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罗田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罗田一中2022年6月高二历史月考试题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所谓内服是指王畿以内地区,即由商王直接控制的地区,商王同姓或异姓姻亲氏族主要居住于此;西周建立后,往往将同姓子弟或王室成员分封至远离王畿的地方,形成以藩屏周”的局面。这反映出当时(   )A.周朝对王畿地区的统治削弱B.原本宗族聚居状态被打破C.血缘政治的观念逐渐被淡化D.贵族集团的利益得以平衡2.孔子的思想影响深远。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也有康有为的孔子;有“绌周王鲁”“素王改制”的汉儒公羊学的孔子,也有“人心唯危,道心唯微”的宋明理学的孔子。这反映了A.儒学的地位不断巩固B.孔子思想具有时代性C.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中华文化的多元共存3.秦统一后,在讨论地方制度的御前会议上,主张分封制且有大批臣僚附和的丞相王绾却未能敌过独持异议的廷尉李斯,最终确立了郡县制。这说明当时A.制度服从于现实需要B.皇权与相权矛盾激化C.朝臣掌握着决策权力D.三公九卿制发生异变4.据《汉书·张骞传》记载:“(张骞)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印度)。”据此可以推断A.中国的丝绸受到古印度上层人士的喜爱B.人口迁移促进了文化交流C.早在汉朝四川地区和印度已有贸易往来D.汉代张骞开通了蜀--身毒道5.遥领制度,是指对不入版图之地,设刺史、郡守以辖之,主要集中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政府对于沦陷区域的诸多州郡县,仍然任命官员以遥领,并不在意有无固定人口。这说明A.制度创新加强中央集权B.冗官泛滥削弱统治力量C.分裂时期暗含统一因素D.郡县制度符合时代潮流6.史料记载.唐代前期实行“统收统支”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其中,“统收”主要表现为租庸调、地税等国家税法的立法权和司法权都集中在中央;“统支”主要是指每年全国各级军政部门的财政支出项目和支出计划都由中央规划和安排,再下达地方政府执行。这主要反映了唐代A.地方管理的优化B.中央集权的弱化C.财政体系的落后D.国家治理的进步7.贞观年间,唐太宗改革科举制度,通过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和考试次数来网罗各种人才;推行官试卷第13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员向皇帝推荐人才的制举制度和自学成才者向官府乃至皇帝自荐的自举制度;对于年老、丧失活力的官员,唐太宗还制定了致仕制度,以便吐故纳新。这些举措A.使士族丧失了政治影响力B.提高了官员的参政积极性C.扩大了封建统治社会基础D.标志着察举和科举的结合8.如图是宋代的宗教摩崖石刻《父母恩重经变相》的一部分,虽然其中含有轮回、罪业等宗教内容,但也有颂扬父母恩德、教化儿女孝顺的内容。据此可知A.儒道佛三教融合发展趋势B.儒学正统地位重新被确立C.理学价值观念被普遍认同D.佛教受儒学影响而世俗化9.宋仁宗曾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该言论突出反映了宋代A.监察机构的多元化B.相权与君权的相互抗衡C.削弱地方割据势力D.君主专制下的理性精神10.宣政院是元朝在中央政府中设置的掌管全国佛教事务以及藏族地区军民之政的特殊机构,凡是有关藏族地区的军民钱谷、官吏任免、驿站交通的事务,宣政院部都需过问。据此可知,元朝宣政院A.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B.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C.成为类似于行省的地方机构D.边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势11.《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种变化A.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B.导致了政区的调整C.说明江南的条件优越D.缘于北方移民南迁12.宋代理学家程颐、张载、朱熹等主张恢复古代宗法制度,纂宗谱、建宗祠,以凝聚宗族;范仲淹则设立“族田”“义田”,收入用来宗族内的各种公共开支。他们的做法体现出试卷第13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A.宗族势力的衰落B.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C.儒学平民化的发展D.理学对宗法观念的重视13.明代吏部尚书地位迅速上升,一跃成为“七卿”之长,被尊称为“冢宰”“天官”,故可知明代吏部尚书的地位和作用非前朝历代吏部尚书所能比拟。促成明代吏部尚书地位超越前朝的原因是(       )A.宰相制度的废除B.内阁首辅的设立C.批红制度的出现D.票拟制度的形成14.康熙在对待台湾问题时曾郑重承诺:“若郑经留恋台湾,不思抛弃,亦可任从其便。至于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据此可见当时康熙对台湾问题的态度是A.不允许台湾任何形式独立B.强化中央政府对台湾统治C.促进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D.推动剃发在台湾地区执行15.程朱理学主张成就圣人和君子的理想,个人是圣人君子之道的起点。阳明心学的终极判断标准不是圣人之道而是具有良知的自我,个人按照自己的良知,真诚去做即可。这反映了A.个人主义思想的兴盛B.阳明心学突破了理学的局限C.新儒学存在尖锐对立D.理学注重个人的修养与素质16、 日俄战争结束后,《立宪纪闻》撰文称“及甲辰日俄战起,识者咸为之说曰,此非日俄之战,而立宪、专制二政体之战也”。就连驻法公使孙宝琦、两江总督周馥、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等官僚也纷纷上书朝廷,奏请立宪,清政府最终决定变法。这表明,晚清政府A.意图变革封建专制统治               B.决定变革政体深受形势影响C.适应民主共和历史潮流               D.利用帝国主义矛盾开展变法17. 1919年6—7月,已创立15年的《东方杂志》一反此前的保守立场,“顺应世界之潮流”,为未来的进步而工作。次年,该杂志开始刊登用白话文写的文章,介绍现代西方思想和知识。这一转变说明A.五四爱国运动促进思想觉醒          B.白话文成为报刊的主流文体C.民主科学激发新出版物诞生          试卷第13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D.新闻传媒引领社会政治变革18. 1953年春,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组织培训港口建设高级技术人才研究班,聘请苏联专家授课,并将报告整理为新中国第一部港工专业论著,向全国推广。据此可知,当时我国A.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B.优先发展重工业C.重视建设人才的培养                D.着手准备三大改造19. 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有10万拥有大学文凭的青年放弃体制内分配的工作,到海南寻求发展,“去海南淘金”成为一种全国性的风潮。据此可知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B.经济特区开发政策改变职业观C.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开始打破          D.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浪潮20. 古代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每次举办时,各城邦的选手在竞技场上奋勇拼搏,他们赤身裸体进入赛场,向神和观众展示他们超人的体能、健美的身体和良好的教养;竞技项目主要有田径、摔跤、标枪、拳击、武装赛跑等。这种状况A.体现了奴隶制文明野蛮的审美观    B.蕴含丰富的人文主义内涵和精神C.反映了各城邦团结和谐的历史主流  D.表明古希腊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21. 17世纪时,早期启蒙思想家已在探寻人类心灵领域的“精准模型”。洛克认为,人类心灵中的观念如同一个一个的“原子”(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所提出的概念),不可拆分却能够相互组合。由此可知,早期启蒙思想家A.试图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精神世界   B.认为借助理性可以完整地认识社会C.具有崇尚自然本真的浪漫主义情怀  D.以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学者为榜样试卷第13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22. 英国1832年改革在新兴城市设立了40多个选区,还保留了选举人的财产资格,规定地主和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选民在全国成年居民中的比例由5%上升到8%。这反映出英国A.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B.土地贵族优势地位动摇C.普选权在英国得以实现                 D.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23. 图2是(美)托马斯·纳斯特创作于1881年的漫画。漫画中,英、法两国士兵持枪相对而视。漫画下方写着“流血的红海”(BLOODREDSEA)。漫画中间写着“痛苦的湖”(BITTERLAKE),远处的“狮身人面”、金字塔默默注视着。该漫画反映了图2A.整个非洲被欧洲殖民者瓜分殆尽     B.美国利用武力干涉非洲国家事务C.英法在埃及展开激烈的殖民争夺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24. 1918年12月,当威尔逊总统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曾满怀热情地将他当作“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而同一时期,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却大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主要反映了A.凡尔赛体系的自身缺陷             B.欧洲分裂局面正式形成C.欧洲主导全球时代终结             D.欧洲构建新秩序的期望25、 下面是欧共体成员国之间贸易占其全部对外贸易比重表(部分)(单位:%),据此可知试卷第13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      年份国别1985年1990年1992年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法国53.759.462.764.963.165.7德国49.753.154.354.354.154.7欧共体12国54.953.461.058.861.359.3A.欧共体对区域外奉行贸易保护政策       B.西欧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C.法德加强国家干预减少了贸易逆差       D.欧共体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非选择题(50分)26、[明代手工业与西方近代工厂制](18分)。材料一明朝加重了江南的田赋征收,同时规定征收一定数量的丝绢实物。明朝后期,嘉兴所辖濮院镇“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吴江的盛泽镇“居民稠广,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仅丝绸牙行,约有千百余家”。江南官营织机有3500台,民间已超过万台。明后期废除了匠户和徭役制度,丝绸机户有机会积累原始资本,扩大生产,机户郑家就有“织帛工及丝佣各数十人”。——摘编自李绍强、徐建青《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明清卷》材料二试卷第13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间,是近代工厂制的兴起时期。1786年,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产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阿克菜特的克罗坍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一便士罚款。”——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发展的重要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工厂生产方式的出现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0分)。27、[西方教育思想](18分)材料一试卷第13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文艺复兴时期,维多利诺、伊拉斯谟、蒙田等成为儿童教育的主要提倡者,他们认为在培养儿童的过程中要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强调发展人的智慧,并提出了发展儿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要求。维多利诺创办了“快乐之家”,他认为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一定要重视环境的陶冶作用:学生只有在优美的环境和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身心才能和谐发展。伊拉斯谟反对宗教的”原罪说”,认为儿童不是生而为一个完整的人,必须经过教养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是理性使其成为人。蒙田要求在对儿童施行教育时,首先应该重视体育,此外,他还强调儿童要在父母的关爱下愉快、自由的成长。材料二卢梭在《爱弥儿》中集中阐述了自己的儿童教育思想: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尊重儿童的天性,启发诱导儿童的发展:学习实用知识;培养儿童的兴趣;重视劳动,强调手脑并用;锻炼身体,训练感官。卢梭的幼儿教育思想是新旧教育理念的分水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教育推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充分提高了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其儿童本位论的提出,使人们开始重视儿童的教育。——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潘祺蓉、陶志琼《西方和谐儿童教育观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启示》(1)根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教育家儿童教育思想的异同(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卢梭儿童教育思想的意义(6分)。28、[新中国法治](14分)表2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部分)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文革”开始后,中国立法、司法和法学研究完全中断。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开始新中国第三次民法典起草。八十年代先后出台《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民法通则》。20世纪九十年代为适应发展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要求,1993年开始起草《合同法》,1998年开始起草《物权法》。21世纪试卷第13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撰工作正式启动。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发展脉络梳理》从表格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试卷第13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由材料可知,商王的同姓或异姓姻亲氏族主要居住于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而周代王室及同姓子弟则被分封到远离王畿的各地进行统治,这体现出周王室打破了地方原来宗族聚居的状态,扩大了自己的有效控制范围,B项正确;由材料可知,周代王室及同姓子弟虽被分封到远离王畿的各地进行统治,但不代表其弱化了对王畿地区的统治﹐排除A项;周王室将同姓子弟分封到各地进行统治,“以藩屏周""体现了对宗室和同姓子弟的信任,没有体现周王室血缘观念的淡化,排除C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原先宗族聚居的状态被打破,与贵族集团利益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B,材料反映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孔子形象,B项正确;儒学地位、市民阶层取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项;材料反映的是同一个人物孔子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并非多元的文化形成共存,排除D项。故选B项。3.A,由材料可知,秦统一后,在讨论地方制度的御前会议上,虽然主张分封制的有包括丞相王绾在内的众多官员,但廷尉李斯从现实出发,陈述郡县制对加强中央集权的积极作用,最终被采纳,体现了制度服从于现实需要的情况,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皇权与相权矛盾激化,排除B项;朝臣掌握着决策权力,与秦朝史实不符,排除C项;三公九卿制发生异变,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4.C,材料“(张骞)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印度)”可知,张骞在大夏时,见到邛崃山出产的竹杖和蜀地出产的布,而且这些是大夏商人从印度买来的。由此可知,早在汉朝四川地区和印度已有贸易往来,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国的丝绸受到古印度上层人士的喜爱”,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人口迁移,排除B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项。5.C,东晋的遥领制度体现了东晋政府意图恢复对这些地区统治的意图,说明在当时南北对峙的分裂局面下,东晋还想着统一全国,即分裂时期暗含统一因素,C项正确;遥领的这些地区并不在东晋政府的统治之下,因此并不能说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遥领制度,没有体现冗官和郡县制度,排除BD项。故选C项。6.D,“统收统支”体制,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法制规范相当齐备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主要用于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支关系。国家财政收支的支配权高度集中在中央,地方政府因收支不挂钩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级财政主体,这反映了国家治理的进步,D项正确,爬出A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家治理的进步,因此不是中央集权的弱化和财政体系的落后,排除BC项。故选D项。7.C,材料所示多渠道招揽人才的改革举措扩大了封建统治社会基础,C项正确;“丧失”说法过于绝对,隋唐时期士族依然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力,排除A项;材料主旨在于官员选拔、致仕制度改革,未涉及提高官员参政积极性的举措,排除B项;察举制是两汉时期的主要选官制度,标准是才能德行,材料仅涉及科举制、制举、自举制度和致仕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8.D,根据材料“其中含有轮回、罪业等宗教内容,但也有颂扬父母恩德、教化儿女孝顺的内容”可以看出既有佛教思想,也有儒家思想,这说当时佛教受儒学影响而世俗化,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佛教受儒学影响,没有体现儒道佛三教融合,排除A项;儒学正统地位重新被确立,不是儒学正统地位重新被确立,排除B项;儒学正统地位重新被确立,没有体现理学价值观念被普遍认同,排除C项。故选D项。9.D,材料中认为是君主理智地处理国家事务,都需要臣僚的参与。尤其是重大事务的决策,皇帝与宰执近臣核心圈子里反复讨论,集体商议是经常的事,这体现了理性的精神,D项正确;试卷第13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监察机构的多元化、相权与君权的相互抗衡,与材料的意思不符,排除A、B项;材料中体现了中央问题,没有涉及地方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0.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宣政院是元朝在中央政府中设置的掌管藏族地区军民之政的特殊机构,其目的是加强中央对藏族地区的管理,即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B项正确;“消除了”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根据材料“宣政院是元朝在中央政府中设置的”可知,宣政院是中央机构,而非地方机构,排除C项;行省制度的设立体现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趋势,材料体现的是为加强管理对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采取的特殊管理,排除D项。故选B项。11.D,根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所以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农业的发展,D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始于安史之乱,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农业产量的大幅提高,其直接原因是农业生产方面的因素,而不是政区调整,排除B项;《史记》所说的汉代和南朝时期,江南自然条件都优越,排除C项。故选D项。12.B,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以文立国,培植了文人士大夫的情怀。宋代理学家在地方宗族中采取的举措,正是为了稳定社会,为封建统治者分忧,是文人士大夫情怀的体现,B项正确;宋明时代,由于一大批文人士大夫对宗族势力的维护,宗族逐渐成为地方上重要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基层力量,排除A项;题目中的材料主要涉及理学家在宗族问题上的一些做法,没有反映儒学的发展趋势,排除C项;材料强调文人士大夫的情怀,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3.A,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使得吏部尚书地位上升,A项正确;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没有实权,与吏部尚书地位上升无关,排除B项;皇帝才有批红权,不是吏部尚书地位上升原因,排除C项;票拟权是内阁的权力,与吏部尚书地位上升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4.A,由材料可知,康熙认为清朝和台湾之间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必须实现中国的统一;郑氏集团把台湾与朝鲜相提并论,实质是要分裂国家,实现台湾独立,所以康熙对台湾问题的态度是决不允许台湾独立,A项正确;此时清朝尚未统一台湾,强化中央对台湾的统治、促进台湾社会经济发展,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C选;此时清朝尚未统一台湾,推动剃发在台湾地区执行,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5.D,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主张外在的道德修养,通过格物致知而成为圣人和君子;而阳明心学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去掉人欲,以恢复良知;两者都注重个人的修养与素质,D项正确;个人主义是以自我为中心,与宋明理学的内容不符,排除A项;阳明心学强调的是内在道德修养,不是突破了理学的局限,排除B项;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各不一样,不能说明他们存在尖锐对立,排除C项。故选D项。16、B,日俄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包括驻外公使、地方督抚在内的知识分子,强烈呼吁变革政体、实行立宪,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表明晚清政府决定变革政体深受国内外形势影响,B项正确;晚清预备立宪意在维护而非变革封建专制统治,排除A项;晚清政府并未因为日俄战争和官民请愿立宪而实行民主共和,排除C项;日俄战争爆发时,清政府已经沦为了列强以华治华的工具,其改革是为了讨好列强,并非利用帝国主义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17、A项正确。根据“次年,该杂志开始刊登用白话文写的文章介绍现代西方思想和知识”可得出五四运动,促进了社会的思想解放,因此《东方杂志》态度发生转变,强调“为未来的进步而工作”,A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白话文是主流,排除B项;《东方杂志》不是新的刊物,排除C项;“引领”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18、C。材料反映在1953年春,新中国首次组织由苏联专家授课的大规模港口建设高级技术试卷第13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人才研究班,并最终写出首部推广全国的港工专业论著。这体现了国家重视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C项正确;材料情景无法体现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排除A项材料也没提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排除B项;三大改造强调生产关系的调整,材料与之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9、B。结合材料所给时间可知,去海南是受了1988年海南成立经济特区的影响,B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到1992年才开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说法错误,排除A项;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早就已经打破,排除C项;材料和全球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0、B。“赤身裸体……超人的体能、健美的身体和良好的教养”体现了丰富的人文主义内涵和精神,B项正确;“野蛮”用词不当,排除A项;古希腊城邦之间战争不断,奥运会的长时间连续举办,只是反映了人们对团结和谐的愿望,团结和谐并不是历史主流,排除C项;材料并不能反映“古希腊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排除D项,故选B项。21、A。材料“原子”“不可拆分却能够相互组合”体现了早期启蒙思想家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人类的精神世界,A项正确;材料强调用自然方法研究人类精神世界,没有强调“借助理性可以完整地认识社会”,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早期启思想家具有浪漫主义情怀,而目结合所学可知,早期启蒙甲相家提倡的具理性而非浪漫主义,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早期启蒙用相家借助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所提出的概念,并没有体现“以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学者为榜样”,排除D项。故选A项。22、A。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1832年改革扩大了选举权,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利,但仍保留了选举人的财产资格,使得普通民众未获得选举权,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故A正确;材料反映出英国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969年,普选权在英国得以实现,故排除C;《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A。23、C。漫画中的金字塔、红海和埃及有关,而武装起来的是英法,这体现了英法在埃及展开激烈的殖民争夺,C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看出殖民者对于非洲的瓜分,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美国,排除B项;通过漫画无法看出殖民体系建立进程,排除D项。故选C项。24、D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倡导世界和平与安全,反映了欧洲构建新秩序的期望,D正确;凡尔赛体系是指帝国主义在宰划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安排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二战后,欧洲分裂局面正式形成,欧洲主导全球时代终结,排除BC项。故选D项。25、B。通过观察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法德等欧共体成员国间的进出口贸易占其全部对外贸易比重超过50%,并有所增长,说明西欧经济联系增强,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欧共体对区域外奉行贸易保护政策,排除A项;欧共体成员国内部贸易的增多不能说明贸易逆差有所减少,排除C项;欧共体的国际影响力无法通过材料体现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26、(1)表现:出现专门的丝织业市镇;私营丝织业规模远超官营;采用佣劳动(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共4分)。原因:赋役制度改革;商品经济活跃(共4分)。(2)特点:采用机器生产;固定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高;劳动力高度集中(或规模大);分工更加精细;实行规范化管理。(每点1分,任答四点得4分)影响: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英国经济的转型;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奠定了基础;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使人们的时间观点增强;促进教育发展,促进人们素质提升;激化了阶级矛盾,推动了英国工人运动的兴起;造成环境污染;传染病与职业病危害工人的试卷第13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健康。(6分)27、(1)相同点:注重个性;强调智育;保护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分)。不同点:维多利诺强调环境的作用;伊拉斯谟重视培育理性精神;蒙田肯定体育的优先地位(6分)。(2)意义:促进了儿童教育理论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唤醒人们对儿童教育的重视;丰富了启蒙思想的理论体系;发展并传播了人文精神;为现代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6分)28、(14分)示例:论题:现代中国的时代变迁影响民法典建设。(2分)论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中国法治建设奠定基础。1953—1956年,在开展“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同时,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文革”前后,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民法典建设被迫中断。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生活越来越活跃,八十年代出台《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民法通则》等多部民事单行法律,民事法律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保障公民民事权利、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法典的建设步伐加快。202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正式诞生。(10分)结论:新中国民法典发展的历程,反映的正是现代中国法治建设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步完善的过程。(2分)(本示例仅作为参考答案之一,并非唯一答案,其他论题及论述亦可。其他参考论题:改革开放推动我国民法典建设;我国民法典建设呈现阶段性特征;现代中国民事法律建设日益完善等)试卷第13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6-19 18:19:57 页数:13
价格:¥3 大小:634.7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