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编办关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路径探索”的交流发言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县编办关于&ldquo;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路径探<br />索&rdquo;的交流发言<br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br />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中央政府&ldquo;约法三章&rdquo;,<br />本届政府内,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我国经济进入<br />新常态后,政府治理需要有适应性变化,转变政府职能,<br />降低行政成本成为必然要求。<br />新常态下实名制管理,需要把握以下原则:基于职权<br />法定的依法办事原则,着眼节约成本的严控总量原则,<br />体现简便可行的规范程序原则。<br />对具体的机关、事业单位来说,&ldquo;核定编制&rdquo;完成后,<br />要保证正常运转,就必须进入常态化的人员补充、退出<br />循环,编制部门通过&ldquo;控编审核&rdquo;、&ldquo;定编到人&rdquo;等管<br />理动作,参与机关、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录(聘)<br />工作人员(以下简称&ldquo;人员补充&rdquo;)、跨单位人员交流<br />(以下简称&ldquo;人员流动&rdquo;)工作。<br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补充和人员流动,涉及用人单位<br />及其主管部门、编制、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需<br />要上述部门在特定程序基础上,协同配合共同完成。只<br />有明晰上述部门相关管理事权,才有可能建立有效的部<br /> <br />门间协调机制。根据《公务员法》、《干部任用条例》、<br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br />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江苏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br />理办法》,以及中央、省、市两办《关于严肃机构编制<br />纪律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用人单位负责本单位<br />队伍建设;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编制人事<br />管理工作;编制部门负责编制管理政策法规在本行政区<br />域内的贯彻实施;组织(人社)部门负责干部、人事综<br />合管理工作,保证干部选拔任用、人事管理政策法规在<br />本行政区域内的贯彻实施;财政部门负责对按规定程序<br />增(减)人员核拨(销)有关经费。<br />据此,可以给出人员补充(流动)部门间协调运行的<br />优选路径如下:用人单位提出使用编制和人员补充(流<br />动)申请;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审核后按两条路径办理,<br />一是涉及本系统内人员流动的,对在编制范围内及符合<br />人员流动资格条件的,办理流动后,向编制部门报备入<br />编,向组织(人社)部门报备。二是人员补充、跨部门<br />(系统内逆向)人员流动的,向编制部门提出用编申请,<br />向组织(人社)提出任免或人员补充(流动)申请;编<br />制部门受理申请后,按照控编减编及用编计划管理的要<br />求,初审后,按《编委会议事规则》明确的路径核准用<br />编;组织(人社)部门在编制限额内实施公务员招录、<br /> <br />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对流动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组织(人<br />社)、编制部门对拟招录(聘)人员、流动人员联合确<br />认后,提请本级编委审批列编;编制、组织(人社)根<br />据审批结果出具相关手续,补充(流动)人员到岗到位,<br />编制部门办理入编手续,财政部门核拨经费。<br />上述优选路径中,&ldquo;控编审核&rdquo;是机构编制部门在核<br />定编制范围内核准使用空编,主要目的是控总量、控编<br />制结构、控队伍年龄结构,基层编办机构单列后,经中<br />央、省、市三级《关于严肃机构编制纪律严格控制机构<br />编制的通知》反复强调,业已成为实名制管理的标准动<br />作之一。&ldquo;定编到人&rdquo;采取了&ldquo;多部门联审确认结果、<br />编委会列编审批、编办办理入编&rdquo;优选模式。实践中这<br />一模式会受到诸如程序复杂、效率低等质疑,有关部门<br />更希望采用&ldquo;组织(人社)部门确认结果、行政首长审<br />批进人、编办办理入编&rdquo;模式。<br />事实上&ldquo;定编到人&rdquo;的优选模式,符合实名制管理依<br />法办事、严控总量、规范程序等原则。从职能配置上看,<br />党委、政府设置同级常设议事协调机构&mdash;&mdash;编委会,统<br />筹管理编制人事工作,从体制上避免了政府审批党委部<br />门进人的情形。从运行机制上看,组织(人社)部门对<br />人员补充(流动)的程序、人员的资格条件以及结果负<br />责;编制部门对人员补充(流动)结果是否在核定的编<br /> <br />制范围内、是否符合列编条件负责。此情形下的列编审<br />批,编委会需要承担的人事、编制两个方面的责任,已<br />经分别由责任部门承担,审批责任人的审批事实上是对<br />部门责任的再确认。从历史经验上看,在人事编制合署<br />时,我县及周边县人员补充(流动)就是由编委会审批<br />入编的,2010 年编制部门机构单列以后,由实体操作部<br />门主导逐步演变成如今的增人审批,本质上已经...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2:44:08 页数:4
价格:¥3 大小:14.33 KB
文章作者:U-1147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