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部编版(2016)
>
七年级下册
>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题 古诗词鉴赏与课外文言文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题 古诗词鉴赏与课外文言文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22
2
/122
3
/122
4
/122
剩余1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期中复习课件古诗词鉴赏课外文言文 期中复习课件古诗词鉴赏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1.①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②游子思乡之苦。【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和情感的分析。第一问:“谁家玉笛暗飞声”句意为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个“暗”字写出一曲笛声不期然突然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与“谁”照应,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第二问: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折柳”,即《折杨柳》,内容多写离别之情。“柳”谐音“留”,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笛声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思乡之情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故全诗抒发了一个游子的思乡之苦。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2.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作者《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是一首写暮春的诗歌。B.这首诗描写了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暮春景物,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情感。C.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间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D.诗人对“杨花榆荚”的调侃,并不是为了赞许,只是为了表达厌恶之情。3.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D3.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解析】2.D.有误。诗人对“杨花榆荚”的调侃,说明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此处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感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3.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赏析诗句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关键词;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五、揭示其蕴含的哲理。此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百般红紫斗芳菲”意思是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于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能“知”能“解”还能“斗”。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堪称平中翻新,颇富奇趣。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岑参,唐代诗人。天宝八载,作者在赴任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途中写下这首诗。B.第一句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在长安的家,“东望”点明了长安的位置。C.第二句“双袖龙钟泪不干”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在强调思念亲人的情感。龙钟即年迈的意思。D.“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岑参,唐代诗人。天宝八载,作者在赴任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途中写下这首诗。B.第一句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在长安的家,“东望”点明了长安的位置。C.第二句“双袖龙钟泪不干”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在强调思念亲人的情感。龙钟即年迈的意思。D.“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4.C5.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解析】4.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C项中“龙钟即年迈的意思”理解有误,龙钟应该是涕泪淋漓的样子。故选C。5.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和诗人感情的理解。“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诗人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据此理解作答。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6.同为写春天的诗,两首诗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6.同为写春天的诗,两首诗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6.韩愈的《晚春》描写的是暮春景色,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初春景色。【解析】6.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抓住描写春天特点的句子分析。由题目“晚春”及内容“不久归”“杨花榆荚”可知,韩愈的《晚春》描写的是暮春景色;由“几处早莺”“谁家新燕”“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可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初春景色。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7.两首诗分别用哪些事物表现季节的特征?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7.两首诗分别用哪些事物表现季节的特征?7.韩愈的《晚春》,用百花盛开争芳斗艳,杨花、榆荚如雪般纷纷飘落,写出了暮春的特征。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则用“水面初平”、“争暖树”的早莺、“啄春泥”的新燕、“渐欲迷人眼”的乱花、“才能没马蹄”的浅草写出水初涨、日初暖、燕初回、花初开、草初萌的初春景色。【解析】7.韩愈的《晚春》,意思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于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所以是用百花盛开争芳斗艳,杨花、榆荚如雪般纷纷飘落,写出了暮春的特征。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因为是早春,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因为是早春,莺、燕还很少,所以是“几处”“争暖树”“谁家”“啄春泥”;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是“渐欲迷人眼”的乱花、“才能没马蹄”的浅草。据此分析哪些事物即可。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睛①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8.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9.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睛①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8.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9.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8.选取典型的景物,发挥想象,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相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任写两点即可),写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峡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景象。9.“急纷纷”写出了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无奈、伤感)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悲哀、抑郁)。【解析】8.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先分析景物描写的手法。这两句诗中所写的景物有“湖外草”“海东云”和“莺”“鹤”等,前者是静态,后者是动态。写“湖外草”“海东云”用“碧”和“红”等色彩,调动人的视角感官;写“莺”“鹤”时,则抓住了声音(“相和”)和动作(“摩霄”),有实写,有虚写,从空间上看,有远有近。然后分析其作用。景物描写,不但写出景物本身的特点,而且渲染氛围,表达某种情感,情景交融。9.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的分析。解答时要联系全诗的内容,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注释里已表明“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据此可以判断出诗人的情感。“急纷纷”写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0.解释下面的词语:①龙钟:____②凭:____11.第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第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0.解释下面的词语:①龙钟:____②凭:____11.第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第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10.①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②凭:请求,烦劳。11.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解析】10.本题考查诗句中词语的理解,解答时需要全面理解诗歌内容。“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龙钟”的原意是指流泪的样子。这里的意思是沾湿。作者此时身居边塞,远离家乡,每每念及,双袖就为泪水所沾湿。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凭君传语报平安”: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凭:托,烦,请。11.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主旨的理解。因为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正因为有浓重的思乡念亲之情,才在无纸笔顾不上写信的情景之下,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作者报的是平安,是因为不想让家人挂念,这也是亲人最关心的问题。所以三四句是把一二句中的浓重情感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并不矛盾。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1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1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12.示例: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悠扬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个角落。13.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解析】12.本题考查描写诗歌所展现的画面。注意不能只是解释诗句。描绘,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一二句的意思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据此描写即可。13.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理解诗词的情感;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故园情”一词就集中表现了诗人内心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意。 诗歌赏析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4.“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钟”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15.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赏析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4.“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钟”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15.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4.“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15.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解析】14.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感悟能力。要从写作背景、题目、内容来整体感知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描述诗人偶遇进京的使者,托入京使给家人传信,来表达诗人思乡怀亲的情感。诗句中“龙钟”是沾湿的意思,形象的写出诗人因思乡怀亲而泪流满面的样子。15.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感悟。要从写作背景、题目、内容来整体感知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岑参作为边塞诗人,久戍边疆,内心一定是思乡怀亲的。同时结合诗句的具体描述,从“故园”、“泪不干”、“报平安”等词句中都传递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小题北陂①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注)①陂(bēi):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边小洲。1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点出北陂杏花不同于他处杏花的环境特点,“春水绕”三字是全诗的关键,后边的诗句便从这三字来生出。B.第二句描绘临水杏花的姿态:花傍水生,朵朵妖娆:影投水面,摇曳多姿。岸中花,水中影,相互映衬,都占有明媚的春光,美艳动人。C.第三句中的“雪”字,形象精妙,不仅写出杏花的颜色,而且给人以明亮、高洁的感受。杏花志洁行芳,品格不俗,花格就是诗人的人格。D.第四句中“碾成尘”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均以直接描绘眼前之景来托物言志,表现了诗人的高尚节操。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小题北陂①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注)①陂(bēi):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边小洲。1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点出北陂杏花不同于他处杏花的环境特点,“春水绕”三字是全诗的关键,后边的诗句便从这三字来生出。B.第二句描绘临水杏花的姿态:花傍水生,朵朵妖娆:影投水面,摇曳多姿。岸中花,水中影,相互映衬,都占有明媚的春光,美艳动人。C.第三句中的“雪”字,形象精妙,不仅写出杏花的颜色,而且给人以明亮、高洁的感受。杏花志洁行芳,品格不俗,花格就是诗人的人格。D.第四句中“碾成尘”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均以直接描绘眼前之景来托物言志,表现了诗人的高尚节操。16.D【解析】16.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D项,第四句“纵被”与“绝胜”照应,“吹作雪”与“碾成尘”对比,表达诗人要保持高洁的品德,不愿“碾作尘”的思想感情。诗人是鄙视任人践踏,碾成尘土,满身污秽的南陌杏花,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碾成尘”意义不同。选项中的“异曲同工”的表述是不正确的。故答案为D。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小题。北陂①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注)①陂(bēi):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边小洲。17.“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小题。北陂①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注)①陂(bēi):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边小洲。17.“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17.“纵被”:杏花即使零落,也要在清波中保持高洁,不要碾成尘土,任人践踏,满身污秽。“落红”:化作泥土滋养新的花朵,歌颂奉献精神。【解析】17.试题分析: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意思是,即使像雪样被东风吹落,也胜过南阳杏花碾为尘。可知杏花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落花并不是无情的,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花朵成长。表现了“落红”的奉献精神。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早发[唐]韦庄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18.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19.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早发[唐]韦庄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18.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19.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18.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19.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或衬托,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衬托出发得早也可)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解析】18.本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总体把握能力。分析时理解分析诗文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也就是要找出诗歌哪些地方体现了“早”字。首联的“早雾”;颔联的“鸡未唱,马频嘶”;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这些都写出诗人出发之早。据此理解作答。19.本道题考查对诗歌修辞手法和情感内涵的分析能力。“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作“珪”,说自己已经走出了三十里,天上的残月依旧高悬,极力说明行路之早,表达了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0.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0.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20.B【解析】20.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能力。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说“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不准确。故选B。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1.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请自选角度加以赏析。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1.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请自选角度加以赏析。21.示例“直”字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苍茫感。这两个字写出了沙漠景象的平旷雄奇。(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亦可)【解析】21.本题考查鉴赏词语的能力。鉴赏时,注意结合边塞的环境特点和诗人的感受,作综合分析。例如,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2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二月初惊见草芽”中的“惊”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诗的三,四两句生动传神,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要赏析。 2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二月初惊见草芽”中的“惊”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诗的三,四两句生动传神,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要赏析。22.(1)“惊”字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2)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却嫌”“故穿”,把春雪拟成人,使雪花也仿佛具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以春的气息,渲染出了热闹而喜悦的气氛。【解析】(1)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第二句诗的意思是: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这句诗中“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三四句的意思是: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白雪本是无情之物,但这里却赋予了它人的情感,这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据此可作答。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①[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②飞。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蝶:蝴蝶。23.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①[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②飞。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蝶:蝴蝶。23.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23.“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解析】23.本题考查诗句分析能力,范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具体描写景色的诗句为前两句,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因此此题填“麦花雪白”或“菜花稀”都算对;高诗是一首描写晚春时景的田园诗,但是清晰描写暮春时节的诗句则是后两句,通过百花尽落来展现暮春时节的景象。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①[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②飞。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蝶:蝴蝶。24.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①[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②飞。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蝶:蝴蝶。24.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24.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解析】24.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运用。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高诗中“无人”和“惟有”形成了对比,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高诗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末句“菜哇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25.诗歌语言讲究凝练,一字便能透露作者的情思。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知”和“斗”二字的妙处。26.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贬抑“杨花榆荚”的诗,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褒扬“杨花榆荚”的诗。你赞成哪一种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25.诗歌语言讲究凝练,一字便能透露作者的情思。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知”和“斗”二字的妙处。26.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贬抑“杨花榆荚”的诗,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褒扬“杨花榆荚”的诗。你赞成哪一种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25.花木本是无情之物,但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表现出诗人爱春惜春之情。26.示例一:我认为是贬抑。杨花榆荚既无绚丽色彩,也无妩媚姿态,经风一吹纷纷飘落,只知道像雪花那样漫天飞舞,虽然有了短暂的张扬,但顷刻间化为乌有。示例二:我认为是褒扬。杨花榆荚虽然不像百花那样鲜艳美丽,但面对即将逝去的春天,它们也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为留住春色不惜牺牲自身,像雪花那样漫天飞舞,为增添春意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解析】25.分析诗句中重要词语的表现力。一定要把关键词放到诗句中去理解。“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知”字,用在“草树”上;“斗”用在“红紫”上,可知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其作用当与拟人法的作用大致相同。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外,还要答出诗人的爱春惜春情感。26.这是道比较开放的试题,答题时可自由选择答案,但都必须言之有理。如果认为是贬抑,可抓住杨花榆荚虽然有短暂的张扬,但顷刻间化为乌有的特点分析;如果认为是褒扬,可从它们为增加春意而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方面去分析。 古诗文赏析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27.词的上片采用______________手法,突出了环境______________的特点。28.试分析下片最后两句中“弄”和“碎”两字的妙处。 古诗文赏析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27.词的上片采用______________手法,突出了环境______________的特点。28.试分析下片最后两句中“弄”和“碎”两字的妙处。27.以动衬静(对比)清幽(寂静)28.一个“弄”字表现出佳人戏水时天真、可爱、喜悦的情态(1分);一个“碎”字把水珠四射,破碎落地的动态表现行十分生动。【解析】27.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本诗以落棋之声惊醒昼眠来以动衬静(对比),突出环境的清幽(寂静)。28.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这首词以棋声烘托环境的幽静,而棋声能“惊”她的昼眠,读者可以想象,在这么静的环境中,她大概已经睡足,所以丁丁的落子声便会把她惊醒。醒来不觉得余倦未消,心中没有不快,可见首夏清和天气之宜人。一个“弄”字表现出佳人戏水时天真、可爱、喜悦的情感;一个“碎”字把水珠四射,破碎落地的动态表现的十分生动。 期中复习课件课外文言文 第1篇犬救幼女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母未时上山采薪,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俄大雪,母薄暮①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②不见女。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是夜其幼女之父母悲痛欲绝③,以为女或溺水,或堕井,或为狼所食。凌晨,复邀邻人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在旁,乃不死。此雍正④十一年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选自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注释】①暮:傍晚。②竟:终。③绝:死。④雍正:清爱新觉罗·胤禛的年号。 第1篇犬救幼女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母未时上山采薪,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俄大雪,母薄暮①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②不见女。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是夜其幼女之父母悲痛欲绝③,以为女或溺水,或堕井,或为狼所食。凌晨,复邀邻人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在旁,乃不死。此雍正④十一年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选自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注释】①暮:傍晚。②竟:终。③绝:死。④雍正:清爱新觉罗·胤禛的年号。参考译文:呈贡县村民养了一条狗,十分温顺。母亲下午一时到三时左右上山砍柴时,小女儿跟随她但是赶不上,比母亲落后一里左右。片刻,下起了大雪,母亲傍晚背着柴回来,发现女儿和狗都不见了。母亲非常惊恐,在村中来回跑大声呼叫,始终不见女儿。邻居们帮助她寻找,也对事情的解决没有丝毫作用。这天晚上父母悲痛欲绝,认为女儿或许被水淹死了,或许掉进井里了,或许被狼吃了。凌晨,父母再次请邻居帮助寻找女儿。见到女儿睡在一棵大树下,狗依偎在旁边,竟然没有死。这是雍正十一年十一月的事情,当地(同县)的人没有一个不称赞的。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母未时上山采薪()(2)幼女随之不及()(3)母薄暮负薪归()(4)或堕井()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母未时上山采薪()(2)幼女随之不及()(3)母薄暮负薪归()(4)或堕井()【参考答案】1.(1)砍柴(2)赶上(3)迫近、接近(4)或许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节奏。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不见女。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节奏。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不见女。【参考答案】2.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不见女。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2)犬倚偎在旁,乃不死。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2)犬倚偎在旁,乃不死。【参考答案】3.(1)邻居们帮助她寻找,也没有办法找到她女儿。(2)狗依偎在旁边,(女儿)竟然没有死。 4.从文章内容来看,文中的犬有什么特征? 4.从文章内容来看,文中的犬有什么特征?【参考答案】4.文中的犬忠诚、讲义气、重感情。 第2篇杨万里忧国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②。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④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⑤。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⑥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偏:固执。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hèn)。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⑤掖垣:泛指高官。⑥僭(jiàn):超越本分。⑦邸(dǐ):此指官府。⑧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第2篇杨万里忧国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②。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④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⑤。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⑥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选自《宋史·杨万里传》)参考译文:杨万里为人刚强而偏狭。孝宗起初爱他的才能,征求周必大的意见。周必大对杨万里没有好评,因此不被重用。韩侂胄当政,想网罗四方知名人士为他的羽翼,曾经修筑南园,嘱托杨万里做记,许以中书、门下省的高位。杨万里说“:官可以抛弃,记却不可写。”韩侂胄非常生气,便改命他人做记。杨万里在家闲了十五年,都是韩侂胄把持国柄的时候。韩侂胄专权僭越日益严重,杨万里非常忧愤,郁郁成疾。家里人知道他是忧国,因此凡是邸吏通报当时的政治形势的都不告诉杨万里。有一天忽然他的族子从外面来,立即告诉他韩侂胄对金用兵的事。杨万里听了失声痛哭,马上叫拿纸来写道:“韩侂胄奸臣,专权跋扈目无皇上,轻易动兵残害人民,阴谋危害国家。我的头在此,却落得个报国无路,惟有一个人孤独忧愤!”又写了十四言留别妻子,写完后就逝世了。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必大无善语()(2)尝筑南园()(3)属万里为之记()(4)亟呼纸书曰()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必大无善语()(2)尝筑南园()(3)属万里为之记()(4)亟呼纸书曰()【参考答案】1.(1)好的(2)曾经(3)通“嘱”,嘱咐(4)立刻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一处节奏。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一处节奏。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参考答案】2.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欲网罗四方知名人士相羽翼。(2)皆其柄国之日也。(3)专权无上。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欲网罗四方知名人士相羽翼。(2)皆其柄国之日也。(3)专权无上。【参考答案】3.(1)(韩侂胄)想网罗四面八方的知名人士来辅助他。(2)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3)(韩侂胄)独揽大权无视皇上。 4.文中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 4.文中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参考答案】4.文中所写的事情有:①宁愿不做官,也不给韩侂胄写文章;②闲居十五年,忧心国事而病倒;③写下内心忧愤,怀着满腔爱国之心撒手人寰。这些事情表现了杨万里刚正不阿、不慕名利、关心国家、正直善良的品质。 第3篇徐有功执法皇甫文备①,武后②时酷吏也,与徐大理③论狱④,诬徐党逆人⑤,奏成其罪。武后特出之。无何文备为人所告有功讯之在宽。或曰:“彼曩⑥时将陷公于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徐曰:“汝所言者,私忿也;我所守者,公法也。安可以私害公?”【注释】①皇甫文备;复姓皇甫。②武后:指则天。③徐大理:指徐有功。大理是官名,主管刑法。④狱:案件。⑤党逆人:与叛逆分子勾结。⑥曩:以往。过去、从前。 第3篇徐有功执法皇甫文备①,武后②时酷吏也,与徐大理③论狱④,诬徐党逆人⑤,奏成其罪。武后特出之。无何文备为人所告有功讯之在宽。或曰:“彼曩⑥时将陷公于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徐曰:“汝所言者,私忿也;我所守者,公法也。安可以私害公?”【注释】①皇甫文备;复姓皇甫。②武后:指则天。③徐大理:指徐有功。大理是官名,主管刑法。④狱:案件。⑤党逆人:与叛逆分子勾结。⑥曩:以往。过去、从前。参考译文:皇甫文备,是武则天时代残酷的狱吏,跟徐有功讨论案件,诬蔑徐有功与叛逆分子勾结,呈报皇上他的罪状,武则天特地让徐有功解脱被诬陷的罪责。不久,皇甫文备被人告发,但徐有功却按正常的制度来处置他,有的人说:“他先前诬陷你,想要置你于死地,现在你反而想放了他,为什么呢?”徐有功说:“你说的是私仇,我所坚守的是公正的法律,怎么可以因为个人的恩怨而去危害司法公正呢?”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武后特出之()(2)文备为人所告()(3)有功讯之在宽()(4)或曰()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武后特出之()(2)文备为人所告()(3)有功讯之在宽()(4)或曰()【参考答案】1.(1)出,名词作动词,使....出.这里指让徐有功解脱被诬陷的罪责(2)被(3)宽松(4)有的人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节奏。无何文备为人所在告有功讯之宽。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节奏。无何文备为人所在告有功讯之宽。【参考答案】2.无何/文备为人所告/有功讯之在宽。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彼曩时将陷公于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2)安可以私害公?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彼曩时将陷公于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2)安可以私害公?【参考答案】3.(1)他(皇甫文备)先前诬陷你,想要置你于死地,现在你反而想放了他,为什么呢?(2)怎么可以因为个人的恩怨而去危害司法公正呢? 4.请你评价一下徐有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请你评价一下徐有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参考答案】4.徐有功正直立朝,秉公执法,不计较个人荣辱,不因个人恩怨而公报私仇,是一位难得的好官。 第4篇《三国志》节选建安五年,曹公①东征,禽②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③,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④其所赐,拜书告辞。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节选自《三国志》,有删改)[注释]①曹公:即曹操。下文的“羽”和“绍”分别为关羽、袁绍。②禽:通“擒”。③白马:地名。④封:封存。 第4篇《三国志》节选建安五年,曹公①东征,禽②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③,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④其所赐,拜书告辞。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节选自《三国志》,有删改)[注释]①曹公:即曹操。下文的“羽”和“绍”分别为关羽、袁绍。②禽:通“擒”。③白马:地名。④封:封存。参考译文:建安五年,曹操东征。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待他非常客气。袁绍派遣大将军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让张辽和关羽作先锋迎击颜良。关羽远远望见了颜良的旗帜和车盖,便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颜良,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人能够抵挡他,于是解了白马之围。当初,曹操佩服关羽的为人,而观察他的心情神态并无久留之意,对张辽说:“你凭私人感情去试着问问他。”不久张辽询问关羽,关羽感叹地说:“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情义深厚,但是我受刘将军的深恩,发誓与他同生死,不能背弃他。我终将不能留下,我必当立功来报答曹公后才离开。”张辽将关羽的话回报给曹操,曹操认为他是义士。关羽杀了颜良后,曹操知道他一定会离走,便重加赏赐。关羽全部封存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书告辞,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曹操左右的人想要追赶关羽,曹操说:“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主人,不必追了。”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谓张辽曰()(2)曹公义之()(3)及羽杀颜良()(4)曹公知其必去()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谓张辽曰()(2)曹公义之()(3)及羽杀颜良()(4)曹公知其必去()【参考答案】1.对......说,告诉(2)认为......仁义(3)等到了⋯⋯的时候(4)离开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节奏。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节奏。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参考答案】2.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2)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2)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参考答案】3.(1)曹操佩服关羽的为人,而观察他的心情神态并无久留之意。(2)我(关羽)必当立功来报答曹公后才离开。 4.阅读上文,说说文中的关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阅读上文,说说文中的关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参考答案】4.文中的关羽是一个骁勇善战、忠诚、重义气的人。 第5篇亲尝汤药汉文帝,名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为之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选自郭居敬《二十四孝》) 第5篇亲尝汤药汉文帝,名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为之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选自郭居敬《二十四孝》)参考译文:汉文帝刘恒是高祖刘邦的四儿子,最初被封为代王。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他的母亲常年患病,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亲尝汤药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帝奉养无怠()(2)汤药非口亲尝()(3)弗进()(4)仁孝闻天下()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帝奉养无怠()(2)汤药非口亲尝()(3)弗进()(4)仁孝闻天下()[参考答案】1.(1)松懈(2)亲自(3)不(4)闻名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一处节奏。汤药非口亲尝弗进。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一处节奏。汤药非口亲尝弗进。[参考答案】2.汤药非口亲尝/弗进。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帝为之目不交睫,衣不解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帝为之目不交睫,衣不解带。[参考答案】3.汉文帝因为母亲的病而常常不睡觉,整日衣带不解。 4.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4.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参考答案】4.对母亲应有孝顺之心。(意思对即可) 第6篇纯孝之报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②焦饭,归以遗③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④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⑥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铛(chēnɡ):平底浅锅。②贮录:储存,收存。③遗(wèi):给予。④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⑤未展:来不及。⑥军人:这里指官军。 第6篇纯孝之报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②焦饭,归以遗③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④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⑥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选自《世说新语》)参考译文:吴郡人陈遗,在家里很孝顺。他母亲爱吃浅平铁锅底下的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时,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烧饭,就把锅巴存起来,带给母亲吃。后来遇上孙恩贼兵在吴郡作乱,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有几斗锅巴,他来不及回家,便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被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到山林沼泽地,没有吃的,大多人都饿死了,只有陈遗靠锅巴活了下来。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挚孝心的报答。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母好食铛底焦饭()(3)后值孙恩贼出吴郡()(2)恒装一囊()(4)逃走山泽()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母好食铛底焦饭()(3)后值孙恩贼出吴郡()(2)恒装一囊()(4)逃走山泽()【参考答案】1.(1)吃(2)经常,常常(3)适逢、正赶上(4)跑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节奏。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节奏。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参考答案】2.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2)遗独以焦饭得活。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2)遗独以焦饭得活。【参考答案】3.(1)(陈遗)每次煮饭,就把锅巴存起来,回家时把(它)送给母亲。(2)只有陈遗因为有锅巴得以活了下来。 4.请结合原文说说当时的人们认为陈遗能够在战争中活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示? 4.请结合原文说说当时的人们认为陈遗能够在战争中活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示?【参考答案】4.“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当时的人们认为陈遗能够在战争中活下来是因为他对他母他纯挚孝心的报答。启示:好人终有好报;“百善孝为先”,我们要孝顺自己的父母。 第7篇陆绩怀橘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当时的大豪强)。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装到怀里)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送)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选自陈寿《三国志》,有删改) 第7篇陆绩怀橘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当时的大豪强)。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装到怀里)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送)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选自陈寿《三国志》,有删改)参考译文:陆绩,他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人。他的官职到了太守,对天文和历法很精通。他的父亲陆康曾经担任庐州太守并与袁术往来密切。陆绩六岁时,在九江拜见袁术。袁术让人给他吃橘子。陆绩在怀里藏了三个橘子。临走时,陆绩告辞袁术,橘子掉落在地上。袁术笑着说:“陆绩,你来别人家做客,怀里怎么还藏着橘子?”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橘子很甜,我想要留给母亲吃。”袁术说:“陆绩这么小就知道孝敬,长大后一定会成才。”袁术对他大为惊讶,后来经常跟别人称赞他的美德。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官至太守()(2)术奇之()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官至太守()(2)术奇之()[参考答案]1.(1)达到(2)代词,代陆绩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节奏。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节奏。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参考答案]2.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是橘甘,欲怀而遗母。(2)术奇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是橘甘,欲怀而遗母。(2)术奇之。[参考答案]3.(1)这橘子甘甜,想要装在怀里送给母亲。(2)袁术认为陆绩与众不同。 4.请评价“陆绩怀橘”的行为。 4.请评价“陆绩怀橘”的行为。[参考答案]4.陆绩小时候就知道孝敬母亲顾念母亲,难能可贵。 第8篇原谷谏父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选自《太平御览》)[注释]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⑥是以:即“以是”,因此。 第8篇原谷谏父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选自《太平御览》)[注释]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⑥是以:即“以是”,因此。参考译文:原谷有祖父,年纪大了,原谷的父母厌恶他,想抛弃他。原谷十五岁,规劝父亲说:“祖父生儿育女,一辈子勤劳节俭,哪里有父亲老了就抛弃的人呢?这是违背道义啊!”父亲不听从(他的劝告),做了一辆手推车,把爷爷抛弃在野外。原谷跟随在(父亲)后面,把小推车收了回来。父亲说:“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需要再做这样器具,因此现在先收起来。”父亲感到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把祖父接回来赡养。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是负义也()(2)是负义也()(3)谏父曰()(4)乃载祖归养()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是负义也()(2)是负义也()(3)谏父曰()(4)乃载祖归养()[参考答案]1.(1)这,这样(2)违背,背弃(3)劝谏,劝告(4)于是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节奏。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节奏。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参考答案]2.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父不从,作輿,捐祖于野。(2)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父不从,作輿,捐祖于野。(2)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参考答案]3.(1)父亲不听从(原谷的劝告),制作了一辆手推车,把祖父抛弃在野外。(2)父亲感到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把祖父接回来赡养。 4.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4.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参考答案]4.①老人养育子女很不容易,子女不能因为父母老了而抛弃他们。②父母是儿女的榜样,要注重自己的言行。 谢谢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古诗词鉴赏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题 名著阅读与诗词名句默写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题 古诗文默写、字词拼写与词语运用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题 课内文言文阅读与课外文言文阅读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 课件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古诗词鉴赏和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古诗词“形象鉴赏”类解题思路
初中语文古诗词“形象鉴赏”类解题思路
部编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考点总结练习(附参考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16 17:25:08
页数:122
价格:¥5
大小:686.87 KB
文章作者:180****8757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