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心得)之情趣·生活·创新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论文之情趣&middot;生活&middot;创新 <br />  上饶县罗桥街道办罗桥小学 徐容 <br />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生活、思维和语言的统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就存在&ldquo;作文难&rdquo;的在新课程理念下,应如何改变学生对作文&ldquo;望而生畏&rdquo;的现象,在教学中我努力作了尝试。 <br />  一、情趣是最好的航标 <br />  情感是人们在各项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心理反应,它具有强烈地唤醒表象的功能,是积极思考和创造的内在动力。 <br />  从实践的教学经验得知,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已,写作往往是被动的,甚至是迫于无奈的。针对这种现象,故此,我认为写作文首先必须要有感情的激发,培养学生写作的愿望是写好作文的第一个环节。 <br />  兴趣是伴随着愉快情绪的体验而产生的,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减轻学生思想上的&ldquo;额外负担&rdquo;,培养其积极的情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使唤学生形成动机,把习作内容与学生思想、生活融为一体,调动学生用心参与激情,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智慧和心灵感情生活中的情趣。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令同学饶有兴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在玩中观察、在乐中分析,自然而然形成习作的动机。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已饲养小动物,观察其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热爱小生命的心理;陪同学一块云看日出日落,浏览山川河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组织学生参观茅家岭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感受其英雄先进事迹,宏扬革命精神&hellip;&hellip;这样,在无形中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即扭转并实现了由&ldquo;负担&rdquo;到&ldquo;意愿&rdquo;的转变过程。 <br />  二、生活是最好的源泉 <br />  叶圣陶先生说过:&ldquo;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方会成什么文字。&rdquo;的确,把现实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将变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久而久之,这应是一种享受。故此,作文应以生活为源泉,把学生从单调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延伸到课外,面向社会,为学生创造一个家庭、学校、社会相互交织的五彩缤纷的生活空间,在实践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br />  1、打开大自然的门。组织学生春游、野炊、登山、赏月等,使学生的情感与自然界中的景物相互交融,借此抒发小作者的内心情怀。 <br />  2、步入社会之门。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这个大环境而存在,教师要让学生尝试多种身份(诸如小记者、小调查员等)步入社会这个大门坎,寻找群众议论的&ldquo;热点&rdquo;,抓住人们所关注的&ldquo;焦点&rdquo;,通过自已亲身经历实地的观察与采访,用具体的语言文字写出小作者的实际&ldquo;观点&rdquo;。 <br />  3、敲响孩子们的心门。只有真人真事才能细腻的表达出学生的真情实感,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启这扇心灵之门,鼓励学生勇于赞颂生活中真、善、美的事物,亦敢于鞭策假、丑、恶的社会现实,道出自已内心深处的肺腑之言,只有这样,才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文章。 <br />  此外,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认知水平,在选材上,很容易拘泥于一些&ldquo;舍己救人&rdquo;&ldquo;英雄豪杰&rdquo;的重大事件,对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不屑一顾,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做生活的&ldquo;有必人&rdquo;,在大千世界中去捕捉写作的精彩镜头,收集儿童生活中令人喜闻乐见的小事。这样,既拓宽了选材面,又增加了儿童的写作情趣,使学生有内容可写。 <br />  三、创新是最好的道路 <br />  原苏联作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ldquo;思维是学习的第一要素,善于创新是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成功的共同秘诀。&rdquo;实践也证明了,任何一项伟大的研究和发明,他都以假设、想象为前提,因此,作为作文这门学科,我们也应从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运用创新思维提高作文水平。 <br />  传统的作文课颇为单调:出题&mdash;&mdash;念范文&mdash;&mdash;列提纲&mdash;&mdash;&mdash;习作。学生往往东抄西录、七拼八凑、应付了事,根本莫谈文章的引人入胜。实践的教学证明,发展思维、培养想象是写好作文至关重要的一环。 <br />  1、续写作文 <br />  某些文章在高潮之处往往戛然而止,留下悬念,让读者猜想。根据小学生好奇心重的心理特征,他们老爱打破砂锅问到底,例如有教授《凡卡》一课时,对于爷爷有没有收到信,结果如何,学生马上提出心中的疑问&ldquo;老师,你说后来怎样了?&rdquo;教师就应善于抓紧时机,因势利导,反问道:&ldquo;那你认为呢?&rdquo;教师可以提出假...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41:47 页数:5
价格:¥3 大小:26.5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