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锋学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美苏争锋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背景(1)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2)随着战争的结束,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3)二战后初期,美国力图“领导世界”,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2.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铁幕”演说,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3.表现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的对策政治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9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经济1947年6月,美国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194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缔结《友好互助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4.影响: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1.整体形势: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的局面。2.具体表现(1)全面冷战:①德国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②朝鲜分裂: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7,③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修建导弹基地,引发美苏两国关系高度紧张,最终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2)局部“热战”:①朝鲜战争:1950~1953年,美国组织“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②越南战争:1961~1973年,美国在越南先后发动“特种战争”和“局部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3.影响(1)积极方面:①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相互借鉴经验,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2)消极方面: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轻巧识记]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概念阐释] 冷战政策冷战政策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实行“热战”,如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局部地区爆发的“热战”同样是冷战局势的体现。[名师点拨]1.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及冷战之间的关系(1)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3)雅尔塔体制下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4)两极格局的瓦解,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和雅尔塔体制的瓦解。2.两极格局、两大集团与两大阵营的关系两极指的是美、苏两极;以美、苏为核心,形成北约、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同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分别加入两大阵营。7,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亚非拉国家及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不属于两大阵营。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90年代初,东欧剧变、华约解散、苏联解体,两大集团、两大阵营、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冷战结束。1.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3.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援助来扶植和控制西欧,进而对抗苏联;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4.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虽然也有局部的热战,但由于美苏两国势均力敌,因而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材料一] 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的讲话: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他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强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就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1)杜鲁门讲话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教你读史]在理解帮助“自由国家”、抵制“极权主义”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杜鲁门讲话的主要观点。[提示] 观点:抵制苏联与社会主义。原因:杜鲁门主义既是美国对苏冷战开始的标志,也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宣言书。[材料二] 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2)材料二中的这项“战略措施”是什么?对美国有何影响?[教你读史]从该战略既是“经济手段”,又是对付苏联的“武器”分析其影响。[提示] 措施:马歇尔计划。影响:有利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苏联;有利于美国对西欧的资本输出和经济控制。7,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1)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它既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具体表现,又以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2)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3)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两极格局的特点与影响[材料一]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西柏林人一觉醒来,发觉自己等于成为牢中囚徒。东德……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亨利·基辛格《大外交》(1)材料一提到的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国际形势产生什么影响?[教你读史]关键词“划分欧洲势力范围”“柏林”“围墙”等反映了美苏冷战对峙。[提示] 原因:美苏冷战对峙。影响:加剧了冷战局面,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材料二] 本国的政策是把从古巴对西半球任何国家发射的任何核导弹看成是苏联对美国的进攻,需要对苏联作出充分的报复性的反应。——肯尼迪关于封锁古巴的演说(2)美国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有何反应?双方为什么没有爆发战争?说明了什么?[教你读史]根据材料出处判断历史事件,由“报复性的反应”可知美国的态度。[提示] 反应:坚决反对,甚至发出战争威胁。原因:双方势均力敌,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核武器威力巨大,担心给自己带来毁灭性打击。说明:美苏势均力敌,客观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两极格局的特点与影响1.特点(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与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7,(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美苏冷战是主要斗争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2.影响(1)积极影响:①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世界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②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努力发展壮大自己,第三世界由此崛起。(2)消极影响: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愈演愈烈。②分裂国家的做法,埋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③战后两大阵营逐渐演变成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工具,为谋求霸权,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的紧张动荡。④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一、两极格局形成的条件及形成过程1.形成条件(1)二战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西欧各国普遍衰落,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世界格局被冲垮,为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2)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增强,成为二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苏势均力敌,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3)二战后,由于意识形态领域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加剧,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矛盾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最终导致两极格局的形成。2.形成过程(1)初步形成: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制确立。(2)最终形成:1947年美国开始实施全面冷战政策,美苏同盟关系彻底结束,转变为敌对关系。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出现,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二、冷战下国际关系的特点7,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题组一 两极格局的形成1.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C.雅尔塔会议没有协调美苏关系D.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解析:选A 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导致两国关系破裂的根源。2.1946年,丘吉尔在演讲中说道:“在远离俄国边界、遍布世界各地的许多国家里,共产党第五纵队已经建立。它绝对服从来自共产主义中心的指令,完全协调地工作着。”丘吉尔的这一演说(  )A.是朝鲜战争的前奏B.目的是终结反法西斯同盟C.宣扬了对苏联冷战D.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解析:选C 朝鲜战争是1950年爆发的,故A项错误;反法西斯同盟随着二战的结束就终结了,故B项错误;这是丘吉尔“铁幕”演说的部分内容,“铁幕”演说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宣扬了对苏联冷战,故C项正确;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3.针对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困难,美国提出(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D.成立欧共体解析:选B 针对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困难,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援助欧洲的“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故B项正确。7,4.《华沙条约》序言称:“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据此分析,华约成立的主要意图是(  )A.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B.防止军国主义的复辟C.维护世界的长久和平D.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解析:选A 材料说明华约是针对北约而成立的,是对抗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故A项正确;材料中美苏之间的对抗,不是针对军国主义,故B项错误;华约的成立是维护自身的安全,不是维护世界和平,故C项错误;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而非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故D项错误。题组二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5.朝鲜战争爆发前后,苏联对朝援助主要是训练朝鲜军队、提供武器装备和制定作战计划,但极力防止苏军直接介入战争。对此,斯大林的解释是:“我们不想留下证据被人家指控我们参与了这件事。”这反映了,当时(  )A.多极化趋势加强B.冷战对峙局面形成C.美苏争霸愈演愈烈D.两极格局已经形成解析:选B 苏联间接支持朝鲜参与对美作战说明冷战局面形成,故B项正确。6.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曾这样评说古巴导弹危机:“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危机客观上缓解了冷战紧张局势B.美苏核力量保持均势C.美国在危机中的决策是错误的D.美国应严防苏联扩散核武器解析:选A 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束说明核威胁是相互的,这使得双方都不敢轻易动武,客观上有利于缓解冷战紧张局势。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1-16 17:15:13 页数:7
价格:¥3 大小:307.00 KB
文章作者:U-13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