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的应用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的应用摘要:文章首先简述了小组合作学习,然后说明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接着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困境,最后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突破路径。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规则一、小组合作学习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力,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学习模式,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最终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群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来说,教师可以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身体素质、能力水平等进行合理搭配,把全班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组6~8人),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进行分工,如善于组织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观察(记录)的学生为观察(记录)员、善于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等,以便在启发引导之后,学生能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n小学体育教学要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进而使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等层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对此,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途径[3-6]。笔者经过调研分析,认为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有助于改变教学方式通过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小学体育教师能够改变以往略显单一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学习体育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体来说,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可改变以往小学体育教师“说教”“灌输”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动”起来,而通过结合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给予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性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讨论、交流、探讨及实践的过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进而能促使学生主动投入体育学习。比如,在四年级“武术”新授课上,因为学生天性好奇、好动,教师便可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并将本来由自己讲解和示范的技术动作分解为若干个学习任务,由各小组来完成,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使学生充满成就感。另外,各小组经过思考、自学、探究、讨论,之后当众汇报展示(可指定成员作为主发言人汇报展示,主发言人汇报展示之后,如有遗漏,中心发言人可以进行补充),教师则进行积极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进而使学生形成团结协作的意识。n(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阻碍小学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因素较多,其中大班额教学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而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作为破解大班额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身体素质、能力水平等进行摸底,进而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不同特质的成员组成多个具有相同特质的小班额合作学习小组,使各小组成员互助互学、共同提升,这样将大班额(全班)转化为小班额(小组),就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五年级“投掷”新授课上,教师可将大班额学生分成若干小班额合作学习小组,先让各小组成员感知实心球的形状、大小和重量,并在原地进行过肩举起和轻拿轻放的动作练习。之后安排各小组成员进行双手正面掷实心球、双手后抛实心球、原地侧向投垒球、原地侧向推实心球的练习,让各小组成员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实心球,并让每个成员分别担当观察(记录)员,体会四种方式投掷实心球的不同点,最后让各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学习,这样就可以有效促进全体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动作技能,顺利达成教学目标,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三)有助于学生共同进步n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使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积极开展互助学习,如遇到困难的时候,小组中的优等生要帮助“学困生”,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解决理论知识学习或运动技能习得中遇到的问题,最终促使学生实现共同进步。学生之间的这种相互沟通、相互协作是教师无法替代的。调查显示,只有极少数学生在知识学习或运动锻炼中碰到难题时愿意求教教师,大部分学生更愿意与同学交流,这是因为教师个别指导示范、解释疑惑的时间非常有限,而学生之间的知识储备与认知水平整体比较接近,他们也更容易接受同龄人的建议。另外,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体育课堂上,课堂不再只是少数优等生的舞台,即学生会组成多个合作学习小组,在一起学习和锻炼,相互帮助、相互促进,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困境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成为小学体育教学中一种“流行”的趋势,但在实际小学体育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尚存在一些困境,具体如下。(一)并不适用所有年段n现在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无论是哪个年段,教师都喜欢让学生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便相互协作、相互帮助。比如,经常可以听到教师这样说:“怎样才能够有效地完成这个动作呢?请大家仔细观察,并通过讨论给出一个答案。”“请相互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在每一节体育课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学习,却没有考虑到具体内容,也不考虑有无合作的必要,往往无法达成预期效果。尤其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教师并没有考虑到他们是否懂得如何讨论、观察,也没有检验讨论是否有效、观察是否准确,以及各小组成员情况如何[7]。例如,一年级体育“立定跳远”新授课教学中,有的教师让学生以6~8人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互相观摩小组其他成员脚蹬地起跳时双手有没有向前摆,是否轻巧落地。但在具体操作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往往分不清楚手臂前摆和上提,导致原先动作正确的学生,却在互相观摩中动作变形,或者把落地轻巧过度理解为落地没有声音,导致小组成员为了强化落地没有声音,就不敢用力蹬地,致使蹬地动作不够标准。(二)分工明确,却无互助协作现阶段,虽然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合作学习小组之间要有分工、有协作的要求,但有的小组的分工协作学习从表面上来看讨论得热火朝天、进行得如火如荼,似乎小组每个成员都在踊跃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积极地参与其中,但仔细去听、去看,就会发现他们“你说你的想法,我做我的事情”,说完了、做完了,分工协作也算完成了,事实上,这种“热闹”并不是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换言之,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学生尽管分工明确,却没有将各自完成的任务在小组中进行整合,即这样的协作没有思维的火花碰撞和创造性的同频共振[8]。比如,在四年级体育课堂中,教师教授跨越式跳高的过杆动作时,要求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先进行原地练习,再进行上一步两脚依次过杆动作的练习。对此,教师要求每个小组进行起跳腿蹬地后,摆动腿上摆过杆练习,且要求分工协作完成起跳腿蹬地有力、摆动腿积极上摆、两脚依次过杆、落地缓冲动作的练习。而在实际协作中,部分小组出现“个人脱离群众,独自彰显风采”的现象,既没有很好地相互观察,也没有互相提出有效的建议。n(三)有交流过程,但缺乏整合成果小学体育教学中,各合作学习小组在很多情况下讨论归讨论,但却未将得出的结论进行有效整合。同时,讨论后各小组中心发言人发言时常常主要表达自己的意见,以“我觉得”而不是以“我们讨论后得出”进行表达,且没有讲述合作经过这一过程,如自己从中吸收了多少,又能有效利用多少,或者别人的建议对自己动作的理解和掌握有什么帮助,对自己动作的改进和完善是否有效[9]。比如,三年级前滚翻体育课上,教师组织各合作学习小组探究有几种方法能更好地做到低头团身。一个小组在讨论中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法:一是尽量低头,下巴夹紧,全蹲;二是在胸和大腿之间夹一样东西;三是把头用力往两腿间钻进去。可讨论后,教师随意点该小组一成员作答,发言人却只说出了自己原有的一种方法,而没有讲述其他人提出的建议。四、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突破路径(一)适时调整,使合作学习小组的有效性充分发挥n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个体经验为出发点的自我建构,且是一个经验自然同化的过程,加之小学体育教学不比其他学科,因此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时,作为小组研讨的引导者、组内研讨的参与者,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具体情况,适时地进行调整,积极引导各小组的研讨方向,及时参与小组内的研讨内容,从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比如,在低年级的一些新授课教学中,对于动作要领和运动技能教学,教师要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可先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而是先呈现给学生一段正确的动作(运动)影像,再让学生进行分解练习,并针对重难点用有效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一一攻克,进而使学生体验一个正确动作的完整过程。这样等学生在脑海中有了正确的动作(运动)影像之后,教师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进行学习,但同时必须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原则,如此,合作学习小组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换言之,在不同年级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想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理论、习得动作要领和运动技能,教师就必须结合学情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并适时调整,以便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有效性。(二)分工互助,使合作学习小组更加合理与完善n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而在实际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虽然要求小组成员在合作中开展学习,也明确了各自分工,即谁负责组织、谁负责观察等,但实际操作中,各成员没有按照分工进行互助,这就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意义。笔者认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划分好小组之后,应使小组成员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发扬团队协作精神,积极展开互助。只有通过分工互助,促使不同个体、不同角度、不同理解在同一个情景中相互融合,才能弥补各成员知识的匮乏、经验的局限等缺陷,从而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变得更合理、完善。比如,在跨越式跳高的过杆动作教学中,教师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使小组成员明确自身分工,并展开互助协作,如小组练习,当一个成员练习时,可由多个成员作为观察员,观察该成员起跳腿是否蹬地有力、摆动腿是否摆直及小腿是否上踢、双脚是否依次落地及落地是否缓冲等,在练习结束后,各观察成员向其提出建议,然后以此类推,这样各成员就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也能够关注其他成员的表现,学会观察并给其提出建议。(三)建立讨论交流规则,使合作学习小组更加适用和实用n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因为缺乏一定的讨论交流规则,小组成员不注意倾听,而是七嘴八舌地发表各自的意见,谁都没听到别人说什么,而且没有一起做小结归纳意见并达成共识,导致讨论交流“一团乱”。对此,教师可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讨论交流规则,使合作学习小组更加适用和实用。即在划分合作学习小组之前,教师应与学生一起通过发散思维,建立体例完备的讨论交流规则,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根据规则进行讨论交流,而不是各说各话、胡乱质疑,以便学生能在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而使自己的见解更全面、更深刻。这样一来,合作学习小组也会更加适用、更加实用,获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在课前通过下发资料,使学生了解一些实用篮球知识,然后在课上与学生一起确定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交流规则,且规则都是基于篮球理论和实践制定的,如时长、比赛用球、球场面积、三秒区面积、三分距离、干扰球等,这样成员在讨论交流时就会注意倾听、合理质疑,且方向不会跑偏、思路不会走歪,同时讨论交流结束后,小组应通过将成员讨论交流出来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达成共识。笔者认为,如果教师从一开始就能建立这样的讨论交流规则,那么合作学习小组必将秩序井然、氛围热烈,从而能有效提高合作学习的适用性和实用性[10]。总之,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且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互学的关系,因为它需要的是每一个学生多样学习的相互碰撞。合作学习小组中的成员必须具有持续的、类似的学习意愿,且各成员都要看到其他成员的优势,并能通过各种方法向其他成员学习,同时各成员自身也要处于开放状态,成为其他成员学习的参照。虽然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极大释放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但学生更需要健康快乐地全方位成长、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继续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系统性和全盘性的思考、改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06:12 页数:9
价格:¥3 大小:17.56 KB
文章作者:U-194607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