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论文之王琦瑶的爱情悲剧及其成因的分析比较 <br /> 内容摘要:《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与《长恨歌》中的王琦瑶,一个是生活在外省却憧憬着富有浪漫气息的巴黎的一个平庸医生的妻子,一个是典型的上海弄堂里一个不甘平庸的女儿。两者同是对女性曲折命运的书写,同是以死亡为结局的具有悲剧色彩的命运,她们的悲剧命运在爱情上有极致的体现,同是红颜,同是自择薄命,以下将对二者的红颜自择薄命式的爱情悲剧进行分析和比较。 <br /> 关 键 词:爱玛、王琦瑶、爱情悲剧、成因 <br /> Abstract:Emma in “Madame Bovary” and “Everlasting Regret” Wang Qiyao,one is living in the provinces to look forward to the romantic atmosphere of Paris,the wife of a mediocre doctor,a typical Shanghai alley daughter. Both with the writing of the twists and turns fate of the women,is death for the tragic fate of the outcome,the ultimate manifestation of their tragic fate in love with the roots of the same self-selection wretched,such a tragedy of fate reflects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ideal and the reality of tragedy,the following will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two roots of self-select wretched tragedy of love. <br /> 引言 <br /> 《长恨歌》中的王琦瑶与《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是一中一外经典的悲剧性人物。自作品出版,不乏对两位女主人公的研究。关于爱玛多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爱玛的悲剧形象,如孙睿超、何江胜的《包法利夫人的爱情与悲剧原因解析》;从女性角度的分析,有褚蓓娟的《试析包法利夫人的女性意识》,姜久红的《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爱情废墟—之女性主义解读》等;比较研究类,汪琳的《“堕落”的命运—包法利夫人与潘金莲之比较》,吕燕青的《围都里的悲歌——比较爱玛与曹七巧》以及杨琴的《包法利夫人与曹七巧悲剧成因探讨》;从心理学角度则有朱冰的《包法利夫人精神批判浅析》。目前国内关于王琦瑶的评论集中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都市—女性、叙事—语言、与其他作品的比较、借用他者思想或理论的解读、批判。”例如南帆的《尘世的肖像—读王安忆的〈长恨歌〉》,李玲的《以女性风情阉割女性主体性—对王安忆〈长恨歌〉叙事立场的反思》,罗时髦的《曹七巧与王琦瑶:两个不寻常的女性—试比较〈金锁记〉与〈长恨歌〉女主人公形象》,徐镱闻的《论〈长恨歌〉与〈嘉莉妹妹〉中时代背景和都市场景对女主人公人生轨迹影响》等等。 <br /> 观察对两位女主人公的研究,可以发现研究者都曾将她们与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进行比较,杨琴的《包法利夫人与曹七巧悲剧成因探讨》探讨其悲剧成因,主要是社会忽视两人在物质得到满足后出现的爱的缺失感,爱玛用追寻虚幻的浪漫来填补缺失,曹七巧通过追求物质享受来填补,吕燕青则主要论述了两人对爱情的憧憬、婚姻的坎坷、悲剧的结局的相似点。罗时髦对王琦瑶与曹七巧的研究则主要是通过比较两位女主人公的形象,揭示两位女主人公情爱模式以及精神面貌上的差异性,引发读者对当下的女性命运的思考。 <br /> 以此也可见端倪,爱玛与王琦瑶的爱情模式与爱情悲剧也是有着相似之处的。目前为止并没有关于爱玛与王琦瑶爱情悲剧及其成因的分析比较。两位女主人公最终都以死亡告终,读完两部作品,会发现两位女主人公的爱情及其悲剧命运的形成及原因有许多相似之处。她们的生命轨迹除留给我们无限的悲凉之情外还有对于爱情及生活的思考。以下将对爱玛与王琦瑶的爱情悲剧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与比较。 <br /> 一、爱情之路 <br /> “爱情”是一个美好的字眼,为追求美好而真挚的爱情故事自古至今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有情人终成眷属固然是圆满的结局,而“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悲剧结局似乎占更多数。爱玛与王琦瑶皆红颜如花,然而最终却落得红颜薄命的结局。比较二人的爱情之路,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爱情模式及其悲剧成因有着众多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br /> (一)相同点 <br /> 1、放弃可得的爱情 <br /> 爱玛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