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舟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舟山市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二语文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先民聚在一起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用来表示时间的字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地支中,子代表农历十一月,这时阳气发动,万物滋生,人假借“子”作称呼。“子”是指刚出生的带有囟门的婴儿,非指“儿子”“子女”之义。弄清楚了“子”字的初文之义,也就明白了先民为什么要以此字作为时间的始点的道理。十二地支的起点定为0点,《说文》称这时阳气发动,万物开始滋生。新的一天开始了,就好像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一样,一切都是新的。时间的起点就是我们生命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先民确定了四季。冬至之后,太阳开始回归,大地逐渐变暖,生命开始滋生,冬至是四季的起点。子的本义原只表时间的起点,但就起点这点看,子与冬至是相同的,故子排在了北方,象征北方,象征一切事物的起点。正午十二点是一天之中太阳的最高点,“午”亦即时间的最高点,过后则走向相反的时间,寓示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先民感知到的时间是周而复始的、循序渐进的有规律的运动,确定了一套完整的时间序列。时间是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的,又与方位结合在一起。因此,时间是有意义的,是与人的生命、生活和生产等方面关联在一起的。(节选自王子林《甲骨文子午卯酉的时间观念》)材料二:关于时间的概念,《文子》引老子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其思想反映出古人对时间与空间的一种流行看法。“宇”字为房屋之形,可知“宇”本是对空间结构的一种描画,可以引申到“四方上下”的意义上来,获得对空间一般性的理解。相较而言,以“宙”为时间并不直观。对于时间的性质,除《老子》在道论意义上认为宇宙“有始”,其他思想家多认为时间无所终始。如《庄子·庚桑楚》:“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庄子此处直观表达出了对时间无穷尽的理解。但在这无始无终的时间内部,一般还具备着反复或循环的第二层性质。《吕氏春秋·大乐》中对天地车轮终而复始的比喻,日升月落,星辰轮回,飞鸟往复,荣枯循环,天象与物候两方面的规律性变化,在无数次的周而复始中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时间无穷,可以被标记。因为人们只能通过空间的变化见时间,所以对时间的标记,所涉及的实际上是时间与空间的关系问题。比如《山海经》中记载了先民观察太阳在一年之中升落的位置,虽然这种对时间与方位的辨认还较为模糊,但基本上还原了古人对于时间的标记原理。由此可知,中国早期曾有以太阳和星象为空间坐标确定节气与季节的传统。在人类社会生活的自然节律之中,内在包含着许多可见、可感、可知甚至可算的循环表象,因此成为人类生活秩序的一个基本模型,无论是微观的生活礼仪、社会生产,还是宏观的王朝祭礼,其制定、发生和校准等均以时间的循环规律为参照,甚至人类历史的行进,也有“终始”规律可循。从王朝更替的角度看,人类历史上不乏权力统治的“开始”与“结束”。因此,“终”与“始”很早便进入了统治集团的历史思考之中,以此为基础,最终于汉代发展形成一类专门讨论历史进程与帝王次序的“终始”之学。在秦汉终始循环的历史观念下,历法这一本以天象为依据测算时间的技术,开始承担起摹写历史的政治功能。“历史秩序”不过是一个关于时间与历史的解释框架,而历法作为时间与历史的双重摹本,在汉代承担起塑造历史秩序的功能。从这一角度上看,刘歆通过《三统历谱》所表达出的对于秩序本身的追求,与中国传统时间观念所衍生出的“天道循环”思想具有深刻的文化渊源。(节选自贾祯祯《秦汉“天道循环”时间观的形成》)材料三:习总书记说:“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如何让设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村庄历史文脉,并以“时间”为媒介,打造具有村庄特色的乡村景观呢?百里峡村,依山傍水,拥有着良好的生态资源。作为一座原本偏僻、贫穷的小山村,1982年因河北省作家铁凝的作品《哦,香雪》进入了人们的视线。1986年,随着野三坡景区的开发,村庄大力发展,成了景区内著名的旅游度假地。村庄的整体规划以发展的时间脉络为线。入口香雪广场的景观代表着村庄在2000年后欣欣向荣的面貌,现代的建筑形式和七彩的色彩呼应着新时代的艺术气息。沿着时光廊道,游客从现代走向过去,尽头的“时光宝盒”是村庄20世纪80年代巨变的状态,老旧的村庄和“时髦”的游客冲击着这个村庄的记忆,建筑也从现代的楼房走向了富有年代感的院落。最后的老村犹如桃花源,灰色的毛石围墙掩映着绿植,一座座老院落是村庄美好的回忆。设计师在规划时,以村庄发展年代来串联全村的旅游观光轴线,轴线上的不同节点会通过空间、建筑、景观等各种实体元素展现各个年代的历史文化特色。百里峡艺术小镇是美丽乡村改革建设的一种尝试,它以“时间”为主角,以空间、建筑、景观等元素创造出不同时间下的文化特色,从而实现了百里峡村的“一村一品”,在“时间概念”的应用上系统性地深挖村庄历史,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设计语言、材料、艺术创作中融入不同年代的文化元素,形成特征明显的文化链条。(节选自牛梦媛张天新《基于时间概念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实践与探索》)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是时间的起点,也是四季的起点;“午”寓意时间盛极必反,从而说明时间是周而复始的。B.时间和空间是密不可分的,子排在北方,象征北方,这决定了人们只能通过空间的变化见时间。C.思想家都认为,时间无所终始,但在这无始无终的时间内部,一般还具备着反复或循环的第二层性质。D.百里峡艺术小镇的整体规划,以村庄发展的历史为时间脉络,旅游观光轴线上的不同节点既形成了特征明显的文化链,也体现了“时间概念”。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以表时间的汉字为例,阐明时间是循环往复的有规律的运动,时间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服务,时间是有意义的。B.材料二引用大量材料论证时间可以被标记,但又是无所终始,不断循环的。C.材料三通过引用铁凝的作品《哦,香雪》来论证百里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它成为美丽乡村改革成功实践的重要因素。D.前两则选文论证严密,展现了中国传统时间观念“天道循环”的深刻文化渊源。3.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时间可以被标记”的一项是(3分)()A.战国后期流行四方配四时,五行配五方的思想结构。B.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C.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D.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4.材料一与材料三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表达上也存在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时间是有意义的,是与人的生命、生活和生产等方面关联在一起的。”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这一观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铁木前传(节选)孙犁她今年十九岁了,小名叫满儿。已经结了婚,丈夫长年在外面。小满儿一年比一年出脱得好看,走动起来,真像招展的花枝,满城关没有一个人不认识她,大家公认她是这一带地方的人尖儿。就在这个时候,久别的傅老刚父女,回到了这个村庄。傅老刚还是推着他那铁匠炉,前面拉车的,是九儿。傅老刚越显得年老和削瘦,小车已经破烂不堪,吱礣的声音,也没有了当年的气派。九儿长高了,但穿的衣服也很破旧。她的脸蛋儿很是千瘦,头发上挂满尘土,鞋面儿已经飞裂,只有那一对大眼睛里射出的纯洁亲热的光芒,使人看出她对于回到这里来,是感到多么迫切和愉快。傅老刚在人群里巡视着,转身望了望他的女儿。女儿好像注视着正在推碾的那个长得极端俊俏,眉眼十分飞动的女孩子,她不认识这个女的,以为是谁家新娶的小媳妇。“刚才,我看见六儿在村北边赶鸽子,这会儿,也许回家去了。”一个青年说,“你也该去看望看望你的老亲家了,黎老东这二年的生活,可提高大发了!”傅老刚和人们告别,架起小车。九儿拉着牵绳,还不断地回头看小满儿。见到老朋友,黎老东高兴极了。他带着亲家到他那新宅子里去看他打制的大车。傅老刚打量着亲家高高翻起的新黑细布面的大毛羔皮袍,忽然觉得身上有些寒冷似的。当两个老人进了屋,九儿刚要跟进去的时候,她抬头看看,六儿站在房顶上向她招手儿,并且指给她上房的梯子所在。九儿轻轻上到房上,看见六儿躲在一排干树枝后面,引逗着一群鸽子玩儿。鸽子看到生人上来,都拍翅飞向天空,现在太阳西沉,西天的红霞映照在白灰抹平的房顶上。红色的白色的鸽子在他们头顶上奋飞着,追逐着,翻腾着。“你喂这些鸽子干什么?”九儿问。“好玩呗。”六儿说。“青年团不批评你吗?”九儿问。“我不是青年团员。”六儿扬手引逗着天空的鸽子,使它们飞下来又飞上去,“你加入了吗?”“我也是刚加入。”九儿说着沉默了。吃晚饭的时候,六儿也没有回家来。当四儿知道九儿也是个青年团员的时候,非常高兴地说:“你的关系带来了吗?今天晚上,你先参加我们的学习会吧。”“六儿为什么不参加青年团?”九儿问。“谁知道他为什么?”四儿说,“他说脑筋不好,一开会就头痛。你看他像脑筋不好的人吗?”“你要帮助他。”九儿说,“我看他把心都用到旁处去了。”“你劝劝他也许好些。”四儿叹气说,“他一点儿也瞧不起我。我在我们家里,威信太低。”“胡说八道。”黎老东又斥责他,“你在外边威信高,高了什么来?”“年轻人进步是好事。”傅老刚劝说着,“亲家,要不是这个世道,你的生活能过得这样好吗?”“你说得这话对。”黎老东说,“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可是,我们过日子,还得按照老理儿才行。”在土地改革时没收的一家地主的宅子里,九儿和这村的青年团员们会面了。夜深了,他们还是认真地讨论着。“困难就在这里。”四儿真诚地说,“我的父亲根本不听我的话。”“帮助六儿进步,这又是一个难题。”锅灶笑着说,“那个叫小满儿的,对他的吸引力要比团强烈得多。”干部们也曾讨论先从改造小满儿入手。接近小满儿是容易的,女同志去了,小满儿总是热情地招待着,如果抱着小孩,她总得给孩子弄些好吃的东西来。任何认生或是任性的孩子,到了小满儿的怀里,也会高兴起来的,孩子的脸也会叫她的充满青春热情的面孔,陪衬得更为出色。“小满儿,拿着你这样聪明伶俐的人儿,好好学习学习吧;晚上,我来叫你,我们一块到民校听课去。”女同志热心地说服着。“那很好,”小满儿笑着说,“我盼不能得儿愿意去学习呢。不用大姐来叫,黑灯瞎火,道路又不好走,你抱着个孩子,跌倒怎么办?我自己去吧,这个村子,街道都叫我磨平了,谁家我不认识呀!”“你可一定去。”女同志又叮咛一句。“一定。”小满儿把她送到门口,又和孩子招手耍笑着。等到女同志一拐弯儿,她把脸一沉,想了想,到家里换上件衣服,就进城回娘家去了。她的才能是多方面的,谁都相信,不管多么复杂的花布,多么新鲜的鞋样,她从来一看就会,织做起来又快又好。今年,村里宣传婚姻法的时候,这女孩子忽然积极起来。她自动地到会,请人读报给她听,正正经经地沉默着,思想着。这一天,她的母亲来了。她见到小满儿,就说:“满儿,你男人快回来了,你婆婆找到咱家去,眼下就过年,你该到人家那里去住些时候。”“我不去。”小满儿说,“婚姻是你和姐姐包办的,你们应该包办到底,男人既然要回来,你们就快拾掇拾掇上车走吧。”“你说的这是什么话?”母亲说,“你在这村里疯跑,人家有闲话哩!”“既是闲话,”小满儿坐在炕沿上低着头整理着鞋袜说,“我管它干什么,叫他们吃了饭没事,瞎嚼去吧!”她一个人走到她姐姐家的菜园子里,这个菜园子紧靠村西的大沙岗,因为黎大傻一家人懒惰,年久失修,那沙岗已经侵占了菜园的一半,园子里有一棵小桃树,也叫流沙压得弯弯地倒在地上。小满儿用手刨了刨沙土,叫小桃树直起腰来,然后找了些干草,把树身包裹起来。她在沙岗的避风处坐了下来,有一只大公鸡在沙岗上高声啼叫,千枯的白杨叶子,落到她的怀里。她忽然觉得很难过,一个人掩着脸,啼哭起来。(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儿和九儿是青梅竹马,黎老东和傅老刚以前曾经说起过结为儿女亲家,从他们的称呼“亲家”可以看出,而九儿也是很迫切地想回来。B.见到老朋友,黎老东带着傅老刚去他的新宅子看新打造的大车,是因为他看到傅老刚的小车,想急着在傅老刚面前炫耀,说明他们曾经的交情是不真诚的。C.虽然社会在不断变革,但黎老东说“我们过日子,还得按照老理儿才行”,说明乡村依旧落后,小满儿的“包办婚姻”也表现出这一点。D.六儿不喜欢参加青年团,思想落后。他喜欢爬到房顶逗弄鸽子,从某种意义上也看出他追求自由、不受束缚的天性。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忽然觉得身上有些寒冷似的”心理描写与“傅老刚越显得年老和削瘦,小车已经破烂不堪”“也没有了当年的气派”等细节描写呼应,暗示了老朋友之间的情感发生了变化。B.小说虽然以革命风云变幻为大背景,但作者对革命所带来的现实苦难和精神痛苦做淡化处理,体现了作家叙述上的诗意抒情的表达。C.孙犁除了善于使用工笔去描绘人物外,还多角度多侧面来烘托人物,比如本文对九儿的外貌采用工笔描写,而小满儿的形象是通过侧面烘托的。D.选文结尾描绘了人物活动与菜园之景,将叙事融入到描写当中,人与自然交融,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8.小满儿是选文中一个非常鲜活的人物,请结合节选内容,简要分析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铁木前传》是孙犁生前最后一部小说,也是一部非常特殊的作品,杨联芬谈及孙犁的小说创作时称他:“一方面努力顺应主流革命文化,另一方面却又,大道主义理想。”请结合本文,谈谈作者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甲)问者曰:“人之性恶,则礼义恶生?”应之曰: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陶人埏埴而为器,然则器生于陶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工人斫木而成器,然则器生于工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夫感而不能然,必且待事而后然者,谓之生于伪。是性伪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故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节选自《荀子·性恶论》)(乙)(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①而取之也。行有不慊②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③,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①义袭:偶然之间想到道义。②慊(qiè):满足,满意。③正:中止。(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B.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C.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D.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古代推行的道德准则。其最初是宗教祭祀中的规矩,经孔孟及后代的儒家不断充实,成为了一套别贵贱、尊卑、长幼、亲疏的社会秩序的制度。B.“众”的古字形像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是许多人,引申为许多,又引申指一般的、普通的。甲文中“众”用的是引申义,不同于《师说》中“今之众人”的“众”。C.夫子,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孔门尊称孔子为夫子,后世常因此特指孔子。文中是弟子公孙丑对老师孟子的称呼。D.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在孔子看来,义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在孟子看来,义与“仁、礼、智”是人应该具备并且天性里所固有的四种道德品质。1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中荀子用陶人、木匠“为器”作类比说明礼义生于圣人之伪,乙文以宋人“助苗”譬喻说明养浩然之气的误区。B.荀子认为“生于性”和“生于伪”的区别在于感觉到了能否自发完成,像人喜好美色、爱好音乐、爱吃美味、喜欢财利、喜欢舒适等都属于“生于性”。C.孟子认为,浩然正气是最伟大、最刚劲的,如果用正义去培养而不伤害它的话,它就会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D.孟子认为,“浩然之气”需要把“义”和“道”结合起来,通过长期的外在修养才能获得,而不能一蹴而就。13.翻译划线句(8分)(1)故陶人埏填而为器,然则器生于陶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甲文中“异而过众”的圣人与乙文中“养浩然之气”的夫子,从某种角度看有相通之处,请结合荀子和孟子的思想,简要分析其异同。(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木兰花慢。中秋饮酒辛弃疾①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②,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③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注释】①辛弃疾献战守之策,创飞虎军,与主和派政见不合,故遭弹劾。本词是作者落职闲居上饶时所作。②空汗漫:空虚莫测,广大无际。③云何:如何,为何。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人诗词有赋待月者而无送月者,本词别开生面,对月亮提出一系列疑问,是一首构思新颖的送月词。B.上阕前两句问月亮哪去了,是否另有人间,那里的月亮刚刚从东方升起,表现了词人赏月时对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测。C.“姮娥不嫁谁留”一句与李白《把酒问月》中“嫦娥孤栖与谁邻”意境相反。D.词的下阕诗人就月经海底由圆到缺,引发困惑,联想到自身遭遇及国家现状,内心郁愤。16.这首词结句“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意蕴丰富,请结合下阕内容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将进酒》中所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以及“,”,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郁愤,传达出舍我其谁的自信。 (2)“忠恕”是儒家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3)古诗词中,酒有太多的功能,可以助兴,可以壮胆,可以饯行,可以接风,可以浇愁,可以陶醉......请举出“酒”与“愁”相连的一句诗词:“,。”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取暖问题与民生(1)。此前,在清洁取暖工作推进过程中,个别地方出现了“封堵炉灶”的简单化、一刀切的工作方法,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活。为防止类似情况不再出现,生态环境部明确提出对于进入供暖季后未完成改造的,仍继续沿用原供暖方式。清洁取暖是大势所趋,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能源基础设施条件不一、清洁取暖改造不能(2),需要根据各地现实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此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可能因为居民消费能力水平、使用习惯等因素,影响群众的使用意愿。只有坚持人民至上,真正急民之所急、应民之所呼、解民之所忧,才能降低居民的顾虑,提升清洁取暖的积极性。俗话说,冬病夏治。供暖涉及千家万户、事关民生福祉,需要(3)。每年冬天,从何时供暖到能源储备再到供暖价格,需要在“开源”上下更多功夫。除了推进煤改电、煤改气,不少地区在探索用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满足供热需求。做好清洁取暖工作,不仅要以气温冷暖为坐标,更要以民生冷暖为坐标。只有切实倾听民生所需,做好系统谋划,才能让供暖暖身更暖心,实现温暖与蓝天同在。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2)(3)19.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3分)()A.为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出现,生态环境部明确提出关于进入供暖季后未完成改造的,仍继续沿用原供暖方式。B.为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出现,生态环境部明确提出对于进入供暖季后未完成改造的,仍继续沿用原供暖方式的相关要求。C.为防止类似情况不再出现,生态环境部明确提出关于进入供暖季后未完成改造的,仍继续沿用原供暖方式的相关要求。D.为防止类似情况不再出现,生态环境部明确提出对于进入供暖季后未完成改造的,仍继续沿用原供暖方式。20.下列各句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加点字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人们老说“着凉”“感冒”,好像两者有因果关系,其实不然。B.读者反感“裹脚布”式的八股文章和“板着脸说话”的态度。C.有人说,《卡农》的魅力在于“当你幸福时会听到忧伤,在你沉沦时却能涌现希望”。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传统的钢笔、圆珠笔因必须依靠重力将墨水漏入笔尖而无法使用,但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刘伯明却用毛笔写下“理想”二字。为什么传统的钢笔、圆珠笔不能用而毛笔却能在太空探险中发挥作用?(1)。毛细现象是指将毛细管插入浸润液体中,管内液面上升,高于管外,毛细管插入不浸润液体中,管内液面下降,低于管外的现象。产生毛细现象的本质原因是分子间的作用力。写毛笔字的墨水就是一种常见的浸润液体,在毛细管中会上升,从而产生粘附的效果。而毛笔的笔尖和用来写字的纸张中都有许多细小的孔道,(2)。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失重状态下,也始终存在;毛细现象在太空中,自然也可以发生;同样,(3),也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样吸入墨水,并正常书写到纸上了。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1)(2)(3)22.学校举行一年一度辩论赛,辩题是“文学名著与通俗文学谁影响大”,请站在反方的立场上,针对正方理由进行反驳。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准确、得体,且言之有理。(5分)正方理由如下:(1)文学名著凝结往日的智慧,其文化内涵、思想更触动人心灵,启迪人思想,更具有生命力,成为众多读者人生路上的指明灯。(2)文学名著构建和影响着我们所处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空气,它穿越时空,跨国越洋,打破文化差异,被世界认同。反方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方理由如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图一图二图三图一“我的地盘我做主。”(广告语)图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图三“冲出迷雾走向光明,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济。”(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以上材料对你有何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舟山市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1.【参考答案】D【解析】A.“也是四季的始点”错误,应该是“冬至是四季的起点”;B.因果颠倒,原文“子的本义原只表时间的起点,但就起点这点看,子与冬至是相同的,故子排在了北方,象征北方”,说明“子排在了北方,象征北方”是结果:C.以偏概全,原文“除《老子》在道论意义上认为宇宙“有始”,其他思想家多认为时间无所终始”。2.【参考答案】C【解析】铁凝的作品《哦,香雪》不是引用,而且也不能论证“百里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3.〖参考答案】A(其余各项没有“被标记”之意,单纯讲时间之重要,时空间隔之远,日落战后凄冷之景)4.【参考答案】材料一是学术论文,语言严谨周密(以议论为主);材料三是调查报告,语言平实通俗(以说明为主)。(文体差异2分,表达差异2分)5.【参考答案】①时间与生命有关:时间的起点就是我们生命的起点。②时间与生活有关;通过时间确定四季,确定方位。③时间与历法有关:通过确定历法塑造历史秩序。④时间与艺术有关,运用于建筑设计。⑤时间与社会发展有关,运用于乡村改革建设。(任选4点,大意对即可,1点1分)6.【参考答案】B【解析】“说明他们曾经的交情是不真诚的”理解错误,艰难时代他们关系融洽,他们的友情是真诚的。7.【参考答案】C【解析】对小满儿的描写,既有侧面烘托,也有正面描写。8.【参考答案】①小满儿“出脱得好看”“真像招展的花枝”“大家公认她是这一带地方的人尖儿”写出她的容貌美丽,外表出众。②小满儿织做花布、鞋样,又快又好;招待客人热情,对待孩子有方法,表现她聪明能干,待人热情。③小满儿表面上跟着女同志去民校听课学习,但又偷偷溜走,表现她思想落后,逃避学习,要小聪明。④小满儿不满母亲与姐姐替她包办的婚姻,离开婆家不愿回去,而且对村里宣传婚姻法忽然积极起来,表现她不满封建礼教压迫与束缚,追求自由与个性。(每一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并概括,答出一点给2分,共6分。)9.【参考答案】主流革命文化:①九儿与四儿积极加入青年团,并参加改造学习;②村里追求进步的青年干部积极对六儿、小满儿等思想落后的同龄人进行改造;③革命时期农村变化巨大,青年人追求思想进步。(能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共2分。只泛写表现青年追求思想进步给1分)人道主义理想:(示例一)(1)小满儿大胆前卫、不积极学习、逃避改造,是进步青年的对立面,(2分)但作者对小满儿又给予人性上的关怀,表现她的热情真挚、自由真实,富于人情,追求理想,(或“将小满儿的故事诗意化、浪漫化,努力描写一切美好的人和事”),作者对她寄寓了同情与怜爱,体现了作者对生命本真与人性的坚守,从而追求人道主义精神。(2分)(示例二)(1)社会的变化,发家致富的黎老东与生活窘迫的傅老刚从曾经的老朋友变得有隔阂,也对青年追求进步的行为不以为然,(2分)但作者并未批评黎老东的自私与财迷,而是表达了他对往日情谊的追怀和留恋,体现了人性的美好。(2分)(写六儿的“”不喜务农、不爱集体活动、不思进取与追寻孩子般的不受拘束与自由自在”也可酌情给分。)(人物任选,写出其性格上思想上的不足2分;写出其美好一面,扣“人道主义”2分)10.【参考答案】D【解析】句意:圣人积聚思虑,熟习人为的事情,从而制订礼义而创建法度,既然这样那么礼义法度是出于圣人的人为努力,而不是出于人的本性。根据上文“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是”与后句“非”构成“不是······而是··....”的并列复句,应与后句相连,排除AC,根据反复出现的“非故生于人之性也”可知“非故”不能分开,排除B。 11.【参考答案】B【解析】与《师说》中“今之众人”的“众”相同,指一般人、普通人。12.〖参考答案】D【解析】在长期的修养中获得,一方面注重外在力量错误。甲文中孟子说“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即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可见义是内在的东西。而后孟子借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说明浩然之气不能靠外在力量妄自助长它。13.【参考答案】(1)所以陶人揉泥做陶器,那么可以说陶器产生于陶人的制作,而不是原本产生于人性。(关键点:埏填、然则、伪、句子通顺。)(2)不要像宋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人(有一个······的宋国人),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关键点:若······然、闵、揠、芒芒然。)14.同:都肯定了后天努力(学习)的作用。(1分)异:圣人的礼义是改变天性而成;夫子的浩然之气是从本性入手,始终如一的养育而不去损害。(2分)(简单答“性恶、性善”不结合文本只得1分)【参考译文】(甲)有人问:“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那么礼义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呢?”(我)回答他说:“所有的礼义,都产生于圣人的人为努力,而不是原本就产生于人的本性。所以说制作陶器的人揉泥做陶器,那么可以说陶器产生于陶人的制作,而不是原本就产生于人的本性。所以说工匠削砍木头制作木器,那么可以说木器产生于工匠的制作,而不是原本就产生于人的本性。圣人积累思虑,熟悉人为的事情,从而产生了礼义,并且制定了法度,那么可以说礼义法度是产生于圣人的人为努力,而不是原本就产生于人的本性。至于那眼睛爱看美色,耳朵爱听音乐,嘴巴爱吃美味,内心爱好财利,身体喜欢舒适安逸,这些都是产生于人的本性的东西。有感觉就自然形成,不依赖于人为的努力就会产生出来的东西。那些感觉到却不能形成,一定要依靠努力从事然后才能形成的东西,便叫做产生于人为的努力。这是先天本性和后天人为努力所产生的东西,他们的不同的特征。所以圣人改变了(邪恶的)本性而作出了人为的努力,人为的努力作出后就产生了礼义,礼义产生后就制定了法度。那么礼义法度这些东西,便是圣人所创制的了。所以圣人和普通人相同而跟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是先天的本性;圣人和普通人不同而又超过普通人的地方,是后天的人为努力。(乙)(公孙丑问)“冒昧地请问老师您擅长哪一方面呢?”(孟子)说:“我能理解别人的言辞(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公孙丑)说:“那再冒昧地问一下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原本的)正直培养它而不加以损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没有这些,就会缺乏力量。它必须要积累仁义道德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培养义,而且不停止,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担忧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的人,(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帮助禾苗一下子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枯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就是拔禾苗的人,但这不仅仅是没有好处的,而且还损伤了禾苗。”15.【参考答案】C【解析】“意境相反”分析错误。“姮娥不嫁谁留”意为“月宫里的嫦娥至今没有出嫁,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表现出嫦娥久居月宫的孤寂;“嫦娥孤栖与谁邻”意为“嫦娥孤单地住在月亮上,是与谁为邻呢”,表现出嫦娥独居月官,无人为邻的孤寂,两句所描述 的意境相近,故选项分析错误。16.【参考答案】①从文字表层看词人是说如果月宫中的宫殿不被撞坏,玉兔也和蛤蟆样,顺利渡过大海,一切都完好无损,那么为何一轮圆月会渐渐地变成一弯银钩呢?②实际上作者寓意深刻,以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表达了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的忧虑。③同时还流露出作者对执政者屈辱求和的谴责和对好险势力误国误民的憎恶,以及自己力图恢复国家统一而壮志难酬的悲愤。(照抄15题选项最多给2分)17.【参考答案】(1)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18.【参考答案】①息息相关②一概而论(千篇一律)③未雨绸缪19.【参考答案】B【解析】该句有两处错误:一是否定不当,应为“防止··.···再次出现”;二是“提出”缺少宾语,应在“方式”后加上“的要求”。20.【参考答案】A【解析】原文中“开源”引号表示强调。A.原本是引用,但这里“说”前有“老”修饰,表示强调。B.特殊含义,指又臭又长的文章和严肃的态度。C.直接引用。D.反语或讽刺。21.【参考答案】①这是毛笔的毛细现象造成的(这是因为毛笔可以形成毛细现象)②起着毛细管的作用(相当于毛细管)③毛笔在失重条件下(毛笔在太空中)(每处2分)【解析】考查语言表达应用的能力,侧重点为补写句子,第一空前文提出问题,后文是解释毛细现象,应该补写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这是毛笔的毛细现象造成的;第二空根据上文毛细现象的产生要有浸润液体和毛细管,写毛笔字的墨水是浸润液体,那细小的孔道就应当起着毛细管的作用了;第三空根据上文对毛细现象和毛笔、墨水等的介绍,下文“也可以在地球上一样吸入墨水,并正常书写到纸上了”的提示,这里应该补写的句了是:毛笔在失重条件下。22.【参考答案】反方观点: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1分)①文学名著往往曲高和寡,而通俗文学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更易被读者理解、接受。(2分)②文学名著受众少,影响小。通俗文学的传播速度更快,适用于各个阶层群体,影响范围更广。(2分)【解析】每点理由驳论和立论各1分,呼应正方观点分别从影响深度和广度进行阐述。23.【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图文结合材料作文题。三个图搭配三则材料,并且一一对应,探讨的是关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注重话题的三元关系和思辨性。材料一强调个体的重要性,突出自我,可以理解为独立、自信、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也可以反面理解为不善于团结、不听取他人建议、漠视他人等);材料二阐述个入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应该融洽和谐,坚持道义,追求共同的理想与目标,(而不是表面上的团结与苟同);材料三阐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只有合力融入集体,才能获得更大价值和发展,建议提升到国家社会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12 16:02:01 页数:7
价格:¥2 大小:79.5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