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1
2
/11
剩余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读图,下图中①②③依次对应的是()A.军事监察财政B.财政监察军事C.监察军事财政D.财政军事监察2.北宋时,出现了“一官三人共之”的现象。这种现象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造成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还包括()①军队数量急剧增加②军队战斗力低下③农民起义频繁④战争的消耗和高额的赔款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第11页共11页4.北宋的军队主要分为禁兵、厢兵、乡兵及边境上的藩兵,其中禁军担任“守京师、备征戍”的任务。宋太祖时禁军人数只有二十万不到,到宋仁宗时期禁军员额高达80多万,增长速度远超其他兵种。这一现象()A.改变了守内虚外的国策B.导致了官僚队伍的膨胀C.埋下了边疆危机的隐患D.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力量5.《大夏国葬舍利碣铭》为西夏碑铭,记载了元昊为安放佛舍利而建造连云宝塔之事。碑文由元昊重臣汉人张陟署名“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臣张陟奉制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元昊所用臣僚均为汉族儒士B.西夏的相权威胁皇权C.西夏以宗教维系上下级关系D.西夏仿宋建立官制6.1114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把原军事组织的猛安谋克同地域性组织村寨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了对地方控制。这说明猛安谋克()A.适应了国家统治的需要B.效仿汉族地方管理制度C.推动金朝建立封建制度D.加深了女真族的封建化7.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是行省所掌庶政一般采用官员集体参与的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这反映了元朝行省()A.改变了地方积贫积弱的现状B.权力具有“大而不专”的特点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D.易导致地方行政体制的混乱8.当蒙古、色目的胜利者在江南歇下马时,纷纷“舍弓马而习诗书”,如戍守建昌(今江西永修)的抄儿赤家庭,本是武将出身,到第三代时“从郡人李宗哲进士业,而有声誉”,从此弃武从文,诗礼传家。这反映了,元代()A.民族间的嫌隙逐渐消除B.蒙古族的汉化进程完成C.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D.实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9.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第11页共11页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10.集市贸易中介绍买卖双方贸易活动的经纪人被冠以“牙人”称号,始见于唐代。宋时牙人的种类增多,他们在边贸互市、城乡交流等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起着信息传递、媒介沟通、经营代理等重要作用。宋代牙人的发展()A.说明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得益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C.大大提高了工商业者社会地位D.促使政府放松了社会控制11.北宋军队数量巨大且不断递增,庞大的常备军规模前所未有,军需物资消耗持续膨胀,“河北岁费刍粮千二十万,其赋入支十之三,陕西岁费千五百万,其赋入支十之五”。北方农业生产难以支撑,这就不得不仰仗南方——特别是东南六路的物资供给。这种现象客观上()A.反映了冗兵造成财政困难B.推动了长途贩运的发展C.说明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D.反映养兵政策存在弊端12.在宋朝以前,历代王朝盛行“出将入相”的现象,而宋代宰相以科举出身的文臣占绝大多数,如北宋宰相共有71人,其中64人出身进士。其余非科举出身的7人中,竟无一人出身武臣。澶渊之盟后,作为最高军事机关的枢密院中文官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据此推知( )A.科举制度变革加速社会阶层流动B.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统治政策C.宋代治理政策具有分化事权特点D.贵族政治在宋代退出历史舞台13.儒学经典产生于先秦,到汉代已难以读懂,学者对其文字进行解释,称为“注”。“注”到唐代又难以理解了,于是出现了学者对“注”的解释,称为“疏”。他们热衷于细枝末节的繁琐笺注,但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从而使儒学陷入危机之中。这说明儒学()A.正统地位开始出现动摇B.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C.自我革新的内在诉求D.与时代发展潮流相违背14.下表是两宋山水画对比。第11页共11页时期北宋南宋代表类型以汴梁为中心的北方山水以临安为中心的南方山水内容高山大川岸芷汀兰植被多为阔叶落叶林多为常绿阔叶落叶林用笔强调笔法强调墨法意境阳刚、壮美、雄浑阴柔、优美、缥缈某同学据上表得出“地貌差异决定了绘画风格”的结论,该同学()A.运用了唯物史观分析法B.全面准确解读了表格的信息C.忽视了政治经济等因素D.展现了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15.印刷术发明后,逐渐向海外传播。在汉字文化圈内的朝鲜、日本、越南等东方邻国,很早就接受了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并且在书籍版式、字体、装订等方面,都仿照中国的习惯。这表明当时()A.中国处于世界文化的中心B.中国的自然科学理论领先世界C.中华文化强大的辐射作用D.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频繁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计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宋史》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第11页共11页请回答:(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2)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总体评价是什么?请依据材料三说明理由。17.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的牵制机制。汉武帝时期,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与中枢政要,外廷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政定方始知”。唐初三省之长均为正一品宰相,唐太宗时以二品官“参知政事”牵制相权,唐高宗以后三品、四品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中枢政要,有时宰相达20多人。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即各书“票拟”以待秉承太监代皇帝“批红”。雍正时期的军机处,如同国家紧急事务办公室,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充任“军机上行走”,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摘编自陆杰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材料二秦设三十六郡(实际略多),郡下为县,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在这样的体制下,承担着日常治理重任的是县(含后来的散州)。另一方面,汉代就有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宋代有路,多少都近于元以后的省,充分体现出大一统实在太大,很难由皇帝直接管理州县。但在有“封建”传统的中国,这类介于中央和州县的机构,常容易产生所谓的“藩镇割据”。——摘自罗志田主编《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枢决策牵制机制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秦到元地方政府管理机构演变的特点,并说明这种演变的意义。18.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11页共11页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到神宗朝时,人口约有百万之众门市内于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水产、牛羊、果品、酒、茶、纸、书籍、瓷器、药材、金银器、生产工具等,还有来自日本、高丽和大食(阿拉伯)等国的货物。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市内还出现了“瓦子”,里面有“勾栏”、酒肆和茶楼,还有说书、演戏的,是娱乐的中心。——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唐宋之交,贵族社会转向平民社会,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让整个社会有效凝聚起来,让国家的长远发展有一个稳定的根基,这是张载所深思的问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言简意宏、掷地有声的名言,就是张载给那个时代的答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载四句名言的积极意义。运用唯物史观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第11页共11页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据图可知此为北宋的中枢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司(盐铁、度支、户部)掌财政;枢密院掌军事;台谏(御史台和谏院)掌监察,故D项正确。A,B,C项对应错误,均排除。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除了“一官三人共之”即冗官,还包括军队数量急剧增加、军队战斗力低下、战争的消耗和高额的赔款等,因此①②④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起义频繁与积积弱局面的形成没有关系,因此③与题意不符,故A、C、D项错误。故选:B。3.答案:C解析:王安石通过招募饥民兴修水利的方式进行赈灾,一方面救济了灾民,另一方面也兴修了水利,同时通过兴修水利也能恢复和促进农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减少灾害再次出现的可能,有利于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的生计问题,故选C;招募灾民兴修水利并不一定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因为水利工程的修建,还有可能暂时增加政府的负担,排除A;招募灾民兴修水利和稳定灾区社会秩序之间没有必要联系,此举不一定有利于稳定灾区社会秩序,排除B;王安石的措施属于救灾措施,并没有建立和形成政府抗灾救荒体系,排除D。故选C。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北宋的军队建制。担任“守京师、备征戍”任务的禁军人数的增长速度远超其他兵种,体现了北宋统治者“守内虚外”的统治政策,这不利于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故选C项,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禁军数量的增加而非官员数量的增加,故排除B项;中央集权力量的增强指的是中央对地方统治的加强,这从材料中无法直接体现,故排除D项。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西夏的统治。根据材料“右仆射兼中枢侍郎平章事臣张陟奉制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夏模仿北宋官制,故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西夏模仿宋朝制度建立官制,没有体现元昊所用臣僚的特点,且“均为汉族儒士”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西夏效仿宋朝官制的问题,无法得出西夏相权威胁皇权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西夏通过宗教维系上下级关系的信息,故C项错误。第11页共11页6.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把原军事组织的猛安谋克同地域性组织村寨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了对地方控制”可知,猛安谋克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适应了国家统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猛安谋克制是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并未效仿汉族地方管理制度,故B项错误;猛安谋克制是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并未推动金朝建立封建制度及加深女真的封建化,故CD项错误。故选:A。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所掌庶政一般采用官员集体参与的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行省权力具有“大而不专”的特点,故选B项;AC两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排除D项。故选:B。8.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舍弓马而习诗书”,“从郡人李宗哲进士业,而有声誉”,可以看出元朝对汉族文化的推崇,国家的统一,使得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更强,C项正确;元朝实行的“四等人制”,民族间的嫌隙仍存在,“消除”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民族融合,不能说“汉化完成”,排除B项;元朝是“四等人制”,并未实行民族平等政策,排除D项。故选:C。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纺织业。从材料“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江苏……湖南……宁夏……江西……浙江”可以看出宋代我国纺织业比较发达的地方是在南方,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宋代各地纺织品的考古发现,与对外贸易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考古发现了大量宋代纺织品,且纺织品的衣料多样化,并不能说明材质发生明显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进行南北纺织技术比较,故D项错误。10.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宋时牙人的种类增多,他们在边贸互市、城乡交流等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起着信息传递、媒介沟通、经营代理等重要作用”,可以看出宋朝牙人的增多,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B项正确;封建政府不可能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放松,排除D项。故选:B。第11页共11页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宋朝军队规模很大,北方军需给养仰仗南方,为了解决北方军需问题,需要从南方运粮,这一现象客观上推动了长途贩运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出现财政困难,故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出南方经济地位上升,结合所学可知,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是在南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为了解决北方军需问题,需要从南方运粮,而不是养兵政策存在弊端,故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北宋宰相共有71人,其中64人出身进士,其余非科举出身的7人中,竟无一人出身武臣”“澶渊之盟后,作为最高军事机关的枢密院中文官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可知,宋代官僚系统中文官占据了绝大多数,体现了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统治政策,B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了官僚的科举出身和文官的主流地位,没有体现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宋代治理政策具有分化事权特点”,排除C项;材料强调了崇文抑武政策对宋代文官出身的影响,没有体现贵族政治在宋代退出历史舞台,排除D项。故选B项。1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儒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的情况,说明儒学亟需自我革新完善,C项正确。这一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并没有出现动摇,排除A项;材料讲的是儒学在发展过程中亟需自我革新完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并没有讲到儒学对时代发展的阻碍,排除D项。1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的绘画特点。根据材料“两宋山水画对比”“某同学据上表得出‘地貌差异决定了绘画风格’的结论”可知,这位同学只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了两宋绘画的不同,并没有看到其深受两宋不同的社会环境影响,故选C项;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材料没有提到生产力方面的影响,故排除A项,该同学只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片面解读了表格信息,故排除B项;鉴赏艺术品应该从其风格、特点等方面全方位进行,而不是单独从绘画风格不同的原因方面鉴赏,故排除D项。15.答案:C第11页共11页解析:根据“在汉字文化圈内的朝鲜、日本、越南等东方邻国,很早就接受了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并且在书籍版式、字体、装订等方面,都仿照中国的习惯。”可得出中国的发明创造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映出中华文化强大的辐射作用,C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中国是中心,排除A项;中国自然科学并不发达,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到邻国,排除D项。16.答案:(1)冗官。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农时);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2)持否定(批评)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或官吏腐败)。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冗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农民得以安心生产。第四小问,由“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可知,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2)由“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可知,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17.答案:(1)特点:中枢机构组成人员大都为皇帝的亲信近臣;以内制外,集中皇权;官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中枢决策牵制机制逐步严密、完善。(2)特点:县是最稳定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县以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在不断调整;总趋势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不断加强。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为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汉武帝时期,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与中枢政要,外廷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政定方始知”。”可知,中枢机构组成人员大都为皇帝的亲信近臣;以内制外,集中皇权;根据材料“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充任“军机上行走”,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可知,一官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根据材料一“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票拟””批红”“军机处”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枢决策牵制机制逐步严密、完善。(2)特点:根据材料二“在这样的体制下,承担着日常治理重任的是县(含后来的散州)”可知,县是最稳定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根据材料二“汉代就有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宋代有路,多少都近于元以后的省,充分体现出大一统实在太大,很难由皇帝直接管理州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县以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在不断调整;总趋势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不断加强。意义:根据材料二“汉代就有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宋代有路,多少都近于元以后的省,充分体现出大一统实在太大,很难由皇帝直接管理州县。”并结合所学可知,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为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第11页共11页18.答案:(1)特点:城市经济功能明显;市坊不再分开(打破地点限制);市场交易打破时间限制;商品种类丰富;市场交易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海外贸易繁荣;城市出现娱乐场所;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2)积极意义:有利于提升个人的道德自觉;增强民族和社会凝聚力;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内在联系: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奢靡享乐之风盛行。张载试图用理学来维护传统儒家伦理道德,进而规范社会秩序。解析:(1)特点:根据“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得出城市经济功能明显、市坊不再分开(打破地点限制);根据“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得出市场交易打破时间限制、商品种类丰富和市场交易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根据“还有来自日本、高丽和大食(阿拉伯)等国的货物”得出海外贸易繁荣;根据“市内还出现了“瓦子”,里面有“勾栏”、酒肆和茶楼,还有说书、演戏的,是娱乐的中心。”得出城市出现娱乐场所;结合所学可得出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2)积极意义:根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从历史使命感、个人的道德、民族和社会凝聚力、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角度分析。内在联系:根据所学可从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奢靡享乐之风盛行。张载试图用理学来维护传统儒家伦理道德,进而规范社会秩序等方面概括。第11页共11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能力提升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0 19:58:04
页数:11
价格:¥5
大小:79.11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