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2022年7月24日,搭载中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一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读火箭在完成发射任务以后,残骸在太空中“飘荡”,7月31日火箭末级残骸再入大气层,但绝大部分器件不会降落到地面。据此,完成1-2题。1.问天实验舱(  )A.属于天体B.不属于天体C.发射时属于天体D.在轨运行时属于天体2.绝大部分火箭末级残骸不会降落到地面的主要原因是(  )A.采用了易降解材料B.永远环绕地球运动C.被大气层烧蚀销毁D.距离地面过于遥远“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读图,完成3~4题。3.在图中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适合生命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温度条件B.恒星质量C.行星体积D.大气成分4.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应该是(  )A.金星B.地球C.木星D.天王星2021年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平均高度517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空间探日时代。据此,完成5~7题。5.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①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2022年7月24日,搭载中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一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读火箭在完成发射任务以后,残骸在太空中“飘荡”,7月31日火箭末级残骸再入大气层,但绝大部分器件不会降落到地面。据此,完成1-2题。1.问天实验舱(  )A.属于天体B.不属于天体C.发射时属于天体D.在轨运行时属于天体2.绝大部分火箭末级残骸不会降落到地面的主要原因是(  )A.采用了易降解材料B.永远环绕地球运动C.被大气层烧蚀销毁D.距离地面过于遥远“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读图,完成3~4题。3.在图中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适合生命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温度条件B.恒星质量C.行星体积D.大气成分4.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应该是(  )A.金星B.地球C.木星D.天王星2021年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平均高度517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空间探日时代。据此,完成5~7题。5.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①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 ②解落三秋叶,能开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③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黑石硫黄之类,经年不断……气逼人三十余里。④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挹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太阳活动强烈时,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等带来影响②耀斑爆发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从而干扰地球的电离层③黑子每11年出现一次,与地震、暴雨等灾害密切相关④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使全球可见极光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太阳活动强烈时,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  )A.增加户外活动,增强皮肤活力B.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C.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D.清理“宇宙垃圾”,保护宇宙环境张家口张北大疙瘩村石柱群呈现四棱、五棱、六棱、七棱状,直径在15至80厘米之间,排列紧密。这些石柱是地下熔融的高温岩浆随着火山爆发喷出地面,沿着地表流动,逐渐冷却形成的熔岩。据此,完成8~9题。3.形成石柱群的高温岩浆主要发源地是(  )A.①B.②C.③D.④4.关于石柱群所在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是厚度最大的圈层B.岩石圈是连续而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渗透于全部岩石圈D.岩石圈包括地壳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 读“云南省元阳梯田景观图”,完成10~11题。1.图中包含的地球圈层有(  )A.水圈、生物圈B.水圈、岩石圈、生物圈C.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2.图中各圈层(  )A.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都是独立发展变化的C.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D.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如图示意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读图,完成12~14题。3.据材料,新生代第三纪初期的气候特点应该是(  )A.冷湿B.冷干C.暖湿D.暖干4.在石炭纪向二叠纪过渡时期(  )A.被子植物极其繁盛B.大陆冰川面积较广C.海平面略高于现代D.喜马拉雅山脉形成5.图中化石对应生物生存的地质时期被称为(  ) A.爬行动物时代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C.海生无脊推动物时代D.灵长哺乳动物时代在河谷两侧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一般大江大河的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读“某河流阶地剖面图”,完成15~16题。1.图中最先形成的是(  )A.河漫滩B.一级阶地C.二级阶地D.三级阶地2.图中河流阶地(  )A.洪水期被水淹没B.土质比较肥沃C.组成物质颗粒大小不一D.位置越高,地面越平坦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图,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m,植被稀少,气候特点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该国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如图),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读图,完成17~18题。3.“蓝窗”景观属于(  )A.流水地貌B.风成地貌C.海岸地貌D.山岳地貌4.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携带月壤返回地球并安全着陆。读“嫦娥五号”返回路线示意图。完成19~20题。 1.“嫦娥五号”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是(  )A.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B.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C.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D.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2.“嫦娥五号”返回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甲-乙段出现雷雨天气B.乙-丙段出现了臭氧层C.丙-丁段空气对流显著D.丁-戊段空气密度增大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喀斯特地貌(KaratLandform),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熔性岩石(如石灰岩)溶烛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我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图1为喀斯特地貌景观图,图2为某地喀斯特地貌等高线地形图。(1)图1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中的______景观,群峰竞秀,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图2中的______部区域(填方位)。除图1呈现以外,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还有______等。(2)说出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自然条件。(3)说出喀斯特地貌对生产、生活带来的有利及不利影响(各一条)。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低碳经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如太阳能路灯等。材料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图及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1)仅从自然条件考虑,兰州、贵阳、海口、昆明四个城市中推广太阳能路灯条件最差的是______。(2)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______向______递减。影响某地年太阳总辐射量的主要因素有______等。(3)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试分析其成因。(4)除“太阳能路灯”外,请你至少列举两例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2.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首次成功降落火星。火星表面有稀薄的大气,密度相当于地球的百分之一,以二氧化碳为主,火星上的风速可达每秒180米,这几乎是地球上特大台风风速的三倍多。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沙尘悬浮其中,常有沙尘暴发生。目前,火星正是远离地球的时候,地火的距离达到了3.18亿公里。从地球上发射出的无线电信号以光速传播,也要17.7分钟的时间才能抵达火星。因此,探测器完全依靠自主降落火星。材料二:图1、2分别为我国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和火星探测任务示意图。 (1)写出“揽星九天”标识中字母对应的天体名称:A______,F______;八大行星从分类来看,B属于______行星,E属于______行星。(2)据图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特点。(3)根据材料和火星探测任务示意图,推测进行火星探测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4)与火星相比,说出地球更适宜人类生活的有利条件。答案和解析1~2.【答案】D、C【解析】1.【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天体要看这个物质是否独立存在于宇宙空间之中、是否属于自然天体的一部分、是否具有独立的运动轨迹。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判读某个物质是否是天体。【解答】解:问天实验舱在轨运行时独立存在于宇宙空间中,属于天体;在发射时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是天体,D正确,ABC错误。故选:D。2.【分析】地球的大气层能够减少小天体对地球的撞击,避免生物遭受紫外线伤害,保持地表适宜的温度,提供生命呼吸所需的氧气。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地球大气层对地球的保护作用。【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火箭末级产生的绝大部分残骸都会在大气层中与大气摩擦而被高温烧毁,不会降落到地面,C正确。火箭采用的材料一般不易降解,A错误。火箭末级残骸不会永远环绕地球运动,B错误。距离地面过于遥远不是火箭末级残骸不会降落到地面的原因,D错误。故选:C。  3~4.【答案】A、C【解析】3.【分析】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有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 照;内部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生命存在的条件及其产生的原因。【解答】解:根据图片,“生命宜居带”出现在与恒星距离适中的地区,其具备的条件是温度条件适宜,A正确。恒星质量、行星体积、大气成分无法通过图片得出其与生命出现相关,B、C、D错误。故选:A。4.【分析】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关系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熟记相关知识即可。【解答】解:由图中信息可知,恒星质量越大,出现生命的行星距离恒星越远,因此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应该是木星。故选:C。  5~7.【答案】B、A、B【解析】5.【分析】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其损失质量释放大量的能量,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地球上常见能源的能量来源。【解答】解:①材料中涉及的燃料为煤炭,是植物遗体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转化而来,是地质历史时期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故正确。②诗句描述的是风,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最终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故正确。③材料涉及的是火山喷发现象,其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与太阳辐射无关,故错误。根据材料,该燃料为液态的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固定下来的太阳能,④正确。故选:B。 6.【分析】太阳活动时,黑子和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影响,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解答】解:①太阳活动强烈时影响无线电短波,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等带来影响,故正确。②耀斑爆发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从而干扰地球的电离层,故正确。③黑子每11年出现一次,与地震无关,故错误。④太阳活动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使高纬度地区可见极光,故错误。故选:A。7.【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考查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相关知识。【解答】解:A、在太阳活动高峰年,要减少户外活动,故错误。B、太阳活动高峰年,自然灾害等会增加,要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故正确。C、耀斑爆发时释放出的辐射到达地球,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影响网络通畅,故错误。D、太阳活动的影响与“宇宙垃圾”无关,故错误。故选:B。  8~9.【答案】C、D【解析】8.【分析】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圈层结构,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解答】解:读图可知,根据右侧四点的海拔高度、深度范围可以判断,①为平流层,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形成石柱群的高温岩浆主要发源地是③,C正确。故选:C。9.【分析】岩石圈主要由岩石构成,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整个地壳。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岩石圈的范围和特点。【解答】解:岩石圈厚度较小,远小于地幔、地核等圈层,A错误。岩石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错误。生物圈渗透到岩石圈的上部,C错误。岩石圈包括整个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D正确。故选:D。  10~11.【答案】D、C【解析】10.【分析】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表以上为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图中获取信息即可。【解答】解:元阳梯田中有水、岩石、生物、大气,因此,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共有4个圈层。故选:D。11.【分析】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圈层结构,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解答】 解: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故选:C。  12~14.【答案】C、B、A【解析】12.【分析】气温较全球平均气温高,说明气候较温暖;降水较全球平均降水多,说明气候较湿润。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片推断不同时期的气候特点。【解答】解:根据图片,新生代第三纪初期全球平均气温比现代高,全球平均降水比现代多,说明当时气候的特点是暖湿,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分析】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地壳演化的大致历程是二叠纪末期形成联合古陆,之后古陆解体,在6500万年前海陆轮廓出现,新生代时期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状况。冰期时,地球上的水以固态形式存在于陆地上,海平面较低。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地球生物的演化历程。【解答】解:被子植物极其繁盛和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发生在新生代时期,AD错误。石炭纪向二叠纪过渡时期全球平均温度较低,地球处于冰期,大陆冰川面积广大,海平面较低,B正确,C错误。故选:B。14.【分析】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地球生物的演化历程。【解答】 解:根据图片,图中化石对应的生物是恐龙,生存在中生代时期,该时期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和裸子植物时代,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16.【答案】D、B【解析】15.【分析】河流阶地是在地壳抬升、流水下切过程中形成的地貌类型。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解答】解:河流阶地地貌中所处位置越高的阶地形成时间越早,因此图中最先形成的是相对位置最高的三级阶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分析】河流阶地是原先的河流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平均水位时,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坡地的地形。河谷中常有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被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其形成的年代越老。本题以某河流阶地剖面图为背景,考查河流地貌、河流阶地相关知识,需具备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结合课本知识解答即可。【解答】解:据材料可知,在河谷两侧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A错误。河流阶地原先是河漫滩,冲积物深厚肥沃,后来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因此土质较为肥沃,B正确。同一级阶地由于沉积环境稳定组成物质颗粒物大小较均匀,C错误。阶地地面越平坦与否与河流当时的沉积作用有关,与地势高低无关,D错误。故选:B。  17~18.【答案】C、D【解析】17.【分析】 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石灰岩属于浅海沉积岩,故景点“蓝窗”基岩石灰岩形成的地质作用为沉积,“低丘”说明地壳抬升,石灰岩出露。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地貌特征的相关知识。【解答】解:“蓝窗”位于岛屿的东北角,海水作用比较广泛,受海浪侵蚀作用明显,属于海岸地貌,所以C正确。故选:C。18.【分析】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本题以马耳他简图及其著名景点“蓝窗”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构造。【解答】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冬季受西风影响大,风急浪高,侵蚀力强。故选:D。  19~20.【答案】A、D【解析】19.【分析】地球大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难度较小。【解答】解:“嫦娥五号”升空最后到达月球,因此此过程中生穿越了地球大气层,地球大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故“嫦娥五号”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故选:A。20.【分析】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 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3、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本题以大气的垂直分层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解答】解:据图示信息可知,嫦娥五号在距地面300千米的高空返回,下降过程中依次经过甲、乙、丙、丁,最后到达地球表面。甲-乙段,由距地面120千米高空下降到距地面60千米高空,处于高层大气,不可能出现雷雨天气,A错误。乙-丙段由距地面60千米高空上升到距地面100千米高空,依然处于高层大气,不可能出现臭氧层,B错误。丙-丁段由距地面100千米高空下降到距地面10千米高空,由高层大气进入平流层,再进入对流层顶端,对流运动不显著,C错误。丁-戊段由距地面10千米高度下降到地表,完全处在对流层范围之内,对流层随高度的上升,空气密度越小,故丁-戊段空气密度增大,D正确。故选:D。  21.【答案】峰林 东侧 石芽、峰丛、孤峰、溶沟、洼地【解析】解:(1)根据喀斯特地貌景观可知,该地貌中位于地表,群峰竞秀,应以峰林景观为主。图中界限东侧多闭合等高线,中心海拔高,体现了群峰竞秀的特点,因此该地貌应位于地貌类型界线东侧。地表喀斯特地貌除了峰林外,还有石芽、峰从、孤峰,溶洞、溶蚀沟、溶蚀洼地等。(2)喀斯特地貌是湿热气候条件下,可溶性岩石在大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等作用下,经过流水化学溶蚀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①要有大面积的厚层石灰岩;②气候比较湿润,地表面河流较多。我国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降水量大且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易形成喀斯特地貌。(3)影响类问题一般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考虑。喀斯特地貌因其具有多种多样的造型地貌,美学价值较高,许多喀斯特景观地被开发成旅游景点,如云南石林、广西桂林等。喀斯 特溶洞是屏蔽放射性辐射的安全场所,洞穴内冬暖夏凉,为居住、储存提空空间,同时具有防空、防辐射等作用。不利的影响:喀斯特地貌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土壤较贫瘠,不利于农业生产。云贵高原“地无三尺平”,地表崎岖,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崎岖不平的地表使当地交通不便。喀斯特地貌区土层薄,多地下溶洞、暗河,岩层保水性能差,地表水缺乏,修建水库易漏水;地下溶洞使当地地质条件稳定性差,不利于大型工程建设。故答案为:(1)峰林;东侧;石芽、峰丛、孤峰、溶沟、洼地(2)石灰岩广泛分布;湿润的气候。(3)有利:旅游资源丰富;洞穴内冬暖夏凉,为居住、防空、储存提供便利。不利:土层薄且较为贫瘠;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地形崎岖不平,交通不便;岩层保水性能差,水库易漏水,地表水缺乏:多地下溶洞和暗河,地质不够稳定。(1)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2)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因素有气温、降水、石灰岩等。(3)喀斯特地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可以从地形、土壤、水资源等方面考虑。本题以喀斯特地貌景观图和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特征及影响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及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22.【答案】贵阳 低纬 高纬 纬度、地形、天气状况【解析】解:(1)读图可知,兰州的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30-140千卡/平方厘米,贵阳的年太阳总辐射量为90-100千卡/平方厘米,海口的年太阳总辐射量约为140千卡/平方厘米,昆明的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40千卡/平方厘米,由此可知,贵阳是四个城市中年太阳总辐射量最小的城市,推广太阳能路灯的条件最差。(2)根据“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图”可知,低纬地区太阳年总辐射量高于高纬地区太阳年总辐射量,因此全球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呈现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趋势,因此纬度是影响太阳辐射的重要因素;根据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可知,我国太阳辐射西强东弱,我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特点可知,地形是影响太阳辐射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离海洋比较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东南地区雨天多,太阳辐射弱,因此天气状况也会影响太阳辐射。(3)读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可知,青藏高原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较高。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青藏高原地区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因此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4)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太阳能路灯“之外,还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灶等。故答案为:(1)贵阳(2)低纬、高纬;纬度、地形、天气状况(3)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削弱作用弱;加.上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因此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4)太阳能热冰器,太阳能电池,太阳灶等。(1)读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找出四个城市的太阳辐射总量分析即可。(2)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太阳高度角(受纬度影响)、大气透明度(受海拔、天气、人类活动影响)、日照时数(受纬度、天气、海拔影响)等。(3)地形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重要因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如煤、石油、水能等。本题以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图及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了推广太阳能路灯条件、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的原因,读图分析解决问题。23.【答案】水星 土星 类地 巨【解析】解:(1)根据图片,图中A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F是距离太阳第六近的行星,是土星;B是距离太阳第二近的金星,属于类地行星;E是距离太阳第五近的木星,属于巨行星。(2)根据图片,地球是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地球内侧的是金星,外侧的火星。(3)火星体积和质量较小,形成的大气层较稀薄,着陆器安全着陆时难度较大;根据材料, 火星表面多砾石,着陆器平稳着陆的难度较大;火星气候干旱,沙尘暴多发,对着陆的干扰较大;火星与地球的距离较小,飞行时间较长。(4)与火星相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形成的表面平均温度适宜,使地球上的水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的大气层厚度适宜,形成了适宜生命存在的大气层。故答案为:(1)水星;土星;类地;巨(2)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地球是距太阳第三近的行星;地球与金星、火星相邻。(2)火星表面大气层稀薄,风速大,着陆器安全着陆难度大;火星表面砾石遍布,着陆器平稳着陆难度大;火星常发生沙尘暴,对着陆器干扰大;距离地球远,飞行时间长等。(4)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宜;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较适宜人类生存的大气层;有生命存在所必需的液态水资源。(1)太阳系八大行星自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八大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2)地球是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3)火星环境具有寒冷、干旱、低大气密度的特点。(4)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有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内部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排序、分类,了解火星环境的特点和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2-16 14:46:02 页数:18
价格:¥2 大小:1.08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