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小学
>
科学
>
教科版(2017)
>
四年级下册
>
2020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
2020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56
2
/156
剩余15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四年级下册科学精品教案集156\n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材简析】本课是单元起始课。静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教材从这一现象出发,引领学生通过实验解释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初步了解了形成电流的条件。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通过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可以吸引碎纸片的现象引出静电现象,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见过的静电现象,从而对静电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认识不同的电荷。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不带电这一现象,寻求合理的解释,并引入电荷概念。然后将两个摩擦后的气球相互靠近,观察现象,并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推导出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第三部分:让电荷流动起来。引入电流的概念和形成电流的条件,为后续通路、断路、短路等概念的教学奠定基础。【学情分析】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认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不难的。但因为电荷看不见摸不着,要解释产生静电的原因确实有不小的难度。因此,我们有必要利用一个个有趣的小实验将电荷“可视化”,帮助学生理解产生静电的本质原因。然而,物体在经过摩擦以后带的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难上加难。学生在前期已学习过不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有一定的了解,这一规律运用到正负电荷之间,具有正向迁移的作用。我们再结合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配以形象生动的图文解释,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生活中有许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科学探究目标156\n1.能初步运用逻辑推理方法从实验证据中发现电荷中相互作用的规律。2.能利用电荷原理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静电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2.在探究电荷的相互作用时,能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3.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危害及消除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难点:通过摩擦判断物体的带电情况。【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塑料梳子、气球、彩色纸片、泡沫球、毛皮。小组:塑料梳子、气球、彩色纸片、泡沫球、毛皮。【教学过程】一、聚焦:发现静电,体验静电(预设15分钟)[小组材料准备:塑料梳子、泡沫球、彩色纸片]1.谈话:最近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老师在晚上脱毛衣的时候总是听到噼里啪啦的响声,甚至还能看到电火花,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一整个冬天,一直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提问: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预设:静电现象)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板书课题)3.提问:你能用塑料梳子、彩色纸片、小泡沫球来制造静电现象吗?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并回答以下问题:你是怎么做的?(预设:通过物体之间的摩擦)你怎么知道它带上静电了?(预设:它能吸引其他的物体了)教师补充:原来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以使一些物体带上静电,带静电的物体可156\n以吸引一些细小的物体。4.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静电现象呢?教师利用课件中的图片补充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小结: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自身在内。二、探索:认识电荷,发现规律(预设15分钟)[小组材料准备:塑料梳子、气球、毛皮]1.认识电荷提问:我们找到、也看到了这么多静电现象,那老师就有点害怕了,这么多物体都带电,那我们所处的环境不是很容易触电吗?既然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2.多媒体播放《静电的产生》视频。教师补充:物体同时带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比如摩擦)时,就容易使一个物体上的电荷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上,物体表面的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3.探索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1)谈话:既然这时物体带有不同的电荷,那电荷与电荷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相互作用呢?我们的梳子梳过头发以后,梳子和头发又会带上什么电荷呢?如果它们相互靠近,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呢?学生完成第一个实验,教师指导如何填写实验记录单。(2)谈话:接下来请你们完成下面两个实验,并填写记录表。活动一:用毛皮摩擦充气气球后,再用这个气球的摩擦面靠近头发,观察现象。活动二:用毛皮摩擦两个气球,将它们的摩擦面相互靠近,观察现象。汇报活动记录,你能根据两个活动现象寻找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吗?3.全班讨论后得出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三、研讨:电荷流动,形成电流(预设5分钟)156\n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静电可以通过摩擦得到。那老师手里这个小灯泡就有办法亮起来了,我摩擦一下它就会亮了(演示用手摩擦灯泡)。(预设:不会亮)追问:静电也是电,它为什么不能点亮小灯泡,为什么不能用在平时的生活中呢?小结:要使用电器能够正常工作,就需要有电流流过。但是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是不能持续流动的,怎么保证电荷持续流动起来呢?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动力和电路。提问:什么可以为电荷提供动力?电荷又在什么地方流通呢?(预设:电池提供动力,电荷在电路中流通。)教师总结:像这个手电筒,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里面就有一个可以让电荷流通起来的通路,我们把这个通路称为电路。有了电池和电路,我们就可以使电荷流动起来了,小灯泡也就可以发光了。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四、拓展:静电乐趣多,静电危害大(预设5分钟)播放静电魔法视频及静电危害的资料,提问:想消除静电,你可以怎么做?请学生回家查找相关资料。【板书设计】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物体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实验实验记录单带电物体相接近观察到的现象电荷之间的作用梳过干燥头发的梳子干燥的头发156\n与毛皮摩擦过的气球干燥的头发与皮毛摩擦过的气球与皮毛摩擦过的气球【作业设计】1.下列天气中,最容易出现静电现象的是………………………()。A.潮湿而温暖的天气B.潮湿而寒冷的天气C.干燥而寒冷的天气2.通常人们感觉不到物体带电,这是因为………………………()。A.物体中没有电荷B.物体中的电荷时刻在转移C.物体所带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2.点亮小灯泡【教材简析】通过第1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这几个知识点。本节课要求学生用一根导线和一节电池使小灯泡亮起来。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在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再提供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学生尝试用这些材料点亮小灯泡,并分析电流在小灯泡内是怎样流动的。156\n第二部分:让小灯泡发光。教科书出示了四种不同连接方式的图,教师引导学生连一连,并让学生说说哪种连接能使小灯泡发光,哪种连接不能使小灯泡发光及原因,从而引出短路、断路等概念。第三部分:课后延伸。组织学生调查家中的电器和用电情况,同时渗透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的意识,激发研究电的兴趣。【学情分析】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点亮小灯泡似乎不是一件难事,但往往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换言之,学生用同样的三种材料进行电路连接,无法真正理解通路中小灯泡会亮的原因和电流流经的路线,也不明白为什么断路中的小灯泡不能亮,更不明白电池正负极直接相连就会发生短路的原因。【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小灯泡才会发光。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科学探究目标1.会连接简单电路。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3.能够从“亮”与“不亮”的电路图中寻找规律,从而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科学态度目标1.体验对电路连接进行有目的的、细致的观察乐趣。2.渗透根据装置图做出大胆想象与推测的意识。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电”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路形成通路,电流从灯丝中流过,小灯泡才会发光。156\n难点:从各种电路图中寻找“亮”与“不亮”的规律,指导闭合电路中的电流流向。【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电池、小灯泡图片等小组:小灯泡1只,1.5V的干电池1节,导线1根,实验记录单1张。【教学过程】一、聚焦:认识器材,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1个小灯泡,用于演示的1节电池和1根导线]1.介绍爱迪生发明灯泡,揭示课题。出示多媒体课件上爱迪生的照片和文字介绍,引出课题:这堂课我们就来点亮小灯泡。(板书课题)2.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小组观察小灯泡,说说小灯泡的结构,教师结合课件上的图示进行梳理小结。强调其中一个连接点与金属螺纹相连接,整个金属螺纹都可视作是这个连接点。用简图表示竖直和横放的小灯泡,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学生书空。3.了解电池的结构。出示1节电池(课件上出示照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发现的信息。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教师引导“铜帽”“锌筒”“正极”“负极”等科学规范的称谓。用简图表示电池,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学生书空。4.出示导线,明确任务。提问:看到电池和小灯泡,你一定很想——点亮小灯泡。靠这两样材料就能点亮小灯泡吗?出示两端去掉了一截塑料外皮的导线,强调每组只给1根导线。二、探索:组装电路,完成记录(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1节电池、1个小灯泡、1根导线,活动记录单]1.课件出示活动流程,学生了解活动的大致步骤。156\n2.学生分为两人一组,先尝试连接一个电路,确定小灯泡亮起来后,记录员及时地将这种连接方式画下来,然后再去发现更多种连接。3.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随机将“亮”与“不亮”的几种典型连接图呈现到黑板上。(重要提示:连接图最理想的呈现方式是用事先剪好的磁贴纸,也可以用手工画简图的方式呈现,但比较费时。)三、研讨:分类呈现,系统分析(预设19分钟)[材料准备:灯尾部分剖开的小灯泡(教师课前可用墙纸刀将小灯泡的金属螺纹部分竖直剖开,操作过程中不要伤到金属架和玻璃泡,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1.设问:同样材料,为什么左边的连接能亮,右边的连接不能亮?或者说,对比左边和右边的电路连接图,小灯泡与电池怎样连接才能发光?启发:小灯泡上都有几个连接点,它们和电池是怎样连接的?(预设:有两个连接点,一个点直接连接到电池一极上,另一个点通过导线连接到电池的另一极上。)引导规律:将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和电池的正负极相连才有可能亮起来。2.提问:小灯泡亮起来其实就是它灯丝在发光!那么我们推测这两个连接点和灯丝应该是怎样连接的?出示灯尾部分剖开的小灯泡,同时在课件上呈现放大的照片(预设:两个连接点通过金属架和灯丝两端相连。)3.出示课件中的电路连接图,教师追问:小灯泡亮起来时,灯丝其实和什么相连?(预设:灯丝和电池的正负极相连。)继续追问: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样的连接为什么就能亮起来呢?电池中有什么?(预设:电池中有电,这样的连接形成了一个通路,就会有电流经过灯丝。板书通路:电流通过灯丝,小灯泡发光。)教师补充:科学家还规定了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出发回到负极。说说课件中电路连接的电是怎样流动的?学生回答后,再动画演示,然后继续让学生说说剩下三个通路中电是怎样流动的,教师随机添加红色的箭头表示电流方向。156\n4.引导学生分析右侧板书“不亮”的电路连接图(教师有意识地先让学生分析“断路”)。学生发现电流从正极出发后在某一个地方断开了,没有回到负极,这时灯丝中没有电流流过,小灯泡就不能亮。小结这种情况称之为断路(板书)。5.引导学生分析右侧板书“短路”的电路连接图,学生发现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从电池的正极流向负极,小灯泡就不能亮,这种情况叫做短路(板书)。设问:这时候电路中有电流吗?为什么?(预设:有,而且相当大!)教师补充:短路时,电池和导线在一瞬间会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会被损坏。这还是小意思了,因为这种电池的电只有1.5V,家里用的是220V,这样的电若是发生短路,则更加可怕,有可能会引发火灾。还有,这样的电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所以不能用它来做我们的实验。四、拓展:课后调查,引向生活(预设1分钟)播放课件图片和文字,布置课后调查。【板书设计】2.点亮小灯泡不亮(部分短路和部分断路电路连接置图)亮(四种典型的电路连接图)断路短路通路:电流通过灯丝小灯泡发光【活动手册使用说明】四下年级还没有配套的活动手册,这里附上自己设计的活动记录单一份。《点亮小灯泡》活动记录单能使小灯泡发光的装置图156\n请思考:1.找规律,小灯泡与电池怎样连接才能发光?2.回忆小灯泡不能发光的电路连接,有时间的话可画在记录单反面。【作业设计】2-3题,以选择为主,其他形式也行。1.分析下面三种电路连接,然后在括号内分别填入“通路”“断路”“短路”。()()()2.上图电池上的符号“+”表示()。156\nA.南极B.正极C.负极3.下仔细观察上图中的小灯泡示意图,小灯泡发光的部位是()。A.灯丝B.金属架C.玻璃泡4.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是()。A.从电池正极出发回到电池负极B.从电池负极出发回到电池正极C.没有固定方向3.简单电路【教材简析】本课是“电”单元的第3课,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用1根导线和1节电池点亮小灯泡。在这一课中,他们将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解放”双手点亮小灯泡。接着,学生将使用更多的电器元件点亮更多的小灯泡,从而获得更多的电路连接经验。第一部分:带灯座的电路。在引导学生了解了小灯座、电池盒这些元件的构造后,尝试用这些元件使小灯泡亮起来,并在实物图的基础上画出简单电路图。第二部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让学生尝试用2个小灯泡、2个小灯座、3根或4根导线、1节电池和1个电池盒组成电路,并把这些电路画下来,再进行讨论、交流。最后,进一步提出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亮起来吗。而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只要使用电池、小灯泡、导线等元件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就能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学情分析】156\n关于电路,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并能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建立起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简单电路。在这一课中,他们将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引导学生在这一系列由浅入深的活动中,探究用更多的材料来组装电路,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电学的认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这样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科学探究目标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科学态度目标1.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2.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简单电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用2个小灯泡、2个小灯座、3根或4根导线、1节电池和1个电池盒,用不同的连接方法组成电路。难点:能通过分析电路连接中的电流流向来判断是否能点亮小灯泡。【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电池盒,小灯座等;小组: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1号电池1节、电池盒1个、导线4根、实验记录单一张。【教学过程】一、聚焦:认识电路元件(预设7分钟)156\n[材料准备:每组1根导线、1节电池、1个小灯泡、1个电池盒、1个小灯座]1.“点亮小灯泡”比赛导入:同学们,你现在能用1根导线、1节电池把小灯泡点亮吗?我们来比赛谁最快点亮小灯泡吧!预备——开始!请完成任务的同学马上起立。像同学们这样,用1根导线和1节电池点亮1个小灯泡,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电路。(板书课题)设问:在这个简单电路中,我们用手按着,小灯泡亮了,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这样方便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解放我们的双手?2.认识小灯座和电池盒提问: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两位新朋友——小灯座、电池盒,你认为小灯座和电池盒有什么用?(预设:小灯座是用来固定小灯泡的,电池盒是用来放干电池的。)追问:是的,利用它们可以让我们的双手“解放”出来。我们来仔细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想一想可以怎样使用它们?实物配以课件图片,观察小灯座和电池盒,讨论:怎么用?提问:怎么固定小灯泡呢?(预设:旋到圈中)旋到什么时候可以停了呢?(请一位学生上来示范)老师发现小灯座两边还有一红一黑的部件,这又是做什么用的呢?(预设:连接导线的)怎么连呢?是把导线的任意一部分连接吗?(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连接方法。)提问:电池应该怎么放入电池盒呢?(预设:接好导线,电池的正负极要根据电池盒中的位置放置。铜片的一端连接干电池的正极,弹簧的一端则连接负极。)二、探索研讨1:带灯座的电路(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2根导线、1节电池、1个小灯泡、1个电池盒、1个小灯座、活动记录单]1.组装带灯座的电路156\n教师提供材料,学生分组组装简单电路,并将所组装电路图画在活动记录单中。2.画简单的电路图展示个别小组的电路实物图。提问:同学们都非常能干,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点亮了小灯泡,并将电路图画了下来。你们觉得这样的画法方便吗?(预设:不方便)解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简单电路图。老师这里就有简单电路图中的一些电器元件符号,猜猜看,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呢?补充:在画简单电路图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把小灯泡、干电池用导线连接起来就可以了。画导线时尽量要做到直线、直角,用尺和铅笔来画电路图。(板书)3.构建电流路径概念在简单电路图的基础上,说一说电流在这个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三、探索研讨2: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预设16分钟)[材料准备:每组再增加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活动记录单]1.设问:我们点亮了1个小灯泡,如果有2个小灯泡,你能同时点亮它们吗?2.教师出示材料:2个小灯泡、2个小灯座、3根或4根导线、1节电池和1个电池盒。3.课件中出示活动流程:(1)小组尝试连接电路,同时点亮两个小灯泡;(2)请把成功的连接方式用简单电路图画在活动记录单上;(3)试一试,同时点亮两个小灯泡的第二种方法;(4)听到音乐声停止活动,整理材料。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156\n5.交流展示:实物投影“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简单电路图”,说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1)电池→导线→小灯座→导线→小灯座→导线→电池,这种接线方式就好像糖葫芦串一样,用导线将电池和灯座串成一串。(2)电池在中间,左边是一个独立的电路,右边是一个独立的电路,它们共用一个电池,但可以分开看作两个独立的电路。四、拓展:组装更多小灯泡和电池(预设2分钟)1.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但点亮了一个小灯泡,还用多种方法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了起来。如果现在有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你能让这些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吗?2.讨论想法,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电路的认识。【板书设计】3.简单电路导线电池简单电路小灯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四下年级还没有配套的活动手册,这里附上自己设计的活动记录单一份。《简单电路》活动记录单活动1:组装带灯座的电路画出电路实物图画出电路简图156\n活动2: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第一种连接方法第二种连接方法156\n【作业设计】2-3题,以选择为主,其他形式也行。1.连接电路时,下列装置能帮我们更方便操作的是()。A.小灯座和电池盒B.小灯座和导线C.电池盒和导线2.为了能够便捷地表示简单电路,我们在画简单电路图时往往采用()。A.实物图B.简笔画C.元件符号图3.在右图的电路中,关于灯泡所处状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灯泡甲和灯泡乙都亮B.灯泡甲亮,灯泡乙不亮C.灯泡甲不亮,灯泡乙亮4.电路出故障了【教材简析】156\n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用导线、用电器等电路元件连接成电路点亮一个或者多个小灯泡。知道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和灯泡,再回到这个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灯泡就会发亮。本课主要让学生分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的故障并解决故障,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部分:电路出故障了。提供一个故障电路,引导学生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小组讨论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所有故障的共性问题就是电流中断,并做好记录。第二部分:做个电路检测器。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并理解其工作原理,用电路检测器依次检测电路中可能出故障的地方,排除故障让小灯泡亮起来。第三部分:用其他方法查找故障电路。比如,引导学生用替换法来检测,依次把灯泡、电池等主要元件用完好的元件替换进行检测。【学情分析】电路故障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当学生遇到这类问题时往往会束手无策,无法查明产生故障的原因,更不会从电流中断角度去分析问题。课堂中尝试让学生利用电路检测器去查找产生故障的原因。先让学生理解电路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再操作,这一学习过程非常有必要。此外,学生很难理解“检测之前要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拆去”这一操作,需要教师在电路图的基础上分析电流走向的方式攻克难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路)。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科学探究目标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2.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156\n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生活中的电路故障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完整的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难点:能分析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之前要先拆去电池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电池,小灯泡,导线等。小组:故障电路一组,组装电路检测器的各种元件一套,小灯泡和电池若干。【教学过程】一、聚焦:电路出故障了(预设3分钟)[分组材料:故障电路一组]1.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出示完整的实物电路,同时课件出示与之相同的电路图。提问:小灯泡发光了,现在电路中的电流是怎样流动的?2.电路出故障了出示一个故障电路,同时课件出示与之相同的故障电路图。提问: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课件出示课题:电路出故障了。(板书课题)二、探索:查找原因,检测电路(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故障电路一组,小灯泡、电池、导线、活动记录单]1.分析电路故障原因小组讨论电路故障的原因,并记录在记录纸上。小组汇报时教师板书。板书内容:①电池没电了;②灯泡坏了;③导线坏了;④电路接触不好。2.做一个电路检测器156\n提问:如何才能全面地检测故障?出示方法;做一个电路检测器来进行检测。用小灯泡(有灯座)、电池(有电池盒)、导线等原件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通路,小灯泡被点亮了。把这个电路中灯座上的其中一端导线拆下来,再连上另外一根导线,一个电路检测器就做好了。(课件出示电路检测器)3.使用电路检测器先拆去电池再检测,如果灯泡亮说明元件无故障,灯泡不亮说明元件有故障,若有故障,还应该把元件拆下来继续检测。(课件出示)三、研讨:检测思路分析(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故障电路一组,小灯泡、电池、导线、活动记录单]电路检测器检测(1)切断电源。提示:检测前要切断故障电路的电源。设问:检测前为什么要切断故障电路电源?如果不拆去电池进行检测,会怎样呢?(预设:①电池短路;②灯泡多检测不出来;③电池没电……)根据学生的猜测,教师演示用不拆去电池的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情况一:演示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小灯座,根据检测现象,检测器的小灯泡亮了,故障电路中的灯泡不亮。根据检测的要求,检测器中的灯泡亮了,判断电路无故障。提问:难道故障电路中的灯泡没坏吗?(课件出示)继续演示:把灯泡从灯座上拆去,单独检测,结果发现灯泡的确出现了故障。学生根据检测的现象产生认知冲突。小结:不拆电池对检测电路有影响。情况二:演示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结果灯不亮,难道电路没故障码?学生思考,再次检查电路。结果发现故障电路中电池连接与检测器的电池连接方向反了。小结:电池对检测电路有影响。(2)电路检测器使用方法。检测电路时,两个检测头要先碰一碰,只有灯泡能正常发光了,才能检测故障电路;每个元件需要重复检测。(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提问:为什么两个检测头要碰一碰才能进行检测?学生回答,总结:只有电路检测器能正常工作,才能检测出电路的问题所在。156\n学生实验时要边检测边做记录,最后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2.其余方法检测提问:除了使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还能用更加便捷的方法检测吗?(预设:检查法和替换法)出示实物完好的灯泡、新电池等元件。学生动手操作,用替换法能更加方便地查找电路。3.比较电路检测器与替换法提问:生活中电工们通常用哪种方法比较科学呢?出示两个有三处故障的电路,分别请两组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然后说说检测的感受。总结得出电路检测器检测比较全面可靠。四、拓展:(预设2分钟)我们做的电路检测器不能检测220V的家用电器。我们只能检测低于36V的安全电压下的电路。(课件出示)【板书设计】4.电路出故障了电路故障原因①电池没电了;②灯泡坏了;③导线坏了;④电路接触不好。……检测方法:1.电路检测器检测①拆去电池②依次检测2.检查法3.替换法156\n【活动手册使用说明】四下年级还没有配套的活动手册,这里附上自己设计的活动记录单一份。《电路出故障了》活动记录单电路出故障的原因①②③④……电路检测器检测元件被检测的元件第一次检测第二次检测判断电路故障亮不亮亮不亮故障无故障灯泡灯座电池导线1导线2156\n【作业设计】1.课堂上使用的电路检测器,还可以用来检查()。A.家里的手电筒B.家里的烧水壶C.教室里的电灯2.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首先要()。A.拆去电池B.拆去灯泡C.拆去导线3.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两个检测头需要先碰触才能检测,这样做的好处是()。A.防止电路中电流反方向流动B.检查电路检测器是否完好C.检测故障电路时始终有电流通过5.导体与绝缘体【教材简析】《导体与绝缘体》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电”单元的第5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电和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知道了可以使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简单的电路故障。本课将通过引领学生继续使用“电路检测器”来科学规范地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容易导电等一系列研究活动,使学生明晰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并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明确安全用电的重要性。第一部分: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正确使用电路检测器科学规范地检测身边物体的导电性,区分归纳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156\n第二部分:教室里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调查教室里的电器设备中哪些使用了绝缘材料,理解绝缘体和导体材料同样重要,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电路检测器的使用原理及方法。本课的学习任务是使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身边物体的导电性,这样的活动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不仅有趣而且相对简单。但是,本课学习中仍有几个隐含的难点:第一,如何落实“导体和绝缘体没有明确的界限”这一概念;第二,导体和绝缘体在电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它们同样重要;第三,如何突破“人体、植物、湿木棒等是导体”这一难点。这些难点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不小的考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有的物体容易导电,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叫做绝缘体。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科学探究目标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科学态度目标1.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2.培养认真、求实的精神,克服绝对、静止看问题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区分10余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难点:人体、植物、湿木棒等是导体,导体和绝缘体没有明确的界限。【教学准备】156\n教师:电路检测器、验电球、一盆水、一盆植物、8种材料名称卡片学生:回形针(有塑料层和无塑料层包裹各4枚,随机放在不同小组)、2B铅笔芯、牙签、铁钉、瓷砖、铝片、玻璃等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个铜钥匙;一把塑料直尺]1.教师实物投影出示一个电路检测器。提问:同学们还认识它吗?如果把铜钥匙接入电路中,小灯泡会亮吗?如果把塑料尺接入电路又会怎样?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验证同学们的预测。追问:把铜钥匙和塑料尺接入简单电路中,它们显示出不同的本领,分别是什么?(预设:电流可以通过铜钥匙流过去;塑料尺把电流阻隔了,流不过去。)二、探究1:用简单电路检测物体导电性(预设18分钟)[材料准备:每组一个电路检测器,回形针、铅笔芯、牙签、铁钉、瓷砖、铝片、玻璃等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记录表。]1.提问:除了铜钥匙和塑料尺,课前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我们来认识并且预测一下,电流能不能从这些物体中流过去从而点亮小灯泡。学生辨识物体,并在记录单上完成预测。在黑板上梳理归类学生预测情况,将容易导电的物体归为一类,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归为一类,有争议的归为一类。(重点提示:教师最好事先将每种物体的名称做好磁贴,方便后面在黑板上随机挪移。)2.实验开始前,课件上出示温馨提示:156\n(1)检测时用电路中的鳄嘴钳把物品两端夹住,两个鳄嘴钳注意不要碰一起。(2)每种材料重复检测2次,记录现象,用“√”或“×”表示。(3)有时间可以检测你身边的其它物品,记录在表格下方“自选”空白处。(4)检测人体时请不要用鳄嘴钳去夹身体,用鳄嘴钳触碰身体即可。3.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汇报前,教师提醒切断电源,节约用电)。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哪些物品能点亮小灯泡?(板书:移动物品卡片)预设重点交流以下两种材料。(1)回形针(教师故意将有塑料表层的回形针与无塑料表层的回形针分在不同的组,从而学生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引发认知冲突,同样的物体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引导观察辨别两种回形针。设问:如果把不导电的回形针塑料表层刮掉,是不是就能点亮小灯泡?请学生实验并小结,用来制作回形针的铁能点亮灯泡,外面的塑料不能点亮小灯泡。(2)铅笔芯教师引导现场操作再次验证,证明铅笔芯也具有导电性。补充:铅笔芯的主要材料是石墨,石墨的导电性较好。一般来说,比较软的铅笔芯石墨含量高,容易导电;比较硬的铅笔芯石墨含量少,不容易导电。5.教师根据研讨结果移动黑板上的卡片,直到没有出现争议的物品为止。6.引出概念(出示课件):像铜、铁、铝这些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导体。像木头、塑料、玻璃等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板书课题:导体与绝缘体)7.提问:你觉得上述实验结果有没有问题?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质疑人体和水的导电性。三、探究活动2:用精密仪器检测物体导电性(预设13分钟)[材料准备:验电球、自来水、干湿木棒、植物枝条等]156\n1.过渡:在我们这个简单电路中,人体和自来水的导电性很差,所以小灯泡不会亮。但是,生活中我们是绝对不可以将手和自来水直接触碰家里带电的地方。也就是说实验结果与生活常识出现了矛盾,怎么办呢?老师为大家推荐一位好朋友,它的名字叫“验电球”,它能感应到非常微弱的电流,准确测出某种材料的导电性。教师出示验电球,示范将2根导线接入验电球的电路中(灯泡亮了)。2.验电球检测人体是否导电。(1)请一名学生上台用验电球检测。(提醒学生验电球电压很低,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但绝对禁止到家里或者教室里的电路中去试验!)(2)请一个小组的学生手拉手,测试灯泡是否能亮。(3)请全班学生手拉手围成大圆圈,接入验电球电路,测试灯泡是否能亮。(这个活动场面非常震撼,很受学生欢迎。)小结: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人体的导电性非常强,所以平时在使用电器的过程中要格外小心,规范操作,严防触电危险!3.验电球检测水是否导电。请学生上台检测自来水的导电性,知道平时生活中用的、喝的水是容易导电的。4.验电球检测干湿木棒、植物枝条是否导电。干木棒与湿木棒对比检测,引导学生利用验电球检测植物枝条的导电性,并分析容易导电的原因。随机安全教育:雨天不能在大树下躲雨,大地也是导体。小结: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绝缘体和导体的区分不是绝对的。如果环境变了,绝缘体就有可能变成导体。四、拓展与延伸(预设6分钟)[材料准备:教室内的用电器等]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电器设备,哪部分是用导体制作的,哪部分是用绝缘体制作的,它们各起什么作用。156\n总结:这些电器设备的外表面基本都是绝缘体,目的是防止触电,而内部的电路连接中有很多导体,目的是连通电流。导体和绝缘体在我们生活中有不同的作用,它们都很重要。2.利用课件中的图片进行安全用电教育。(板书:安全用电)特别说明:文件包中另附微视频《人体是导体吗》,教学中可视实验室材料配备情况选择性使用。【板书设计】5.导体与绝缘体小灯泡能亮待定小灯泡不能亮(容易导电——导体)(不容易导电——绝缘体)铅笔芯、铁钉牙签、玻璃、回形针、铝片瓷砖、人体、新鲜树叶、湿泥土……纸条、安全用电!【活动手册使用说明】四下年级还没有配套的活动手册,这里附上自己设计的活动记录单一份。序号实验材料我们的预测第1次检测第2次检测最终检测结果1回形针2牙签3铅笔芯4铁钉156\n5瓷砖6铝片7玻璃片8人体9自来水10自选1()11自选2()12自选3()【作业设计】1.右下图中标出了制成铅笔的几种材料,通常条件都属于绝缘体的是____________。A.木材、橡皮B.石墨、橡皮C.石墨、金属2.如右图,连接电路时,要从小灯泡中的“A”、“B”两点接出两根导线。所以,我可以推测,“C”处黑色部分的材料是____________。A.导体B.绝缘体C.无法预测ACB156\n3.下列行为中,做到安全用电的是__________。A.利用家里的电来做简单电路实验B.家里的吊灯太脏了,用湿布把它擦干净C.把插头插入插座时,手要握住塑料部分6.做个小开关【教材简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简单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导体与绝缘体的作用。本节课学生将着重对小开关的结构与设计制作开展探究活动。第一部分:观察手电筒。首先观察手电筒各部分使用的材料和结构,分析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指出电流的路径,再重点对手电筒的开关进行探究,理解其对电路通断的作用。第二部分:做个小开关。理解了手电筒的开关原理后,自主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开关,并尝试设计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第三部分:各种各样的开关。介绍几种不同开关,利用课后时间对家用开关进行进一步调查,了解它们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学情分析】开关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他们每天都在使用各种各样的开关控制着电路。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学生一直采用断开连接或取下电池盒中电池的方法来断开电路,操作很麻烦。本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手电筒的结构来理解开关的工作原理,再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开关,然后用它来控制电路。从本课内容的特点出发,我们可以在设计教学时适当渗透STEM教育理念,以一个小项目的形式展开,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2.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156\n科学探究目标1.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由它来控制电路。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乐于探究与合作精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开关相关工作原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经历工程设计过程,并对自制小开关进行测试与改进。【教学重难点】重点:明白开关的工作原理。难点:按照设计图制作小开关,并测试改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自制红绿灯装置。小组:手电筒1只,小灯泡1个,导线若干根,回形针1个、图钉2个,纸板1张、泡沫板1张、木板1个、金属板1块、小灯座1个、电池1个,电池盒1个、实验记录单一张。【教学过程】一、聚焦:激趣导入,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手电筒]1.提问: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很多电器。比如老师手中的手电筒,你知道它是如何控制灯泡亮灭的?2.提问:几乎每一种用电器都有开关,开关是用电器中的重要元件,如果这些电器没有开关会怎么样?3.揭题:有了开关,我们就可以随时控制用电器的工作与否,可见开关的作用非常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小开关》。(板书课题)二、探索1:观察手电筒,了解开关的工作原理(预设12分钟)[材料准备:每组1个手电筒]1.课件出示活动要求,按要求进行手电筒的观察活动。(1)先观察手电筒使用的材料,有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尝试指出电流的路径。156\n(2)观察手电筒的开关,思考手电筒的开关是怎样控制电流的接通和断开的。2.四人一小组,按要求开展手电筒的观察活动。3.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交流汇报。(1)提问:观察手电筒使用的材料,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预设:绝缘体——外壳、灯罩,导体——灯座螺纹、侧边金属片。)(2)提问:手电筒的电流路径是怎样的呢?(预设:电流从电池正极——小灯泡底部连接点——小灯泡侧边连接点——侧面上端金属片——侧面下端的金属片——电池负极。)(3)提问:手电筒的开关是怎样控制电流的接通和断开的。(预设:开关打开,侧面两片金属片合上,电流接通,开关关闭,侧面两片金属片断开,电流断开。)三、探索2:设计并制作小开关(1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小灯泡1个,导线若干根,回形针1个、图钉2个,纸板1张、泡沫板1张、木板1张、金属板一块、小灯座1个、电池1个,电池盒1个、实验记录单一张](重点说明:本组材料是基于STEM理念而设计的,老师们也可以按照原教材设计去掉纸板、金属板等干扰材料。)1.明确任务:选用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开关,它能控制简单电路中灯泡的亮灭。(课件出示材料照片:回形针1个、图钉2个,纸板1张、泡沫板1张、木板1张、金属板1块、导线两根。)2.小组合作完成开关的设计方案(建议学生以图文结合形式进行设计图的绘制)。3.根据设计图,挑选相应材料进行制作(选材种类和数量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4.测试并改进小开关。引导学生当发现问题需要改进时,应先对设计图进行修改,再去制作测试。5.每组展示并介绍本组的小开关,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并给出建议。(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功能、美观、材料等多角度评价。)四、研讨:开关制作的奥秘(预设5分钟)156\n[材料准备:自制红绿灯装置]1.提问:通过刚才小开关的制作活动,你能说说成功制作小开关的诀窍吗?2.小结:制作开关有的部位需要用导体来做,有的部位(底座)必须用绝缘体来做。(板书:导体、绝缘体)3.生活中的红绿灯,红灯亮绿灯就灭,绿灯亮红灯就灭,思考:它的开关会是如何设计的呢?4.出示模型图,小组讨论:说说它的工作原理。5.追问:如果再增加一个黄灯,开关可以怎么设计?(如果有条件的话,此处也可以出示教师事先制作完成的红绿黄灯模型。)6.小结:红绿灯装置是用一个开关交叉控制了两个灯,如果加入黄灯,我们可以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电路的基础上再加一个电路,用一个开关控制三个电路。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后时间尝试制作。五、拓展:课后调查,引向生活(预设2分钟)1.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开关类型(遥控开关、闸式开关、声光控开关、旋钮式开关、按压开关、拉线开关等)。2.布置学生课后调查家中各式开关的样式和工作原理。【板书设计】改进任务→设计→制作→测试→展示评价做个导体功能小开关绝缘体美观【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56\n四下年级还没有配套的活动手册,这里附上自己设计的活动记录单一份。《做个小开关》活动记录单活动任务:选用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开关,能控制简单电路中灯泡的亮灭。活动材料:每组小灯泡1个,导线若干根,回形针1个、图钉2个,纸板1张、泡沫板1张、木板1张、金属板一块、小灯座1个、电池1个,电池盒1个我们选择的材料:我们的设计图:家用电器的开关调查表序号电器名称开关的模样控制电流通断的方法1234567156\n【作业设计】1.下面哪两种材料组合能用来制作开关()?A.铜片与铝片B.竹片与木片C.铜片与塑料片2.下面是装有两节干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要使其正常工作,两节电池放置正确的是()。A.B.C.3.手电筒塑料外壳的主要作用()。A.美观B.绝缘C.导电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教材简析】《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中的第7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路的基本知识。生活中的很多用电器,我们只能看到它们的外表,很难看到它们内部的电路结构。但不管多么复杂的用电器,都是由一些简单电路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组合而成的。本节课学生将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内部的电路连接,并通过实验观察、描述、发现不同电路的特点。第一部分: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引导学生借助电路检测器,推测接线盒里面导线的连接情况,并分析电流在暗盒内是怎样流动的。第二部分: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教科书安排了两个活动,通过学习两节电池和两个灯泡的不同连接方法,了解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不同本质。【学情分析】156\n学生在前几课使用过电路检测器,已经知晓其操作方法及原理,但针对如何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接线盒内部的线路连接,还需要给予学生一些分析和指导。此外,学生虽有过点亮多个灯泡的操作经历,但他们并没有深入理解和比较过两种连接方式,更不清楚两节电池、两个小灯泡串并联引发灯泡亮暗的本质原因。【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点之间就构成1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科学探究目标1.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部电路的连接情况。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在反复观察和实验中发现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勇于挑战、细致观察、缜密推断的态度。2.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电”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难点:通过比较串联和并联电路,如何理解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串、并联电路实物装置、接线板等。小组:电路检测器1个,2个带有4个接线柱的接线盒(其中1个只有一组通路,另1个有三组通路),实验记录单;小灯泡2只(带灯座),1.5V的干电池2节,电池盒2个,导线若干根。【教学过程】156\n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一个只有一组通路的接线盒,1个电路检测器,用于演示的接线板1块]1.引入:出示生活中常用的接线板。提问:接线板内部的电路是怎么样的?你有办法知道吗?2.认识接线盒的结构。接线板的内部电路比较复杂,我们先用这个接线盒来研究。(出示接线盒,打开,里面有一根导线连着。)提问:在不打开盒盖的情况下,怎么知道盒子里的电路是怎样连接的呢?(预设: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追问:用电路检测器怎么来检验盒子里面的电路?(预设:灯泡亮是通路,灯泡不亮是断路。)3.小组活动: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哪一条线路接通,然后打开仔细观察接线盒内部的结构。引出课题:接线盒内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电路连接,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板书课题)二、探索:接线盒里面是怎样连接的(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每组一个有三组通路的接线盒,电路检测器1个,活动记录单]1.利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部的电路连接,这个方法看来确实是可行的。老师这里还有1个内部连接更加复杂的接线盒,你能检测出来吗?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些什么?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实验记录单,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测试。2.小组活动:先根据记录单,一边实验一边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然后对接线盒里面的电路连接进行推测,将推测结果画下来。3.交流汇总推测结果,最后请学生打开接线盒,验证自己的推测。三、研讨: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预设25分钟)156\n[材料准备:小灯泡2只(带灯座),干电池2节,电池盒2个,导线若干根]1.过渡:电路连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不同的材料就会有不同的连接方式,哪怕是相同的材料也可以有不一样的电路连接。(1)提问:用这些材料点亮小灯泡,你认为有几种连接方式?(出示2节电池和1个小灯泡)(2)提问:我们在学习第3课的时候已经尝试过用这些材料点亮小灯泡,还记得有几种连接方式吗?(出示1节电池和2个小灯泡)2.小组活动:(1)根据任务单要求,请同学们先完成2节电池和1个小灯泡的两种电路连接,并画下电路简图,注意观察灯泡的亮暗程度。(2)完成第一轮实验后,拿1节电池到老师这里换1个小灯泡,再完成1节电池和2个小灯泡的两种电路连接,并画下电路简图,注意观察灯泡的亮暗程度。3.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电路图,交流发现。(1)先投影记录单,再用课件出示2节电池和1个小灯泡的两种电路连接。提问:在这个实验中,同学们有什么发现?(预设:2节电池串联的小灯泡比2节电池并联的亮。串联电路中断开1节电池的连接,灯就不亮了,并联的电路断开1节电池的连接,灯还亮着。)我们给这两种连接方式各取一个名字,像这样将电源、电器元件等一个个首尾相连接,串起来的电路连接方式叫串联,这样的电路叫串联电路。像这样将2个同类或不同类的电源、电器元件等首首相接,同时尾尾也相连的电路连接方式叫并联,这样的电路叫并联电路。教师补充:1节电池的电压是1.5V,2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2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2)先投影记录单,再用课件出示1节电池和2个小灯泡的两种电路连接。156\n提问:在这个实验中,同学们有什么发现?(预设:2个灯泡串联的小灯泡比2个灯泡并联的暗;串联的电路断开1个灯泡的连接,灯都不亮了,并联的电路断开1个灯泡的连接,另1个灯泡仍然亮着……)追问:你能试着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吗?(预设:2个灯泡串联,将1.5V的电压分成了两份,所以灯泡变暗了。2个灯泡并联的时候,有两条独立的电路通路,每个灯泡依然可以得到1.5V的电压,所以灯泡没有变暗。)继续追问:判断一下,这两种电路分别属于哪种连接方式?说说你的理由。四、拓展:用2节电池、2个小灯泡连接电路(机动)1.提供2节电池、2个小灯泡。提问:如果用2节电池、2个小灯泡连接电路,有几种连接方式?师生交流,并给灯泡的亮暗排序。2.根据情况完成演示,验证推测结果。【板书设计】不一样的电路连接并联(暗)两节电池串联(亮)并联(亮)串联(暗)两个灯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四下年级还没有配套的活动手册,这里附上自己设计的活动记录单一份。《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活动记录单一、请把接线柱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在下表中。连接方式156\n1-21-31-42-32-43-4通路断路根据检测的记录,用铅笔把可能的连接方式画出来。二、请将不同电路的连接方式,以电路简图记录下来。材料:2节电池,1个小灯泡,若干根导线串联□并联□亮□暗□串联□并联□亮□暗□材料:1节电池,2个小灯泡,若干根导线串联□并联□亮□暗□串联□并联□亮□暗□【作业设计】2-3题,以选择为主,其他形式也行。156\n1.如右下图,是用1个开关、2个小灯泡、2节电池和若干根导线连接而成的1个电路。2个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是()。A.串联B.并联C.串并联2.这个电路中,有电器元件连接错误,它是()。第1题—第3题图A.开关B.上面的小灯泡C.下面的小灯泡3.这个电路中,如果闭合开关,就会出现()。A.灯泡正常发光B.灯泡灯丝烧断C.电池瞬间发热1.油菜花开了【教材简析】本单元的学习,试图帮助学生建立繁殖的概念,认识到生物物种并不以生物个体的死亡而结束,它们可以通过繁殖产生新的生命,使物种得以延续。同时,为学生以后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多样性打下基础。本单元分为开花植物的繁殖方式和动物的繁殖方式两大部分。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通过解剖、观察油菜花,了解花的基本构造。本课有三个探究156\n活动:1.“观察一株油菜”,把观察的油菜和三年级观察过的凤仙花进行比较,认识像油菜这样的绿色开花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2.“观察油菜花”,通过解剖一朵油菜花,认油菜花的构造和各个部分特征;3.“观察一株油菜上的花”,通过观察一株油菜上的花与花蕾的分布特征,引发出“花是怎样变成果实及种子的”问题,为后六节课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和感情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的科学课中已经种植过凤仙花,观察过凤仙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对于花的各部分的名称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花的结构没有进行过细致观察,对花的各个组成部分雄蕊、雌蕊、花瓣、萼片的特点和功能缺乏整体认知。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细致的指导。解剖油菜花的顺序和细节要求,需要教师进行示范和指导,避免出现撕破、断裂,遗失等解剖问题,导致观察结果出现错误。【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构成。2.知道油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组成,油菜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科学探究目标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描述油菜花各部分的特征。2.观察一株油菜上的花,推想花蕾将产生的一系列变化。科学态度目标在观察油菜花的活动中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描述油菜花各部分的特征教学难点:根据油菜花花簇,推测花蕾的一系列变化【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整株油菜花、镊子、放大镜、双面胶、剪刀演示材料:课件,微视频156\n【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1分钟)揭题:[PPT2出示]春天到了,一眼望去,田野里已是一片黄色的花海。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又到了油菜花盛开的时节(板题:油菜花开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油菜花,一起来研究《油菜花开了》。二、研究油菜花(预设34分钟)(一)观察一株油菜1.[PPT3出示]讲解:我们观察过凤仙花,它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2.[PPT3继续出示]设问:这是一株完整的油菜植株,你能区分它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出示PPT3)3.小结: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这六部分组成的。(二)观察一棵油菜的花[材料准备:一株完整的油菜花,剪刀]1.出示一株完整的油菜花。设问:这是一株油菜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没有盛开的花是怎样的?花凋谢后又会剩下什么呢?请从上往下仔细观察一株油菜花,思考油菜花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且剪下具有代表性的花蕾、花和果荚,按照变化顺序进行排列。2.学生观察并操作,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说明:油菜花簇的具有代表性的四种样态分别为花蕾、盛开的花、枯萎的花和果荚。学生可能会与教师设想的一致,也可能有不同选择和思路,在交流中只要符合花蕾的生长时间顺序即可,并不需要归纳出“标准答案”。)4.设问:你知道油菜花的变化过程了吗?引导学生得出:油菜花从小花苞慢慢变大,开花,最后凋谢,变成果荚。(说明:学生根据观察和操作,能基本说出油菜花的变化趋势即可,不需要明确说出油菜花变化的规律特点。)(三)观察一朵油菜花[材料准备:一株完整的油菜花,双面胶、剪刀]156\n1.设问:油菜花是怎样从花苞变成果荚的呢?让我们从一朵油菜花开始,来探索油菜花内部的奥秘吧!仔细观察一株油菜花植株上的一朵油菜花,[PPT4出示]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引导学生根据PPT认识油菜花的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说明:萼和蕊,学生可能不会读,教师可以标注上拼音,确保学生读音正确。)2.提出要求:让我们来解剖一朵油菜花,并且观察各部分的特点。(1)[PPT5出示]呈现解剖油菜花的要求。教师示范解剖方法或播放《解剖油菜花》”的微视频。(说明:教师示范油菜花的解剖过程,只演示部分过程,以免干扰学生的解剖。)对活动任务进行温馨提示:A.先将双面胶的一面粘贴在记录单上,方便油菜花部件的粘贴和固定。B.解剖下来的油菜花部件,按顺序粘贴在记录表上,所有部分都要保留。C.观察各部分的特点,记录在“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中。3.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注:雄蕊数量在解剖过程中容易出错,特别是两个较短的雄蕊,往往会被学生忽视,教师在巡视时,需要及时关注和提醒。)4.全班汇总交流。(说明:油菜花各个部分的数量不太有争议,但气味和颜色却容易有歧义,讨论时不必追求统一的标准,只要学生能描述清楚即可。)三、延伸(2分钟)1.设问:油菜花由4片萼片、4片花瓣、6个雄蕊和1个雌蕊组成。除了油菜花,你还见过什么植物的花?它的花也是这样的吗?2.讲述:油菜花是怎样结出果实的?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四、完成作业及点评(3分钟)【板书设计】解剖油菜花的操作要点从外到内夹住基部1.油菜花开了156\n萼片:4片油菜花花瓣:4片雄蕊:6个雌蕊:1个【活动记录使用说明】可以直接让学生把解剖结果和观察记录粘贴、填写在教科书P22或作业本上。或者提供给学生一张白纸,用以粘贴解剖结果;将观察记录填写在作业本上。【作业设计】1.填空:一朵完整的油菜花是由()、()、()、()四部分组成的。2.解剖油菜花的正确顺序是()。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B.花瓣、萼片、雌蕊、雄蕊C.萼片、雌蕊、雄蕊、花瓣D.雄蕊、花瓣、萼片、雌蕊2.各种各样的花【教材简析】156\n植物开花是孕育新生命的开始,花作为植物的繁殖器官,它的构造与生命世界的延续是息息相关的。在前一课利用油菜花完成了对一朵花的观察之后,学生对花的构造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观察研究各种各样的花。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花,认识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一般的花都有花蕊——雄蕊或雌蕊),并让学生认识到开花是为繁殖做准备的。本课安排了三个活动:1.“花的专题观察”,观察各种各样的花,比较花的相同和不同;2.“花的观察报告会”,进行关于花的观察结果的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所观察的花在结构上面的不同,引导学生重点指向于繁殖有关的花蕊进行研究。3.“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知道花按结构可以分成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植物花都有雄蕊和雌蕊(有些植物的花是两性花,有些植物分为雄花和雌花)。【学情分析】花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对花的结构、作用等了解不多。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用解剖的方法来观察花,认识到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所以学生有能力自主观察研究各种各样的花。但让学生自主发现花的共同特性,建立起花的构造和果实与种子的联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确认花的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2.知道根据花的构造可以把花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有些花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科学探究目标根据提示完成花的专题研究,能区分花的相同和不同,建立起花的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联系,以报告会的形式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同学进行交流。科学态度目标有继续探究花的深厚兴趣;能跟同伴进行合作探究,积极参与交流研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形成自觉珍惜生命、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体会自然界中生物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完成花的专题研究,并能以报告会的形式表述研究成果。156\n教学难点:建立起花的构造和果实与种子的联系。【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放大镜、镊子、花的观察记录单,学生收集的各种各样的花、南瓜的雄花和雌花(说明:也可以由教师准备具有结构性的花朵——既有完全花又有不完全花,既有两性花又有单性花,例如梨花、海棠花、玉兰花和南瓜花)演示材料: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3分钟)1.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油菜花,它主要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2.揭题:我们也知道了油菜花开花后会结果,那么,花的哪些部分和果实有直接联系呢?让我们观察更多的花,寻找它们的共同特点。(板题:各种各样的花)二、花的专题探究(预设32分钟)(一)观察花的结构[材料准备:各种各样的花、放大镜、镊子]1.[PPT2出示]提出要求:像观察油菜花那样观察花的构造,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完成记录——作业本的活动记录1。(说明:(1)若学生带来的花比较小,不易观察,可以建议用解剖的方法进行观察。(2)若学生准备的花都是完全花,此时教师要提供南瓜的雄花和雌花让学生进行观察。)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二)“花的观察”报告会1.引导: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比较,我们找到了花的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2.全班交流。(借助实物投影展示观察记录)。(预设1:花的颜色、气味、形状不一样。预设2: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的数量不一样。预设3:学生从花的结构的角度发现异同,而且会有学生认为花都有四部分,但有些学生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花都有四部分,比如南瓜花。156\n教师适机进行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相关教学:(1)[PPT3出示]有些花由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花叫做完全花,比如梨花、海棠花、玉兰花等。(2)[PPT4出示]有些花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者几部分,这样的花叫做不完全花。[播放PPT5-7]如:有些南瓜花缺少雄蕊,有些南瓜花缺少雌蕊;柳树花缺少萼片、花瓣、雄蕊或雌蕊;桑树花缺少萼片、雄蕊或雌蕊;马蹄莲缺少花瓣。(3)[PPT8出示]还可以按照雄蕊和雌蕊的情况把花分成两类: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的花叫做两性花,只有其中一部分的叫做单性花。单性花又可以分成两类,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叫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叫雌花。3.我们对花的结构进行了观察和讨论,现在,你认为花的哪部分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说说你的理由。(预设:与萼片没有关系,有些花都没有萼片;花瓣凋谢了才有果实,花瓣肯定也没有关系;与花蕊有关,花都有雄蕊和雌蕊,有些花是两性花,所以雄蕊和雌蕊在一朵花上;有一些花是单性花,所以雄蕊在雄花上,雌蕊在雌花上。)三、总结(3分钟)1.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2.请你继续思考:雄花可以结果吗?只有雌花能结果吗?雄蕊和雌蕊是怎样形成果实和种子的?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四、完成作业及点评(2分钟)【板书设计】按是否有四部分结构完全花不完全花按雄蕊和雌蕊的情况两性花单性花雄花雌花2.各种各样的花156\n【活动记录使用说明】在分组活动时边观察边记录。花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作业设计】1.花的()与果实和种子形成有直接的关系。A.萼片B.花瓣C.雄蕊和雌蕊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凤仙花由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结构组成,它是完全花B.黄瓜花只有雄蕊或者只有雌蕊,它是单性花,也是不完全花C.油菜花的花瓣都凋谢了,它就成为不完全花了3.花、果实和种子【教材简析】本课在前一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花的雄蕊、雌蕊的结构特点,以及它们在植物繁殖过程中的作用。本课一方面通过对花的专题观察活动的开展,自然发展到对花的雄蕊、雌蕊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参照学习“各种各样的花”的方法来学习,从而体会科学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本课分为三个部分:1.“雄蕊和雌蕊”,学生将对几种花的雄蕊、雌蕊的共性结构进行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中自主发现并思考植物传粉现象存在的可能性;156\n2.“给花传粉”,揭秘果实和种子形成的秘密,同时,学生将了解自然界中昆虫传播花粉的过程与作用,体验人工传粉的意义;3.“油菜的果实和种子”,学生经历按油菜果实生长顺序排列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探讨油菜果实的成长过程,为下一节课研究种子的传播打下伏笔。【学情分析】学生对五颜六色的花朵不陌生,但对花雌蕊、雄蕊的构造缺乏细致的观察,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更没有认真思考和探究过。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从引导学生观察入手,通过对雄蕊和雌蕊构造的研究来推理、验证传粉受精的过程,并进一步探究孕育生长的情况,并辅以课件演示等方法来建立科学概念,形成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2.知道雄蕊和雌蕊在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探究目标1.经历对雄蕊和雌蕊这样的细小结构进行专题观察的过程,推测其构造与繁殖后代的联系。2.能用实物排序的方式表达植物果实和种子成长变化的过程。科学态度目标1.保持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开展交流研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到人工授粉对优化植物繁殖的意义,乐于尝试应用。【教学重难点】156\n教学重点:探究花的雌蕊和雄蕊及其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教学难点:探究花、果实和种子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分组材料:百合花的雄蕊、雌蕊,油菜果实各生长期的实物,放大镜,镊子,观察记录纸。演示材料:课件;有关植物传粉、受精的录像,百合、葱兰、洋桔梗三种花。【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2分钟)1.设问:在前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知道许多植物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可是也发现有些植物开了花却不结果或少结果,[PPT2出示]比如南瓜的雄花会结果实,南瓜的雌花有的会结果,这是怎么回事呢?2.揭题:花的雄蕊和雌蕊二、探究雄蕊、雌蕊的结构与作用(预设20分钟)(一)观察雌蕊、雄蕊的共性结构1.[PPT3出示几种花的雄蕊]设问:观察百合花、油菜花、葱兰花的雄蕊,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预设:学生发现雄蕊由两部分组成,花丝和花药,花药里有花粉。)(PPT出现名称标注。)2.[PPT4出示几种花的雌蕊]设问:观察百合花、油菜花、葱兰花的雌蕊,它们又有哪些相同之处?(预设:学生发现雌蕊由三部分组成,子房、花柱和柱头。)(PPT出现名称标注。)(二)探究雄蕊、雌蕊的作用[材料准备:二人一组百合花的雌蕊、雄蕊,放大镜,镊子,记录单]1.引导:雄蕊和雌蕊的特殊结构,与果实的形成会有怎样的关联呢?156\n[PPT5出示实验的要求]讲述:请同学们按顺序观察百合花的雄蕊、雌蕊。(1)把百合花雄蕊花药里的花粉抖动落在白纸上,用放大镜观察花粉的特点;(2)用手指轻触百合花雌蕊的柱头,仔细感受;(3)用柱头轻触花粉,观察现象。[PPT6-7出示]讲述:完成上面的活动之后,再阅读这份“花粉受精过程”的小资料,对“果实和种子是如何形成”做出自己的推想。(设计意图:就学生经验来说,单从雌蕊、雄蕊的结构是难以得出果实形成过程的推想的,因此提供“受精”的资料,让学生的推想聚焦到“传粉”的过程,建立起雌蕊、雄蕊的结构与作用相关的认知理解。)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3.[PPT8出示实验记录单]全班交流。(预设:雄蕊花粉很轻、很小,雌蕊柱头有粘性,当花粉掉落在柱头上,就很容易被粘住。成功传粉后,就能使子房里的胚珠受精,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逐渐凋谢。)4.设问:自然界里,花的传粉会怎样进行呢?(预设:学生会描述同一朵花雄蕊包围雌蕊,直接就能传粉;蜜蜂、蝴蝶可能在采蜜的过程中会传粉;也可能风吹动花粉传播等。)(适机出示PPT9蜜蜂等传粉等图片)[PPT10出示]设问:南瓜雄花不会结果,南瓜雌花有的会结果有的不结果,现在你能来解释吗?(预设:学生会分析雄花没有子房,所以不具备结果实的条件,雌花不结果可能与没有被传粉有关。)4.追问:如果想让更多的雌花结果,你有什么好办法?(预设:学生会想到增加传粉机会,模仿昆虫传播的方法,引出人工授粉。)[PPT11出示人工授粉的图片]肯定学生的猜想:的确,人们从昆虫传粉中受到启发,通过人工授粉增加果实产量。三、探究果实和种子的成长变化(5分钟)156\n[材料准备:不同生长时期的油菜花果实——带有花的果实、花刚谢掉的果实、种子逐渐成熟果实、完全成熟的果实](说明:如果没有实物,可以用PPT13-14替代)1.[PPT12-13出示]引导:胚珠受精后,果实和种子会怎样发育变化呢?请根据你的猜想将这四种状态的油菜花果实按成长的顺序排列起来,说说你的理由。2.学生分组活动。3.交流。4.延伸:课后,在油菜花植株上寻找一个带有花的果实,持续观察它的成长变化。再找一个完全成熟的果实剥开,数数里面有多少颗种子,将数据记录下来,下节课将用于探究《种子的传播》。四、完成作业及点评(5分钟)【板书设计】花、果实和种子雄蕊雌蕊【活动记录使用说明】花的雄蕊、雌蕊与果实的形成会有怎样的关联呢?用镊子夹取雄蕊,将花粉抖落在白纸上,用放大镜观察发现:156\n实验与观察用镊子夹取雌蕊,手指轻触柱头发现:用雌蕊柱头轻触花粉后发现:根据我们的发现,结合小资料,我们的推想:学生边研究边记录。【作业设计】1.选词填空:雄蕊产生的()(花药、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花丝)上,会使子房里的()(胚珠、胚)受精,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开始凋谢。2.在凤仙花含苞待放时,将凤仙花甲摘去雄蕊、乙摘去雌蕊、丙不做处理,都用透明塑料袋分别罩起来,扎好袋口。肯定不能结果的是()和()。A.甲B.乙C.丙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材简析】156\n植物开花以后,经过传粉、受精形成了果实和种子。果实和种子成熟以后,只有散播到远处才能扩大后代植株生长的领域,从而使物种繁衍。每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都有一定的结构,这些结构特点与种子的传播方式有一定的联系。本课的重点是:认识种子传播的目的与方式,建立植物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点与种子的传播方式相适应观念。共安排了二个活动:1.“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观察油菜种子,在捏油菜果荚的过程中发现其特点,推测出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2.“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发现各自的特殊构造,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植物单元的学习中,已经经历了凤仙花的种植和生长过程的观察,所以学生对凤仙花种子的传播比较熟知,从此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对于蒲公英、椰子、番茄、葡萄等种子的传播方式有一些了解,但没有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进行系统的认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中子散步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2.理解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的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科学探究目标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2.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科学态度目标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种子传播对环境的影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分析种子传播的方式教学难点:认识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156\n【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油菜、苍耳、葡萄、蒲公英、莲蓬等果实和种子、放大镜、装水的水槽、记录表;无法提供实物的,可以用能清晰地观察到结构特点的图片。演示材料: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3分钟)1.设问:同学们,课前我们数过了一个油菜荚里有多少粒种子,请你根据你的发现算一算:如果一株油菜拥有30个果荚,可以生产多少粒种子?(说明:上一节课布置的课后作业,数一数油菜果荚里面的种子。本环节让学生简单汇报。)2.[ppt2出示]设问:如果这么多粒种子都掉落在这株油菜的旁边,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会没有生长的空间,都挤在一起。没有阳光照射,不利于生长。”)3.揭题:植物为了更好地繁殖后代,延续生命,会用怎样的方式将种子散播到远处呢?二、探索种子的传播方式(预设32分钟)(一)观察油菜种子散播的方式[材料准备:每组4-6个油菜果荚,记录单]1.[ppt3出示]设问:比如油菜,它的种子是如何散播到远处的呢?(预设:请个别学生进行回答。)2.[ppt4出示]明确活动要求:观察并记录果实和种子的特点,填写在提供的记录单上。(建议:你可以轻轻捏一捏油菜果荚)推测油菜种子是如何散播到远处的。3.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4.交流汇报。156\n(预设:学生发现的特点可能不会特别全,容易种子质量轻、数量多、球形易滚动等特点,教师可以适当引导。)5.[ppt5出示]小结:凤仙花传播种子的方式也和油菜一样,果实成熟后,干燥的果皮在阳光下烘烤,常常会自动爆裂,果荚里的种子会被弹射到远处。它们不需要依靠别的物体,只靠植物体本身传播,这样的传播方式叫自体传播。(二)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材料准备:其他几种传播方式的典型性果实,如苍耳(或者鬼针草、蒺藜)、葡萄(或者番茄)、蒲公英(或者槭树、蓟)、莲蓬(或者椰子)等果实;放大镜、装水的水槽等。无法提供实物的,可以提供能清晰地观察到结构特点的图片。]1.观察探究,寻找证据(1)[ppt6出示]提问: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其余四种果实,[ppt7出示]请你利用工具,仔细观察它们的结构特点,猜猜分别是靠什么方式传播的,并做好记录。(2)实践:小组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并完成记录。2.交流发现,梳理概念(1)小组内先交流,完善组内发现。(2)全班交流:[ppt8出示]用这样的方式汇报发现。描述方式:我们小组认为苍耳/葡萄/蒲公英/莲蓬是靠_________传播的。依据是_______。(预设:苍耳我们认为是靠动物传播种子的,证据是:a.它的果实外表上布满了带钩的刺,能粘在动物的皮毛上。b.苍耳很容易粘附在我们的衣服上。教师此时可以让学生演示,并看看如何才能让粘在身上的苍耳掉落。156\n葡萄我们认为葡萄是靠动物传播的,证据是:a.葡萄很香很美味,能够引诱动物来吃。b.种子在体内不被消化的,会排出体外,无意中就帮助这些植物传播了种子。蒲公英我们认为蒲公英是靠风传播的,证据是:a.蒲公英的果实上面有绒毛,而且很轻,轻轻一吹,就飘起来了。b.它的形状像一把降落伞,有利于飘动和降落。莲蓬我们认为莲蓬是靠水传播的,证据是:a.莲蓬很轻,能浮在水面上,容易漂到远方。b.莲子表面蜡质,不沾水。教师此时可以演示。)(说明:ppt9、ppt10、ppt11、ppt12分别小结四种传播方式)3.课堂小结,拓展提升(1)设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植物都有哪些散播种子的方式?每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都与什么有关?(2)小结:是的,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及周围的环境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有的植物依靠自体力量,有的依靠外力。通过不同的传播方式,种子可以散播到远处。(3)这些散播出去的种子最后又是如何长成一棵新植物的呢?我们下节课将继续探究。为了下节课的探究,我们要先浸泡一些种子。(说明:教师演示利用三个烧杯(各200毫升水),分别浸泡10颗油菜种子、黄豆种子、蚕豆种子。)三、作业及拓展(5分钟)1.拓展:建议同学们课后去寻找、观察身边的植物果实和种子,推测种子的传播方式。2.完成书面作业,点评。【板书设计】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自体力量:弹射传播156\n散播方式动物传播借助外力风传播水传播【活动记录使用说明】“活动一”,在观察油菜果实的时候进行记录。“活动二”,在探究其他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时候记录。果实与种子观察记录表活动一植物结构特点传播方式油菜果荚:种子:我的猜测:活动二植物结构特点传播方式苍耳依靠_____传播葡萄依靠_____传播蒲公英依靠_____传播莲蓬依靠_____传播【作业设计】1.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有关。2.根据右图植物果实或种子的特点推测,它是利用()传播种子的。A.风力B.动物C.水力D.自体3.果实特点和种子的传播方式关系密切,以下果实和种子特点不适合动物传播的是()。A.果实味道鲜美,动物喜欢吃B.种子轻并有翅或绒毛C.果实外表带钩或刺156\n5.种子的萌发【教材简析】种子是由前一代植物开花后的胚珠发育而来的,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能孕育植物新的生命。植物的种子获得适宜的条件,胚便由休眠状态进入到活动状态,开始生长,这个过程叫做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故本课内容的实际研究需要持续10天左右。本课内容共分为三部分:1.“浸泡种子”,准备三种不同的种子,进行浸泡实验,旨在了解不同的种子在浸泡过程中都需要吸收水分;2.“种子的内部构造”,将浸泡后的蚕豆种子剥开,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内部结构。3.“发芽的蚕豆”,对浸泡的种子进行持续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结合种子内部结构的研究,发现种子各个部分的功能。【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植物种子并不陌生,在三年级《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中,学生对各种植物的种子已经有所了解。但学生对种子的内部构造缺乏细致观察,很多孩子都认为子叶最终会成长为植物的根和叶,对于胚根和胚芽的特点和功能,学生并不笃定。四年级学生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种子如何成长为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愿意参与到相关的探究活动中去。但对种子发芽过程的观察需要持续10天左右,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持续多日的观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做好提醒和督促工作,确保学生对种子发芽的全过程有整体认知。【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新的生命,条件适宜的时候,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2.了解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3.知道种子的各个部分的名称,了解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个部分的功能。156\n科学探究目标运用感官及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科学态度目标能认真、细致并且持续对物体进行观察。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种子萌发体会到生命的珍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在种子萌发过程的作用教学难点:通过持续观察了解种子各个部分在萌发过程的作用【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未浸泡的油菜种子、黄豆种子、蚕豆种子,浸泡变软的油菜种子、黄豆种子、蚕豆种子,观察记录表,小刀,镊子,放大镜演示材料:课件,带有刻度的烧杯(备用: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2分钟)1.导入:[PPT2出示]种子是植物用来繁殖后代的,遇到合适的环境会发芽、生长,变成一株新的植物。2.揭题:你知道植物种子的内部构造是怎样的吗?种子的每个部分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起着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种子的萌发》。二、探索种子的内部构造(预设30分钟)(一)观察浸泡过的种子[材料准备:浸泡过的油菜种子、黄豆种子、蚕豆种子和没有浸泡过的油菜种子、黄豆种子、蚕豆种子,放大镜](说明:上一节课时已经在课堂上使用三个烧杯分别浸泡了10颗油菜种子、黄豆种子和蚕豆种子,并且记录实验开始前的水量。)1.设问:浸泡过的种子更便于我们研究。上节课我们用了200毫升水,浸泡了10颗油菜种子、黄豆种子和蚕豆种子,现在将种子取出来,同学们对比一下,水量有什么变化,水都去哪里了?引导学生得出:水分被种子吸收了,种子发芽需要水。156\n2.提出要求:已经浸泡了两天的种子和没有浸泡过的种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仔细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PPT3出示]把观察到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4.全班交流。(预设:浸泡过的种子会膨大,变软。有些学生还能观察到种皮破裂并脱落,胚根和胚芽从种子内部生长出来。)(二)研究种子的内部构造[材料准备: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小刀、放大镜、记录纸]1.[PPT4出示]提出要求: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它的内部构造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1)请轻轻把蚕豆的种皮剥开,观察种皮是什么样子的。小心将种子里的“豆瓣”分开,用放大镜观察两片子叶的连接处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2)将蚕豆种子的内部构造画下来。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1)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并交流。(2)[PPT5出示]讲述:我们观察到的蚕豆种子的这些部分,分别叫什么,我们一起来认一认。(3)[PPT6出示]提出要求:这是大豆种子和花生种子,请你找一找这些种子的构造有什么相同之处。(4)交流并板书我们所观察到的种子的构造。(三)观察发芽的蚕豆(说明:第(三)部分的教学有两种思路,其一,学生将种子带回家进行持续观察,两周后根据观察的结果进行教学。其二,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发芽第3天、第6天和第9天的蚕豆种子,在课堂上直接发给学生进行观察。)方案一:学生将种子带回家观察,两周后进行教学1.引导学生研究种子的变化156\n(1)提出要求:植物种子的胚根、胚芽和子叶,在植物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什么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继续观察它们的变化,帮助我们寻找答案!请大家把浸泡过的种子放在一个盘子里,底部可以铺垫餐巾纸或棉花,保持种子湿润。回家后继续观察种子的变化,并且记录在教科书第33页的表格中[PPT7出示]。(说明:将种子发芽的后期观察布置为一项实践作业,让学生将种子带回家进行持续观察,两周后根据观察的结果进行教学——交流观察结果并根据观察所得推测种子各部分的作用。)2.切除发芽实验(说明:让学生将种子带回去进行观察,本节课的容量可能不够。所以,针对从很多学生认为子叶最终会发育成植株的前概念,安排了此项拓展活动,从另一个角度来研究和强化种子各个部分的功能的认知。)(1)设问:切除部分子叶、胚根或胚芽后,蚕豆种子还会发芽吗?(2)将切除部分子叶、胚根和胚芽的蚕豆种子,分别放入透明的一次性杯子中,进行跟踪观察。(预设:该实验可由全班同学共同完成,准备一次性透明杯子,分别放入切除子叶、切除胚根、切除胚芽的蚕豆种子,放置在教室里,学生定期进行观察。)3.资料阅读(1)提出要求:了解种子的构造有助于人们培育植物,人们在培育植物时有时候会采用人工育种。读一读教科书第39页的拓展资料,想一想人工育种的好处。(2)学生阅读和思考,并进行简单交流。方案二:准备好不同阶段发芽的种子,分发给学生观察[材料准备:发芽3天、6天和9天的种子,小刀]1.提出问题:植物种子的胚根、胚芽和子叶,在植物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什么作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发芽3天、6天和9天的蚕豆种子,让我们通过观察它们的变化,帮助我们寻找答案。2.将蚕豆种子分发给学生,学生进行观察并记录。156\n3.全班交流展示,(借助实物投影展示实物和观察记录),教师适机引导和追问。引导得出: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发芽时,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子叶主要的功能是储存营养。(同时,可以告知种皮是包在种子外面的保护层,种皮上有种脐,种脐一端有种孔,水分从种孔进入种子,促进种子萌发。种孔也是种子萌发时,胚根从种皮突出的地方。)(说明:若时间允许,可以择机进行方案一的“切除发芽实验”和“资料阅读”。)三、种子和植物繁殖(预设3分钟)1.小结: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等。植物的胚是有生命的,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它可以发育变成一株新植物。2设问:[PPT8出示]绿色开花植物通常用种子来繁殖后代,但植物有时候也可可以用其他方式繁殖后代,你能举例吗?(学生尝试举例,教师进行指导并鼓励学生课后去阅读相关资料。)四、完成作业及点评(3分钟)【板书设计】种皮种子构造胚根(发育为植物的根)胚胚芽(发育为植物的茎和叶)子叶(提供营养)5.种子的萌发【活动记录使用说明】1.记录单1,在活动过程中记录。记录单1:利用文字或图画记录(浸泡和没有浸泡)种子的不同特点浸泡过的种子没有浸泡过的种子156\n看一看摸一摸2.记录单2,画一画在研讨前填写,注一注在讨论归纳后填写。记录单2:将蚕豆种子画下来,并且标注出种子的基本构造画一画、注一注:【作业设计】1.将种子各部分和它们名称、作用填入相应的括号中。()()A子叶E为种子发芽提供营养()()B胚根F发育成植物的根()()C胚芽G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一般由种皮和胚组成B.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C.植物种子最重要的是种皮,种皮缺损的种子肯定不能萌发156\n6.动物的卵【教材简析】第6-7课为本单元的第二部分,“动物的卵”是本单元关于动物繁殖方式的第一课。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研究了关于植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繁殖发展到动物的繁殖,由植物乳动物的繁殖方式,建立起“繁殖也是动物的共同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的概念。的种子联系到动物的卵。在探究植物新生命的孕育之后,探究动物新生命的孕育便开始了。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繁殖:通过认识动物的卵、卵的孵化过程及哺乳。本课共有三个活动:1.“观察动物的卵”,观察不同动物的卵的异同,对鸡蛋的外形和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并推测这些结构对胚胎发育的作用,了解到动物的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条件合适的时候,它就会发育、成长为一个新的动物。2.“观察青蛙卵的孵化”,通过观察青蛙卵的孵化过程,了解动物胚胎是怎样发育的。3.“观察小鸡的孵化”,呈现鸡蛋在孵化过程中的变化图片,了解小鸡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并通过查阅资料推测小鸡的孵化过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的繁殖方式,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对相关科学研究也有浓厚的兴趣。鸡蛋是学生很熟悉的事物,学生对鸡蛋的内部结构也有感性的认识,大致知道鸡蛋的几大主要组成部分:蛋壳、蛋清(蛋白)和蛋黄。但鸡蛋哪部分发育成小鸡?学生是很模糊的,普遍认为蛋黄会发育成小鸡,蛋白会发育成皮等。基于学生的前概念,确立探究鸡蛋的结构及其对生命的意义为重点,观察发现蛋黄上的胚胎,并逐步形成胚胎能发育成小鸡的认识为难点。通过观察比较、推测反思、模拟实验、科学阅读等不同方式,有效解决认知冲突,感受新生命孕育的神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认识到动物的卵有相似的构造,这些结构特点为新生命发育生长提供条件;知道卵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可以发育成动物。156\n2.知道像鸡、青蛙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科学探究目标1.观察鸡蛋的结构特点,了解鸡蛋各部分在新生命发育过程中的作用。2.观察鸡蛋的孵化过程,用查阅资料的办法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科学态度目标1.对生命的诞生有奇妙的感觉,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2.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生命世界的生生不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从小鸡孵化的过程中产生对小动物的关爱【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卵的结构及其对生命的意义教学难点:观察发现蛋黄上的胚胎,并逐步形成胚胎能发育成小鸡的认识【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个新鲜鸡蛋、一个新鲜打开的鸡蛋,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放大镜、强光手电筒、阅读资料、牙签等。演示材料:课件。【教学过程】一、快速聚焦(预设5分钟)1.[出示PPT2](出示鸡蛋)设问:鸡蛋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关于鸡蛋你了解什么?2.讲述:鸡蛋里孕育着新的生命,条件合适的时候,它就会发育、成长为一只小鸡,破壳而出呢。(播放小鸡出壳的视频)3.设问:你们能找到鸡蛋为新生命的孕育提供了哪些条件吗?准备怎么研究?(预设: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借助放大镜。)二、研究卵(预设30分钟)(一)探索鸡蛋外部的结构和功能156\n1.讲述:我们先研究鸡蛋的外部。[出示PPT3]2.学生分组领取鸡蛋和放大镜展开研究。3.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并适机开展相应的再观察和实验。分组活动:气孔的观察及推测(1)讲述:蛋壳表面凹凸不平,上面有小孔,又称气孔。[PPT4出示](2)给每组提供一个手电筒(关闭教室灯),观察光照下的鸡蛋,进一步仔观察鸡蛋表面的气孔。(实验前温馨提醒:手电筒避免照射他人的眼睛。)(3)交流观察结果,推测气孔的作用。(预设:①卵是有生命的,它需要呼吸空气,通过小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②空气或微生物可以通过气孔进人蛋内,蛋内水分可由气孔排出。)演示实验:近似椭圆状的意义压不碎的鸡蛋(1)讲述:我们发现鸡蛋是椭圆状,这样的特点有什么优势?(2)现场演示:书压鸡蛋蛋壳的上下两端。讲述: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蛋壳的这一特点已经被聪明的建筑师用在建筑上,如悉尼歌剧院和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薄壳结构屋顶就是受卵壳的启发。机动:与鸡蛋比赛跑(1)设问:鸡蛋的形状是正椭球形吗?156\n(2)这样的特点有什么优势?请看视频。(视频内容:滚动3个球体——乒乓球、正椭球形和鸡蛋)。(3)全班交流。(预设:相同点滚出,乒乓球和正椭球越滚越远,鸡蛋基本停留在原地。)(4)总结:近似椭球形的形状,重心在其中一端,不容易滚远,也有保护鸡蛋的作用。二、探索鸡蛋内部的结构和功能1.讲述:通过观察鸡蛋的外部结构,我们找到了一些鸡蛋为新生命的孕育提供的有利条件。[PPT5出示]鸡蛋的内部又为新生命的孕育提供了哪些条件?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打开的生鸡蛋、蛋壳、半个熟鸡蛋。温馨提示:①不要忘记观察鸡蛋壳内壁。②保持蛋黄的完整。2.学生领取材料,观察讨论。教师巡视,协助指导。3.观察交流,总结整理。(说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板书的方式对发现的鸡蛋内部组成部分、特点及其为新生命孕育提供了什么条件等信息进行梳理。并且,可以适机开展相应的再观察和实验。观察卵黄膜用牙签钝的一端按压卵黄,再挑破卵黄膜,看到有层膜保护卵黄。(选做)模拟系带利用乒乓球和透明瓶子模拟系带,蛋黄两端各有一条带状物叫系带——使蛋黄悬浮在蛋白中间,稳定蛋黄居于中央不触及蛋壳。系带是由浓蛋白构成的,具有弹性,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不新鲜的鸡蛋中系带容易失去弹性。4.[出示PPT6]设问:到底是鸡蛋的哪个部分发育成小鸡?(教师逐步出示课件,并适机讲述和提问)156\n(1)[出示PPT7-10]讲述提问: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鸡蛋的内部在鸡妈妈的孵化下开始发生变化了,蛋黄上的白点逐步变大,慢慢出现了血丝,血丝逐步深入到了蛋黄和蛋白中。你觉得可能是哪部分发育成小鸡?(预设:蛋黄发育成小鸡,系带发育成羽毛,胚发育成眼睛……)如果仍有学生认为蛋黄发育成小鸡,教师追问:“能从图片中寻找证据吗?”)(2)[出示PPT11-13]设问:观察了这些图片,有什么发现?(预设:小鸡已经基本成形,但蛋黄仍有存在,与蛋黄发育成小鸡的观点相矛盾。)(3)[出示PPT14]讲述:的确是胚逐渐发育成小鸡,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蛋黄蛋白中吸收营养和水分。大约经过三个星期,小鸡破壳而出。(三)认识卵生和卵生动物1.设问:除了鸡,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以卵的方式繁殖的?2.[出示PPT15:鸟类-鱼类-爬行类-青蛙的卵]讲述:动物的卵,从外部看,有大小、颜色、形状、软硬等区别。但是,都是由卵里的胚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3.[出示PPT16]讲述:像鸡这样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就叫卵生动物。三、介绍如何观察卵的孵化(2分钟)讲述:你想亲自观察动物的卵是如何孵化出新生命的吗?现在是青蛙卵较多的季节,你可以像教科书P35页介绍的那样,在课外进行观察和记录。四、完成作业及进行点评(3分钟)【板书设计】(说明: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成情况,对板书进行缩减。)鸡蛋蛋壳上的气孔:气体交换气室:储存空气系带:稳定蛋黄胚:发育成小鸡蛋壳膜蛋壳蛋黄膜蛋黄蛋白保护作用提供营养动物的卵156\n【作业设计】1.填空:像青蛙、鸡这样,靠繁殖后代的方式叫。用这种方式繁殖后代的动物叫。2.下列动物中属于卵生动物的是()。A.熊猫B.兔C.蚕3.将鸟卵的各部分结构与其相应的作用用线连起来。新的动物,卵的其他部分为新生命的发育提供了条件。7.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材简析】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研究动物的繁殖活动及繁殖方式。本课分为两个部分: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认识到有很多动物都是以产卵的方式来繁殖后代的,动物的很多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2.“它们是怎样诞生的”,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有胎生和卵生等。【学情分析】156\n四年级的学生通过观察、饲养、看书籍和电视等途径,对于动物的繁殖有一定的了解,如:鸡会生蛋,鸡会孵小鸡,小蝌蚪是如何变小青蛙的等。但对繁殖现象的这些认识是零散的,如:知道母狗是直接生小狗的,但不知道狗繁殖的整个过程;知道某种动物是如何繁殖后代的,但对动物的繁殖意义欠缺实质性的认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科学态度目标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及时记录、开展交流研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新生命的不易,珍爱生命。了解科技发展对动物繁殖方式的改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动物的繁殖活动及卵生和胎生教学难点:归纳动植物产生新生命的共性【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自己收集的卵生动物繁殖活动的资料演示材料:课件【教学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卵生动物繁殖活动的一些资料,包括产卵前、产卵、产卵后的。一、交流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预设15分钟)1.导入:课前,大家对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进行了了解(板书课题),让我们进行交流分享吧。156\n2.讲述要求: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按这些活动在繁殖过程中的作用分分类,[PPT2出示]比如:蛙鸣吸引异性(鸣叫时皮膜鼓动);鸟在筑巢;蜻蜓、鸡在交配,使卵受精,它们的活动归为一类;蜻蜓“点水”,是在产卵;其他行为。3.分组活动。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板书。(说明:交流不是呈现学生收集到的全部信息,在请1-2小组汇报后,教师以“还有繁殖活动的类别没有介绍吗?”“有没有很特殊或者大家会很感兴趣的繁殖活动?”这样的引导性设问,对交流活动进程和交流内容进行调控。)二、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预设20分钟)(一)胎生动物的繁殖1.[PPT3出示]呈现活动任务:有些动物不产卵,如猫、狗、兔,它们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和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有哪些相同的地方?2.学生分组讨论。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板书。(预设:学生也能将研究卵生动物繁殖活动的方法进行迁移,调用原来生活经验,研究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和繁殖方式;有些学生还已经知道胎生动物这个名称。教师需要做的事情是帮助学生将交流的信息进行有序整理,并且做适当的补充,最终获得这样的认识:胎生动物也有吸引异性、修葺住所、交配、产小动物、育幼等繁殖活动。)(二)动物的其他繁殖方式1.设问:除了卵生和胎生,动物产生新生命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预设:如果学生提出卵胎生、克隆技术,请学生进行介绍、教师进行补充。如果学生不知道,则由教师介绍。)156\n2.[PPT4出示]介绍卵胎生。3.[PPT5出示]学生阅读教科书P40的资料,简单了解克隆。(三)高级动物与开花植物繁殖的共同点1.除了克隆羊,我们前面讨论的都是高级动物,它们要产生新生命,在这些繁殖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是哪个环节?起什么作用?(预设1:学生认为是交配,因为雌性动物产的卵只有在和雄性动物的精子结合之后,才能发育成新的生命。那么,进入教学环节2。预设2:学生没有谈及交配,那么先出示PP5“植物的果实是怎么产生的”,给学生的思考以启发。)2.[适机出示PPT5相关内容]设问:请你先回忆我们已经研究过的开花植物的繁殖,再想一想高级动物的繁殖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预设:卵都需要受精,才能发育成新的生命。)3.小结:是的,卵都需要受精,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才能发育成新的生命。人类也是如此。三、拓展(预设1分钟)讲述:动物还有哪些有趣的繁殖活动?低等动物、不开花的植物,它们又是怎么繁殖后代?这些问题,都等着你去研究呢,你可以亲自去观察,也可以去查阅一些资料,比如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比如法国摄影师雅克·贝汉拍摄的电影《微观世界》。四、完成作业及点评(4分钟)【板书设计】7.动物的繁殖活动156\n动物(卵生、胎生、卵胎生)受精卵适宜条件【作业设计】1.填空:雌性生物产生的只有在和雄性生物产生的结合,形成受精卵之后,才能发育成新的生命。2.填空:动物产下新生命的方式主要有生和生。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动物的许多行为与繁殖B.有关动物产下新生命的方式只有两种C.胎生动物一般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1.一天的食物【教材简析】《一天的食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的起始课。由“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和“给食物分类”两个主要活动组成。“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希望让儿童关注食物,并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每个人“一天中的食物”的种类是非常丰富的;并为食物的分类和健康饮食提供素材。记录完一天所吃的食物后,为了交流汇报,又促使儿童自觉地对一天所吃的食物进行生活中的分类和描述。在这里,分类是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食物进行有效描述的方法。当然,分类也使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食物的认识上升到概括的层面。所以,无论是“记录一天的食物”还是“给食物分类”的活动,都是为达成“让儿童关注自己所吃的食物”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单纯地为记录而记录,为分类而分类。156\n当儿童开始关注自己的食物,并对自己所吃的食物进行整理分析时,就有可能认识到自己每天都要吃几十种不同的食物,继而产生一系列与“食物”相关的问题,引发后续的学习活动。如:为什么要吃那么多食物?每天只吃一两种食物,行吗?怎么吃这些食物(包括加工、搭配等)?所以,本课是《食物》单元的引入课,同进更是为后续学习做准备的课。【学情分析】儿童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了食物在体内的旅行等,已经初步了解了食物是可以为人体提供营养以维持各项生命活动。儿童对于食物是非常熟悉的,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但他们对食物的认识有比较大的局限,他们往往比较关注食物的口味,而其他方面的问题关注就比较少,更谈不上研究、思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才能保持身体健康。2.食物可以分成各种不同的类别。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对一天的食物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一天的食物种类是非常丰富的,感受摄入种类丰富的食物的必要性。2.通过对食物的记录和分类的研究,提升对食物单元的学习的兴趣。科学态度目标能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食物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一天的食物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一天的食物是种类丰富的。难点:将“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以及让学生感受摄入种类丰富食物的必要性。【教学准备】一天的食物初步统计表、食物记录卡、课件、白板或70*70cmKT板、作业本。156\n【教学过程】课前导学利用作业本活动记录,初步统计昨天所吃的食物。一、聚焦:通过食物图片或实物的展示,引导学生关注食物。(预设3分钟)1.出示PPT第2-3页,以食物的图片或实物导入,引导学生关注食物,交流关于食物的前概念。2.揭示课题,研究一天的食物。板书课题:一天的食物二、探索:统计记录一天的食物的种类并分类(预设30分钟)[材料:食物记录卡,马克笔,白板](一)统计记录一天的食物的种类1.记录前指导(4分钟)(1)提出问题:在过去的一天中,你吃了几种食物呢?(2)通过展示交流学生的课前导学单,全班同学自由发言,暴露学生对食物种类的原有认知,形成可以根据食物的原料记录食物的种类的方法。(板书:统计)(3)出示PPT第4页,展示通过食物记录卡的记录要求。出示PPT第5-6页,通过“青菜肉丝面”的案例,引导学生具体的记录方法。(说明:食物量的记录,期待学生对关注主食副食的区别及饮食健康。)(4)PPT第7页,明确具体的记录要求。2.学生记录,教师巡视。(5分钟)3.交流汇报(5分钟)(1)出示PPT第8页,两到三组学生带着白板上台展示、汇报、交流。全班交流:听了几位同学的汇报,对照自己的记录,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让学生自由说,食物的种类丰富、健康饮食、主食和副食等)156\n一天中我们吃了多少种食物?扩大到全班呢?每天吃的一样吗?扩大到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呢?(板书:种类丰富)(二)给食物分类[材料:食物记录卡、白板、学生作业本]1.通过“主食和副食”或“食物的种类丰富”进行过度,研究新的问题:对食物进行分类。(板书:分类)2.小组探讨分类方法(2分钟)3.学生汇报交流(2分钟)(师注意学生分类中是否改变分类标准)按主食副食分类:主食、副食按生食熟食分类:熟食、生食。按食物来源分类:植物类(素食)、动物类(荤食)。按食物味道分类:甜、咸、苦、辣、酸等……(板书:具体的分类)4.我给食物分分类。(1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分类方法,对自己的食物记录卡的食物,在白板(出示PPT第9页)上进行分类。5.讨论具体提的操作方法,出示PPT第10页,明确小组挑战任务,开始分类,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评价和大组之间轮流评价。6.全班同学交流在活动中的亮点和问题。(学生自由发言)(2分钟)三、研讨(预设4分钟)1.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发现每人每天都要摄入多种多样的食物,你知道摄入这么多种类的食物,有什么好处吗?2.有关食物,你还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四、延伸(预设3分钟)1.通过对一天食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呢?食物中蕴含着许多学问。请同学们课外去搜集一些资料,我们将作进一步的研究。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食物的有关问题。【板书设计】156\n一天的食物统计分类种类丰富主食、副食熟食、生食素食、荤食【作业本使用说明】本课的课前活动记录使用作业本上的记录表进行初步的记录。课后要引导孩子修正自己的初步统计。【作业设计】一、判断题1.给食物分类可以方便我们对食物的研究。(√)2.记录一天中吃了几种食物时,青菜肉丝面应记为一种食物。(×)3.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把食物分为不同的种类。(√)二、探究题1.统计今天一天所吃的食物,并把食物原料写在下方。(根据实际情况填写。)2.把上面的食物按照三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素食:主食:生食:荤食:副食:熟食:(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填写)2.食物中的营养【教材简析】156\n《食物中的营养》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中的第二课,是在前一课对一天中吃过的食物进行调查、统计、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进行探究,是让学生懂得营养全面、均衡的基础,是承上启下的一课。本课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教材中关于营养成分的作用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这需要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同样,本节课内学到的知识,可以指导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情分析】四下学生对营养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每个学生的差异也很大,也有些是错误的认知。因此,在课前和课中要给予学生暴露前认知的机会,教师针对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调整,让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全面和深入。【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人体所需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2.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3.食物中的六种营养成分在人体中的作用。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阅读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作用等方面的认识。2.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了解获得信息的其他途径。3.通过分析,知道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不同的食物。科学态度目标1.通过营养成分的学习,感受各种营养与人体生命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建立健康饮食的概念。2.在实验辨别食物营养成分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尊重事实,掌握科学方法的科学探究精神。3.在完善食物营养统计表的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156\n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生物体对营养的依赖以及营养成分对生物体的影响2.尝试营养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教学难点:食物中营养成分对人体作用的理解辨别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各种食物图片、马铃薯、面包等。小组:白纸、肥肉、花生、油、水、棉签、碘酒、食物营养统计表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1.以图片(一胖子)导入。你们觉得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让学生认识到食物营养的重要性。2.揭题,我们来研究“食物中的营养”(板书)。3.关于食物的营养你知道些什么呢?二、质疑,自学解疑: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作用(预设20分钟)1.关于“食物中的营养”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说)2.这么多的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呢?(让学生自由说)3.通过自学课本P44—45内容,了解食物营养方面的知识。你学到些什么呢?(板书:六种营养成分)4.让学生通过生活体验理解食物中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作用。(1)哪些食物中含有这些营养成分呢?老师这里有一些食物,你能帮助分分类吗?(教师在黑板上角落出示16种可吸食物卡片,让学生说每种食物含有那种成分,教师把卡片摆放在营养成分板书后面,容许孩子提出不同看法,因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不是唯一的,形成一个大致认同的排列即可)(2)这些营养成分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让学生说,教师板贴作用)156\n三、游戏,获得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预设10分钟)1.脂肪的辨别方法让学生在白纸上用花生写1,水写2,肥肉写3,油写4,并观察留下的痕迹的不同。(PPT上予以写的方法指导(1)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上台展示)明确概念:花生、肥肉、油这样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科学上把它叫油渍。(2)三种油渍深浅不一,这说明了什么呢?2.淀粉的辨别方法让组长从抽屉里拿出教师课前写好的干了的神秘信件。让学生想办法使这些字现身。(让学生自由说)(1)让学生用老师准备的三样材料(水、油、稀释碘酒)在信上刷刷。通过游戏让学生,获得淀粉遇到碘酒会有变蓝现象。(2)明确: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色,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性就很容易辨别食物中是否富含淀粉了。3.运用实验进行检验(记录在课堂作业本上)。老师出示六种样食物(核桃、菠菜、土豆、面条、巧克力、苹果),让同学上台演示检测一下是否含有淀粉或脂肪,并全体记录。食物含脂肪含淀粉食物含脂肪含淀粉巧克力苹果菠菜面土豆核桃四、分析,加深体验:知道食物多样性的必要(预设7分钟)1.分析导入图同学的早餐。胖胖早餐食物含有营养成分记录表156\n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水早餐豆浆肉包子鸡蛋火腿肠红烧肉注:请在食物相应的营养成分下打“√”。请组长从桌面上的信封里取出记录表,组织讨论,并在相应的营养成分下打“√”,分析该同学的营养问题。2、交流记录情况和分析结论。3.得出结论: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所有营养成分。4.其他获得营养成分的途径。(阅读、实验、上网搜索等)教师以包装盒上的信息来引导学生关注营养,有选择性的挑选食物,达到营养均衡和身体健康的目的。五、小结、拓展。(预设1分钟)【板书设计】2.食物中有营养主蛋白质: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要脂肪营糖类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养维生素156\n成矿物质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分水【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活动记录的表格填写,需要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并且尝试分析记录数据。2.在分析上节课统计出来的一天食物营养成分时,要引导孩子一种食物有可能含有几种营养成分,不要遗漏。【作业设计】1.下列食物中不含脂肪的食物是()。A花生B白菜C猪蹄2.辨别食物中有淀粉最好的方法是()。A滴上几滴碘酒B滴上几滴花生油C用火烤3.人体占体重近70%左右的营养成分是()A蛋白质B脂肪C水D糖类4.填一填:人体维持健康需要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之外,还需要()、()等。5.连一连:蛋白质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糖类、脂肪人体肌肉、内脏、血液等的主要成分维生素、矿物质调节身体机能3.营养要均衡【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的四下第三单元《食物》单元第三课。156\n一天中的食物种类和食物带来的丰富营养成分,都在说明人的基本饮食结构以及营养成分与人体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所以,我们很容易发现前面两节教学活动都是在为本节课做铺垫。我们希望学生了解到,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不同种类的食物,并从中获取多种所需的营养成分。但这些活动还不能够解释一个问题:“既然人体需要丰富的食物和营养,我们怎样吃才能获得必要的营养成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学生从对整体的调查研究回到对个体的研究上,用自己一天中的食物搭配与整体需要比较,与科学的膳食宝塔比较,来了解均衡膳食的意义和操作方法。对均衡膳食的理解是本单元重要的教学目标。问题聚焦:通过对前概念中一天食谱的分析,把问题聚焦到“怎样吃才能获得必要的营养成分呢?”上来。探索板块,通过学习膳食宝塔知识,并用自己一天中的食物搭配与科学的膳食宝塔比较,引导学生了解均衡膳食的意义和操作方法。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不同种类食物所含不同营养物质,以及他们在均衡营养中的地位和比重,并调整原来一天的食谱,形成膳食搭配原则。拓展部分,通过运用新习得的膳食搭配原则,设计学校(或家里)一周的营养食谱,进行展示和评价,并建议学校采纳运用。【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营养均衡搭配的理解难度并不大,在进行集体的食物统计中,也容易发现类似均衡膳食宝塔那样具有一定规律的搭配形式,但是对于学生已有的分析与归纳能力来看,要想将这个发现转化成自己的分析,还有较大的距离。教科书中通过两个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均衡膳食宝塔中不同食物有哪些不同作用?”“均衡膳食宝塔中不同种类食物食用量的多少,又告诉了我们什么?”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膳食宝塔以及比对自己一天中的膳食情况。同时,引发学生再思考这样的规律与人体的需要有着怎样的关系?学生利用已有的一天中食物的记录与均衡膳食宝塔的搭配标准做出比较,在反思中做出自己的调整,并完成一天中食物的均衡搭配,同时把一天中的“均衡”推进到了面对一个生活阶段中的“均衡”,建立一个膳食营养的搭配原则,这是有较高难度的活动,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协助完成。【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56\n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科学探究目标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分析以及集体的研讨,形成认识。科学态度目标在理解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通过对均衡膳食的分析与研究,感受到理性思考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运用健康生活态度和膳食搭配原则指导生活实践,改进一天食谱,设计一周食谱。【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研究如何才能均衡膳食。难点:学会合理搭配膳食营养,建立健康生活意识,指导生活实践。【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天的食谱记录原表、均衡膳食食物搭配调整方案。教师准备:均衡膳食宝塔资料、课件、视频(转载自腾讯视频)、一周均衡食谱示例。【教学过程】课前导学[材料准备:一天食谱记录表]每个学生对自己第一节课的食物记录或最近一天的食谱进行简单的优劣分析一天的食谱记录表食物该食谱的优点156\n早餐午餐该食谱的不足晚餐一、聚焦:通过简单交流一天食谱的优劣分析提出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一天食谱记录表](出示PPT第2-3页)通过小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等形式,暴露对均衡营养的原有认知,发现自己食谱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引出关键问题:怎样搭配膳食才能获取均衡的营养呢?(板书课题)(预设:某一类食物食用量特别多;忽视某一类食物:如蔬菜水果类;也可能会有极端个例:如偏食、挑食特别厉害的)二、探索:自主学习营养均衡的标准,尝试调整一天的食谱(预设27分钟)[材料准备:书本47页、课件、活用膳食宝塔的视频(转载自腾讯视频)、一天膳食搭配调整方案]1、自学营养均衡的标准(出示PPT第4-11页)(1)学生自学教科书上的均衡膳食“宝塔”图,了解各类食物在宝塔中的位置和比重。(2)小组探讨:“宝塔”中为我们提供能量的是哪类食物?支持我们生长发育的是哪类食物?能使我们保持健康的是哪类食物?“宝塔”中不同种类食物食用量的多少,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预设:学生对某类食物食用量的多少的缘由理解不清晰,可以试着从不同食物对人体的作用去引导学生理解,例如谷类提供能量,所以占比较高。)(3)全班交流,观看活用视频。(出示PPT第12页)各小组代表交流发言,相互补充。156\n师小结:均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观看活用膳食宝塔的视频,为调整一天的膳食方案做准备。(预设:学生通过上面的学习对膳食宝塔的标准理解了,但要运用到实际中去进行膳食搭配可能还无从下手,所以想通过视频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学生还会忽视饮水量与健康的关系,也通过视频来提醒学生。)2、调整一天的膳食搭配(出示PPT第13页)(1)个人调整改进、组内交流将我们课前记录的“一天中的食谱”记录表对照膳食宝塔标准进行调整改进。一天的食谱调整记录表增加或减少的食物调整后该食谱增加的优点早餐增加:减少:午餐增加:小组同伴评价优点或不足减少:晚餐增加:减少:(2)全班展示交流投影或投屏展示各组调整改进后“一天的食谱”记录表,全班交流再改进。三、研讨:探讨膳食搭配原则(预设5分钟)为了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长期营养均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膳食搭配原则?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更多的条件,制定出“我的膳食营养原则”。参考:(出示PPT第14页)156\n我的膳食营养原则1.荤素搭配。2.粗细粮搭配。3.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4.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5.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6.喝适量的水;……四、拓展:结合膳食营养原则制作一周的均衡营养食谱(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一周均衡食谱示例]1.制作学校一周的营养午餐食谱。(三星级)2.制作家庭的一周营养食谱。(四星级)3.制作老人、幼儿、病人等特殊群体的一周食谱。(五星级)(出示PPT第15-17页)让学生看老师给出的示例,从以上三个制作任务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来做。【板书设计】生长发育保持健康提供能量3营养要均衡适量饮水【活动记录使用说明】1.作业本P26页的活动记录可以改成《一天的食谱调整记录表》。2.也可以在P26页原有表格基础上填写新增食物或减少的食物。156\n3.记录时带上食用量,可以使记录更精准,方便调整和改进,但同时也会增加难度。【作业设计】1.完成课堂作业本26页作业。2.根据拓展环节中三个不同层次的内容,选择一个制作营养食谱。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材简析】本课分“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和“观察比较生、熟鸡肉”等三个部分,各活动之间有着一定的递进逻辑关系。教材对观察对象进行了精心选择,分别提供了植物类代表食物马铃薯(主要含淀粉)和动物类代表食物鸡肉(主要含脂肪、蛋白质)作为观察对象。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食物由生变到熟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并思考这种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第一部分“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材首先呈现了生食和熟食两种食用方式,并表明这两种食用方式都要从人体的消化吸收角度进行思考。第二部分“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这一活动,教材中直接提供生、熟马铃薯让学生进行静态观察。这一部分,教师要做好观察方法的指导,建议教师尽可能提供刚煮熟不久的马铃薯供学生观察,因为刚煮熟的马铃薯,香味更浓郁。第三部分“观察比较生、熟鸡肉”则是动态观察。教材安排学生们动手实践,亲自去经历加热食物的过程。希望学生在该活动中,一方面能观察生、熟鸡肉的不同,另一方面也能关注鸡肉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该活动要用到酒精灯等实验材料,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熟悉实验装置,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注意观察和记录。【学情分析】156\n生食和熟食早已成为学生们在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用方法,对“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这一知识点并不陌生,只不过他们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和思考。而且,通过前期的科学课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对物体进行静态观察与描述的能力,但对物体的动态观察及对细微变化的描述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在观察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尽量描述生、熟马铃薯的不同特点以及鸡肉由生到熟的动态变化细节。【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为了保证人体对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2.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科学探究目标1.在加热食物的过程中,能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细节变化。2.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不同特征,并用文字或语言描述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科学态度目标细致认真地完成食物生与熟的观察比较活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对于人类健康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熟马铃薯的不同。教学难点:通过细致观察,能用文字或语言描述食物由生到熟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细节。【教学准备】分组材料: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刚煮熟不久)各一个、小刀、两小块生鸡肉(或猪肉)、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水、烧杯、镊子、湿毛巾、记录单。156\n演示材料:多媒体课件(含视频《吃烧烤有什么危害》<剪辑于秒懂百科>)【教学过程】一、聚焦:讲述揭题。(预设1分钟)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食物该怎样合理食用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吧!(PPT1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二、探索: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预设3分钟)1.讲述: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些食物哪些可以生吃?哪些必须烧熟了吃?[出示PPT2](指名说后,ppt显示生吃和熟吃的分类结果,其中黄瓜可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指出它既可生吃也可熟吃)2.引导讨论:生吃和熟吃食物,各有什么好处?(指名说)结合PPT3进行小结:熟吃——味道好,容易消化,许多细菌都被杀灭了,更有利于健康。生吃——可减少营养的损失。过渡:确实,有些食物经过烹饪后对我们的健康有利,而有的食物生吃更富有营养。那么,食物由生到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分组研究吧。三、研讨:食物从生到熟发生了哪些变化?(预设31分钟)(一)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材料准备:生、熟马铃薯(刚煮熟)各一个,小刀、牙签、观察记录单]1.指导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156\n讲述:同学们请看,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生的马铃薯和一个熟的马铃薯,它们有什么不同?[出示PPT4中的记录表]请同学们根据记录表的提示一边观察一边记录。观察时需要用小刀,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要用尝的方法观察,请注意卫生。(注:如果不能保证食品卫生,就不要安排品尝活动。)观察方法特征生的马铃薯熟的马铃薯看颜色捏软硬闻气味剥是否易被剥皮尝味道切开看水分2.组织学生分组观察。3.交流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展示观察结果,师及时点评。4.师结合PPT5的观察结果进行小结提问:通过比较发现,马铃薯从生到熟,在颜色、软硬、气味、味道等多方面发生了变化。熟马铃薯比生马铃薯更软、更香、更易被剥皮、也更好吃。那么,烧熟后的马铃薯,营养会变化吗?(指名说)5.讲述:[出示PPT6]其实,熟的马铃薯和生的马铃薯一样富有营养,但熟的马铃薯含有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6.阅读补充资料:发芽的马铃薯能不能吃?讲述:同学们,老师前几天买来的一些马铃薯发芽了,这发芽的马铃薯还能不能吃呢?(指名说后,引导学生阅读PPT7中的小资料。)156\n过渡:同学们,食物的生熟变化不仅在植物类食物中存在,在动物类食物中也非常明显。下面我们来观察比较生、熟鸡肉。(二)观察比较生、熟鸡(猪)肉[材料准备:两小块生鸡肉(或猪肉),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水、烧杯、镊子、湿毛巾、观察记录单]1.实验装置的使用指导。讲述:老师已经为各小组准备了实验材料,我们来认识一下(出示分组材料,重点强调酒精灯的使用)。2.提问: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观察比较生、熟鸡肉呢?指名说后,师结合PPT8小结观察步骤和方法:(1)先取一片生鸡肉放实验盘中进行观察记录;(2)预测鸡肉从生到熟会有哪些变化?(3)用清水加热鸡肉,认真观察鸡肉从生到熟的细节变化。(注:水量一定要少、鸡肉块要小,否则将导致实验时间过长。)(4)待鸡肉煮熟后,用镊子取出,观察比较生、熟鸡肉的不同。3.讲述:同学们,这是生、熟鸡肉的观察记录表[出示PPT9],对于记录表,大家有什么疑问吗?(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答疑)观察方法特征生鸡肉熟鸡肉看体积\颜色摸、撕软硬等闻气味156\n撕开看里面血水\脂肪4.分组实验,教师巡回随机指导。5.结合记录表交流汇报。(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尽量用语言描述出来。)6.讲述:看来,熟鸡肉与生鸡肉确实有很大不同。现在,你知道生的鸡肉为什么不适合直接食用了吗?(指名说,师适时出示PPT10中的小资料:动物类食物中可能存在多种寄生虫。)(预设:生吃鸡肉不容易消化,特别是动物类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加热后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生吃鸡肉味道不好,还有腥味;生吃鸡肉有细菌和虫卵;烧熟后的鸡肉比较松软,有助于消化,有香味,而且细菌和虫卵都被杀死了。)(三)小结交流:不同的食物该怎样合理食用呢?1.提问:同学们,我们知道有的食物可以生吃,有的食物必须煮熟了才能吃,而有的食物则可以生熟两吃,那这些食物分别有什么特点呢?(指多名学生说)(预设:瓜果类、一部分蔬菜适合生吃;肉类、海鲜类、豆类、谷物类、大部分蔬菜等适合出吃。)2.师结合PPT11小结生吃和熟吃食物的优势与不足,并适时板书:瓜果类、少部分蔬菜,保留更多营养;肉类、海鲜等,杀灭细菌、更易消化……过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根据食物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食用方式。四、拓展:怎样吃才更健康?(3分钟)1.提问:那你知道人们把食物烧熟的方法有哪些呢?(借助PPT12中各种烹饪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煮、蒸、炒、炸、炖、烤”等方法。)156\n2.讲述:把食物烧熟的方法可真多,不过,为了更健康的饮食,我们要少吃炸和烤的食物,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小视频“吃烧烤有什么危害”(师点击播放PPT13中的视频)。过渡:同学们,都说病从口入,选择合理的食用方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完成几题小练习。四、完成作业及点评(2分钟)【板书设计】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生吃生熟两吃熟吃瓜果类、少部分蔬菜肉类、海鲜等保留更多营养杀灭细菌、更易消化……【活动记录表使用说明】教学设计中分别设计了“生、熟马铃薯观察记录表”和“生、熟鸡肉的观察记录表”,对于记录表中提供的各种观察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增补或删减。“尝”的方法,教师要慎重选择,如果不能保证食品卫生,就不要安排品尝活动。【作业设计】一、判断题:1.高温加热会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2.蛋白质和脂肪加热后,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3.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所含的营养是完全相同的。(X)156\n二、多选题:1.食物烧熟后,会发生的变化是(ABD)。A.变松软B.味道更好C.维生素不会被破坏D.营养会有损失5.面包发霉了【教材简析】本单元引导学生关注食物,发现食物与人体生命活动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建立自身需求与食物、营养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从健康的角度,关注食物的不同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健康的关系。本课是单元第5课,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吃剩的食物放置时间长了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以及霉菌的生长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主要由两个活动组成:一是观察发霉的面包,二是霉菌的生长实验。教学背景:生活中食物放置了一段时间会长出一些“小黑点”或“毛”,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这种“小黑点”或“毛”叫什么,是怎么出现的,学生不是很清楚,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这种“小黑点”或“毛”叫做霉菌,以及通过亲身的观察实验清楚霉菌在什么条件下适宜生长,为后续的如何减慢食物变质打下基础。同时,学生在关注食物由新鲜到变质的变化时,思考这种变化与健康的关系。所以本课的观察结果和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原始数据都是下一课学习的必要基础。【学情分析】关于食物,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都有着较多的体验,但发霉的食物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关注得并不多,有些孩子只是知道发霉变质的食物不能再食用,但没有亲眼见过发霉的食物的。对“食物为什么会生长霉菌?”学生会想到一些与生物生长有关的条件,如温度、水分、营养等。但还需要学生去寻找更多的证据,对霉菌的生长条件作出假设和猜想,然后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并进行对比实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56\n1.面包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2.通过对霉菌的培养可以进行霉菌生活条件的研究活动。科学探究目标1.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2.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科学态度目标1.通过对霉菌的观察,拓宽观察周围世界的视野,保护并发展对事物的好奇心。2.在对霉菌生长的实验活动中,锻炼长周期实验观察的意志品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有联系地看待食物的变化与我们的健康。【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霉菌,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难点:设计霉菌生长对比实验,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发霉的面包、一次性手套、口罩、放大镜、牙签、玻璃片;新鲜面包、保鲜袋、滴管、水【教学过程】一、展示、交流(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1块发霉的面包、1块新鲜的面包;每人一份一次性手套、口罩]1.出示情景:老师前几天买了一袋吐司面包放在后备箱忘记吃了,老师今天拿出来发现和我买的时候不一样了。你们帮我看一看,它跟新鲜的有什么不一样?这个吐司还能吃吗?2.直接观察,交流。3.揭示课题:面包发霉了二、观察发霉的面包(预设10分钟)156\n[材料准备:放大镜、牙签、玻璃片]1.导入: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霉菌。霉菌是什么样的?2.出示材料和工具,提示观察注意事项。①注意卫生安全;②可以用牙签取一些霉菌放在玻璃片上,用放大镜进行观察。3.小组领取这些材料和工具,观察比较。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补充显微镜下霉菌的样子放(青霉、曲霉)。三、研究面包发霉的条件(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实验计划单;新鲜面包(吐司片)、保鲜袋、牙签、发霉的面包、滴管、水]1.提问:为什么会生长霉菌?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你为什么这么想?2.交流。(预设:空气、温度、水分、营养、光照等)3.设计实验:根据材料区的材料,请各组选择一个研究问题,设计实验,填写实验计划单。研究的问题霉菌的生长速度与()有关吗?我们的猜想准备的材料实验方法(可以图文结合)4.交流设计:你们研究什么问题?准备怎么研究?其他组同学有什么建议或补充?预设1:霉菌生长与水有关吗?方法:一块吐司面包一分为二,分别放上霉菌,一块滴水,一块不滴水,装入袋子中,放在同一个地方,观察比较。156\n预设2:霉菌生长与温度有关吗?方法:一块吐司面包一分为二,分别放上霉菌,都滴水,装入袋子,一份放在冰箱顶上,一份放在冰箱里,观察比较。预设3:霉菌生长与空气有关吗?方法:一块吐司面包一分为二,分别放上霉菌,都滴水,装入袋子,一份把袋子里的空气尽量挤掉,一份袋子里装较多的空气,都放在同一个地方,观察比较。……教师指导:你们怎么做来保证公平?(如实验1只改变水,保持温度、空气、光照、营养等条件不变。且滴的水量确定为10滴。)四、后续观察活动(预设5分钟)1.根据你的实验方法,注意每天观察记录两块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选择或设计适合的实验记录表,认真填写,下一次上课时带上你的观察研究成果。2.提出拓展问题:①小新家吃年糕,奶奶说:暂时不吃的年糕可以浸没在水中也不容易发霉变质,你觉得小新奶奶的方法有科学道理吗?②你觉得可以设计一个怎样的实验来验证?3.鼓励学生,尤其是研究水分组的学生增加一个实验组进行对比观察。五、整理分析。(以下活动根据实验进展情况安排其他时间进行)1.师:经过了几天的实验观察,大家记录了不同条件下面包上的霉菌生长的情况。今天我们来进行一下汇报交流。学生整理记录,分析实验,归纳总结。教师小结:霉菌,与其他生物一样,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你知道还有哪些食物会发霉变质?讨论:如何对待发霉变质的食物?小结: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板书设计】156\n5.面包发霉了霉菌——营养温度水分光照空气……【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根据实验设计可以改写表格中“环境条件”一栏的内容,再根据实验现象如实记录。能力好的学生可以直接设计实验记录单或使用其他记录形式,如画图、拍照、小日记等。【作业设计】1.填空。①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一种生物,叫。②霉菌生长与、、等因素有关。2.判断。①大米、猪肉、桔子等食物在保存过程中也会变质。()②有一点点霉点的年糕丢掉太可惜,把霉点抠掉洗洗干净还可以食用。()2.根据下面的实验记录,按要求回答。实验方法观察结果第一组在一块烘干的面板上放一些霉菌,滴10滴水,装在保鲜袋里,扎紧袋口放在桌子上。霉菌生长得快。第二组在一块烘干的面板上放一些霉菌,装在保鲜袋里,扎紧袋口放在桌子上。霉菌生长得慢。①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是156\n②在这个实验中,为了对比公平,实验中的两块面包的、、等条件是保持一样的。参考答案:1.①霉菌②温度、水分、空气、光照等2.①√②×3.①面包发霉的速度与水分有关吗?②温度、空气、光照、营养等。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教材简析】本课选自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六课,是继“面包发霉了”一课后对食物发生变化的原因深入研究,寻找有效的办法来减慢食物的变质速度。本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变质的食物。在上一课中已经观察过变质的面包,这课再观察变质的鱼时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经验,通过这两课的观察,学生对变质食物的特性会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第二部分是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以储存一条鱼为例,让学生讨论。了解食物变质的原因,只有明确变质的原因,并清楚霉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才能为后面探究如何减慢食物速度找到依据,并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储存食物的例子理解这些方法的背后都是在创造霉菌不易生长的环境。教材在这个环节中展示了较多的图片,鼓励学生们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收集信息,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能对储存食物的方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并鼓励学生开拓思维,设计出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学情分析】156\n通过前一课对发霉面包的观察,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是什么原因引起食物发霉变质?有什么办法能减慢食物的变质速度?事实上,学生已经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储存食物的方法,本课的目的是鼓励学生们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收集信息,了解并归纳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虽然大多数学生都知道食物的变质和微生物有关,但并不清楚这些保存食物的方法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所以要让学生把这两者之者之间形成联系。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方法,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食物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2.微生物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3.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比较、观察不同食物减慢变质速度的方法,对观察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综合。科学态度目标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的科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运用相关技术与方法有效存储食物。【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活动,知道引起食物变质的原因和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的方法。难点:知道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的方法并能说出科学的根据。【教学准备】教师:新鲜的小鱼干,变质的小鱼干,一次性手套,镊子,真空包装食品,罐头食品,腌制食品……【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1.提问:上节课我们观察了发霉的面包,它有哪些特点呢?2.[播放ppt2]快递复习上节课的内容。3.追问:除了面包会发霉之外,还有哪些食物会变质呢?4.总结:所有的食物都会变质5.出示课题:“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板书]156\n二、观察变质的食物(预设12分钟)[准备材料:每组一条新鲜的小鱼和一条变质的小鱼,镊子,一次性手套]1.提出情境:前两天老师出差,回来的时候发现家里的冰箱坏了,今天老师想让大家帮忙鉴定一下,我放在冰箱里的小鱼有没有变质。[播放ppt3]2.[播放ppt4-5]发放材料:各小组观察两种小鱼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鱼可以小条些,不要变质的太严重)观察记录新鲜的小鱼腐败的小鱼3.[播放ppt6]操作方法提示:①.提醒学生一定不能直接用手触碰,要用镊子夹取;②.戴上一次性手套;③.闻气味时要“扇闻”,并尽量少闻;④.观察好之后要用肥皂洗手。4.交流观察结果,并和上次观察过的发霉的面包对比,说一说发霉的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点。5.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6.借助PPT7,让学生总结变质食物的共同特点。三、探索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预设20分钟)1.提问:食物变质发霉的原因是什么?(回顾上节课的研究的结果,并提醒学生霉菌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2.[播放ppt8:食物为什么会发霉]:通过视频进一步了解霉菌是怎么让食物发霉的。3.小组讨论:微生物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可提示学生思考生活中什么样的环境下食物变质的速度快)4.[播放ppt9]交流并总结: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并板书.(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养料……,学生总结不出来的,教师补充)5.探讨减缓食物变质的方法:156\n(1)提问:生活中经常需要让食物保存更长的时间,我们可以怎么做呢?(2)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补充:学生一般会根据生活经验说出保存食物的方法,但此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和前面讨论过的微生物生长的条件有什么样的关系,并在黑板上通过连线的形式来展示)(3)[播放ppt10-13]应用举例:每一种储存食物的方法都让学生举出更多的在生活中的例子。(有条件的,可以带一些实物给学生展示效果更好)四、小结、拓展(预设5分钟)1.提问:学了今天这课之后内容,你能分析这些方法分别控制了微生物的哪些生长条件吗?2.小结: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连线来尝试总结储存食物的方法以及它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控制微生物生长的。3.拓展:如果老师想把这些新鲜的小鱼放在以后吃,你建议我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保存呢?除了刚才我们讨论过的方法之外,你还有别的办法吗?【板书设计】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作业设计】1.微生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打√□空气□水份□适宜的温度□光照2.要延长下图中食物的保存时间,把你觉得适合的方法用线连起来。冷冻腌制晒干真空包装3.请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156\n储存食物的方法冷冻腌制真空包装晒干微生物的生长环境答案:1.微生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打R空气R水份R适宜的温度□光照2.要延长下图中食物的保存时间,把你觉得适合的方法用线连起来。冷冻腌制晒干真空包装3.请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储存食物的方法冷冻腌制真空包装晒干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低温缺水缺少空气缺水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教材简析】156\n《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学生在探究储存食物的方法后延伸出来的一个观察活动。教材直接以“无论是营养的搭配,还是食物的保存,都需要了解食物的相关信息,从哪里能够得到这些信息呢?”这个问题引入。随后,分“观察食物包装或包装盒”“调查了解食物的配料”“比较几种食物的保质期”三部分展开。教材在第一部分“观察食物包装袋或包装盒”,书上有很多不同包装的食物图片:透明包装、不透明包装、真空包装等,同时,呈现了3个问题:“食物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包装呢?”“我们从食品包装袋上能获得哪些信息呢?”“一般的食品包装袋上有哪几类信息呢?”以帮助学生梳理观察中得到的信息。其中第一个问题“食物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包装呢?”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能通过食品包装的外观、材质、形式这些信息知道食品的包装与食品的保存有着紧密的关系。另外,教材中女孩和男孩的话只是作为一种观察提示,提醒学生观察要仔细,并做到边观察边思考。在“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这一环节中,包含观察食品的配料表、找出熟悉的配料和找出不熟悉的配料等三个小活动。教材中以牛奶饼干为范例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并配上小女孩的话:“吃一块饼干,就吃下了这么多的东西。”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感觉到一种食品包含着丰富的营养成分。教材中还有两个学生说出有关配料的信息,对学生而言,是会有启发作用的。教材第三大活动“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用了一张表格和四条提示语,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记录,在观察中比较,在观察中思考。【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触食物包装,对食物包装并不陌生,但是,对于色彩亮丽的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学生们往往不会去刻意关注。当然,通过前6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食物是有营养成分的,食物是会变质的,通过一定的储存方法,食物变质的速度可以减慢等知识,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就比较容易获取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从而拓展延伸食品安全问题。【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56\n1.知道食品是有保质期的,保质期有长有短,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对人体有害。2.知道食品中的配料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但有时也可能有害。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观察食品包装,能从中获取食品包装的一些信息。2.在观察食品包装信息的活动中,促进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科学态度目标在了解食品包装信息的活动中,加强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生活的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根据食品的保质期、生产日期等信息,正确选择适合的食品。【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上的信息。难点:学会判断食品的保质期,了解影响保质期长短的因素。【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番薯干,包装袋(袋上没有任何包装信息)小组:不同类型的食品包装袋(既有透明包装、不透明的包装,也有真空包装的)、金属罐装旺仔牛奶和纸盒装旺仔牛奶、袋装鲜奶、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番薯干]1.教师出示番薯干。提问:快过年了,老师的老家有很多番薯干,想拿到超市上去卖,怎样做才能既美观又好卖?(预设:把番薯干用包装袋包装起来)2.教师出示一个包装袋(袋上没有任何包装信息),并把番薯干放入包装袋中。提问:这样就可以放到超市货架上卖了吗?(预设:还要在包装袋上写上一些信息)3.教师小结后揭示课题: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板书)156\n二、探索:食物包装上的信息(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不同类型的食品包装袋(既有透明包装、不透明的包装,也有真空包装的)、金属罐装旺仔牛奶和纸盒装旺仔牛奶、袋装鲜奶、学生活动手册]1.提问:你认为一般的食品包装上要有哪些信息呢?2.学生个别回答后,分小组观察食物的包装袋,并提问:仔细观察包装袋上的介绍,你能找出刚才所说的的商标信息吗?还能找到哪些信息?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般的包装袋上有哪几类信息呢?食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包装呢?4.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课件出示一份牛奶饼干的配料表)。提问:看看食品的配料,你有什么想法?(预设:一种食品包含着丰富的营养成分)提问:找出表中你熟悉的配料名称,想想它们在食物“宝塔”中处在什么位置?提问:找出表中你不熟悉的配料名称,想想它们在食物中起什么作用?(学生汇报后,多媒体课件播放“食品添加剂知识”的视频)提问:从食品包装上了解到的这些信息,对我们选择食品有什么意义?5.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提问:我们要研究食物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会看吗?(会)提问:老师写一个给大家看下,如:2019020520190804什么意思?再如:20200105保质期3个月,应该是到哪天为止?小组研究,列表记录几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比研究记录表四年级班第()小组记录员:食品名称金属罐装旺仔牛奶纸盒装旺仔牛奶袋装鲜奶生产日期保质期156\n保存条件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7分钟)1.学生反馈交流:从金属罐装旺仔牛奶和纸盒装旺仔牛奶的比较中,你们发现保质期长短与什么有关?小结:从金属罐装旺仔牛奶和纸盒装旺仔牛奶的比较中,发现保质期长短与包装材料有关(板书:包装材料)。观察保质期最短和最长的两种食品。提问:比较两种食品的特点,看看是不是根据食品的特点来确定保质期长短的?提问:比较两种食品的包装和保存方法,看看不同的包装方法和保存方法是否也在影响保质期的长短。四、拓展:购物小参谋(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1.四年级王隆同学想给爷爷买瓶八宝粥,可是爷爷患有糖尿病,医生建议要限制糖的摄入。王隆该买哪一种?A、泰奇八宝粥配料:水、白砂糖、红豆、糯米、花生、麦仁、洋薏仁、莲子、绿豆、桂圆生产日期:20191012保质期:24个月B、娃哈哈八宝粥配料:纯净水、米仁、糯米、赤豆、红芸豆、魔芋、花生仁、莲子、银耳。生产日期:20190928保质期:24个月 C、银鹭八宝粥配料表:水、白砂糖、麦仁、糯米、绿豆、花生仁、花豆、红豆、薏仁、桂圆肉...生产日期:20190918保质期:24个月2.2020年1月5日,淘气到超市买了一包QQ糖,这包QQ糖会过期吗?食品名称:旺仔QQ糖生产日期:2018年12月15日保质期:12个月156\n配料:麦芽糖、白砂糖……提问:这包QQ糖已经过期了,你认为该怎么办?3.虽然,我们可以打12315来维护我们的正当利益,但是,以后大家买东西时千万别忘了看“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当我们通过阅读食品包装,了解食品的原料组成、营养成分、保存方法、保质期后,我们的饮食就不再是盲目的,包装上的信息为我们科学均衡营养提供了帮助。【板书设计】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食品的名称食物配料营养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方法食用方法生产厂家……【活动手册使用说明】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比研究记录表,要求学生边观察边记录。记录表中金属罐装旺仔牛奶、纸盒装旺仔牛奶是配料都一样的食物不同包装,因此,在学生观察记录后要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保质期长短与包装材料有关。【作业设计】1.下面食品中,使用后对我们的身体没有损害的是()A.含防腐剂的食物B.含干燥剂的食物C.含加碘食盐的食物2.关于食品保质期的长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56\nA.与食品本身的特点、配料有关B.与食用方法没有关系C.与包装方法、保存方法没有关系3.食品添加剂能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但食用过多对人体()A.有害B.有利C.无利无害参考答案:1.C2.C3.A1.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材简析】《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的第一课,即本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岩石的收集和研究兴趣,然后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各种岩石的特点,通过自选标准给岩石分类,认识岩石的基本属性,以及岩石是多种多样的,从而,为本单元后面的学习和研究起到引领的作用。从整个单元的内容安排来看,研究岩石的本质特征是整个单元的研究主线,但是本节课《各种各样的岩石》并未开始本质特征的研究,而是通过观察,描述岩石和给岩石分类两个活动带领学生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岩石。如果简单得从本节课两个活动的难度来说,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没有任何难度,但是如果从这两个活动对学生后续的单元学习的推进来看,则不是简单的观察,描述和分类。需要教师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活动来深层次的。【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岩石不会太陌生,山坡上,溪沟里,小路边,海边到处都有岩石。学生对岩石有着最熟悉却又最陌生的生活经验,因为学生看得多却又关注的少。所以对于岩石他们也有许多问题,如“美丽的雨花石是从哪里来的?”“卵石为什么会这么光滑?”等,这正是引领学生研究岩石奥秘的兴趣之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感官观察经验,本节课需要通过观察,描述,分类等活动逐步完善和丰富学生对岩石的观察角度和描述,学会运动多种观察方法研究岩石,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岩石的探究兴趣。156\n【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2.岩石可以按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结果也可能不同科学探究目标1.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对岩石进行观察2.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岩石的特点3.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2.感受岩石是各种各样的,也是美丽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岩石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多种感官及方法,多维度观察岩石,并能用科学词汇描述岩石的特点,用不同的标准给岩石分类。难点:能多方法多维度观察和比较岩石,并能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岩石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几种形态比较典型的岩石或有价值的岩石(如化石,玉石,玛瑙,矿石等),5号岩石(浮石),6号岩石(其它不同种类的普通岩石及砖头),岩石特点记录单(每人一张,课前发下),透明盛水容器,课件,多媒体课件等。小组:课前准备的每人一块自带岩石,浮石,其它不同种类的普通岩石,记录表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预设7分钟)156\n[材料准备:各种各样有价值的岩石实物]1.PPT播放各种各样岩石的图片。提问:大家一边欣赏一边思考,这些岩石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预设:学生能说到岩石的奇特,美丽,形状各种各样……)2.实物展示几块典型有价值的岩石并做简单介绍(砂岩,玛瑙石,玉石等)提问:仔细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块岩石?为什么?(预设: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观入手,不同的学生关注岩石时有不同的角度,但不全面)3.展示一块老师自己捡来,收藏的岩石并介绍(典型有特点的岩石)提问:大家也想不想捡到像老师这样的岩石啊?怎么样才能捡到呢?小结:我们需要有丰富的有关岩石的知识,所以这单元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岩石和矿物》,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先来认识一些各种各样的岩石。4.揭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板书)二、观察描述岩石(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学生自己课前收集的一块岩石,每组一块5号岩石(浮石),记录表等]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带来的岩石提问:大家都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岩石,下面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这块岩石,介绍一下它从哪里来,它身上有哪些特别的地方?(预设:一个学生描述岩石的角度不全面,多个学生介绍可以不断丰富描述岩石的角度。教师在学生介绍的时候要不断引导和追问:这位同学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它的岩石。这位同学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同时教师把学生介绍的方面用板书表示出来)2.小组集中交流,比较观察各自带来的岩石,寻找更多描述岩石的角度。(预设: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不但可以让每个学生的岩石都得到介绍,还能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交流出更多的信息,丰富岩石观察内容和角度)汇报小组交流后的发现,教师板书补充156\n3.集中观察和描述新的岩石5号岩石(浮石),比较不同岩石之间的不同点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可以从形状,光泽度,条纹等这么多的方面来观察和描述自己的岩石(板书补充)。那如果你遇到一块新的岩石,你会描述了吗?老师这里有一块新的岩石,你能不能也从这些方面观察和描述?小组活动:学生相互合作,对5号岩石(浮石)进行观察,比较,并记录。小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补充,并演示把5号岩石(浮石)放入水中观察沉浮三、给岩石分类(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每组再提供一块普通的岩石(6号岩石)]1.自选标准给老师提供的第二块岩石(6号岩石)找朋友提问:刚才我们通过对5号岩石的观察和描述发现我们还可以从“气孔”,“坚硬”,“沉浮”,“……”等更多的方面去观察和描述一块岩石。同时大家还比较出了自己的岩石与5号岩石之间这么多的不同点,真厉害,所以老师想再奖励每一小组一块岩石,6号岩石,思考一下,你拿到6号岩石后接下来又想研究什么呢?(预设学生会想研究6号岩石会不会浮,身上有没有气孔,比较与5号岩石的不同点等)教师:肯定学生提出的研究内容,PPT出示找朋友的任务学生活动:找朋友(预设:其中一小组的6号岩石教师提供砖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希望这一小组的学生在给砖头找朋友的过程中能发现砖头并不是岩石,能够联想到真正的岩石应该是怎样的)2.小组汇报找到的朋友,并说说找的标准提问:找到朋友了吗?如果找到了,说说你们是根据什么找的。如果没有找到,说说你们为什么找不到?(预设:学生会从形状,颜色,光滑度等156\n方面找朋友,拿到砖头的那一小组可能会提出找不到朋友)3.讨论:什么才是真正的岩石?(预设:小组提出砖头找不到朋友,为什么,从而引出真正的岩石应该是自然形成的)四、课堂总结和延伸(预设5分钟)1.介绍岩石分类方法提问1:我们刚才在帮6号岩石找朋友的过程其实是在给岩石?提问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科学家是怎么给岩石分类的呢?2.学生阅读书本81面资料库(岩石的成因和分类)3.教师启发式总结:大家想不想知道你的岩石是怎么形成的?想不想知道你的岩石里面有哪些成分?想不想知道你的岩石有哪些经济价值?这些都需要我们接下来继续研究岩石。所以今天这节课只是我们了解岩石的第一课,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学习更多有关岩石的知识,内容和方法。【板书设计】1.各种各样的岩石颜色光滑度各种各样的岩石形状轻重条纹光泽度沉浮气孔。。。。。。坚硬156\n【记录表】记录表使用说明:在课前下发给每个学生一张,让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岩石记录岩石的特点。观察5号岩石时再下发给每个小组一张,组长负责记录。【作业设计】1.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2.给岩石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下面哪项不适合作为岩石分类的标准()。A.岩石的成因B.岩石的条纹C.岩石的大小3.根据岩石成因分析,石灰岩属于下列哪种岩石()。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材简析】本课主要是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运用多种观察方法进一步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激发学生观察岩石、研究岩石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主要包括“进一步观察岩石”和“怎样识别它们”两个内容。156\n在观察上,不再只停留在颜色、光滑还是粗糙、是否透明等这些常见的物质属性方面,而是要进一步从岩石的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观察。这是由于岩石是在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作用下产生的,是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构成的,由矿物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认识这几种岩石的特性,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这将为今后理解岩石的特性和成因之间的关系奠定一定的基础。【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岩石不会太陌生,山坡上、溪沟里、小路边、海边到处都有岩石。学生对岩石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各种岩石,在第一节课后,会经常有学生拿着岩石问:老师,这是什么岩石?这说明学生对岩石的兴趣浓厚,但是在学习之后对于如何辨别岩石还是茫然。因此根据学生学情,在教学中如果直接给学生岩石,能激发人本能的求知欲。为了知道这块岩石的种类,需要参考资料那直接出示资料了解从哪些方面鉴定岩石,并将资料中不明白的关键词记录进行讨论,明确观察的内容后再确定观察的顺序,然后自主选择所需的工具开始观察岩石——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而观察。所谓化被动为主动的观察,这样的观察才精、才准确、才有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利用感官的观察和借助工具的观察获得岩石构造的感性知识。2.知道岩石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科学探究目标1.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矿物进行多角度的观察、描述。2.根据已观察到的矿物特性,对照资料对它们进行鉴别。从矿物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中选择显著特征进行描述。科学态度目标1.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岩石,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2.在观察过程中不断激发积极探索思维。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56\n1.认识岩石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岩石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岩石进一步的观察,知道岩石的特征并能鉴别它们的种类。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教学准备】学生学具:每组岩石:页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砂岩每组工具:白糖、面粉、水、稀盐酸、滴管、镊子教师教具:PPT、浮石、页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砂岩、稀盐酸、镊子、滴管【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出示浮石,猜一猜,这块岩石放到水里会怎样?(生说:会沉下去)2.实验:把浮石放入水中,问:它浮起来了,你猜测下原因?(生:可能是它表明有很多孔)引岩石名字,浮石。由于浮石表面很多气孔,很粗糙,所以经常用作磨脚石。二、上课,引入1.各种岩石有很多作用,最近顾老师家里要装修了,想要装饰电视机背景,打算用岩石做背景墙装饰,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2.我已经入手了最常见的6种岩石,一起来看一看,哪种比较适合?3.那这几种岩石是什么,又具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板书: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三、初步观察岩石1.出示:花岗岩、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大理岩,用一个篮子装好放在了实验桌上。156\n在实验桌上,准备了六块不同的岩石,并且编了号,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观察,看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学生初步观察岩石。三分钟)2.学生汇报总结观察方法以及观察到的特点:看:颜色、形状摸:粗糙程度闻:泥土气味等。3.总结:短短的三分钟里,大家有这么多发现,真不错!四、进一步观察岩石1.刚才我们采用看、摸、闻等方法,初步观察了岩石,还有其他方法来进一步的观察岩石特征吗?(用放大镜)2.我们还可以利用放大镜继续观察,借助放大镜我们可以观察岩石哪些特点呢?引出可以观察的其他特点:颗粒大小、层理、气孔、斑点、条纹、生物痕迹。颗粒大小如何辨别: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面粉和白糖,颗粒小就是类似(生:面粉);颗粒中等就类似(生:白糖);颗粒大就是比白糖还要大的颗粒。(出示稀盐酸)这个可能是什么?它叫稀盐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千万不要弄到皮肤上和眼睛里。今天我给大家准备的是已经稀释的盐酸,大家可以小心的、放心的使用。演示滴盐酸的方法:用手指轻轻的捏住胶头,然后松开,吸入几滴盐酸,取出滴管对准研究的岩石(岩石放在盘子里),压一下胶头,滴几滴在岩石上,然后观察在岩石表面会产生什么现象?如果不小心滴到了手上或桌子上,请用抹布擦干净。156\n3.(课件出示《岩石观察记录表》)这儿还有一张《岩石观察记录表》。科学家们,每次观察时都会及时的做好记录,你们在观察时也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这么多的内容需要观察,你们打算怎样安排呢?温馨提示:A、小组内分好工,明确观察的任务和记录的内容;B、建议大家在其他的观察活动都结束后,再来做滴盐酸的实验;C、实验完了后,整理好材料并归还工具。3.学生实验A、放大镜的正确使用:一手持放大镜,把放大镜移到眼前,一手拿一块岩石,移动和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到的图像大而清楚。B、在学生观察的时候,对学生不易观察到的结构及时指给学生。(特别是在学生滴盐酸的时候,先将岩石摆好,再按顺序滴,观察反应。)C、留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的表现。4.学生汇报(板书于黑板)五、辨别岩石1.借助于工具和实验,大家又发现了岩石的这么多秘密,令我佩服。我在大家观察的基础上,概括了其中一块岩石的特点,你们区别一下可能是几号岩石?(花岗岩)地质学家根据这块岩石的主要特点,为它命了名。想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猜测)告知答案花岗岩。2.其他的五块岩石又分别叫什么名字呢?大家打开书,阅读68页的资料,仔细的对比一下,找到答案。3.学生阅读资料4.能够区分它们的名字吗?(有不同的意见了及时讨论)5.出示最终答案。6.游戏:你来描述,我来猜岩石六、课堂小结156\n1.学习了6种岩石,了解了它们的特点,你觉得哪块适合做背景墙,你的理由是?(学生各抒己见,描述岩石特点,讨论优缺点,适时奖励。)2.展示显示生活中用的比较多的电视背景墙。3.那其他的岩石一般有什么用途?让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板书设计】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岩石观察记录表【作业设计】1.下列岩石中,遇盐酸会冒泡的是()。A.砂岩B.花岗岩C.石灰岩2.下列岩石中,多气孔的是()。A.浮石B.大理岩C.板岩3.地质学家常常通过观察岩石的(),对岩石的种类作出判断。A.颜色B.光滑程度C.薄片的成分和颗粒3.岩石的组成【教材简析】156\n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岩石和矿物》单元的一个内容。参照《科学课程标准》,本课的知识点为了解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地球上已知的矿物有近4000种,常见的有五六十种。知道各种矿物都具有一定的外表特征和物理性质,可以作为鉴别矿物的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美丽的花岗岩”;第二部分:“常见矿物”。【学情分析】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到矿物,不少学生可能也听说过矿物,对矿物有一定的了解。但总体来说,学生对矿物是比较陌生的,可能更不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本课在学生初步对岩石的形态进行观察、比较、分类的基础上,以花岗岩为例指导学生认识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并通过课文资料初步了解不同的矿物在形态、性质方面有着差异,在生产和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人们对它们特性的观察、描述方法也有所不同。从而引发学生对岩石的组分--矿物的关注,为下面两节观察矿物特性的教学做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2.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3.矿物是组成地壳岩石的重要物质;每一种矿物都由一种物质组成。4.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用途。过程与方法1.利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的结构,以及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特征。2.阅读资料了解一些矿物的形态特征和用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2.认识到矿物和岩石是组成地壳的重要物质,与人类关系密切。3.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156\n【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几种常见岩石,了解岩石的组成。难点:能描述常见的矿物。【教学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花岗岩、放大镜、云母、石英、长石矿【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谈话1.欣赏照片,感受自然界岩石的美丽同学们好!五一节刚刚过去不久,你们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带你出去旅游?……老师特别爱好旅游,因为旅行可以让人开阔眼界,陶冶情操。老师在旅行途中还拍了一些照片,和大家一起欣赏。(多媒体出示照片)2.引出课题刚才的照片中同学们看到的最多的是什么?(是山,是石头,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岩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岩石的组成》板书:课题。你知道这些岩石叫什么名称吗?说不出没关系,老师带来了一块,(花岗岩,多媒体出示)认识吗?二、了解花岗岩在生活中的应用。1.说说花岗岩的用途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见过花岗岩吗?在哪里看到过?花岗岩:花斑状、颗粒较粗、很坚硬,用途广泛。在我们的广场、马路、宾馆、家庭厨房和卫生间等地都有去使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岗岩在生活中的用处将越来越大。2.用途广泛的原因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花岗岩呢?因为花岗岩太美了。正因为这样美,人们就大量地用它,来装饰我们的生活。你们仔细观察过花岗岩吗?三、观察花岗岩老师今天带来了很多花岗岩,你想不想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一下花岗岩?分发材料带着问题观察156\n花岗岩主要是由哪几种颜色颗粒组成的?2.它们分别是怎么样的?重要提示:请观察花岗岩新的碎裂面,光滑面已经过人工打磨,失去了本来面貌。边观察边纪录《岩石的组成》观察记录单(一)观察花岗石颜色是怎么样的?像什么?汇报交流:这几种不同颜色的颗粒是什么物质呢?四、观察矿物1.观察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标本,说说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岩石的组成》观察记录单(二)矿物特征记录表矿物名称颜色特点石英长石云母2.汇报交流。石英:半透明或不透明,一般是乳白色,质地坚硬。云母:云母家族种类很多,其中黑云母为黑至深褐色,较软。156\n长石:长石分两大类,其中正长石的颜色多为肉红色,质地坚硬。3.寻找岩石与矿物的联系思考:石英、长石、云母分别与花岗岩的哪一种颗粒比较接近?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一块花岗岩为什么那么美丽而又丰富多彩呢,原来它是由那么多的矿物组成的,长石、云母、石英各种矿物的含量不同,花岗岩的颜色就不同(ppt图片出示多种颜色的花岗岩)如果长石含量多一些,那花岗岩就呈红色;如果云母成分多一些,那花岗岩就呈灰色、褐色或黑色;如果石英成分多一些,那花岗岩就呈白色等。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装饰各自的居室。花岗石是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的,那么自然界的其他岩石呢?所有的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五、认识常见的矿物1.认识常见矿物(PPT)同时介绍矿物的用途(1)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说说你知道的矿物,它们有什么特性和用途?(2)如我们吃的盐,点豆腐用的石膏,做铅笔芯的石墨,中药用的雄黄,做首饰的金、银和钻石等。投影:石盐、石膏、石墨、金、银、金刚石、雄黄、硫磺、方铅矿、辉锑矿(3)巩固一下:常见矿物和主要用途2.描述矿物(1)阅读82-83面的单元资料库《矿物特征卡》,了解更多矿物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描述矿物?(学生:颜色、性状、用途)(2)说一说,阅读了《矿物特征卡》以后,你有什么收获?岩石和矿物有什么不同?六、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什么?2.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的。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我们还了解了一些矿物的特征。156\n【板书设计】3.岩石的组成石英白云母黑组成花岗岩长石肉色所有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作业设计】判断题:(√)1.矿物是组成地壳岩石的重要物质。(√)2.花岗岩主要是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的。(×)3.地球上已知的矿物有近百种。选择题:1.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云母是(A)。A.片状或鳞片状B.柱状C.六角柱状2.广泛应用于制造水泥,制作模型、塑像,还用于医疗手术的矿物是(B)。A.滑石B.石膏C.石盐4.观察、描述矿物(一)【教材简析】《观察、描述矿物(一)》是四年级下册《岩石和矿物》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岩石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不同的岩石和矿物有不同的形态、性质和用途,人们识别岩石和矿物是根据它们的特性。落实到《观察、描述矿物(一)》一课的具体概念是:“156\n颜色、条痕、软硬是矿物的重要特性”,以及“矿物的颜色、条痕、硬度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矿物的条痕比矿物外表的颜色更可靠。”本课教科书共两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描述矿物的颜色和条痕;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根据之一,很多矿物有着自身独特的颜色。而很多矿物的条痕与颜色一致,但也有“表里不一”的情况,如黄铁矿的颜色与黄金近似(所以黄铁矿也被称为愚人金),但条痕却是黑绿色。第二部分是矿物的软硬。矿物的硬度比较固定,因此在鉴定上意义重大,科学上经常用摩氏硬度计来作为硬度试验的标准,但在教材中,采用了便于操作的刻画法,这也是地质工作者在野外更常用的一种方法。【学情分析】本单元第4课和第5课的内容是指导学生观察、描述矿物的特性。前面几课已经学习了对岩石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观察的方法,但是矿物和岩石不同,因此观察的角度也有所不同。由于不同矿物的化学成分或内部构造不同,因而反映出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形态特征,形态各异的矿物对学生的学习还是非常又吸引力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颜色、条痕、软硬是矿物的重要特性。2.有些矿物有独特的特性,而有些特性是几种矿物所共有。3.矿物的颜色、条痕、硬度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矿物的条痕比矿物外表的颜色更可靠。科学探究目标1.学习观察、描述矿物颜色、软硬、条痕的方法。2.对几种矿物的颜色、软硬、条痕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3.在观察过程中能及时进行观察记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科学态度目标1.观察和描述一种矿物,要从多个角度(特征)去加以分析、判断,不能盲目的下结论。156\n2.我们可以对权威的观点有自己的质疑,但是这种质疑必须建立充分证据的基础之上。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试金石便是利用矿物条痕,来鉴定金属的一种工具。【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观察、描述矿物的颜色、条痕和硬度的方法。难点:比较矿物的软硬【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矿物、记录单。小组:小刀、铜钥匙、蒸发皿、矿物标本、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预设6分钟)[材料准备:矿物标本(较大)]1.出示一件遮盖着的“宝贝”(体积稍大的矿物),请一个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下面同学进行猜测。(预设:通过游戏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暴露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时的前概念。)2.提问:描述的同学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的?(预设:学生列举观察物体的几个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软硬等)3.提问:你觉得还能增加哪些特征的描述,会更有利于同学们的猜测。4.揭示课题:观察、描述矿物(一)(板书)二、常见矿物和颜色的观察(预设6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黄铁矿标本]1.ppt出示几种常见的矿物。提问: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矿物。2.观察ppt中矿物的颜色,请同学为三种矿物取名(根据颜色)。小结:颜色是辨认矿物的重要依据,有些甚至以颜色来命名。3.出示“金矿”(黄铁矿),小组一起欣赏“金矿”。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金矿”吗?三、条痕和软硬的观察(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蒸发皿、小刀、铜钥匙、记录表]156\n1.通过观察,引发学生对“金矿”的质疑,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提问:你对老师带来的“金矿”,有怀疑吗?2.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有理有据地进行质疑。小组讨论并交流:两者特征上的异同。3.引导学生从硬度、条痕两方面对矿物进行研究。条痕的观察方法:将矿物放在蒸发皿底部摩擦,观察蒸发皿上留下的划痕颜色便是矿物的条痕。4.学生交流如何判断硬度的方法(1)回忆三年级时学过的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用相互刻划的方法)(2)出示三种材料:指甲、铜钥匙、小刀。(3)提问:它们的软硬程度怎么样?(4)学生进行实验比较,得出软硬程度:指甲<铜钥匙<小刀(5)提问:如果用指甲、铜钥匙、小刀的软硬为标准分别去刻划矿物,如何判断矿物的软硬程度,用软、较软、较硬、硬来描述。(6)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提炼汇总,得出判断标准。(7)提示:要在上面轻轻的划。5.运用条痕和软硬的判断方法,对“金矿”进行观察。6.出示科学家对金子的特征描述。小组活动:让学生将两者进行对比,初步判定“金矿”的真伪。四、观察、描述更多的矿物(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萤石、水晶、赤铁矿、云母等矿物标本]1.出示萤石、水晶、赤铁矿、云母等四种矿物。通过对更多的矿物颜色、条痕及软硬的观察,进一步掌握观察、描述矿物的方法小组实验明确实验的目的与步骤。2.教师强调实验要求。(ppt呈现)3.组织学生实验:对更多的矿物颜色、条痕及软硬的观察。156\n实验完成后,各组整理数据及实验器材。其中一组上台观察大矿物标本,并进行观察和描述。4.学生交流四种矿物的特征。五、拓展活动1.矿物的特征是鉴定它们的重要标准,当然,它们的特征可远不止这些,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2.找一找周围的矿物,观察它们的颜色、条痕和软硬度。【板书设计】《观察描述矿物(一)》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观察和描述矿物:颜色、条痕、软硬度……软硬度可分为:软较软较硬硬【作业设计】1.下列几种矿物的条痕,颜色是墨绿色的是()A、褐铁矿B、方铅矿C、黄铁矿D、赤铁矿2.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看到里面的人物为了确认金子的真假,会用牙齿轻轻咬一下。这是在通过黄金的()特征进行鉴定?A、味道B、软硬C、条痕D、光泽3.在识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比颜色更可靠,这是为什么?5.观察、描述矿物(二)【教材简析】156\n教材《岩石和矿物》单元分2个学习专题——岩石专题和矿物专题,《观察、描述矿物(二)》一课属于矿物专题。本课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形状。难点是观察、描述矿物的光泽。教科书内容的思路是先指导方法,然后实践运用。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指导方法时,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常见物体的透光和反光情况,再过渡到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和反光情况。第一部分: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教科书没有具体规定观察哪几种矿物的透明度,教师可选择当地容易找到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矿物供学生分组观察。第二部分:观察矿物的形状要说明的是:自然界中的矿物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只有这几种。我们见到的矿物更多的是不规则的块状(矿物晶体很小,组合紧密,以致肉眼不能分辨)。同一种矿物的晶体有时会具有不同的形状。【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矿物颜色、条痕、软硬基础上学习的第二课时,重点要求学生通过一定的方法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形状。生活中学生对物体是否透明还是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对物体透明度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区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对光泽的观察与描述,学生比较陌生,可以从物体的反光情况引入。四年级学生对于观察有明显规则几何形体的矿物相对比较简单。因此,经过这节课后学生会学到几种重要的观察、描述和识别矿物的方法,培养观察研究岩石和矿物的兴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矿物的重要特性。2.不同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不同的。科学探究目标1.对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2.在观察过程中能及时进行观察记录。3.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对矿物的观察和研究兴趣。2.能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156\n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能利用简单工具分辨矿物的透明度。2.了解有更多的技术能帮助我们观察、描述矿物。【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难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教学准备】教师:一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纸、教学课件等。小组:一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纸;铁片、玻璃、泥土、蜡烛、丝绸、锡纸;一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矿物;一组具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的矿物。【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6种矿物]1.提问:每个小组将桌子上的几种矿物,按照某一个相似的特点进行分类。并思考:你是按照什么特点分的?(预设:根据矿物的相似的颜色、软硬、光泽、透明度、形状等分类)2.引导:同学们有的根据我们上节课观察的矿物特点分类,有的是按照其他的特点分类的。因此,我们除了在颜色、条痕、软硬方面,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描述矿物呢?(预设:光泽、透明度、形状等。)3.揭题这节课,我们就从矿物的透明度、光泽以及形状,来继续“矿物之旅”。(板书《观察、描述矿物(二)》)二、观察、描述矿物透明度(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一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纸;一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矿物。]1.板书:透明度156\n提问:你们觉得什么是物体的透明度?(预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了解学生前概念。)2.出示(三张纸):透明纸、半透明纸、不透明纸引导:这三张纸的透明度一样吗?说说你的理由。(预设:学生自由讨论,不要否定学生想法。)提问:你有什么方法来证明它们的透明度?(预设:隔着这三种纸,观察纸下面的字;手电筒照射;对着阳光等。)引导: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法来验证它们的透明度,并想想我们该如何描述这三张纸的透明度情况?实验一选择一种方法尝试分辨三张纸的透明情况(预设:隔着这三种纸,观察纸下面的字;手电筒照射;对着阳光等。)介绍:教师利用微课介绍分辨透明度的方法,并能用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来描述纸和矿物的透明度。3.观察几种矿物的透明度[出示几种矿物。]提问:这里有几种矿物,我们可以怎样来观察它们的透明度呢?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预设:用手电筒照射矿物碎片边缘或用矿物碎片的边缘观察其他物体。)实验二利用手电筒照射矿物碎片边缘的方法观察矿物的透明度进行记录。4.小结:通过努力,我们发现矿物的透明度可以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在以后的观察中我们又可以从新的方面来描述矿物了。三、观察、描述矿物的光泽(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铁片、玻璃、泥土、蜡烛、丝绸、锡纸;;一组具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的矿物。]1.分别用手电筒照射玻璃、铁片、锡纸。提问:大家看这些物品在光线照射下都有什么共同点?156\n(预设:会反光。)引导: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就形成了光泽。你们见过哪些物体有光泽呢?(预设:玻璃、玻璃边框、画框、讲台等)出示材料:铁片、玻璃、泥土、蜡烛、丝绸。提问:请你观察它们的反光情况,并按反光强弱排列。(预设:排列有问题时,可以借助手电筒照射。)3.提问:现在请大家观察云母和石英的光泽,看看它们和桌子上的那种物品的光泽比较接近?我们可以怎样来描述这两种矿物的光泽呢?(预设:云母的光泽最像玻璃的光泽;石英的光泽有点像蜡烛;石英的光泽也有点像玻璃瓶的光泽;云母也有点像金属的光泽)4.小结:这就是描述矿物光泽的一种对比的描述方法。当我们无法用很准确的语言描述时,可以找一个与它接近的东西作为参考。(课件出示各种矿物光泽的介绍。)四、观察、描述矿物的形状(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不同形状的几种矿物。]1.出示几种有规则几何外形的矿物。提问:大家看这些矿物,它们的外形谁能来描述一下?(预设:金字塔形、圆柱形、长方体等。)引导:交流了这么多的矿物外形,你们发现它们的外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预设:都是立方体、有些外形有规则的、有些外形有颗粒等。)五、总结(预设5分钟或课后拓展)[材料准备:《怎样采集制作演示、矿物标本》的阅读资料。]1.引导:学习了今天这节课,相信同学们对观察、描述矿物又有了新的收获,想想课后自己怎么来收集、制作一些矿物标本?2.阅读资料:《怎样采集制作演示、矿物标本》的拓展资料。3.小结:我们课后可以把自己制作的矿物标本带来,用更多的方法来观察、描述它156\n【板书设计】5.观察、描述矿物(二)透明度光泽形状【作业设计】(1)、填空题:1、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2、有些矿物有着特殊规则的几何形状,它们都是矿物的()。(2)、选择题:1、下列具有金色特性的矿物是()A、金矿B、赤铁矿C、石英D、方铅矿2、下列矿物中,透明度最好的是()A、磁铁矿B、水晶C、石膏D、石盐3、下列物质中,反光情况最好的是()A、棉布B、泥土C、铜D、金刚石(3)、连线题:几种矿物的条痕自然金绿黑色黄铁矿黑色石墨白色或近白色石英樱红色赤铁矿黄色156\n6.《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学情,为了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实效性,给每组准备三种矿物,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探究时间。学生观察记录矿物的特征,对照资料进行鉴别的探究活动井然有序,效果非常明显,初步掌握了鉴别不知名矿物的方法,以后见到不认识的矿物时就会自觉利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进行鉴别。最后播放视频资料,展示了多种矿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矿物,拓宽知识面。【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对矿物的颜色、条痕、硬度、光泽、透明度、形状等特性进行观察和描述。本课让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到的观察方法和技能,尝试对矿物进行探究和识别。为了不让探究落空,我精心准备待识别的矿物及矿物资料卡,这些矿物种类是前面的教学中接触过的,但是形态又有所不同,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便于观察和识别。【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矿物的显著特征是描述和识别矿物的基础。科学探究目标1.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矿物进行多角度的观察、描述;2.根据已观察到的矿物特性,对照资料对它们进行鉴别;156\n3.从矿物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中选择显著特征进行描述。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2.能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更多鉴别矿物的方法;2.知道我们身边有很多不知名的矿物。【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矿物进行观察、描述,并能根据矿物的显著特征进行鉴别。教学难点:矿物的鉴别很多时候也是靠多练,希望孩子通过一些方法的掌握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鉴别。【教学准备】待识别的矿物三种(方解石、石墨、磁铁矿);用来判断的三种矿物:赤铁矿、石英、黄铜矿;铜钥匙、小刀、放大镜、蒸发皿、磁铁、稀盐酸、滴管;空白矿物特征卡(蒸发皿替代瓷砖,条痕画在蒸发皿后面效果明显。)【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矿物。先回忆一下,我们已经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和描述矿物?(预设:颜色、条痕、硬度、透明度、光泽、形状)2.引导:还记得硬度是怎么辨别?(预设: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去刻划。)3.引导:除了这些方法外,你还知道哪些观察方法呢?(预设:用磁铁吸、滴上稀盐酸等方法。)156\n4.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鉴别我们所面对的不知名矿物,敢接受挑战吗?(板书: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二、学习地质学家是怎样鉴别矿物的?1.ppt展示地质学家鉴别方法(书本p76图)2.小结地质学家鉴别方法:观察矿物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三、观察鉴别矿物。1.提问:请1号同学从抽屉里拿出我们将要鉴别的矿物,你们打算怎么鉴定呢?(预设:先用各种方法观察矿物,收集这些矿物的特征;再对照矿物资料卡进行判断。)2.引导:我们可以收集矿物的哪些特征呢?(预设:形状,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软硬……)(板书:观察,收集特征)3.提问:那你们说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应当注意些什么?(特别强调学生使用稀盐酸特别要注意:A.手拿滴灌的胶头处,垂直往下滴;B.一滴就够;C.滴在矿物的靠近边缘处,方便清洗;D.千万不要弄到皮肤上和眼睛里,万一不小心染上了,就马上用流水冲洗;)4.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5.汇报:你发现了矿物的多少特点?预设一:首先我们来汇报矿物1的特征。请1个小组带着记录表上来汇报。引导:有补充或者不同意见的吗?不知名矿物1特征形状块状颜色乳白色(无色)156\n条痕白色光泽玻璃光泽透明度透明或半透明软硬较软触觉光滑滴稀盐酸冒泡其它预设二:再请一个小组汇报矿物2的特征。引导:有不同意见的吗?形状块状颜色铁灰色条痕黑色光泽金属光泽透明度不透明软硬较硬、小刀划不动触觉粗糙滴稀盐酸会冒泡其它强磁性预设三:再请一个小组汇报矿物3的特征。156\n形状片状或块状颜色铁黑色条痕黑色光泽金属光泽透明度不透明软硬较软触觉细腻、颗粒较小其它6.对照82页,83页矿物特征卡鉴别(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至82、83页,对照单元资料库的《矿物特征卡》,试着鉴别它们分别是什么矿物?(2)提问:1号,2号,3号分别是什么矿物?你们是根据矿物的哪些相关特征进行判断的?在你们收集到的所有信息中,哪些性质对鉴别这块矿物最有价值?哪些性质作用不大?(3)汇报。7.抓住主要特征找矿物。(1)提问:在2号同学的抽屉了,有3块我们曾经认过的矿物。现在,你们先根据老师大屏幕上提出的特征,猜一猜我指的是哪一块矿物?(课件出示:块状、较硬、不透明、金属光泽、条痕樱红色。)提问:为什么现在能猜出?(预设:主要特征容易识别)(3)小结:抓住矿物的显著特征去识别矿物,能让我们的判断更准确。四、结课1.了解更多的岩石和矿物156\n2.布置课外活动(课件出示: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会经常利用矿物和岩石的不同特征,服务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请自行选择两种矿物或岩石,详细了解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不同用途,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再进行交流。)【板书设计】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1.观察,收集特征(形状,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软硬……)2.对照资料卡鉴别(抓住主要特征)【实验记录单设计】矿物1:形状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软硬触觉其它矿物2:形状156\n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软硬触觉其它矿物3:形状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软硬触觉其它156\n7.岩石、矿物和我们【教材简析】本课是《岩石和矿物》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生,学生了解了观察、描述矿物的方法,能用学到的方法辨别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材一共安排了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岩石和矿物的用途。本课的第一部分是学生汇报、交流他们在上节课后收集的有关岩石和矿物用途的信息。要求每个学生收集两种矿物或岩石的用途,学生收集信息的途径是多样的,可以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也可以通过调查、请教等,接着是在课堂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是根据学生的喜好自行收集的,汇报的时候也一样,怎样让这些丰富的信息更有条理,能让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岩石和矿物对人类的价值和意义呢?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那么怎么整理呢,希望学生进行讨论。分成哪几类,也是学生要思考的问题。教材上表格提示的是按“冶炼金属”“建筑材料”“生活用品”“医药”等不同方面的用途来分类,学生也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来分类。第二部分:保护岩石和矿产资源。这部分课文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保护矿产资源的意义。地球上的岩石和矿物资源被开采后就不能再生。然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却离不开这些资源,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速度有增无减,这就意味着地示上数量有限期矿产资源迟早要面临枯竭的。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要保护矿产资源。第二是国家关于矿产资源的有关法规。通过本课教学,希望学生关注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在课后了解家乡有哪些矿产资源,以及人们是如何开采、利用、保护的。【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岩石156\n、矿物和我们的关系知道得并不多,他们见得最多的就是岩石在建筑、修路方面的用途,对矿物的用途可能知道和关注得更少,尽管在前几课中零星地了解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便是不全面和系统,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岩石、矿物对人们的不可缺少的意义。在本课中,学生课前的对“生活中的岩石和矿物的用途”的资料的收集显得尤其重要。这是学生亲历并获得的岩石和矿物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最直接的知识、资料,本课教学也是以此为起点的。所以教师在课前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收集资料,在交流中让学生认识到岩石和矿物与我们生活的不同方面的联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岩石、矿物的特性决定了它们的用途。2.岩石、矿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用途很广,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岩石和矿物资源。3.岩石和矿物是地球上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很好地保护和利用。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调查、查阅资料等形式,了解岩石和矿物的用途2.通过调查、访问、查阅等形式,了解人类在开发、利用和保护岩石、矿物等方面的活动。3.通过交流讨论和分类,比较全面地认识岩石和矿物对人类的意义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通过交流、合作、查阅等方式拓宽学习的途径,喜欢和同学交流合作,增加对岩石、矿物的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岩石和矿物是宝贵的资源,要很好地保护和利用【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交流、整理有关信息,知道岩石、矿物的特性决定了它们的用途,知道岩石对我们人类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难点:认识岩石、矿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用途,懂得保护和合理利用岩石、矿物资源。【教学准备】为小组实验准备:师生课前开展有关岩石、矿物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调查研究活动,收集相关资料,并记录下来。老师准备:1.黄金首饰一件,用于展示及引入课题。微课课件:从矿物到首饰156\n2.岩石、矿物用途、我国矿产资源资料等内容的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1.教师出示一件黄金首饰。提问:请你描述一下这一件首饰。(预设:金灿灿贵重重美丽黄金做的)2.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从矿物到金属提问;黄金是怎么来的?(请学生自由发表见解)3.观看微课录像:从矿石到黄金饰品。4.揭题:我们的生活与岩石、矿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二、交流岩石、矿物的用途(预设22分钟)1.我们生活中的金属从哪里来黄金是从矿物中冶炼出来的金属,我们生活用还有哪些金属也是从矿物中冶炼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学生回答的知识)2.交流收集的信息。我们人类在生产、生活的很多方面都用到了岩石和矿物,你调查到的有哪些?(1)请一两位学生说说他们收集的信息,教师指导交流的语句表达:岩石、矿物的名称是什么?生产、生活中我们用来做什么?我们从中提炼出了什么来做成什么?(2)小组内交流,小组各成员相互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岩石、矿物和我们生活相关的资源,小组内统计一下共记录了几条信息,并按教师指导的语句来表达、记录收集的信息。岩石、矿物的名称我们用来做什么?(我们从中提炼出了什么)156\n(3)全班交流:展示各组记录的信息,相互交流。最后把各组的信息展示在黑板上。(学生记录的表格要大一些,有助于在黑板展示后能看清记录的信息)(4)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岩石、矿物的应用,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哪些是我们已经记录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3.整理岩石和矿物的资源(1)这么多的信息,让我们来整理一下吧。我们可以把岩石和矿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分分类,我们可以怎么样?按什么来分?(请学生说一说分类标准,并每一类举几个例子。)(2)出示表格,利用板书及书本资料库中的岩石、矿物资料卡让学生整理学生了解到的岩石、矿物的用途的相关资料,记录在下列的记录表中,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整理的表格)分类标准岩石、矿物的名称冶炼金属建筑材料生活用品医药……(只要学生能说明分类理由都应该肯定)(3)汇报交流,请学生展示分类的方法和内容。(4)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汇报,你学习到了什么?156\n你认为岩石和矿物对我们人类来说有什么意义呢?三、保护岩石、矿物资源(预设10分钟)1.了解我国的矿产资源出示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提问:你从这一幅图中读懂了哪些信息?2.保护和利用矿产资源我国是一个岩石、矿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岩石和矿物,那么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的吗?说说你的想法。出示开采矿物时环境被破坏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法?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开采矿物资源?3.教师出示《矿产资源法》封面图片,讲解“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知识。四、拓展(预设3分钟)家里有哪些物品用到了岩石、矿物的成分,想一想岩石、矿物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板书设计】7.岩石、矿物和我们岩石、矿物的名称用途(将学生的收集记录表展示在黑板上,以便接下去的资料整理用)【作业辅导】一、填空1.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也是地球上宝贵的(资源),我们要很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156\n2.我国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171)种,是世界上矿种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其中稀有金属、(钨矿)(锡矿)等20多种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3.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的(光泽)、检测矿物的(硬度)和观察(条痕)等方法研究矿物。二、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岩石和矿物在自然界中是不变的C.岩石和矿物在人们开采之后就不可能再生了2.下列岩石中,有不同的颜色,很坚硬,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B)。A.板岩B.花岗岩C.石灰岩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岩石只能按颜色来分类B.岩石形成需要很长时间,我们无法推测它的成因C.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资料补充】1.疑难问题学生在课前对岩石、矿物和我们的关系认识得不够。多数学生会认为岩石、矿物都在野外。课堂上,教学要通过引导、交流、观看图片等让学生认识到岩石、矿物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如我们住的房子,我们用的笔,我们的很多生活用品都有岩石和矿物质的成分,从而对岩石和矿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阅读资源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稳定外型的矿物或玻璃集合体,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156\n火成岩[5] 或喷出岩。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变质岩是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地壳深处和上地幔的上部主要由火成岩和变质岩组成。从地表向下16公里范围内火成岩大约占95%,沉积岩只有不足5%,变质岩最少,不足1%。地壳表面以沉积岩为主,它们约占大陆面积的75%,洋底几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岩石学主要研究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形成条件、分布规律、成因、成矿关系以及岩石的演化过程等。它属地质科学中的重要的基础学科。什么是三大岩石类?岩石为矿物的集合体,是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岩石可以由一种矿物所组成,如石灰岩仅由方解石一种矿物所组成;也可由多种矿物所组成,如花岗岩则由石英、长石、云母等多种矿物集合而成。组成岩石的物质大部分都是无机物质。岩石可以按照其成因分为三大类,但由於自然界是连续体,很难真正依据我们的分类分成三种岩性,因此会存在一些过度性的岩石,好比说凝灰岩(火山灰尘与岩块落入地表或水中堆积胶结而成)就可能被归於沉积岩或火成岩,但大抵我们还是可以分为主要的三大类:沉积岩占地表的66%,为地表的主要岩类。由原来已形成的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后变为碎屑,或由生物的遗迹等,再经过侵蚀、沉积、及石化等作用而造成的岩石。这类岩石都成层状,最先沉积者在下部,时代较老,层次愈上者,则时代愈新,这叫做叠置层法则。当岩石沉积的时候往往含有生物的遗骸埋没后常可以完好保存历久就变成化石;在火成岩中则多无化石存在。岩浆岩也称火成岩。来自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当熔浆由火山通道喷溢出地表凝固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或称火山岩。常见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当熔岩上升未达地表而在地壳一定深度凝结而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按侵入部位不同又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花岗岩、辉长岩、闪长岩是典型的深成岩。花岗斑岩、辉长玢岩和156\n闪长玢岩是常见的浅成岩。根据化学组分又可将火成岩分为超基性岩(SiO2,小于45%)、基性岩(SiO2,45%~52%)、中性岩(SiO2,52%~65%)、酸性岩(SiO2,大于65%)和碱性岩[6] (含有特殊碱性矿物,SiO2,52%~66%)。火成岩占地壳体积的64.7%。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高,所有组成物质〔指矿物质〕都呈现熔融状态的流体,名为岩浆岩。火成岩即由於岩浆侵入地壳内部,或流出地表面造成熔岩,在经冷却凝固而造成,如玄武岩及花岗岩等都是。火成岩是所有岩石中最原始的岩石。变质岩原来的火成岩或沉积岩,再经过地壳运动或岩浆侵入作用所发生的高温和高压与热液的影响,可以改变其原来岩石的结构或组织,或使部分矿物消失,而产生他种新的矿物,因而成为另外一种与原岩不同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如大理岩变自石灰岩;板岩变自页岩;石英岩变自砂岩等。典型的变质岩存在於前寒武纪或造山带区域,常有区域构造相关之劈理,或矿物的变化。岩石的种类很多,但并不是每一种岩石都可以使用,这里除了审美的观点之外,更重要的是石头中的化学成分是否会影响水质,从而带来负面影响。沉积岩也称水成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物质、火山碎屑、有机物及少量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层状岩石。沉积岩由颗粒物质和胶结物质组成。颗粒物质是指不同形状及大小的岩屑及某些矿物,胶结物质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氧化硅、氧化铁及粘土质等。按成因可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和化学岩(包括生物化学岩)。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凝灰质砂岩、砾岩、粘土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铁质岩、磷质岩等。沉积岩占地壳体积的7.9%,但在地壳表层分布则甚广,约占陆地面积的75%,而海底几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层次,称为层理构造。层与层的界面叫层面,通常下面的岩层比上面的岩层年龄古老。二是许多沉积岩中有“石质化”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生存、活动的痕迹-----化石,它是判定地质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境的珍贵资料,被称作是纪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变质岩156\n原有岩石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根据变质作用类型的不同,可将变质岩分为5类: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和交代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有糜棱岩、碎裂岩、角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角闪岩、片粒岩、榴辉岩、混合岩等。变质岩占地壳体积的27.4%。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者可以互相转化。火成岩经沉积作用成为沉积岩,经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变质岩也可再次成为新的沉积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沉积岩、变质岩可被熔化,再次成为火成岩。[7] 岩石具有特定的比重、孔隙度、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物理性质,是建筑、钻探、掘进等工程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是各种矿产资源赋存的载体,不同种类的岩石含有不同的矿产。以火成岩为例,基性超基性岩与亲铁元素,如铬、镍、铂族元素、钛、钒、铁等有关;酸性岩与亲石原素如钨、锡、钼、铍、锂、铌、钽、铀有关;金刚石仅产于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中;铬铁矿多产于纯橄榄岩中;中国华南燕山早期花岗岩中盛产钨锡矿床;燕山晚期花岗岩中常形成独立的锡矿及铌、钽、铍矿床。石油和煤只生于沉积岩中。前寒武纪变质岩石中的铁矿具有世界性。许多岩石本身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如北京的汉白玉(一种白色大理岩)是闻名中外建筑装饰材料,南京的雨花石、福建的寿山石、浙江的青田石是良好的工艺美术石材,即使那些不被人注意的河沙和卵石也是非常有用的建筑材料。许多岩石还是重要的中药用原料,如麦饭石(一种中酸性脉岩)就是十分流行的药用岩石。岩石还是构成旅游资源的重要因素,世界上的名山、大川、奇峰异洞都与岩石有关。我们祖先从石器时代起就开始利用岩石,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衣、食、住、行、游、医……无一能离开岩石。研究岩石、利用岩石、藏石、玩石、爱石已不再是科学家的专利,而逐渐变成广大群众生活的组成部分。氟石又称软水紫晶,软水绿晶,萤石。石色为黄、绿、蓝、紫等。具有玻璃光泽,加热时有萤光吊现,破碎后的石渣可作为过滤器中的滤材。在工业生产中常用作冶炼金属辅料和制造氟化物,也可以加工成低档玉石。产地为浙江金华、江西德安、河北隆化。156\n孔雀石实际为铜矿的尾矿石,色泽碧绿且具有光泽,石面上有如孔雀尾状的圆形图案,故而得名。其中的铜离子会缓慢溶于水中,有助于补充水草对铜的需要,但不可摆放过多或过大,以防止铜的过剩。芙蓉石别称样南玉、蔷薇石英。有玫瑰色、浅红色和白色。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产于内蒙古、山西。木化石又称硅化石、树化石.1.5亿午前侏罗纪的树木经地壳运动及火山灰的埋没,演变成的化石。有灰色、黄褐色、褐色和黑色等。木化石在水族箱中更可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历史的沧桑,木化石本身原是有机物,经过亿万年的演变而成为无机物,其外形仍保留着树木的轮廓,甚至可以从断面处清晰地看出年轮,是任何别的岩石所不能比拟的。在水族箱中,碧绿的水草可以代表,枯死的沉木可以代表,木化石可以代表古代,这一悠久历史的进程,完全用一种夸张的手法展现在一泓小小的水族箱中。从审美的观点来看,水草、沉木、木化石属于同性的但又不同质的材料,即表现统一的成分,又含有变化的特点,即和谐又有跳跃。木化石在水族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珍贵石料,产于我国辽宁和浙江。黑云母片石是云母的矿石,黑色具有丝光。主要成分为黑云母,同黏土岩、粉砂岩或中、酸性火山岩组成。结构致密、细腻。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腊石由酸性火山岩和凝灰岩组成,质地似玉,有黄色、浅黄色和白色。我国江南地区均有分布。鱼鳞石又称虎皮石、松皮石。色泽为青灰、青绿、黄红以及多色相杂,带布白色斑点和洞眼。产于浙江长兴。由石灰岩组成,不宜在水族箱中使用。英石156\n灰黑至黑色,内有白色或灰色条纹。因产于广东英德而得名,亦称英德石。菊花石在白色、灰色或暗紫色的石面上有菊花形的花纹。产于湖南浏阳。户县石褐色,石形古怪为石玩珍品.产于陕西户县。龟纹石又名风化石。由各种碎石聚合而成,色彩相杂,沟纹纵横。主要由石炭岩组成,其中的钙会慢慢涂人水中,使水质变硬。因此不宜在水族箱中使用。但可用于非洲水草造景中。产于四川重庆歌乐山、涂山。吴壁石又称罄石。冈石质坚硬,敲击进声音清脆悦耳而得名。有黑、白、绿、褐等色,属大理石类。产于安徽灵璧县磐石山。昆山石石质呼硬,具有沟纹和小孔。有黄、白两种颜色。产于江苏昆山县马鞍山。宣石白色有光泽。石质坚硬有沟纹。产于安徽宣城。砂片石又称砂积石。石色为灰、黄、绿等色。石质坚硬,有沟纹洞孔,呈片状。产于川西。千层石青黑色与白色片状岩石相间重叠,石质坚硬。产于江苏太湖。鹅卵石具有各种颜色。产于全国大大小小的河道中,可用于非洲式水草造景。156\n156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
2019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
2020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
2020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
2020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
2020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
2022年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
2021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2-05-31 17:18:26
页数:156
价格:¥12
大小:2.14 MB
文章作者:180****8757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