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总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知识的积累B.航海技术的进步C.勇于探险的航海家的贡献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有人认为:“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里的“现实目标”指的是(  )A.黄金和土地B.资本C.商品市场D.原材料3.墨西哥的征服者之一迪亚斯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废除了印第安人中间的盲目崇拜和其他令人憎恶的东西之后,上帝保佑了我们的努力,我们给男人、妇女和所有征服后出生的孩子施洗礼,要不然他们的灵魂可能已下到地狱。”上述材料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  )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宗教因素D.技术因素4.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中指出,经过差不多70年的努力,葡萄牙人终于从非洲最北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最南端,其中的艰难险阻是难以想象的。关于此次航海说法正确的是(  )A.达·伽马最早进入了印度洋B.迪亚士抵达好望角C.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从此发现了美洲新大陆5.他相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说”,认为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1492年8月3日拂晓,3艘帆船从西班牙南端的巴罗斯港起航,向西驶去。这次航行的结果是(  )A.完成了环球航行B.到达了印度半岛C.发现了“新大陆”D.抵达南非好望角6.从15世纪开始,英国、荷兰等国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新航路,他们留下了北冰洋地区的详细航海记录和航海图。英国、荷兰的这一做法是为了(  )A.发现新大陆B.打破西班牙、葡萄牙对航路的垄断C.探索北冰洋D.丰富人类的地理知识7.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据此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  )A.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B.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C.各种观点都需要新的史料佐证D.受主观立场影响不够全面理性8.《世界探险史》记载:葡萄牙人推想,在大西洋的北部海域有一些岛屿可以作为沿西北航线前往印度的中转站。首次把这一设想付诸实施的航海家是(  )第13页共13页,A.英国的德雷克B.葡萄牙的迪亚士C.英国的卡伯特父子D.葡萄牙的达·伽马9.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6世纪晚期,他们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的战略要地都建立了武装据点”。这些武装据点的建立是为了(  )A.保护商业贸易B.拓展殖民地C.传播基督教D.掠夺工业原料10.《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中写道:“1500年以后,(欧洲)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了,而实业阶级却发了大财,正像经济危机时代的暴发之徒经常所做的那样。”这主要是由于(  )A.价格革命的发生B.东方商品的输入C.经济危机的爆发D.资产阶级的剥削11.下表反映了1500—1800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该表能够支撑的结论是(  )国家1500—1599年1600—1700年1701—1800年葡萄牙705艘371艘196艘荷兰65艘1770艘2950艘英国—811艘1865艘欧洲合计770艘3161艘6661艘A.16世纪抵达亚洲的荷兰商船数量最多,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B.17—18世纪抵达亚洲的荷兰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国C.18世纪抵达亚洲的葡萄牙商船数量减少,葡萄牙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D.18世纪抵达亚洲的英国商船数量增长迅速,英国成为海上霸主12.下图所示为1945年某地的人口组成比例。这种人口结构最可能出现在(  )第13页共13页,A.拉丁美洲B.南非C.巴尔干半岛D.印度13.下面为某个历史事件影响示意图。与此图最适合的主题是(  )A.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B.文明的交流和影响C.亚非拉的近代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4.“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  )A.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B.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C.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D.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15.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里这样描述: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材料反映当时世界市场特征是(  )第13页共13页,A.以欧洲为中心B.以地中海为中心C.寻求海外财富D.进行殖民战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3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明代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奉命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直达非洲东岸沿海国家。郑和所率船队满载瓷器、茶叶、铁器、农具、金银和丝绸等国内产品,去换取亚非各国的象牙、香料、宝石等奇珍。郑和每到一国,就给其国王赠送中国礼物,表明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同时与各国的商民和平交易。与此同时,亚非许多国家派遣使节入明进行朝贡和贸易。——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摘编自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4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代郑和下西洋与西欧新航路开辟产生的不同结果及其原因。(8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500—1800年左右的确是一个空前跨文化交流的时代,它越来越多地影响世界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早期近代几乎把世界各个民族都纳入彼此经常的、紧密的、持续的联系之中,跨文化交流延伸到东半球、西半球和大洋洲之外,包括了全世界。1500—1800年,经过新航路的开辟,无论奢侈品还是大宗商品的运输成本和风险都大大降低了,这些航路上的需求和供给信息可以传播给更广泛地区的商人。各地复杂的货币制度,通过可以互相兑换的黄金、白银、铜币、汇票,也促进了全球贸易。第13页共13页,——摘编自施诚《全球史中的“早期近代”》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当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的许可以后,澳门开始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重要商埠。16世纪中叶,西班牙人来到菲律宾群岛。不久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这迥然不同于以往的海上丝绸之路,它不再局限于东北亚或东南亚。“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由于这种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葡、西两国及其殖民地无法在贸易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在中国商品主要出口地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无疑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摘编自樊树志《文明的彷徨——晚明历史大变局》材料二:大帆船贸易促使原产墨西哥的玉米传入中国,此外,西红柿、花生、向日葵、马铃薯乃至南瓜等今天我们的日常食物也都起源于美洲。在菲律宾,大帆船建造主要是中国木工、铁匠完成;帆船检修、货物搬运也依赖大批华工。勤劳的中国人还远渡重洋,为拉丁美洲带来了生产技术和中国文化。——摘编自韩晗《试析16—19世纪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及其对拉丁美洲与中国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大帆船贸易形成的历史条件。(10分)第13页共13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帆船贸易的历史影响。(8分)19.纵观人类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一些域外的物产,如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中国古代的整体过程和全时段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摘编自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材料二:大约在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交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1990年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量促进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在全球化中,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共同解决。——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并分别概括材料二中的两个历史时期世界广泛联系的原因。(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3分)第13页共13页,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D )A.地理知识的积累B.航海技术的进步C.勇于探险的航海家的贡献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解析: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开始于新航路开辟,促使探险家出海探险的因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故D项正确。2.有人认为:“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里的“现实目标”指的是( A )A.黄金和土地B.资本C.商品市场D.原材料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现实目标”显然与当时社会各阶层狂热追求的贵金属有关,故选A。3.墨西哥的征服者之一迪亚斯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废除了印第安人中间的盲目崇拜和其他令人憎恶的东西之后,上帝保佑了我们的努力,我们给男人、妇女和所有征服后出生的孩子施洗礼,要不然他们的灵魂可能已下到地狱。”上述材料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 C )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宗教因素D.技术因素解析:据材料“废除了印第安人中间的盲目崇拜和其他令人憎恶的东西”和“给男人、妇女和所有征服后出生的孩子施洗礼”可知,迪亚斯等人在印第安人中传播基督教,即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因素,故C项正确。4.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中指出,经过差不多70年的努力,葡萄牙人终于从非洲最北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最南端,其中的艰难险阻是难以想象的。关于此次航海说法正确的是( B )A.达·伽马最早进入了印度洋B.迪亚士抵达好望角C.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从此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解析:材料信息说的是从非洲北端到非洲南端,故A项错误;1487年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最南端,即好望角,故B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故D项错误。5.他相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说”第13页共13页,,认为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1492年8月3日拂晓,3艘帆船从西班牙南端的巴罗斯港起航,向西驶去。这次航行的结果是( C )A.完成了环球航行B.到达了印度半岛C.发现了“新大陆”D.抵达南非好望角解析:从材料信息“地圆说”“1492年”“向西航行”可以判断是哥伦布航行,他的航行发现了美洲大陆,故选C。6.从15世纪开始,英国、荷兰等国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新航路,他们留下了北冰洋地区的详细航海记录和航海图。英国、荷兰的这一做法是为了( B )A.发现新大陆B.打破西班牙、葡萄牙对航路的垄断C.探索北冰洋D.丰富人类的地理知识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从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故B项正确。7.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据此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 D )A.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B.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C.各种观点都需要新的史料佐证D.受主观立场影响不够全面理性解析:根据材料“欧洲人认为”“一些拉美国家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史观,站在不同的立场,从而得出不同的认识,这些认识不够全面、理性,故D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故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立场对历史评价的影响,并不是强调用史料佐证观点,故C项排除。8.《世界探险史》记载:葡萄牙人推想,在大西洋的北部海域有一些岛屿可以作为沿西北航线前往印度的中转站。首次把这一设想付诸实施的航海家是( C )A.英国的德雷克B.葡萄牙的迪亚士C.英国的卡伯特父子D.葡萄牙的达·伽马解析:据材料“在大西洋的北部海域有一些岛屿”并结合所学可知,1497年英国的卡伯特父子在北美发现了纽芬兰岛,故C项正确;1578年英国的德雷克在美洲南端发现了合恩角,与材料“大西洋的北部海域”不符,故A项错误;葡萄牙的航海家迪亚士沿着非洲海岸线先向南后向东航行发现好望角,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向东航行到达印度,而材料强调航海家向西北航行,故B、D两项错误。9.新航路开辟后,“第13页共13页,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6世纪晚期,他们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的战略要地都建立了武装据点”。这些武装据点的建立是为了( A )A.保护商业贸易B.拓展殖民地C.传播基督教D.掠夺工业原料解析:16世纪,欧洲人建立武装据点,主要是为了垄断商路,保护商站,维护其商业贸易,故A项正确。10.《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中写道:“1500年以后,(欧洲)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了,而实业阶级却发了大财,正像经济危机时代的暴发之徒经常所做的那样。”这主要是由于( A )A.价格革命的发生B.东方商品的输入C.经济危机的爆发D.资产阶级的剥削解析:1500年以后,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欧洲从非洲和美洲掠夺大量黄金和白银,导致欧洲境内物价上涨,被称为价格革命,影响了民众的生活水平,带来了资产阶级的兴起,故A项正确;东方商品的输入不会导致欧洲民众生活水平下降,故B项错误;第一次经济危机爆发是在1825年的英国,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的剥削与材料“实业阶级却发了大财”不符,故D项错误。11.下表反映了1500—1800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该表能够支撑的结论是( D )国家1500—1599年1600—1700年1701—1800年葡萄牙705艘371艘196艘荷兰65艘1770艘2950艘英国—811艘1865艘欧洲合计770艘3161艘6661艘A.16世纪抵达亚洲的荷兰商船数量最多,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B.17—18世纪抵达亚洲的荷兰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国C.18世纪抵达亚洲的葡萄牙商船数量减少,葡萄牙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D.18世纪抵达亚洲的英国商船数量增长迅速,英国成为海上霸主解析:通过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6世纪抵达亚洲的荷兰商船为65艘,而葡萄牙的商船是705艘,由此可排除A项;17—18世纪抵达亚洲的荷兰商船数量增长率低于英国商船的增长率,由此可排除B项;18世纪时新航路早已开辟,由此可排除C项;18世纪,英国凭借自身实力,夺取了大量殖民地,成为海上霸主,故选D项。12.下图所示为1945年某地的人口组成比例。这种人口结构最可能出现在( A )第13页共13页,A.拉丁美洲B.南非C.巴尔干半岛D.印度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该地区存在黑种人、白种人、混血种人和原住民,其中黑种人和白种人所占比重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进入美洲,大批黑人奴隶亦被贩卖至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因被屠杀、奴役或染上殖民者带来的疾病而大量死去,故与材料相符的是A项;非洲的原住民是黑种人,B项错误;巴尔干半岛的原住民是白种人,C项错误;当时印度的黑种人的比重较小,D项错误。13.下面为某个历史事件影响示意图。与此图最适合的主题是( B )A.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B.文明的交流和影响C.亚非拉的近代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解析:图片中主要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B项最能全面反映图片信息,故选B项。14.“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 D )A.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B.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C.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D.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解析:材料中已明确表明这两个大的股份公司是由商人建立的,而不是政府,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两个公司是股份公司,这是资本主义公司的典型特征,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这两个公司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相反,通过它们的殖民掠夺,打开了落后地区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所述,政府特许这两个公司可以为了利益发动战争,具有掠夺的性质,成为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故D项正确。15.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里这样描述: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第13页共13页,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材料反映当时世界市场特征是( A )A.以欧洲为中心B.以地中海为中心C.寻求海外财富D.进行殖民战争解析:据材料“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可知,当时世界市场特征是以欧洲为中心,故选A项;B项是新航路开辟之前,排除;C项是世界市场开辟的目的,排除;D项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手段,不是特点,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3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明代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奉命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直达非洲东岸沿海国家。郑和所率船队满载瓷器、茶叶、铁器、农具、金银和丝绸等国内产品,去换取亚非各国的象牙、香料、宝石等奇珍。郑和每到一国,就给其国王赠送中国礼物,表明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同时与各国的商民和平交易。与此同时,亚非许多国家派遣使节入明进行朝贡和贸易。——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摘编自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4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代郑和下西洋与西欧新航路开辟产生的不同结果及其原因。(8分)答案:(1)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宋元以来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2)结果:中国——促进了中外友好往来,推动了朝贡贸易的发展,但仍然行走在农业文明道路上;西欧——开始了对外殖民扩张,推动了西欧走上工业文明道路,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原因: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天朝上国的观念,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体;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500—1800年左右的确是一个空前跨文化交流的时代,它越来越多地影响世界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早期近代几乎把世界各个民族都纳入彼此经常的、紧密的、持续的联系之中,跨文化交流延伸到东半球、西半球和大洋洲之外,包括了全世界。第13页共13页,1500—1800年,经过新航路的开辟,无论奢侈品还是大宗商品的运输成本和风险都大大降低了,这些航路上的需求和供给信息可以传播给更广泛地区的商人。各地复杂的货币制度,通过可以互相兑换的黄金、白银、铜币、汇票,也促进了全球贸易。——摘编自施诚《全球史中的“早期近代”》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答案:观点一: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全球文明的交往。论述: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人类社会和各文明间的孤立与分散状态,亚非欧美各洲间开始了联系与交往。不仅促使各地区间的文化形成了空前的大交流,欧洲生产方式、美洲的物种和亚洲的商品都体现了文化交流的发展;也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大发展,亚非欧美各洲的贸易联系加强,开启了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观点二: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早期近代化”的发展。论述:早期近代化是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发展过程,亚非欧美各洲的联系与交往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新航路开辟将世界各民族都纳入频繁的联系之中,亚非欧美各洲形成了全球贸易体系,加速了各地区的交往;促进了世界经济和文化密切联系的全球史的形成,亚非欧美各洲不再是孤立的历史而是整体联系的历史。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当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的许可以后,澳门开始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重要商埠。16世纪中叶,西班牙人来到菲律宾群岛。不久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这迥然不同于以往的海上丝绸之路,它不再局限于东北亚或东南亚。“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由于这种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葡、西两国及其殖民地无法在贸易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在中国商品主要出口地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无疑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摘编自樊树志《文明的彷徨——晚明历史大变局》材料二:大帆船贸易促使原产墨西哥的玉米传入中国,此外,西红柿、花生、向日葵、马铃薯乃至南瓜等今天我们的日常食物也都起源于美洲。在菲律宾,大帆船建造主要是中国木工、铁匠完成;帆船检修、货物搬运也依赖大批华工。勤劳的中国人还远渡重洋,为拉丁美洲带来了生产技术和中国文化。——摘编自韩晗《试析16—19世纪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及其对拉丁美洲与中国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大帆船贸易形成的历史条件。(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帆船贸易的历史影响。(8分)答案:(1)澳门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重要商埠;环球航行的成功;美洲盛产金银;巨额的利润刺激;欧洲、美洲与中国经济结构的差异;美洲对东方商品的市场需求;中国东南沿海等地工商业发达。第13页共13页,(2)密切了亚洲与美洲的联系;促使大量白银流入亚洲,特别是中国;有利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玉米等作物在亚洲的传播;推动了菲律宾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推动了华人向美洲的迁徙。解析:第(1)问历史条件,可结合材料信息,从澳门与马尼拉的地理位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经济结构的差异性、中国工商业发展等角度作答。第(2)问历史影响,可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物种传播、菲律宾发展、中国工商业发展、人口流动等角度作答。19.纵观人类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一些域外的物产,如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中国古代的整体过程和全时段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摘编自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材料二:大约在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交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1990年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量促进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在全球化中,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共同解决。——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并分别概括材料二中的两个历史时期世界广泛联系的原因。(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3分)答案:(1)新物种的传入,丰富物质生活;外来艺术丰富精神生活;佛教传入,影响中国文化。(2)表现:物种的交流;人口流动;技术和文化传播;世界经济形成体系。原因:1500—1800年间,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1990年后,两极格局瓦解;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推动;新的交通和通信方式的发展。(3)文明交流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互相尊重、和平互利的原则。第13页共13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3-21 20:24:08 页数:13
价格:¥5 大小:451.64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