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9.2菱形1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教案(华师大版八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

2/3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19.2菱 形1.菱形的性质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1.通过折、剪纸张的方法,探索菱形独特的性质,理解菱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2.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讨论、分析、类比、归纳,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总结菱形的特征;3.掌握菱形的概念和菱形的性质以及菱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你发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这就是另一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即菱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菱形的性质【类型一】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已知∠A=60°,AB=5,则△ABD的周长是(  )A.10B.12C.15D.20解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判断△ABD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AB=5可求出△ABD的周长为15.故选C.方法总结:如果菱形的一个内角为60°或120°,则两边与较短对角线可构成等边三角形,这是非常有用的基本图形.【类型二】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BD=8cm,AC=6cm,求菱形的周长.解析:由于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所以要求其周长就要先求出其边长.由菱形的性质可知,其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因此可以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 解: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AC⊥BD,AO=AC,BO=BD.因为AC=6cm,BD=8cm,所以AO=3cm,BO=4cm.在Rt△ABO中,由勾股定理得AO2+BO2=AB2,即32+42=AB2.∴AB=5cm.∴菱形的周长=4AB=4×5=20cm.方法总结:因为菱形的对角线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所以菱形的有关计算问题常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求解.【类型三】菱形的对称性如图,在菱形ABCD中,CE⊥AB于点E,CF⊥AD于点F.求证:AE=AF.解析:要证明AE=AF,需要先证明△ACE≌△ACF.证明:连接AC.∵四边形ABCD是菱形,根据菱形的对称性可知AC平分∠BAD,即∠BAC=∠DAC.∵CE⊥AB,CF⊥AD,∴∠AEC=∠AFC=90°.在△ACE和△ACF中,∴△ACE≌△ACF,∴AE=AF.方法总结: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探究点二:菱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点O为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且在△AOB中,OA=5,OB=12.求菱形ABCD两对边的距离h.解析:先利用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度乘积的一半求得菱形的面积,又因为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其面积等于底乘高,也就是一边长与两边之间距离的乘积,从而求得两对边的距离.解: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AO⊥BO,即∠AOB=90°.由勾股定理得AO2+BO2=AB2,即52+122=AB2,所以AB=13.即S△AOB=OA·OB=×5×12=30,所以S菱形ABCD=4S△AOB=4×30=120.又因为S菱形ABCD=AB·h=13h,所以13h=120,得h=.方法总结:菱形的面积计算有如下方法:(1)一边长与两对边的距离(即菱形的高)的积;(2)四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或一个小直角三角形面积的4倍);(3)两条对角线长度乘积的一半.三、板书设计1.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2.菱形的面积S菱形=边长×对应高=ab(a,b分别是两条对角线的长)本节课不仅安排了菱形性质的探究,而且穿插了菱形两种面积公式的探究,课堂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经历实践、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亲身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观念,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数学
发布时间:2022-03-29 18:00:06 页数:3
价格:¥3 大小:589.5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