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综合测试卷总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巴尔干地区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但是1908年的“波斯尼亚”危机和其后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均未引发世界大战,直到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才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此分析较为合理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纯属偶然B.大战注定爆发于1914年C.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奥匈帝国宣战的借口D.普林西普刺杀的是奥匈帝国的皇储2.法国贝当将军在回忆某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这旨在说明(  )A.索姆河战役的巨大消耗B.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C.战争成为新技术催化剂D.贝当为投降德国辩解3.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火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欧洲(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B.资本主义制度崩溃C.世界中心转移D.欧洲电力系统瘫痪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的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  )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5.如图是一幅有关国际联盟的漫画。画中的兔子说:“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备,我只能以我双眼的力量来震慑它。”通过漫画和兔子的话,分析国际联盟的弱点是(  )第15页共15页 A.曾寄托了无数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梦想B.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C.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D.缺少制止战争的有效手段6.列宁说:“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列宁作出以上判断的依据是1903年(  )A.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布成立B.列宁创办《火星报》C.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D.十月革命爆发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B.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C.保护了人民的利益D.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8.苏俄的某一政策“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这一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9.下图是一幅1933年的苏联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  )第15页共15页 A.国家干预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遭到严重破坏C.经济萧条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D.美苏在经济领域处于冷战对峙状态10.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这反映了苏联模式(  )A.全面实行余粮收集制B.放弃工业化发展之路C.优先发展农村和农业D.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11.甘地曾在给英国驻印总督的一封信中表示,“暴力派正在增加势力,扩大影响……我的目的在于发动那种力量(非暴力),既对付英国统治的有组织的暴力,又对付增长中的暴力派的无组织的暴力。无所作为就等于对上述两种势力的放任”。据此可知,甘地(  )A.目睹暴力的危害性,倡导与英国殖民当局合作B.抨击阿姆利则惨案,提出同英国全方面不合作C.主张对英国殖民当局“文明不服从”D.基于非暴力思想,主张管制暴力事件12.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积极申诉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的要求,并多方论证其应归还中国的观点。英、美、法等国代表认为“所请理由极为充分”。这一外交努力(  )A.表达了维护国家主权的要求B.改变了弱国外交形象C.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全力支持D.成功解决了山东问题1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这句话揭示了(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是意大利法西斯B.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有重大责任C.《凡尔赛条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第15页共15页 D.捷克斯洛伐克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1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说:“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和怯懦地发动进攻开始,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就已存在着战争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总统对外宣战需与国会商议B.这一演说表明美国放弃中立政策C.日本发动的进攻是指偷袭珍珠港D.美国对日宣战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人民意识到整体世界的存在及其双重性,整体世界开始朝制度化方向发展,其主要体现是(  )A.对法西斯的惩处B.世界贸易组织成立C.联合国成立及《联合国宪章》的制定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酝酿与成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1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1915年11月,俄、英、法三国公使朱尔典、库朋斯齐、康德奉本国政府之命,秘密与袁世凯北京政府接触,竭力劝诱中国对德宣战。袁世凯有参战的意向,但却遭到了日本的坚决反对。它一方面向北京政府表示,中国既然宣布中立,就无对德作战之理;另一方面又照会俄、英、法三国政府,由于中日的特殊地位,关于中国参战问题,没有经过日本同意,不得形成任何协定。直到1917年中国政府的实权操纵在亲日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手中,日本态度逆转,极力鼓动中国尽快参战,段祺瑞政府才宣战并派出17.5万华工到欧洲和中东去供帝国主义驱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阻止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国宣战延迟的认识。(6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第15页共15页 1928年苏联国家谷物生产总量为733.2百万公担,到1934年则降至676百万公担,与仍未实现全盘集体化的1928年相比,1931年谷物总产量比1928年净减57.2百万公担。针对集体化这种有助于工业化的发展却有损于农业本身的发展的事实,亚·鲍文符合事实地指出,“与其说集体化变成了农村社会主义的改造手段,不如说变成了一种资源从农村输往城市的办法(类似一种贡赋)”。材料二:有学者认为“政府干预的强弱与市场机能运作能力的强弱成反比”。但在有时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恰恰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少,即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实施上述农业政策的目的及对本国社会经济的影响。(6分)(2)结合中国现代史一个相关的史实,对材料二中的“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的观点加以说明。(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这些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摘编自黄正柏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材料二: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地区国家主要事件亚洲中国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度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作斗争非洲埃及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埃塞俄比亚埃俄比亚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拉丁美洲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墨西哥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1)根据材料一,概述两次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6分)第15页共15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何新特点?(8分)(3)简述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各种观点。起点时间主张者1931年九一八事变部分中国学者1937年七七事变部分中国学者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国际上大部分学者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部分欧洲学者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部分苏联和俄罗斯学者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部分欧美学者——摘编自张海鹏《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宏观反思》等(1)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存在多种观点,试分析其原因。(4分)(2)从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8分)第15页共15页 第七单元综合测试卷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巴尔干地区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但是1908年的“波斯尼亚”危机和其后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均未引发世界大战,直到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才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此分析较为合理的是( C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纯属偶然B.大战注定爆发于1914年C.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奥匈帝国宣战的借口D.普林西普刺杀的是奥匈帝国的皇储解析:无论是“波斯尼亚”危机和两次巴尔干战争,还是萨拉热窝事件,都是大国侵略巴尔干半岛的行为,故当时机成熟时,这些行为就是大国发动战争的借口,故C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各国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战争爆发是历史必然,故A项错误;大战注定爆发于1914年表述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D项只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表象分析,不能体现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故错误。2.法国贝当将军在回忆某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这旨在说明( B )A.索姆河战役的巨大消耗B.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C.战争成为新技术催化剂D.贝当为投降德国辩解解析:从材料“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这是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故B项正确。3.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火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欧洲( C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B.资本主义制度崩溃C.世界中心转移D.欧洲电力系统瘫痪解析:根据题干“灯火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向北美转移,故C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整个欧洲熄灭”不符,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并非使资本主义制度崩溃,排除B项;D项是对“灯火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的误读,排除。第15页共15页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的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 A )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D.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解析:注意题干关键词“决定因素”,一个国家的实力决定了它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后,国际关系之所以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主要原因在于帝国主义国家实力的对比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故选A项。5.如图是一幅有关国际联盟的漫画。画中的兔子说:“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备,我只能以我双眼的力量来震慑它。”通过漫画和兔子的话,分析国际联盟的弱点是( D )A.曾寄托了无数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梦想B.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C.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D.缺少制止战争的有效手段解析:国际联盟成立初期,在恢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故B项错误;A、C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漫画中的兔子即国际联盟,“兔子”的话表明国际联盟在面对国际冲突时不能进行有效制止,故选D项。6.列宁说:“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列宁作出以上判断的依据是1903年( C )A.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布成立B.列宁创办《火星报》C.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D.十月革命爆发解析: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列宁的拥护者在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被称为“布尔什维克”,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故C项正确。第15页共15页 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A.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B.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C.保护了人民的利益D.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解析:根据材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并结合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利于集中国家人力、物力、财力以保证军事的胜利,但战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B项正确,C项错误;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是通过1917年的二月革命,与材料无关,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时期适应了苏俄的国情,D项错误。8.苏俄的某一政策“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这一政策是( B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解析:新经济政策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以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对于国家无法经营的企业采取租赁和租让的方式给资本家经营,故答案为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企业国有化管理,排除A项;C、D两项属于苏联模式的内容,该时期排斥资本主义经济,均排除。9.下图是一幅1933年的苏联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 A )A.国家干预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遭到严重破坏C.经济萧条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D.美苏在经济领域处于冷战对峙状态解析:据漫画内容,西方国家对1928年苏联提出的五年计划进行嘲笑,而1933年在苏联成就面前低下头可知,苏联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体现了国家干预的优越性,故答案为A项;苏联漫画没有体现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不切实际的幻想”可知,西方国家对苏联进行了嘲笑,故C项错误;美苏冷战开始于1947年,与材料“1933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第15页共15页 10.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这反映了苏联模式( D )A.全面实行余粮收集制B.放弃工业化发展之路C.优先发展农村和农业D.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解析:材料“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反映的是苏联模式通过指令性计划发展经济的特点,故选D;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在苏联工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苏联模式,排除B;苏联模式的特点之一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C。11.甘地曾在给英国驻印总督的一封信中表示,“暴力派正在增加势力,扩大影响……我的目的在于发动那种力量(非暴力),既对付英国统治的有组织的暴力,又对付增长中的暴力派的无组织的暴力。无所作为就等于对上述两种势力的放任”。据此可知,甘地( D )A.目睹暴力的危害性,倡导与英国殖民当局合作B.抨击阿姆利则惨案,提出同英国全方面不合作C.主张对英国殖民当局“文明不服从”D.基于非暴力思想,主张管制暴力事件解析:根据材料“我的目的在于发动那种力量(非暴力),既对付英国统治的有组织的暴力,又对付增长中的暴力派的无组织的暴力。无所作为就等于对上述两种势力的放任”可知,甘地主张非暴力,既反对对英国统治的有组织暴力,又反对印度暴力派的无组织暴力,因此D正确;根据材料“对付英国统治的有组织的暴力”可知,甘地同样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A;根据“甘地曾在给英国驻印总督的一封信中表示”可知,甘地并不是与英国全方面不合作,B排除;C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12.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积极申诉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的要求,并多方论证其应归还中国的观点。英、美、法等国代表认为“所请理由极为充分”。这一外交努力( A )A.表达了维护国家主权的要求B.改变了弱国外交形象C.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全力支持D.成功解决了山东问题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在巴黎和会上,中方代表“积极申诉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的要求”,并且“多方论证其应归还中国”,这反映出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要求,故选A项。1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这句话揭示了( B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是意大利法西斯B.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有重大责任C.《凡尔赛条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D.捷克斯洛伐克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第15页共15页 是指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负有一定的责任,故B正确;A、C、D三项与材料“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所体现的绥靖政策的主旨不符,故排除。1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说:“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和怯懦地发动进攻开始,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就已存在着战争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美国总统对外宣战需与国会商议B.这一演说表明美国放弃中立政策C.日本发动的进攻是指偷袭珍珠港D.美国对日宣战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解析:根据材料“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和怯懦地发动进攻开始”,结合所学可知,该事件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故选C项;美国宪法规定,宣战权在国会,总统有向国会提交对某国宣战的提案权,提案需经国会批准,故排除A项;1941年3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租借法案》经罗斯福签署后正式生效,标志着美国改变了中立政策,故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故排除D项。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人民意识到整体世界的存在及其双重性,整体世界开始朝制度化方向发展,其主要体现是( C )A.对法西斯的惩处B.世界贸易组织成立C.联合国成立及《联合国宪章》的制定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酝酿与成立解析: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各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强烈愿望,反映出各国人民意识到整体世界的存在需要一个维护世界共同安全的国际性组织,表明整体世界开始朝制度化方向发展,故答案为C项;A项与“整体世界开始朝制度化方向发展”无关,排除;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是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只是针对“整体世界”的某一方面采取的措施,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1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1915年11月,俄、英、法三国公使朱尔典、库朋斯齐、康德奉本国政府之命,秘密与袁世凯北京政府接触,竭力劝诱中国对德宣战。袁世凯有参战的意向,但却遭到了日本的坚决反对。它一方面向北京政府表示,中国既然宣布中立,就无对德作战之理;另一方面又照会俄、英、法三国政府,由于中日的特殊地位,关于中国参战问题,没有经过日本同意,不得形成任何协定。直到1917年中国政府的实权操纵在亲日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手中,日本态度逆转,极力鼓动中国尽快参战,段祺瑞政府才宣战并派出17.5万华工到欧洲和中东去供帝国主义驱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阻止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国宣战延迟的认识。(6分)第15页共15页 答案:(1)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交战双方竞相结交盟友以扩大势力;北洋政府在战争初期曾宣布中立;英日结盟,英国对日本侵略中国山东等行动不加干涉;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成为亚洲强国。(2)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否,完全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理应由中国自己决定。事实正好相反,中国参战与否却是由外国(通过其代理人)裁定的。这说明在帝国主义强权政治背景下,弱国完全无独立的主权可言。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28年苏联国家谷物生产总量为733.2百万公担,到1934年则降至676百万公担,与仍未实现全盘集体化的1928年相比,1931年谷物总产量比1928年净减57.2百万公担。针对集体化这种有助于工业化的发展却有损于农业本身的发展的事实,亚·鲍文符合事实地指出,“与其说集体化变成了农村社会主义的改造手段,不如说变成了一种资源从农村输往城市的办法(类似一种贡赋)”。材料二:有学者认为“政府干预的强弱与市场机能运作能力的强弱成反比”。但在有时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恰恰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少,即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实施上述农业政策的目的及对本国社会经济的影响。(6分)(2)结合中国现代史一个相关的史实,对材料二中的“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的观点加以说明。(8分)答案:(1)目的: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服务。影响: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的发展,最终也阻碍了苏联工业化的发展。(2)1953—1957年中国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显著,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史实之一)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所造成的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史实之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史实之三。若答出土地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目的,根据材料一“集体化这种有助于工业化的发展”进行回答;影响,根据材料一“1931年谷物总产量比1928年净减57.2百万公担……‘与其说集体化变成了农村社会主义的改造手段,不如说变成了一种资源从农村输往城市的办法’”并结合所学从服务于工业化、阻碍农业发展进行阐述。(2)根据题干“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可知,应从政府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论述,故可结合所学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及作用、国民经济调整的背景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社会生活的变化原因结合国家政策分别进行论述即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第15页共15页 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这些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摘编自黄正柏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材料二: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地区国家主要事件亚洲中国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度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作斗争非洲埃及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埃塞俄比亚埃俄比亚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拉丁美洲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墨西哥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1)根据材料一,概述两次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何新特点?(8分)(3)简述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4分)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这些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以不同的方式,促进了被压迫民族的新觉醒;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2)总体看更为广泛、激烈和彻底,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具体国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大部分国家仍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争取独立、建立民主政府;有的国家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寻求独立解放的道路;个别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与反法西斯斗争交织在一起。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多样性,主要是争取或捍卫独立主权并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武装斗争,有的则引向现代发展道路。(3)虽然它们大多未能取得最终胜利,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一中“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民族工商业……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第15页共15页 等信息,从当地经济、政治、阶级关系的发展,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国际环境改变等方面,概述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2)特点,根据材料二“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中,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整体和六个典型的代表,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等信息,结合所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知识,从整体的范围、方式、水平,到各国具体的领导、道路选择,再到多样性和现代化发展等角度分析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特点。(3)影响,根据所学知识,运用辩证方法,从打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促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调整等方面,说明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各种观点。起点时间主张者1931年九一八事变部分中国学者1937年七七事变部分中国学者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国际上大部分学者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部分欧洲学者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部分苏联和俄罗斯学者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部分欧美学者——摘编自张海鹏《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宏观反思》等(1)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存在多种观点,试分析其原因。(4分)(2)从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8分)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涉及的范围大、国家主体多,过程曲折复杂,导致认定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难度大;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局部扩大至世界范围,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较难认定;由于研究者的立场、角度、方法、情感和占有史料、判断标准的不同,对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同。(2)观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理由:①日本是法西斯阵营三大轴心国之一,日军早于德、意最早发动了法西斯侵略战争,亚洲战争策源地最早形成。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事实上已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独立抗击日军侵略,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既是为中国而战,也是为世界而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如果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亚洲战场日军无条件投降为结束标志,但不承认亚洲战场的起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这在逻辑上讲不通。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应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逐步扩大至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亚洲,也结束于亚洲。观点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应为两个,即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第15页共15页 理由: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成为世界性大战是有一个过程的,简单地把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都不足以阐明这次世界大战过程的复杂性。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两个战争策源地,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亚洲地区日本法西斯发起侵略的开始,1939年德国侵入波兰是欧洲地区德国法西斯发起侵略的开始。③只强调欧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是没有看到亚洲战场的重要性;只强调亚洲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是没有看到欧洲战场的重要性。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两个起点,才能准确阐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才能阐明亚洲战场与欧洲战场同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才更符合历史实际。解析:第(1)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存在多种观点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涉及的范围大、国家主体多,过程曲折复杂,导致认定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难度大。不同的学者认识不同。第(2)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从材料中选择任意一种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第15页共15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3-21 20:24:08 页数:15
价格:¥5 大小:862.61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