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湖南省常德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常德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4
2
/24
剩余2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常德市一中2023届高三年级开学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西方,解释学大体上说是从解释《圣经》开始的,它经过了好几个世纪漫长的酝酿过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真正成为一有重要影响的理论。这就是说,解释学成为一种“学”也有一个多世纪了。在中国,本来也有很长的解释经典的历史传统,并且形成了种种不同的对经典注释的方法。例如在汉朝多用所谓“章句”的方法注释经典,分章析句,一章一句甚至一个字一个字地详细解释。据《汉书·儒林传》说:当时儒家的经师对五经的注解,“一经之说,至百余万言”。至魏晋注释经典的方法为之一变,玄学家多采取简明带有思辨性的方法。王弼释《周易·系辞》“言不尽意,书不尽言”,提出“得意忘言”的玄学方法,而开一代新风。佛教传入中国后,有些佛教名词概念很难翻译,因此采用了音译的方法,如“般若”“涅槃”等等,但“音译”的名词概念如不加以解释很难懂,于是在佛经后面常常有“音义”或“音训”之类为之解释。其时并有僧人提出某些翻译的原则,如隋彦琮建“八备之说”,齐大亮立“五不翻之义”。这些有关翻译方法和原则的资源如加以利用,或亦对中国之“解释”理论有重要意义。自魏晋以来,我国代有“类书”之编纂。《辞海》说:“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便于寻检、证引的一种工具书。”《太平御览》的“天部”列“元气”“太初”“太极”等条,没有对“天”作专门解释,但对“元气”引用了二十几种古书作了说明。《渊鉴类涵》的“天部”,引用了几十种古书对“天”的解释,而对“太初”等未列条目。对不同“类书”的编纂原则和方法加以分析研究以及从中探索对名词概念的选取和解释,能否对中国的“解释理论”的建立有一定意义?西方“解释学”的发展往往是和当时西方流行的其他哲学理论结合在一起的,中国历史上对“经典”的解释当然和西方解释学发展的情况完全不同。不过,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对经典的解释往往也是和当时的哲学思潮联系在一起的。今天,我们应在传承前辈学者成果的基础上,主动借鉴西方解释学,以便我们对今后中 国哲学的发展提倡某些可以利用的资源。最后,我必须再说一下,我的这一想法可能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如果是这样,那至少可以起一个作用,这就是我们不必再花时间从这个方面费力气了。(摘编自汤一介《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学人》第13期,1998年3月)材料二:我在《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一文最后说:“我的这一想法可能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如果是这样,那至少可以起一个作用,这就是我们不必再花时间从这个方面费力气了。”现在我想,我这个说法也许太消极了。为此,我打算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在中国先秦时期,已有数种对古代经典注释的书,这里我们先取三种不同的注释方式作一分析。第一种我们把它称为历史事件的解释,如《左传》对《春秋》的解释,当然还有《公羊传》与《谷梁传》,这两种对《春秋》的解释与《左传》不同,这里暂不讨论。据杨伯峻推算《左传》成书的时间,我们可以说《左传》是目前知道的最早一部对经典进行解释的书。《春秋》隐公元年记载:“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对这句话有很长一段叙述注释。《左传》的叙述单独也可以成为一完整历史事件的叙述,但它确确实实又是对《春秋》经文的注释。像《左传》这种对《春秋》的解释,对中国各种史书都有影响。《易经》本来是古代作为占卜用的经典,虽然我们可以从它的卦名、卦画、卦序的排列以及卦辞、爻辞等等中分析出某些极有价值的哲理,但我们大概还不能说它已是一较为完备的哲学体系。《系辞》把《易经》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对它作了整体性的哲学解释。这种对古代经典作整体性的哲学解释,对后世有颇大影响,如王弼的《老子旨略》是对《老子》所作的系统的整体性解释,《周易略例》则是对《周易》所作的系统的整体性解释。如此等等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不少。如果说《左传》对《春秋》是一种叙述事件型的解释,《系辞》对《易经》是一种整体性哲学的解释,那么《韩非子》对《老子》的解释则主要是一种社会政治运作型的解释。在《韩非子》的《解老》和《喻老》中,我们大体可以看到,其主要部分是为其“法、术、势”的法家思想作论证的。在《韩非子》的《解老》中大都是用法家的社会政治观点来解释《老子》。《喻老》则是更为鲜明地对《老子》作社会政治运用型的解释,篇中大都是用历史故事说明统治者的成败、国家兴衰之故等等来解释《老子》。如果我们再从先秦典籍中找其他有关“解释问题”的方法,也许还可以找到若干不同的解释形式,但我认为上述三种可能对后世影响最大。 最后,我必须再次作点说明,本文只是想对中国历史上对经典的注释作一粗浅的梳理,以揭示“解释问题”对当下中国文化、哲学、宗教、文学等等诸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种梳理的工作对建立“中国解释学”或有若干意义,或无甚意义,有俟贤者之批评了。(摘编自汤一介《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1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的解释学大致发端于对《圣经》的解释,但起初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直到一百多年前才成为重要理论。B.有些佛教名词概念难寻汉文对应词汇,便采用音译法翻译,并常常在佛经后面附上注释类文字以帮助理解。C.东西方解释学发展情况尽管完全不同,但都与当时流行的哲学思潮密不可分,且各自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D.《韩非子》以“法”“术”“势”等法家思想解释《老子》之“道”,这是中国传统注释经典的一种重要方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章句”之法注释经典过于繁杂,研究意义不大,而对魏晋“得意忘言”注释经典的玄学之法评价较高。B.不同“类书”编纂方式有所不同,概念选取也有差异,故对“类书”的研究可能会给中国解释学的创建带来困扰。C.《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均为对《春秋》的解释,《左传》的成书年代更早一些,其叙述注释也更为精准。D.《系辞》对《易经》的解释,《老子旨略》对《老子》的解释,丰富了经典的内涵,使之成为完备的哲学体系。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中国具有“解释经典的历史传统”观点的一项是()A.孔子以《诗》《书》《礼》《乐》等经典教导学生,并说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B.中唐文人唱和频繁,白居易与刘禹锡牵头的诗人群体唱和活动跨度长达十九年之久。C.《三国志》有裴松之注,其注博引典籍,广增异闻,丰富了后世对三国历史的认识。D.《毛诗序》对《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句注曰:“关关,和声也。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水中可居者曰洲。”4.《高中语文》提出“议论要有针对性”,写议论文既要“为时而著”,有现实针对性;又要“目中有人”,有读者意识,请据此分析材料二“议论的针对性”。 5.材料一和材料二呈现了汤一介先生对创建“中国解释学”的探索过程,请结合材料对此作简要分析。【答案】1.C2.D3.B4.①“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议论要有现实针对性,材料二末段把对中国解释学的创建置于当下中国文化、哲学、宗教、文学等方面思考,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而且,“说法也许太消极了。为此,我打算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也体现了时代意义。②“目中有人”中“人”,即读者,写作要有读者意识,文章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读者一般为社会科学专业研究者,因此表达上引经据典,例证丰富;表述严谨,用语准确。5.①材料一里汤一介通过列举中国历史上对“经典”进行解释的现象,提出能否创建中国解释学的思考,提出了“中国解释学”的目标是为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研究时的有效,并考虑了从传统经验的分析研究里探索对概念的选取和解释;②材料二里汤一介在材料一观点的基础上,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以中国古代对经典注释的三种主要形式为例,明确了“中国解释学”的解释方法和“中国解释学”对中国文化、哲学、宗教、文学等等研究的重要意义;③两则材料呈现了汤一介先生创建“中国解释学”的探索过程,也初步明确了“中国解释学”的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现了汤一介先生“中国解释学”探索过程研究的发展性。【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各自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错,就材料而言,中国并未建立起系统的“解释学”理论,只有历代对经典的解释。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研究意义不大”错,依据材料,作者确有认为“章句”之法注释经典过于繁杂,但并未否定其对中国的“解释学”的创建的意义价值。就材料一内容而言,即使“章句”之法注释经典过于繁杂,但通过对方法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对中国解释经典的历史传统的认识。B.“故对‘类书’的研究可能会给中国解释学的创建带来困扰”错,依据材料,作者强调的是对不同“类书”的编纂原则和方法加以分析研究以及从中探索对名词概念的选取和解释,有助于中国的“解释理论”的建立,而非带来困扰。 C.“其叙述注释也更为精准”错,文中只是提到《公羊传》《谷梁传》对《春秋》的解释与《左传》不同,但并未对哪一种叙述注释更为精准作任何的分析评价。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意指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而不随意创作,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事物,这体现了“解释经典的历史传统”。B.文人唱和是一人吟咏歌唱,另一人写诗相和的行为,并不是对经典的阐释。C.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属于“解释经典的历史传统”的典型例子。D.《毛诗序》对《诗经》的注释,属于“解释经典的历史传统”的典型例子。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题目结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中的知识链接,为学生理解“议论要有针对性”提供了具体的思考支架,即“为时而著”与“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中所说的“现实针对性”与“读者意识”。结合材料二“现在我想,我这个说法也许太消极了,为此,我打算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本文只是想对中国历史上对经典的注释作一粗浅的梳理,以揭示‘解释问题’对当下中国文化、哲学、宗教、文学等等诸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知,材料二评价自己以前的说法太消极,说要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末段把对中国解释学的创建置于当下中国文化、哲学、宗教、文学等方面思考,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体现“为时而著”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如《左传》对《春秋》的解释,当然还有《公羊传》与《谷梁传》”“《春秋》隐公元年记载……”“如王弼的《老子旨略》是对《老子》所作的系统的整体性解释,《周易略例》则是对《周易》所作的系统的整体性解释”“在《韩非子》的《解老》中大都是用法家的社会政治观点来解释《老子》”可知,本文表达上引经据典,例证丰富;“是目前知道的最早一部对经典进行解释的书”“虽然……但”“如果……那么”“大体可以看到”“主要部分”等语言表述严谨,用语准确。结合本文的出自《中国社会科学》,读者一般为社会科学专业研究者,体现了读者意识,即“目中有人”的特点。【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本题审题重点为“汤一介先生对创建‘中国解释学’的探索过程”,尤其是“探索”一词,结合两篇文章的题目《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以及具体内容,可知汤一介先生对创建中国“解释学”的理解与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由材料一“在中国,本来也有很长的解释经典的历史传统,并且形成了种种不同的对经典注释的方法。例如……”“这些有关翻译方法和原则的资源如加以利用,或亦对中国之‘解释’理论有重要意义”通过列举中国历史上对“经典”进行解释的现象,提出能否创建中国解释学的思考;“我们应在传承时辈学者成果的基础上,主动借要西方解释学,以便我们对今后中国哲学的发展提倡某些可以利用的资源”提出了“中国解释学”的目标是为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研究时的有效;“对不同‘类书’的编纂原则和方法加以分析研究以及从中探索对名词概念的选取和解释,能否对中国的“解释理论”的建立有一定意义?”考虑了从传统经验的分析研究里探索对概念的选取和解释。材料一主要是对能否创建的思考。材料二“我打算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这里我们先取三种不同的注释方式作一分析”“我认为上述三种可能对后世影响最大”“揭示‘解释问题’对当下中国文化、哲学、宗教、文学等等诸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中国解释学三种注释形式的思考归纳,逐步形式了中国解释学的理论体系。两篇文章作者都是汤一介,一篇是发表于1998年的《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另一篇是发表于2000年的《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实则是对同一个学科问题的研究探索过程的共同呈现。(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水丁玲天慢慢地亮了,没有太阳,愁惨的天照着黄色的滔滔的大水,那一夜淹了汤家阙,又淹了一渡口的一片汪洋的大水,都吞灭了一切的怕人的大水,那还是逞着野性,在向周围的斜斜的山坡示着威的大水,而且还照着稀稀残留下的几个可怜的人类,无力的,颜色憔悴的皮肤,用着痴呆的眼光,向四方爬去。经了那么一个夜晚的一渡口,也还逃出了一些人,赵三爷和侄儿大福也踉踉跄跄逃了出来,又在一个路口遇着了,还遇着了一群又一群已经逃散了,又集合了的那些邻近茅棚里的人,也有一些女人,也有一些小孩。大家看见了都抱头大哭,都为过分的悲痛和恐慌压着说 不出一句话来。大家都更觉得亲切了,都不愿分开,都集在一团,慢慢地向长岭岗走去,是失去了精神,失去了勇气,剩着饥饿的肚皮的一群。水在他们后面,有的房屋还半睡在水里,大树的梢也从水里伸出来映在太阳底下,摇摆着茂叶,而且还有一些人的声音从那里传出来,一些求援的声音。他们也涉过几处渍有浅水的地方,一群人这么慢慢地走去。沿路也有一些人家,都走出来担心地絮絮叨叨地问。也有一些不说话,只沉重地将怜悯的眼光落在他们身上。他们走了一会,因为几个女人和孩子都嚷着走不动,于是便停了下来,坐在一块有坟的乱岗上。天空没有云,蓝粉粉的,无尽止地延展开去。下面是水,黄滚滚的,无穷尽地涌了来。剩下的地方,剩下的人,拖着残留的生命,无力地爬着又爬着。这坐在乱坟岗上的一群,约莫有三十多个人,一半女人和小孩,一半是男人。坐了一会又向前走,沉默的时候比说话的时候多,女人们啜泣的时候是更多,小的小孩不懂事地时时吵饿:“妈呀!胜子饿!……。”“我走不动了呀……”“快到了!没有好远了!到了买馍馍给毛毛吃……”吵饿的被哄住了,又有一些哭着要妈要爹的,这些情景真能使一个强壮的人听着也伤心,何况这都是些失去了家,失去了亲人,从死的唇吻上逃去的一些男人。他们心痛,却又得忍着,而且有几个还得用希望鼓着大家的勇气:“狗狗!妈妈在前边,妈妈替狗狗买粑粑去了。乖的狗狗不要哭……”“张大哥!你抱抱王和尚吧,他妈抱不起他了……”“唉,三爷!你放宽心些吧。我看见你家三姆早就带着龙儿走了的,她们一定朝她娘家走去了……”陈大嫂看见赵三爷那么一个强壮的农人会一句话也不说,只悄悄不断地叹气和揩眼泪,不觉忘去了自己也离去家里其他的人而安慰着别人起来了。这里面有一个年轻的汉子王大保,和一个四十多岁,在三富庄上做了二十年的长工的李塌鼻。他们没有失去一点勇气,也没有失去理智,平时并不能得人信仰,这时却自自然然都依着他们的话起来了。“哭有什么用,死的死去了,哭得转来吗?不死的总得鼓着气想法,未必也让他死去吗?”“不要哭,跟着我来,到了长岭岗愁他们不给我们吃。这几个,吃得起的,那里有三条 街,有一百多家铺子,三富庄、马鞍山的大户都有人在那里,有县里派来的镇长,有分局长,有兵警,有学堂。哼,老子们家破人亡了,老子们就得留下这条命,还得算算账呢!……哭什么,不要哭了,男子汉!日子还长呢,哭成得个什么事……”“别处我不晓得,三富庄我就清楚,打开他们的仓,够我们一渡口的人吃几年呢。看他们就真的不拿出一点来,忍心让我们饿死?……”“我们一定不要哭,快点走,到了长岭岗我们去找他们的局长,或是团上的人,有人问话,塌鼻你答应……”慢慢地讲着一些以后的计划,大家心里都活动一些起来了。到望见那长岭岗的炊烟的时候,是快吃午饭的时候了。他们又遇着从汤家阙逃来的一伙人。于是合在一块向前进。长岭岗的镇外上,已经挤满了一群群的携儿带女的家族,饥饿把他们都弄瘦了,有的靠在树根上,疲乏的;有的蹲在石块上,望着来的一群新的逃来的人。“你们从什么地方来的?……”“你们是哪里的?来了好久了吗?”他们再往前进,朝镇里走去。越去越看见那越黄瘦的人,那些与他们同运命的人越多了。从脸上的颜色可以辨别来到的新旧,来得越久的,就越憔悴。展在眼面前的情形,使大家心里又预感着失望,可是空的肚子里为一种火燃烧着,他们只得又鼓着力往前走。“喂,你们往哪里去?”憔悴了的群里有人在问了。“到镇上去,想找镇长,局长也好,先给我们一些吃的,我们是昨夜晚上遇难的。”“他该管你吗?我们的人都不准上街,他们比防土匪还怕我们呢!”“真的吗?那我们怎么得了呢?……”小孩吵着,女人们又哭起来了。街的两头站了许多刚刚从县城里添来的荷枪的兵士。也有一些是镇上团防临时加的团丁。墙上贴了碗大的字的告示,有认得字的人便解释着给其他的人听:……(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空间变化来展开叙述和描写,既符合了人物逃难者的身份,也为小说铺设了宏阔的社会背景。B.逃难过程中,沿路有些人家虽然报以同情的目光,但都不愿施以援手,这也增添了小说的 悲剧色彩。C.李塌鼻主动站出来为同行者加油鼓劲,他的话虽然有一定的虚夸想象的成分,但赢得了人们的信任。D.小说不以细节刻画为主,而是粗笔勾勒,以深沉厚重的笔触关注现实,这种现实主义风格带有时代性。7.关于文中灾民们在镇上的所见、所闻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来的灾民对后来灾民的询问和劝告,既是对命运相连者的关切,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情绪的宣泄。B.后来的灾民对先来灾民的回答,表现出他们单纯的愿望无法实现时,既失落又仍存有幻想的心理。C.告示旁边许多荷枪的兵士,与前面李塌鼻对镇上的美好想象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小说的主题。D.根据前文内容可以推知,小说结尾处省略的内容应该是镇里对灾民的安抚,以及临时安置的办法。8.在往长岭岗镇一路走来的过程中,灾民们的心绪发生着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9.选文和下面一段文字在人物群像的刻画上有共同点,请简要分析。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掌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楼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节选自《红楼赞》第40回)【答案】6.B7.D8.①绝望无助。从“慢慢地向长岭岗走去,是失去了精神,失去了勇气,剩着饥饿的肚皮的一群”可知,他们是在饥饿的驱使下无助前行的人。②互相宽慰。他们不觉忘记了自己刚刚失去亲人的苦痛而去安慰别人,互相鼓舞。③燃起希望。王大保、李塌鼻的话让大家对镇上产生了幻想,燃起了希望。 9.①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②通过特定场景(典型环境)来刻画人物。《水》表现苦难,选择的是逃难的场景;《红楼梦》选段表现欢乐,选择的是宴会场景。③点面结合,既注重群像刻画,又突出人物个性。如《水》在刻画难民群像的同时,写活了陈大嫂的朴实善良,李塌鼻的自信乐观、信口开河;《红楼梦》在刻画大观园女子群像时,也突出了史湘云的爽朗、林黛玉的娇弱等个性特征。④以衬托(人物间的互动)来塑造人物。如《水》中难民在路上的相互劝慰,体现了人物的性情和处境;《红楼梦》中,宝玉滚到贾母怀里、惜春拉着奶母、王夫人指着王熙凤等,体现了人物关系的亲疏。【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都不愿施以援手”错,根据原文“沿路也有一些人家,都走出来担心地絮絮叨叨地问。也有一些不说话,只沉重地将怜悯的眼光落在他们身上”无从判断“愿”与“不愿”。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D.根据前文对话内容以及荷枪的兵士可以推知,镇上没有“临时安置的办法”,告示应该是对老百姓的欺骗和警告。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特征的概括,但要注意题干的情境限定———“在往长岭岗镇一路走来的过程中”。根据原文“慢慢地向长岭岗走去,是失去了精神,失去了勇气,剩着饥饿的肚皮的一群”,不难概括出他们内心的绝望;根据原文“他们心痛,却又得忍着,而且有几个还得用希望鼓着大家的勇气”,以及“不觉忘去了自己也离去家里其他的人而安慰着别人起来了”,可以概括出他们在绝望中互相鼓舞,相互安慰的心理状态;根据原文“平时并不能得人信仰,这时却自自然然都依着他们的话起来了”,以及“慢慢地讲着一些以后的计划,大家心里都活动一些起来了”,可以看出他们在绝望中找到了希望,增添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描写手法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考查“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效果。作答时首先需要明确人物描写的手法有哪些,并能综合小说文本和《红楼梦》片段,找出在塑造群像方面的共同点,然后分条作答。①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水》中“妈呀!胜子饿!……。”“踉踉跄跄逃了出来”“颜色憔悴的皮肤,用着痴呆的眼光”有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红楼梦》中“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哈哈的大笑起来”“喷了出来”“发怔”“蹲着笑去”对于人物群像的刻画也运用了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②通过特定场景(典型环境)来刻画人物。《水》“天慢慢地亮了,没有太阳,愁惨的天照着黄色的滔滔的大水,那一夜淹了汤家阙,又淹了一渡口的一片汪洋的大水……”“照着稀稀残留下的几个可怜的人类,无力的,颜色憔悴的皮肤,用着痴呆的眼光,向四方爬去”描写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灾难时的场景,也刻画了人们逃难时的场景;《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贾母宴请,把贾家人笑的前仰后合的场面描写。③点面结合,既注重群像刻画,又突出人物个性。《水》中“几个可怜的人类,无力的,颜色憔悴的皮肤,用着痴呆的眼光,向四方爬去”是群像,“赵三爷和侄儿大福也踉踉跄跄逃了出来”是个性化点的刻画;《红楼梦》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是群像刻画,“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楼着宝玉叫‘心肝’……”也有大量具体个性化的形象描写。④以衬托(人物间的互动)来塑造人物。《水》“他们心痛,却又得忍着,而且有几个还得用希望鼓着大家的勇气……”“大嫂看见赵三爷那么一个强壮的农人会一句话也不说,只悄悄不断地叹气和揩眼泪,不觉忘去了自己也离去家里其他的人而安慰着别人起来了”以人物间的互动来塑造人物,表现灾难中的互相扶持;《红楼梦》“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也以人物间的互动来塑造人物,生动形象地表现大笑时的场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楚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汉王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民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良,曰:“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对曰:“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昔汤、武封桀、纣之后者,度能制其死生之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其不可一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二也。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三也。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载干戈,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四也。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为。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五也。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六也。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立六国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七也。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荀悦论曰:夫立策决胜之术,其要有三:一曰形,二曰势,三曰情。形者,言其大体得失之数也;势者,言其临时之宜进退之机也;情者,言其心志可否之实也。故策同、事等而功殊者,三术不同也。(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民/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B.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民/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C.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民/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D.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民/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王,周武王姬发,他联合众多部族讨伐暴君纣王,殷商大败,周朝建立。B.社稷,社土神,稷为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就用社稷代表国家。C.项籍,即项羽,名籍,字羽,勇猛好武,自称西楚霸王,最终为刘邦所败。D.阳,原与日光向背有关,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水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阳。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王在楚国军队多次侵扰使自己军队粮食缺乏的情况下,召来郦食其商量对策,想要削弱楚军的力量,郦食其引用古事来进行回答。B.汉王准备刻制玺印让郦食其带去六国,在郦食其出发之前,汉王让人召来张良商议此事,把郦食其的话告诉了张良,张良明确反对。C.张良列出历史与事实,从七个方面阐释了反对刻制玺印让郦食其带去六国的原因,其言正,其议论与说理透彻,关心国事一展无遗。D.汉王在听了张良的意见后,吐出口中的餐饭,张口大骂郦食其是个浑书呆子,差点坏了大事,并且随即下令销毁了制作的那些王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2)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14.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答案】10.B11.D12.B13.(1)张良说:“谁替陛下策划这样的计谋呢?(如果这样的话)陛下统一天下的大事就完了!”汉王说:“为什么呢?”(2)那些天下的游士,离开自己的亲人和亲属,离开旧交老友,跟随大王四处奔波,只是想得到日思夜想的一小块封地。14.①总结上文,提出形、势、情是确定胜负的策略方法。②通过“论曰”来展开议论,亮明观点,以供统治者借鉴。③含蓄表达了对张良运筹帷幄的能力的赞美。【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陛下您如果真能恢复六国后人的王位,那么他们的君臣、百姓都会对陛下感恩戴德, 没有人不向往陛下的风范仰慕陛下的德义,会心甘情愿做您的臣民。如果您的恩德道义已经施行,陛下即可以面向南而称霸天下,楚王也一定会整理衣襟来朝拜您。“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中,“六国之后”作句子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AC;“莫不乡风慕义”中,“乡风”与“慕义”为并列的两个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水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阳”错误,应为“水之北为阳,山之南为阳”。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汉王让人召来张良商议此事”错误,原文说“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意思是郦食其还没出行,张良从外面回来拜见汉王。说明张良是自己来的,不是汉王让人召来的。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画”,策划,谋划;“去”,失去,完了;“何”,为什么。(2)得分点:“去”,离开;“故旧”,旧交老友;“咫尺”,形容地方狭小。【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先读懂最后一段内容的大意;然后联系全文,可以看出最后一段是总结,展开议论,表明观点,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最后概括并分点作答。“荀悦论曰:……”,通过“论曰”来展开下文的论述,亮明作者的观点,以供统治者借鉴,这是此类文章的常用写法。“夫立策决胜之术,其要有三:一曰形,二曰势,三曰情。形者,言其大体得失之数也;势者,言其临时之宜进退之机也;情者,言其心志可否之实也”,写确定胜负的策略方法,主要有三项要素:一为形,二为势,三为情。所说的形,就是大体得与失的趋势;所说的势,就是时机,是指随时把握进与退的形势;所说的情,是指人的心志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以上语句总结了上文,提出形、势、情是确定胜负的策略方法。“故策同、事等而功殊者,三术不同也”,写所以采用的策略相同,遇到的事情相同,而取 得的功效却不同,就是因为这三个方法运用不同决定的。这句话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张良运筹帷幄、才能超出常人的能力的赞颂之情。参考译文:楚军多次袭击汉军运粮的通道(侵夺军粮),使得汉军粮食缺乏。汉王与郦食其谋划要削弱楚军的力量。郦食其说:“从前商汤攻桀,将夏桀的后代封在杞国;周武王讨伐商纣,将商纣王的后裔封在宋国。如今秦朝丧失道德背弃仁义,侵伐各诸侯,毁灭他们的国家,使各诸侯没有立锥之地。陛下您如果真能恢复六国后人的王位,那么他们的君臣、百姓都会对陛下感恩戴德,没有人不向往陛下的风范仰慕陛下的德义,会心甘情愿做您的臣民。如果您的恩德道义已经施行,陛下即可以面向南而称霸天下,楚王也一定会整理衣襟来朝拜您。”汉王说:“好极了。赶快去刻制玺印,先生就可以带着它到六国去。”郦食其还没出行,张良从外面回来拜见汉王,汉王正在吃饭,说:“子房你过来,宾客中有人为我策划削弱楚军力量的办法。”他便把郦食其说的话全都告诉了张良,问:“你看怎么样?”张良说:“谁替陛下策划这样的计谋呢?(如果这样的话)陛下统一天下的大事就完了!”汉王说:“为什么呢?”张良回答说:“我请求借用大王面前的筷子为大王筹划一下天下的形势。从前商汤、周武王封立夏桀、商纣王的后裔,是因为估计能够控制住夏桀、商纣王后代的生死。现在陛下您能控制住项籍灭亡的命运吗?这是不可封六国后代的第一个原因。周武王进入殷商之地后,在里门表彰商纣王时的贤人商容的德行,又释放了被囚禁的箕子,修理比干的坟墓。今天陛下能做到吗?这是不可封六国后代的第二个原因。周武王将巨桥仓库的粮食和鹿台的钱散发出去,赈济贫穷的百姓。今天陛下您能做到吗?这是不可封六国后代的第三个原因。殷商被平定之后,周武王将战车改为乘车,把兵器倒置过来,向天下昭示不再打仗了。如今陛下能做到吗?这是不可封六国后代的第四个原因。周武王将战马放养在华山的南坡上,表示以后不再使用。现在陛下能做到吗?这是不可封六国后代的第五个原因。周武王还将牛群放到桃林以北的地区,以示不需要它们再运输军需物资,囤积粮草。现在陛下能做到吗?这是不可封六国后代的第六个原因。那些天下的游士,离开自己的亲人和亲属,离开旧交老友,跟随大王四处奔波,只是想得到日思夜想的一小块封地。现在如果再恢复六国后人的王位,天下游士都各自回去侍奉他们的国君,与他们的亲人团聚,返归旧交老友,那么陛下谁还会追随您夺取天下呢?这是不可封六国后代的第七个原因。假如大王采用了那位宾客的计谋,陛下统一天下的大事不就完了吗!”汉王听了这番话后饭也不吃了,把口中的食物吐了出来,骂道:“这个浑书呆子,几乎坏了我的大事!”于是下令立即销毁那些王印。荀悦评论说:确定胜负的策略方法,主要有三项要素:一为形,二为势,三为情。所说 的形,就是大体得与失的趋势;所说的势,就是时机,是指随时把握进与退的形势;所说的情,是指人的心志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所以采用的策略相同,遇到的事情相同,而取得的功效却不同,就是因为这三个方法运用不同决定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①周密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②。最负他、秦鬟③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消忧。【注】①此词创作于1276年,该年正月元兵入杭州,宋室已亡。蓬莱阁:旧在浙江绍兴卧龙山下。作者自注:“阁在绍兴,西浦、东州皆其地。”②王粲登楼:王粲于东汉末年避乱荆州作《登楼赋》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③秦鬟:指形似发髻的秦望山,在今绍兴东南。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开篇直接点题,叙写登山进阁的过程,“正”字领起下面两句,交代了当时阴沉的天气。B.“茂林”出自王羲之《兰亭集序》“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词人用此典故强化了身世之叹。C.“一片清愁”揭示了词人登阁有感的原因,收束上阕,为下阕进一步抒发故国之思作铺垫。D.“魂飞西浦”“泪洒东州”两句互文见义,写出词人在他乡几次梦回东州、西浦,热泪流淌。16.请简要分析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亡国之痛的。【答案】15.B16.①直抒胸臆。“天涯归梦”,曾在梦中数次梦归故国,直接抒发了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好江山、何事此时游”,这美好的故国江山为什么现在才来?以深深的悔意抒发了亡国之痛。②借景抒情。词人想象秦望山似美人对镜梳妆的情景,以乐景反衬出内心的亡国之悲。③用典抒情。化用“王粲登楼”的典故,词人登楼与王粲的感受相似,因为心中满是对故国的一片深情,所以再美的风景也无心欣赏,含蓄深沉地抒发了亡国之痛。【解析】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强化了身世之叹”错误,句意为“茂林修竹丛生衰草,尽笼在轻烟的凄柔”,是感慨兰亭的古今变迁,没有强化身世之叹。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表达技巧及思想感情的能力。“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回首事,孤身飘泊天涯,家乡小路,只在魂魄牵系的归梦中,几回魂飞西浦几番泪洒东州。这几句直抒胸臆。直接抒发了对故国的深深怀念。“最负他……好江山、何事此时游”,诗人说辜负了,辜负了,这美好的江山,为什么偏偏在这样的时刻来与你相见!这也是直抒胸臆,以深深的悔意集中抒发了国破家亡的巨大创痛。“秦鬟妆镜”,惹人爱怜的是秦望山如美人秀髻对镜湖弄妆洗梳,此句借景抒情,词人想象秦望山似美人对镜梳妆的情景,采用艳丽的词语极力铺陈山川的美丽,以乐景反衬出内心的亡国之悲。“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可如今归来故国的山河故园的思念像王粲登楼的悲哀感受,“王粲登楼”为用典抒情,词人登楼与王粲的感受相似,这种“很特别”的感觉,将那种江山易主、国破家亡的悲伤,表现得极其真切,极其深沉。因为心中满是对故国的一片深情,所以再美的风景也无心欣赏,含蓄深沉地抒发了亡国之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青玉案·元夕》中写出女子盛装观灯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拟行路难(其四)》中运用反问语气表现作者极度矛盾痛苦和忍辱负重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鹧鸪”一词频繁出现,南来北往的游子,贬谪异乡的士大夫,独处深闺的思妇,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对命运的感叹,都融入鹧鸪的形象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蛾儿雪柳黄金缕②.笑语盈盈暗香去③.心非木石岂无感④.吞声踯躅不敢言⑤.鹧鸪声里夕阳西⑥.陌上征人首尽低(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缕”“盈”“踯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知时间为何物,但想要描述时,便觉得无能为力。”古罗马思想家奥古斯丁的这句话,说出了大部分人对时间的整体感受——可以感知却难以描述。但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都是一些_____①____的人,他们不断通过自己的作品尝试去定义、描述、探究时间。时间具有多元性和相对性,黑暗与光明,左边与右边,瞬间与永恒,慢与快,动与静,行与思……种种相对的概念在时间中可以____②_____。当我们谈论时间时,先来搞清楚我们谈论的是什么时间。大体而言,时间有两种_____③____的身份:一是起源自宇宙大爆炸的自然时间,一是被现代文明驯服的标准时间。人类在远古时期,就对自然时间有丰富的认知,太阳升起落下,月亮变大变小,鸟儿秋去春来……但就自然时间而言,你可以观察体会,却无法准确测量。它就像一匹_____④____的野马,自在神秘,难以捉摸,有时会给人类的交流带来障碍,甚至给人类的生活制造麻烦。要想驯服时间,就需要亟待发明钟表和日历,采纳人为的计量系统,由此,用“几点钟”来描述的标准时间就产生了。1884年10月,本初子午线、国际日期变更线、24个时区等世界标准时间系统中的要素一一确立。从此以后,人们再也离不开时间的督促了。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迎难而上②并行不悖③截然不同④桀骜不驯19.要想驯服时间,就需要发明钟表和日历,采用人为的计量系统,由此,用“几点钟”来描述的标准时间就产生了。【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语境中用来形容那些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知道描述时间很难,但是依然不断去尝试,可以填入“迎难而上”。“迎难而上”,形容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敢地面对挑战。 第二空,语境中用来形容时间中各种相对的概念都可以同时存在、进行,可以填入“并行不悖”。“并行不悖”,指同时进行而互相不违背。第三空,语境中用来形容时间的两种身份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填入“截然不同”。“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第四空,语境中用来修饰野马,形容自然时间像难以驯服、不服管教的野马,可以填入“桀骜不驯”。“桀骜不驯”,比喻傲慢,性情暴躁不驯顺,不服管教。【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义重复,“需要”和“亟待”语意重复,应删掉“需要”或“亟待”。二是搭配不当。“采纳”与“系统”搭配不当,“采纳”主要搭配“意见、要求,计划、方案”等,此处应改为“采用”。20.《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香菱苦吟诗,大家的反应各不相同,下列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①“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②“何苦自寻烦恼。”③“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④“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A.①宝玉②黛玉③宝钗④探春B.①探春②宝钗③黛玉④宝玉C.①黛玉②探春③宝玉④宝钗D.①宝钗②宝玉③探春④黛玉【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能力。探春提议邀集大观园中有文采的人组成了海棠诗社,所以,补柬,请入社应是探春对香菱说的。 香菱央求薛宝钗教她写诗,薛宝钗却笑着说她是“得陇望蜀”。薛宝钗言外之意是带她到梦寐以求的大观园已经是不错了,还想学诗,开玩笑的说她真是太贪心了。在薛宝钗看来,香菱是丫鬟,辈分低微,写诗是贵族们干的风雅韵事,丫鬟是不需要学诗的,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即可。所以,“何苦自寻烦恼。”是薛宝钗的反应。薛宝钗不教他写诗,香菱便自己来到潇湘馆,央求林黛玉教她写诗,没想到,平日尖酸任性的林黛玉却一口答应,成为了香菱的师傅。林黛玉耐心的教香菱作诗,她让香菱多看王维、李白、杜甫的诗,告诉香菱写诗的时候,不要为了诗的工整而堆砌美丽生涩的辞藻,并让他放开包袱,大胆的写诗。可见,“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是林黛玉对香菱的鼓励。“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这句话的意思是,香菱看上去原本就聪慧,不像是一个不会作诗的人,也应该和他们一样会作诗,现在终于是学起来了,看来老天爷还是很公平的。这句话体现了平等的思想。而《红楼梦》中有平等思想的是贾宝玉,可见这句话是贾宝玉说的。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我们和古人类最大的区别在于眉脊。过去大部分观点认为眉脊用来稳定人类的头骨,①。可研究发现,就算削掉眉脊也不会影响正常的咀嚼。科学家认为没有实际功能的眉脊没有办法表达很多的意义,所以就逐渐退化了。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失去这样的眉脊可能让我们看上去较为友好。与此同时,平坦、竖直的前额让我们的眉毛更富有表现力。②,以此来传达我们内心的“小心思”。比如双眉上扬表示欣喜或惊讶,单眉上扬表示不理解或者有疑问,皱起眉头更多是不同意的意思等。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爱秀”的眉毛究竟有什么用处呢?过去人们认为,它可以防止水或者细微的碎屑进入我们的眼睛。可你有没有发现,③,甚至没有眉毛的人,他们其实并未受到什么影响。最近的研究发现,咱们的眉毛是用来传达表情的,现代人能够拥有庞大的表情系统,很大程度上是眉毛的功劳。除了眉毛,人类独有的眼白也为我们表情系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眼白也叫作“巩膜”,是眼球表面包裹着的一层不透明的纤维状保护层。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我们摩挲这本书时,或许思绪会接上“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老庄思想。B.“川藏第一隧”——二郎山隧道,将我们通行天堑二郎山的时间缩短了。 C.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D.网络用语记录着一时一地的故事与人们的情绪,它是网络世界曾经“活过”的证据。22.请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B22.①以此帮助人类咀嚼②我们巧妙地移动眉毛③那些眉毛稀疏【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处“巩膜”表示特定称谓A.表示引用。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反语否定。D.表示特殊含义。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根据横线后“就算削掉眉脊也不会影响正常的咀嚼”可知,语境是说科学家认为“眉脊”的作用是为了帮助人类咀嚼,故第①处填“以此帮助人类咀嚼”之类的语句。根据横线后“比如双眉上扬表示欣喜或惊讶,单眉上扬表示不理解或者有疑问,皱起眉头更多是不同意的意思等”可知,语境中的这些例子都是强调眉毛的移动和人类感情之间的关系,故第②处填“我们巧妙地移动眉毛”之类的语句。根据前文“可你有没有发现”和后文“甚至没有眉毛的人”可知,语境是说比没有眉毛稍微好一点的情况,故第③处填“那些眉毛稀疏”之类的语句。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断运动发展,新事物、新思想层出不穷,蕴含着无穷的活力;“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同德,形成合力,便无坚不摧。打造优秀的团队,建设强盛的国家,乃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离不开对“活力”和“合力”的思考。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激发活力各展其才,形成合力共创辉煌森林激发每一棵植物的活力,才能涌动充沛盎然的生机;大海汇聚每一滴海水的活力,才能呈现奔腾不息的豪迈。一个团队既激发活力,又形成合力,才能创造辉煌的业绩。“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天工人巧日日争新,才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生机与活力。一个团队要想发展,也必须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一个没有活力的团体,只是一潭死水,激不起任何的涟漪,做不出任何的成绩。那么何为活力呢?活力就是指潮气蓬勃的生命力、创造力。唯有激发活力,才能面对挫折敢于积极进取,面对困境敢于打破突围,面对积习敢于开拓创新。山崖间,石缝中,生命的资源何其贫瘠,一粒种子却没有气馁,而是积极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巨松,让山间充满活力。0.33毫米是长三甲火箭发动机喷管的管壁厚度,0.2秒是人眨眼的频率,面对极限挑战,高凤林没有畏惧,而是勇敢面对,突破人体限制,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成为名副其实的“焊高祖”;国际技术封锁,国内一穷二白,王大中凭着悟性、勇气和韧性,坚持科研攻关,最终模块式球床高温冷气堆核电示范工程建成。马克拉瑟福德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口泉眼,不断喷涌出生命、活力、爱情。如果不为它挖沟疏导,它就会把周围的土地变成沼泽。所以团队要想发展,必须激发个体的活力。但是,个体有活力却各自为战,横冲直撞,也只能成为一盘散沙,难成气候。只有把活力汇聚成合力,各施其能、各展其才,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才能创造辉煌的成就。《淮南子》有言:“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一场足球赛的胜利既需要需要11个人各展其能,站好攻位和守位,更需要他们巧妙配合;青蒿素的发现,不是屠呦呦一个人的才智结晶,而是团队目标一致、凝神聚力的结果;火箭发射成功,不仅需要高凤林这样的大国工匠为火箭焊接“心脏”,更需要无数的人在不同的岗位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道尔基家的的狗之所以能够杀死狼,就是因为它们齐心合力,分工明确:快狗纠缠,笨狗撞击,群狗咬定,恶狗一口封喉。它们与狼交战从不分兵,而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由此看来,孤军奋战,终究力量有限;众志成城,才能坚不可摧。 团体发展如此,国家发展更是如此。一棵草绿只能是一棵草,一片草绿了可以成为草地,所有的草绿了才能称之为春天;一朵花开不会引人注意,一树花开才会令人驻足,一片花开才能让人惊叹。中国梦的实现,从来不是依靠一个人的奋斗,而是要依靠全体中国人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又汇聚光热成星河,方能成就。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在风云际会之时,当代青年当自觉激发个人的活力,融入集体的合力,加入新时代的合奏,共同创造新征程的辉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是先分说“活力”和“合力”各自的价值,然后总说团队、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都离不开对二者的思考、运用。“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出自清代赵翼《论诗五绝》中第一首,意思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地生长,向前发展,大自然的天然鬼斧和人类巧妙的神工下的制品每天都涌现出来,层出不穷。“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出自《周易·系辞上》,意思是: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构思本篇作文,我们应深入理解并深刻把握活力与合力的内涵和作用。在材料中,所谓活力,指的是旺盛的生命力,是朝气蓬勃的新生量表现出来的无畏精神、创新精神、进取精神。有活力的个体,能自我突破、自我超越、快速成长;有活力的集体,能给组织里面的每个个体提供施展能力的机会,能激发每个个体的潜力,从而让集体日渐强大。所谓合力,指的是一个集体有向心力、凝聚力,能够把集体中所有个体的力量汇聚到共同的目标上,让大家既各展其能,又为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任务而努力奋斗。形成合力的集体,能获取一加一大于二的强大力量。在写作过程中,要在辨析清楚活力、合力各自的内涵和作用的前提下,把它们统一到如何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集体上来。也就是,应该围绕着如何既激发活力,又形成合力,从而构建一个强大的集体。“活力”“合力”“集体”是我们本次写作的关键词。写作时,我们可以从下面的角度来构思:一是,要激发每一个个体的活力,只有所有的个体都被充分激活,整个集体才能更富生命力,不然,再团结的集体,也只是一具庞大的僵尸。二是,有了活力还不能各自为战,应该把个体、局部的活力统一到集体的共同目标中去,形成合力,不然只会是一盘散沙。三是,如果集体中的每一个体都富有活力,所有个体又形成合力,那么这个集体就是有活力的集体,就会无坚不摧,欣欣向荣。四是,不能因激发活力而让组织涣散,不能因强调合力而抑制活力。立意: 1.各显其能活力旺,同舟共济国运昌。2.活力四射应鼓励,同心同德不可忘。3.有合力的团队需要培养有活力的个体。4.汇聚活力成合力,所向披靡创辉煌。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南省常德市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常德市2022-2023学年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常德市 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湖南省常德市 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湖南省常德市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平顶山市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常德市 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3-28 13:42:01
页数:24
价格:¥3
大小:49.5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