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读《论语》心得两篇合集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初读《论语》心得两篇合集 <br> <br> 篇一 <br> <br>   关于阅读,我曾经听到这样一个观点:&ldquo;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rdquo;意思就是说,如果阅读高品位的作品,我们得到的仅仅是&ldquo;中&rdquo;,如果在&ldquo;中&rdquo;的层面阅读的话,我们得到的只是&ldquo;下&rdquo;。如果我们所读的书是在&ldquo;中&rdquo;或者&ldquo;下&rdquo;的层面,那即使我们读了不少的书,也不会有生命意义的提升。也不会有因阅读而感悟生命快乐的飞越。基于这一点,受《余丹论语心得》的影响,我逼迫自己利用假期读完了《论语》这本书。 <br>   说实在话,读完了这本书,我没有感觉自己有多大的飞跃。因为我第一遍读的时候,很多的时间都花在&ldquo;校准字音,弄懂字面意思&rdquo;的上。尽管如此,我还是简单的谈谈我自己一点儿小小&ldquo;得&rdquo;吧! <br>   第一,增长知识。比如 &ldquo;周朝的六艺教育&rdquo;,以前听过&ldquo;六艺&rdquo;,但不知道具体是什么,读了论语之后就明白了为何说,&ldquo;礼射观人品&rdquo;等等。又比如,&ldquo;登堂入室&rdquo;我以前只是认为&ldquo;堂&rdquo;就是前屋,&ldquo;室&rdquo;就是内室。读了论语里面&mdash;&mdash;&ldquo;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rdquo;才明白,原来登堂入室是圣人教育步步引进,由浅入深的教学层次,他们分为入门,上阶,登堂,入室。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在这里就不一一说了。 <br>   第二,了解历史。《论语》佐证了春秋时期一个阶段里的历史真实。《论语》记载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里面很大篇幅记载了孔子的言论、行为,透过这些可以看到春秋时期的孔子所处的历史环境、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尽管很大部分内容是孔子和弟子们的问答,有的是与诸侯国君、卿大夫或其他人士的问答,也有孔子弟子的一些言论,但这些足够让我们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和人文环境。 <br>   第三,汲取智慧。比如说,&ldquo;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rdquo;&ldquo;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rdquo;&ldquo;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rdquo;&ldquo;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rdquo;&ldquo;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rdquo; <br>   第四,有感于&ldquo;仁&rdquo;。有人宣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在这部书中,主要是宣扬&ldquo;仁&rdquo;。&ldquo;仁&rdquo;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在《论语》中有处于重要位置。简要分析一下孔子关于&ldquo;仁&rdquo;的思想。 <br>   例如&ldquo;仁者爱人&rdquo;的思想我们都很熟悉,短短四个字,我想其中至少包含了三层意思:其一,要做仁者,就应当学会关爱别人;其二,作为仁者,就要有相应的高尚品质,爱人就是最好的表现;其三,爱人,可以理解为友好的与周围的共处,这四个字无疑又是在教我们交友的方法。&ldquo;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rdquo;益友如纯良的美酒,愈品愈浓,和这样的人交往,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品德,去除内心的杂念,&ldquo;良师益友&rdquo;这个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会丰富自己的思想境界。此外,孔子认为能做到恭敬、宽容、诚信、聪敏、慈惠这五种品德的人也就可以称得上是仁者了。 <br>   《论语》这样一部&ldquo;大部头&rdquo;的书,初读一遍,不知道自己是否算是&ldquo;入门&rdquo;,&ldquo;上阶&rdquo;? <br> 期待着自己也能&ldquo;登堂入室&rdquo;! <br> 篇二 <br> 自幼就常听人说:&ldquo;为人处事要谦虚,三人行,必有我师。&rdquo;当时只觉得非常有道理。但并不知出处。随着岁月的流逝,知识的增长。对《论语》的了解就更多了,我带着对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疑问,决心细细拜读这部中华文华的瑰宝《论语》。 <br> 我在准备细细品味前觉得它一定很深奥,但开读后,我的感觉却是快恰恰相反。真是治世名言,简练精准,含义深刻。《论语》一书中主要记述了孔和其弟子的言行,从中反映孔子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就是&ldquo;仁&rdquo;、&ldquo;礼&rdquo;。在读《论语》中最能打动我的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针对不同的素质基础;自身的优缺点及品德修养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不同的教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思想。在《论语》的第十二篇《颜渊》中记载,同是弟子问&ldquo;仁&rdquo;。孔子针对不同的人就给出了不同的回答,颜渊问怎样做才是&ldquo;仁&rdquo;。孔子说:&ldquo;克制自己,一切都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06:53 页数:7
价格:¥3 大小:17.00 KB
文章作者:U-5215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