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吉林省长春市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吉林省长春市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5
2
/25
剩余2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长春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2023年1月本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27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注意事项:1.选择题直接在晓羊策学软件上传。2.第6题、16题、18题、19题和第27题清晰拍照,分别上传到相应的答题区间。如打印卷子就拍卷子上的答案,如没打印卷子就自己画一个和卷子上一样的答题样式,竖版清晰拍照上传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礼仪的出现、演化,本身是人与自然关系博弈、平衡的产物。当远古人们认识到应对宇宙天地心存敬畏时,便有了祭祀活动。由此而演化来的“礼”与“仪”正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自我,对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这一认识的行为体现和制度约束。拱手礼在“礼”的层面,首先体现的是人类敬天的思想,即人类对赖以生存又可敬可畏的自然的臣服与膜拜。拱手礼最早的文化意义便是伸出双手,束手就缚,以自身为天地的祭品。进而将这正式而严谨的祭祀礼仪拓展、渗透到对同类的尊敬、礼让。因而拱手礼所承载的社会价值便体现着人际关系信息,形成和巩固着社会的人际关系交往方式,以及塑造着人们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形态。中国传统社会阶级之间从行拱手礼的不同规范就可反映出不同阶层的尊卑、亲疏。《周礼·秋官·司仪》“昭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所以别亲疏内外也。”《左传·隐公十一年》所谓“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正如李为香博士所论“礼深含人类对宇宙天地的敬畏,对德性的追寻,对和谐的追求,对人本身的期望和宽容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审美情趣的重视和培养,以及对社会秩序的协调。”拱手礼亦然。追求拱手礼的精神核心,便是“敬天”“尊人”,是与自然相处时要放低姿态,谦恭敬天;与人交往时要尊重他人,礼遇他人。这种深入骨髓、发 自内心的“敬天”“尊人”的思维才是拱手礼在其礼制背后所反映的核心价值。在“仪”的层面,拱手礼有一整套行为规范和仪表原则。如行礼时,应双手合抱于胸前,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如遇凶丧,反之等。这些仪式现象看似繁文缛节,却是“敬天”“尊人”这些精神内核的极好保障,通过这些程式化的仪式,强化了对天、对人的敬意,确立了对天、对人的秩序。若在国家层面上将这些规范固定下来,就有了典章制度,就成了礼制。礼制一旦确定,就为一定阶段社会运行提供法则,成为历代统治者为国治政之本,普通社会成员安身立命之道。《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在人际交往中和社会运行中执行这尊卑有序、亲疏有别的拱手礼仪式,使每个人按既定的身体仪式行事,既可“敬天”“尊人”,同时也是“自敬”“自尊”。人若“敬天”,天则“爱人”,人与自然平衡和谐。人若“尊人”,施之以拱手礼仪,对方也会还礼,这便是“敬人”的同时巩固和彰显了自身的身份地位。《礼运》:“夫礼,先王以承天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社会成员若按照规范得当的礼仪相施,人们按照恰当得体的拱手礼相见,人人相敬,人人相亲,则国家的秩序自然就通畅井然了。拱手礼的“仪”与“礼”,一表一里,共同传递着中国传统社会“敬天”“尊人”的思想,共同传承着中国传统社会经典的礼仪文化。(摘编自张丽娟《中国传统拱手礼及其对现代礼仪体系构建的作用》)材料二握手礼不科学者有四,繁而不周者有三。易传染疾病,多握之后易疲劳,握后常不能及时洗手,给健康带来隐患,明知有传染病却因害怕失礼而不得不握。此四者为不科学。十数人须一一握手颇费时间,数十人不能遍握而于无意中造成亲疏之别,群众场合只能握其代表。此三者为繁而不周。有此四不科学三不周,握手礼作为相见礼应当废除。拱手礼可以全面避免上述“七累”,此为显明之理,不再具论。其实,拱手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如《礼记·曲礼上》“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而握手礼是近代的舶来品,既然存在诸多弊端,不如重行拱手礼。拱手礼的好处至少有五条。其一,避免了上举“七累”,已是于我民族功莫大焉。其二,当前疫情严重,需要全面防治,不但需要有医疗保障,有诸多净化环境的科学措施,还要有改礼惠民的人文措施。废“握”改“拱”,不费一钱一物,可谓“一举手之劳”,而风气所开,顿可“防患于未然”。其三,今后若有甲肝、乙肝或其他接触传染的病毒、细菌,至少不会因每日几十亿人次的相互握手而辗转传播,害我人民。其四,拱手礼作为传统礼节,有很高的文化认同度与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五,拱手礼颇有特点,潇洒自如,仪态端庄而礼意 浓切,颇具中华文化的魅力,若能成为“国礼”,则为又一朵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礼花”。(摘编自项纯文《倡导以拱手礼代替握手礼》)材料三从握手礼进入中国成为流行的相见礼仪,已经上百年的时间。但在这百年之间,人们对握手礼的思考和争议没有中断过。另一方面,百年间中国的国力却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巨变,中国人正在走向富裕,中国人的文明素养不断得到整体性的提升,追求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广大中国人的整体性共识。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40年后,中国的现代化模式正在由“输入型现代化转换为辐射型现代化”,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开始走出去,旅游、学习、工作……中国的国家形象、民族形象也需要来一个全新的重塑和传播,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的历史,也需要在新的全球化语境中得到更为深广的认知。在此语境下,从文化意义来说,将相见礼仪予以革新,以拱手礼逐渐取代握手礼,则正逢其时。变革的窗口已经再一次出现,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原有的生活、工作节奏,可以预见,疫情将无差别地改变各国人们的固有思维、行为习惯。推行拱手礼,以拱手礼代替握手礼,根本的分歧不在于其是否要原封不动地照搬传统的形式,而在于如何以当代的需要,创造性地改造传统的形式,让它既有传承的印记,又更加契合时代气质,为大众所接受,为丰富、提升当下的生活品质而服务。(摘编自张承良《握手礼还是拱手礼——疫情背景下相见礼节变革的文化审思》)1.下列对材料中“拱手礼”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拱手礼最早的文化意义并没有“尊人”的思想内核,经拓展后有了对人本身的期望和宽容、对社会秩序的协调等更多的社会价值。B.拱手礼的“礼”与“仪”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行为体现和制度约束,“礼”与“仪”一表一里,共同传承着中国传统社会经典的礼仪文化。C.拱手礼的好处有五条,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便是在当前环境之下,可“不费一钱一物”,用“一举手之劳”“防患于未然”。D.拱手礼的回归是一种文明生活方式的回归,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有助于展现中国的国家形象。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仪”的层面,拱手礼有一整套行为规范和仪表原则,这些仪式现象看似繁文缛节,却是“敬天”“尊人”这些精神内核的极好保障。B.日常拱手礼行礼时,应是双手合抱于胸前,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如果遇到凶事、丧事就 反过来。C.通过程式化的仪式,确立秩序,就形成了典章制度,即礼制。礼制一旦确定,就成为一定阶段社会运行之法,成为统治者为国治政之本,社会成员安身立命之道。D.国际通行的握手礼从20世纪初引入中国并逐渐流行至今,但人们对握手礼的思考和争议没有中断过。3.下列关于材料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多处采用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其中从《周礼·秋官·司仪》和《左传·隐公十一年》相关内容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社会尊卑有序,亲疏有别。B.材料一主要是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论礼的,作者指出拱手礼深含人类对宇宙天地的敬畏,对和谐的追求,是传统社会中的经典礼仪文化。C.材料二的论证语言颇具特点,文白夹杂;论证方法多样,用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积极倡导以拱手礼代替握手礼。D.材料三从文化和现实两个角度论证了推行拱手礼的原因,指出了人们的固有思维和行为习惯都将会有改变的事实。【答案】1.A2.C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礼’与‘仪’一表一里”张冠李戴,由材料一最后一段“拱手礼的‘仪’与‘礼’,一表一里”可知,应该是“仪”与“礼”一表一里。C.“拱手礼的好处有五条”曲解文意,由材料二第三段原文“拱手礼的好处至少有五条”可知,是“至少”有五条;“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错误,原文以“其一、其二……”的次序列举,所列举的五条好处并无主次之分。D.“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因果倒置,由材料三第一段“中国人正在走向富裕,中国人的文明素养不断得到整体性的提升,追求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广大中国人的整体性共识。……在此语境下,从文化意义来说,将相见礼仪予以革新,以拱手礼逐渐取代握手礼,则正逢其时”可知,中国人的文明素养得到整体性的提升是呼唤拱手礼回归的原因,而非结果。故选A。【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通过程式化的仪式,确立秩序,就形成了典章制度,即礼制”曲解文意,由材料一第三段“若在国家层面上将这些规范固定下来,就有了典章制度,就成了礼制”可知,缺少“若在国家层面上将这些规范固定下来”这一前提。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A.“材料一多处采用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分析错误。引用论证如引用《周礼》《左传》中的话,但材料一中没有对比论证。故选A。(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浣花草堂黄裳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在成都西郊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历代经过十次以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 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宁静的气韵。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了。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的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它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多么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详写草堂之前,先略写草堂寺,既表达了游览草堂的焦急、迫切心情,又增添了草堂庄严幽静的气韵。B.作者环顾杜甫的居住环境,没有“大红大绿的建筑”,挖掘到的是日常生活的简朴清疏,体现了杜甫“人民性”的特点。C.郭沫若的对联概括了杜甫成就,对杜甫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但是作者在游览中对杜甫又有新的认识。D.作者评价杜甫的塑像,虽然能抓住内在的气韵,但是艺术水平一般,不禁为杜甫塑像的“一般化”而感到深深遗憾。5.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探寻杜甫草堂的游记,开头从杜诗写起,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结构上有统领全文的作用。B.作者描写草堂时,用了包含色彩的短语,如“暗红色的夹墙”“翠竹曲篁”“金黄色的太阳”,突出草堂的幽静清疏。C.作者描写草堂的院子,“云影微破”句中,一个“破”字,写出日光穿过云层洒落人间的情景,以静写动,生动典雅。D.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个“梦游者”,沉浸在杜甫描写的自然风光与美好生活中,表达了自己对杜诗的沉迷和挚爱。6.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答案】4.D5.C6.①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②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 ③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 ④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和平的生活。 ⑤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D.“为杜甫塑像的‘一般化’而感到深深遗憾”错,作者没有因为杜甫塑像的“一般化”而感到遗憾,反而认为没有把杜甫神仙化,更能够表现诗人本色,“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是 一种肯定的评价。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以静写动”错误,应该是以动写静。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第一段“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概括出: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第九段“草堂简朴……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的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概括出: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最后一段“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概括出: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最后一段“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多么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概括出: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和平的生活。最后一段“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可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概括出: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二、古代诗文阅读(一)课内文言文知识考查7.按照“之”字的意义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①青,取之于蓝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③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⑤冰,水为之⑥君将哀而生之乎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⑧师道之不传也久矣A.②③⑤B.①⑤⑥C.③⑦⑧D.④⑤⑧【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①代词,它。句意: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②动词,到,去。句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③助词,的。句意: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④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⑤代词,指代冰。句意:冰是水凝结而成。⑥代词,我。句意:您要可怜(我),使我活下去吗?⑦助词,的。句意: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⑧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句意: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①⑤⑥是代词故选B。8.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何为其然也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宾语前置句,“不知句读,不解惑”,句意:不知道怎么断句,不能解决疑难问题。B.宾语前置句,“为何其然也”,句意:为什么会这样呢?C.定语后置句,“蚓无利爪牙,强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D.“而今安在哉”,是宾语前置句,“而今在安哉”。句意: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但今天又在哪里呢?故选C。9.下列选项的词类活用全都不同的一项是()①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②吾从而师之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④而耻学于师⑤小学而大遗⑥侣鱼虾而友麋鹿⑦苍山负雪,明烛天南⑧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⑨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⑩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A.①⑤⑦⑩B.②④⑥⑨C.②⑤⑧⑩D.①③⑥⑨【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①“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句意: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能喝到地下的泉水。②“师”:意动用法,以……为师。句意:我跟随他以他为师。③“圣”: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句意: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④“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句意:却以从师学习为耻。⑤“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句意: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⑥“侣”:意动用法,以……为侣。句意: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⑦“烛”:名词动用,照亮。句意: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⑧“歌”:名词动用,歌唱,吟唱。句意:朗诵与明月有关的诗,吟唱《窈窕》这一章。⑨“泣”:使动用法,使……哭泣。句意: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⑩“高”: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处。句意:登上高处向别人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①名词作状语/②④⑥意动用法/③⑤⑩形容词用作名词/⑦⑧名词动用/⑨使动用法。故选D。10.下列选项中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⑦白露横江,水光接天⑧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⑨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③④⑨B.②⑤⑦⑩C.①③⑥⑧D.②④⑥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①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②古义,平的方的;今义,是一种运算,数学上某数自乘的积。句意: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的,很少圆的。③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句意:任由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 越过茫茫的江面。④古义,不一定;今义,表示没有必要。句意: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⑤古今同义,指极短的时间。句意: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结果。句意: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⑦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句意: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⑧古义,星宿名,斗宿和牛宿;今义,一种人与牛或牛与牛相斗的娱乐活动。句意: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⑨古义,到,到达;今义,连词,另提一件事情。句意:越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⑩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句意: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只有⑤不是古今异义词。故选B。1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B.挟飞仙以遨游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吾从而师之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师不必贤于弟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代词,他/语气副词,表示反问。句意: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现在他们的见识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难道不是很奇怪吗?(这也真是奇怪啊!)B.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介词,在。句意: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句意: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更强。/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D.都是介词,“比”。句意:冰,是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 故选D。12.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但“左迁”必是降职。B.阳、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C.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望,农历每月十五日。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化常识的能力。C.“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阴历每月最后一日”说法错误,晦是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是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故选C。(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七岁知属文,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方庆叹曰:“是必致远。”会张说谪岭南,一见厚遇之。擢进士,始调校书郎,为左拾遗。时玄宗即位,九龄建言:“臣谓选部之法,敝于不变。今若刺史、县令精核其人,则管内岁当选者,使考才行,可入流品,然后送台,又加择焉,以所用众寡为州县殿最,则州县慎所举,可官之才多,吏部因其成,无庸人之繁矣。故于用人不可不第其高下,高下有次,则不可以妄干,天下之士必刻意修饰,而刑政自清,此兴衰之大端也。”俄迁左补阙。九龄自才鉴,吏部试拔萃与举者,常与右拾遗赵冬曦考次,号称详平。始说知集贤院,尝荐九龄可备顾问。说卒,天子思其言,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知院事。会赐渤海诏,而书命无足为者,乃召九龄为之,被诏辄成。迁工部侍郎,知制诰。九龄文雅,为帝知。会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斩可突干功,帝欲以为侍中。九龄曰宰相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遂止。九龄体弱,有风度。故事,公卿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九龄独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自九龄始。后帝每用人,必曰:“风度能若九龄乎?”与严挺之、袁仁敬、梁升卿、卢怡善,世称其交能终始者。及为相,谔谔有大臣节,议论必极言得失。安禄山初以范阳偏校入奏,气骄蹇,九龄谓裴光庭曰:“乱幽州者,此胡雏也。”及讨奚、契丹败,张守珪执如京师。九龄署其状曰:“穰苴出师而诛庄贾,孙武习战犹戮宫嫔,守珪法行于军,禄山不容免 死。”帝不许,赦之。帝后在蜀,思其忠,为泣下。病卒,年六十八,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节选自《新唐书·张九龄传》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九龄曰/宰相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B.九龄曰/宰相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C.九龄曰/宰相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D.九龄曰/宰相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拾遗,唐代谏官名,主要作用是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古代官职以左官为上。B.谥,古代帝后、贵族、大臣或其它有身份地位的人死后,后世依据其生平事迹给出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C.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唐朝设吏、农、礼、兵、刑、工六部,吏部掌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D.孙武,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有关史料记载有孙子“吴宫教战斩美姬”的故事。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九龄富有才华,聪敏致远。他七岁能写文章,十三岁凭文章得到广州刺史王方庆的称赞,时贬岭南的张说也欣赏看重他。B.张九龄指陈时弊,恪尽职守。他指出当时选部的法则弊病在于不变,建言应考核当选者的才能品德,评定等级并选择使用。C.张九龄善于识人,先知先觉。他参与吏部选拔,能够鉴别人才,考核公平;看到安禄山态度骄慢,便知其会反叛,建议诛杀。D.张九龄素有风姿,文雅友善。他用笏袋装笏板,皇帝任用新人也以他的风采为标准;别人写不了的诏书他起草即成;交友能始终如一。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故事,公卿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答案】13.B14.C15.C16.按照以往的习惯,公卿都把笏插在衣带里,然后骑马。 【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张九龄劝谏:“宰相是代替天来治理天下的,有了当宰相的人才后,才能任职,不能用它来奖赏功劳。难道说国家的败亡,不是由官员的不称职和奸邪所致的吗?”“物”作“治”的宾语,主谓宾结构完整,故在其后断开,排除CD;“有其人然后授”翻译为“有了当宰相的人才这样以后能任职”,“然后授”与前文联系紧密,故在其后断开,排除A。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C.“……唐朝设吏、农、礼、兵、刑、工六部”错。“农部”应为“户部”。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C.“……看到安禄山态度骄慢,便知其会反叛,建议诛杀”错。由“及讨奚、契丹败,张守珪执如京师……守珪法行于军,禄山不容免死。’”可知,“建议诛杀”是安禄山讨伐奚及契丹失败时候的事。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故事”,按照旧例,按照以往的习惯;“搢”,插,安放;“搢笏于带”,状语后置句,“于带搢笏”,在衣带里插笏;“乘马”,骑马。参考译文: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七岁时就会写文章。十三岁时带着他写的字去谒见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看了感叹说“:这孩子前程不可限量。”当时张说贬谪岭南,见到他后对他极好。后来考中进士,调任校书郎。升为左拾遗。后来玄宗即位,张九龄上疏说:“臣认为选部的法则,其弊病在于不变。如今若在刺史、县令中详细核查,在管内每年当选者,另考核其才能品德,可入等级的,送到台里再加选择,以所用人的多少来评定州县的好坏,那州县就会慎重对待所荐举的人。可任官的人才多了,吏部也可顺利完成任务,不会有那么 多的庸人了。所以说,用人不可以不排列其才能的高下。才能分出了等级,就不会盲目用人,那天下之士定会刻意进修自守,刑政自然清正,这是有关国家兴衰的大事。”不久调任为左补阙。张九龄颇能鉴别人才,吏部考试时,张九龄常与右拾遗赵冬曦一同参与评定,当时称他们考核为“详平”。当初,张说主管集贤院,曾推荐张九龄可任顾问。张说死,天子想起张说说的话,召张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主管集贤院的工作。那时要赐渤海诏书,而能写这样诏书的人找不到,于是召张九龄起草,渤海之事也就办成了。升张九龄为工部侍郎,管理草拟制诰事。张九龄因文雅而受到皇帝的赏识。那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因斩杀可突干有功,皇帝打算任张守珪为侍中。张九龄劝谏:“宰相是代替天来治理天下的,有了当宰相的人才后,才能任职,不能用它来奖赏功劳。难道说国家的败亡,不是由官员的不称职和奸邪所致的吗?”此议就作罢。张九龄一向体弱,但很有风姿。以往的习惯,公卿都把笏插在衣带里,然后骑马。张九龄则常让别人代他拿着,特制一个笏袋。以后,朝臣们的笏也都装在笏袋里了。以后皇帝每用一新人,都要问:“他的风度能与九龄相比吗?”张九龄与严挺之、袁仁敬、梁升卿、卢怡等人友善。世人都称道他们的交往能始终如一。到他任相位时,能不避权贵而直言,保持大臣的节度。张九龄有所议论时,必认真剖析得失。安禄山最初以范阳偏校的身份入朝奏事,态度颇骄慢。张九龄对裴光庭说:“将来扰乱幽州的,必定是这个胡儿。”及至讨伐奚及契丹失败,张守珪把安禄山执送京师。张九龄在文件上批道:“过去穰苴出师,斩杀误期的庄贾,孙武训练士兵,斩杀不听令的宫嫔。张守珪行令军中,安禄山不宜免死。”皇帝不同意,竟赦了安禄山。皇帝后来避难到蜀,思念到张九龄的忠心,为之落泪。病死,终年六十八岁。追赠荆州大都督,赐谥为“文献”。(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①黄庭坚瑶草②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③。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④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①黄庭坚晚年两次被贬官西南。此词大约写于作者晚年被贬谪时期。②瑶草:仙草。③金徽:金饰的琴徽。这里指琴。④长啸:长叹。 1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为春行纪游之作,桃花艳溪边、黄鹂悦枝头、美酒伴琴音,词人难掩春日出游之乐。B.开篇采用了比兴的手法,热情赞美了瑶草像碧玉一样可爱,将读者带入作品的艺术境界。C.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D.词中多处使用了比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意蕴丰厚,读之颇有一些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18.清代批评家陈廷焯曾评价黄庭坚是“倔强中见姿态”,请结合本词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7.A18.(1)不满污浊现实,追求世外桃源。(2)不愿同流合污,与谪仙为知音。(3)不求功名利禄,超然脱俗。【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A项,“本词为春行纪游之作……词人难掩春日出游之乐”错。本词采用了幻想的写法,描写神游“桃花源”的情景,反映了他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不愿媚世求荣、与世同流合污的品德,不是写“出游之乐”。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此词采用幻想的写法,上阕描写神游“桃花源”的情景。其中“我欲穿花寻路”三句,写词人想穿过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这里,词人又进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幻想能找到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两句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所以,上片描绘溪上美丽的春景,表现了词人不满污浊现实,追求世外桃源的想法。下阕描述主人公高蹈遗世之情态,其意思是:坐着玉石,靠着玉枕,拿着金徽。被贬谪的仙人在哪里,没有人陪我用田螺杯喝酒。我为了寻找灵芝仙草,不为表面繁华,长叹为了什么。喝醉了手舞足蹈地下山,明月仿佛在驱逐我回家。“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三句简短有力,表现出诗人虽身处豪华之地,却始终有着高洁之志,他不愿同流合污,愿与谪仙为知音。“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表面上是说李白不在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他不以时人为知音,反而以古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写出诗人看淡名利,不愿意去争名逐利,突出诗人内心对世俗之物的不屑,不求功名利禄,超然脱俗。“长啸亦何为” 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词人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而又颇具仙风道骨的风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写得无一点尘俗气,其实是要想象世界中构筑一个自得其乐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连于其中,并以此与充满权诈机心的现实社会抗争,忘却尘世的纷纷扰扰。【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四)名篇名句默写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2)《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两句,自问自答,感情由欢乐转为悲哀。这是深沉的疑问,是无奈的叹息。(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认为人生短暂,不必让种种“闲愁”萦回于心,还不如放眼大江、举酒赏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4)在《师说》中,“_______”一句指出作者写作这篇文章送给朋友的原因。【答案】①.青青子衿②.悠悠我心③.采之欲遗谁④.所思在远道⑤.人生如梦⑥.一尊还酹江月⑦.余嘉其能行古道【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衿”“悠”“壑”“遗”“尊”“酹”“嘉”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第Ⅱ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①黄雅婷获得了第九届国际英语电视大赛中国区总决赛的一等奖,别看她在全国舞台上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侃侃而谈,几个月前的她还不敢在班里当众发言。②《战狼2》的极大成功令吴京终于成为功夫巨星,近日他受访时也再度回应了当年与甄子丹 不合的传闻,吴京笑着回应记者:“我要谢谢他当初对我侧目而视。”③大家众所周知,优秀的企业文化既有时代特色又有传统思想,是伦理和价值观念融现代精神而成的精神力量,更是先进的科学的文化与现代企业的完美结合。④李世石是一个胸无城府的天才棋手,常出言无忌,只要有他出席的新闻发布会,肯定就有噱头,但令李世石没有料到的是,他必须为过于直率的性格付出代价。⑤年轻的马晓旭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多事,也正因此她逐渐变得成熟起来,当诸多不虞之誉从天而降时,她表现出一种与她18岁的年龄极不相称的冷静和沉稳。⑥据俄罗斯媒体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已经同意波士顿爆炸嫌犯母亲的不情之请,答应在其赴波士顿协助调查时安排她和嫌犯的父亲与儿子焦哈尔察尔纳耶夫见面。A.①②④B.②③⑥C.③⑤⑥D.②④⑤【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的正误。①侃侃而谈:指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②侧日而视:指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此处不合语境。③众所周知:大家普遍知道的。前面不能再加“大家”,语意重复。④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城府,借指待人处事的心机。⑤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⑥不情之请:指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为自谦之词。谦敬失当。故正确答案为B.2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法国大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②韩国同意美国在其领土布置“萨德”反导系统,无疑火中取栗,这样做定会使自己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③在2021年四川省青少年步手枪比赛中,选手们屏气凝神,目不交睫地盯着靶标,丝毫不理会观众的叫好声。④当今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当整个行业形成一种创新文化,势必会形成多家公司分庭抗礼的局面。⑤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山西灵石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的雕塑精品。⑥抗日战争中各界人士毁家纾难的历史永远不能遗忘,浴血奋战的英雄应当永远被我们铭记。 A.①③⑤B.①②⑥C.②④⑥D.④⑤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此处形容昆虫世界色彩繁杂、现象奇异,符合语境。②火中取栗: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此处形容韩国受美国利用,符合语境。③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此处形容选手们聚精会神的盯着靶标,不符合语境。④分庭抗礼:以平等之礼节相见,古代宾主相见时,主人站在庭院的东边,客人站在西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比喻彼此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彼此地位相同或势力相等,可以抗衡。只能适用于双方,而不能适用于多方,此处形容“多家公司”,不符合语境。⑤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应当形容人,此处用来形容“雕塑精品”,使用对象错误。⑥毁家纾难:指不惜捐献所有家产,牺牲自我,帮助国家减轻困难、解救国难的行为。此处抗日战争中各界人士的救国行为,使用正确。①②⑥全部正确。故选B。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河南农民何刚拒绝了文物贩子的巨额现金,将19件从自家院里挖出的珍贵文物悉数交给故宫博物院,填补了博物院藏品的空白。B.事实证明,中美新能源战爆发的原因是由新能源产业发展逻辑、政府政策、公共态度和投资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差异共同所导致的。C.广东不仅GDP等经济指标飘红,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24元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8.9%。D.在北京大学2017届本科毕业典礼上,校长林建华寄语毕业生:宁可自己吃点亏,也不要为了一时便宜,丧失对原则和底线坚守。【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从自家院里挖出的19件珍贵文物”。B项,项句式杂糅,应删掉“原因是……”或“由……共同所导致的”。C项,成分赘余,应去掉“左 右”。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B“原因是……”或“由……共同所导致的”两个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日,一则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消息称,中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能对终极抗生素产生强耐药性的基因向人类发出了挑战。B.有人认为,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公平与否,改革最应捍卫的目标也是公平。社会关注教育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是处于对教育公平的关切。C.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无数成功者的成长过程告诉我们:天下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高峰。D.雾霾天气的形成既有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有关,为减少雾霾,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大气环境治理和保护。【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中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能对终极抗生素产生强耐药性的基因对人类发出了挑战”句式杂糅,可改为“中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能对终极抗生素产生强耐药性的基因,该基因对人类发出了挑战”,或者去掉“发现了”中的“了”。B项,不合逻辑,一面对两面,“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公平与否”应该改为“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公平”。D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与“加大”呼应,“加大治理和保护”后应加“的力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传统史官将宋徽宗列入负面教材,认为他应该为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耻”负最大的责任。《宋史·徽宗本纪》的记戴就是对宋徽宗的___________________:“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今日主流的历史研究者对宋徽宗的评价,基本也是持类似的观点。但另一方面,哪怕是那些对宋徽宗的治国理政很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也无法否认他在艺术领域的才华与成就。在当时,金国 的皇帝章宗就是宋徽宗的粉丝,他的书法“悉效宣和字(瘦金体)”,他还刻意模仿徽宗的绘画偏好。而在今天,()。传统史官秉承经史观念,强调修史的目的是“以史为鉴”,因此容易出现裁剪历史、以是非遮蔽史实、忽视历史丰富性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宋徽宗本人就是这种史笔的“牺牲品”。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汉学家伊沛霞女士的《宋微宗》一书却________,立足于史料,呈现了一个立体化而非脸谱化的宋徽宗形象,展现了一名“艺术家皇帝”的个人魅力,读来令人_____________。伊沛霞女士凭借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利用西方学术背景来解读人物,她更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这种解读有助于我们摆脱单一视角来看待这位个性鲜明的北宋君主虽然伊沛霞对宋徽宗的某些辩解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但她对宋徽宗的整体还原还是成功的。2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刊之论不以为意不落窠臼拍案叫绝B.盖棺论定不以为然不落窠臼耳目一新C.不刊之论不以为然别出心裁拍案叫绝D.盖棺论定不以为意别出心裁耳目一新2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徽宗的艺术魅力吸引很多文艺青年,他被亲切地称为“胖佶”B.徽宗被亲切地称为“胖估”,他的艺术魅力吸引很多文艺青年C.很多文艺青年也被徽宗的艺术魅力吸引,亲切地称他为“胖佶”。D.很多文艺青年亲切地称他为“胖估”,被徽宗的艺术魅力吸引。26.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伊沛霞女士以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西方学术是她解读人物的背景,她更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B.伊沛霞女士利用西方学术背景,突破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来解读人物,因此她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C.伊沛霞女士以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她是利用西方学术背景来解读人物的。D.伊沛霞女士利用西方学术背景,以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来解读人物,因此她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答案】24.B25.C26.D 【解析】【2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盖棺论定: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做出结论。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在徽宗死后人们对徽宗所下的结论,所以应填“盖棺论定”。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第二空强调的是不认同徽宗的理政才能,应填“不以为然”。不落窠臼:指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第三空写伊沛霞与传统史官观点不同,脱离了“以史为鉴”的窠臼,故而填“不落窠臼”。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赏。第四空形容伊沛霞的作品与众不同,人们看了感到新鲜,而不是赞赏她写得出色,所以应填“耳目一新”。故选B。【2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括号前面的句子陈述的是徽宗在当时受到人们喜爱的情况,主语应为其他人,而A项和B项陈述对象为徽宗,故而排除A项、B项。D项,不符合两个分句的逻辑关系,故而排除D项。故选C。【2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结构混乱,“西方学术”是主语暗换;B项,搭配不当,“突破”和“视角”动宾搭配不当;C项,不合逻辑,分句“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她是利用西方学术背景来解读人物的”因果逻辑关系不当。故选D。四、写作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 善于说话亦即“善言”,也是为人处事之智慧,因此“善言”在写作、劝谏、冰释前嫌乃至化干戈为玉帛等情境运用中屡试不爽。鲁迅身处风雨如磐的年代,曾慷慨激昂地说过:“青年人先可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前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不难看出,在关乎国运、解开蒙昧、推动社会进步等形势下,鲁迅先生更鼓励青年“敢言”。你认为“善言”“敢言”哪一种对成长中的青年更重要?请比较“善言”“敢言”的益处,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权衡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勇敢发声,激昂青春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的确,语言是有力量的。良言善语不仅可以温暖人心,还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惊人力量。诸葛亮以一人之辩,使司徒王朗撞死于马下,重于九鼎之宝;烛之武凭三寸之舌,救郑国于危亡之际,强于百万之师。但我更钦佩“鲁迅们”言语,言众人不敢之言,言他人之不察之言,如刀如剑,似枪胜炮,揭开“天灵”,启人心智。我坚定地以为,当代我辈之青年不仅要善言,更迫切地要敢言,正如鲁迅先生的慷慨之言,“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表达出来”,这样的语言更有开山破土之势,开天辟地之力。青年人当在敢言中激扬青春。善言是为人处世灵巧的智慧,而敢言是远见卓识非凡的勇敢。回到山河动荡,风雨如晦的旧中国,若不是有人敢于站出来,直言旧社会的弊端,指出中国前进的方向,又何来群众的觉醒,民族的解放呢?也许有人会说,沧海桑田,风云变幻,今时早已不同于往日。果真如此?极致的喧哗是在掩盖空虚的本质。娱乐至死的乌合之众,又何尝不需要勇敢的声音来唤醒呢?因而,敢于发声是时代交予我辈的难题。而我们青年是最具青春朝气的力量。担起敢言重责,责无旁贷!正如习总书记所言: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我们青年有的是朝气,有的是活力。初生的牛犊为何要惧怕虎?朝气青年又何惧发生的种种艰难险阻,种种流言蜚语?国家者,我们的国家,我们不敢言,谁又敢言?青年的敢言重责,责无旁贷! 但仅此而已吗?有了沸腾的热血,青年就能回答好时代的难题吗?那又和这嚣喧浮躁的世俗有何差别呢?所谓敢言不是嚣喧的哗众取宠,也不是偏激的愤世嫉俗,而是无畏的远见卓识。你瞧,那些腹内空空的网红敢说吗?哗众取宠只成他人的笑柄;你看,那逃出国外的贪官敢说吗?罔顾事实只能被众人唾弃。而我们青年的敢言,应在真才实学之上,有思想,不惧难,合情理,谋远虑。如此青年,才算真正担起了敢言的时代重责。在互联网、个人传媒终端、全球性社交媒体成为文化传播主要渠道的今天,我辈青年要探索适应数字化传播体系,要敢于揭露和批驳一些非主流、个别容易混淆视听的不良声音,更要讲好中国故事、发表中国意见、传播中国精神。最后,借鲁迅之言,愿我们的青年都摆脱冷气,全都积极向上,愿我们的青年勇于发声,激昂青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由材料看出,作文题目落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原则。珍视“善言”这一美德,体现的是“为人处事之智慧”和“人文情怀,审美情趣”;重视“敢言”,体现的则是“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以及“责任担当”等意识。作文的核心概念是“善言”“敢言”。根据材料可知,“善言”应多指运用表达的技术和艺术让语言表达文通字顺,以便让听者理解重视、使闻者或听取采纳,或心悦诚服。“敢言”应多指言者不为私利,不谋私欲,不趋炎附势,敢于秉持公心,说句公道话;言者有胆有谋不向声背实,敢于挑战权威,说句实话;言者深谋远虑,真才实学,敢于任事担当,说句惊醒世人的话。写作任务中指出:你认为“善言”“敢言”哪一种对成长中的青年更重要。审题时一定要注意“更”字的涵义,说明两者都重要,都不可缺失,考生应比较两者的益处,体现权衡与思考,明确指出哪一种更重要。若倾向于善言,则可指出敢言可敬,善言可喜,各有其好。但初出茅庐的青年,还是先学会善言,把话说好,把话说对。须知,一番“善言”,恰若旭日初升三冬暖,也如吹面不寒杨 柳风。但同时也应指出所谓善言,绝不是只说好听话、赞美话,不是做老好人、骑墙派,而是善于表达,说到关键点上,说得熨帖得当,可能是以退为进,可能是以柔胜刚,从而使论述更全面。若更赞成敢言,则可借“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等相关的名言,指出唯有“敢言”,才可能促使我们先破后立,精准剖析并修正他人或社会弊病,促进进步。立意:1.“善言”如春风化雨。2.善言凸显人生智慧。3.择事进言,善莫大焉。4.“敢言”不可少,“善言”更重要。5.大胆言语,问心无愧。6.敢言突显赤胆忠诚。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含解析)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吉林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英语上学期四调试卷(Word版附解析)
吉林省松原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上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试题(Word版附解析)
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3-29 09:24:01
页数:25
价格:¥2
大小:56.7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