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常德市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地理试题一、单选题1.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A.平均温度过低B.平均温度过高C.温度变化无常D.昼夜温差过大2.2018年8月15日,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的月球车外形首次对外公开,而且研制任务进展顺利,即将前往发射场进入发射准备。嫦娥四号将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A.空气太稀薄B.宇宙辐射太强C.陨石撞击太多D.月球引力太小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读2016年3月1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数值最低的是(   )A.①B.②C.③D.④4.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自驾游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A.气温:暖—冷—暖B.气压:低—高—低C.降雨:晴—雨—晴D.风向: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 在中高纬度地区东西走向山脉的南北两侧,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会出现明显的温度差异,阳坡温度高于阴坡。读某中纬度内陆地区等值线图,完成下列小题。5.关于甲、乙两地所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位于北半球的阳坡B.甲位于南半球的阳坡C.乙位于南半球的阳坡D.乙位于北半球的阳坡6.丙地的地形可能是(   )。A.山峰B.鞍部C.岗地D.天坑一般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流冰块阻塞水流造成水位上涨的现象,称为凌汛。下图为我国东北平原某河流甲、乙两处水文站2019年记录的即时流量数据(时间点为北京时间13点)。该河流春秋两季有凌汛现象,且仅出现在甲乙之间河段,该河段长约200千米。该河段结冰期流量来自冰下水流。河面冰层及周边积雪融化,造成流量增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4月下旬,乙水文站流量变小,其最可能原因是周边地区(   )A.下渗增大B.冰层厚度变大C.积雪面积变小D.气温下降8.甲乙之间发生凌汛的日期是(   )A.3月16日B.4月1日C.4月16日D.5月1日 陕西窑洞聚落的院落模式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从渭北到陕北呈现显著的地域分异特征,如图示意三种典型院落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陕西窑洞三种院落模式从南到北总体分布趋势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③10.院落模式呈现地域分异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A.土壤性状B.地貌条件C.光照强度D.文化传统中华民族自古便有中秋赏月、赏桂等习俗。2019年9月13日(农历中秋节)长沙某老师发现校园的桂花并没有开放。9月21日该老师赴河南学习,发现该地学校相同品种的桂花已香飘校园。该老师返回长沙后,发现直至10月12日桂花香气才溢满校园。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1.根据材料可推断,9月21日至10月12日长沙天气特点是A.气温一直较高B.经历一次降温C.一直少雨D.有两次降雨12.7月底,颐和园的园艺技师将即将进入“圆珠期(即将开花)”的桂花“冻结”起来.使其停止生长。国庆中秋前后盆栽桂花被搬至室外,盛花期约有半月之久;在霜降前再次被移人室内。根据材料,可判断颐和园的园艺师对盆栽桂花采取的“冻结”措施是A.通风B.增加光照C.降低温度D.提升温度 13.从颐和园种植桂花的方式可推断下列气候类型中最适宜普遍栽种桂花树的是A.地中海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地质工作者对某河流的一个断面开展科学考察,并借助现代技术推测出该断面河流水位及地层的上升过程。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地层上升过程中河流水位保持相对稳定。下图是根据推测结果绘制的坐标,其中实线表示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虚线表示甲、乙、丙三个时代地层表面高度的时间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4.该断面上,②地层比③地层(   )A.形成早,厚度小B.形成早,厚度大C.形成晚,厚度小D.形成晚,厚度太15.近两年的地质调查发现,水位线附近的石灰岩中含有大量珊瑚、原始鹦鹉螺化石。据此可以判断(   )A.①地层中可能找到蓝藻沉积形成的叠层石B.②地层形成时海水里有大量蓝藻C.③地层形成于广阔的海洋环境中D.④地层可能含有裸子植物化石受离岸风影响,沿岸往往会产生水温较低的上升补偿流。下图为某季节北印度洋局部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16.关于图示洋流的影响,正确的是(   )A.降温减湿,对沿岸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B.使此季节从西亚运送石油到中国的船只航行速度减慢C.使该海域温度降低,促进鱼类生长D.使该海域附近的污染物向西南方向扩散17.半年后,关于图示洋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方向改变,性质不变B.方向改变,性质改变C.方向不变,性质不变D.方向不变,性质改变二、综合题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荆江(图左)是长江干流自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河段的别称,全长360km。江口以上河道两岸主要为低山丘陵,江口以下河道为上部黏性土层和下部沙土层组成的二元结构。2003年,三峡水库运行后,其下游荆江河段的水流速度发生变化,江口以下河段出现大面积崩岸现象,河床形态发生变化。由于部分崩岸区域靠近城镇,沿江河道修建了大规模的护岸工程。图右示意荆江崩岸过程。 (1)分析三峡水库运行后,荆江江口以下河段发生大面积崩岸的原因。(2)描述荆江河段的崩岸现象对河流和沿岸的影响。(3)推测大规模护岸工程修建对河床可能产生的影响。19.读某区域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甲地气温高于乙地的主要原因(2)图中R区域的二片沼泽在不同季节会呈现离合变化的现象,请分析原因。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研究表明,中生代末期我国南部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古长江各段尚未连接在一起,古川江与古金沙江在甲地汇合后往南流。至新生代,我国东部岩石圈向海洋伸展变薄,西部青藏高原隆起,逐渐形成西高东低的阶梯状地形,随后夏季风加强,古川江流向改变并经乙地向东流,长江各段最终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大江东去。下图示意中生代末期古长江流域周边地理事物分布。(1)推测新生代古川江流向发生变化并经乙地向东流的地理过程。(2)甲地分布着长江流域唯一一处中生代前形成的钛磁铁矿,科研人员在江汉盆地中发现 了钛磁铁矿沉积物,试分析其原因。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埋藏深度在地面以下0.3~0.7m)上生长有大片泰加林(即亚寒带针叶林),泰加林的分布南界一般在55°N,在我国大兴安岭西坡南延到了48°N。泰加林树高一般能达到15~20m,侧根发达。林中常可见大量倒木,当地人把成片的倒木叫“倒木圈”。在地势较平坦的区域倒木圈被清理后往往会积水演变成小池塘。在大兴安岭主脉西坡,一些东西走向山脊的南、北侧泰加林在覆盖率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下左图示意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下右图示意泰加林根系发育。(1)分析泰加林在大兴安岭西坡南延至48°N且山脊北侧覆盖率比南侧高的原因。(2)说明泰加林直根较短但侧根发达的原因。(3)简述被清理的倒木圈区域演变成小池塘并逐渐扩大加深的过程。 参考答案:1.D【分析】本题以探月为背景,主要考查月球表面的环境状况,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详解】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月球表面岩石主要受到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而形成月壤,故D项正确。而ABC三个选项的表述原因并不是月壤形成的主要原因,故ABC项错误。故选D。【点睛】土壤的形成主要受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等作用的影响。注意,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主要差异是地球存在大气和水,而月球没有。2.C【详解】月球表面是真空状态,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表面损石撞击密集,对人类威胁大,陨石什么时候撞击月球、撞击月球什么地方属于偶发事件,是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C正确。月球的空气状况、辐射、引力等人类目前已经完全知晓,这些属于稳定存在,可以事先估计,ABD错。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宇宙环境的月球环境。地球的大气层可以抵挡直径小的陨石,月球却没有这层屏障,降落到地面陨石多,任何一颗陨石都可能造成伤害。3.A    4.D【解析】3.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判断,图中①地是高压中心,天气晴朗,洗车指数低,A正确;②地位于冷锋锋后,可能有降雨天气,洗车指数高,B不符合题意;③地位于冷锋锋前,即将迎来降雨,洗车指数高,C不符合题意;④地位于暖锋锋前,多连续性降水,洗车指数高,D不符合题意。故选A。4.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②④两地都在冷气团一侧,气温低,③地在暖气团一侧,气温较高。②地经③地到④地的气温变化是低一高一低,A错误;天气状况为雨一晴一雨,C错误;根据等压线分布可判断,②地经③地到④地,气压大体在降低,B错误;②地的风向为西北风,③地的风向为西南风,④地的风向为东南风,所以②地经③地到④地的风向变化为西北风一西南风一东南风,D正确。故选D。【点睛】冷锋过境前温暖晴朗,过境时常出现阴天、降水、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过境前低温晴朗,过境时多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5.D    6.D【分析】5.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所以等温线a>b,而甲、乙又处于同一条等高线上,则甲的温度小于乙的温度(甲小于b),甲纬度较高,阳光是从南面照射过来则判断为北半球,故乙为阳坡且该地位于北半球。D正确;A、B、C错误。6.根据上题可知,a>b,丙处等值线闭合,且其数值是两侧等值线中的大值,从根据“大于大的”原则可知,丙处海拔气温高于周围地区,说明丙位置地势低,则可能为天坑。D正确,A、B、C错误。【点睛】用甲、乙处于同一条等高线上而气温不同来判断南北半球及坡向。根据等高线的高度来判断气温高低及“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7.C    8.B【解析】7.图中显示,乙站流量3月16日以后明显增加,说明乙水文站之上地区气温明显开始上升,河面冰层和周边积雪融化量增大,4月下旬,乙水文站周边地区的积雪快要消融殆尽,积雪面积变小,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使得乙水文站流量变小,C正确;4月下旬,由于积雪消融殆尽,水源的补给减少,周边地区地表水的下渗量减少,不会增大,A错;时间进入4月下旬,气温升高而不是降低,气温升高,冰层厚度减小而不是增大,故B、D两项错。故本题选C。8.材料信息表明,凌汛是指河流中冰块阻塞水流造成水位上涨的现象材料信息表明,甲、乙之间河段在春秋两季出现凌汛期,说明位于下游的地点纬度高、海拔低,位于上游的地点纬度低、海拔高,该河段河面冰层及周边积雪融化,造成流量增大,图中显示,乙站流量3月16日以后流量明显增加,说明乙水文站之上河面冰层和周边积雪融化量增大,说明气温明显开始上升,而甲站流量在4月1日以后流量才开始增加,说明甲站周边冰雪融化较晚,则纬度较高,位于乙站下游,因此与乙相比,甲水文站所在河段纬度高,海拔低。凌汛是指河流中冰块阻塞水流造成水位上涨的现象,甲、乙之间的水位上涨,则甲、乙之间发生凌汛时应流进河段的水量大于流出的水量,甲位于下游,乙位于,上游,甲的流量代表该河段流出流量,乙的流量大致代表该河段流进流量。图中显示,3月16日、4月16日、5月1日,甲的流量大于乙的流量,水位会下降,不会出现凌汛,排除A、C、D;图中显示4月1日,甲的流量小于乙的流量,即流进河段的水量大于流出的水量,水位会上升,则可能出现凌汛,因此甲、乙之间发生凌汛的日期是4月1日,B正确。故选B。 【点睛】凌汛形成的条件:一是河流有一定的结冰期;二是河流的流向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9.C    10.B【分析】9.根据所学知识,从渭北到陕北,黄土高原地势先上升后趋于平缓。厢房式窑洞主要依山或沿沟而建,一侧靠山;厢窑式窑洞主要建设在山坡上,三侧被山体环绕;地坑院式窑洞主要分布在无山体可依靠的平坦黄土塬区。因此从渭北到陕北,三种窑洞院落自南向北分布的总体趋势是厢房式窑洞、厢窑式窑洞、地坑院式窑洞,C正确,A、B、D错误。10.从渭北到陕北土壤性状类似,A错误;地貌有高低起伏,因此几种民居呈现出不同的特点,B正确;光照强度相差不大,不是院落模式分异的主要原因,C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传统使院落分异,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以传统民居来考查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域特征。窑洞有便于取材、冬暖夏凉、透气性能好等优点。缺点是采光不佳。11.B    12.D    13.A【解析】11.据材料可知,桂花在秋季天气转凉之后开放。河南较长沙桂花开得早,主要是河南比长沙纬度高,气温低,而长沙9月21日至10月12日期间,桂花直至10月12日才几乎全部开放,说明在此长沙经历了一次明显降温,B对。气温一直较高,则桂花难以开放,A不对。ACD错。降水和桂花开放关系不大,CD不对。故选B。12.将桂花“冻结”起来的,并非是低温,而是暖房,桂花在秋天气温下降后才开放,温度一升高,反而能抑制其生长,从而起到“冻结”作用,D对。通风、增加光照不会影响桂花开放,AB不对。降低温度会导致桂花提前开放,不符合题意,C不对。故选D。13.颐和园种植桂花的方式为盆栽,故可判断桂花树适宜生长在冬季温暖地区,不耐低温,因此最适宜普遍栽种桂花树的是地中海气候区,A对。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都较冷,不适宜普遍栽种,BCD错。故选A。【点睛】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经验14.C    15.C 【解析】14.图中显示,各地层层面间隔相对稳定,说明该区域地层为整体上升,地层顺序正常,因此,海拔较高的②地层形成较晚;由图可知②地层厚度明显小于③地层。说明②地层比③地层形成晚,厚度小,C正确,故选C。15.由图可知,水位线附近主要为③地层,大量珊瑚、鹦鹉螺的化石是在古生代海洋环境中形成的,C正确;蓝藻存在于元古代,①②地层形成时间比③地层晚,地层中的化石应是中生代或新生代化石,②地层形成时海水里不可能有大量蓝藻,A、B错;④地层形成的时间比③地层早,应是前寒武纪地层,不可能含有裸子植物化石,D错误。故选C。【点睛】在地质学领域中,有专门研究地质历史时期中的生物及其进化发展的科学,称为古生物学。它的研究对象就是化石。所谓化石是指保存于地层中的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动物的骨骼、硬壳)或遗迹(生物的足迹、洞穴、粪便、蛋等)。地层中的化石指示古生物的存在,保留了古生物的某些特征(如形态、构造、纹饰等),反映了史前时期的地质环境。16.A    17.B【解析】16.由所学知识可得,图中为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图中盛行西南季风,应为北半球夏季,索马里沿岸形成上升补偿流,为寒流,降温减湿,对沿岸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A选项正确;从西亚运送石油到中国的船只航行为顺水,速度加快,B错;图示洋流所在海域温度降低,不会促进鱼类生长,C选项错误;该海域附近的污染物应向东北方向扩散,D选项错误。故选A。17.由所学知识可得,半年后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应盛行东北季风,洋流的方向发生改变,由东北向西南,且洋流性质为暖流,B选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北印度洋海域由于受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顺时针大洋环流圈,冬季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逆时针大洋环流圈。18.(1)荆江江口以下河段的河岸以土层为主,易被侵蚀;上部为黏土层下部为沙土层,易发生崩塌;三峡水库形成的巨大蓄水库容,水流下泄会使荆江河段水流速度加快,冲刷形成大面积崩岸现象。(2)崩岸土体是河道输沙的重要来源之一,会增加河道输沙量;崩岸使河宽持续加大,河床趋于宽浅;影响防洪安全,威胁沿江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护岸工程延缓或阻止大规模崩岸的发生,水流转而冲刷河床其他部位;水流冲刷下切能力增强,河床变深。 【分析】本题以荆江崩岸过程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电荆江江口以下河段发生大面积崩岸的原因与荆江河段的崩岸现象对河流和沿岸的影响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1)荆江江口以下河段发生大面积崩岸的原因主要从流速与土层的角度来分析。从流速的角度来说,由于三峡水库形成了巨大蓄水库容,因此水流下泻时会使荆江河段流速加快,侵蚀能力较强,冲刷作用较强,形成大面积的崩岸现象。从土层的角度来说,荆江江口以下的河段的河岸主要以土层为主,容易被侵蚀,上部为黏土层,下部为沙土层,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崩塌。(2)荆江河段的崩岸现象对河流和沿岸的影响主要从输沙量,河床以及洪灾的角度来分析。从输沙量的角度来说,由于崩岸过程中会使大量土体进入河道,所以崩岸土体是河道输沙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会增加河道的输沙量。从河床的角度来说,由于崩岸使河的宽度持续加大,因此会使河床趋于宽浅。从洪灾的角度来说,由于崩岸会影响防洪安全,所以会威胁沿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3)大规模护岸工程修建对河床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从侵蚀的角度来分析。由于修建护岸工程后能够阻止大规模崩岸的发生,因此河流冲刷的位置会发生变化,所以水流会冲刷河床的其他部位,由于流水冲刷的下切侵蚀能力较强,所以会导致河床变深。19.(1)①甲沿岸有暖流经过(2分);②海拔比乙地低(2分)。(或乙地沿岸有寒流经过;海拔比甲地高。)(2)①二片沼泽之间地势较高(2分);(沼泽的补给水源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②湿(雨)季时,水源补给量大,使沼泽水位上涨而聚合(2分);③干(旱)季时,水源补给量小且蒸发量大,导致沼泽水位下降而分离(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详解】略20.(1)(受板块挤压)甲地地壳持续抬升隆起,阻挡古川江南流;古川江最终由向西南流改为向东北流;青藏高原隆起使东部季风环流加强,降水增多,乙地东、西两侧河流整体侵蚀作用加强(或答地下喀斯特发育);乙地以东地区地壳陷落,(巫山与江汉盆地)高差增大,河流溯源侵蚀、下蚀作用加强,切穿巫山,(袭夺古川江)使得古川江东流。 (2)甲地有古长江流域中唯一的钛磁铁矿,江汉盆地中的钛磁铁矿沉积物只能来自甲地;该矿风化后经流水侵蚀,当古长江贯通后,钛磁铁矿碎屑才被古长江流水搬运至江汉盆地沉积。【分析】本题以古长江为材料,考查了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读图可知,古川江的流向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流向由西南转向东北,二是向东切穿巫山,进而向东流;根据题干知识,西南地区受板块挤压作用,地壳抬升,所以古川江流向由西南转向东北,根据材料新生代时期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东部季风区季风增强,所以降水量加大,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同时东部地区地壳陷落,使巫山与江汉盆地落差加大,河水的下切溯源侵蚀作用增强,最终将巫山切断,袭夺了古川江,使古川江向东流。(2)如果甲地有古长江流域中唯一的钛磁铁矿,那么江汉盆地中的钛磁矿物沉积物只能从甲地来,其形成的过程应该是甲地钛磁铁矿经风化剥蚀作用,矿石破碎;矿物经流水侵蚀以后,沿着川江向东北,后向东流入江汉平原,流速减慢,钛磁铁矿碎屑在江汉盆地沉积形成。21.(1)大兴安岭海拔高,气温较(同纬度两侧)低;西坡是冬季风(西北风)迎风坡,受冷空气影响大,气温较低;山脊北侧是阴坡,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比山脊南侧好。(2)泰加林主要生长在永久冻土层上,直根难以向下穿越;林中表层土壤养分和水分更多,有利于侧根生长;泰加林树木高大需要发达的侧根支撑。(3)(倒木清理后)地表裸露,夏季时阳光直接照射地面,地温较(有树木覆盖时)高,冻土层融化的深度和宽度加大,导致地面沉降(塌陷)形成洼地并积水成小池塘;小池塘雨季的积水增大了周围土体的含水量并向周围传递热量,导致多年冻土融化面积和深度加大,小池塘逐渐扩大、加深。【分析】本题以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和泰加林根系发育为背景,考查了影响泰加林的原因、泰加林系特点、倒木圈区域演变成小池塘并逐渐扩大加深的过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1)影响泰加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水分。大兴安岭的西坡为夏季风的背风坡,因此背风坡降水少;位于冬季西北风的迎风坡,受高纬南下冷空气影响大,气温较低;且大兴安岭 海拔较同纬度两侧高,气温较低;大兴安岭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向西延伸的山脊北侧为阴坡,光照不足,气温较低,因此蒸发量小,山脊北侧的土壤水分比南侧好,泰加林的覆盖率在山脊北侧较高。(2)由材料“泰加林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埋藏深度在地面以下0.3~0.7m)”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泰加林分布在多年永久冻土层上,且冻土厚度大,使泰加林的直根很难向下扎根;而表层土壤中养分和水分比深层处更充足,促进了侧根的生长发育;由“泰加林树高一般能达到15~20m”可知,泰加林树木高大,侧根发达,有利于支撑整棵树木。(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倒木被清理后,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裸露;夏季时,地表受到阳光的直接照射,地表温度高于有植被覆盖时的地温,使冻土层融化的深度和宽度在加大;根据材料“倒木圈是在地势较平坦的区域被清理”可知,倒木圈位于地势平坦地区,冻土层融化,导致地面沉降形成洼地,积水演变成小池塘;夏季降水较多,雨水汇集于小池塘,使小池塘周围土壤的含水量增加,水的比热容较大,随着水不断向周围传递热量,使多年冻土融化面积和深度不断增加,小池塘的面积增大、加深。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3-23 13:58:02 页数:14
价格:¥1 大小:1.49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