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技术(心得)之穿插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

2/3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信息技术论文之穿插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 <br />一般人以为,只有语文这样的基础学科才能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其实不然,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课堂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实践性强。相对于基础学科来说,学生更为感兴趣,更容易溶入课堂中,这给我们的教学,给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提供了契机。也正因为其学科的特殊性,我们在教学中要跟上时代要求,要以培养全面综合素质人才为目标,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同样不能忽视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 <br />1、适当的朗读训练必不可少。 <br />古人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告诉我们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日常教学中,涉及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就可以让学生先读,读得多了,自然而然也就容易理解掌握了。例如,在讲授初中信息技术下册中制作Flash简单动画时,其中涉及“帧”这一概念,“帧”是个新名词,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这时候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本中有关“帧”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自学理解,最后教师再讲述。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平台,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比如,在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一节时,有关的基础概念是需要掌握的,我们在教学中也穿插了朗读这一环节,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朗读训练中,要联系学生实际,不同学生提不同要求,做到全盘考虑,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这样,在普通教学的基础上,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做到了语言训练。 <br />2、适当的表达训练必不可少。 <br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表达是最基本的语言运用手段。学生是否善于说话,从其课堂表达的熟练程度上完全可以体现出来。现在的教学更加注重互动性,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可避免,给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了训练的平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组织对学生课堂表达能力的训练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在讲授《优化计算机》一节时,我们在组织第一课时教案中,最后一部分就是分组讨论小结本节学习内容,再选派代表讲述,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现在,我们的编者已经注意到这点,比如,信息技术教学用书中选登的《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教案中,六次涉及到学生归纳回答的内容。说明,现在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表达训练。 <br />3、适当的文字训练必不可少。 <br />郭沫若先生早在1962年就为《人民教育》杂志上题词:“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注意,可以免除粗枝大叶、独行专断这些毛病。”写字,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有的学生考试时,就是因为错别字、字迹潦草,失分较多。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有必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文字训练。信息技术新教材中加入了实践学习的内容,除了让学生操作,我们可以让他们带纸用笔写下来,给他们提供文字训练的机会。例如:《优化计算机》一节中,安装“奇虎360安全卫士”软件除了需要学生操作实践,还有记录主要安装步骤的内容,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进行文字训练。 <br />语言文字训练穿插于我们的教学中,必不可少,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记忆。但存在的前提是教师要给予点评指正,学生才知道自身的优缺点,不断改正,不断进步。当然,语言文字训练也并不是一层不变,我们要恰当地把握时机,将它用活、用巧、用好,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对我们的教学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br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社会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是必备的要求。我们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应新形势,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不断探索,从教学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尝试、试验,并发展完善,以达到最终目标。 <br />  <br />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35:57 页数:3
价格:¥3 大小:25.0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