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德州一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中,特别是在祭器中发现,贯穿西周13位王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中不再出现让“神”决定一切的内容,更多的是围绕着赞美天佑、颂扬美德、军功记事、分封田亩、世代历史、先王训政等。这表明,西周时期A.青铜铸造艺术得到发展B.国家管理意识发生改变C.“德治”思想开始出现D.血缘宗法政治体系完备【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中不再出现让“神”决定一切的内容,而是围绕着赞美天佑、颂扬美德、军功记事、分封田亩等,这说明当时社会注意力从神转向了人,国家管理意识发生改变,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青铜铭文的内容,并不能反映当时青铜铸造艺术的发展,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西周的“德治”思想,但不能表明西周时期才开始出现“德治”思想,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家管理意识的改变,未涉及到血缘宗法政治,故排除D项。2.孔子倡导“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孟子主张“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二者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答案】A【解析】【详解】孔子和老子都重视人的道德,分别强调修己安人、养浩然之气,这说明两人强调社会个体应当努力完善个人品德,A项正确;孔子强调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并未主张坚持独特性格,排除B项;C项与孔子的主张不符,排除C项;D项与材料言论无关,而且当时尚未形成暴政,排除D项。故选A项。3.有学者指出,中华文化的认同需要三个条件:经济政治基础、天下一家的观念和代代相承的教育体系。据此理论,秦代推动中华文化认同的措施是A.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B.焚烧诗书、严刑酷法\nC.“以更为师”“以法为教”D.建立完善的户籍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推动中华文化认同”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朝统一后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这强化了当时民众对秦的认同,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形成,故选A;焚烧诗书、严刑酷法和“以吏为师,以法为教”都强化了秦王朝的统治,但没有推动文化认同,反而形成暴政,排除BC;建立户籍制度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控制,而非推动文化认同,排除D。4."汉代郡治被视为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楷模。郡太守作为替皇帝巡守一方的大吏,上与皇帝剖符(虎符、竹使符,各执其半),有专断之威、典兵之权,下得自置吏属,行刑赏之格,管理可谓是无所不包,活脱脱是百姓的衣食父母。"材料意在说明A.郡治制度对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B.中央和地方在权力分配上实现平衡C.地方权力过大埋下政治危机的隐患D.郡国并行体制完全被郡县体制取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上与皇帝剖符(虎符、竹使符,各执其半),有专断之威、典兵之权,下得自置吏属,行刑赏之格,管理可谓是无所不包,活脱脱是百姓的衣食父母。”可以分析出郡太守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A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地方权力,体现不出中央权力,排除B项;地方权力过大埋下政治危机的隐患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郡国并行体制完全被郡县体制取代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5.中文里原来并无“塔”字,魏晋以后才造出“塔”字。印度的塔早期多是“覆钵”或“覆盆”式,也就是一个半圆覆钵形的大土冢。而中国工匠将这种佛塔形式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结合,创造出各种造型美观、千姿百态的佛塔。这反映了A.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B.佛教本土化并逐渐成为主流思想C.中国墓葬形制深受佛教文化影响D.宗教信仰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答案】A【解析】【详解】魏晋以后,随着中国工匠在源自印度的佛塔的基础上创造出各种带有中国特色的佛塔,汉字“塔”应运而生,反映了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A项正确;中国工匠将印\n度的佛塔形式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结合,推动汉字中产生新文字,不能说明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并且佛教也没有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中国墓葬形制,C项错误;中国的佛塔和汉字“塔”的出现,不能说明宗教信仰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D项错误。6.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A.对外交流助推文化趋同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C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D.丝绸之路造就盛唐气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风靡一时的“霓裳羽衣舞”源于印度传入中国的婆罗门曲,经过一系列中国化的加工修改而成,说明中外文化交融推动了艺术创新,C项正确;“趋同”的说法有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外文化交流,不是三教合一,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丝绸之路成就盛唐气象”,排除D项。故选C项。7.宋朝初期,规定州郡长官由文官担任,差遣中央官员到各地担任转运使(主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公事(主管司法兼监察)、安抚使(主管军事)等官职。这些变革旨在A.防止地方割据B.削弱相权威胁C.应对北方隐患D.整顿地方吏治【答案】A【解析】【详解】州郡长官由文官担任是为了防止地方反叛,在地方设立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和安抚使等职务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这些变革都是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反叛,故选A;这些都是针对地方的措施,所以和削弱相权无关,排除B;这些变革在宋朝整个境内实施,所以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北方隐患,排除C;这些属于变革措施,不是对地方吏治的整顿,排除D。8.元代在边疆地区,朝廷既因俗设“土官”。又通过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等机构,实行强制性括户,设立驿站。比较固定地征税,强制征调土官土兵等。这反映出元朝A.边疆管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B.改革赋役制度以增加财政收入C.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政策D.在边疆地区实行南北面官制度\n【答案】A【解析】【详解】元朝在边疆地区因俗而治,但同时征收赋税、征调土官土兵,加强赋役管理,这说明元朝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特征,A项正确;改革赋役制度并非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排除B项;元朝实行因俗而治,并不是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排除C项;南北面官制度是辽朝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9.明代宦官组织直接归皇帝统辖,机构极为庞大,共设有二十四衙门。清初,将二十四衙门并为十三衙门。康熙时期,又将宦官划归内务府管辖,内务府的慎刑司对不法宦官有先拿后奏之权。清代这些举措A.杜绝了宦官对政治的影响B.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C.说明传统制度已趋于僵化D.反映了专制制度的自我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宦官在朝廷的权力扩大,有必要加强对宦官的管理,因此材料反映的措施是对专制制度的自我完善,故答案为D项;A项中的“杜绝”说法绝对,排除;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B项;材料中的措施反映君主专制制度也在进行调整,并非趋于僵化,排除C项。10.下图反映了1651~1790年我国货币的流通情况。图中信息反映出这一时期A.正常的生产秩序无法维持B.流出海外的货币不断增多C.商品经济取得了重大进展D.货币多样化阻得商业发展\n【答案】C【解析】【详解】从1651~1790年我国货币的流通情况看出,白银和货币流通总量都呈较快的增长趋势,结合所学,1651~1790年是我国的清朝统治时期,商品经济取得了重大进展,白银和货币流通总量都有较快的增长,故C正确;材料反映我国商品经济取得了重大进展,无法体现“正常的生产秩序无法维持”,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我国货币的流通情况,不是对外贸易情况,不能得出“流出海外的货币不断增多”,排除B;材料只能看出制钱、白银两种货币,无法体现“货币多样化”,排除D。11.花剌子密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中“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信息,表明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故选B项;这套数码是印度人发明,排除A项;这套数码和伊斯兰教无关,排除C项;阿拉伯人是向欧洲传播了东方文化,而不是传播了西方文化,排除D项。故选B。12.古代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并把基督教传到东欧;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色,融合了希腊罗马和西亚传统文化。这说明A.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摧毁了原住民的文化B.各区域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汇中发展C.亚欧游牧民族文化与迁入地文化不相容D.亚欧游牧民族文化比阿拉伯文化优越【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据题干“古代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n部分文化遗产,并把基督教传到东欧;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色,融合了希腊罗马和西亚传统文化”可知,在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过程中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汇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文明因交流而丰富,B项正确;“摧毁了原住民的文化”表述与题干信息“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不符,排除A项;从题干信息“保存并继承”“融合”可知亚欧游牧民族文化与迁入地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汇中发展,排除C项;文化是平等,不存在优劣之分,排除D项。故选B项。13.不少学者认为浪漫、懒散的拉丁文化导致了拉丁美洲的相对落后,而盎格鲁-撒克逊的实用主义则让北美进入发达状态。对此理解最为正确的是A.该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南北美洲出现反差的根源B.学者们强调了一定程度上,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C.该观点旨在说明区域地理环境对地区文化决定作用D.材料史实充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答案】B【解析】【详解】该学者表达了不同特质的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B项忠实地反映了学者的观点,符合题意;A项观点把文化的作用夸大了,不是作者本意,称不上“一针见血”,排除;该学者强调了地理文化,而不是强调地理环境,排除C项;材料只是某些学者,不代表权威且无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14.二战后,印度的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而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等仍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在埃及,官方宗教和官方语言分别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但也有不少人信仰基督教并使用英语和法语。这体现出新兴民族国家A.完全摆脱宗主国影响B.逐步走上现代化道路C.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D.独立过程中留有隐患【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在埃及,官方宗教和官方语言分别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但也有不少人信仰基督教并使用英语和法语”体现的是受历史因素影响,这些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文化呈现文化多样化的特征,C正确;从语言上来看,这些新兴民族国家并未完全摆脱宗主国的影响,A排除;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15.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的规定,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动植物景观或自然景观应属于()A.文化遗产B.自然遗产\nC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D.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年来积极开展的一项国际合作活动。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举行的第17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自然界的特有景观和生物。题干符合该意思,故B项正确。考点: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公约·自然遗产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家训节选三国·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唐·刘禹锡《名子说》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宋·刘清之《戒子通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宋·包拯《包拯集》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噎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清·张英《恒产琐言》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材料二中国文明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一个原因在于地理方面。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中国从一开始起,就能供养很可观的人口……如此巨大无比的人力资源,使中国人能够不管事态发展如何,始终保持自己的特点……还有中国的农业生活方式。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n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中国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各自操的方言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种考试制度最初是综合性的,后来渐渐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儒家学说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做了合理说明,在长达二千年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但到19世纪中叶,这一形势发生了突然而剧烈的变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家训体现的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的原因。【答案】(1)思想:重视道德修养;灌输忠孝观念;提倡节俭治家;为官切勿贪腐;重视耕读传家。主要因素:专制统治;科举制度;小农经济;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观念。(2)原因: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众多的人口或人力资源;自给自足的农业生活方式;统一的文字;完善的科举制;儒家文化的影响。【解析】【详解】(1)思想: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家训思想,材料每一项对应一条内容,简单概括即可。根据材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分析出淡泊明志说明注重道德修养;根据材料“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可分析出忠孝;根据材料“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可分析出勤俭持家;根据材料“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噎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可分析出为官清廉,不能贪污腐败;根据材料“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可分析出耕读传家。主要因素:根据材料结合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传统习俗等方面考虑;政治上:专制统治;科举制度;经济上:小农经济;思想文化: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观念。(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个原因在于地理方面”可分析出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根据材料“如此巨大无比的人力资源”可分析出众多的人口或人力资源;根据材料“还有中国的农业生活方式”可分析出自给自足的农业生活方式;根据材料“中国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干年前,最古老的商朝书面语”统一的文字;根据材料“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可分析出完善的科举制;根据材料“儒家学说”可分析出儒家文化的影响。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古代疆域的变迁\n\n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的相关史实,以“从历史地图中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论题:从历史地图中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论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幅员广阔,民族众多,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疆域的开拓和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春秋时期,生产力进步,交通发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大一统观念的逐步形成。秦王统一六国,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将“西南夷”和岭南地区纳入中央管辖,促进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开创了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等政治制度,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汉代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唐朝前期,唐太宗采取了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推动了民族团结与融合。对东突厥一部分允许内迁,大部分在原地设置羁縻府州进行管理,对西突厥采取战而后和的政策,攻下西突厥后,设置安西都护府进行管辖,对吐蕃王朝实行和亲。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励精图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强大的国力增强了周边各族的向心力和认同感,推动了国家的统一。清朝前期社会进一步发展,康熙帝平定“三藩”割据,统一台湾,抗击沙俄入侵,平定噶尔丹叛乱,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满汉关系和团结蒙藏的措施,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版图。综上所述,伴随着中国的疆域不断拓展、扩大,历朝经\n济的发展和国家治理措施的加强,大一统民族国家逐渐形成并日益巩固与发展。【解析】【详解】根据题意要求,以“从历史地图中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题,结合材料内容与中国古代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材料中的三幅地图(秦朝、唐朝、清朝),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中国古代疆域的变迁,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读,探究历代王朝如何巩固与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如秦王统一六国,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将“西南夷”和岭南地区纳入中央管辖,促进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开创了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等政治制度,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国家的统一。并且通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唐朝前期,唐太宗采取了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推动了民族团结与融合。对东突厥一部分允许内迁,大部分在原地设置羁縻府州进行管理,对西突厥采取战而后和的政策,攻下西突厥后,设置安西都护府进行管辖,对吐蕃王朝实行和亲。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励精图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强大的国力增强了周边各族的向心力和认同感,推动了国家的统一。清朝前期社会进一步发展,康熙帝平定“三藩”割据,统一台湾,抗击沙俄入侵,平定噶尔丹叛乱,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满汉关系和团结蒙藏的措施,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版图。综上所述,伴随着中国的疆域不断拓展、扩大,历朝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治理措施的加强,大一统民族国家逐渐形成并日益巩固与发展等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9年11月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知的,伟大的古老文明更是相亲的。2000多年前,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文明之光就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材料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摘编自《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关于中外文明的观点。(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n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供参考)观点: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而且是相互交融(影响)中发展的。分析:世界各国由于受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多样的)文明成果如东方的古代中华文明、西方的古希腊、罗马文明等;各文明中心在吸取其他国家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如中国古代儒家吸收佛教教义等而使儒学得到发展。各国文明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对周边区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显示了较强的制度和文化优越性。如中华文明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希腊文明对地中海地区特别是罗马文明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繁荣发展的各国早期文明,已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象征。因此,应该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努力发掘本国古代文明的智慧为本国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服务。【解析】【详解】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由材料“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知的,伟大的古老文明更是相亲的”,可以得出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而且是相互交融中发展的。论证环节,可以从文明的种类,如大河文明、海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东西方文明等角度分析,可以从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和影响,中国的四大发明影响世界,印度佛教文明影响中国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74年3月,清政府指派的调查团抵达古巴,调查华工受虐事件。调查团先后视察了当地的甘蔗种植园、猪仔馆、制糖厂以及囚禁华工的“官工所”,他们还收集到1176份口供证词。下表为综合其它华工史料,对所见的459份口供所进行的信息整理。年龄段人数出洋前职业人数出洋地点人数籍贯人数1一10岁4耕田84澳门354广东38211一20岁142做小生意106汕头38福建4921一30岁216做工87厦门30其它2831一4076小手工业者26广东14\n岁41一50岁20未说明156未说明2351—60岁1小手工业者厦门——摘编自张书《晚清古巴华工出洋原因再析——以古巴华工口供为中心的考察》等材料二吾人对此可敬可爱之中国人,正宜尊仰之,感谢不逞也。如无此数千华人助战,及在野工艺厂当工之华……以助于我古巴之人,则古巴之能否自由,亦未可料。古巴之华人,对于古巴之自由事业,无不慷慨附助……留在当地的华人形成了唐人街,他们保留和传播者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摘编自古巴驻德公使奇沙礼《华工赞助古巴独立史略》依据以上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关于19世纪中期古巴华工的信息(至少三条),并结合史实予以阐释。【答案】①华工遭受残酷剥削。原因:古巴殖民者的迫害;国穷民弱。②出洋华工以青壮年为主。原因:古巴高强度工作的需要;列强的有意诱骗;黑人奴隶制的逐渐废除。③出洋前职业较多,以小生产者为主。原因:列强侵略,许多小生产者破产;晚清社会动荡,民生艰难等。④出洋地点集中在澳门及汕头、厦门等通商口岸。原因:是西方国家在华活动的主要区域;与华工相关条款的规定;出洋便利,列强可节省成本。⑤在籍贯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集中性(或广东和福建是输出华工最主要的地区)。原因:接近澳门、厦门等出洋口岸;这些地区受列强侵略早,破产农民、手工业者等较多;列强在当地宣传拐骗力度大;当地有下南洋的传统等。⑥华工为美洲(古巴)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华工不仅促进美洲的经济发展,还为美洲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留在当地的华工保留和传播了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总之,华工为美洲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析】\n【详解】①根据“调查团先后视察了当地的甘蔗种植园、猪仔馆、制糖厂以及囚禁华工的’官工所‘”可得出华工遭受残酷剥削。原因:根据所学可得出古巴殖民者的迫害;国穷民弱。②从表格中的年龄可得出出洋华工以青壮年为主。原因:根据所学可得出古巴高强度工作的需要;列强的有意诱骗;黑人奴隶制的逐渐废除。③从从事的职业可得出出洋前职业较多,以小生产者为主。原因:根据所学可得出列强侵略,许多小生产者破产;晚清社会动荡,民生艰难等。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7-07 00:01:49 页数:14
价格:¥3 大小:842.9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