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学类文本 文言文阅读 综合性学习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4

2/44

剩余4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学类文本+文言文阅读+综合性学习专项练习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不做“空心人”陈先发⑴我有个保持了十多年的习惯,在儿子读书和生活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我都会写一句话送给他,让他去反复体味。在他读大学时,我写了五个字送给他——不做“空心人”。为什么要写这么一句呢?我是在警示他,对这一代人高度信息化的生活方式,要保持足够清醒的审视和反省。⑵曾有一个年轻人,这样对我描述他的状态:睡眠之外,时时刻刻都在玩手机,明知绝大多数信息无聊、无趣,甚至扭曲、有害,但仍止不住地去刷。而越刷屏,就越有信息饥饿感。一旦手机离手,就会失魂落魄。信息的海量堆积不仅没有带来内心的充实,反而总令人觉得内心空荡荡。⑶我知道这已经是个常态。这个时代对信息消费的依赖性,正在逼近一个危险的临界点。但真正让我担忧的还不是这个。我发现,即使是面对难得一见、瑰丽雄奇的自然奇观,面对渴盼亲情的家中长辈,面对他人的痛苦遭遇,很多人表现出来的仍是一种无动于衷,一种超然的淡漠,一种对现实的疏离感,甚至是麻木。⑷高度的信息化,有着把这个星球每个角落的人都有效联通起来的神奇能力,但同时,它本质上也加剧了每个个体内心的“孤岛状态”。所以我告诫儿子:不要成为“空心人”。⑸我当然不是在否认信息化对人类发展的的蓬勃的推动力。这种推动力是无与伦比的,是无法被颠覆的。我在想,在高度信息化的生存中,人要如何才不会沦为一种快速消费品。⑹越是在众声喧哗中,越需要一颗真正安静下来的心;越是快速变化的时代,越需要一颗真正慢下来的心。世界上所有的美,都需要一种高度的专注和漫长时间的淬炼。读书,求知,当然更不例外。有过乡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速生树生长过快,是空心的,其材质不堪大用。在信息时代,整个社会的“速生、速成”的心理惯性,事实上得到了强化。我期待年轻人能从其中挣脱出来。⑺越是觉得心里空荡荡,就越是需要懂得,应该往这种空荡荡中填补些什么。对大自然、对现实的变迁、对世间的悲欢离合,我们内心的触角都要敏感地、密切地去感受它们,不必去过度转述网络上苍白的“二手人生经验”。第44页共44页 ⑻最困难也最要紧的是,要“有所爱”。一个人,对求知、求真理没有非同一般的执着,没有一种内心的炽热,没有百折不挠的坚忍,自然匹配不了一个“爱”字。没有固守社会良知的正义,没有突破一己局限的家国情怀,自然也难以体察到这个境界。这一定是个长期的、艰苦的锤炼过程。在今天,也开始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人懂得:要把求知、求学上的怀疑精神,与对生命价值的确认和信仰的形成融为一体;把对科学的“冷眼”观察、冷静探索,与做人做事的古道热肠融为一体;把探求真理的坚韧不拔,与生活中怜小怜弱、恤残恤孤的生命柔情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明确的信念才会产生,生命的内在热度才不致流失。⑼英国小说家毛姆在名作《月亮与六便士》的两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一句话是:“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了月亮。”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克制对唾手可得的实际利益的追逐,要有一种超越性的、开阔的眼界。有时候,抬头看月亮,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啊,因为摆脱利益的羁绊,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尤其是生活在承受重负之时。⑽另一句话是:“我用尽了毕生的力气,只是抵达了生活的平凡。”平凡的真味、深味,往往是在人生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之后才能感受到的,人要有从平凡中汲取智慧的能力。这句话中包含的力量,正好与前一句形成互补。⑾与年轻人共勉。                                             (根据命题需要修改)14.读文章(2)-(4)段,概括“空心人”的特点。(4分)15.解释第(6)段“我期待年轻人能从其中挣脱出来”一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6.读第(8)段,说说为什么对一个人来说要“有所爱”最困难也最要紧?(6分)17.结合全文,说说怎样才能避免成为“空心人”。(6分)第44页共44页 14.(1)对信息消费极度依赖,内心空荡,(2分)(2)对周围世界疏离,麻木(2分)15.被信息社会强化了的速成的心理惯性。(4分)(答案是名词短语,核心是“速生/速成的心理惯性”,被信息社会强化是背景。)16.最困难:有所爱需要相应的意志品质和信仰操守(1分),而锤炼这些的过程是艰难的。(2分)最要紧:有所爱包括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1分),对这些有热爱,才能产生明确信念,始终保持内在热情。(2分)17.在喧嚣变化的时代,心静下来,慢下来。(专注,不急于追求结果)主动去感受世界,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有所爱,拥有明确信念,始终保持内在热情。超脱功利,汲取平凡智慧。(表达相同语意即可,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薄荷小院儿①在人世间,让人记住不忘的,不一定都是宏大事物。譬如,对一处叫作薄荷的小院儿,所产生的清新记忆。②我家周围的四座公园里,最远的是叫作柳荫的,它因金丝垂柳闪金的光色而盛名。不远,离我住楼也只有2500步之距。它是一处颇具野性的草木之地,除了草木,当然还有湖水。湖中小岛和栈道,被繁茂的芦苇菖蒲拥戴着。今年孟春时节,我们清晨入园,阳光刚好初照高林。抬眼即见,水面上凫水的一群群水禽。那些鸟仔,追随着它们的双亲,在快速地滑行。它们或潜水或浮水,与岸上的游人交换着热情与趣味。第44页共44页 ③薄荷小院儿,不在水边。与湖水相隔一条观景道。而它朝外的小门,静静地衔在公园高大的西墙里,不细看,会忽略它的存在。我每一次去柳荫,总会顺道经过它小小的门。它的小门是双扇的,杏黄色,一睹让人心暖。门,总是闭着。“薄荷小院儿”几个字,是用乳白色的颜料涂抹而成。整个布局,恰到好处,别具一格。是啦,让美无言地与人对视,是绝顶聪明的交流手段。我于是驻足,观赏,品味。去揣摩主人的年龄、性别、风度、相貌。想象是一位仙风道骨的白发居士,或者婀娜可人的芳龄佳丽。门楣,是三角形的,像一位农夫插着野花的尖顶草帽。门楣上,横插着一些花束,颜色不艳亦不俗,很是入眼。有那么几次,抬起手,欲叩动门环。想看个明白,内里究竟藏有何等高人?然而迅即抽回手。因为门面上,没有任何标志。假若不是茶庐或者咖啡屋,唐突进入,有失礼节。即便有画坛高手在内作画,也不可以推门而入,搅人思绪,乱人创意。这样,只能久久凝视薄荷小院儿这几个字,猜测它内在的真正含义。是啊,主人为何单单把小院儿与薄荷联系在一起,去营造一种别样氛围?④猜度,不也是一种趣味吗?不必去较真儿,一定去弄个明白。在月夜,路经小院儿,闻得几声洞箫抑或古琴声,使心中久藏的古典韵味复活,岂不更妙?探幽而止步,以想象去替代亲临,如作画,留一些空白,不也很有些美学意味?有时,亲临不如向往,探望不如飞鸿。留有余地,总是好的。⑤想起那一年,随第一个大陆诗人观光团,去宝岛台湾采风,急着去阿里山拜望那一棵千岁神木,因为它的名气实在太大了。它屹立在山风中,索索有声,像是说着什么。这样的时刻,听懂与听不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相识并留住了记忆。在大陆的深山老林里,类似苍劲古朴的老树,比比皆是,并不稀奇。只是因为,这一株阿里山古木,远离大陆,独自临风,格外情牵人心。也因为它,经历了太多的悲欢离合。不过,现在想起来,留在记忆里的,也就是它的古朴与苍郁,其余却淡了去。⑥假如,没去亲临,想象里的它,或许更有一层神秘的意味吧?眼里的东西容易模糊,心里的东西则保存恒久。这样一想,将薄荷小院儿置于想象空间,不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也是一种诗意取舍。我所得到的启迪是,对美不要太过苛求,不要总想去透视它。有时,意识的朦胧,会对美产生一种别样的诗感和情趣。⑦前些时候,我又一次走入柳荫公园,猛然意识到少了一些什么。是啦,那一处叫作薄荷的小院儿不见了,它被拆除了,连一个瓦片都未能留下。留给我们的,只有回忆和想象。的确,那杏黄色小门、横插门楣的小小花束,以及那一对古铜色门环,都清晰地留在了记忆里。尤其,薄荷小院儿那几个乳白色的字迹,似乎刻在了心的一壁。这样闭目凝思的当儿,从公园一株高大的金丝垂柳处,传来四声杜鹃一声声的鸣叫,我闻之惊心,它重复鸣叫的,不就是“美不消失、美不消失”吗?(文/查干,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14.简要概括第②段的两层语意。(4分)15.阅读第③段,简要概括薄荷小院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16.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说“阿里山神木留在记忆里的,也就是它的古朴与苍郁,其余却淡了去”。(4分)第44页共44页 17.阅读全文,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让美不消失?请简要概括。(6分)14.(1)柳荫公园是颇具野性之地,(2)柳荫公园是充满情趣之地。(每点2,共4分)15.(1)环境优雅,偏僻寂静。(2)布局和谐,别具一格。(3)诗意氛围,令人遐想。(每点2分,共6分)16.眼里的东西容易模糊,心里的东西则保存恒久。(每点2分,共4分)17.(1)不过度苛求、透视美的事物。(2)通过想象让美的事物多一些诗意。(每点3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不做“空心人”   ⑴我有个保持了十多年的习惯,在儿子读书和生活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我都会写一句话送给他,让他去反复体味。在他读大学时,我写了五个字送给他——不做“空心人”。为什么要写这么一句呢?我是在警示他,对这一代人高度信息化的生活方式,要保持足够清醒的审视和反省。   ⑵曾有一个年轻人,这样对我描述他的状态:睡眠之外,时时刻刻都在玩手机,明知绝大多数信息无聊、无趣,甚至扭曲、有害,但仍止不住地去刷。而越刷屏,就越有信息饥饿感。一旦手机离手,就会失魂落魄。信息的海量堆积不仅没有带来内心的充实,反而总令人觉得内心空荡荡。   ⑶我知道这已经是个常态。这个时代对信息消费的依赖性,正在逼近一个危险的临界点。但真正让我担忧的还不是这个。我发现,即使是面对难得一见、瑰丽雄奇的自然奇观,面对渴盼亲情的家中长辈,面对他人的痛苦遭遇,很多人表现出来的仍是一种无动于衷,一种超然的淡漠,一种对现实的疏离感,甚至是麻木。   ⑷高度的信息化,有着把这个星球每个角落的人都有效联通起来的神奇能力,但同时,它本质上也加剧了每个个体内心的“孤岛状态”。所以我告诫儿子:不要成为“空心人”。   ⑸我当然不是在否认信息化对人类发展的的蓬勃的推动力。这种推动力是无与伦比的,是无法被颠覆的。我在想,在高度信息化的生存中,人要如何才不会沦为一种快速消费品。第44页共44页    ⑹越是在众声喧哗中,越需要一颗真正安静下来的心;越是快速变化的时代,越需要一颗真正慢下来的心。世界上所有的美,都需要一种高度的专注和漫长时间的淬炼。读书,求知,当然更不例外。有过乡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速生树生长过快,是空心的,其材质不堪大用。在信息时代,整个社会的“速生、速成”的心理惯性,事实上得到了强化。我期待年轻人能从其中挣脱出来。⑺越是觉得心里空荡荡,就越是需要懂得,应该往这种空荡荡中填补些什么。对大自然、对现实的变迁、对世间的悲欢离合,我们内心的触角都要敏感地、密切地去感受它们,不必去过度转述网络上苍白的“二手人生经验”。⑻最困难也最要紧的是,要“有所爱”。一个人,对求知、求真理没有非同一般的执着,没有一种内心的炽热,没有百折不挠的坚忍,自然匹配不了一个“爱”字。没有固守社会良知的正义,没有突破一己局限的家国情怀,自然也难以体察到这个境界。这一定是个长期的、艰苦的锤炼过程。在今天,也开始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人懂得:要把求知、求学上的怀疑精神,与对生命价值的确认和信仰的形成融为一体;把对科学的“冷眼”观察、冷静探索,与做人做事的古道热肠融为一体;把探求真理的坚韧不拔,与生活中怜小怜弱、恤残恤孤的生命柔情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明确的信念才会产生,生命的内在热度才不致流失。⑼英国小说家毛姆在名作《月亮与六便士》的两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一句话是:“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了月亮。”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克制对唾手可得的实际利益的追逐,要有一种超越性的、开阔的眼界。有时候,抬头看月亮,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啊,因为摆脱利益的羁绊,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尤其是生活在承受重负之时。⑽另一句话是:“我用尽了毕生的力气,只是抵达了生活的平凡。”平凡的真味、深味,往往是在人生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之后才能感受到的,人要有从平凡中汲取智慧的能力。这句话中包含的力量,正好与前一句形成互补。⑾与年轻人共勉。                  (文/陈先发,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14.读文章(2)-(4)段,概括“空心人”的特点。(4分)15.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第(6)段“我期待年轻人能从其中挣脱出来”这个句子具体的含义。(4分)第44页共44页 16.读第(8)段,请用概括的语言说说为什么对一个人来说“最困难也最要紧的是,要‘有所爱’”?(6分)17.读文章(6)—(10)段,说说怎样才能避免成为“空心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表述(6分)14.共4分。围绕以下内容的核心语意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对信息消费极度依赖(2分)对周围世界疏离(2分)。15.共4分。将“其中”具体化2分,表达通顺2分。我(作者)希望年轻人摆脱信息社会“速生、速成”的心理惯性。16.共6分。示例一:因为“有所爱”(或“爱”“达到爱的境界”)需要相应的意志品质和信仰操守,而锤炼这些的过程是艰难的,所以说它是“最困难”的(2分);又因为“有所爱”是把冷静探索客观世界与热情肯定生命价值相结合(特点2分),从而产生明确的信念、保持生命内在的热情,所以说它“也是最要紧的”(效果2分)示例二:因为一个人要“有所爱”,就必须有一个艰苦的过程去锤炼相应的意志品质和信仰操守(2分);而一旦他达到了“有所爱”的境界,他就懂得把冷静探索客观世界与热情肯定生命价值相结合(特点2分),从而产生明确的信念、保持生命内在的热情(效果2分)。17.共6分,每点2分。围绕以下要点的核心语意作答,言之成理即可。①要在喧嚣变化的时代,心静下来,去感受世界,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②要有所爱,有相应的意志品质和信仰操守,有明确的信念与生命内在的热情。③要超脱功利,汲取平凡智慧。第44页共44页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绝缘”眼镜①我们幼时在旷野中游戏,体验过一种很有趣的玩意儿:爬到山顶上,分开两脚,弯下身子,把头倒挂在两腿之间,倒望背后的风景。看厌了的田野树屋,忽然气象一新,变成一片从来不曾见过的新颖而美丽的风景!远处的小桥茅舍,都玲珑得像山水画中的景物;归家的路,蜿蜒地躺在草原之上,似乎是通往桃源的仙径。年纪大了以后,身子僵硬起来,不便再作这种玩意儿。然而我遇到风景的时候,也有时用手指比个圈子,从圈子的范围内眺望面前的风景。虽然不及幼时所见那仙乡的美丽,但似乎比平常所见也新颖一点。②为什么从裤间倒望的风景,和从手指圈子内窥见的风景,比平时所见的新颖而美丽呢?现在回想起来,方知这里面有一种奇妙的作用。其关键就在于裤间的“倒望”和手指的“范围”。因为经过“变形”,打断了景物与我们的向来的一切“关系”(例如这是家乡的某某桥,这是通往林家的路),而使景物在我们眼前变成了一片素不相知的全新的光景,自然能发现其新颖与美丽了。这“变形”的力真伟大!③现在我可以不必借助于这种“变形”的力了,我已有了一副眼镜。戴了这眼镜就可看见美的世界。但这副眼镜不是精益、精华等眼镜公司所卖的,而是自己心中制出的,牌子名叫“绝缘”。④这眼镜不必用钱购买,人人可以在自己的心头制造。戴上这副“绝缘”眼镜,望出来所见的森罗万象,个个是不相关的独立的存在物。一切事物都变成了没有实用的、专为自己而存在的现象。房屋不是供人住的,车不是供交通的,花不是果实的原因,果实不是人的食品,都是专为观赏而设的。眼前全是一片玩具的世界!⑤然而我在料理日常生活的时候,可不能戴这副眼镜。那时候我必须审察事物的性质,顾虑周围的变化,区分别人与我的界限,计较前后的利害,谨慎小心地把全心放在关系因果中活动。譬如要乘火车:看表,买票,做行李,上车,这些时候不可以戴那副眼镜,在马路上更不能戴这副眼镜,要戴也只能暂时的一照,否则会被汽车撞倒。一旦坐在车中的窗旁,一切都舒齐了,然后就拿出我那副“绝缘”眼镜来,眺望车窗外风景。……如果散步在乡村的田野中,或立在深夜的月下,就可以尽量地使用这眼镜。⑥在日常的实际生活中,我们的心天天被羁绊在以“关系”为经、“利害”为纬而织成的“智网”中,一刻也不得解放。而万象都被结住在这网中,我们要把握一件事物,就牵动许多别的事物,终于使我们不能清楚认识事物的真相。譬如看见一块钱,容易立刻想起这钱可以买物,是谁所有的,对我有何关系等种种别的事件。因此我们的心常常牵系在这千孔百结的网中,世间很多的辛苦,都是这网所织成的啊。⑦第44页共44页 习惯了这种辛苦之后,人的头脑完全受了理智的约束。无论何时,无论何物,都用这种眼光看待。于是永远不能窥见事物的真相,永远不识乐处了。山明水秀,在他只见跋涉的辛劳;夜静人闲,在他只虑盗贼的钻墙。人生只有苦患。森林在他只见木材,瀑布在他只见水力电气的利用,世界只是一大材料工场。甚至走进美术展览会中,也用这种眼光来看绘画。一幅画在他的眼中只见“某画家的作品”“定价若干”“油画”“画的是何物”……各种与画的本身全无关系的事件。有时他赞美一幅画,为的是这幅画出于大名家的手迹,或所画的是名人的肖像……有时他批评一幅画,为的是这幅画中的事物画得不像,看不清楚……他们只看了画的附属物,没有看见画的本身。假如有这样的入场者,我奉劝他试用我前面所说的那副“绝缘”的眼镜。(文/丰子恺,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14.阅读①——②段,概括经过“变形”后能发现“新颖与美丽”的原因。(6分)15.概括第⑥段中加点词“智网”的特点。(6分)16.第⑦段中,作者奉劝走进美术展览会的人带上“绝缘眼镜”的目的是什么?(4分)17.纵观全文,说说作者认为在心头制造“绝缘眼镜”需要哪些条件?(4分)14.通过改变观察角度或范围(2分),打断景物与观察者的原有关系(2分),从而使景物呈现新颖与美丽的一面(2分)。15.包罗万象(2分)其中事物都与关系和利害相关(2分)常常导致辛苦(2分)。16.希望参观绘画的人能真正关注画的内容、艺术技巧(2分),欣赏绘画本身的美(2分)。17.能断开事物之间的关系,独立看待每样事物;能淡泊名利,关注事情的本质与真相。第44页共44页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记住北大有个叫王瑶的教授钱理群①王瑶教授去世,我们弟子献了一副挽联:“魏晋风度,为人但有真性情;五四精神,传世岂无好文章。”我们把先生看作是“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的一个传人。鲁迅对魏晋风度有个概括,就是“清峻、通脱”。鲁迅也说:“我有时候很峻急,有时候很随便。”因此可以说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的。先生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也有鲁迅式的清醒、冷峻,敢于直面现实。先生说他“出语多谐”,面对那个时代严酷的事实,他却用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这表现了一种心态,即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先生这种危难中的坦然,给人的印象是难忘的。他去世后,林庚曾撰文回忆他在文革时的表现:他们被打“反动学术权威”,并且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以示“斯文扫地”。林庚说我们都觉得非常窘迫、难堪,但王瑶却泰然处之,他“游刃有余,如入无人之地,穿过无数杂乱的脚下,就这么不急不慢地一路扫去”。②先生从来不给我们上课,第一次见面就打招呼说,你们平时没事不要来找我,一个星期只准去我家一次。我们一般都是下午四点以后去跟他闲聊,想到什么就谈什么:政治、思想、文化、人生等等,很少谈学术。他平时对我们放任不管,一入学开一个书单,你怎么读、怎么弄他通通不问。其实这个放任不管,我倒觉得正是抓住了学术研究的特点。学术研究是个人独立的自由的精神劳动,因此它从根底上就应该是散漫的。散漫,并不是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有志于学术的学生,学术研究是他内在生命的需要,根本不需要督促,看起来他在闲荡,读闲书,其实总在思考。看起来漫不经心,其实是潜入生命与学术的深处,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这是不能管的,更不能乱管。搞学术就是得无为而治,先生深谙无为而治的奥妙。③但关键时候,先生也会点醒你,一点就让你终生难忘。在学术上,他只抓毕业论文,而且先要求学生提出两个论文选题,向他汇报设想,然后他给定一个题目,并点醒你做这个题目应该注意什么。比如我当初毕业论文就准备了两个题目:一个写鲁迅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艺术世界;另一个是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先生听了我的汇报以后说,你的第一个题目很有新意,但你自己还没有想清楚,短时间内也不容易想清楚,在不成熟、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急于写成论文,会有很多漏洞,答辩时很可能通不过,反而糟蹋了这个题目,不如放起来,多酝酿几年以后再做,一做就把它做好。于是就定了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这个题目。第44页共44页 ④更重要的,是先生给我们思想上的点醒,治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迪。先生曾经找我谈话,告诫我“不要急于发表文章”。他说:“我知道,你已经三十九岁了,你急于想在学术界出来,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劝你要沉住气,我们北大有个传统,叫做‘后发制人。有的学者很年轻,很快就写出文章来,一举成名,但缺乏后劲,起点也就是终点,这是不足效法的。北大的传统是强调厚积薄发,你别着急,沉沉稳稳地做学问,好好地下功夫,慢慢地出来,但一旦出来就一发不可收,有源源不断的后劲,这才是真本事。”⑤我研究生毕业留校以后,先生又找我谈了一次话,使我终身受益。他说:“你现在留校了,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因为你在北大,这样,你的机会就非常多,但另一方面诱惑也非常多,你的头脑要清醒,要能抵挡住诱惑。很多人会约你写稿,要你做这样那样的有种种好处的事,你自己得想清楚,哪些文章你可以写,哪些文章你不可以写,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你要心里有数,要学会拒绝,不然的话,在各种诱惑面前,你会晕头转向,看来什么都做了,什么都得了,名声也很大,但最后算总账,你把最主要的,你真正追求的东西丢了,你会发现你实际上是一事无成,那时候就晚了,那才是真正的悲剧。”⑥现在仔细想想,先生的师训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概括地说就是“沉潜”二字。要沉得住,潜下来,沉潜于学术的深处,生命的深处:这是做学问与做人的大境界。而急功近利,浮躁虚华,是做学问、做人的大敌。我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唯一可取之处,也是可以告慰先生的,就是我一直牢记师训,并身体力行。我从1960年大学毕业就雄心勃勃想做一个学者,直到1985年,才开始发出自己的独立的声音。可以说做了二十五年的准备,练了二十五年的内功,我的治学之路、人生之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很艰苦,但也很充实,没有虚度。(节选自2011年11月5日《文汇报》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14.阅读第①段,简要概括王瑶先生被看作是“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传人的原因。(4分)15.阅读第②—⑤段,说说王瑶先生在指导学生方面有哪些特点?(6分)第44页共44页 16.结合全文内容,理解“沉潜”二字的内涵。(4分)17.文章标题“记住北大有个叫王瑶的教授”包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6分)14、(1)王瑶先生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知识分子境遇的有清醒冷峻的认识,敢于直面现实。(思想认识层面)(2)王瑶先生以一种幽默、坦然自如的心态来面对严酷的时代。(处世态度层面)(每点2分,答对核心语意即可)15、(1)平时不上课,只开书单,无为而治。(2)在学术研究关键点上点醒学生把握好研究方向。(3)对学生思想、治学和人生态度的指导上强调“沉潜”的价值。(每点2分,答对核心语意即可)16、(1)在做学问上沉住气,不着急,厚积薄发。(2)在做人上,保持清醒,抵制诱惑。(每点2分,答对核心语意即可)17、(1)表达了对王瑶先生的平生风范的追忆(敬慕)和怀念之情。(2)表达了对王瑶先生师训的感恩之情。(3)表达了铭记师训,以“沉潜”态度继续学术和人生之路的信念。(每点2分,答对核心语意即可)第44页共44页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快与慢的比较①《百喻经》里有一则笑话:有个人羡慕别人家盖了楼房,于是急于求成,请匠人从楼房的第三层,而不是地基开始建造。虽然现实中找不到这样的空想家,但不顾条件、急于求快求成者则不乏其人。②要认清快捷性的负面影响,不要被社会生活表面化的快捷所迷惑。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发达的通信方式和快捷的交通运输的确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观。似乎快就是金钱,就是一切。若一味地追求快捷、高效,那就意味着一些传统事物、生活方式及其生活工艺,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就像快餐、外卖也会使传统烹饪慢慢地在很多家庭消失一样。如需要经过几道工序的老面馒头,如今难得一求。等到如今的“低头族”人到中年的时候,一家人揉面包饺子的习俗,恐怕要到影视剧中寻找了。于是“赶鸭子上架”一语成谶,鸡鸭猪的养殖都是快速催熟,最大限度地满足日益膨胀的生活消费需求。③另外,看似快捷高效,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紧张、忙碌、单调、乏味类似机器运转的生活,使人们的心灵疲惫、麻木、郁闷、浮躁,渐渐地失去灵性和创造性。卓别林在影片《摩登时代》中对此有绝妙的讽刺。无论是所谓的白领还是蓝领,每日工作感到疲惫不堪。社会群体中个人的精神状态及其工作效率,每况愈下,于是各类现代病和亚健康层出不穷。④生活中要注意快与慢的转化问题。追求快捷、快速的同时,要权衡利弊。大江、大河如果单纯地考虑过江快捷,几百米间隔建一座桥,表面看过桥不堵车,但因此也容易导致城区交通拥堵,欲速则不达。⑤德国大哲雅思贝尔斯敏锐地透析了现代社会急于求成的弊端,人们似乎“除了追求一些有实际效用的具体目标外,不想去发掘自己的能力;他没有耐心去等待事物的成熟,每件事情都必须立即使他满意,即使是精神生活也必须服务于他的短暂快乐”。因“没有耐心去等待事物的成熟”,而急于求成。其实人生的很多方面是需要历练的,如同唐三藏取经,途经九九八十一难,缺一就不完满,这本身就是最好的修煉。如果悟空背着师父,一个筋斗就到了西天,那经谁都可以去取了。⑥大事情、美好的东西都是要循序渐进完成的,慢工出细活,出精品。歌德写《浮士德》花了六十多年,班固写作《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如今受急功近利观念的驱使,很多人遇事往往缺乏耐心和定力,“板凳要坐十年冷”已成为传说。因而,培养心性比有限的知识更重要。不重过程,只重结果,投机取巧,往往没有好结果。好比登临珠峰,如果不经安营扎寨,一步步、一段段地往上攀,而是由直升机直接把人投放到峰顶,那样的话,人即便登顶了也很可能会因酷寒和心肺突然缺氧而猝死。第44页共44页 ⑦青少年学习知识和成长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些家长、老师出于好心,试图揠苗助长,免除孩子们成长过程必须经历的锻炼与考验,结果适得其反。殊不知,蝴蝶奋力从蛹内蜕变的过程是自然化的、必不可少的。好心帮蝴蝶剪开了蛹,但翅膀张不开,反倒会死掉。人不经磨炼、缺乏经验,长大后遭受一点挫折就会一蹶不振。这样的“巨婴”实则是家庭与社会的悲哀。⑧有哲语说:“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这告诫人们勿要急于赶路,而迷失了方向、迷失了灵魂。慢生耐心和毅力,慢生智慧。期望人们能把握处理好快与慢的节奏,演奏出悦耳动听的生命乐章。(文/谭振江)14.第①段《百喻经》的笑话讽刺了什么样的人?(4分)15.从②③段中,可以看出“一味求快”的负面影响有哪些?(6分)16.第⑦段中,作者说“这样的‘巨婴’实则是家庭与社会的悲哀”。请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说出这里的“巨婴”指的是什么样的人?(4分)17.纵观全文,通过“快与慢的比较”,作者主张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快与慢”的节奏?(6分)14、不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快求成者。(或“盲目求快,急功近利的人”及其相似语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15、(1)一味求快让本应坚守的一些传统逐渐消失。第44页共44页 (2)看似快捷高效的现代生活让人们失去灵性和创造性。(3)一味求快让各类现代病和亚健康层出不穷。(每点2分,共6分,要求分点作答,表达清晰,类似语义即可得分)16、这里的“巨婴”指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经的锻炼与考验(2分),长大后经受不住任何挫折的人。(2分)。(共4分)17、(1)不要被表面的快捷所迷惑,要坚守一些以“慢”为特点的传统。(2)追求快捷快速的同时,要权衡利弊。(3)要摒弃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理(或做法),要循序渐进(或“慢工出细活”。)(每点2分,共6分,要求分点作答,表达清晰,类似语义即可得分)8.(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烟雨草堂谒诗圣①细雨蒙蒙,落叶飘飘。②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①”!③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④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第44页共44页 ⑤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②“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③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无用武之地。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杜甫没有官运,年轻时只做了个不足挂齿的左拾遗,也就相当于一般的政研室人员。才华出众的诗人抑制不住致君尧舜的冲动,积极谏言,而皇帝老倌却只要个摆设,诗人碰得鼻青脸肿,终其一生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官职。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⑥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⑦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注】①文章憎命达:指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出自杜甫《天末怀李白》。②“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我在少年的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指公元735年,杜甫以乡贡(由州县选出)的资格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的事。杜甫当时才二十四岁,就已是参观王都的国宾了,故曰“早充”。③“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以为是一个超异突出的人,一定很快地身居要职,能够辅助君王使他在尧舜之上,要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朴淳。(1)读第③段,说说草堂的文化意义。(2)读第④段,“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进行概括。第44页共44页 (3)作者在“咀嚼杜甫的朴素生命”中,咀嚼得“百味丛生”,读⑤⑥段,说说作者从杜甫的人生中到底咀嚼出来了哪些“味”呢?同时分别抒发了作者哪些感情?(4)结合全文,说说“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一句话该如何理解?【分析】公元759年,诗圣杜甫避乱入蜀,在寓居成都草堂的五年间给后世读者留下了二百七十余首华彩诗篇。本文从这一时期最有特色的闲适诗入手,探讨诗人此时的创作心态,由此得出:闲适诗不过是特殊时期和特殊环境孕育出来的诗苑奇葩,而忧国忧民才是杜诗的生命本色。【解答】(1)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分析,概括为: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2)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结合“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分析,概括为: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结合“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分析,概括为:杜甫的苦寒人生。结合“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分析,概括为: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第44页共44页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结合“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无用武之地。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杜甫没有官运,年轻时只做了个不足挂齿的左拾遗,也就相当于一般的政研室人员”分析,感受到杜甫一生政治失意,不得志,抒发了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人才的愤恨和批判;结合“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分析,杜甫的诗歌创作取得了成就,造就了杜甫,表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襟,抒发了作者对诗人由衷的赞美和歌颂。(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结合“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无用武之地。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杜甫没有官运,年轻时只做了个不足挂齿的左拾遗,也就相当于一般的政研室人员”分析,指杜甫政治上不得志,难有作为;“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但时代、国家的不幸造就了一代诗圣,使他的诗歌成就达到顶峰,表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襟。答案:(1)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2)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杜甫的苦寒人生;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3)感受到杜甫政治失意,不得志的苦闷;杜甫的诗歌创作造就了杜甫,表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人才的愤恨和批判,也抒发了作者对杜甫博大胸襟的赞美和歌颂。(4)杜甫生活的时代,唐王朝今非昔比,杜甫在政治上难有作为,他一生的宏图大志落空;但时代、国家的不幸造就了一代诗圣,使他的诗歌成就达到顶峰。【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时间怎样地行走迟子建第44页共44页 ①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它常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他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②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③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停歇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节奏行走。时间藏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雨雪、潮涨潮落。④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手腕上跳舞。它不像墙上的挂钟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手表里的时间给我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看到指针摆动,我不再怯生生的恐惧,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我的不尊显得有些落寞。⑤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台历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至于电脑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也如繁星一样只在我眼中匆匆而过,一闪即逝,渐渐淡远。⑥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⑦时间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它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链,让一座老屋逐渐驼了背。沧海桑田,海枯石烂,时间在变幻着戏法。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又能在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⑧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如何行走,时间就如何行走。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相互塑造着。生命的幸福和价值,就在这行走中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第44页共44页 14.阅读第①②段,说说“我”对挂钟的感情是怎样的。(6分)15.第③段划线句中的“不会”“不会”强调了什么?(4分)16.阅读④⑤段,说说时间行走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17.阅读⑥⑦⑧段,概括第⑦中作者说“时间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的理由。(6分)14.厌烦(惧怕)快乐(开心畅快)15.两个“不会”强调了时钟每时每刻永不停息且一直按照固定轨迹行走的特点。16.①时间的行走是静悄悄的毫无声息的。②时间的行走是匆匆一闪而过的。17.①时间让我们人的生命发生了不知不觉的变化。②时间让万事万物都发生了变化③时间是和我们生命中获得的生命与价值相互塑造的。第44页共44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何)乔新性廉介。观政工部时,尝使淮西。巢令阎微少学于文渊①,以金币馈。乔新却之,阎曰:“以寿吾师耳。”乔新曰:“子欲寿吾亲,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卒不受。福建市舶中官死,镇守者分其赀遗三司,乔新独固辞。不得,输之于库。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②者乔新坚却之。乔新年十一时,侍父京邸。修撰周旋过之,乔新方读《通鉴续编》。旋问曰:“书法何如《纲目》?”对曰:“吕文焕降元不书叛,张世杰溺海不书死节,曹彬、包拯之卒不书其官,而纪羲、轩多采怪妄,似未有当也。”旋大惊异。比长,博综群籍,闻异书辄借钞,积三万余帙,皆手较雠③,著述甚富。与人寡合,气节友彭韶,学问友邱濬而已。罢归后,巡按江西御史陈诠奏:“乔新始终全节,中间只以受亲故馈遗之嫌,勒令致仕,进退黯昧,诚为可惜。乞行勘④,本官如无疾则行取任用,有疾则加慰劳,以存故旧之恩,全进退之节。”不许。后中外多论荐,竟不复起。十五年卒,年七十六。                         (选自《明史.何乔新传》)[注释]①(何)文渊:何乔新的父亲。②榇(chèn):棺材。③雠(chóu):校对文字。④行勘:进行审问、调查。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寿吾师耳        寿:祝寿        B.乔新独固辞     固:坚决C.比长,博综群籍     比:等到        D.气节友彭韶     友:朋友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A.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B.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C.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D.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乔新为人清廉,别人送他资财他都拒收,实在不行,上交国库。B.何乔新十一岁时,读《通鉴续编》便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很是聪颖。第44页共44页 C.何乔新始终保持节操,只因有接受亲戚馈赠的嫌疑而被勒令辞官。D.所有大臣都认为何乔新没有过错,劝谏皇上,但皇上不为所动。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许。后中外多论荐,竟不复起。8.D9.C10.D11.(皇上)不答应。后来大臣们多次在朝廷内外谈论推荐何乔新,皇上终究还是不再起用他。(“许”“中外”“竟”“起"各1分,补充省略成分1分,语句通顺1分,共6分)【参考译文】(何)乔新为人清廉。他在工部负责时,曾去淮西视察。巢湖县令阎徽年轻时从师于文渊,就赠乔新金币。乔新不收,阎徽说:“这是为我师祝寿的。”乔新说:“你要为我父亲祝寿,通过他人送给父亲可以,通过我送给父亲则不行。”终究不接。福建市舶宦官死了,镇守者将其资财分送三司,只有乔新坚决不接受。不得已,送交国库。辞官在家时,杨爱遣使赠送厚礼,并且献做棺材的上好木料,乔新坚决不收。乔新十一岁时,随父在京城居住。修撰周旋来访,乔新正在读《通鉴续编》。周旋问他:“此书比起《纲目》在取材和对人物评价上有什么不同?"乔新回答:“吕文焕向元朝投降而不写叛变,张世杰投海殉国不说是死节;曹彬、包拯之死不写其官职,而记述伏羲、轩辕多采怪诞,似乎不恰当。”周旋大为吃惊。等到长大成人之后,博览群书,听说有珍奇的书总是借来抄,积累三万余函,都是经他自己校雠,著述甚多。不大与人来往,气节与彭韶相投,学问与丘濬谈得来而已。罢官回家后,巡按江西御史陈诠上奏:“乔新始终保持节操,中间只有接受亲戚送礼之嫌疑,而被勒令辞官,这样进退不明的处理实在是可惜。请前往调查,如该官无病则予以任用,如有病就加以慰劳,以留存对故旧的恩惠,保全进退的节操。”孝宗不答应。后来大臣们多次在朝廷内外谈论推荐何乔新,明孝帝终究还是不再起用他。(弘治)十五年(1502)乔新去世,终年七十六岁。第44页共44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君讳宗谅,字子京。大中祥符八年春,与予同登进士第,始从之游,然未笃知其为人。及君历潍、连、泰三州从事,在泰日,予为盐官于郡下,见君职事外,孜孜聚书作文章,爱宾客。又与予同护海堰之役,遇大风至,即夕潮上,兵民惊逸,吏皆苍惶,君独神色不变,缓谈其利害,众意乃定。予始知君必非常之才而心爱焉。西戎犯塞,边牧难其人,朝廷进君刑部员外郎、知泾州,赐金紫。及葛怀敏败绩于定州,寇兵大入,诸郡震骇,君以城中乏兵,呼农民数千,皆戎服登城,州人始安。又以金缯募敢捷之士昼夜探伺知寇远近及其形势。予时为环庆路经略部署,闻怀敏之败,引藩汉兵为三道以助泾原之虚,时定州事后,阴翳近十日,士皆沮怯,君咸用牛酒迎劳,霈然霑足,士众莫不增气。君知命乐职,庶务毕葺。迁知苏州,俄感疾,以某年月日,薨于郡之黄堂,享年五十七。(范仲淹《滕待制宗谅墓志铭》有删减)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君历潍、连、泰三州从事从事:官职名称B.边牧难其人牧:守卫,防守。C.皆戎服登城戎服:战服。D.君咸用牛酒迎劳咸:全,都。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又以金缯募敢捷之士昼夜探伺知寇远近及其形势。A.又以金缯/募敢捷之士昼夜探/伺知寇远近及其形势。B.又以金缯募敢捷之士/昼夜探伺/知寇远近及其形势。C.又以金缯/募敢捷之士/昼夜探伺/知寇远近及其形势。D.又以金缯募敢捷之士/昼夜探/伺知寇远近及其形势。10.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期进士,并且是很好的朋友,彼此很了解,常在一起交游。B.滕子京在泰州任职时,对本职工作尽职尽责,还喜好搜集图书写作文章及结交朋友。C.西戎犯塞,城中兵力不足,百姓惊恐,滕子京让农民扮成守城的人,安定民心。D.定州失利后,当时天气恶劣,军队士气低靡,滕子京积极想办法提高了军队士气。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予始知君必非常之才而心爱焉。第44页共44页 8.C戎服:穿好作战装备。9.B10.A原文“然未笃知其为人”与选项“范仲淹很了解滕子京”是矛盾的。11.我才知道滕君一定是不寻常的人,就从内心喜欢他。(始:才。知:了解、知道。非常:非同寻常。爱:喜欢。每词1分,句意正确2分。6分)【文言文译文】滕君名叫宗谅,字子京。大中祥符八年春天,和我一起考中进士,才和他交游,然而并没有深入了解他的为人。等到他历任潍州、连州、泰州从事以后,在泰州时,我在泰州(西溪镇)做盐官,看到滕君在本职工作之外,勤勉地搜集图书写作文章,喜欢(结交)宾客。又和我一同参加守护海堤的差使,遇到大风刮来,当晚潮水涌上来,士兵和百姓担心而逃跑,官吏都惊慌害怕,惟独滕君神色不变,缓缓地谈论着海堤的利害关系,大家的心绪才安定下来。我才知道滕君一定是不寻常的人,才从内心喜欢他。西边的少数民族侵犯边塞,朝廷为谁来做守卫边疆的行政长官为难,就晋升滕君为刑部员外郎、泾州知州,赐给他金鱼袋及紫服。等到葛怀敏在定州打了败仗,贼兵大规模进犯,各郡都惊惧,滕君因为泾州城内缺乏士兵,就喊来几千个农民,都穿上军服登上城墙,泾州城的人才安定下来。又用金银财物招募勇敢轻捷的人,日夜侦察,才了解敌人距离远近和情形势态。我当时担任环庆路经略部署,听说葛怀敏打了败仗,率领外族、汉族军队分为三路来援助泾原的兵备之虚,当时正是定州之役后,又加上冰雪苦寒近十天,士卒都沮丧胆怯,滕君都用牛肉美酒迎接犒劳,恩泽普降,士兵没有不情绪高涨的。滕君懂得天命,乐于职守,各种政务都进行整治。升职做苏州知州,不久染上疾病,在某年某月某天,在苏州黄堂去世,享年五十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0题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事楚顷襄王。顷襄王以歇为辩,使于秦。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适至于秦,闻泰之计,歇恐一举兵而灭楚,乃上书说秦昭王曰:“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驽犬①受其弊,不如善楚。”昭王曰:“善。”于是乃止白起而谢韩、魏,发使赂楚,约为与国②。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完不得归。而太子完与秦相③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愿相国孰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第44页共44页 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⑤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王若崩,太子不在,必不得奉宗庙④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言谢病。度太子己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昭王大怒。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有删改)【注】①驽犬:劣犬。②与国:盟国,友邦。③相:丞相。④奉宗庙:继承大统,⑤楚太子之傅:楚国太子的师傅,即黄歇。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乃止白起而谢韩、魏       谢:辞谢B.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       质:当人质C.返而后图之              图:谋划D.不如亡秦               亡:灭掉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A.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B.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C.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D.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歇游说秦昭王与楚国结为盟友,成功阻止了一场秦国联合韩、魏两国进攻楚国的战争。B.黄歇知道秦国的相国应候心地善良,就请应候出面劝说秦昭王让太子完回楚国继承王位。C.黄歇为太子完献上脱身妙计,而自己却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留在秦国为太子完拖延时间。D.黄歇主动向秦昭王请罪,秦昭王开始很恼火,后来采纳应侯的意见,把黄歇遣送回楚国。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第44页共44页 8.D(亡:逃离,)9.C(歇为人臣,出身以殉其主,太子立,必用歇。)10.B(“秦国相国应侯心地善良”曲解文意,“楚太子与杂相应侯善”的意思是,太子与秦国相国应侯私人关系很好。)11.(如果)太子能够被立为王,他供奉秦国一定厚重,并且会感激相国不尽。共6分,“立”“事”“重”“德”各1分,假设语气1分,句意正确,句子通顺1分说明:立,可译为“当上国君”“当上楚王”;事,可译为“供奉”“侍奉”“事奉”重,可译为“厚重”“隆重”“竭尽全力”;德,感激。【参考译文】春申君是楚国人,名叫歇,姓黄。曾周游各地从师学习,知识渊博,奉事楚顷襄王。顷襄王认为黄歇有口才,让他出使秦国。秦昭王已命令白起同韩国、魏国一起进攻楚国,但还没出发,这时楚王派黄歇恰巧来到秦国,听到了秦国的这个计划。在这个时候,秦国已经占领了楚国大片领土,因为在这以前秦王曾派白起攻打楚国,夺取了巫郡、黔中郡,攻占了鄢城郢都,向东直打到竟陵,楚顷襄王只好把都城向东迁到陈县。黄歇见到楚怀王被秦国引诱去那里访问,结果上当受骗,扣留并死在秦国。顷襄王是楚怀王的儿子,秦国根本不把他看在眼里,恐怕一旦发兵就会灭掉楚国。黄歇就上书劝说秦王道:“天下的诸侯没有谁比秦、楚两国更强大的。现在听说大王要征讨楚国,这就如同两个猛虎互相搏斗。两虎相斗而劣狗趁机得到好处,不如与楚国亲善。”昭王读了春申君的上书后说:“好。”于是阻止了白起出征并辞谢了韩、魏两国。同时派使臣给楚国送去了厚礼,秦楚盟约结为友好国家。黄歇接受了盟约返回楚国,楚王派黄歇与太子完到秦国作人质,秦国把他们扣留了几年之久。后来楚顷襄王病了,太子却不能回去。但太子与秦国相国应侯私人关系很好,于是黄歇就劝说应侯道:“相国真是与楚太子相好吗?”应侯说:“是啊。”黄歇说:“如今楚王恐怕一病不起了,秦国不如让太子回去好。如果太子能立为王,他事奉秦国一定厚重而感激相国的恩德将永不竭尽,这不仅是亲善友好国家的表示而且为将来保留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如果不让他回去,那他充其量是个咸阳城里的百姓罢了;楚国将改立太子,肯定不会事奉秦国。那样就会失去友好国家的信任又断绝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这不是上策。希望相国仔细考虑这件事。”应侯把黄歇说的意思报告给秦王。第44页共44页 秦王说:“让楚国太子的师傅先回去探问一下楚王的病情,回来后再作计议。”黄歇替楚国太子谋划说:“秦国扣留太子的目的,是要借此索取好处。现在太子要使秦国得到好处是无能为力的,我忧虑得很。而阳文君的两个儿子在国内,大王如果不幸辞世,太子又不在楚国,阳文君的儿子必定立为后继人,太子就不能接受国家了。不如逃离秦国,跟使臣一起出去;请让我留下来,以死来抵挡他们。”楚太子于是换了衣服扮成楚国使臣的车夫得以出关,而黄歇在客馆里留守,总是推托太子有病谢绝会客。估计太子已经走远,秦国追不上了,黄歇就自动向秦昭王报告说:“楚国太子已经回去,离开很远了。我当死罪,愿您赐我一死。”昭王大为恼火,要准予黄歇自杀。应侯进言道:“黄歇作为臣子,为了他的主人献出自己生命,太子如果立为楚王,肯定重用黄歇,所以不如免他死罪让他回国,来表示对楚国的亲善。”秦王听从了应侯的意见便把黄歇遣送回国。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楚顷襄王去世,太子完立为楚王。阅读下面的文育语段,完成8--10题。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①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而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注释】①吐谷浑:亦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熙性严重严重:严谨持重B.时吐谷浑寇边寇:侵犯C.令自归首自归首:回来自首D.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杜:禁止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A.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B.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C.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D.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10.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令狐熙宽宏大量,即使是在家里,也终日保持庄重的样子。第44页共44页 B.令狐熙在沧州任职期间,在全州大力推行文明风尚的教化。C.皇上对汴州因商业不发达而导致的违法犯罪现象非常厌恶。D.令狐熙在汴州将积压案件审判发落,让老百姓能安居乐业。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8.C9.B10.C11.当时山东地区沿袭了齐的弊政,住户人口大多不根据实际情况来登记入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卢贲传(节选)卢贲,字子徵,涿郡范阳人也。贲略涉书记,颇解钟律。时高祖为大司武,贲知高祖为非常人,深自推结。及高祖初被顾托,群情未一,乃引贲置于左右。高祖将之东第,百官皆不知所去。高祖潜令贲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而谓曰:“欲求富贵者,当相随来。”往往偶语,欲有去就。贲严兵而至,众莫敢动。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瞋目叱之,门者遂却。后进说曰:“周历已尽,天人之望,实归明公,愿早应天顺民也。天与不取,反受其咎。”高祖甚然之。及受禅,命贲清宫,因典宿卫。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岁余,贲复爵位,检校太常卿。后数年,转齐州刺史。民饥,谷米踊贵,闭人粜而自粜之。坐是除名为民。后从幸洛阳,上从容谓贲曰:“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坐与凶人交构,由是废黜。何乃不思报效,以至于此!吾不忍杀卿,是屈法申私耳。”贲俯伏陈谢,诏复本官。后数日,对诏失旨,又自叙功绩,有怨言。上大怒。苏威进曰:“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上曰:“然。”遂废于家,是岁卒,年五十四。(选自《隋书·卢贲传》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第44页共44页 A.往往偶语,欲有去就就:跟随B.门者拒不内内:让……进去C.坐是除名为民坐:因犯……罪D.贲俯伏陈谢谢:道谢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A.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B.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C.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D.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贲慧眼识才,认定当时还在担任大司马的高祖不是寻常人物,因而与他结下深交。B.卢贲建议高祖顺应民意取代北周受禅为皇帝的建议得到了高祖的赞同。C.高祖登基后,高颎苏威共掌朝政,卢贲对此愤愤不平,阴谋罢黜二人,但阴谋最终泄露,被除名为民。D.卢贲为官不仁且依仗功绩口出怨言,多次犯错,最终惹怒高祖,被诛杀于家。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高祖潜令贲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而谓曰:“欲求富贵者,当相随来。8、D(“谢”:谢罪)9、B10、D(原文为“废于家,是年卒”,即被废弃不用,当年在家去世。)11、高祖偷偷地让卢贲部署人马,然后召集百官,对他们说:“要想寻求富贵的人,就跟随我来。(“潜”、“部伍仗卫”、“谓“、”、“相随”各1分,整句通顺完整2分。)文言文参考译文:第44页共44页 卢贲,字子徵,是涿郡范阳人。卢贲略略读了点书,对音律頗有所知。当时隋高祖为大司武,卢贲知道高祖是个不同寻常的人物,与他深深地交结。高祖刚受宣帝托付总理朝政时,群情还不一致。高祖就把卢贲引到自己身边。高祖将到东宫去,文武百官都不知去向。高祖悄悄地让卢贲部署人马,然后召来百官,对他们说:“想求富责的,就跟我来。”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想跟着去,有的想离开。卢贲率兵赶到,大臣都不敢动。高祖到了东宫,东宫守门的卫士不让进去。卢贲晓谕他们,仍不行。卢贲张目呵斥,卫士才让开。后来进谏高祖说:“北周的气数已完了,天人之望,实归于明公您。望早点应天顺民。天给您,您不要,就会反受其咎。”高祖深以为然。高祖受禅后,命卢贲清点宫中,主管守卫。高颎、苏威共掌朝政,卢贲心里很不服气,谋划废了高颎、苏威,(与别人)共同辅佐朝政,计谋泄露,皇上穷追此事,因他们是创业登基前的朋友,不忍心杀他们,把他们都削职为民。一年多后,卢贲恢复爵位,任检校太常卿。几年后,转任齐州刺史。百姓闹饥荒,粮价猛涨。卢贲不让别人卖粮,但自己却去卖,因此被削职为民,后来,卢贲随皇上到东都洛阳。皇上闲谈时对卢贲说:“我刚当大司马的时候,你对我推心置腹。我与你可以说是老朋友了。你若没有过错,地位当与高颎相同。因你与叛逆交好,因此废了你。你怎么竟然不思报效,到了这种地步?我不忍心杀你,这是枉法行私罢了。”卢贲拜伏谢罪,有诏恢复原职。几天后,与皇上交谈时,有违皇上旨意。他又自叙功绩,口出怨言。皇上大怒。苏威进言说:“汉光武帝欲保全功臣,都用列侯之位而让他们入朝。皇上仁爱,再用此法来安顿他们吧。”皇上说:“行。”于是废置卢贲于家。卢贲这年去世,时年五十四岁。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令判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效法B.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道:道理C.人皆不能知卿         知:了解D.遣提举官四十余辈      举:举荐第44页共44页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之A.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之B.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之C.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之D.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之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并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B.王安石主张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C.王安石认为后世很多所谓大儒都是才能平庸的人,皇上对此深表认同。D.皇上认同王安石的变法举措,并任命他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起负责。 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8、B(道:方法)9、C(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10、C(“上以为然”的语意指向是王安石的具体变法措施)11、他写文章动笔如飞,起初好像不是很留意,等到写完以后,读者都叹服他文章的精意完整1分、语句通顺1分)【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州人、王安石从小就喜欢读书,一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动笔如飞。起初好像不是很留意,等到写完以后,读者都叹服他文章的精妙。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第44页共44页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爱卿你的才能,都以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不懂的政治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术学问正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只是后来很多所谓“大儒”,大部分都是才能庸俗之人,因此世上俗人才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需的了。”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开设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任命他与知板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等变法相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派遣提携推举各类官员四十余人,分派颁布执行新法。6.(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胡威少有志向,厉清白。其父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①,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节选自《三国志•注》)【注】①爨:cuàn,烧火做饭。(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B.又少进饮食少:稍稍C.质杖其都督一百杖:木棍D.语及平生语:说(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A.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B.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C.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D.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威年少有很高的志向,严格要求自己,品质清纯。B.胡威家贫,没有车马童仆,胡威自己骑着驴单独前去拜见了父亲。C.临到辞别时,胡质赐给胡威一匹绢,作为路上花费。第44页共44页 D.胡威有点怀疑与自己结伴而行的人,秘密地引诱询问,才知道他是父亲官署的都督,于是放心地和他一路同行。(4)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BD.正确;C.有误,句意为:胡质打了都督一百杖。杖:用木棍打。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父亲清廉唯恐别人知道,我清廉唯恐别人不知,因此我比父亲差远了。根据句意句子断为: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远也。故选:B。(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胡威了解真情后,便取出父亲赐的绢给了都督,辞别并送走了他。故选:D。(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句中重点字词:素,从来,一向。阴,暗中。句意为:胡质帐下的都督,与胡威从不相识,在胡威未出发回京前,就请假回家,暗中置下路上所需物品,在百余里外等候胡威。答案:(1)C(2)B(3)D(4)胡质帐下的都督,与胡威从不相识,在胡威未出发回京前,就请假回家,暗中置下路上所需物品,在百余里外等候胡威。【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44页共44页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分析】译文:胡威自小就有志向,严格地坚守清廉。胡质担任荆州刺史时,胡威从京城洛阳前去探望父亲。由于家中贫困,没有车马和童仆,自己单身骑驴前往,拜见父亲。在牲口棚中住了十几天,然后向父亲告辞。辞别时,父亲赐他一匹绢作路费。胡威跪下说:“父亲一向清高,我不明白从哪儿得到这匹绢的?”胡质说:“这是我剩余的俸禄,用作你路上的费用而已。”胡威接受了绢,告辞回家。胡威每到一处客站,就自己放驴,取柴做饭,吃完后再与旅伴一道上路,前往途中、回京路上都是如此。胡质帐下的都督,与胡威从不相识,在胡威未出发回京前,就请假回家,暗中置下路上所需物品,在百余里外等候胡威,邀胡威作为旅伴,事事都帮助胡威,而且少食少喝,一起行走几百里。胡威心中疑惑,就引他说话得到实情,即知他是父亲帐下的都督,就取出父亲所赐给的那匹绢偿付给都督,向他道谢后与他分手。后来因为其他事,详细地把这件事告诉胡质,胡质责打都督一百杖,除去了他的吏名。胡质父子如此清廉谨慎。因此名誉广为人知,历位宰牧。晋武帝召见胡威,同他谈论边事,谈话涉及到日常生活。晋武帝感叹他父亲的清廉,对胡威说:“你与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不如父亲。”晋武帝说“你凭什么认为不如你父亲?”胡威回答说:“我父亲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知道,我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不知道,因此我远不如我父亲。”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陈鲁公谏避狄        陈长卿①为相,静重有守,高宗甚敬之。金虏遣使来,出慢言,朝廷震怒。大阉张去为②密进幸蜀之计。翌日,长卿对,首言张浚可用。上不许,因谕以入蜀之计。长卿曰:“川蜀路艰,缓急难进。且士大夫、六军皆东南人,万一顾恋不进,岂不误事。”上悟而止。于是始议出军守江淮之策。及王权败归,阉、戚③益惧,劝上幸会稽,因入闽。日欲晡上命王存忠来议长卿延入解衣置酒。翌日,入奏曰:“陛下诚用其言,大事去矣。”一日,中使持御批来,甚遽,长卿视之,乃云:“如更一日,虏骑未退,且令放散百官,浮海避狄。”长卿取焚之。入奏日:“诚如圣训,百官既散,主势孤矣。”上曰:“焚之,何也?”长卿曰:“既不可付外施行,又不敢辄留私家,故焚之耳。”上默然。会虏有内难,戕亮而归。方是时,微长卿,国势几殆。注释:①陈康伯:字长卿  ②张去为:当时为朝廷宦官  ③阉、戚:指宦官和外戚第44页共44页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慢言            慢:怠慢  傲慢B.陛下诚用其言       诚:诚意C.幸蜀之计         幸:指封建帝王到某地去D.国势几殆           殆:危险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日欲晡上命王存忠来议长卿延入解衣置酒。A. 日欲晡/上命王存忠来议/长卿延入/解衣置酒。B. 日欲晡上/命王存忠来议/长卿延入/解衣置酒。C. 日欲晡/上命王存忠来/议长卿延入/解衣置酒。D. 日欲晡/上命王存忠/来议长卿/延入解衣置酒。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康伯不同意高宗到蜀地,主要原因是他体恤将士,担心他们水土不服。B.高宗在王权战败后,又一次对战势失去信心,转而思考退避之策。C.宋朝最后趁金兵内乱之际,打败了完颜亮获胜而归。D.皇上默认了陈康伯焚烧圣旨的行为,没有因此而责备他。11.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方是时,微长卿,国势几殆。8.B9.A10.A11.当这个时候,(如果)没有陈康伯,宋朝的形势就危险了。(方:在、当;是:这个、那个;微:没有;几殆:危险)第44页共44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综合性学习专项练习题根据要求完成18~19题。【材料一】“表情包”是一种通过图片来表达感情的方式,年轻人的社交方式是所谓“天可不聊,图不可不给”,几乎任何对话都会出现“表情包”。【材料二】一位教授说,现在学生都喜欢用“表情包”,有时他劝学生几句,学生回一个“表情包”;表扬或批评学生几句,他们也是发来一个“表情包”,“表情包”简直是结束聊天的“利器”。【材料三】专门研究语言符号的艾伯顿·梅热比曾提出公式:沟通双方互相理解=语、语速(38%)+表情、姿态(55%)+语言内容(7%)。基于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状,学校决定开展以“表情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8.你们小组准备围绕“表情包”展开研究,请你从三个不同角度拟写出具体的研究方向。(3分)19.在班会上,你们围绕“使用表情包的利与弊”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100~120字)。(5分)18.示例:“表情包”产生的原因;“表情包”的幽默功能;滥用“表情包”的弊端;中学生常用的“表情包”;中学生喜欢使用”表情包”的原因;19.明确的观点(1分)理由(3分)语言流畅(1分)【从肯定的角度阐述】第44页共44页 “表情包”可涵盖表情、姿态和语言内容,“一图抵千言”,更贴近人际沟通的需求。表情包简单易懂,既省时省力,还能缓解聊天中的尴尬,具备幽默功能,能促进社会和谐和人际关系。青少年在人前难以传达的感情,在“表情包”中得到了宣泄;“表情包”便于慰藉受压抑的心灵。【从否定的角度阐述】“表情包”助长了我们表达的惰性,削弱了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很多“表情包”都带有恶搞属性,滥用“表情包”助长了娱乐恶搞之风。相对于语言表达的无穷无尽,“表情包”是有限的。不是所有的感情,都能用“表情包”表达。当我们的表达依赖于千篇一律的“表情包”时,思维就会出现同质化倾向。【从辩证分析的角度阐述】“表情包”简单易懂,具备幽默功能,既能缓解聊天中的尴尬,又能促进和谐。一图抵千言,表情包贴近人际沟通的需求。但是,“表情包”远不如文字丰富多彩,相对于语言表达的无穷无尽,“表情包”是有限的,当我们的表达依赖于千篇一律的“表情包”的时候,实际也就取消了个性化表达。根据要求完成18、19题。【材料】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在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简称“双减”),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基于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学校准备开展以“‘双减’后的学习”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8.为了让“双减”真正落地,请你从不同角度向学校提出三条具体的建议。(3分)19.“双减”政策后,武汉市取消了校外文化课学科培训课程,你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了。正值初三的你,马上迎来调考,父母对你的学习成绩非常担忧,你如何劝说父母,解除他们的焦虑(100~120字)。(5分)第44页共44页 18.(1)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2)教师科学设计作业。(3)教师在校分类辅导学生。(4)学校科学安排托管时间。(5)学校组织老师进行线上辅导。(可以从教学设施、教学、作业、辅导、时间安排等方面思考,三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19.(内容3分,表达2分,共5分)根据要求完成18、19题。  【材料1】7月24日国家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包括“总体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强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撑保障能力”“扎实做好试点探索,确保治理工作稳妥推进”“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效”八个方面共30细项。【材料2】广州:各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违规组织学生在节假日休息时间集体补课,或者组织、要求学生到校外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基于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学校准备开展以“双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8.学校落实“双减”要求,周末取消了文化课程补习,需要你设计几项具体可行的周末活动,表现双减之后丰富多彩的周末生活。请你参照下列示例,从体、美、劳三个方面设计出三项具体可行的活动(3分)示例:到羽毛球馆和朋友打球。 19.在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总结会上,需要你谈谈中学生“双减”对于自身及家长的意义。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100~120字》(5分)第44页共44页 18.共3分,每个1分。能围绕“双减”的主题拟定具体活动内容,体现体、美、劳的三个方面即可。19.共5分,要求:内容方面,能从学生、家长两个方面表达“双减”的意义,观点明确、事理清晰即可。内容不要求全面、深刻。(3分)表达方面,语言简明连贯、得体。(2分)(如果内容方面不得分,表达方面亦不得分。)根据要求完成18、19题。【材料1】在热播剧《觉醒年代》中,但凡有鲁迅出场的片段,弹幕总是热闹非凡。尤其是鲁迅叉腰扶着写有“不干了”的木牌站在教育部门口辞职的经典画面,更是成了年轻人热衷的表情包。不论是什么领域的话题,人们总能在鲁迅作品的大量金句中找到共鸣——当你遇见墨守陈规、习惯在旧框框里思考问题的“老顽固”,便不由地想起鲁迅笔下狂人的诘问:“从来如此,便对么?”【材料2】在B站,鲁迅是最受年轻人欢迎的作家之一,与他相关的视频总共超过1.3万条,总播放量达到了1.7亿人次,点赞和收藏量也分别高达960多万和420多万。基于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学校准备开展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8.请联系现实生活,从三个方面分析当代年轻人喜欢鲁迅的理由。(3分)19.班级计划开展“鲁迅作品读后感”分享活动。你准备重读《朝花夕拾》,同桌李晗说:“现在鲁迅这么热,网上好多关于他的评论文章,随便下载一些就可以了,有什么必要重读一次?”你认为他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鲁迅作品对当下的意义。请把你想劝说他的话写在下面。(100~120字)(5分)第44页共44页 18.【示例】鲁迅具有批判精神;鲁迅具有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鲁迅的文章至今仍有现实意义。19.【要求】内容方面,围绕鲁迅作品对当下的意义,观点明确、事理清晰即可。内容不要求全面、深刻。(3分)表达方面,语言简明连贯、得体。(2分)(如果内容方面不得分,表达方面亦不得分。)根据要求完成18、19题。为了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但是,在目前的实施过程中,部分地区却出现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怪现象,比如家长给学生布置额外的家庭作业、在上学日课后给学生报线上学科培训课程,休息日定制“一对一”的上门家教服务——为了进一步了解“双减”政策及其落实情况,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学习‘双减’政策,提升学习效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8.请你列举三条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部分地区仍然出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现象的原因。(3分)19.在活动过程中,有同学提出了“‘双减’政策能让自律者出众,懒散者出局”的观点,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说明理由。(5分)第44页共44页 18、答案示例:(1)家长担忧孩子在学业上竞争落后。(2)教育监管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不力。(3)学生对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够自信,过于依赖课外培训。(每点1分,归因恰当、表述准确即可)19、理由能支撑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观点清晰1分,阐述理由能支撑观点3分,表达清晰1分)根据要求完成18、19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准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材料二】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的“最帅飞行天团”,正式开启了他们长达6个月的“太空出差”征途,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媒体见面会上,翟志刚感慨道:“距离执行神七任务,已经过去13年,13年来最难的不是训练有多难,也不是工作有多难,更不是学习有多难,最难的是如何能够将一件简单的事,用最高的标准和热情十遍、百遍地把它做好。为了庆祝“神舟十三号”发射圆满成功,学校准备开展以“走近中国航天人”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8.你准备就“走近中国航天人”的主题策划一个具体的活动,请你写清活动的名称、目的和方式。(3分)活动名称:                                      活动目的:                                      活动方式:                                      19.我们在中国航天人身上可以看到让我们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的“航天精神”。在活动中,你准备谈谈自己对“航天精神”的理解,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100~120字)(5分)第44页共44页  18、结合主题“走近航天人”设计具体可实施的活动即可。(每项1分,共3分)答案示例:活动名称:致敬中国航天人活动目的:让同学们了解中国航天人的英雄事迹,学习伟大的航天精神。活动方式:在班会上举行“中国航天英雄事迹”视频展播活动。19、围绕“航天精神”内涵作答即可得分。航天精神内涵:热爱祖国,为国争光;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科学求实,严谨专注;坚韧不拔,百折不饶;同舟共济,团结协作;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可选取一到两点做具体的阐释。(“航天精神”理解3分,语言表达2分,酌情扣分。内涵理解基本上是贴标签式的,缺乏具体阐释的扣1-2分,有错别字或卷面不整洁的至少扣1分。)9.(8分)根据要求完成问题。9月30日上演的电影《长津湖》累计票房已超50亿元,并创下中国影史多项纪录。你们学校准备以“火爆的《长津湖》”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1)你们小组负责调查电影《长津湖》火爆的原因,请你从不同方面列举三条。(2)你们班打算周末组团去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同学小瑜兴致勃勃,但他只想凑个热闹后发个朋友圈。你要怎么劝说他,才能既不打消他观影的热情,又能提醒小瑜认真观影、观有所获呢?(100~120字)【分析】(1)本题考查调查研究能力。通过调查,列举出《长津湖》火爆的原因,从不同方面列举三条。可以从“音响效果、画面制作”“人物形象”“时代意义”等方面来写。第44页共44页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劝说别人要就事论事,目的明确,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可围绕观影的意义等方面来劝说。【解答】(1)示例:①场面热烈、宏大,紧张刺激;②志愿军人物形象真实可信,血肉丰满,让人印象深刻;③弘扬了主旋律,契合了国人的英雄情结。(2)示例:小瑜同学,《长津湖》火遍全国,这是一部英雄的爱国史诗影片。先烈们的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精神时刻激励我们前进。很高兴我们全班同学能去观看这部电影,只要我们认真观看,相信你也会有很大的收获。【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根据要求完成18—19题。2021年10月23日,“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其中明确规定了家长在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承担主体责任。同时,“家庭教育促进法”也规定了中小学校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18.学校开展了“学校如何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的讨论,请你针对此话题,给学校提三条建议。要求提供提高家长教育水平的途径和内容。(3分)  如:通过赠送家庭教育的书籍,帮助家长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水平。19.“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提倡教育要潜移默化,将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家庭教育是一场抚养者和孩子的合奏。请你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一话题,写一段话。(100—120字)(5分)18.①通过召开家长会,帮助家长了解孩子情况从而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②通过开展家庭教育的讲座,邀请专家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③通过老师上门家访的形式,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19.第44页共44页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所以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特别是孩子的少年时代。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这么重要的问题却被很多家长所忽视。所以,为了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建议家长们学一些教育孩子的艺术。第44页共44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15 12:40:09 页数:44
价格:¥12.88 大小:89.15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