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心得)之浅析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

2/3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论文之浅析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br />传统的语文教学把学生定格在书本里,禁锢在课堂中,断绝了他们与生活的联系,忽视了学生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体验、感悟,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的应用,无疑是教育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标志。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既提高课堂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一、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利用电化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了鲜明、生动、清晰的视觉形象,使学生感兴趣、产生爱学、乐学的情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师生之间的共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尽管文中对桂林山水做了生动的描绘,但只靠教师的语言进行说教,有的学生还是难以感知的。那么,学生就会感到乏味不愿意学,这样便无法从一篇知识性、艺术性很高的课文中获取知识。倘若我们利用电教媒体把静、清、绿的漓江水和奇、秀、险的桂林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情形就大不相同。此时,同学们会感到有趣,从而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很直观地认识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二、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电教媒体具有声、光、像等多种功能,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先从电教媒体课件呈现“无腿的蝌蚪”、“两条后腿的蝌蚪”、“四腿俱全的蝌蚪”等画面,同时再给画面配上蝌蚪说话的声音,问:你们知到了什么?想不想看看蝌蚪变化的过程?我从电教媒体播放有关蝌蚪变化的画面,并根据画面直观、生动的情境讲述这个故事,这样一来,使学生从枯燥地朗读课文了解内容,走向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来,让学生提出想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共同解疑,这无疑也是一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同学们通过画面内容认识到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的成长变化,经过认真思考了解了青蛙的生长过程,同时懂得了爱护青蛙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从而有利于同学们思维能力的培养。三、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以课文学习为生长点,大胆向网络资料延伸和拓展,促使学生把求知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时空,亲自经历获取知识。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动画,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峰峦叠嶂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多媒体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享受。学生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便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达到提高欣赏能力的目的。总之,电化教学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打破传统教学只需“粉笔和黑板”,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运用多媒体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br />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41:36 页数:3
价格:¥3 大小:25.5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