他们每次都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基因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Ⅰ、Ⅱ桶小球总数可不等C.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两对性状自由组合的过程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为50%【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Ⅰ、Ⅱ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分离规律实验;Ⅲ、Ⅳ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说明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实验。【详解】A、甲同学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即D与d分离,以及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即D与D、D与d、d与d随机结合,A正确;B、实验中,Ⅰ、Ⅱ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表示两种配子的比是1∶1,但两个小桶中小球总数可以不等,说明雌雄配子数量可以不相等,B正确;C、Ⅲ、Ⅳ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乙同学的实验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C正确;D、甲同学实验结果是DD占1/4、Dd占1/2、dd占1/4,乙同学实验结果AB、Ab、aB、ab都占1/4,D错误。故选D。17.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分析,错误的是()A.在随机被调查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发病率相差较大B.患病家系的系谱图中不一定能观察到隔代遗传现象C.该病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且发病率存在种族差异D.理论上患病家系中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答案】C【解析】【分析】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为:(1))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 (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详解】A、人类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之一是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因此,在随机被调查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发病率相差较大,A正确;B、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之一是隔代交叉遗传,但存在偶然性,因此患病家系的系谱图中不一定能观察到隔代遗传现象,B正确;C、人类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且发病率存在性别差异,而不是种族差异,C错误;D、人类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之一是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D正确。故选C。18.下列有关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山柳菊进行实验没有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其不能闭花传粉B.F1豌豆植株的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从而否定了融合遗传C.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D.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答案】B【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5)具有热爱科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3、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4、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详解】A、孟德尔选用山柳菊进行杂交实验并没有获得成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山柳菊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A错误;B、因为F2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该实验能否定融合遗传,B正确;C、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够解释有性生殖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现象,,不能解释质基因的遗传现象,C错误; D、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D错误。故选B。【点睛】19.下列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依次是()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分离定律的发现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④1941年,鲁宾、卡门研究了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A.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④同位素标记法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④归纳法C.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④同位素标记法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④模型构建法【答案】A【解析】【分析】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详解】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分离定律的发现,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最后通过测交实验证明假说的正确性,提出基因分离定律;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类似,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采用的是类比推理法;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④1941年,鲁宾、卡门研究了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了H218O和C18O2。故选A。20.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通过观察兔的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来了解减数分裂动态过程B.观察植物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可选用已经开放豌豆花的花药作实验材料C.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活动中,若要模拟含3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需要2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 D.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图像中发现了赤道板【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详解】A、免卵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是不连续的,且数目少,而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是连续的,且数目多,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兔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来了解减数分裂过程,装片中的标本是死的,无法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A错误;B、观察植物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不可选用已经开放豌豆花的花药作实验材料,因为此时豌豆的减数分裂过程已经完成,B错误;C、“建立减数分型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活动中,要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制成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但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表示同源染色体,因此模拟含3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需要2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C正确;D、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图像中发现了细胞板,赤道板是有丝分裂中期提出的一个假想的面,是不存在的,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21.下图1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生理过程,其中Ⅰ、Ⅱ、Ⅲ表示物质,①~⑥表示气体的转移途径,图2表示该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用CO2吸收速率表示)的变化。请据图回答:(1)图1中物质Ⅰ表示_____,物质Ⅲ表示生成具体场所是_____。(2)图1中能同时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色素是_____,葡萄糖初步分解的场所是_____。(3)如果该植物处于图2中A点状态时,图1中气体转移途径有_____(用数字表示)。若将植物转移到缺镁的条件下,B点会向_____(左、右、不变)移动。(4)图2中,当光照强度达到C点后,限制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可能_____(至少答两点);光合作用总反应式是_____。 【答案】(1)①.ATP②.线粒体内膜(2)①.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②.细胞质基质(3)①.③⑤②.右(4)①.CO2浓度、温度或营养元素和水②.【解析】【分析】图1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涉及光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应步骤,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只植物消化吸收氧气,将有机化合物转换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来能量的全过程。图1中I、Ⅱ、Ⅲ分别表示ATP、能量、水;图2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图2中A点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点为光饱和点。【小问1详解】图1中物质Ⅰ表示ATP,ATP的分子结构简式为A-P~P~P;物质Ⅲ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和氧气结合生成的水,该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小问2详解】图1中能同时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色素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成丙酮酸。【小问3详解】图2中B点时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等于释放速率,所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即该植物葡萄糖的生成速率等于分解速率;若该植物处于图2中A点状态时,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图1气体转移途径只有③⑤。镁元素是构成色素(叶绿素a)的必需元素,缺镁会导致光反应下降,使得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B点会向右移动。【小问4详解】图2中,当光照强度为C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限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的外界因素可能是温度、CO2浓度营养元素和水等;光合作用总反应式为。22.下图中的甲、乙两图为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O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甲图是在春季的某一晴天,乙图是在盛夏的某一晴天,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就甲植株而言,C点与E点(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为零)处都可称为________,在这两个时间点,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总含量_________(相同/不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2)甲图曲线DE段与乙图曲线DE段都呈下降趋势不同,下降原因分别是_______。(3)图乙中的C点,该植物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光补偿点②.不同③.甲植C至E的时间段内积累了更多的有机物(2)甲是由于光照强度减弱,通过影响光反应进而使光合作用减弱,乙是由于气孔部分关闭,CO2的供应量减少,影响暗反应,进而使光合作用减弱(3)线粒体、叶绿体【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甲图中AB和FG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C、E时CO2的吸收和释放量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乙图中AB和HI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C、G时CO2的吸收和释放量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DE时由于光照强,气温高,导致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多,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光合作用速率略有下降。【小问1详解】甲图曲线中C点和E点时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为零,故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即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吸收CO2和呼吸作用释放CO2处于平衡状态,该时刻没有有机物的积累,但两点的有机物积累量E点大于C点,这是因为甲植株在C至E的时间段内,积累了更多的有机物。【小问2详解】甲图曲线DE段下降的原因是由于光照强度减弱,通过影响光反应进而使光合作用减弱;乙图曲线DE段下降的原因是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气孔部分关闭,导致作为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二氧化碳供应减少造成的。【小问3详解】图乙中的C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即此时细胞中既有光合作用、也有呼吸作用,这两个过程中都有ATP的产生,因此该植物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23.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1)图①中b柱表示的是______。图①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②中的________。(2)图①中Ⅰ、Ⅱ、Ⅲ、Ⅳ所对应的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3)一对夫妇,妻子表现正常,丈夫患色盲,生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XXY,且患色盲的儿子。可能原因是父亲产生精子时图②中________图代表的细胞发生异常,也可能是母亲产生卵细胞时图②中________图代表的细胞发生异常。(4)图A是该种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B中与其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为________。【答案】(1)①.染色单体②.乙(2)①.Ⅲ、Ⅳ②.I(3)①.丙②.乙(4)③【解析】【分析】分析图1: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I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处于细胞分裂分裂间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或有丝分裂前期中期;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染色体数只有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 ,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应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分析图2: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小问1详解】由柱状图可知,图1中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图1中Ⅲ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染色体数只有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对应于图2中的乙。【小问2详解】图1中,I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处于细胞分裂分裂间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可能外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或有丝分裂前期,中期,一定含同源染色体,因此不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Ⅰ;而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都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Ⅲ和Ⅳ。【小问3详解】一个染色体组成为XXY且患色盲的儿子,其受精卵可能由Xb和XbY结合而成,也可能由XbXb和Y结合而成。该变异类型称为染色体数目变异。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是XBXb和XbY,可知,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前者是父亲产生精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导致产生了异常的XbY精子,如图②中丙图;后者是母亲产生卵细胞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没有分离,导致产生了异常的XbXb卵细胞,如图②中乙图。【小问4详解】分析A可知,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A和③可能是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精细胞。24.豌豆的花色中红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豆荚的颜色绿色对黄色是显性,由等位基因B/b控制。某研究小组用红花绿色豆荚品种和红花黄色豆荚品种的植株进行杂交,得到F1,并统计每对性状的数量,得到如图所示结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 (2)若同时统计每株植株的两对相对性状,则F1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F1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单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3)F1中红花黄色豆荚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有_____种,如果用其中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的一株植株与白花黄色豆荚植株杂交,会出现两种性状类型。【答案】(1)AaBb、Aabb(2)①.红花绿色豆荚∶红花黄色豆荚∶白花绿色豆荚∶白花黄色豆荚=3∶3∶1∶1②.1/4③.1/2(3)①.2②.Aabb【解析】【分析】亲本为红花与红花杂交,得到F1为红花∶白花=3∶1,因此亲本为Aa×Aa。绿色豆荚与黄色豆荚杂交,F1为绿色豆荚∶黄色豆荚=1∶1,豆荚的颜色绿色对黄色是显性,因此亲本为绿色豆荚(Bb)与黄色豆荚(bb)。【小问1详解】据图分析,亲本为红花与红花杂交,得到F1为红花∶白花=3∶1,因此亲本为Aa×Aa,绿色豆荚与黄色豆荚杂交,F1为绿色豆荚∶黄色豆荚=1∶1,豆荚的颜色绿色对黄色是显性,因此亲本为绿色豆荚(Bb)与黄色豆荚(bb),故亲本的基因型为红花绿色豆荚(AaBb)和红花黄色豆荚(Aabb)。【小问2详解】亲本的基因型为红花绿色豆荚(AaBb)和红花黄色豆荚(Aabb),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绿色豆荚(A_Bb)∶红花黄色豆荚(A_bb)∶白花绿色豆荚(aaBb)∶白花黄色豆荚(aabb)=3∶3∶1∶1;F1中纯合子(AAbb、aabb)所占的比例是1/2×1/2=1/4;单杂合子(AABb、aaBb、Aabb)所占的比例是1/4×1/2+1/4×1/2+1/2×1/2=1/2。【小问3详解】F1中红花黄色豆荚植株(A_bb)遗传因子组成有2种,分别为AAbb、Aabb;与白花黄色豆荚植株(aabb)杂交,后代有2种表现型,因此基因组成为Aabb;Aabb与aabb的杂交子代表现型之比为红花黄色豆荚(Aabb)∶白花黄色豆荚(aabb)=1∶1。25.基于大量的生物学发现,遗传学家萨顿做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推论。生物学家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了长期的遗传学实验研究,最终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萨顿之所以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因为_____。(2)摩尔根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并让它与正常的红眼雌果蝇交配,结果F1全是红眼果蝇。摩尔根让F1中的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结果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数量比为3∶1,这说明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_____定律。 (3)F2红眼果蝇中雌雄个体均有,而白眼果蝇全是雄性,可推测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现有纯种的红眼雌、雄果蝇和白眼的雌、雄果蝇,请从中选择合适的亲本,只做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果蝇的眼色基因与X、Y染色体的关系。杂交实验:_____。结果预期:若子代中_____,说明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4)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制出果蝇的多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如图所示),该图说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____排列。图中朱红眼与深红眼两个基因不是等位基因,理由是_____。【答案】(1)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2)基因的分离##分离(3)①.选择(纯种的)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交配②.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4)①.线性②.二者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不同位置【解析】【分析】1、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摩尔根的假说内容是: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小问1详解】萨顿在研究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通过类比推理,由此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小问2详解】摩尔根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并让它与正常的红眼雌果蝇交配,结果F1全是红眼果蝇,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摩尔根让F1中的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结果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数量比为3:1,这说明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小问3详解】若只做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果蝇的眼色基因与X、Y染色体的关系。杂交实验应选择纯种的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交配。本题采用逆推法,假设眼色基因用W/w表示,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XwXw、XWY,则子代基因型为XWXw、 XwY,即子代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小问4详解】分析题图,该图说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图中朱红眼与深红眼两个基因不是等位基因,理由是二者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不同位置,而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结合题干信息设计并完善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4-27 02:09:02 页数:21
价格:¥2 大小:402.1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