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心得)之课堂提问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高中新教材教法初探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论文之课堂提问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高中新教材教法初探 <br />摘自:《城北小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ldquo;提问&rdquo;作为教与学双方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有效方式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并实践运用。&ldquo;提问&rdquo;将原本教师&ldquo;满堂灌&rdquo;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个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将教师的授课重点、难点,转化为一个个问题,启发学生参与,最终达到解决的目的。&ldquo;提问&rdquo;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是沟通师生认识和桥梁,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教师。没有疑问,不善思索,就谈不上求知,也就无法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要培养21世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仅凭&ldquo;传授&rdquo;与&ldquo;获取&rdquo;的单一渠道,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学中关注知识的动态,强调对知识的学习、运用和迁移,把&ldquo;提问作为参与、协用、沟通的桥梁&rdquo;。&ldquo;提问&rdquo;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认为,&ldquo;提问&rdquo;不是简单机械的一问一答,或游离学生参与的&ldquo;启而不发&rdquo;,或与认知规律相脱节的&ldquo;问倒难倒学生&rdquo;等情况,应该是开启学生思维活动之窗,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提高其思维水平、感悟语言文学的能力。我在设计问题时,始终&ldquo;以学生为本&rdquo;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完《纪念刘和珍君》以后,为了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如何为刘和珍烈士塑像?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发言的同学一个接一个。有的同学说应选用大理石,这样台以表现刘和珍的坚强勇敢;有的说应该选用汉白玉,这样可以表现刘和珍的纯洁无暇&hellip;&hellip;。在讨论刘的塑像应放在怎样的环境中时,有的说应放在北大校园,让酷爱学习的刘和珍永远活在校园里;有的说应该放在长城的最高处,让体现中华民族之魂的刘和珍精神和长城一样万古长存。试想,如果只是按照&ldquo;教参&rdquo;内容按部就班,而不去引导学生的想象,怎样能出现这样另人神往的课堂气氛呢?又如在教《琐忆》一文,我在教学设计时,不仅是停留在对七次谈话的圈定、概括上,而是提出这样一系列问题:作者在文中到底传达了什么重要信息?是否分别从&ldquo;俯首甘为孺子牛&rdquo;和&ldquo;横眉冷对千夫指&rdquo;两方面来展现鲁迅伟大的人格?鲁迅的坚定、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已是尽人皆知,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要诠释什么?这些问题恰要将学生从一种思维习惯引导到更深层次的思索中去,学生在思考中发现:七次谈话无一次是表现鲁迅的&ldquo;横眉冷对&rdquo;,而主要是表现他对青年如何循循善诱,表现他与敌人、错误认识斗争中的机智与深刻。文章所表现的是鲁迅爱与憎的统一,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敏锐、对真理的探索与追求,所以文末作者的真情呼喊就顺理成章了。&ldquo;提问&rdquo;的路径如何设计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八个字:曲径通幽,立交架桥。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总存在&ldquo;距离感&rdquo;,提高既要发觉文学经典超越时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又要找准当代中学生&ldquo;接受&rdquo;经典过程中的&ldquo;距离&rdquo;,用&ldquo;提问&rdquo;去架&ldquo;桥&rdquo;,是为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思维能力。仍以《锁忆》为例,我曾在自己的教学班做了调查,问题是:&ldquo;你喜欢这篇文章吗?&rdquo;甲班采用提问式,给学生5分钟浏览课文,结果90%的学生答&ldquo;不喜欢&rdquo;;乙班采用问卷式给学生15分钟时间,并可以写下自己喜欢的理由和提一些不理解的问题,结果答喜欢或比较喜欢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75%。可见,当学生能认真阅读文本后,他原有的认识一旦同其它储备相结合,会有所改变,而且这种&ldquo;投石问路&rdquo;式的问题,也使我准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从而使教学有了明确方向。教师的有的放矢,更好地培养学生善于温故而知新的良好学习习惯,使之学会整理加工信息,增强鉴别评价能力。&ldquo;提问&rdquo;逼近设计路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取思维方法。比如我在教《在马克思墓前讲话》第一段时,先让学生读,然后概括大意,大多学生读后概括出,本段交待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我问学生,能否从这几十个字中发现一点值得探讨的问题?我指导学生从文本、马克思伟大功绩、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友谊、致词者此时的心情,还有文字本身的特点等不同角度,重新阅读这几十个字,看看能否发现问题呢?学生思维的滞点被重新激活,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40:18 页数:5
价格:¥3 大小:27.5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