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九(下)语文期末复习专题八:古诗文阅读 讲练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9

2/49

3/49

4/49

剩余4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人教版专题八 古诗文阅读\n一、古诗词赏析(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n1.品析“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中“一杯”和“万里”的妙处。示例:两个数量词巧妙地连在一起,鲜活地勾画出边疆将士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却因遥远的家乡还不知归期而乡愁更浓。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句词展现的画面。示例:秋风萧瑟,残阳如血。万重山中,烟雾迷茫。一座孤城,潇然兀立;边声四起,清角吹寒。边关艰辛,尽在其中。\n(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n3.本词上阕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其中“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上阕描绘了太守出猎的壮阔场面。“狂”字统率全词,既是全词的线索,也是全词抒情的基调。4.“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几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词人不服老,老当益壮,期待朝廷能够派来使者赦免自己的愿望以及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决心。\n(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n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示例: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使人心惊不已。6.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慨之情。\n(四)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n7.说说你对“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的理解。这句话进一步说明词人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受着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而是加以蔑视。8.(云南中考)“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n(五)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n9.试赏析“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10.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n(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n11.请赏析“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表达作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描写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的奇寒;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1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①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和壮烈情怀。②写出了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传达出因朋友离去而无限惆怅的感情。\n(七)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n1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言外之意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在结构上,此句是起句,词人站在北固楼上,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14.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n(八)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n15.诗的首联写了哪两件事?首联写了诗人在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抗元四年两件事。1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示例:“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了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诗人的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n(九)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n作者在经过潼关时,看到阿房宫变成一片废墟,不禁感慨万千。“踌躇”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作者驻马潼关,思绪万千、徘徊不前的情态,从眼前衰败之象,追忆当年长安繁华之景,对世事沧桑感慨无限。\n18.这首曲的主旨句是什么?请谈谈你对主旨句的理解。主旨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理解:一个朝代兴起,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灾难;一个朝代灭亡,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强烈的愤慨。\n二、文言文比较阅读(一)【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n【乙】武王至鲔水①,殷使胶鬲候周师,武王见之。胶鬲曰:“西伯②将何之?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胶鬲曰:“曷③至?”武王曰:“将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报矣。”胶鬲行。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辍。军师皆谏曰:“卒病④,请休之。”武王曰:“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吾疾行以救胶鬲之死也。”武王果以甲子至殷郊。殷已先陈⑤矣。至殷,因战,大克之。此武王之义也。(节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鲔(wěi)水:古水名。②西伯:原指周文王,这里指武王。③曷:何。④病:疲乏。⑤陈:同“阵”,列阵。\n讨厌,憎恨两种东西都得到没有罢了\n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按照这种方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就能够躲避祸患,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3.概括语段【甲】的主要观点。舍生取义。\n4.语段【乙】结尾说:“此武王之义也。”对于武王的“义”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示例一:我认同武王的“义”。他重信守诺,为保胶鬲性命,冒雨行军,这种做法值得赞扬。示例二:我不认同武王的“义”。作为一军统帅,一国之主,应以大局为重,只为保全胶鬲一人,不顾军卒疲乏,雨中行军,一旦出现意外,得不偿失。\n【语段乙参考译文】武王伐纣到了鲔水,殷商派胶鬲刺探周国军队的情况,武王会见了他。胶鬲说:“西伯您将要到哪里去啊?请不要欺骗我。”武王说:“不欺骗你,我将要到殷商去。”胶鬲说:“哪一天到达?”武王说:“将在甲子日到达殷都郊外,你拿这话去禀报吧。”胶鬲走了。天下起雨来,日夜不停,武王快速行军,不停止地前进。军官们都劝谏说:“士兵们很疲乏,请让他们休息。”武王说:“我已经让胶鬲把甲子日到达殷都郊外的消息禀报给他的君主了。如果甲子日不能到达,这就是让胶鬲失信。胶鬲失信,他的君主一定会杀死他。我快速行军是为了救胶鬲的命啊。”武王果然在甲子日到达了殷都的郊外。殷商已经先摆好列阵了。武王到达殷郊以后,就开始交战,结果大败殷商。这就是武王的仁义。\n(二)【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n【乙】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②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③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注释】①铨:作者蒋世铨的自称。②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③扑:打。\n跑快步走挤满训斥,呵责\n6.把语段【甲】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7.(齐齐哈尔中考改编)阅读语段【甲】,归纳出“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n8.(大庆中考改编)语段【甲】【乙】都阐明“学业有成,必须勤奋”这一道理,但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述。语段【甲】侧重于学习要注重积极求索的内在动力;语段【乙】侧重于学习需要鞭策督导等外在因素。\n【语段乙参考译文】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有空闲的时候,她就抄录唐宋人的诗,教我朗诵。母亲和我都体弱多病。我每次生病,母亲就把我抱到一间房子里来回走,自己不睡觉;等我的病情稍有好转,她就指着墙壁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吟哦,以此为乐。父亲如果做错了事情,母亲一定认真地用委婉的话规劝他。遇到父亲发怒不听她的,她就屏住气不说了,等父亲消了气,又反复劝说,到父亲听了她的话才停止。父亲在外地的寓所,督促我读书时,脾气急躁,我稍有一点懈怠,他就发怒,把我丢在一旁,几天不理睬我;母亲就流着眼泪打我,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罢休,从来不觉得疲累。我从不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母亲对我的教育,也因此而更加严格。\n(三)【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n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n【乙】春,公将如棠①观鱼②者。臧僖伯③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④,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⑤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⑥行,所以败也。故春蒐⑦、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⑧,归而饮至⑨,以数军实。昭文章⑩,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⑪,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⑫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公曰:“吾将略⑬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书曰:“公矢⑭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选自《臧僖伯谏观鱼》)\n【注释】①春:指鲁隐公五年(前718)春季。公:指鲁隐公。棠:邑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北。②鱼:同“渔”,捕鱼。③臧僖伯:鲁国公,封于臧。僖是谥号。④大事:指祭祀和军事活动。⑤轨物:法度和礼制。⑥亟:屡次。⑦春蒐(sōu):“蒐”“苗”“狝”(xiǎn)“狩”,分别为春、夏、秋、冬四季狩猎的称谓。蒐,猎取没有怀胎的禽兽;苗,猎取危害庄稼的禽兽;狝,秋猎,可杀伤禽兽;狩,围猎,不加区分,都可猎取。⑧振旅:整顿军队。⑨饮至:古代诸侯朝拜、会盟、征伐完毕,回到宗庙里饮酒庆贺。⑩文章:花纹和色彩。⑪俎(zǔ):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器皿。⑫皂隶:古代对贱役的称呼。⑬略:巡视。⑭矢:同“施”,陈设。\n光艳美丽偏爱同“熟”,仔细认为……美\n10.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使寡人听到的,可得下等奖赏。\n11.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示例:①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语言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②齐威王虚心纳谏,给我的启示是:要胸怀宽广;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n12.请简要分析【甲】【乙】两个语段中,邹忌和臧僖伯在劝谏的内容、方法、结果等方面的不同之处。示例:①内容:语段【甲】中,邹忌劝谏齐威王要广开言路、兴利除弊、修明政治;语段【乙】中,臧僖伯劝谏鲁隐公要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能玩物丧志,以免上行下效。_②方法:语段【甲】中,邹忌用自己与徐公比美类比,委婉指出齐威王“弊甚矣”;语段【乙】中,臧僖伯着眼于一个“礼”字,举述诸多事物和行为作为论据,婉言鲁隐公“如棠观鱼”这一行为不合礼法。_③结果:语段【甲】中,齐威王纳谏;语段【乙】中,鲁隐公不听谏辞,以巡视地方为借口,坚持“如棠观鱼”。\n【语段乙参考译文】鲁隐公五年春天,隐公打算到棠地观看捕鱼。臧僖伯劝谏说:“一切事物,不和国计民生的大事相关,材料不能用来制作礼器兵器,国君就不要去理会它。国君是使臣民行为符合于法度和礼制的人。所以,通过讲习大事来衡量法度规范是否得当称为正轨,选取材料制作器物以明等级文采称为礼制。不合法度规范、无关礼制的行动则称为乱政。屡次实行乱政,就会导致衰败。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狩猎活动,都是在农闲时讲习大事的行动。\n每三年出城进行大演习,进城便整顿军队,而后到宗庙宴饮,祭告宗庙,清点军用器物和猎获物。这是为了显示车旗器用上的文采,区分尊贱,辨别等级,顺序排列长幼的次序,演习上下的威仪啊。鸟兽的肉不能拿来放到祭器里作为祭品,皮革、齿牙、骨角和毛羽不能用来制作装饰祭器,国君就不必亲自去射取,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至于山林川泽的物产采收,一般器物材料的取得,这都是仆役们的工作,有专门的官吏按职分去管理,不是君主该管的。”\n隐公说:“我准备巡视地方。”于是就去了棠地,在那里陈列各种捕鱼的器具,让人捕鱼自己观赏。僖伯托病不随行。《春秋》上说:“公矢鱼于棠。”认为这种行为不合礼法,并且讽刺鲁隐公跑到远离国都的地方。\n(四)【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n【乙】项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①下相:古县名,在今江苏宿迁境内。②项梁:项羽的叔父。\n曾经如果长叹怎么,哪里\n14.把语段【甲】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有一天,他停止耕作到田畔高地上(休息),惆怅怨叹了好久。15.语段【甲】中“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表达了陈胜怎样的心理?这句话反映出陈胜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以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他与穷苦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n16.语段【甲】【乙】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描写方法各有何共同点?思想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清醒而敏锐地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语言描写。\n【乙文参考译文】项籍,是下相人,字羽。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也只能够)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项梁因此而感到项籍不同于一般人。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17 09:55:14 页数:49
价格:¥3 大小:286.19 KB
文章作者:180****8757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