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数学(心得)之让学生学会“读”数学书 激励学生自己去学数学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

2/3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数学论文之让学生学会&ldquo;读&rdquo;数学书 激励学生自己去学数学 <br />让学生学会&ldquo;读&rdquo;数学书 一提到阅读,人们联想到的通常是语文教学中的读文学名著,品美文妙句。对于数学,人们更多重视的还是数式的演绎和变换,数学还需要阅读吗?阅读能力是未来生活所需的一种技能,并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所以必须把培养学生的&ldquo;阅读素养&rdquo;放在重要的位置。数学学科也不例外。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总是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学生的问题也自然显现出来:没有学会独立学习,没有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数学课本是学生了解世界的窗口和工具,可是,数学老师总是有意无意地挡住这个窗口,甚至整节课也没让学生翻过书,没有意识到必须让学生主动去接触、使用这个工具。这样,学会学习又从何谈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因此,课本必须成为学生自己赖以学会学习的文本;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激励学生自己去学数学。怎样指导学生读数学书呢?笔者觉得要落实&ldquo;慢、重、精、巧&rdquo;这几个字。所谓&ldquo;慢&rdquo;&ldquo;重&rdquo;、&ldquo;精&rdquo;、&ldquo;巧&rdquo;,是指在读数学书时要慢,对例题要重读,对概念要精读,对要点要巧读。1、数学书要&ldquo;慢&rdquo;读。快速阅读是在语文教学中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提出&ldquo;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rdquo;。张中行先生在谈到诗词理解时,有时需要&ldquo;不求甚解&rdquo;,并举出&ldquo;众里寻他千百度&hellip;&hellip;&rdquo;说明只有不求甚解才能领会此首词。但这种方法对数学完全不适用,这是由数学的特点决定的。数学的特点之一是简单和严谨,数学的研习要求完全精确,要求严密注意最小的细节。数学是以精练、简明的文体写成的,它不适宜于快读。相反,它要求慢读,要逐字逐句逐个符号地读&rdquo;。  2、例题要重读 。教材中的例题。是学习如何运用概念、定理、公式的最一般示范。在阅读时,一定要将例题作为重点。读例题,关键是弄清题意,对于几何题,还要读懂图形(或者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读计算题,首要是弄清是做何种运算,观察式子有何特征。其次,理清运算顺序或思考有无简便算法,将用什么法则等,经过思考并试做后,再看例题解法,作对比,找出异同或差距;读实际问题,除先弄清题意(包括正确理解有关概念及关键性词语),还要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法,养成联系实际或画示意图分析的习惯。通过读例题,掌握解题格式、步骤(包括解题步骤的详略)。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ldquo;方程&rdquo;中的例2&ldquo;和倍问题&rdquo;,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含有两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教材先画图分析(半开放式的),学生在观察补充中理解数量关系。书中从设语(怎样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另一个量),到解答,检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整地范式。总之,学生在读例题时,就应该力求把解题过程中体现的方法、技巧学到手。通俗地讲,例题就是做题的样子(样本)。  3.概念要精读 。正确理解和使用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阅读到概念时,一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即事物的本质属性);二要划清概念的外延(即概念所包含的对象),否则将导致对概念的理解含糊不清,产生错误的判断,进而造成审题、解题错误。精读的精字,可以从两层意思来理解:一是阅读的时候要精细,要非常认真仔细;二是总结的时候要精炼,不能啰啰嗦嗦。 例如&ldquo;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rdquo;这一概念要读懂三点:(1)乘积是1,不是和、差、商;(2)两个数;(3)互为倒数,不能单独称一个数是倒数。  4.要点应巧读 。  所谓巧读。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第一,学会点、划、批、问。把关键的地方都&ldquo;点&rdquo;出来,把重点、公式和结论都 &ldquo;划&rdquo;出来。把自己的理解、质疑和心得等用三言两语&ldquo;批&rdquo;出来。把没弄懂的地方都用问号&ldquo;问&rdquo;出来。 第二,跳出障碍。先看下去。对一时看不懂的地方,不妨先跳过去,或许读过后来的叙述,前面不懂的也就懂了。 另外教材中还有一些小标注、&ldquo;你知道吗&rdquo;等,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也不能放过,通过读这些内容可以开阔学生知识面,了解数学发展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科学...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31:03 页数:3
价格:¥3 大小:25.5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