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分析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分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6
2
/26
3
/26
4
/26
剩余2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分析 探究诗歌情感主旨的途经1.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如2001年全国题,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的诗,作者是因为朋友李胄要走这个缘由,才写的这首诗。当然,题目中还包含了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场景,即在“暮雨”之中。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如读唐人朱庆余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如刘禹锡的《望洞庭》,实际上“望洞庭”三个字,正是作者当时所处的场景,后面作者在诗中所感也正是作者面对洞庭湖水而发出的。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思”字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看作者――想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高考命题在选诗上,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就是“名家的非名诗”,既然是名家,在课本中也是经常出现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著名诗人,因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其诗歌往往有特定的内容,如陶渊明的归园之乐,李白的怀才不遇,杜甫的忧国忧民,另外,这一类的作家也往往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如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乐天(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义山(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等等。所以,同学们在看到是这样的一些诗人的作品时,脑子里就要想象他们的宽泛意义上的写作内容,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的风格。同时,平时要有意识的识记他们的写作内容和风格,以便在考试时直接套用。 3看意象、炼字看意象炼字也就是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读诗就是要抓关健词。实际上,这些关健词,也往往是一首诗的“诗眼”。这里的关健词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作者为表达感情所选取的外在的事物,即意象,一般是名词;一个是作者在组织意象的时候,一些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使用。这两个方面都是读懂诗歌的要素,一首诗中,这些重点词,读不懂,就很难说读懂了诗歌,也就谈不上分析技巧,评价思想,同时,这两个方面又常常是高考命题者考查的地方,又是解题的要素。4.看注释注释是出题人为了消除学生答卷的障碍给的解释说明,必须阅读。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水调歌头·燕山九日作范成大万里汉家使①,双节②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③济黄流④。寥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芦沟。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对重九,须烂醉,莫牢愁。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袖里天书⑤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注】①南宋乾道六年,词人奉命出使金国,②双节:使节仪仗。③禹:夏禹,相传治理黄河有功。④黄流:洪水。⑤天书:国书。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简单交代了词人出使金国的时间和大致行踪,为抒写苦痛之情不断蓄势。B.词人看到旧京洪水泛滥,期待出现大禹这样有能力的人加以治理,拯救百姓。C.重阳佳节,畅饮赏菊。词人运用拟人手法写菊花绽放使自己忘却年老的忧愁。D.本词写北国秋日风光,情感慷慨激昂,悲壮又不失豪放,风格与辛弃疾相近。16.“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15.(3分)B(“中夜呼禹济黄流”指词人渴望能有大禹一样的英雄在这如洪水泛滥的形势中拯救时难。)16.(6分)①表达词人虽身处险境,仍旧心系故国山河的爱国之情;②表达词人出使金国,不辱使命的决心:3表现词人不畏强敌、为国献身的豪迈气概。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润州送人往长洲①陆龟蒙秋来频上向吴亭②,每上思归意剩③生。废苑④池台烟里色,夜村蓑笠雨中声。汀洲月下菱船疾,杨柳风高酒旆轻。君住松江多少日,为尝鲈鲙与莼羹。[注]①长洲是陆龟蒙的故乡(今苏州)。松江流经长洲境内,盛产鲈鱼。②向吴亭,位于润州(今镇江)。③剩,更。④废苑,指长洲苑,吴王阖闾射猎处。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反复使用“上”这一动词,增强了语势,使诗人情感表达得更为强烈。B.颔联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了向吴亭上所见实景,创造了空濛静谧的意境。C.菱舟疾驰、酒旗轻舞的场景具有江南水乡秋季的典型特征,选材别具匠心。D.诗中“鲈鲙”与辛弃疾《水龙吟》中的“鲈鱼堪脍”具有相似的文化意味。16.本诗所表达的情感比较丰富,请简要概括。(6分) 15.B("实景"错误,颔联是诗人想象故园长洲苑的景色,是虚景。)16.①真挚的友情②强烈的思归之情③对家乡风物由衷的喜爱与怀念(首联作者触景生情,随着季节的到来,他频频登上向吴亭,每登临一次,思乡的情绪就更加浓烈,表达了思乡的惆怅之情。颈联描绘了秋天夜晚松江的美景,菱舟疾驰、酒旗轻舞,表达了对家乡风物由衷的喜爱与怀念之情。尾联表达了作为当地人的对友人的热情,家乡的鲈鱼莼羹十分美味,希望友人多留几日,品尝美食,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落叶送陈羽①[唐]韩愈落叶不更息②,断蓬无复归。飘飘终自异,邂逅暂相依。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注】①陈羽:公元792年与韩愈同登进士第,共为龙虎榜,后仕历东宫卫在。②息:生长。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标题既寓含着典型的环境气氛,又寓含着事件与人物,对理解全诗具有重要作用。B.首联紧扣诗歌标题,以“落叶”“断蓬”的意象互相解释,落笔即定下诗的感情基调。C.颈联以“悄悄”状二人交谈意切,“悠悠”状月辉之寒,暗示出与友人分手的无奈。D.尾联运用反问语气,一反一般送别诗依依惜别之窠臼,赋予感情昂扬向上的基调。15.这首诗流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答案】14.C15.①漂泊无依。他在送陈羽时以“落叶”和“断蓬”为喻,流露出与陈羽一样漂泊不定的心绪。②与朋友惺惺相惜。他与陈羽为同年学子,不期而遇之际,有一种相互依靠的感觉。③心胸旷达。尾联“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两句,表达出与陈羽分别时的旷达胸怀。 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秋雨叹三首(其三)①杜甫长安布衣谁比数②?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注】①写作背景:天宝十三年秋,霖雨六十余日,京师庐舍垣墙,颓毁殆尽。房琯上言水灾,国忠使御史按之。②比数(shù);相提并论,认同。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写了诗人在连绵秋雨中旅居的情况,抒发了由秋雨引发的对个人及国事的感慨。B.首联表达诗人闭门在家,欲将烦忧锁在门外,但门内的心还念念不忘外面的世界。C.颔联通过对无惧风雨的孩子们雨中欢呼雀跃情景的描述,反衬出诗人的衰朽之态。D.颈联虚实结合。含蓄蕴藉。实写天寒雨稠,虚写胡雁掩翅,表达诗人不得志的失落。15.试比较本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情感上的异同。(6分) 14.C15.同:都表达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2分)异: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秋风破屋引发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2分)②《秋雨三叹》由秋雨引发自伤,欲“奋翅高飞”而复觉身居此困厄、混沌之世,表达郁郁不得志之叹。(2分) (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自 贺陆游胎发茸茸绿①映巾,归耕犹是太平民。流觞内史招同社②,扛鼎将军与卜邻。曾冠六鳌③非俗吏,已开九秩④是陈人。一杯剩约梅花醉,又见开禧⑤第二春。【注】①绿:宋代六品、七品官员着绿色官服。②同社:志趣相同的人。③六鳌:神话中记载海上有五座仙山,因为六只大龟负载始峙而不动。④九秩:九十岁。⑤开禧:南宋宁宗时的年号,当时韩侂胄渐掌大权,于开禧二年北伐,得到时年81岁的陆游的支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胎发茸茸”言年龄之小,“绿映巾”写为官之貎,首句描绘了自己年轻出仕时的形象。B.“归耕”一词表明诗人晚年归家田居的境况,看似平常的话语中暗含着失落叹惋之情。C.三、四句回忆当年曾与志趣投合的高官饮酒享乐、与定邦安国的将军比邻而居的情景。D.“非俗吏”与“是陈人”对仗严密整齐,通过今昔对照,也流露出诗人盛时不再的感慨。16.本诗以“自贺”为题,“贺”中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5.B(“失落叹惋之情”错)16.①对归乡生活的满足之情。诗人回归乡村之后,对自己太平、安适、自在的生活感到非常满意。②对过去辉煌的自豪之感。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国家的股肱之臣,与担负大任的文官武将志同道合,交往密切,不禁引以为豪,心潮澎湃。③高兴、期盼之情。尾联写诗人听闻朝廷北伐抗金的消息后高兴不已,期待能够收复失地,于是饮酒自乐,甚至与梅花相约在收到胜利的消息后醉酒庆贺。(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六)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送韦城李少府①张九龄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②。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注】①此诗是张九龄任职洪州时送别挚友所作。古代江西南昌被称为洪州。韦城,在今河南滑县东南。②白马津:今河南滑县北。送何遁山人归蜀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燕社,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繁杂事务,停止世俗活动。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题目中“送”点明了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同时两诗题目都交代了所送之人和所到地。B.张诗在首联点明了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是常见的送别诗的写法,但梅诗不同。C.两诗均有对春天景象的描写,春日的一派生机,为两首诗奠定了明朗的感情基调。D.两诗颔联均虚实结合,出句实写诗人送行,对句虚写所送之人和自己分别之后的情景。16.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请赏析两首诗所表达情感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15.D(梅诗通篇均是虚写)16.(1)张诗侧重表达对朋友的安慰与鼓励以及彼此友谊的真挚。(1分)诗歌前两联触目万物皆春,生机勃勃,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与李少府之间的真挚情谊,又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2分)梅诗侧重表达对朋友的良好祝愿和对朋友隐居生活的向往。(1分)全诗运用想象,想象童稚热切盼归的情境,友人归家的恬淡闲适的隐居生活,表达为朋友归乡而欣慰,对其以后生活的良好祝愿,以及对朋友归乡的羡慕。(2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5题。(共12分)水龙吟·题瓢泉【1】辛弃疾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2】者。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苍颜照影,故应流落,轻裘肥马。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笑挂瓢【3】风树,一鸣渠【4】碎,问何如【5】哑。注释:【1】本词写于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瓢泉:泉名。【2】栖栖:忙碌状。【3】挂瓢:相传隐者许由饮水常以手捧,人赠以瓢。许由瓢饮毕,挂瓢于树。风吹瓢响,许由烦,遂抛。【4】渠:它。【5】何如:哪比得上。1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稼轩”两句是说稼轩怎么会是贫穷的呢,瓢泉就是身边的财富,带反问语气。B.“古来”两句是说自古以来就没有人理解并做到“行藏用舍”,仅作者做到了。C.“且对”三句是说希望瓢泉之水在青山与浮云相伴,不要匆匆忙忙地流下山去。D.“绕齿”三句是说先生饮了瓢泉水,既感觉口齿含霜般清凉,又感觉满怀清香。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揽镜自照,容颜已老,于是产生富贵荣华如梦之感。B.作者因与瓢泉为伴,懂得乐天知命,所以决心远离官场。C.本词多处化用《论语》章句,并以己意串联,意蕴丰富。D.本词语言散文化,笔法多姿,议论通俗,抒情言志直白。15.本词明写“乐”而暗寓“愤”,试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13.B14.C15.【答案要点】“乐”:①乐在自己已明白出世入世之道,乐天知命;②乐道安贫;③乐于伴泉而居,饮泉挂瓢,悠闲自在。“愤”:①含蓄抒发不与污浊官场同流合污的情怀,表达对浊世的愤慨;②在污浊的世道,只好远离喧器的尘世以保持自己高洁品行的幽愤或悲愤。全词表面超然旷达,实则内含幽愤(有志不得申的悲愤)。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虞美人·题吴江刘仙伦重唤松江渡。叹垂虹亭①下,销磨几番今古。依旧四桥风景在,为问坡仙甚处。但遗爱、沙边鸥鹭。天水相连苍茫外,更碧云、去尽山无数。潮正落,日还暮。十年到此长凝伫。恨无人、与共秋风,鲙丝莼缕②。小转朱弦弹九奏,拟致湘妃伴侣。俄皓月、飞来烟渚。恍若乘槎河汉上,怕客星、犯斗蛟龙怒③。歌欸乃,过江去。【注】①垂虹亭,江苏吴江长桥上。苏轼自杭州移高密时,曾与张先等在此饮酒。②西晋张翰为吴郡人,秋风吹起时想到家乡的莼羹鲈鲙,辞官归去。③古代神话传说,天河与海相通,每年八月有浮槎来往。客星犯牵牛时,就是有人乘槎至天河。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垂虹亭下江流不息,今古多少风云变化,“销磨”二字蕴含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B.上阕关联与苏轼相关的人事,风景依旧,问坡仙何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追慕之意。C.天水相连,日暮苍茫,词人伫立其间,深感潮起潮落、人生短暂,应当及时行乐。D.本词以唤渡开始,以过江结束,中间融抒情、写景于一炉,构思新巧,情感跌宕。15.本词下阕是怎样抒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5、C.“及时行乐”错误,应该是透露出他的落寞怅惘的心境。16、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恨”“怕”,直接点出词人的情感。②用典以蕴含感情。用张翰之典,表达知音难觅、世无同调的怅惘。③借想象传情。招引湘妃、乘槎星汉的想象情境,突出无人作伴的孤寂。④借动作情态及变化流露情感。长久凝伫、歌欸乃而过江,流露出词人从黯然神伤到无奈离去的情感和情感变化。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野航为范子俊赋(明)袁凯①一舸夷犹②野水边,渚禽沙鸟各纷然。幽花满棹初维③岸,春水连堤忽上天。世上风波终未已,江南烟雨正堪眠。他日匏尊留我饮,更凭孤鹤问坡仙。[注]①袁凯:松江华亭人,元末明初诗人。因说实话,不断地遭朱元璋批评,多次请求归乡而不允。②夷犹:从容之意。③维:系。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纷然”写出了水边禽鸟从容飞起的样子。B.“春水连堤”描绘出一幅风波险恶的画面。C.“江南烟雨”营造了烟雨蒙蒙的冷清氛围。D.“坡仙”借用了《赤壁赋》中苏轼的形象。13.以下评论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A.慷慨激昂B.幽默诙谐C.恬淡自然D.刚劲凝练14.这首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4分) 12.(2分)D13.(2分)C14.(4分)前四句借景抒情,通过对野舸从容、禽鸟纷飞、幽花满棹、春水连天的优美恬静的画面的描写,(1分)表达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之情;(1分)第三联以世上不止的风波和江南堪眠的烟雨对比,(1分)第四联化用《赤壁赋》中的典故,(1分)表达了诗人想远灾避祸,以及对逍遥自由的生活的向往。(1分) 九【201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 答案】(1)B(2)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席壮美的画面。(3)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B项,“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搅扰,乱入河中”错,据诗句“人远凫鸭乱”,可知是人已经走远,野鸭才乱入河中,写出环境的幽僻。故选B。 (2)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看是鉴赏景象、物象还是人物形象。本题是鉴赏景物,要找出用到来的意象,想象整个画面,概括出意境特点。本题问“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山色远寂寞”描绘夕阳照射之下,远远望去,群山苍茫,笼罩着夕阳的余晖,给人寂寞空旷之感;“江光夕滋漫”写满溢的江水在夕阳余晖中闪耀着特有的光泽;整个画面境界阔大壮美,而又给人寂寥孤独之感。(3)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要仔细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由“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描写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伤时愧孔父”诗人借孔子叹凤、泣麟的典故,表达自己“伤时”之痛,即生不逢时的苦闷;“我生苦飘零”则表达了飘零他乡的哀痛;“所历有嗟叹”直抒身世之慨,“去国同王粲”是借王粲在国家动乱之时无奈依附刘表的典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突破练18古代诗歌鉴赏形象情感题
语文(心得)之浅谈高考诗歌鉴赏的复习指导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诗歌鉴赏“事物形象”题汇编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诗歌鉴赏“用典”题汇编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诗歌鉴赏之情感思想内容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3-02-26 13:55:02
页数:26
价格:¥2
大小:104.9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