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一、课内基础知识(2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字音、字形、字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kě,大船)争流峥嵘(不平凡)岁月稠风华正茂浪遏(阻止)飞舟B.张皇(huáng惊惶不安)讪讪(sàn不好意思)一椽(chuán)熨帖(yù舒服、舒适)C.隽(jùn)永(意味深长)不积硅(跨出两脚)步驽(nǔ)马十驾蛇蟮之穴D.作师说以贻(赠送)之何时可掇(duō拾取)潦倒(衰颓、失意)一尊还酹(lèi)【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和字义的能力。A.“百舸(kě,大船)争流”中的“舸”应读为“(gě)”。B.“讪讪(sàn不好意思)”中的“讪”应读为“(shàn)”。C.“隽(jùn)永”中的“隽”应读为“(juàn)”;“不积硅(跨出两脚)步”中的“硅”应写为“跬”,意思是“举足一次,跨出一脚”;“驽(nǔ)马十驾”中的“驽”应读为“(nú)”;“蛇蟮之穴”中的“蟮”应写为“鳝”。故选D。2.下列选项中意义用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于青,取之于蓝(从)而耻学于师(比)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在)B.为为君翻作琵琶曲(替)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介词,为)何为其然也(为)委身为商人妇(成为)C.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问其人,本长安倡女(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其中的)D.而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转折)蟹六跪而二螯(并列) 吾尝终日而思矣(递进)扣弦而歌之(修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而耻学于师”的“于”应解释为“向”。句意:以向老师求学为耻。“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中“于”表被动。句意: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B.“因为长句”中“为”的意思是“写”。句意:于是撰写了这首七言歌行。D.“吾尝终日而思矣”中的“而”表修饰关系。句意: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故选C。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都是古今不同义的一项是()①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②吾从而师之③整顿衣裳起敛容④至于泰安⑤弟子不必不如师⑥老大嫁作商人妇⑦蚓无爪牙之利⑧白露横江⑨望美人兮天一方⑩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C.①②③⑤⑥⑦⑧⑨D.①②③⑤⑥⑦⑧⑨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①须臾:古今同义,都表示时间短暂,一会儿。句意:(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②从而:古义,跟从,而且;今义,表示因果关系或递进关系的连词。句意:我跟从他学习并把他当作老师。③整顿:古义,整理;今义,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句意: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④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句意:到达泰安。⑤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句意: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⑥老大: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排行第一的人。句意: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⑦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⑧白露:古义,白茫茫的雾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句意:白茫茫的雾气弥漫江面。⑨美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 为圣主贤臣或美好事物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句意:思念心中的君主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⑩是:古义,代词,这;今义,对、正确。句意: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故选B。4.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分类正确一项是()①乌鹊南飞②顺流而东也③栗深林兮惊层巅④梦啼妆泪红阑干⑤遂命酒⑥上食埃土⑦吾师道也⑧泣孤舟之嫠妇⑨侣鱼虾而友麋鹿⑩则耻师焉A.①②④/⑤⑥⑦/③⑧/⑨⑩B.①④⑥/②⑤⑦/③⑧/⑨⑩C.①②④⑥/⑤⑦⑨/③⑩/⑧D.①④⑥/②⑤⑦⑨/③⑩/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①名词作状语,向南。句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②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顺流东下。句意:沿长江顺流东下。③使动用法,使……战栗。句意: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④名词作状语,在梦里。句意: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⑤名词作动词,摆酒席。句意:于是命令摆上酒宴。⑥名词作状语,向上。句意:却能向上吃到泥土。⑦名词用作动词,学习。句意:我是向他学习道理。⑧使动用法,使……哭泣。句意: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⑨名词活用作动词,意动,以……为伴侣。句意:以鱼虾为伴侣,和麋鹿交朋友。⑩名词活用作动词,意动,以……为耻辱。句意: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 ①④⑥是名词作状语,②⑤⑦是名词用作动词,③⑧是使动用法,⑨⑩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意动。故选B。5.下列文言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③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④蚓无爪牙之利⑤句读之不知⑥而又何羡乎⑦与子颍坐日观亭⑧輮以轮⑨客有吹洞箫者⑩不拘于时A.2个判断句,1个状语后置,2个定语后置,2个宾语前置,2个省略句,1个被动句B.3个判断句,2个状语后置,1个定语后置,2个宾语前置,2个省略句C.2个判断句,1个状语后置,1个定语后置,3个宾语前置,2个省略句,1个被动句D.2个判断句,2个状语后置,1个定语后置,3个宾语前置,2个省略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①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②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其闻道也固乎吾先”。句意: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③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南北分界的地方的是古时候的长城。④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之爪牙”,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⑤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之句读”。句意: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而又羡何乎”。句意: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⑦省略句,省略主语“余”和介词“于”。正常语序为“(余)与子颍坐(于)日观亭”。句意: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 ⑧省略句,正常语序为“輮(之)以(之)为轮”。句意: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⑨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吹洞箫客”。句意:有会吹洞箫的客人。⑩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不受时俗的拘束。故选A。6.下列横线成语字形、使用正确的一项()①这次宣判的六个盗窃犯,长期以来,在龙桥一带,登堂入室,肆行扒窃,民愤极大。②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贩黄窝点,曾经在去年七月份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又东山在起。③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独树一帜,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④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家长作风。⑤《苹果日报》在香港引起报业大战,杀的人仰马翻,天昏地暗,风声鹤唳。⑥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恣绰约。⑦想要成为一个学者,就必须发愤忘食,焚膏继晷,埋首读书研究,才会有所成就。⑧想要减肥成功,釜底抽薪的方法就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A.①⑤⑧B.②⑦⑧C.③⑦⑧D.④⑥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和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①“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境界。此处语境是指盗窃犯进屋偷盗,不合语境。②“东山在起”中的“在”应该写为“再”,意思是:比喻失败后重新上台或重整旧业。使用对象错误,应该用“死灰复燃”。③“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此处是讲苏轼的书法自成一家,使用正确。④“耳提面命”,指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地教导。此处望文生义,误用为“教训、体罚”。⑤“风声鹤唳”,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比喻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的样子。常与“草木皆兵”连用。不能用来形容战斗激烈。⑥“风恣绰约”中的“恣”应该写为“姿”,意思是: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使用对象错误,不能形容花。 ⑦“焚膏继晷”,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此处语境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使用正确。⑧“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此处语境是指想要减肥成功从根本上解决的方法,使用正确。故选C。7.下列选项关于文化常识说法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②六艺经传中的“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③《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④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⑤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衡山、南岳恒山。⑥社鼓,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一般祠庙来祭祀供奉,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北魏皇帝的行宫。⑦阳、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阳”。⑧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和平仄、声韵,而词的标题则概括词的主要内容。⑨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每月十五日。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⑥⑧⑨C.①③④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①“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错误,应该是: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②正确。③正确。④正确⑤“北岳衡山、南岳恒山”错误,应该是: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⑥正确。⑦“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阳’”错误,应该是: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⑧正确。⑨正确。故选B。(二)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8.默写。(1)《赤壁赋》中,描写江面风平浪静,体现作者怡然自得心境,且与《后赤壁赋》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一句相映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慨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3)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4)《诗经·邶风·静女》语言浅显生动,情趣盎然。“_________”暗写少女活泼娇憨之态。(5)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寄寓了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深沉感慨。(6)秦观《鹊桥仙》中“_________”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答案】①.清风徐来②.水波不兴③.寄蜉蝣于天地④.渺沧海之一粟⑤.极天云一线异色⑥.须臾成五采⑦.爱而不见⑧.雕栏玉砌应犹在⑨.只是朱颜改⑩.柔情似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徐”“蜉”“蝣”“渺”“粟”“臾”“见”“雕”“砌”。二、现代文阅读(34分)(一)小说阅读(18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问题。在异乡① (美)海明威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②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这时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商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它们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冈上吹来。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去。葬礼的仪式时常在院子里举行。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你会重新踢足球的,像个锦标赛选手。”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轮到他检查时,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每天,还有三个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到医院来。我们都佩着同样的勋章,除了脸上包着黑丝绢的小伙子——他在前线待的时间不长,所以没有得到勋章。起初,因为我佩着勋章,那些伙伴对我颇有礼貌,问我是怎样获得勋章的。我便拿出奖状给他们看,上面尽是些冠冕堂皇的词语,诸如“RATELLANZA”“ABNEGAZIONE”③,等等。但是,透过这些辞令,可以看出真正的含义:我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打那以后,伙伴们对我的态度有点变了。至于那位少校,杰出的剑术家,他可不相信人是勇敢的。每当我们坐在手术椅中,他总要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法。不过,他却夸奖我口语流畅。我们轻松自如地用意大利语闲聊。有一天,我对他说,“意大利语一学就通,说起来挺容易,我不太有兴趣了。”“嗯,不错,”少校说,“那你为什么不研究一下语法呢?”于是他就教我语法。不久,我感到意大利语完全变了样,以致当我脑子里语法概念模糊时,都不敢同他交谈了。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当我学不好意大利语法时,他骂我是个丢人的大笨蛋,并且说,他自己也是个傻瓜,煞费心思来教我。少校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要是战争结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你打算干些什么?”少校问我,“注意,语法要正确!”“回美国。”“结婚了吗?” “没有,但很想。”“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男人绝不能结婚。”“为什么,少校先生?”“别叫我少校先生。”“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从牵引带里抽出来,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我争辩!”接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一会儿,我听见他向医生请求借用电话,后来,门关上了。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把手术椅中。他披着斗篷,戴着帽子,径直朝我坐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谅。”“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的。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选》,有删改)【注】①本文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②米兰:意大利西北部城市。③“RATELLANZA”“ABNEGAZIONE”:意大利语,意为“友爱”“克己”。 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故事不受时空限制,更加自由灵活地讲述客观内容。B.很多伤兵都得了勋章,意大利为了表示友谊,授予了“我”这个美国兵勋章,其他人因此改变了对“我”的态度。C.当“我”追问为什么不能结婚时,少校怒气冲冲地告诫“我”,表情可怕,少校这种看似不近情理的言行,表达了他的无限悲愤。D.作者用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洗练传神的语言、简单白描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反战思想和对和平的向往。1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对话使用了大量的简单句和省略句,极少使用连接词,这样处理加快了行文的节奏,使整个故事的结构更加紧凑。B.文中交代了伤残军人的理想,同时又介绍他们的伤势,身体的残缺与理想的破灭形成反差,以讽刺的手法表现战争的残酷。C.文中的少校是一个理性又诙谐、关心他人,在身体、精神和爱情遭受创伤后,仍坚强生存、热爱生命的硬汉形象。D.小说直接描写战场的血腥与暴力,但可以通过探寻伤残的内心世界体会到战争的残酷,符合海明威的“冰山理论”。11.文章第一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请分析其特点和作用?12.本文标题“在异乡”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9.A10.D11.①特点:深秋迟暮、寒冷凄凉、萧瑟阴郁。②作用:营造了深秋寒冷萧瑟、满目沧桑的阴郁氛围,烘托出人物的迷茫、苦闷、消沉、绝望,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死亡的恐惧,同时也为全文奠定了沉重的悲情基调。12.①“在异乡”指:故事的叙述者“我”在异国他乡,在战火纷飞的意大利;②“异乡”指:经历了血与火的伤病员远离战场的米兰,在另一个世界;③“异乡”更深层指:战争的创伤导致这些九死一生的军人疏离社会,与正常的生活“隔绝”,孤寂地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解析】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A.“使故事不受时空限制,更加自由灵活地讲述客观内容”错误。这是第三人称的优势,第一人称的好处是使故事真实可信,同时拉近了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小说直接描写战场的血腥与暴力”错误,小说没有直接描写战场的血腥与暴力。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环境描写的特点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小说第一段画线部分的描写是“米兰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这时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商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它们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冈上吹来”,抓住关键句子,如“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很冷的秋天”,点明时间季节是深秋,突出环境寒冷凄凉,萧瑟阴郁的特点。环境描写的作用:从环境自身角度看,阴冷的环境,秋风萧瑟,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秋天,为文章奠定了凄凉的基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为烘托人物心情做了铺垫。文中写到在战争中受伤的士兵每天去接受治疗,他们有的擅长踢足球,有的擅长击剑,但是都因为战争,可能再也没有办法接触他们喜爱的运动。尤其是文中提到的少校,提到失去的妻子,更是彷徨、无助、绝望,“‘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开头环境描写为下文人物的迷茫、苦闷、消沉、绝望做了铺垫,从而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从文中“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的。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可以看出,以少校为代表的这些军人在战争中受到的伤害特别大,从身体到心理,从中可以看出,开头环境描写暗示了文章主题,烘托主人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死亡的恐惧。【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标题含义的能力。从文中第一段可以知道,故事发生在米兰,从文中第五段“我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可以知道我是美国人,美国人在米兰,在战火纷飞的意大利西北部城市,是在异乡。从文章开头“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可以知道,战争已经远离米兰,华灯初上,看橱窗很惬意,从中可以体会出,这是一个和平的世界,作为一个伤员,经历了战争经历了生死的伤员,这是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生活,“我”每天去医院治疗,期待着好起来的那一天,是“在异乡”的深层含义,预示着和平。文中第二段写到“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第三段写到少校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下文还提到了很多的伤员,因为战争,有人死掉了,有人幸运的活了下来,但是他们可能永远站不起来,恢复不到正常人的生活,他们因为战争,或孤独、或痛苦、或绝望,这也是一种“异乡”,远离正常生活的异乡。(二)散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范家门的“妆容”王剑冰出郑州一直往南,中岳嵯峨向碧空,千峰万仞走苍龙,龙眼上一个小村子,是远近闻名的范家门。进了范家门,像进到一个特色独具的山寨,奇峰险壁飞瀑溅雪,野树杂花绿草如茵。上去一个高崖,顺脚一条滑道,弯转腾挪,林幽壑深,只闻长啸声,不见长啸人。下来一片竹林,林边涧水激荡,荡出一汪清潭。往上有空中栈道,更有高峡断谷,隔开了杏花岭与凤凰岭,谷间一座300米长玻璃桥,个别胆大的人走上去,到半途却吓得趴在上面爬行。对面怕不能回,就有溜索等你,斜刺里一条“过江龙”,闭眼时已到人间。回头再看,就只见云遮雾障的峻极峰。且不算完,村中还藏有一宝,倒三角的小洞口,怎么都不会想到里面是一方神府洞天,可真是怪石嶙峋,鬼斧神工,诉不尽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嵩山被称为“自然地理博物馆”,这古洞或是其中一个展厅。眼前一片油菜黄花闹嚷,接着见山间群鸟纷飞。杏花桃花先后登场,而后槐花扑棱柳絮喧腾。站在一个崖口,满谷树花忽白忽青,仔细看了,却是栗树叶子随风。远处的桐花氲 成紫烟,紫烟下雾海迷蒙。范家门是嵩山海拔最高的小村,常常下面是云雾,上面出太阳。小路长满了草,草向两边歪,边上有酸枣棵子。沿着摇曳小路走过簸箕泉和木吊桥,会看到芬芳中宁静的老屋。老屋被阳光涂抹着,一些陷入暗影,一些从暗影中移出。如打开的书,写着山村的几多春秋。斜燕似书签,夹进熟读的页面。看到了大缸大盆、鸡窝鸭舍、带辘轳的老井,还有石桌石凳、石磨石臼,春联红在门边,有的门上着锁,有的却能轻轻推开,敞给你一个丰富内涵。一些老屋在向阳的沟里,沟中有云气团上来,团上来的还有悠扬婉转的豫剧老腔: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碰到一位满面风霜的老者,出口竟是:回来啦?问起年岁,九十挂零。一群鸡在屋前咯哒,老人在闹嚷间走上崖来,崖上一个土制蜂箱,蜜蜂们正忙。听说,天心洼那里有好多八九十岁的老人。看到蓬勃了百年的皂角树,硬性了千年的核桃王。皂角曾是山里人洗头浆布的工具,核桃熟了,也会大家同享。这片被山野包裹的地方,让人找到从前的感觉,或许就是老家的感觉。看那些来自八方的游人,进进出出,不时发出大呼小叫,还有人在墙根听老人讲二郎担山赶太阳的传说,有人推着碾子大喘气,有人说要住下不走。尘嚣中待久了,到这里都随了性子。是啊,范家门不一样的气质,让你玩起来自由,沉下来安静。你后来想明白,你就是一个回家的孩子,你来过,或者从未离开。看到一堵由沟底高垒的石墙,上面是一块地,地并不大,往上还是墙。层层叠叠的田和老屋,构成层层叠叠的生活气场。现在地里长满蒿草和野树,现出一种天然版画的效果。多少年,太阳一次次地升起又落下,山里的日子稀稀稠稠过不完。多少年后,你会发现那些生活中的平常与微小,竟泛着高贵的金光。村民说,比起过去,像再生了一回。以前村子可称得上是荒山秃岭,所有山石、树木都成了赚钱的工具,哪怕不高的荆条,也割下来编了荆篱。因为失去才有苦痛,知道好赖才会奋争。亏得领头人,亏得人心齐,让这荒山沟子有了今天。范家门给自己铺了一条通往幸福的路。山上的土地、房屋,都进入合作社,土地不仅退耕还林,还种植经济作物,所有项目年终决算分红。现在,那些个懒懒散散的时光不见了,凡有景点的地方,都可见到热情的年轻人,他们不再往外跑,而是带着满足与自豪,在家门口为自己打工。谁说不是上天的眷顾?范 家门人不再乱采滥伐,而是保山护水,植树种林,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旅游,并且发现藏在山中的宝贝:开始只是一个小洞口,里面也不大,试着挖挖看,想不到越挖越深,先是几个人干,后来变成几十人,再后来男女老少都来了,日夜轮换不停气儿,越挖越来劲,越挖越惊喜,最后竟然挖出来一个超级大溶洞,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现在的范家门可是坐在青山绿水的福窝里,而且认识到,尽管有的老屋不再用于居住,但历史会赋予它们文物与文化价值。范家门既打造了现代,又保留了传统,二者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得天独厚的范家门。当地的朋友向我展示着山村的未来。我看到航拍影像中的范家门像只腾飞的大鸟,鸟身上层层叠叠的红,那是范家门秋天的妆容。(有删改)1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笔下的范家门独具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幽林深壑,滑道溜索,奇峰险壁,高峡断谷相映成趣。所有一切如同人间仙境。B.文章倾向与视觉景观的描写。油菜黄花闹嚷,山间群鸟纷飞,杏花桃花登场,槐花柳絮喧腾,又把栗叶误当树花。所有的一切呈现出花团锦簇的形象。C.文章写老屋的丰富内涵,听随着云气团上来的豫剧老腔,老人一声“回来啦”,让人找回老家的感觉,充满了融入乡愁的人文气息。D.文章写范家门的重生,从乱采滥伐到发展旅游,走上了一条幸福路,又落笔村里挖掘出溶洞,从而与第三段所写的古洞展厅珠联璧合。14.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范家门的‘妆容’”为题,巧妙地把范家门比作一位美丽的女子,全篇围绕外在景象,思考其内在底蕴,行文自如,不拘一格。B.第三段以“且不算完”来承接上文写特色的内容,旨在引出下文写村中的一个倒三角小洞口,寥寥数语就揭示出其在自然地理上的广博优势。C.文中写“多少年,太阳一次次地升起又落下”,由实入虚,从原生态的生活气场发散,透视出生活中的不变与变,使感性与理性完美融合。D.作为一篇“状物散文”,本文突破写景状物的传统,用浓墨重彩叙述村中生活和开发场景,更用鞭辟入里的议论为文本注入丰富内涵。15.文章在语言描写上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请举例加以说明。16.作者行文缘情入理、理中含情,以“情思”与“理趣”的巧妙融合贯穿全文,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3.D14.D 15.①整句与散句和谐组合。如“中岳嵯峨向碧空,千峰万仞走苍龙,龙眼上一个小村子,是远近闻名的范家门”对仗句与简洁明了的散句自然契合,读来颇有韵味。②穿插运用修辞手法。如“眼前一片油菜黄花闹嚷”运用拟人,“远处的桐花氲成紫烟”运用比喻,从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范家门的精致“妆容”。16.①情思:文章以“范家门的妆容”为视角,移步换景,层层渲染,借以表达对这一方土地的热情礼赞。②理趣:通过对范家门的历史与现实的趣味性审美观照,揭示平常中的高贵、可持续发展、文物与文化传统等事理。③情理交融,浑然天成。在看似散漫的笔触中,融情入理,抒情与议论巧妙结合在一起,不着痕迹地提示了改革给乡村带来翻天覆地变化这一潜在主旨。【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思想的能力。D.“与第三段所写的古洞展厅珠联璧合”表述有误,这两处写的是同一景观,属于前后呼应。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D.“用浓墨重彩叙述村中生活和开发场景”,这一判断是错误的。文中关于村中生活和开发场景的片段叙述,在文本中的比重并不大,算不上“浓墨重彩”。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散文语言特色的能力。“中岳嵯峨向碧空,千峰万仞走苍龙,龙眼上一个小村子,是远近闻名的范家门”中整句与散句和谐组合。“中岳嵯峨向碧空,千峰万仞走苍龙”对仗工整,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对仗句与简洁明了的散句自然契合,读来颇有韵味。穿插运用修辞手法。“眼前一片油菜黄花闹嚷,接着见山间群鸟纷飞。杏花桃花先后登场,而后槐花扑棱,柳絮喧腾”,从“闹嚷”“先后登场”“扑棱”“喧腾”等动词看出,这些地方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油菜花、杏花桃花以及槐花柳絮等以人的情态和动作,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时节范门山景致如画,洋溢着勃勃生机的特点。 “老屋被阳光涂抹着,一些陷入暗影,一些从暗影中移出,如打开的书,写着山村的几多春秋。斜燕似书签,夹进熟读的页面”,从“如打开的书”“斜燕似书签”等语句看出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中被比作打开的书的是“老屋”,被比作“书签”的是斜飞的燕子。老屋如书,显然是表现老屋的厚重和文化历史底蕴;而燕子如书签,表现的是老屋和燕子,这一静一动的事物,浑然交织成一幅完美图画的意境。【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情思上,“奇峰险壁飞瀑溅雪,野树杂花绿草如茵。上去一个高崖顺脚条滑道,弯转腾挪,林幽壑深,只闻长啸声,不见长啸人。下来一片竹林,林边涧水激荡,荡出一汪清潭。往上有空中栈道,更有高峡断谷,隔开了杏花岭与凤凰岭”,这是自然风景,“看到一堵由沟底高垒的石墙,上面是一块地,地并不大,往上还是墙。层层叠叠的田和老屋,构成层层叠叠的生活气场”,这是古老建筑,如“现在,那些个懒懒散散的时光不见了,凡有景点的地方,都可见到热情的年轻人,他们不再往外跑,而是带着满足与自豪,在家门口为自己打工”,这是人的精神面貌,文章以“范家门的妆容”为视角,移步换景,层层渲染,借以表达对这一方土地的热情礼赞。理趣上,过去范家门人“所有山石、树木都成了赚钱的工具,哪怕不高的荆条,也割下来编了荆篱”,结果成了荒山秃岭,现在的范家门人“山上的土地、房屋,都进入合作社,土地不仅退耕还林,还种植经济作物”,改掉了乱采滥伐的旧习,保山护水,植树种林,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旅游,让范家门“给自己铺了一条通往幸福的路”“坐在青山绿水的福窝里”,通过对范家门的历史与现实的趣味性审美观照,展现了乡村振兴中的精神风貌,揭示平常中的高贵、可持续发展、文物与文化传统等事理,,具有现实意义,可以说意蕴非常深刻。本文用生动的笔触,对乡村振兴加以讴歌,在对这片土地的赤热深情中,也用趣味性的分析,揭示了蕴含其中的若干理趣,抒情与议论巧妙结合在一起,不着痕迹地提示了改革给乡村带来翻天覆地变化这一潜在主旨,可以说是情理交融,浑然天成。三、古诗文阅读(26分)(一)(17分)阅读文言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成祖永乐元年三月,沈阳中屯卫军士唐顺言:“若开卫河,距黄河百步置仓廒,受南京所运粮饷,转致卫河交运,则公私交便也。”上命廷臣议,俟民力稍苏行之。九年春二月己未,命工部尚书宋礼开会通河。洪武中,河岸冲决,河道淤塞。故于陆路置八递运所,岁久民困其役。永乐初,屡有言开河便者,上重民力未许。至是,济宁同知潘叔正言:“浚 而通之,非惟山东之民免转输之劳,实国家无穷之利也。”于是遣侍郎金纯发山东、直隶、徐州民丁,并力开浚。命宋礼总督之。十年春正月,巡按山东御史许堪言:“去年卫河水溢,河岸倒塌。”命工部尚书宋礼相度措置。夏四月,尚书宋礼奏:“今开河泄水以入旧黄河,则至海丰大沽河入海。”上命俟秋成为之。宣宗宣德七年,置吕梁漕渠石闸。初,陈瑄以吕梁上洪地险水急,漕舟难行,奏令民于旧洪西岸凿渠深二尺,阔五丈有奇,夏秋有水,可以行舟。至是,复欲深凿,置石闸三,时其启闭以节水,庶几往来无虞。事闻,命附近军卫协成之。世宗嘉靖七年,通惠河成,粮运从河入,省轻赍银一十一万,诏给军三之一。初,弘治中,议定折耗银曰轻赍,凡轻赍之银官给之。漕抚李蕙请赍余贮库,听来年缺者贷偿之。上可其奏,著为令。嘉靖初,河漕总兵杨宏奏:“轻赍随军人,缓急有济。若贮漕库,非法也。”大学士费宏言:“卫军终岁勤劳,给京军幸有羡,宜与之。”诏皆给军,军欢然。神宗万历七年,复筑高堰。隆庆中高堰废淮水坏民田至是议复筑之堰成淮水复由清口会黄河入海而黄浦不复冲决。谷应泰曰:漕河之底绩,古今之明德也与!(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河漕转运》)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隆庆中/高堰废/淮水坏民田/至是/议复筑之/堰成/淮水复由清口会/黄河入海而黄浦不复冲决B.隆庆中/高堰废/淮水坏民田/至是/议复筑之/堰成/淮水复由清口会黄河入海/而黄浦不复冲决C.隆庆中/高堰废淮水/坏民田/至/议复筑之/堰成淮水/复由清口会/黄河入海而黄浦不复冲决D.隆庆中/高堰废淮水/坏民田/至是/议复筑之/堰成淮水/复由清口会黄河入海/而黄浦不复冲决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俟民力”中“俟”指等待,与《诗经•邶风•静女》中“俟我于城隅”的“俟”相同。B.御史,古代执掌监察的官员,明朝称派到各地察吏政、修水利等的御史为巡按御史。C.递运所,明朝重要的运输机构之一,主要负责粮食的运递,也负责军饷的运输等。D.山东,古时候多指崤山、函谷关以东地区,明朝多指黄河下游、太行山以东的行省。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洪武年间,会通河河岸被冲垮,河道堵塞,运输被迫改为陆运,百姓劳役负担加重;永乐年间,明成祖听取臣下开河的建议,派金纯征调多地民丁合力开浚。B.军士唐顺谏言疏通卫河,认为此举公私两便,明成祖下令群臣商议,商议后决定待民力逐渐恢复后再施行;后来卫河河岸倒塌,皇上便让宋礼立即着手疏通。C.原先,吕梁上洪地势险恶,水流湍急,船只难行,陈瑄奏请让百姓开凿水渠以便行船;宣德年间,陈瑄计划深凿河道,明宣宗听奏后命令附近军卒协助修建。D.弘治年间,李蕙建议由官府统一管理多余轻赍银;嘉靖初年,杨宏认为将多余轻赍银贮存在漕库并不合理,如果交给卫军,就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发挥作用。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置石闸三,时其启闭以节水,庶几往来无虞。(2)卫军终岁勤劳,给京军幸有羡,宜与之。【答案】17.B18.B19.B20.(1)设置三道石闸,适时开关以调节水位,希望船只往来没有忧患。(2)卫军终年辛勤劳苦,供应京军侥幸有些盈余,应当发给他们。【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隆庆年间,高堰塌毁,淮水泛滥毁坏民田。到这时,朝廷计划重新修筑高堰。高堰筑成后,淮水又从清口汇入黄河流入大海,从此黄浦再无决堤之忧了。““淮水”作“坏”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淮水复由清口会黄河入海”一句中,主语是“淮水”,“由……入……”写出淮水入海的路径,不能分割,排除A。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和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A.“俟民力稍苏行之”的意思是“决定等到民力稍稍恢复后再兴建这项工程”,“俟我于城隅”的意思是“约我等在城角旁”,两句中“俟”的意思相同,均为“等待”。B.“明朝称派到各地察吏政、修水利等的御史为巡按御史”错误。明朝六部制中,负责修建水利设施的是工部。奉命巡按地方,称“巡按御史”。C.正确。D.正确。 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后来卫河河岸倒塌,皇上便让宋礼立即着手疏通”错误,依据原文“十年春正月,巡按山东御史许堪言:‘去年卫河水溢,河岸倒塌。’命工部尚书宋礼相度措置。夏四月,尚书宋礼奏:‘今开河泄水以入旧黄河,则至海丰大沽河入海。’上命俟秋成为之”可知,成祖命令工部尚书宋礼前去视察并酌情处理,并没有让宋礼立即着手疏通。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置石闸三”,定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置三石闸”;“启闭”,开关;“庶几”,希望;“虞”,忧患。(2)“勤劳”,辛勤劳苦;“给”,供给、供应;“羡”,盈余;“与”,给。参考译文:成祖永乐元年三月,沈阳中屯卫军士唐顺上奏:“如果疏通卫河,在距黄河百步之处设置仓库,接收从南京所运送过来的粮饷,再交由卫河运送,这样于公于私都便利。”成祖让朝中大臣商议此事,决定等到民力稍稍恢复后再兴建这项工程。永乐九年春二月己未日,成祖命令工部尚书宋礼疏通会通河。洪武年间,河岸被洪水冲破塌陷,河道淤积阻塞。所以在陆路设置了八处递运所,时间长了,百姓被这种差役弄得疲惫不堪。永乐初年,经常有人上书认为疏通河道是有利的,成祖因担心民力困乏没有准许。到这时,济宁同知潘叔正上奏:“疏通河道,不仅可以免除山东百姓转运粮饷的劳苦,实际上对国家也有极大的益处。”成祖于是派侍郎金纯征调山东、直隶、徐州民丁,合力开掘疏通河道。命令宋礼总管督察此事。永乐十年春正月,巡按山东御史许堪奏道:“去年卫河河水泛滥,河岸倒塌。”成祖命令工部尚书宋礼前去视察并酌情处理。夏四月,尚书宋礼上奏道:“现在可以另辟河道将水引入旧黄河河道之中,那么河水可以从海丰大沽河流入海里。”成祖下令等秋天庄稼成熟后再动工。宣宗宣德七年,在吕梁运河上设置了石闸。当初,陈瑄因为吕梁上洪地势险恶水流湍急,漕船难以行进,上奏朝廷让百姓在旧运河西岸开凿了一条深二尺,宽五丈多的水渠,夏秋两季有水时,便可以行船。现在,又计划要继续深凿河道,设置三道石闸,适时开关以调节水位,希望船只往来没有忧患。宣宗听到奏报,命令附近军卒协助修建。世宗嘉靖七年,通惠河开凿成功,粮运从河道出入,节约轻赍银十一万两,世 宗下诏书,命令将其中的三分之一供给军队。当初,弘治年间,商议决定将折耗银两称为轻赍银,凡是轻赍银两都由官府供给。漕抚李蕙奏请朝廷将节省的轻赍银都贮存在官府的仓库中,等到第二年有卫所缺银两时再借贷给它。世宗准许了他的奏请,发文成令。嘉靖初年,河漕总兵杨宏上奏道:“轻赍银应随属军队,这样遇到困难之时,就可进行救济。如果贮存在漕库,那是不合理的。”大学士费宏说:“卫军终年辛勤劳苦,供应京军侥幸有些盈余,应当发给他们。”世宗下诏书命令将盈余部分全部发放官兵,军中上下皆大欢喜。神宗万历七年,又筑起高堰。隆庆年间,高堰塌毁,淮水泛滥毁坏民田。到这时,朝廷计划重新修筑高堰。高堰筑成后,淮水又从清口汇入黄河流入大海,从此黄浦再无决堤之忧了。谷应泰评说:“明朝在河道治理和漕运上所取得的成绩,是古往今来最显著的!”(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杜甫摇落深知宋玉①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②空文藻,云雨荒台③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注释】①宋玉:字子渊,楚国文人。②故宅:江陵和归州(秭归)均有宋玉宅,此指秭归之宅。③云雨荒台: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之“先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推崇楚国著名文人宋玉的诗。诗人亲临宋玉故居凭吊,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B.“风流儒雅亦吾师”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宋玉的崇拜,宋玉风流的文彩、儒雅的仪表,堪称“我”的师长。C.颔联包含动作描写:面对千秋往事,诗人惆怅不已,洒下泪水,虽然与宋玉生在不同的朝代,但萧条感相同。D.颈联引用宋玉《高唐赋》中的故事,这个故事充满荒诞之感,用以说明世事变化无常,充满虚妄。22.试比较此诗与杜甫《登高》一诗所用抒情方式的异同。 【答案】21.D22.相同点:①都有借景抒情:此诗开篇写草木摇落,景物萧条,表达对宋玉的悼念;《登高》开篇写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以表达内心的悲伤之情。②都有直接抒情:此诗中的“怅”“泪”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直接表露;《登高》则用“悲”字体现作者登高后的感受。不同点:此诗还有借古抒怀,借助宋玉的为人以及所写文章,表现对宋玉的敬仰和对宋玉遭受误解的愤懑之情。【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说明世事变化无常,充满虚妄”理解错误。根据后文“舟人指点到今疑”,诗人是为了说明世人对宋玉的误解,赋文的故事题材虽荒诞,但作家的用意却在讽谏君主淫惑。然而世人只把它看作荒诞,欣赏风流艳事。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抒情方式有:借景抒情:“摇落深知宋玉悲”草木凋零是因知宋玉的悲伤。草木摇落,景物萧条,诗人触景生情,表达对宋玉的悼念,抒发内心的感慨。直接抒情:“怅望千秋一洒泪”遥想千秋往事不禁泪洒衣襟。面对千秋往事,诗人惆怅不已,洒下泪水,虽然与宋玉生在不同的朝代,但萧条感相同。“怅”“泪”直抒胸臆。借古抒怀:诗人瞻仰宋玉旧宅怀念宋玉,从而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宋玉的崇拜,并为宋玉死后被人曲解而鸣不平。在杜甫看来,宋玉既是词人,更是志士。而他生前身后却都只被视为词人,其政治上失志不遇,则遭误解,至于曲解。这是宋玉一生遭遇最可悲哀处,也是杜甫自己一生遭遇最为伤心处。诗人瞩目江山,怅望古迹,吊宋玉,抒己怀;以千古知音写不遇之悲,借古抒怀,表现对宋玉的敬仰和对宋玉遭受误解的愤懑之情。《登高》抒情方式有:借景抒情: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直接抒情:“万里悲秋常作客”“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直接抒发出来。根据以上分析,从同与异两个角度分析概括即可。四、语言文字运用(6分)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为什么要读书?一位母亲是这样跟她的儿子说的: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①______,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②_________,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无论成绩好坏,请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③___________【答案】①.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②.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③.因为他是一颗参天大树【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本段讲一位母亲理解的“为什么读书”,第①处填写要注意下文涉及的内容,从“而是因为”可知本句句式为“不是因为”,从前文“读书用功”可知这里应否定“读书”的一般功利看法;第②处注意上文提到“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下文“有成就感”,可知本句应该答出“工作有意义”之类;第③处根据上文“种子”“不会开花”,可推知本句应写出“不会开花”的“种子”有何价值,要紧密结合文本思考作答。五、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回望人类文明史,真正的智慧、伟大的思想和发明,绝大多数并非产生于热闹之中。被孔子喻为“龙”的老子,在“国立图书馆”期间几乎没有著述,西出函谷关,应关令尹喜再三恳求,才在牛背上写下《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字。那五千字很是了得,立刻赢得一片辉煌。然而,老子径直西去,把辉煌远远抛在身后,留予世人去研究,自己仍旧独个享受寂寞。然而,在物欲横流、作风浮躁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戒骄戒躁,耐住寂寞,潜心学问而赢得辉煌呢?赢得辉煌之后,又有几人能始终如一,仍甘于寂寞呢?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答案】略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共两段文字,核心词是“寂寞”和“辉煌”。第一段以老子写作《道德经》为例说明人类文明史上的真正智慧、伟大思想发明大多并非产生于热闹之中,而是与寂寞有关;第二段联系当下,用反问句指出当下的现状,明确耐得住寂寞和赢得辉煌之间的关系。这里的“辉煌”不会有歧义,但“寂寞”并非平时意义上的“孤单”或“孤独”,而是指远离鲜花、掌声、赞美默默地前行,如老子的把辉煌抛在身后而径直西去。这寂寞包括两种:一种是淡泊名利的寂寞,正确看待名利的寂寞;一种是脱离大众的寂寞,无人问津的寂寞,欲速则不达的寂寞。世界上很多成大事者,都是“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人,他们给自己树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然后脱离繁杂,埋头苦干,甘于寂寞,耐得住寂寞,用自己的“潜伏”寂寞创造了伟大的成就。从“寂寞”对“辉煌”的角度,我们可以思考“寂寞”对“辉煌”有没有意义?有什么意义?这样可以马上得出:寂寞是辉煌的一个条件,即辉煌必须要耐得寂寞。从“辉煌”对“寂寞”的角度,我们可以思考“辉煌”后还要不要“寂寞”?这个命题的意义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得出:辉煌以后要寂寞很难,但是因为人生和事业都是无止境的,所以辉煌以后更需要寂寞。那么寂寞为什么成就了某些人的辉煌?寂寞可以让人沉浸其中不受外界干扰从而潜心钻研醉心研究;寂寞可以让人去掉浮躁急功近利之心从而有可能通过扎实努力而做成大事、大学问;寂寞可以让人始终保持冷静心态从而能不断地正确审视自己,修正自己的目标;寂寞可以让人有时间去思考从而使思维和思想日趋成熟。辉煌以后为什么还需要寂寞?人生是发展的,事业是无止境的,眼前的辉煌转眼间就可能落后,就会如过眼烟云一样,所以还得守住寂寞再创辉煌;辉煌后往往被鲜花、掌声包围,一个人容易迷失自我,所以想守住寂寞、能守住寂寞都是一种大智慧;辉煌后守住了寂寞,可以避免无谓的时间和精力损耗,给自己留下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样才可能取得更大的辉煌。 行文构思上,可以先概述材料,引出观点,也可以用“有人认为……有人认为……而我认为”体现思辨意识;接着阐述“寂寞”“辉煌”的概念以及耐得住寂寞和赢得辉煌之间的关系,然后列举正面事例进行论证,如钱钟书就是在“一本一本”的阅读(寂寞)中成就了大学问家和大作家(辉煌),如莫泊桑师从福楼拜,在十年时间里刻苦练笔,写成了一篇一篇文章,但是成名后的作家还能沉寂下来刻苦写作,所以一生著作十分丰厚,被誉为十九世纪法国“短篇小说之王”、一个“卓越超群、完美无缺的文学巨匠”;最后联系当下,列举当下的相关事例明确青年的选择,如在物欲横流、作风浮躁的今天,樊锦诗甘于寂寞、乐于寂寞、耐于寂寞的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立意:1.耐得寂寞,方得始终。2.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熬得住孤独,方能等到花开。3.甘守寂寞,成就辉煌。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11 11:42:02 页数:24
价格:¥2 大小:59.3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