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心得)之浅谈古典诗歌中的美育教学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论文之浅谈古典诗歌中的美育教学 <br />   美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审美素材,尤其是古典诗歌更是饱蕴着美,它为美育提供了丰富且形象生动、具体且理性深刻的审美对象,颇具审美价值。本文重点论述小学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歌蕴含的色彩美、数字美和意境美,并采取对比分析、浅中觅巧、依境索意这三种方法,让学生感知古典诗歌的色彩美,了解古典诗歌的数字美,领悟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并通过古典诗歌教学,促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理解美,在实践中创造美,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塑造美的心灵。 <br /> <br />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它是通过审美活动和审美实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在心灵深处产生一种追求崇高、美好、文明的欲望,在赏心悦目中开阔视野,确立自己美的品质。美育,它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br /> <br />  而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审美素材,荟萃了自然美、人生美、社会美,艺术美。尤其是古典诗歌更是饱蕴着美,它为美育提供了丰富且形象生动、具体且理性深刻的审美对象,颇具审美价值。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最佳范本。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挖掘古典诗歌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综观小学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歌蕴含的美学色彩,我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和实践: <br /> <br />  一、对比分析,让学生实践感知古典诗歌的色彩美。 <br /> <br />  在古典诗歌中,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调配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诗歌产生了诱人的魅力,给人以美的陶冶。如白居易的《暮江吟》,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诗中就不乏绝妙的色彩描写。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更是淡妆浓抹,宛然一幅出水芙蓉图,娇俏动人。 <br /> <br />  &ldquo;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rdquo;一片秋山景色,层林尽染,色彩斑斓。&ldquo;寒山&rdquo;总写秋山的苍翠基调,山巅缕缕白云,火红耀眼的枫叶,点染其间,令人陶醉。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br /> <br />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诗歌中的美学色彩,激发起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根据诗歌的内容画一幅画。然后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找出描写色彩的词语,比较直观的有&ldquo;白、红&rdquo;;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解以景写色的词有&ldquo;寒山、枫林、霜叶、晚、二月花&rdquo;,并细致感悟景物所表现出的绚丽色彩。再结合色彩自析句意,感悟意境。最后让学生根据上述的理解和感悟再画一幅画,将两张对比,看看哪张画得更传神。这样,不用我赘言,学生便直观地感受到了色彩美,同时也领会了诗人描写的深邃意境。 <br /> <br />  二、浅中觅巧,让学生了解古诗中的数字美。 <br /> <br />  数字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单调、枯燥而乏味的,它本身很难唤起人们的审美感受和艺术情趣。然而,我国古代的诗人们把它们巧妙地引入诗歌创作中,把本属于抽象思维范畴的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从而获得了美学效果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那精当的语境使数字产生了美感。如陆游的&ldquo;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rdquo;;李白的&ldquo;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rdquo;。黄河没有&ldquo;三万里&rdquo;,泰山没有&ldquo;五千仞&rdquo;,白发更不可能有&ldquo;三千丈&rdquo;,但是诗人却借助于这些不定指的模糊数字,极度夸张和概括了黄河之长,泰山之高,愁绪之深,给人一种深思驰骋的时空美。 <br /> <br /> <br />  再如杜甫的《绝句》,&ldquo;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rdquo;第一句&ldquo;两个&rdquo;黄鹂,写&ldquo;点&rdquo;,是近写;第二句&ldquo;一行&rdquo;白鹭,写&ldquo;线&rdquo;,是远写;第三句&ldquo;千秋&rdquo;雪,写&ldquo;面&rdquo;,表明了时间;第四句&ldquo;万里&rdquo;船,写&ldquo;体&rdquo;,展现了空间。简简短短四句诗,点、线、面、体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歌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在教学这首诗歌时,我通过朗读,前后对比分析单调的数字在特定语境中的作用和效果...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40:55 页数:6
价格:¥3 大小:28.0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