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度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一上半期考卷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18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咄咄(duō)精悍(gàn)凄清(qī)峥嵘(zhēng)B.瞋目(chēng)忸怩(ní)笙箫(shēng)百舸(gě)C.河畔(pàn)弄堂(lòng)青荇(xìng)长篙(gāo)D.下载(zài)殒身(yǔn)漫溯(shù)泥古(nì)【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A.精悍(hàn)B.瞋目(chēn)D.漫溯(sù)。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殒命机缘巧合淋漓尽至怅寥廓B.亢奋戊戌变法通谍莫须有C.黯然长歌当哭世外桃屏息D.堕落不刊之论斑斓桀傲不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音近(同)字、形似(近)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把握不准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至——致;B谍——牒;D傲——骜。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英国为了弥合其与主要欧洲国家在武力攻打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主张联合国尽早伊拉克的战后安排,并起“主导作用”。②那青青的嫩竹,或一两株临窗,或三五丛傍水,为生活平添许多情趣。郁郁葱葱的万竿碧竹,更透出一派清韵,让人难以。③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为城乡物质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④我们普通人和作家看到的世界是一样的,而作家却能够捕捉到那些触动人心的细节、场景,找到生活的闪光点、奇异处,从而产生创作灵感。而我们普通人却对自己的生活习以为常,鲜有新奇感受。因此可以说文学创作对于那些对生活的人是基本无缘的。A.介入忘怀从而熟视无睹B.加入忘怀进而视若罔闻C.加入释怀从而视若罔闻D.介入释怀进而熟视无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介入:参加进去干预其事;加入:参加进去。忘怀:是指忘记;释怀:是指人内心某种情绪或感情的消解。从而:重在表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而:重在表递进关系。视若罔闻:10\n看到了当没看到,比喻主观不当回事;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词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六近义词辨析。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词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词语,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B.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箔,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典型代表。以其精致和神秘展现了古蜀人的智慧与魅力。C.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万多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种类。D.音乐剧是19世纪末诞生的,它具有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使它成为很多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项,“提高”和“特色”搭配不当。C项语序不当,把“所有”放在“中国”之后。D项成分残缺,在“使”前加上“这”。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下列各句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徐志摩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再别康桥》。C.《鸿门宴》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纪传体史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左传》是编年体史书。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万类/霜天/竞/自由。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D.她/静默地/远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评卷人得分二、现代文小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0\n诗的境界(节选)朱光潜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见”字最紧要。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全是诗的境界。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见是产生诗的境界的重要条件。诗的“见”为“直觉”,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直觉必须是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必须是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例如看见一株梅花,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觉到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意义都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就是“名理的知”。但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外,尚有它本身形象,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把全副精神专注在它本身形象,如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的“意象”。这种“觉”就是“直觉”。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比如说读崔颢《长干行》,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之类的联想。这些联想一发生,你就从诗的境界迁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这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完美。但是在用思考引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思想与联想只是酝酿工作,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种现象通常被人称为“灵感”,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一种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就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形象,就还不成为诗的境界。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独立自足的意象来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就不能算是好诗。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着一微点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而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真正的诗的境界是无限的,是永远新鲜的。(摘编自朱光潜《诗的境界》)7.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无论是在诗歌欣赏中还是在诗歌创造中都很重要,有“见”才有“觉”,“觉”可以是“直觉”,也可以是“知觉”。B.凡所见皆成境界,这种境界能否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见是产生诗的境界的重要条件。C.对于个别事物的知是“直觉”,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是“知觉”,因此,“知觉”比“直觉”更重要也更有意义。D.看到一株梅花,觉得是梅花,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可插瓶或送人,这就觉出了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种“觉”是知觉。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读崔颢《长干行》,马上把诗中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出生动的戏剧,暂时忘去其他事物,这就用“知觉”见出了诗的境界。B.欣赏诗歌,同时还思索诗歌的意义以及诗歌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从诗的境界迁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10\nC.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独立自足的意象来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就不能算诗。D.经过艰苦思索后豁然贯通,灵光一现似的,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就是灵感,灵感造就了诗歌的境界。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觉的知可以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也可以转化成直觉的知,因此,要想感觉出完整的诗的境界,需要二者同时进行。B.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而好的诗歌一定要有独立自足的意象,不能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C.不同的人读同一首诗,所“见”出的境界不会完全相同,这是因为每个欣赏者当时当境的性格与情趣是有差别的。D.诗的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着一微点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因此,它超越了时空而永远新鲜。【答案】7.C8.B9.A【解析】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语段内容的能力。C项“‘知觉’比‘直觉’更重要也更有意义”错,原文没有对二者做程度高下的比较,属于无中生有。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8.试题分析:解析:A项“知觉”应为“直觉”。C项能算诗只是不算好诗。D“灵感造就了诗歌的境界”说法有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第三段“在用思考引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思想与联想只是酝酿工作,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可知,A项“需要二者同时进行”表述错误。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三、文言文阅读(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只是,不过10\n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刻毒C.今闻购将军之首购:重金征求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生活贫穷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夜缒而出伏尸而哭B.顾计不知所出耳君之所知也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如因善遇之D.乃遂私见樊於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项伯杀人,臣活之A.太子迟之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C.吾得兄事之D.越国以鄙远13.把文中划线句子及课外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分)(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答案】10.D11.C12.B13.(1)(既然)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恨就报了,而燕国被欺侮的耻辱就消除了。(“然则”、“见”各1分,大意1分。)(2)(晋国)已经把郑国当做东面的疆界,又想要扩张它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削减,(晋国)将从哪儿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东封”、“肆”“阙”、“焉”各1分,大意1分)【解析】10.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穷困:走投无路,陷入困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B。11.试题分析:A项两个“而”都表示修饰关系;B项均为所字结构;C项前者介词,依靠;后者介词,趁机。D项均为“于是,就”。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2.试题分析:例句和B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3.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评卷人得分四、现代文大阅读(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书事①最近安居,我把我出租几年的屋子里的旧书搬了回来,清点整理中,我发现了很多书还在,像看见我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般喜悦,当然也让我想起了我收藏的很多珍贵的书籍都不在了。②10\n最近我又要讲现代诗歌,很想意外发现我当年珍爱的那本《朦胧诗选》,那本朦胧诗集收录了北岛、舒婷、顾成、江河、杨炼、梁晓斌、卞之琳等人七八十年代写的发抒、反思文革的诗歌,我非常喜欢。90年代出来教书,那时的教材政治化太浓,我就一直给学生们讲这些朦胧诗,一届一届地讲,孩子们非常喜欢,讲完了就有同学借阅,但因为这本书要用于教学,在那个年代又不好买,所以我是一直看管得很紧,但后来还是一时疏忽,找不到了。也许这不是我的疏忽,实在是那本书太好了,对于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们那实在是一本“及时雨”。③我从教20多年了,20多年穷老九的拮据生活,我不舍得将钱花在自己的衣食上,但碰到自己心仪的书籍那是一定要破财购买的,20年来我不间断地购买,又不间断地流失。大部分是被学生借走,少部分是被同事借阅,有些书籍我还记得被谁借走的,大部分说不出来历了,虽然20年来那些书籍不间断地在一路丢失,但是我从来不因为这个而遗憾,因为它不像钞票金银珠玉一般消耗散去,也不担心它会被人当着引火材烧掉,没有引火材的年代没有人愿意烧掉一本珍爱的书籍,而现在人们虽然不珍惜书籍,但也不需要用书籍做引火材了。那些遗失的书籍散落在人间,不断地流传,书上的文字不断地传播,不断地感染,不断地孕育精神,那是书籍产生的本质目的。④我在青少年时期,阅读过不少书籍,《唐诗三百首》《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封神演义》《三侠五义》《七侠五义》《说岳全传》《东周列国志》等,还有《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十月》《啄木鸟》等不少杂志,这些书和杂志是我青少年时期的精神食粮,我在青少年时期有幸读了,可我家里除了一本黄历外父母没有买过一本书。这其中大部分是向同学借阅的,只记得有一本《东周列国志》是我在我表叔家里玩借来的,现在书也不在了,但我清楚地记得我没有归还他。我感谢我的青少年时代那些让我读到这些书的同学和叔叔阿姨们,他们都不知道他们施予我少年时代弥足珍贵的恩惠。所以,我从来不会因为我珍爱的书籍的丢失而可惜,因为它也许不断地在施予,这是书的作用,相对于金钱来说书籍的传播具有精神温度,不似金钱仅满足物质甚至于增长冷血的欲望。⑤我还记得我用于课外教学用的现代小说,有一次被一个学生借阅了,我知道是谁借阅的,我向他索要了几次,直到毕业都没有还给我,这事就过了。那个同学的成绩很好,考进了武汉大学哲学系,几年后,我的这个学生来看我,提了一大堆书,只记得其中有《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书籍,他告诉我他当时把我的书给弄丢了,没法交代,希望这样能弥补。他92年高中毕业,96年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在省政府部门工作,现在是处级干部,写作很厉害,是单位的笔杆子,也许那些书在他的人生启蒙中有了些作用。⑥原本我们这个民族是个很热爱书籍的民族,明代的张溥每读一本书都要亲手抄录七遍,他的书斋因此命名“七录斋”,宋濂《赠东阳马生序》里就讲过他借书抄书的情景,为了不延期,天大寒,抄得手指都僵硬了;先秦时期人们写书读书都不容易,他们习惯把书全部背下来,汉初因为始皇焚书,好多人是靠记忆把书传下来的。我们不如古人文章好,缘于我们不如古人读书花的功夫深。⑦进入互联网的时代,我更不需要为我的《朦胧诗选》遗失而遗憾了,现在我的教学很方便,互联网上要找谁的作品都非常容易;现在读书也很方便,但是我们的孩子不读书了,在他们最需要广泛阅读的时候,他们却被迫沉浸在题海里。⑧最近,看到一则消息,关于各国全民阅读的调查,我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中国人的阅读排位。是谁造成了中学生和全民阅读的现状?谁能拯救阅读?!2022-9-1514.以下对文章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作者搬书时发现自己以前读过的旧书还在时的喜悦和生活拮据时仍然坚持破财买书的材料,体现了作者对书籍的喜爱,对精神追求的珍视。B.作者谈到《朦胧诗选》,表现了作者在文化僵化的时代,作为有前瞻的教师将其作为补充教材的珍视,并为其最终流失而深表遗憾,也流露出对借书不还的现象的谴责。10\nC.作者家里只有一本黄历,说明家境贫寒,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为能够借阅到同学和叔叔阿姨们的书籍阅读感到庆幸和感激,这是他的书被借阅流失而不遗憾的主要原因。D.作者用一个考上武大的学生还书的事例具体生动地印证了书籍带给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的精神引领作用,表意具体生动。E.最后一句用各国全民阅读调查排位,委婉揭示出当今时代青少年和大众阅读现状,寄寓深切的忧思,从而收束全文,画龙点睛。15.解释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含义。(6分)(1)没有引火材的年代没有人愿意烧掉一本珍爱的书籍,而现在人们虽然不珍惜书籍,但也不需要用书籍做引火材了。(3分)(2)相对于金钱来说书籍的传播具有精神温度,不似金钱仅满足物质甚至于增长冷血的欲望。(3分)16.从这篇充满温度的散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简要概括和分析。(6分)17.文章最末一句“是谁造成了中学生和全民阅读的现状?谁能拯救阅读?!”,你以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全民阅读不良现状,怎样才能拯救阅读?(6分)【答案】14.BC15.(1)运用对比,揭示了贫穷时代人们对精神产品的珍视和崇尚,富裕以后对文化精神追求的遗失。(手法1分,阐述2分,意思对即给分)(2)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揭示出书籍给人们带来的精神追求和享受是有别于物质的。(手法1分,阐述2分,意思对即给分)16.是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教师形象。他酷爱书籍,虽经济拮据仍然花钱买书;他热心文化传播,不局限于教材,精选人文含量高的课外读物;他关心学生,体贴他人,借书学生,不因为书籍流失而抱怨;他有忧国忧民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情怀。17.(略)原因3分,措施3分。【解析】14.试题分析:B项作者并不感到遗憾,更无谴责之意;C项只一本黄历并不就一定能说明其家境贫寒,书被借阅流失而不遗憾的主要原因是它在传播精神。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因此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文章,把握主旨,理清结构,研究技法。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5.试题分析: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最重要的是将其放置于原文,联系上下文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一该句子中有没有具有象征含义的意象出现;二句子中有没有指代很强的代词出现;三句子中有没有比喻句,其中隐喻要格外注意;四有没有言外之意;五是否是一个表意矛盾但又不矛盾的句子。第1个句子从手法上看,将过去与现代形成对比,“没有引火材的年代没有人愿意烧掉一本珍爱的书籍”,表明人们对书籍的珍视;“不需要用书籍做引火材了”表明现在生活富裕了;“而现在人们虽然不珍惜书籍”,说明人们不珍惜书籍。第2个句子从手法上看,将金钱和书籍进行对比,“精神的温度”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明书籍给人们带来的是精神追求的满足。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6.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文章进行梳理,找出关于“我”的相关描述,结合“我”对书籍的种种做法、种种感悟10\n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二是画出关于人物言行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7.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没有给出答案。考生可以从原文出发,结合现实来整理答案。从原文来看,现代人缺少阅读,现代学生缺少阅读,有社会大风气的影响,人们对阅读缺少足够的重视和认识,只重物质,不重精神;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还有一方面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阅读。因此考生可以从这两方面谈一谈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注意言之成理。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评卷人得分五、诗歌鉴赏(共8分)1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①。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②。注:①翻:通“反”。②晓钟:报晓的钟声。(1)诗的第三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2)“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答案】(1)颈联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1分)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1分)。形象准确地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2分)(意思对即可)(2)长、畏;“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2分)“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2分)(找准用得好的一个字并准确分析得2分,分析两字得4分)评卷人得分六、默写(共6分)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任选6句)(6分)①,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②,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司马迁《史记.荆轲刺秦王》)③撑一支长篙,。(徐志摩《再别康桥》)④君子坦荡荡,。(《论语》)⑤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司马迁《史记.荆轲刺秦王》)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⑦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⑧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答案】①怅寥廓②风萧萧兮易水寒③向青草更青处漫溯④小人长戚戚⑤为变徵之声⑥粪土当年万户侯⑦到了颓圮的篱墙⑧无案牍之劳形10\n【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评卷人得分七、语言表达(共10分)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情意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适时。【答案】示例:生活就像一本书,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厚薄,而在于启迪;胸怀就像一片海,重要的不在于它的深浅,而在于宽广。(注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相同。)【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仿写能力,也涉及连贯和修辞。仿写要求结构一致,修辞相同,意脉相承,内容相关,风格近似,品位高雅,符合事理理逻辑。本题题干要求话题可以自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例句看,所写内容要积极向上,格式为“……就像……,重要的不在于它的……,而在于……”。字数要与例句相同,意境要高远,有一定哲理意味。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1.《再别康桥》中诗人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斑斓”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请将下面提供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要求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不少于50字)(5分)小河柳树夕阳青草歌儿【答案】示例:村边,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奏着叮叮咚咚的曲子流向远方,夕阳把一片金辉撒在微波上,也给河边的柳树描出金色的轮廓,柔嫩纤细的柳枝在风中摇曳着,青草丛中的青蛙们也伴着流水的曲子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儿。【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扩展语句是指将原来比较简单的句子或几个词语(短语),按要求合理地扩展为一个比较长的语句或语段,使原句内容更为丰富、饱满、充实,表达更为生动;主要题型有:将若干词语合理地扩展成一句话或将一句话扩展成几句话。扩展语句试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实用性和针对性很强。扩展语句往往与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有机地结合起来考查。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评卷人得分八、作文(共60分)22.释怀:指爱憎、悲喜、思念等感情在心中消除了,得到了消解。请以“释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60分)注意:①立意自定;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审题时,可抓住“释怀:指爱憎、悲喜、思念等感情在心中消除了,得到了消解”,联系现实构思。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例如,10\n亲人、同学、邻里、师生乃至陌生人之间,总会不经意产生一些怀疑、误解、困惑、难以放下的感情或者失败、错误甚至伤害,给自己的心理和做人处事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应以宽广的胸怀、敞亮的智慧、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它,并从中走出来,让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得到超脱、释怀。故可从对生活的反思,思想的超脱,一种快乐的生活态度等方面立意。要注意“释怀”什么,可以是件具体事件,也可以是具体人物,也可以是某种心理情感或者某种精神认识等。考点: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39:55 页数:10
价格:¥3 大小:33.81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