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物(心得)之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初探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生物论文之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初探 <br />新课标明确提出&ldquo;倡导探究性学习&rdquo;,&ldquo;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rdquo;,&ldquo;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rdquo;但就一年多来我们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新课标实施的一个主要的&ldquo;瓶颈&rdquo;。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仍然缺乏促进学生&ldquo;自主探究&rdquo;的具体教学策略。 <br /> <br />    1  备课&mdash;&mdash;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br /> <br />    要求学生进行&ldquo;科学探究&rdquo;,我们首先应进入&ldquo;探究&rdquo;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我们探究的过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 <br /> <br />    目前的新课标教材有多个版本,不同的版本编写上存在一定差异,在备课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某个版本的教材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而是根据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拟定课堂要解决的重点难点。也就是说我们要以课程标准的理念备课,而不是以教材的理念备课。 <br /> <br />    为使探究教学在课堂中切实可行,我们的备课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由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是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ldquo;问题&rdquo;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 <br /> <br />    备课时应密切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为此我必须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将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是我们设计的&ldquo;细胞增殖&rdquo;教学中,实施&ldquo;情景&mdash;&mdash;问题&rdquo;驱动式自主探究过程的部分片断。如: <br /> <br />   (1)从细胞变化的角度分析,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 <br /> <br />   (2)情景铺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体大都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的,而且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再继续生长呢?  <br /> <br />    这种探究性教学的设计,以学生认知结构内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生物事实材料,创设铺垫型的问题情境。学生一般能从问题出发,通过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的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联想,变化发展出不同类型的新问题,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合乎情意的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br /> <br />    2  导课&mdash;&mdash;激发学生兴趣 <br /> <br />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 <br /> <br />    如在学习&ldquo;矿质营养&rdquo;前,可以这样设问导课:① &ldquo;户养的花为什么要定期松土?为什么要选择肥料?&rdquo; ②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郊区蔬菜或花卉基地了解&ldquo;无土栽培技术&rdquo;中应注意哪些问题?&hellip;&hellip; <br /> <br />    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 <br /> <br /> <br />    3  设问&mdash;&mdash;激活学生的思维 <br /> <br />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ldquo;度&rdquo;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29:18 页数:7
价格:¥3 大小:28.0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