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罗田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作家生活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能不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作家的风格必然渗入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表现出民族性。正如伏尔泰所说的,从写作的风格来认出一个意大利人、一个法国人、一个英国人或一个西班牙人,就像从他面孔的轮廓、他的发音和他的行动举止来认出他的国籍一样容易。意大利语的柔和和甜蜜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到意大利作家的资质中去;词藻的华丽、隐喻的运用、风格的庄严,通常标志着西班牙作家的特点;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更讲究作品的力量、活力和雄浑。他们爱讽喻和明喻甚于一切;法国人则具有明彻、严密和幽默的风格。要看出各相邻民族鉴赏趣味的差别,你必须考虑到他们不同的风格。在好的文学译作中,也能看出作家的风格所表现出的民族性特点。尽管一个民族的语言转换合成另一民族的语言,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原作的民族特点,这是因为民族风格不仅见诸作品的语言,而且体现在一切方面,如题材、主题、气质和韵味,以及作品所包含的民族精神。优秀作家的文学风格能典型表现其民族风格。普希金说:“气候、政体、信仰,赋予每一个民族以特别的面貌,这面貌多多少少反映在诗歌的镜子里。……这儿有着思想和感情的方式,有着只属于某一民族所有的无数风俗、迷信和习惯。”普希金本人就是俄罗斯文学的民族风格的代表,“在他身上,俄国大自然、俄国精神、俄国语言、俄国性格反映得这样明朗,这样净美,正像风景反映在光学玻璃的凸面上一样”。“他一开始就是民族的,因为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穿的无袖长衫,而在于表现民族精神本身。诗人甚至描写完全生疏的世界,只要他是用含有自己的民族要素的眼睛来看它,用整个民族的眼睛来看它,只有诗人这样感受和说话,使他的同胞们看来,似乎就是他们自己在感受和说话,他在这时候也可能是民族的。如果必须讲到构成普希金属性,以别与其他诗人的优点,那么,那就是在于描写的无限敏捷和以少数特征勾画整个对象的不平凡的艺术。”坚持文学的民族性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鲁迅认为,要注意摆脱两重桎梏,一重是“古国的青年的迟暮之感”,“世界的时代思潮\n早已六面袭来,而自己还拘禁在三千年陈的桎梏里”,另一重是对外国的顶礼膜拜:“然而现在外面的许多艺术界众人,已经对自然反叛,将自然割裂,改造了。而文艺史界中人,则舍了用惯的向来以为是‘永久’的旧尺,另以各时代各民族的固有的尺,来量各时代各民族的艺术,于是向埃及坟中的绘画赞叹,对黑人刀柄上的雕刻点头,这往往使我们误解,以为要再回到旧日的桎梏里。”他认为陶元庆的辉煌是“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灵魂——要字面免得流于玄虚,则就是民族性”。其实,正如茅盾所说:“鲁迅的作品即使是形式上最和外国小说接近的,也依然有它对自己的民族形式。这就是他的文学语言。也就是这个民族形式构成了鲁迅作品的个人风格。”鲁迅本人就是新文学以来最具有民族性,同时又最具有世界性的伟大作家。鲁迅是把民族和世界、传统和现代结合得最好的作家,是最懂得“国民性”的弱点,并在予以鞭挞的同时,高扬民族精神的作家。无论是文学内容还是在文学形式上,优秀的作家都有伟大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个性风格。(摘选自童庆炳《文学风格与民族》)材料二: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诗经》中很多诗句运用文学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舍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不变节,永葆本色。翻看上下几千年的文学作品,赞美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的篇章随处可见。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需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总能形成并升华为坚韧的民族意志。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动鬼神。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文天祥的《正气歌》千古传唱,它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则是身陷囹圄,决不屈服,视死如归。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得到休养生息、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铸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文学对民族精\n神的构建,也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中国文学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识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摘选自《人民日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家的作品风格受民族文化传统影响必然会渗入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而表现出民族性。B.伏尔泰以类比的手法说明即使是相邻民族作家的作品风格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民族风格。C.作家在文学民族风格问题上不能抱残守缺和顶礼膜拜,应像陶元庆一样一心求新求异。D.经过《诗经》等优秀传统文化熏陶而形成的高尚人格往往经得起挫折磨难和威逼利诱。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不同民族风格的作品被译成其他语言,但读者都能从译作中感受到原作的民族特点。B.普希金能够成为俄罗斯文学民族风格代表的原因在于他描写的敏捷和不平凡的勾画艺术。C.材料一引用矛盾的话意在强调鲁迅作品具有懂得“国民性”并区别于外国小说的个性风格。D.岳飞《满江红》、文天祥《正气歌》中表现出的个体精神,已经凝聚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意志。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族精神,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就写到了女娲补天神话。B.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将地方特色根植于中国农村风土人情,描写抗战时期解放区一对期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故事。C.老舍的《茶馆》不仅语言上具有个性化的京味风格,还借鉴西方的艺术形式,在话剧基础上融入了戏曲艺术的一些特点。D.曹禺的《雷雨》在刻画人物时避免了脸谱化和扁平化,用多个细节充分展现人物性格、心理的复杂性,取得巨大成功。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谈到:“民族精神的表现与发扬,端赖于文学的熏陶。”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案】1.C2.D3.D4.首先提出“作家的风格能表现民族性”的观点,并引用伏尔泰的话和列举“好的译作”的\n事例加以论证;然后引用普希金的话并对其作品进行评价,论证了优秀作家的文学风格能典型表现其民族风格;最后引用鲁迅的话,指出坚持文学的民族性需要注意的问题。5.①文学作品必然渗入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因而总能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②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当时社会理想的人格,能够涵养人的精神,进而构建起民族精神。③新时期文学创作应当彰显文学的民族性,并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应像陶元庆一样一心求新求异”说法错误,从材料一第六段原文“他认为陶元庆的辉煌是‘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灵魂——要字面免得流于玄虚,则就是民族性’”可知,陶元庆在标新立异的同时,坚持了原有的民族性,而非“一心求新求异”。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但读者都能从译作中感受到原作的民族特点”说法错误,材料一第三段原文为“在好的文学译作中,也能看出作家的风格所表现出的民族性特点”,范围扩大。B.“原因在于他描写敏捷和不平凡的勾画艺术”说法错误,原因是他的作品表现出俄罗斯的民族精神。C.“意在强调……个性风格”说法错误。茅盾是强调“民族形式构成了鲁迅作品的个人风格。”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材料一论证的是“文学风格”与“民族”的关系。A.神话故事中蕴含民族精神,对文学风格产生影响。B.题材有着反封建的传统和作家高扬民族追求自由精神的思想。C.在艺术形式上借鉴并创新。D.强调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没体现出“文学风格”与“民族”的关系。故选D。【4题详解】\n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七段,前三段为一层,第一段作者开门见山,首先提出“作家的风格能表现民族性”的观点。接着第二段引用伏尔泰的话来论证这一观点,“从写作的风格来认出一个意大利人、一个法国人、一个英国人或一个西班牙人,就像从他面孔的轮廓、他的发音和他的行动举止来认出他的国籍一样容易”。第三段则是通过“在好的文学译作中,也能看出作家的风格所表现出的民族性特点”这一方面来论证观点。第四段为一层,此处引用普希金的话并对其作品进行评价,“气候、政体、信仰,赋予每一个民族以特别的面貌,这面貌多多少少反映在诗歌的镜子里。……这儿有着思想和感情的方式,有着只属于某一民族所有的无数风俗、迷信和习惯。”“普希金本人就是俄罗斯文学的民族风格的代表”“那就是在于描写的无限敏捷和以少数特征勾画整个对象的不平凡的艺术”,通过这些内容,作者论证了“优秀作家的文学风格能典型表现其民族风格”这一观点。最后,五到七段为一层,第五段提出“坚持文学的民族性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这一问题,然后作者引用鲁迅的话回答了这一问题,“鲁迅认为,要注意摆脱两重桎梏,一重是‘古国的青年的迟暮之感’,‘世界的时代思潮早已六面袭来,而自己还拘禁在三千年陈的桎梏里’,另一重是对外国的顶礼膜拜……”,指出坚持文学的民族性需要注意的问题。【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通过仔细审题可知,答案的材料基本上集中于材料二。从材料二第二段“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需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可以总结出:文学作品必然渗入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因而总能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从材料二第三段“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铸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也体现在大队民族意志的锻造上”可以总结出: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当时社会理想的人格,能够涵养人的精神,进而构建起民族精神。从材料二第四段“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n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可以总结出:新时期文学创作应当彰显文学的民族性,并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娃的心娃的胆陈忠实司令跪倒在黄河滩上。眼前是翻卷着泥浪的黄河河面,右首是陡峭冷峻的悬崖石壁。身后,十余位师长、团长、营长和众多随员也相继跪倒。稍远处,十余匹战马石雕一般撑蹄昂首。三叩之后扬起头来,司令涕泪交流。每到清明,他都不忘给逝去的先祖烧一炷香,并叩拜。现在,他以从未有过的庄严、肃穆和痛彻心脾的悲怆,为八百个尚未成年的关中子弟的英灵跪倒在黄河滩上。这儿刚刚发生过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八百个士兵,从右前方的悬崖峭壁上跳进了黄河。他们的手榴弹扔完了,子弹打光了,刺刀拼弯乃至断折了,他们也被两倍于自己的鬼子逼到悬崖上,全都跳进了黄河。八百个娃娃呀!全在16岁至18岁这个年龄段。他们是3个月前从关中乡村征召来的农家子弟,有的还是司令老家邻村的乡党……现在都跳到黄河里去了。就在这个刚刚组建的新兵团结束军事训练即将参加会战的时刻,他亲自去看望了这些他称为小乡党的士兵。司令曾经想到,这些娃娃肯定将成为日本鬼子难以招架的对手:他们之中肯定会有出类拔萃的人物显露出来,进入军队各级指挥岗位,乃至成为将军。当然,也免不了死亡和伤残……他唯独没有料到这种结局。司令仰头朝崖头山顶上望去,浓厚的暮色里一片模糊。他突然听到随员在身后惊讶的声音:“河里是什么?”苍茫模糊的河面上,隐隐可以看到有布质的东西在摆动。司令首先想到的是一杆军旗,这是八百个娃娃留给他的唯一的也是最后的遗物了。随员们下水打捞,竟是两具尸体,尸体被拽到沙滩上来,他们全都惊呼起来。司令自己也惊呆了——军旗的钢质尖头,从一个日本鬼子的胸膛刺进去,从背脊穿出;那个鬼子紧紧抱住中国旗手的后腰,中国旗手的双手死扣着日本鬼子的脖子;两个人面对着面,中国旗手用旗杆的尖头捅穿一个日本鬼子的胸膛,把他直压到黄河水底;中国西北军的军旗已经撕裂,暮色里看不出颜色。司令默默地脱下军装上衣,蹲下身去,捏着衣襟擦拭旗手的脸膛。旗手眼窝和鼻孔里积存着黄河的泥沙,圆睁着的眼睛和鼓出的眼球,显示着他憋着多深的一股仇气、鼓着多大的劲儿啊!\n司令从腮帮子擦到下巴的交界处时,突然发出一声惊叫:“三娃!是你呀!”旗手左腮和下巴棱儿交会处,有一块大拇指盖大的暗红色的痣斑。那次给新兵团做完讲演,司令直接朝士兵走过去。那些尚未完全褪尽乡村孩子神色的一张张脸膛让他想面对面和他们说话。司令盯住一个浓眉大眼方脸的士兵,士兵举手行一个军礼,铿锵有劲地开口:“报告孙司令,我是蒲城人。”司令稍一愣怔:“你是杨军长的老乡。”随即面对士兵,提高嗓门说:“蒲城出忠臣啊!全中国都知道杨虎城将军的忠肝义胆。蒲城还出过一个忠臣叫王鼎,他效法春秋时史鱼尸谏,留下劝谏皇上不要签割地赔银的卖国条约的遗书,悬梁自尽了。王鼎尸谏皇上,死忠;杨将军兵谏,大忠。人说蒲城包括整个渭北水硬土硬,长出来的麦子,秆儿硬麦芒也硬,麦子磨出来的面粉也是性硬,这样的麦子养出来的男人女人能不硬气吗?”会场一片肃然。司令问:“你怎么知道我姓孙?”士兵笑着说:“满蒲城人都知道俺杨军长把兵交给你带了……”司令又瞅住了一位脸膛红扑扑的士兵。士兵自报家门:“报告司令,俺是长安人。”“家里都有啥人?”“俺爸,俺婆俺爷,俩哥一个妹子。”“你妈能舍得你当兵?”“俺妈哭哩!俺爸把俺妈训住了。”“你婆呢?”“俺婆心宽,走时还叫我念她教的口曲儿呢!”“啥口曲儿?念一念,让我和大伙儿听听。”士兵清清嗓子,大声诵念起来:“哈高?山高,没有娃的心高。啥远?海远,没有娃的脚远。啥大?天大,没有娃的胆大。”司令听得慷慨激昂,士兵们热烈鼓掌。司令说:“心——高,脚——远,胆——大。这才是关中娃陕西娃的本色。”“俺爷还会唱戏哩,逢年过节搭台子唱。”士兵更得意了。“教给你了没?”“我能唱几段。”“那你就唱几句。”\n“那你就唱几句。”士兵拉开了架势,吼唱起来:“两狼山哎——战胡儿啊——天摇地动……好男儿哎——为国家啊——何惧——死啊——生……”司令已经热泪盈眶,颤着声问:“你叫啥名字?”“三娃。”司令抚摸了这个小乡党下巴棱儿上的那块暗红色的痣斑:“我把你也记住了。你婆教你的口曲儿,你爷教你的戏词,我听一遍就都记下了……”六年之后,一九四五年九月十八日,武汉市中山公园。接受日本投降的仪式在此举行。孙蔚如司令一身戎装,高大威武地坐在第六战区受降主官的位置上。他的眼前浮现出三娃捅穿日军士兵胸膛的军旗,耳边响起三娃他婆教给三娃的口曲儿。还想到了母亲。三年前,在即将东出潼关进军中条山之前两日,他回家向母亲告别,跪倒在母亲膝下,说不能尽孝了。母亲只说:“当兵就要打仗。国家遭人欺侮哩。这是尽大孝哩,你要打赢回来。”大约一个月前,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孙家,母亲喜极而终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介绍司令每到清明都会给先祖烧香叩拜,突出了他向娃娃兵跪拜的庄重和招募他们的后悔。B.司令与士兵的对话凸显了士兵们的年轻活力和将士们关系的和谐,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情怀和家国情怀。C.三娃在家人的支持下,参加了新兵团,在他刚结束军事训练还未参加会战时,就被敌人逼进黄河淹死。D.孙司令在受降之际先想到了三娃,然后想到了母亲,这说明在他的心中牺牲的士兵比母亲更加重要。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的描写突出了黄河河水的浑浊有力、悬崖的陡峭冷峻、战马的昂首挺立、司令的肃穆悲伤,营造了一种雄壮悲怆的氛围,震撼人心。B.小说先写司令向娃娃兵的英灵下跪、发现牺牲的战士并为其擦拭的故事,后写司令看望娃娃兵并与他们交谈的情节,避免故事平铺直叙,很有艺术性。C.“这儿刚刚发生过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他唯独没有料到这种结局”,既渲染了战士牺牲的悲壮与战争的残酷,又巧妙地连接故事,使讲述流畅自然。\nD.小说着力对牺牲的士兵三娃进行刻画,详细介绍了他的家乡、家庭情况,并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面对战争斗志昂扬、不惧生死的战土形象。8.小说结尾叙述孙司令回忆母亲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9.有人说,陈忠实的短篇小说关注特定的文化背景对人的性格、命运的影响。请结合文中娃娃兵的形象具体分析说明。【答案】6.B7.D8.①结尾指出孙司令的母亲支持儿子保家卫国,并在听闻日本投降的消息后喜极而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②点明在小孝和大孝之间,孙司令选择了大孝,丰富了孙司令的人物形象;③结尾以孙司令母亲之口点出保家卫国是尽大孝,强化了小说家国一体的主题。9.①特定的历史文化传承影响人的性格和命运:文中提到蒲城出忠臣,蒲城的方脸士兵以此为傲并继承了这种光荣传统,报效国家。②特定的地域特色影响人的性格:蒲城水硬土硬,养育了硬气的男人女人,培育了杀敌报国的娃娃兵。③家庭教育影响人的性格和命运:三娃从小听爷爷奶奶唱戏唱曲,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爱国教育,最后为保卫国家献出了生命。④乡土情怀影响人的感情和行为:孙司令关爱来自家乡的娃娃兵,家乡的娃娃兵也拥戴自己家乡的将军,乐于听从他的指挥,奋勇报国。【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招募他们的后悔”说法错误,根据小说内容可知,司令并不后悔招募他们,而是为他们的死感到愧疚和悲伤。C.“在他刚结束军事训练还未参加会战时”说法错误,根据小说内容可知,三娃就是在会战中被逼进黄河淹死的。D.“这说明在他的心中牺牲的士兵比母亲更加重要”说法错误,从小说最后一段无法看出在孙司令心中谁更重要。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nD.“详细介绍了他的家乡、家庭情况”说法错误,从小说内容来看,应是对“浓眉大眼方脸的士兵”的家乡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并没有对三娃的家乡情况进行详细介绍。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孙司令回忆母亲的内容在文章最后一段。从文章内容上,这段文字补充了孙司令的家庭情况,“三年前,在即将东出潼关进军中条山之前两日,他回家向母亲告别,跪倒在母亲膝下,说不能尽孝了……大约一个月前,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孙家,母亲喜极而终了”,丰富了文章内容。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这段文字表现了孙司令在忠孝之间的选择,“他回家向母亲告别,跪倒在母亲膝下,说不能尽孝了”,体现出孙司令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牺牲自己小家的利益的高尚品格,丰富了孙司令的形象。从主题表达上,这段文字强化了主题——中国人民的胜利与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密切相关。以孙司令为代表的中国人,深明国与家的关系,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而舍弃自己的小家。而正是这种信念让中国最后获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文中作者借孙司令母亲之口,“当兵就要打仗。国家遭人欺侮哩。这是尽大孝哩,你要打赢回来。”点出保家卫国是尽大孝,强化了小说家国一体的主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此题的审题关键有两处,即“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人的性格、命运”。考生可从“特定的文化背景”的角度出发浏览全文,看哪些因素属于“文化背景”,并分析它们是如何影响“人的性格、命运”的。从孙司令与娃娃兵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对人的影响。从小说中“蒲城出忠臣啊!全中国都知道杨虎城将军的忠肝义胆。蒲城还出过一个忠臣叫王鼎,他效法春秋时史鱼尸谏,留下劝谏皇上不要签割地赔银的卖国条约的遗书,悬梁自尽了。王鼎尸谏皇上,死忠;杨将军兵谏,大忠。”可知,特定的历史文化传承影响人的性格和命运,蒲城出忠臣,蒲城的方脸士兵以此为傲并继承了这种光荣传统,报效国家。从“人说蒲城包括整个渭北水硬土硬,长出来麦子,秆儿硬麦芒也硬,麦子磨出来的面粉也是性硬,这样的麦子养出来的男人女人能不硬气吗”可知,特定的地域特色影响人的性格。蒲城水硬土硬,养育了硬气的男人女人,所以娃娃兵也是硬气的,他们宁可跳下黄河也不做日军的俘虏。\n从“哈高?山高,没有娃的心高。啥远?海远,没有娃的脚远。啥大?天大,没有娃的胆大。”“两狼山哎——战胡儿啊——天摇地动……好男儿哎——为国家啊——何惧——死啊——生……”等内容可知,家庭教育影响人的性格和命运。三娃从小听爷爷奶奶唱戏唱曲,从中学到要要为国尽忠,不怕牺牲,让他走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爱国教育,最后为保卫国家献出了生命。从小说中“司令跪倒在黄河滩上。眼前是翻卷着泥浪的黄河河面,右首是陡峭冷峻的悬崖石壁。身后,十余位师长、团长、营长和众多随员也相继跪倒”“就在这个刚刚组建的新兵团结束军事训练即将参加会战的时刻,他亲自去看望了这些他称为小乡党的士兵”等内容可以看出孙司令关爱来自家乡的娃娃兵。而从“那次给新兵团做完讲演,司令直接朝士兵走过去。那些尚未完全褪尽乡村孩子神色的一张张脸膛让他想面对面和他们说话”“满蒲城人都知道俺杨军长把兵交给你带了……”等内容可知,家乡的娃娃兵也拥戴自己家乡的将军,乐于听从他的指挥,奋勇报国。这体现出乡土情怀影响人的感情和行为。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侣,儿女饿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峻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n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肝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B.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C.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D.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只是唐代科举各科中的其一,因为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故此地位成为各科之首。B.“赋”是我国古代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通常被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C.“补”是候补,等待授职。古代官职的变化有许多术语,如“擢”是提升官职,“迁”是调动官职。D.“永泰元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善于写赋,受到皇帝赏识。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文章写得好,杜甫仍然在天宝末年被玄宗下召考试,授以官职。B.杜甫仗义敢言,帮助朋友解难。在房琯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杜甫努力上疏救助,终因此给自己带来祸患,也受到了降职处分。C.杜甫一生多难,家庭屡遭不幸。在华州做司功参军时,因为京畿发生动乱,粮食价格奇贵,杜甫的几个孩子缺粮惨被饿死。D.杜甫客居舟中,晚年四处流浪。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后来\n也死去,杜甫无依无靠,为躲避战乱,携全家沿长江漂泊。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②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14.比较《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对于杜甫的放诞无礼,严武的态度有何不同?【答案】10.D11.C12.C13.(1)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2)严武将要出去的时候,帽子被帘子的钩住好几次,左右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罢,只杀了章彝。14.①《旧唐书》中严武对杜甫的无礼不在意。②《新唐书》中严武表面不在意,实际上忌恨,甚至想杀掉杜甫。【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武人粗暴”都是说“英乂”的为人,中间不能断开;“无能”是修饰“刺谒”的状语,应当与“刺谒”相连,排除AB;“游东蜀”的目的是“依高适”,二者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补’是候补,等待授职”错,从文中“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来看,不是等待授职,是已经授职。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在华州做司功参军时……杜甫的几个孩子缺粮惨被饿死”错,从文中来看“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侣,儿女饿碍者数人”,他的孩子饿死是寓居成州同谷县时。故选C。\n【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本题得分点有:(1)宵,名词作状语,趁夜;谒肃宗于彭原郡,状语后置句;谒,拜见;拜,授官。(2)钩于帘,被动句;左右,左右的人;白,告诉;独,只。【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题目要求分析《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对于杜甫的放诞无礼,严武的态度有何不同。《旧唐书》中这样记载“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而严武的态度是“武虽急暴,不以为忤”,可见严武对杜甫的无礼不在意。而《新唐书》中的记载是“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严武的态度是“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严武表面不在意,实际上忌恨,甚至想杀掉杜甫。参考译文: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父亲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杜甫天宝初年应考进士没有考中。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就召唤他来考试文章,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从京城赶出杜甫去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曰:“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是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子,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n地里的粗野伧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帽子,他就是这样傲慢放肆。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这一年,崔宁杀死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而江陵就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杜甫曾游览束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适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二川兵马,杜甫前往归附他。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时,表荐杜甫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杜甫见严武,有时竟不带头巾,而性格褊狭放诞,曾经酒醉登上严武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恨杜甫。有一天想要杀杜甫和梓州刺史章彝。将出去的时候,帽子被帘子的钩钩住好几次,左右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罢,只杀了章彝。严武死后,崔肝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于是客居耒阳,当地县令送给他牛肉和白酒,一天大醉后死去,时年五十九。(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赠曹雪芹[清]敦敏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燕市狂歌悲遇合,秦淮残梦忆繁华。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酕醄①白眼斜。注:①酕醄:máotáo,大醉的样子。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首句写景,为下面所写“门巷”提供了一个美丽的背景。薜萝门巷,是说曹雪芹的住所,门上墙上攀缘着绿色的薜萝。“足烟霞”是指这里常有烟霞雾霭,宛如神仙境界。\nB.颔联写曹雪芹经常离家出游,或居于山间,或留于僧舍充满诗意的生活;下句写卖画喝酒,与李白在《将进酒》中用“五花马、千金裘”换酒的情境是一致的。C.“秦淮残梦忆繁华”,是说曹雪芹从前的那种锦衣玉食的富足生活一去不复返了,它们只停留在曹雪芹的残梦与记忆之中。D.尾联上句的“新愁旧恨”,指曹雪芹心中种种不快,“知多少”虽然似乎是在发问,其实表达的是很多的意思。这句诗实际上是说,心中的愁恨多得不知道有多少。16.诗人运用哪些手法来刻画曹雪芹的形象?结合诗歌作简要赏析。【答案】15.B16.①烘托,首联通过写曹雪芹住宅环境简陋却幽雅,进而以环境之美烘托曹雪芹人格之美。②对比,颔联一写精神生活富足,一写物质生活艰难,对照中显出了曹雪芹精神境界之高。③直接描写,颈联用”悲“和”忆“感叹曹雪芹身世飘零,遭遇不幸。④用典,尾联用晋朝阮籍“白眼”的典故表现了曹雪芹鄙视世俗的个性。【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下句写卖画喝酒,与李白在《将进酒》中用‘五花马、千金裘’换酒的情境是一致的”错误,作者在诗中卖画,表达的是曹物质生活的艰难;而李白是由于酒兴高诗兴狂,表现出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这是写景,写曹雪芹住宅的环境,采用了烘托的手法。虽然曹雪芹居所简陋,但所处环境极优雅:绿水青山,曲径通幽,门上墙上攀缘着绿色的薜萝,烟霞氤氲而生,宛如仙境。这两句通过写景烘托曹雪芹住宅环境之幽雅,进而以环境之美烘托曹雪芹人格之美。“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前一句写曹雪芹经常离家出游,或居于山间,或留于僧舍充满诗意的生活,这是写其精神生活的富足;下句写卖画喝酒,这是写其物质生活的贫穷,二者形成对比,在对比中凸显曹雪芹精神境界之高。“燕市狂歌悲遇合,秦淮残梦忆繁华”,由“悲”和“忆”来写曹雪芹的状况,前一句是没\n有遇合之悲,后一句是说曹雪芹从前的那种锦衣玉食的富足生活一去不复返了,它们只停留在曹雪芹的残梦与记忆之中,这两句采用直接描写的方式,感叹曹雪芹身世的飘零。“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酕醄白眼斜”,前一句中,“新愁旧恨”,指曹雪芹心中种种不快,“知多少”虽然似乎是在发问,其实表达的是很多的意思,这句诗实际上是说,心中的愁恨多得不知道有多少,这是使用反问的手法。后一句中,“白眼斜”为用典,采用晋朝阮籍“青白眼”的典故,表现了曹雪芹鄙视世俗的个性。(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相》中,杜甫将对诸葛亮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以不同季节的花来描绘西湖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鸣啼,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许多情思。古诗词中经常使用杜鹃意象,来表现孤独、悲苦、哀伤、乡愁等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出师未捷身先死②.长使英雄泪满襟③.有三秋桂子④.十里荷花⑤.又闻子规啼夜月⑥.愁空山(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易错字:捷、襟、暮。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反排木鼓舞最早起源于苗族的杀牛祭祖活动“吃鼓藏”(又称“鼓藏节”),每13年举行一次。关于反排木鼓舞的起源,在反排及周边地区______。1986年,反排木鼓舞在贵阳参加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赞誉,由此______,逐渐由乡间活生生的仪式文化场景走向了世界,逐渐成为贵州苗族的文化符号表征。后来,反排木鼓舞上了“春晚”,进了高校课堂,村民们的文化自豪感______。反排木鼓舞源起的背后有着丰富的社会功能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的动作语汇、舞蹈节律、象征意义都与当地的生态环境、文化认知和族群历史______。过去,反排木鼓舞只出现\n在祭祀场合;现在,反排木鼓舞突破了仪式场景的限制,承担起“传播文化”“打造地方名片”等功能。1950年被政府发现并四处表演后,反排本鼓舞经历了文化商品、文化再造和文化表演几个阶段。反排木鼓舞由原来的祭祀仪式,经过舞台化改编,成为一种表演性舞蹈。从“民间”走向“舞台”,从“原生态”到“节目”,反排木鼓舞少了一份“烟火气”,多了几分“脂粉气”。是原汁原味地保护传承,还是适应当代需求做一些改变、甚至再造?这值得我们探究。18.依次填入文中模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众说纷纭名噪一时情不自禁密不可分B.各执一词声名远扬情不自禁不可分割C.众说纷纭身名远扬油然而生密不可分D.各执一词名噪一时油然而生不可分割19.下列选项中的双引号与文中加点词的双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新国风之所以谓“新”,在于表达之“新”与内容之“精”。B.蔡孑民先生说:“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这两句话理应是青年人最稳妥的座右铭。C.一些热钱的入场带来浮躁之风,让传统文化沦为“一次性”消费品。D.“十四五”是落实“双碳”目标的关键期、窗口期。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1950年被政府发掘并四处展演后,反排木鼓舞经历了文化商品、文化表演和文化再造几个阶段。B.自1950年被政府发掘并四处表演后,反排木鼓舞经历了文化表演、文化商品和文化再造几个阶段。C.1950年政府发现并四处展演后,反排木鼓舞经历了文化表演、文化商品和文化再造几个阶段。D.自1950年被政府发掘并四处表演后,反排木鼓舞经历了文化商品、文化表演和文化再造几个阶段。【答案】18.C19.D20.B【解析】【18题详解】\n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众说纷纭:各种各样的说法多而杂乱。各执一词:各人坚持各人是说法,不肯相让。依据语境,该处强调的是说法“多”,所以选用“众说纷纭”。第二空,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声名远扬:名气很大,传播到很远的地方。依据下文“逐渐由乡间活生生的仪式文化场景走向了世界”,“声名远扬”更合乎语境。第三空,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此处是说“反排木鼓舞上了‘春晚’,进了高校课堂,村民们的文化自豪感”自然产生,应用“油然而生”。第四空,密不可分:十分紧密,不可分割。不可分割:不容许割裂、拆开。“密不可分”强调的是二者关系,“不可分割”强调的是二者的整体性。此处是说“它的动作语汇、舞蹈节律、象征意义都与当地的生态环境、文化认知和族群历史”关系紧密,应用“密不可分”。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加点词“春晚”的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A.“新”和“精”的双引号均表示强调。B.“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双引号表示引用。C.“一次性”的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D.“十四五”和“双碳”的双引号表示均表示特定称谓。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文语病有三:一、句子成分残缺,“……后”缺少一个与之搭配的介词“自”;二、用词不当,依据语境,“反排木鼓舞”是一种文化现象,“发掘”比“发现”更合适;三、语序不当,“文化商品、文化再造和文化表演”应该调整为“文化表演、文化商品和文化再造”。只有B项全部修改正确。故选B。\n(二)有关《红楼梦》的问题。(11分)21.下列内容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些女子的命运。(1)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2)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3)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4)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5)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答案】①.薛宝钗、林黛玉②.湘云③.巧姐④.妙玉⑤.香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1)“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金簪”喻“宝钗”,“雪”,谐音“薛”,句意暗寓其结局之冷落与凄苦。“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谐“林黛玉”三字。(2)“富贵又如何?襁褓之间父母违”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但在婴儿时期父母便去世了。“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3)“刘氏”是指刘姥姥。巧姐被她的“狠舅奸兄”勾通企图把她卖入烟花巷时,碰巧遇上了受凤姐救济过的刘姥姥把她救走,刘姥姥成了她的“恩人”。(4)洁,既指清洁,亦指佛教所说的净。妙玉有“洁癖”,又身在佛门,故云“欲洁”。“金玉质”,喻妙玉“出身不凡,心性高洁”,但“终陷淖泥中”。(5)“根并荷花一茎香”这一句暗指“香菱”的名字,她还曾名为英莲。“平生遭际实堪伤”这一句说的是她的悲惨际遇,从小就失散了家人,又两易其主,遇上了一个土霸王薜蟠,其中种种遭遇令人扼腕叹惜不已。“自从两地生孤木”这一句中的“两地生孤木”暗带一个“桂”字,意指“夏金桂”,自从夏金桂嫁给薜蟠,香菱就整天无宁日,过得生活苦不堪言,度日如年,终于被折磨致死。22.在《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中,小厮兴儿曾评价过贾府中的几位主子。以下两段文字评价的分别是哪两位女性人物?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说明画线部分的评价。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三姑娘的浑名是“玫瑰花儿”……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n【答案】王熙凤情节:十二回中王熙凤对贾瑞毒设相思局,表面殷勤相待,暗中设计捉弄整治。六十九回中王熙凤表面对尤二姐关怀备至,暗地里唆使秋桐等人折磨尤二姐。探春情节:五十五回与李纨共同协理家事时,探春训斥管事婆子吴新登家的;七十三回探春软硬兼施,训诫迎春房里的刁奴(迎春乳母的儿媳王住儿媳妇);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时,探春掌掴王善保家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段文字意思是:嘴上说得好听,心里却打着歪主意,表里不一,暗中使坏。这体现了王熙凤能说会道,对上级善于阿谀奉承,她对下属严厉精明,惯于玩弄权术的性格特征。划线部分“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体现了王熙凤的表里不一、阴险狡诈。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借秋桐、张华等人之手逼得尤二姐吞金自杀等都可以表现狠毒、奸诈狡猾。考生结合一个情节具体分析这种性格体现即可。第二段从“三姑娘”“可惜不是太太养的”等可知是探春。“刺戳手”是形容探春果敢、决断、刚烈的性格特征。她兴利除宿弊,实行体制改革,对偷偷懈怠的下人严格管束;王善保家的抄检大观园时,探春掌掴王善保家的,等等皆可体现。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人重视道德,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在司马光看来,道德在某种程度上要重于才能。《淮南子·诠言训》中说:“德不盛,不能成一焉。”意思是说道德不高尚,一个人不能有所成就。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德才兼备,视为良品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前提。曹操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唯才是举,在才不在德。“德”与“才”,谁为首?这是一个千古议题。千年来名门大家皆为此争执不下,乃至如今,人们仍在热议:“德”与“才”究竟谁才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谁才是新时代中国的心之所向?斯以为,二者不可取其一,唯有德才兼备,方为良品!\n有德无才,是为次品。面对百年大计之大变局,光有德是远远不够的。空有一身修养,却身无才干,他人便只会当你是那百无一用的书生。试想,烛之武若是没有一副三寸不烂之舌,而只是位名望颇高的老人,他如何能不费一兵一卒说退百万秦师?且看今朝,倘若耿爽只是一位只讲道义没有丝毫外交才干的翩翩君子,他如何能在群龙盘踞的联合国为中国掷地有力的发声?故今日之青年,定要身有才物,不断提升自身才干。有才无德,视为毒品。这样的人,国家是万万不敢用的。一招不慎,便是荼毒社会的大害。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部分中国海外留学生在外网大喊:“中国应该为自己的过错向世界道歉!”能到海外留学,他的才干是毋庸置疑的。只是他们的发言却着实让人费解,溯源尚未完成,便挥舞着大棒“声讨”。一味迎合西方,却忘了自己骨子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归根结底是缺乏良好的个人修养。故今日之青年,定要提韵养品,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德才兼备,是为良品。大可不必刨根问底“德”与“才”谁更重要,因为二者缺一不可!自古以来,为民请命的仁人志士,哪个不是德才兼备?没有!倾尽家财抗元的文天祥是德才兼备的;烧毁田契,把自己的土地分给穷苦农民的澎湃是德才兼备的;甘心深潜半生的“中国核潜艇”之父王旭华是德才兼备的;疫情期间不顾个人安危的“白衣天使们”是德才兼备的……他们都有极高的个人修养和才干,与时代同频共振,为大国添砖加瓦。故今日之青年,定要德才兼备,报效祖国。大丈夫当忠君爱国,不必做无谓的争执。唯有德才兼备,方能成国家所需的良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材料由两句名言构成,阐述的是德与才的关系。第一句名言是司马光关于德与才的论述,他从四个层面论述德与才,并且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德重于才。第二句是《淮南子》中关于德与才的论述,作者认为无德不能成才。从材料来看,写作的话题是非常明确的,重点论述“德与才”的关系。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德比才重要,因此说德是统帅。一个人的才能和品德如果能相得益彰,那是最好的,但现实当中这样完美的人是不多的。一个人本来才能有限,但在美好的品德的驱使下,是有可能经过不懈努力成就一番不平凡的功业的。但这种转化需要环境和时运,光靠自己的努力可能不够。一个人的才德有可能在实践中良性转化,但也可能恶性转化,这也和环境时运有关系,如果自己的意志力不够坚定,原来的德行可能会被摧毁,原来的才能可\n能变得庸俗不堪。因此,怎样用人,大体的经验策略是没有大问题的,历代王朝基本上开始都很清明,而尾声都很混乱,深厚的中国历史已经让我们积累了太多的经验,但在实践上,历史总是不断重演。从立意深刻的角度来看,探讨怎样的环境才能让更多的人德才兼备,让德行良好的人更有才智,让才智出众的人更有德行,恐怕是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这就是引导我们在写作时要结合当今社会背景,从当代青年人的角度谈德之重要性。立意:1.德才兼备谓之上品。2.道德修养重中之重。3.有才诚可贵,道德价更高。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21 09:30:32 页数:23
价格:¥3 大小:52.2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