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六盘水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上)9月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北京大学某历史系教授指出,汉唐盛世王朝都是由王朝自身扶植的封疆大吏或地方军阀“造反”成功而灭亡,但从宋代开始,这种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中国从此再无严重的地方分裂割据。这说明宋代与汉唐相比()A.国家统一的局面进一步巩固B.地方管理制度建设效果显著C.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D.重文轻武政策的运用较恰当【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初吸取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教训,推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因此“从宋代开始,这种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中国从此再无严重的地方分裂割据”,D项正确;宋代时国家只是局部统一,没有完成国家大一统,排除A项;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不是君主专制强化,排除C项。故选D项。2.下表呈现的是17-19世纪中国部分文献对“夷”内涵的解读。这一解读变化反映出时期解读1643年版《辟邪集》“夷族”“夷灸”,指责传教士们包藏祸心,妄图“以夷变夏”。1842年魏源《海国图志·序》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1858年《天津条约》将“夷”改称为“洋”,规定“胡后各式公文……自不得堤书尧字”,此后,称为“秦西”与中国并行。A.以夷变夏是历史趋势B.近代外交意识开始萌发C.向西方学习成为主流D.传统夷夏观念逐渐转变【答案】D【解析】 【详解】1643年版《辟邪集》认为传教士包藏祸心;1842年魏源《海国图志·序》认为夷是域外良友,1858年《天津条约》中将夷改为洋,而且规定此后公文中不得使用“夷”,称为泰西,这说明传统的夷夏观念逐渐发生了转变,D项正确;以夷变夏指的是中国逐渐被西化,这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排除A项;B项错在“开始”,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当时学习西方是主流,排除C项。故选D项。3.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能对省制及中央与各省权限予以规定。1923年,孙中山认为,“临时约法既知规定人民权利义务,而于地方制度付之阙如,徒沾沾于国家机关,铸成大错者也。”孙中山这一反思A.有利于国民革命运动兴起B.意在强调维护革命统一战线C.分析了军阀割据出现的根源D.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地方制度付之阙如”“未对省制及中央与各省权限予以规定”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局限性,并为后来的军阀割据混战埋下隐患。孙中山在1923年进行这一反思,将革命的斗争目标指向军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A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在1924年建立,B项时间错误,排除;近代军阀割据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的存在和帝国主义国家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排除C项;D项结论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故选A项。4.毛泽东提出,国民党不等于顽固派,注意遵循一定斗争规则:第一是自卫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是斗争防御性;第二是胜利原则,不斗则已,斗则必胜,利用矛盾,各个击破,这是斗争局部性;第三是休战原则,适可而止,这是斗争暂时性。由此可见,毛泽东意在A.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C.巩固国共两党党内合作D.坚持井冈山斗争的基本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提出斗争三原则,对中国共产党驾御复杂局面,处理棘手的问题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有利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排除B项;材料中的斗争三原则发生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合作的方式时党外合作,排除C项;井冈山斗争时期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5.1950年1月6日,北京市军管会在东交民巷发布的一张布告:“北京市内帝国主义兵营的占地一律收回,其建筑全部征用。一些与新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国家,继续在东交民巷建立使馆。”驻守在高墙大院里面的外国人被“请”出东交民巷,踏上“故土”的老北京人眼泪止不住地流。这反映出()A.中华民族真正实现了主权独立B.人民政权得以巩固C.“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具体体现D.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北京市军管会收回了《辛丑条约》中丧失的东交民巷主权,反映出中华民族真正实现了主权独立,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另起炉灶即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材料主题不是讨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6.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汉谟拉比法典》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义务及违反法律后的具体惩罚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B奥斯曼帝国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加速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C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编撰《高丽史》的体例分“世家”“列传”“志”“年表”等朝鲜史学受到中国影响D拜占庭与俄罗斯皆信奉东正教拜占庭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A.AB.BC.CD.D【答案】C【解析】 【详解】朝鲜王朝编撰《高丽史》的体例分“世家”“列传”“志”“年表”等,显然是受到中国纪传体史书体例的影响,由此得出朝鲜史学受到中国影响,C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义务及违反法律后的具体惩罚,但并没有说明君主权力的来源,无从体现君权神授的思想,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不利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促使欧洲人开辟到东方的新航路,排除B项;拜占庭与俄罗斯皆信奉东正教,但拜占庭的历史要早于俄罗斯,无从得出一定是拜占庭深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7.在18世纪以前的大学里,自然科学只是有钱的爱好者的副业。19世纪,自然科学逐新被大学接受,但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在大学中一直没有地位。在美国,1870年以后大学和产业界的交流迅速发展。1889年,德国将一些水平较高的技术学校升级为大学,将技术教育纳入大学体制。19世纪后期大学体系变化的主要背景是A.生产发展提出新的时代要求B.自然科学地位变得日益重要C.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完善D.垄断资本主义向全球的扩张【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以来,技术对生产的推动日益明显,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自然科学与技术结合地更加紧密,因此19世纪后期技术型大学受到更多重视,A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技术的重要性,而不是自然科学,排除B项;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是表现,不是背景,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垄断资本主义向全球的扩张”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8.罗斯福在其提交雅尔塔会议的文件中说:“否决权与大国维持和平的特殊责任是完全相符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斯大林也指出:“新的国际组织为捍卫和平而采取的行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反希特勒德国的各大强国,今后也会一致和协调动作。”这说明联合国的“大国一致”原则()A.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至关重要B.不利于联合国发挥作用C.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产物D.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新的国际组织为捍卫和平而采取的行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反希特勒德国的各大强国,今后也会一致和协调动作。”可得出大国一致原则,能够较为有效地决定重要的事务, 如二战中大国联合反法西斯,因此这一原则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至关重要,A项正确;大国一致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排除B项;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大国一致并不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9.近年来,由G8到G20,新兴经济体不断推进与发达国家就国际金融和经济持续发展进行讨论和研究,金砖五国机制日渐常态化、实质化,日本、德国、印度、巴西组成“争常四国”联盟试图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这些现象表明了A.发达国家丧失经济主导地位B.世界权力版图正在逐渐改变C.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D.世界各国发展利益均衡分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由G8到G20,新兴经济体不断推进与发达国家就国际金融和经济持续发展进行讨论和研究,金砖五国机制日渐常态化、实质化,日本、德国、印度、巴西组成“争常四国”联盟试图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众多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新兴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传统的资本主义强国组织发了挑战,促使世界权力版图正在逐渐改变,故B项正确;发达国家在经济领域内仍居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的不光是经济新秩序,也在为构建政治新秩序努力,故C项错误;世界各国发展利益不均衡,发达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故D项错误。10.“(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这表明三省六部制A.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B.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C.有效的限制了皇权的滥用D.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民主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得出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B项正确;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的是明清时期,排除A项;根据材料“三省六部制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不利于限制君权,排除C项;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下的中央官制,而不是民主制度下的三权分立,排除D项。故选B项。11.1876年,法国新总理西蒙在众议院演说时先大声标榜:“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继而又小声补充:“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在参议院,他先是低声说:“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 然后又拉直嗓门表白:“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西蒙的做法遭到两派的共同抨击,一年未到便被迫辞职。这说明当时法国()A.内阁总理对众议院负责B.共和体制较为脆弱C.参众两院均支持共和制D.保皇势力备受冲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西蒙的做法遭到两派的共同抨击,一年未到便被迫辞职”及所学知识可得,虽然法国的一票共和,但是巩固共和道路还很长很艰难,说明当时共和体制较为脆弱,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出内阁总理与众议院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参众两院对共和制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保皇派的处境,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2.陈旭麓指出:虽然新政产生于自上而下的过程,但160万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士类的淘汰则直接和间接地牵动了整个社会。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这表明新政(  )A.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B.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C.形成了实业救国的高潮D.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等信息来看,清末新政的本意是维护专制统治,但客观上推动新的社会力量的形成,并加剧了社会矛盾,从而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故答案为D项。中国教育近代化由洋务运动开启,排除A项;维新变法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在辛亥革命后发展到高潮,排除C项。【点睛】清末新政由于改革政策的“支离、拖沓”和一些官员的“敷衍”,没有取得太大进展,但“新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也为辛亥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准备条件。特别是清末新政中办学和留学热潮的出现,产生了众多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阶层,这是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13.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A.选官和品德有机结合B.品德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C.世卿世禄制逐渐式微D.人才选拔由地方集中到中央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题干反映了选官标准经历了由重家世、门第到重学识才能,选官方式由地方到中央,故D正确;材料体现出选官和考试有机结合,故排除A;B项只适合对察举制的评价,故排除B;C项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也不能完整体现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故排除C项。14.如表是西方国家有关公务员的法律规定。据此可知,西方国家法律内容《英国公务员管理法》公务员不得接受任何来自第三方的可能损害其个人的公正判断力和诚实性的礼品款待、恩惠或其他形式的好处。《德国公务员法》公务员不得接受和索要任何奖金或礼品。《日本国家公务员伦理法》职员要时刻清楚公私有别,不得侥幸地利用职务和地位为自己或自己所属的组织谋取私利。A.形成完整的公务员法律法规体系B.重视和规范公务员的职业道德C.确保公务员考试和任用有法可依D.保证了公务员队伍的公正廉明【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英国、德国和日本均通过立法规范公务员的行为,减少贪腐现象的产生,这说明西方国家重视和规范公务员的职业道德,B项正确;据材料“西方国家有关公务员的法律规定”可知,材料是不同国家的规定,并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排除A项;材料规定的公务员的行为,未涉及考试和任用方面,排除C项;D项夸大了法律的作用,以偏概全,排除D项。故选B项。15.天主教在中世纪在人与神的契约关系之间加入了教会的环节,而宗教改革克服了罗马天主教在灵魂与肉体、天国与人间、理想与现实之间造成的二元对立以及由这种对立而导致的信仰上级虚假和道德堕落,把基督教的宗教理想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谐地统一起来。由此来看, 宗教改革有利于A.理想和现实的和谐统一B.人的精神获得自由解放C.民众履行教会契约精神D.铲除教士和俗人的隔阂【答案】B【解析】【详解】由“克服了罗马天主教……以及由这种对立而导致的信仰虚假和道德堕落判断”的信息可知宗教改革破除了罗马教皇在上帝和信徒之间的中介作用,促使人的精神获得自由解放,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并没有实现理想和现实的和谐统一,A错误;宗教改革是破除对教会的迷信,不是促使民众履行教会契约,C错误;宗教改革并没有铲除教士和俗人的隔阂,D错误。16.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完善经济法治为龙头,拓展到各个社会关系领域,赢得了公众的认可与支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并且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基本完善。这些成就的取得A.说明党开始认识到法治建设的价值B.体现了我国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普及C.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持续推进的保障D.表明了法治建设是经济建设的有力补充【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完善经济法治为龙头,拓展到各个社会关系领域,赢得了公众的认可与支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可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成熟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持续推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持续推进的重要保障,C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排除A项;B项错在“普及”,排除B项;法治建设和经济建设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并且材料内容没有强调法治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公元)1500年前,世界各地的种族几乎是隔离的。殖民扩张后,非洲有了白种人,美洲则几乎集中了地球上所有的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及混血种人。伴随着人种混合的是动植物的大交流。欧洲人将他们圈养的各种家畜带到了美洲。喜爱果园的西班 牙人还将种类繁多的水果引种到了美洲,如橄榄和葡萄。而由美洲印第安人培育的玉米、马铃薯、木薯、番茄、花生及可可等则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到18世纪,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取代欧亚大陆间的或地区间的奢侈品贸易,第一次国际分工基本形成:美洲和东欧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而西欧居主导地位并倾其全力发展工业生产。种族灭绝、黑奴贸易和奴隶制是早期殖民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从一开始,西欧就“得到大部分利益而损害了其他地区的利益”,成为这场国际大分工的最大受益者。——摘编自丁建定、刘波《世界通史·近代史卷》根据材料信息提炼观点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答案】论题: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各大洲间文明的交流、交融,使世界真正成为一个整体。论述:古代世界各地之间联系较少,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促进了人口迁移和人种、种族的融合,欧洲白人、非洲黑人、华人等群体出现了跨地域转移;人口迁移又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羊等家畜家禽,小麦等农作物引入美洲,美洲特产马铃薯、玉米、甘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世界不同地区的宗教、传统和文化相互影响。总之,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日益连接成一个整体,人类社会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题,没有固定答案。依据材料“(公元)1500年前,世界各地的种族几乎是隔离的。殖民扩张后,非洲有了白种人,美洲则几乎集中了地球上所有的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及混血种人。伴随着人种混合的是动植物的大交流”并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以得出论题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各大洲间文明的交流、交融,使世界真正成为一个整体。然后结合新航路开辟对人口迁移、动植物的大交流以及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的影响进行论述。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是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日益连接成一个整体,人类社会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言之有理即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的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18世纪初,为了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英国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19世纪50年代,霍布斯等人的平等自由思想在英国备受关注,对选官理念有长远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和专 业化。1854年,英国与俄国在克里米亚作战,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伤亡严重,加剧了人们对政府官员管理能力的强烈不满。随后英国相继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等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据统计,1931—1948年,取录各类考试及格人员近300万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同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文官制度的特点。【答案】(1)旧的选官制度导致政治腐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断完善;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思想的推动;工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政党更替影响政府工作;克里米亚战争所暴露出的政府管理弊端。(2)同:公开考试,择优录取;通过法律进行规范;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管理。特点:受到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对中国传统科举制度的继承;重视人才选拔;官员录取人数多;贯彻男女平等观念。【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旧制度带来的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可知,旧的选官制度导致政治腐败;根据材料一“为了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英国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断完善;根据材料一“19世纪50年代,霍布斯等人的平等自由思想在英国备受关注,对选官理念有长远的影响”可知,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思想的推动;根据材料一“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和专业化。”可知,工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材料一“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可知,政党更替影响政府工作;根据材料一“英国与俄国在克里米亚作战,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伤亡严重,加剧了人们对政府官员管理能力的强烈不满”可知,克里米亚战争所暴露出的政府管理弊端。(2)同:根据材料一“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及材料二“所有 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可知,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根据材料一“随后英国相继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文官委员会”及材料二“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等信息可知,通过法律进行规范、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管理。特点:根据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允许女子参加考试”“1931—1948年,取录各类考试及格人员近300万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受到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对中国传统科举制度的继承、重视人才选拔、官员录取人数多、贯彻男女平等观念等方面进行概括。19.中华法系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古代中国,刑即是法,法字从“水”象征法的公平。以农业立国、统一多民族的固有国情决定和制约着法律的形成、发展以及它的传统。据史书记载,西周时已有田律,农业立法和维护政权秩序的法律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凡涉及民事纠纷、经济权益,国家均视为“细故”,尽量用调解而非法律解决。最具代表性的法典《唐律疏议》开宗明义在“名例”篇的序言中宣布:“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材料二1902年沈家本被清廷任命为修订法律大臣,他力主“变法图强”,近可以收回治外法权,远可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他确定了以“参考古今,博稽中外”为修律指导思想,起草新式法律《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商律草案》、《国籍条例》等,基本建立了中国近代法律体系。由他制定的《破产律》完全抄自日本破产法,但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行机制产生严重抵牾而流于具文。他还亲自编译教材,创设法律学堂,造就司法人才。晚清政治改良的最终失败,使修律与司法改革未能达到预期结果,但却推动了近代法律的转型发展。——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法律转型》(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法律传统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晚清修律为例,指出与传统法律相比,近代法律转型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特点:法尚公平;立法历史悠久;立足实际,体现国情(立法体现以农为本);重刑轻民(重公法轻私法,或法律范围有限);德主刑辅(礼法结合);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2)变化:把修法与图强相结合(修法与维护国家主权、救亡图存相结合,或从维护封建统治到救亡图存、民族自强);引进西方现代法律(从独立立法到借鉴西方);增加民法、商法 等私法内容建立近代法律体系(立法范围扩大,形成完整体系);修法实践一定程度背离国情原因:列强入侵,国家主权破坏(内忧外患;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末新政的推动;西方法制文明的冲击(西方先进思想文化成果的传入);有识之士的努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律改革经验不足操之过急。【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在古代中国,刑即是法,法字从‘水’象征法的公平。”可分析出法尚公平;根据材料“西周时已有田律,”可分析出立法历史悠久;根据材料“西周时已有田律,农业立法和维护政权秩序的法律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可分析出立足实际,体现国情(立法体现以农为本)、重刑轻民(重公法轻私法,或法律范围有限);根据材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分析出德主刑辅(礼法结合);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古代法律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2)变化:根据材料“1902年沈家本被清廷任命为修订法律大臣,他力主‘变法图强’,”可分析出把修法与图强相结合;根据材料“他确定了以‘参考古今,博稽中外’为修律指导思想,”可分析出引进西方现代法律;根据材料“起草新式法律《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商律草案》、《国籍条例》等,”可分析出增加民法、商法等私法内容建立近代法律体系;根据材料“但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行机制产生严重抵牾而流于具文。”可分析出修法实践一定程度背离国情。原因:结合材料所给时间1902年可知,列强入侵,国家主权破坏、清末新政的推动;根据材料“他确定了以‘参考古今,博稽中外’为修律指导思想,”可知西方先进思想文化成果的传入;结合材料“1902年沈家本被清廷任命为修订法律大臣,他力主‘变法图强’,”可知有识之士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材料“由他制定的《破产律》完全抄自日本破产法,但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行机制产生严重抵牾而流于具文......晚清政治改良的最终失败,使修律与司法改革未能达到预期结果,但却推动了近代法律的转型发展。”法律改革经验不足操之过急。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01 16:12:04 页数:12
价格:¥2 大小:34.1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