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河南省2022学年驻马店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河南省2022学年驻马店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7
2
/37
剩余3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202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斗酒纵观二十一史﹣﹣读点科学史王梓坤明朝末年,史可法写过一副对联:“斗酒纵观廿一史,炉香静对十三经。”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宋朝的司马光等人遵照皇帝的命令,花了19年的时间,修成編年史《资治通鉴》。司马光说自己“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力,自幼至老嗜之不厌。”可见封建统治阶级是非常重视读史的。其目的是想从历史中吸取欺骗和镇压人民的经验教训,掌握所谓牧民之术。封建统治阶级既然如此,我们难道不也应该读点历史,来识破和揭露他们那一套反动的手段,并且古为今用,从中吸取对我们有益的经验吗?人们感谢司马迁的《史记》冷对清霜剑,敢铸千古词。没有大无畏精神,是决写不出这部众口争传的不朽名著来的。读社会发展史,可以提高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和认识;同样,读科学发展史,吸取前人的经验,对提高科学工作者的德、识、才、学,也有很大的帮助。科学上一些重大的发现,或者重要学说的建立,往往需要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集体努力。例如,对天体运动的研究,从遙远的史前时代就已开始,我国古代早就有地动的思想,汉朝的著作《春秋纬•元命苞》中说:“天左旋,地右动。”《尚书纬•考灵曜》中说得更清楚:“地恒动不止,而人不觉,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窗而坐,舟行而不觉也。”后来经过波兰的哥白尼推翻地心说建立日心说的革命,经过万有引力的伟大综合,直到广义相对论的出现,才为宇宙论打下初步的理论基础。即使从哥白尼算起,也有近50年的历史,何况现代宇宙论方兴未艾,有待后人的继续努力呢!37/37\n宇宙论如此,其他如电磁学说、原子论、生命起源、生物选化,等等,也无不经历很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其中有资料积累的渐变岁月,也有大破、大立、大跃进的关键时刻。人们应该了解今天在这个发展长河中处于什么位置,应该抓住现阶段的发展主流和生长点,以便正确安排我们的工作,为此,就应该读点科学史。纵观科学史,不仅可以了解科学发展的趋势,而且还会因前人的成就而受到启发和鼓舞。开普勒因发现行星的轨道是椭圆而喜不自禁地写道:“以我一生最好的时光和第谷在一起所追求的那个目标,终于要公之于世了。再没有什么能制止我了。大势已定!书已经写成了,是现在被人读还是后代才被人读,于我都无所谓了。也许这本书要等上100年,要知道大自然也等了观察者6000年呢。”当我们读到这些词句时,不也似乎分享到一份欢乐,为科学的重大发现而兴高采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冷对青霜剑,敢铸千古词”是对司马迁在创作不朽名著《史记》中展现出的大无畏精神的赞扬。B.作者纵览古今,横观中外,指出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应该读点社会发展史。C.第4段中作者举例涉及古今中外,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旨在说明天体运动研究经历了长时间的集体努力。D.本文文字清新,笔调流畅,不失为一篇观点明确、深入浅出的科普散文。(2)下列对原文引用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史可法写过的对联,写了读不同书籍时不同的境界和情怀;同时点明文章标题,引出下文纵观读史。B.“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唐贞观十七年在谏臣魏征病逝后,唐太宗说的话,用在文中说明了魏征在唐太宗执政期间起到的重大作用。C.文章引用司马光的话,目的在于强调封建统治阶级重视读史,号召世人向其学习,古为今用。D.文章尾段引用开普勒的话,说明在开普勒看来,有科学上的重大发现比获得世人的认可更重要,高度赞扬了开普勒专注科研、淡泊名利的精神。(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强调纵观科学史,是将科学作为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来看待的。既要求我们了解科学演变的过程,吸取前人的经验;也要求我们了解科学发展的趋势,更好地把握现在。B.天体运动本来是一个抽象概念,“地恒动不止,而人不党”。《尚书纬•考灵曜》巧妙地以人们可以直观体会的舟行感受相比,降低了人们的接受难度。37/37\nC.文章开篇提出我们应该读点历史,接着从识破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手段、提高科学工作者的素质、正确安排我们的工作、因前人的成就而受到启发和鼓舞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读科学史的益处。D.文中出现了很多数字,比如19年的时间、近500年的历史等,强调了时间之长,增加了科普散文的准确性。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一棵小白杨朱金平“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十八岁那年,他就是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带着无限美好的向往来到这个哨所的。那也是一个春天,他和十八位訢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頂上,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越过一路坎坷,才登上了哨所。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訢鲜蔬菜。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当时也许还没能深刻理解这些话的含义,但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22年5月,王克怀与六位战友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了这一成绩,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作为一名边防军人,王克怀的婚事成了家人的“心病”37/37\n。在边防哨所,一年到头连个女孩子的影子都见不着,禾婚士兵的假期每年也只有二十天。王克怀和姐姐介绍的姑娘相识后,姑娘的父母有些犹豫:女儿要嫁给一个远在天边的军人,平时连个照应也没有。姑娘决定到部队去看看,再决定关系的发展。刚进十月,小白杨哨所矗立的山上已是一片枯黃,一片片雪花开始飞舞。姑娘就是这个时候千里迢迢来到王克怀身边的。此时这里并没有什么风景,王克怀便带着姑娘来到哨所旁那棵高大的白杨树下参观,给她讲这棵白杨及连队的荣誉史。姑娘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小白杨》唱的就是这棵树呀!这里就是小白杨哨所?你怎么不早告诉我呀!”婚事,就这么定了!年春节期间,电视播出了边防军人王克怀在部队训练与生活的专题报道。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汨纵横:“没想到过去在家里一句话不高兴就摔门而去的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权向上蓬勃地仲展着,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而旁边,更多的一棵棵子母小白杨也正在成长。《小白杨》优美的歌声再次响起,我不禁脑海里突然冒出茅盾在《白杨礼赞》中的一句话:“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引用了读者耳熟能详的歌曲,拉近了文章与读者的审美距离,使读者易于产生亲切感;同时点题,并为下文点出小白杨哨所做铺垫。B.文中的王克怀在军营里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的故事感动人,只是因为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尽一名普通战士的职责而已。他是千千万万边防车人的缩影。C.文中划线句的景物描写表明了哨所环境的恶劣和艰苦,赞美了王克怀的妻子嫁入军营的伟大奉献精神。D.文章使用全知视角,讲述王克怀未从军时“在家里一句话不高兴就摔门而去”,初到军营时迷茫、退缩,并不回避人物自身的性格弱点,使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立体,更加符合生活真实。37/37\n(2)小白杨和王克怀的人生经历紧密相连,在王克怀的不同人生阶段都留下了印记。请结合文本说明这一点。(3)以王克怀为代表的边防军人身上体现了一种“小白杨精神”。请结合文本,闻释“小白杨精神”的具体含义。三、实用类文本阅读3.(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在很多网友眼里,故宫是个神奇的存在,常引来感叹:“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故宫!”它既是感觉自己萌萌哒”的雍正皇帝表情包,也是纪录片里技艺精湛自得其乐的大国工匠,当然,它还是那个历经600年风雨的明清两朝紫禁城、年客流量1600万的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故宫也曾在公众面前遭遇尴尬,如今却能华丽转身,在互联网上主打造物之美,兼顾攻略之实,还时不时跟256万微博粉丝互个动卖个萌,你来我往好不从容。正是从接通社交媒体、虚心面向公众的那一刻起,人们逐渐看到了故宫越来越凌厉的攻势:博物院开放面积比例从2022年的48%一跃为2022年的76%,接连推出了虚拟现实体验、数字化微信平台、“胤禛美人图”“韩熙載夜宴图”“每日故宫”等多款手杌应用……多层次、多渠道地有效面向公众。从皇家私藏到国家所有,再到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共享,在故宫文物面前,人与物的关系也发生了分明的进化,早已不再是“天下至宝,尽归帝王家”,而更加接近共有共享的理想。(摘编自《寻找传统文化的“打开方式”》,《人民时评》,2022年06月14日)材料二:“起大早,排长队,大门一开冲前位。”这样的景象,最近发生在故宫。9月15日,故宫年度大展《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拉开帷幕,诸多传世名作亮相,而堪比《清明上河图》的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更是备受关注。几天来,“冲刺”看名画的“故宫跑”,再次成为热词。相比于那些门可罗雀的博物馆,故宫的人潮汹涌,确乎是一幅更让人欣喜的文化图景。但是,“石渠宝笈特展”时,已有不少人吐槽;再次如此,难免让人嘀咕:公众都在跑了,管理和服务还停在原处吗?人们固然知道,那些有着“超级价值”的展览和演出,永远是稀缺资源,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前面也总是人潮涌动,这种供需不平衡是长期的。诚然,故宫这样的古建筑作为展览场馆有着先天不足,但还是可以把预案准备得更充分细致些,应对措施更人性化些。面对故宫跑”,一位老故宫人慨叹,“37/37\n人民群众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不断冲破我们的预期”。这种“不断冲破”,也让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总结经验、创新方法,让游客与文化的亲密接触,如故宫掌门人所言,“有尊严地享受游览的过程”?(摘编自《“故宫跑”,井喷的文化激情如何从容安放》,《人民时评》,2022年22月18日)材料三:“知识渊博、表达风趣,讲得还很有代入感”“偏专业的内容,被他们讲得活色生香”……正在浙江省博物馆进行的“蓝瑛作品及其师承影响特展”上,现场20余位志愿者轮番上岗讲解,被热情的观众明星般簇拥着,成为亮眼的景观。展览中《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这样的名作,因为志愿者的讲述而更加立体、更为动人。故宫博物院自2022年开始,累计注册志愿者近3000人次,服务公众60万人次、13万小时。有一位高中生根据自己当志愿者的经历,为故宫导览提出“分众化”讲解、“大文化”视野思辨性”互动的建议。这些志愿者的服务活动,是公民参与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也让“文化”字,更有了现代文明的意蕴。实际上,志愿者存在的价值不仅在于文化服务,而且是要让观众“共冋参与学习并享受乐趣”,这样才有更精彩、更深刻的文化体验。这些志愿者就像沟通文化与公众的一座桥,促进全社会文化建设的共识和自觉。在向外辐射文化光芒的过程中,博物馆与志愿者一起,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摘编自《用参与的力量提升文化水位》,《人民时评》,2022年10月17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公众的欣赏水平、文化需求都在水涨船高。B.故宫已经不再只是那个北京城中轴线上72万平方米的皇家院子,它在云端,在数字博物馆里,在创意用品中,更为重要的是,它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C.“故宫跑”现象表明,空前的观展热情,伴随的是前所未有的接待压力。D.这些志愿者就像沟通文化与公众的一座桥,志愿者存在的价值不在于文化服务,而是要让观众“共同参与学习并享受乐趣”(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供求关系受价格髟响。如果持续调髙故宫的门票价格,就能有效防止“故宫跑”现象出现。37/37\nB.“故宫跑”可谓当前国人文化诉求的自然流露。这样的情况或能说明,对传统的兴趣、对文化的热爱、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和重视,正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C.通过互联网,故宫重建了公共博物馆与公众的具体关联传统文化的形态实现了丰宫和再造D.志愿者已成为大型博物馆服务公众的重要力量,也体现着公共文化机构的社会性和公益性。(3)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博物馆应该如何做,才能羸得观众,更好地传承中国文化?请依据材料进行分析。四、文言文阅读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其郡多盗,及琼至,民吏肃然,奸盗止息。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盎者。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日:“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竞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货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节选自《北齐书•苏琼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B.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日/我物已寄苏公矣37/37\nC.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日/我物已寄苏公矣D.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日/我物已寄苏公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息:息指利息,出息是出利息的意思。此处特指放债。B.致事:正常退休称“致仕”,因事犯罪被免职称“致事”。C.纲纪:汉魏、两晋时对公府、州、郡属吏中的高级人员的总称。D.淮禁:北齐时,禁止商贩渡淮水到南方进行贸易,称为淮禁。(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琼不汲汲于做官。他认为,设置官职要寻求合适的人来充任,不是人来要求做官。由此获得了曹芝的赏识,踏人仕途。B.苏琼精于审案。他帮助县民魏双成找到了真正的盗牛贼,百姓很信赖他,连邻郡的富豪也将自身财物寄置于他治理的界内。C.苏琼尊老敬贤。道研是济州的最高僧官,苏琼每次见到他就向他请教佛教教义,态度十分恭敬;十岁的赵颍送他一对新瓜,他也破例收下了。D.苏琼一心为民。在帮助百姓渡过饥荒时,他宁愿牺牲自身;在面对不合理的制度时,他上表请求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了两岸人民。(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见文中画横线处)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五、古代诗歌阅读5.(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叔同是著名的音乐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美术教育家,后剃度为僧,法号弘一。37/37\nB.《送别》是李叔同1914年在上海送别挚友许幻园所作。语言糈练,感情真挚,有一种凄美之感。《送别》表现的既是一种现实的情感,同时也是一种普遍的情感,本身具有广泛的认同性和民间化倾向。C.意象就是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几千年来,经过无数文人的使用,意象又有了厚重的文化积淀。长亭、古道、芳草等已积累了较为固定的表示离愁的美学含义,不再表示其他含义。D.第一节着重写送别的环境,第二节着重写送别人的心境,最后以“今宵别梦寒”总括全篇从感情上看,梦里重逢照应上文的“山外山”,正因为相距遥远,所以日后只能在梦境中互道思念。(2)这是一首现代人写的诗,但却具有古韵。请结合诗歌,说明作者是如何在形式和内容上体现古韵的。六、名句名篇默写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面对大千世界,毛泽东发出了“ , , ”的感叹,道出了他的雄心壮志,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2)《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 。(3)孔子在谈自己的生平时,曾经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语言文字运用7.(3分)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了孕育浓厚的文化氛围,文学社的成员们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开展文学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②为什么人言可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铄石流金的力量。③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的发言少了穿靴戴帽的套话,多了实实在在的内容,蠃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④该公园明确禁止游人骑自行车进入园区,可据记者现场观察,仅一分钟就有八人骑自行车进人园区,他们对指示牌置若罔闻。⑤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城市学校应主动和乡镇学校结对子,鼎力相助薄弱学校。37/37\n⑥在以特权为荣的国土上,要想取消特权恐怕不是靠一个报告、一次规定、一个会议决定乃至一个法律条款所能做到的,需要上行下效,身体力行,养成习惯才能彻底根除。A.③⑤⑥B.①②③C.①②④D.④⑤⑥8.(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文字的刨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对“文字”的共通感。B.近期引起社会热议的专车改革,之所以推动不易,就是因为涉及复杂的利益调整造成的。C.《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呕心沥血之作。小说完成后,作者有一段时间甚至不能从书中回到现实世界来,连过马路也要弟弟搀扶。不久他就去世了,但却被人们广泛传阅。D.日本国家极地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将冷冻30多年的缓步动物“水熊虫”成功复苏,这将提高人们对隐生生物体长期存活机制及条件。9.(4分)根据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等填空。(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填体例)著作。(2)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之说。按照这种说法,“休”字是 (填构词法)字。(3)北京大学吴小如教授曾为茅盾纪念馆作了一副对联,其中巧用了茅盾的小说篇名。请你补全对联:一代文章推 ;毕生心血似 。10.(13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大为感佩,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作乃尔,无乃自高耳。(1)下列各项中,与“乃不得已而谢”中的“谢”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B.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C.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2)下列各项中,与“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的“北”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37/37\nB.北蛮夷之鄙人,末尝见天子,故震慑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D.其下平旷,有泉侧出(3)下列各项中,与“众人质之以理”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B.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C.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八、写作11.(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这是李大钊在《屐钟报》创刊号上写下的话。人之伟大,正在于能够省悟人生价值与意义,时常审视自己的生命状态。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人生状态和人生感悟。同学们,本学期你们从初中阶段跨入了高中阶段,经历了一个学期,对自己当下学习和生活的状态有何反思,对下一阶段有何期待?请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7/37\n2022-202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斗酒纵观二十一史﹣﹣读点科学史王梓坤明朝末年,史可法写过一副对联:“斗酒纵观廿一史,炉香静对十三经。”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宋朝的司马光等人遵照皇帝的命令,花了19年的时间,修成編年史《资治通鉴》。司马光说自己“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力,自幼至老嗜之不厌。”可见封建统治阶级是非常重视读史的。其目的是想从历史中吸取欺骗和镇压人民的经验教训,掌握所谓牧民之术。封建统治阶级既然如此,我们难道不也应该读点历史,来识破和揭露他们那一套反动的手段,并且古为今用,从中吸取对我们有益的经验吗?人们感谢司马迁的《史记》冷对清霜剑,敢铸千古词。没有大无畏精神,是决写不出这部众口争传的不朽名著来的。读社会发展史,可以提高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和认识;同样,读科学发展史,吸取前人的经验,对提高科学工作者的德、识、才、学,也有很大的帮助。科学上一些重大的发现,或者重要学说的建立,往往需要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集体努力。例如,对天体运动的研究,从遙远的史前时代就已开始,我国古代早就有地动的思想,汉朝的著作《春秋纬•元命苞》中说:“天左旋,地右动。”《尚书纬•考灵曜》中说得更清楚:“地恒动不止,而人不觉,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窗而坐,舟行而不觉也。”后来经过波兰的哥白尼推翻地心说建立日心说的革命,经过万有引力的伟大综合,直到广义相对论的出现,才为宇宙论打下初步的理论基础。即使从哥白尼算起,也有近50年的历史,何况现代宇宙论方兴未艾,有待后人的继续努力呢!37/37\n宇宙论如此,其他如电磁学说、原子论、生命起源、生物选化,等等,也无不经历很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其中有资料积累的渐变岁月,也有大破、大立、大跃进的关键时刻。人们应该了解今天在这个发展长河中处于什么位置,应该抓住现阶段的发展主流和生长点,以便正确安排我们的工作,为此,就应该读点科学史。纵观科学史,不仅可以了解科学发展的趋势,而且还会因前人的成就而受到启发和鼓舞。开普勒因发现行星的轨道是椭圆而喜不自禁地写道:“以我一生最好的时光和第谷在一起所追求的那个目标,终于要公之于世了。再没有什么能制止我了。大势已定!书已经写成了,是现在被人读还是后代才被人读,于我都无所谓了。也许这本书要等上100年,要知道大自然也等了观察者6000年呢。”当我们读到这些词句时,不也似乎分享到一份欢乐,为科学的重大发现而兴高采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冷对青霜剑,敢铸千古词”是对司马迁在创作不朽名著《史记》中展现出的大无畏精神的赞扬。B.作者纵览古今,横观中外,指出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应该读点社会发展史。C.第4段中作者举例涉及古今中外,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旨在说明天体运动研究经历了长时间的集体努力。D.本文文字清新,笔调流畅,不失为一篇观点明确、深入浅出的科普散文。(2)下列对原文引用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文章开头引用史可法写过的对联,写了读不同书籍时不同的境界和情怀;同时点明文章标题,引出下文纵观读史。B.“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唐贞观十七年在谏臣魏征病逝后,唐太宗说的话,用在文中说明了魏征在唐太宗执政期间起到的重大作用。C.文章引用司马光的话,目的在于强调封建统治阶级重视读史,号召世人向其学习,古为今用。D.文章尾段引用开普勒的话,说明在开普勒看来,有科学上的重大发现比获得世人的认可更重要,高度赞扬了开普勒专注科研、淡泊名利的精神。(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作者强调纵观科学史,是将科学作为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来看待的。既要求我们了解科学演变的过程,吸取前人的经验;也要求我们了解科学发展的趋势,更好地把握现在。B.天体运动本来是一个抽象概念,“地恒动不止,而人不党”。《尚书纬•37/37\n考灵曜》巧妙地以人们可以直观体会的舟行感受相比,降低了人们的接受难度。C.文章开篇提出我们应该读点历史,接着从识破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手段、提高科学工作者的素质、正确安排我们的工作、因前人的成就而受到启发和鼓舞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读科学史的益处。D.文中出现了很多数字,比如19年的时间、近500年的历史等,强调了时间之长,增加了科普散文的准确性。【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解答】(1)B.“应该读点社会发展史”错,作者指出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应该读点科学发展史,原文第三段为“读社会发展史,可以提高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和认识;同样,读科学发展史,吸取前人的经验,对提高科学工作者的德、识、才、学,也有很大的帮助”,文章重点谈的是后者。(2)B.文中引用唐太宗说的话是为了突出“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说明封建统治阶级重视读史;C.引用司马光的话,表明司马光喜爱读史和修史,强调封建统治阶级非常重视读史。作者号召人们读一点历史,从中吸取对我们有益的经验,来识破和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手段,不能简单视为“号召我们向封建统治阶级学习”;D.文章尾段引用开普勒的话,不仅为赞扬开普勒的精神,更是为了说明我们读史能分享前人的欢乐,因前人的成就而受到启发和鼓舞。(3)C.扩大范围。文章前两段写的是读社会发展史的感受和作用,后四段写的是读科学发展史的作用。“识破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手段”是读社会发展史的益处,见原文第一段“封建统治阶级既然如此,我们难道不也应该读点历史,来识破和揭露他们那一套反动的手段,并且古为今用,从中吸取对我们有益的经验吗”。答案:(1)B(2)A37/37\n(3)C【点评】完成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要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通过对照,往往会发现干扰项的种种错误:正反颠倒、时间错位、强加因果、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及种属概念并列等,排除了干扰项,就可确定正确选项了。当然有时很可能几个说法从某个角度看都有不妥之处,这时应该比较一下几个选项中哪个说法的错误更为明显,然后就选定这个明显有错的选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一棵小白杨朱金平“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十八岁那年,他就是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带着无限美好的向往来到这个哨所的。那也是一个春天,他和十八位訢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頂上,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越过一路坎坷,才登上了哨所。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訢鲜蔬菜。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当时也许还没能深刻理解这些话的含义,但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22年5月,王克怀与六位战友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37/37\n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了这一成绩,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作为一名边防军人,王克怀的婚事成了家人的“心病”。在边防哨所,一年到头连个女孩子的影子都见不着,禾婚士兵的假期每年也只有二十天。王克怀和姐姐介绍的姑娘相识后,姑娘的父母有些犹豫:女儿要嫁给一个远在天边的军人,平时连个照应也没有。姑娘决定到部队去看看,再决定关系的发展。刚进十月,小白杨哨所矗立的山上已是一片枯黃,一片片雪花开始飞舞。姑娘就是这个时候千里迢迢来到王克怀身边的。此时这里并没有什么风景,王克怀便带着姑娘来到哨所旁那棵高大的白杨树下参观,给她讲这棵白杨及连队的荣誉史。姑娘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小白杨》唱的就是这棵树呀!这里就是小白杨哨所?你怎么不早告诉我呀!”婚事,就这么定了!年春节期间,电视播出了边防军人王克怀在部队训练与生活的专题报道。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汨纵横:“没想到过去在家里一句话不高兴就摔门而去的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权向上蓬勃地仲展着,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而旁边,更多的一棵棵子母小白杨也正在成长。《小白杨》优美的歌声再次响起,我不禁脑海里突然冒出茅盾在《白杨礼赞》中的一句话:“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开头引用了读者耳熟能详的歌曲,拉近了文章与读者的审美距离,使读者易于产生亲切感;同时点题,并为下文点出小白杨哨所做铺垫。B.文中的王克怀在军营里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的故事感动人,只是因为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尽一名普通战士的职责而已。他是千千万万边防车人的缩影。C.文中划线句的景物描写表明了哨所环境的恶劣和艰苦,赞美了王克怀的妻子嫁入军营的伟大奉献精神。D.文章使用全知视角,讲述王克怀未从军时“在家里一句话不高兴就摔门而去”37/37\n,初到军营时迷茫、退缩,并不回避人物自身的性格弱点,使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立体,更加符合生活真实。(2)小白杨和王克怀的人生经历紧密相连,在王克怀的不同人生阶段都留下了印记。请结合文本说明这一点。(3)以王克怀为代表的边防军人身上体现了一种“小白杨精神”。请结合文本,闻释“小白杨精神”的具体含义。【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文本内容,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分析,找出关键性语句进行具体把握,重点理解即可。(3)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主旨及个性化阅读探究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文本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情感、文本主旨等角度来探究。答题时,可结合着文本中的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的命运遭遇、故事结局等方面分析作答即可。【解答】(1)C.“赞美了王克怀的妻子嫁入军营的伟大奉献精神”错误,文中划线句的景物描写:①以“刚过十月”、“一片枯黄”、“雪花飞舞”表明了哨所环境的恶劣和艰苦,突出了边防军人生活的艰苦;②欲扬先抑,营造低沉压抑的氛围,和下文姑娘答应婚事的爽快形成鲜明的对比。(2)结合“十八岁那年,他就是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带着无限美好的向往来到这个哨所的。那也是一个春天,他和十八位訢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頂上,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越过一路坎坷,才登上了哨所”“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当时也许还没能深刻理解这些话的含义,但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刚进十月,小白杨哨所矗立的山上已是一片枯黃,一片片雪花开始飞舞。姑娘就是这个时候千里迢迢来到王克怀身边的。此时这里并没有什么风景,王克怀便带着姑娘来到哨所旁那棵高大的白杨树下参观,给她讲这棵白杨及连队的荣誉史”等句子可以具体把握。(3)文本中的“小白杨精神”37/37\n实际上是扎根于祖国边陲,植根祖国边疆的一种忠于祖国的伟大情怀,以王克怀为代表的边防军人,他们身上就有着这样的一种情怀体现,小白杨,长在哨所旁边,同边防军人一样守卫着祖国的边陲,边防军人在小白杨的陪同之下克服的这一些重重困难,展现出一种驻守边防的伟大气质。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甘于寂寞的伟大情怀。早些联里战士回家探亲,从家乡带来了十棵小白杨,由于地势条件险恶,只成活了一棵,这棵小白杨便成为了边防军人对家乡妻儿父母的一种怀念,这种环境是极为单调而清苦的,但在小白杨的陪同之下,体现出他们的甘于寂寞,默默奉献的人生精神。王克怀为代表的边防军人立志要做精武的士兵,做祖国边陲的保护者,像白杨树一样扎根于天地之间,挺立于自然之上,边防战士努力使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提高,鲜明而别致的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蓬勃向上的精神动力。对于“小白杨精神”,考生可以结合这些角度进行具体诠释。答案:(1)C(2)①十八岁那年,他就是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带着无限美好的向往来到这个哨所的。②小白杨下进行的革命传统教育使他似乎被冰水浇凉了的心重新火热起来,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③这棵白杨及连队的荣誉史使姑娘打消了顾虑,毅然嫁给了他。(3)①忠于祖国,扎根边疆。小白杨长在哨所旁,守望着边疆;边防军人克服环境的艰苦,驻守边防。②甘于寂寞,无私奉献。早期连里战士探亲带回的十棵小白杨,只成活了这一棵;边防军人远离父母妻儿,生活单调清苦,但是依然不改初衷。③坚韧不拔,蓬勃向上。白杨树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以王克怀为代表的边防军人立志要做一个精武的兵,努力提高自己的射击水平。【点评】纵观全篇把握主旨解题方法: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3.(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37/37\n材料一:在很多网友眼里,故宫是个神奇的存在,常引来感叹:“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故宫!”它既是感觉自己萌萌哒”的雍正皇帝表情包,也是纪录片里技艺精湛自得其乐的大国工匠,当然,它还是那个历经600年风雨的明清两朝紫禁城、年客流量1600万的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故宫也曾在公众面前遭遇尴尬,如今却能华丽转身,在互联网上主打造物之美,兼顾攻略之实,还时不时跟256万微博粉丝互个动卖个萌,你来我往好不从容。正是从接通社交媒体、虚心面向公众的那一刻起,人们逐渐看到了故宫越来越凌厉的攻势:博物院开放面积比例从2022年的48%一跃为2022年的76%,接连推出了虚拟现实体验、数字化微信平台、“胤禛美人图”“韩熙載夜宴图”“每日故宫”等多款手杌应用……多层次、多渠道地有效面向公众。从皇家私藏到国家所有,再到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共享,在故宫文物面前,人与物的关系也发生了分明的进化,早已不再是“天下至宝,尽归帝王家”,而更加接近共有共享的理想。(摘编自《寻找传统文化的“打开方式”》,《人民时评》,2022年06月14日)材料二:“起大早,排长队,大门一开冲前位。”这样的景象,最近发生在故宫。9月15日,故宫年度大展《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拉开帷幕,诸多传世名作亮相,而堪比《清明上河图》的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更是备受关注。几天来,“冲刺”看名画的“故宫跑”,再次成为热词。相比于那些门可罗雀的博物馆,故宫的人潮汹涌,确乎是一幅更让人欣喜的文化图景。但是,“石渠宝笈特展”时,已有不少人吐槽;再次如此,难免让人嘀咕:公众都在跑了,管理和服务还停在原处吗?人们固然知道,那些有着“超级价值”的展览和演出,永远是稀缺资源,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前面也总是人潮涌动,这种供需不平衡是长期的。诚然,故宫这样的古建筑作为展览场馆有着先天不足,但还是可以把预案准备得更充分细致些,应对措施更人性化些。面对故宫跑”,一位老故宫人慨叹,“人民群众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不断冲破我们的预期”。这种“不断冲破”,也让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总结经验、创新方法,让游客与文化的亲密接触,如故宫掌门人所言,“有尊严地享受游览的过程”?(摘编自《“故宫跑”,井喷的文化激情如何从容安放》,《人民时评》,2022年22月18日)37/37\n材料三:“知识渊博、表达风趣,讲得还很有代入感”“偏专业的内容,被他们讲得活色生香”……正在浙江省博物馆进行的“蓝瑛作品及其师承影响特展”上,现场20余位志愿者轮番上岗讲解,被热情的观众明星般簇拥着,成为亮眼的景观。展览中《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这样的名作,因为志愿者的讲述而更加立体、更为动人。故宫博物院自2022年开始,累计注册志愿者近3000人次,服务公众60万人次、13万小时。有一位高中生根据自己当志愿者的经历,为故宫导览提出“分众化”讲解、“大文化”视野思辨性”互动的建议。这些志愿者的服务活动,是公民参与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也让“文化”字,更有了现代文明的意蕴。实际上,志愿者存在的价值不仅在于文化服务,而且是要让观众“共冋参与学习并享受乐趣”,这样才有更精彩、更深刻的文化体验。这些志愿者就像沟通文化与公众的一座桥,促进全社会文化建设的共识和自觉。在向外辐射文化光芒的过程中,博物馆与志愿者一起,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摘编自《用参与的力量提升文化水位》,《人民时评》,2022年10月17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公众的欣赏水平、文化需求都在水涨船高。B.故宫已经不再只是那个北京城中轴线上72万平方米的皇家院子,它在云端,在数字博物馆里,在创意用品中,更为重要的是,它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C.“故宫跑”现象表明,空前的观展热情,伴随的是前所未有的接待压力。D.这些志愿者就像沟通文化与公众的一座桥,志愿者存在的价值不在于文化服务,而是要让观众“共同参与学习并享受乐趣”(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供求关系受价格髟响。如果持续调髙故宫的门票价格,就能有效防止“故宫跑”现象出现。B.“故宫跑”可谓当前国人文化诉求的自然流露。这样的情况或能说明,对传统的兴趣、对文化的热爱、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和重视,正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C.通过互联网,故宫重建了公共博物馆与公众的具体关联传统文化的形态实现了丰宫和再造37/37\nD.志愿者已成为大型博物馆服务公众的重要力量,也体现着公共文化机构的社会性和公益性。(3)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博物馆应该如何做,才能羸得观众,更好地传承中国文化?请依据材料进行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解答】(1)D.曲解文意。原文使用的关联词是“不仅在于……而且是”,选项使用的关联词是“不在于……而是”。(2)A.假设关系不成立。“故宫跑”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故宫的服务质量不高,接待能力和应对措施不够完善,不在于价格。(3)结合“人们固然知道,那些有着‘超级价值’的展览和演出,永远是稀缺资源,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前面也总是人潮涌动,这种供需不平衡是长期的。诚然,故宫这样的古建筑作为展览场馆有着先天不足,但还是可以把预案准备得更充分细致些,应对措施更人性化些”“故宫博物院自2022年开始,累计注册志愿者近3000人次,服务公众60万人次、13万小时”“也让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总结经验、创新方法,让游客与文化的亲密接触,如故宫掌门人所言……有尊严地享受游览的过程”等句子可以具体概括。答案:(1)D(2)A(3)①多打造精品展览;②加强传统文化与公众日常生活的联系,建立紧密的共生关系;③提高服务质量,用以人为本的思维去满足观众的需求;④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点评】纵观全篇把握主旨解题方法:37/37\n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四、文言文阅读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其郡多盗,及琼至,民吏肃然,奸盗止息。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盎者。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日:“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竞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货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节选自《北齐书•苏琼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B.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日/我物已寄苏公矣C.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日/我物已寄苏公矣37/37\nD.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日/我物已寄苏公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出息:息指利息,出息是出利息的意思。此处特指放债。B.致事:正常退休称“致仕”,因事犯罪被免职称“致事”。C.纲纪:汉魏、两晋时对公府、州、郡属吏中的高级人员的总称。D.淮禁:北齐时,禁止商贩渡淮水到南方进行贸易,称为淮禁。(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苏琼不汲汲于做官。他认为,设置官职要寻求合适的人来充任,不是人来要求做官。由此获得了曹芝的赏识,踏人仕途。B.苏琼精于审案。他帮助县民魏双成找到了真正的盗牛贼,百姓很信赖他,连邻郡的富豪也将自身财物寄置于他治理的界内。C.苏琼尊老敬贤。道研是济州的最高僧官,苏琼每次见到他就向他请教佛教教义,态度十分恭敬;十岁的赵颍送他一对新瓜,他也破例收下了。D.苏琼一心为民。在帮助百姓渡过饥荒时,他宁愿牺牲自身;在面对不合理的制度时,他上表请求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了两岸人民。(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见文中画横线处)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分析】(1)考查文言语句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的切入点,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2)考查准确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的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相关知识,识记这些古代文化常识的时候,要注意相近内容之间的区别,可以分类辨析识记。(3)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要求我们在阅读时注意及时总结每一段所讲的内容,关注陈述对象、具体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还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来龙去脉等,同时要注意重点词语或句子的正确翻译。(4)考查文言翻译,要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考点,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37/37\n【解答】(1)“以避盗”是句子的补语,中间不能断,排除排除AD;“告”承前省略主语“富豪”,是句子的谓语,其前断,排除B.译:有邻郡的富豪将财物放到南清河郡界内以躲避盗贼,受到贼人进攻,形势危急,富豪就说:“我的财物已寄放到苏公那里了。”(2)B.“因事犯罪被免职称‘致事’”错,“致仕”和“致事”都指官吏正常退休,告老还乡。(3)C.“苏琼尊老敬贤。道研是济州的最高僧官,苏琼每次见到他就向他请教佛教教义,态度十分恭敬”错,原文“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苏琼每次见到道研就向他请教佛教教义,态度十分恭敬,是因为他揣摩出了道研来访的心思,以此方法避开话题,使对方无法开口。(4)①重点:听:准许,允许;岁俭:年成歉收。译:以前的制度以淮河为禁区,不允许商贩随意往来。淮南地区年成歉收,苏琼上表请求允许淮南民众到淮北买粮食。②重点:固,本来;一、齐,把……等同起来;虚诞,不真实;彭殇,长寿和短命;妄作,妄造。译: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答案:(1)C。(2)B。(3)C。(4)①以前的制度以淮河为禁区,不允许商贩随意往来。淮南地区年成歉收,苏琼上表请求允许淮南民众到淮北买粮食。②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译文:苏琼,字珍之,是武强人。苏琼幼年跟随父亲在边境,曾去拜见东荆州刺史曹芝,曹芝与他开玩笑说:“你想要当官吗?”他回答说:“设置官职要寻求合适的人来充任,不是人来要求作官。”37/37\n曹芝很赏识他的答复,即委任他为府长流参军。高澄以仪同三司的职位开建府署,以他为刑狱参军,经常对他加以勉励。并州曾发生抢掠案,州府长流参军审理此事,所怀疑的贼人在拷打下都已供认,只是没能起获贼赃。高澄交给苏琼命令他再加审理,于是另外查获到元景融等十余人,并获得赃证。高澄大笑,对以前被误指为贼的人说:“你们如果不是遇上我的好参军,几乎被冤枉死。”苏琼出任南清河太守,这个郡盗贼很多,但苏琼来到后,吏民恭敬,奸盗平息。零县百姓魏双成家丢失牛,怀疑是同村人魏子宾干的,将他送到那里,苏琼一经审问,知道魏子宾不是盗贼,即将他放回,秘密巡视私访,另外捉到偷牛者。从此以后,百姓家的牲畜都不再收留;只是放散在外,说:“只管交付给府君。”有邻郡的富豪将财物放到南清河郡界内以躲避盗贼,受到贼人进攻,形势危急,富豪就说:“我的财物已寄放到苏公那里了。”贼人于是就离去。郡中原有盗贼一百余人,苏琼把他们都安排在自己左右,民间的善恶,甚至是官吏饮别人一杯酒,苏琼无不立即知晓。苏琼性格清廉谨慎,从不接收私人信件。僧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内放有许多高利货,经常要郡里协助他征收。当道研来请求拜见时,苏琼知道他的来意,每次见到就与他谈论并询问佛教经义,苏琼态度十分恭敬,道研虽为催债来了数次,但无从开口谈起此事。道研的弟子询问缘故,道研说:“每次见到府君,直接将我捧入青云间,没机会来谈论人间的事。”有百姓乙普明兄弟争夺田地,多年未能断清,他们各自提供证人。竟然有一百来人为他们双方作证。苏琼召集乙普明兄弟,当着众人劝告他们说:“天下难以得到的是兄弟,容易寻求的是田地,假如让你们得到田地而失去兄弟之心,将会怎样?”苏琼说着就掉下泪来,众人无不哭泣。乙普明兄弟叩头请求到外面去再加考虑,他们兄弟已分居十年,于是又搬到一起居住。苏琼下令禁止百姓进行不合国家规定及儒学经典的祭祀,教导百姓在婚姻丧葬方面俭朴而合于礼仪。另外,在养蚕的月份就将绵、绢的尺度及样式预先发到下面,征兵、收赋的顺序都建立起明确的规定,至于调役,他都事先就加以操办,因此郡县的有关官吏极少因延误时间而受到处罚。当时各州郡无不派人到他境内,访求他处理公务的方法。北齐文宣帝天保中,郡内发生大水灾,百姓断绝粮食的有一千余家。苏琼把郡中有粮的人家都召集到一起,自己向他们借粮,再分发给饥民,州里按户征收田租,又要审查他借粮的情况。郡中的僚佐对苏琼说:“虽然是怜惜这些饥民,但恐怕这样作会连累府君您。”苏琼说:“我一人获罪,而能救活一千户人家,还有什么可抱怨的。”于是他上表讲明情况,朝廷下令免于派使检查灾情及借贷之事,百姓们平安度过荒年。37/37\n苏琼担任左丞,掌管徐州的事务。以前的制度以淮河为禁区,不允许商贩随意往来。淮南地区遭灾,苏琼上表请求到淮北去朵粮。以后淮北百姓发生饥荒,他又请求允许淮南朵粮,于是商人得以往来,使淮河两岸货物得以流通,彼此都得到好处,通过水陆运输,有些货物直达黄河以北。【点评】断句的技巧: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首先要正确判断所要断句的文体。如果是有故事情节的传记文,就必须掌握它的大致情节、中心事件和人物间的关系;如果是议论说理文,就要明确这篇文章的论述中心,再根据中心进一步明确前后的逻辑关系。总之,断句前,必须把所给文段通读几遍,尽可能把握篇章大意。2、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对于容易断句的部分,可以直接加上斜线或标点;对于暂时难以确定的可以先放一放,留待最后推敲斟酌。3、借助“特征”,巧妙断句。“特征”即特殊词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曰”“云”之类的动词,一类是虚词。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借助虚词,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像上述文段中“而”表承接,使“见”和“爱”有内在联系,前后都不能断开;“之”为代词,通常作宾语,这里指代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后面应当断;“因”为连词,意思是“于是”,前面应当断。特殊词语服务断句,可概括为如下:“曰”后冒号(:)“哉”后叹(!),“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则”、“以”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边加圆圈(。),“也”、“者”作用表停顿,或句(。)或逗(,)酌情看。要注意的是,借助特殊词语断句,要建立在明确词意的基础上。如“福之为祸祸之为福”,“之”是无意义的助词,作用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此时绝对不能断开。4、注意句式,辅助断句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或排比,或对偶,或对称。这种形式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句,如“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可以根据对称的句式结构断成“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语句的前后呼应也可以帮助断句,例如“甲天下山”和“又甲庐山”,断开了一处就能知道另一处。另外还可以借助语法来辅助我们断句。如“若远行客过故乡”句,“过”是谓语,“故乡”是其宾语,“远行客”是其主语(不可能是“白乐天”),此句中间不能断开。五、古代诗歌阅读5.(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37/37\n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李叔同是著名的音乐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美术教育家,后剃度为僧,法号弘一。B.《送别》是李叔同1914年在上海送别挚友许幻园所作。语言糈练,感情真挚,有一种凄美之感。《送别》表现的既是一种现实的情感,同时也是一种普遍的情感,本身具有广泛的认同性和民间化倾向。C.意象就是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几千年来,经过无数文人的使用,意象又有了厚重的文化积淀。长亭、古道、芳草等已积累了较为固定的表示离愁的美学含义,不再表示其他含义。D.第一节着重写送别的环境,第二节着重写送别人的心境,最后以“今宵别梦寒”总括全篇从感情上看,梦里重逢照应上文的“山外山”,正因为相距遥远,所以日后只能在梦境中互道思念。(2)这是一首现代人写的诗,但却具有古韵。请结合诗歌,说明作者是如何在形式和内容上体现古韵的。【分析】(1)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以5选2的形式出现,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特色的分析,可从写作技巧、意象选择等方面着手分析;【解答】(1)C.错误;“不再表示其他含义”错;例如芳草,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清怀,抒发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2)形式上,古诗词讲究押韵、格律和字句按定数写;这首诗虽然不符合近体格律诗的形制,但长短错落,上下阕形式对称,有词的特点;同时,“边”“天”“残”“山”“欢”“寒”押韵;内容则从选择意象及表达情感来看,上阕选取了“长亭”“古道”“芳草”(离离原上草)37/37\n“柳”“笛声”“夕阳”等这类古诗送别的意象,渲染离别气氛;下阙则以“酒”来加深离愁别绪,很符合古诗意境;答案:(1)C;(2)①形式上:诗歌分为两节,每节字数相同,句式相同,注意押韵,类似于词中的小令;②典型的意象,渲染出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节抒情,以借酒浇愁、梦中再见抒发了“离情别怨”的永恒旋律。译文:在长亭外,古道边,碧油油的芳草一直蔓延到天边。晚风轻拂,吹来几声微弱的笛声,夕阳西斜,落在重重山外。在天涯,在海角,知己朋友大半都已零落不堪。饮一杯浊酒来享受这余下的欢乐吧,今夜别后,会孤独得连梦也生寒。赏析: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母题。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李白《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都是送别诗中千古流传的名句。至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与李叔同的《送别》,有许多的相通之处。《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对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继承。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别》以短短的一首歌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离别的“集体无意识”,成为中国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古代送别诗,一般都是为送别某一个朋友而写的,是确有其人。但耐人寻味的是,根据目前已有的资料,还看不出李叔同的《送别》是写给哪一位朋友。在我看来,《送别》并不37/37\n是为哪个友人而写,而是一首无所明指的象征送别诗。《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顿悟出世的暗示。《送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点评】诗歌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借古讽今;其中应用最多的便是借景抒情;借景抒情中,有即景抒情(即选取眼前所见景物即兴抒情)、借景抒情(为表达某种特定情感而有意识地选取含有那种情感的景物来抒情,如杜鹃﹣﹣思归、柳树﹣﹣离别等)、移情于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景物之上,写景物有了某种情感,通常都用了拟人手法,如本诗中“长江悲已滞”)、融情于景(在景物描写中没有表达作者情绪的字词,但景物本身所蕴含的特点已烘托出作者的情感,如凄凉景象往往代表心情悲伤,秀美景色往往表示作者喜爱赞美之情等)这些手法并非泾渭分明,常会混合使用,总之,“一切景语皆情语”,考生要注意把握景中所含之情,才能将顺利答题。六、名句名篇默写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面对大千世界,毛泽东发出了“ 怅寥廓 , 问苍茫大地 , 谁主沉浮 ”的感叹,道出了他的雄心壮志,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2)《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亦余心之所善兮 , 虽九死其犹未悔 。(3)孔子在谈自己的生平时,曾经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解答】故答案为:(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重点字:寥)37/37\n(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重点字:悔)(3)六十而耳顺(重点字:顺)【点评】《离骚》的中名句辑录:1.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离骚》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5.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七、语言文字运用7.(3分)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了孕育浓厚的文化氛围,文学社的成员们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开展文学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②为什么人言可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铄石流金的力量。③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的发言少了穿靴戴帽的套话,多了实实在在的内容,蠃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④该公园明确禁止游人骑自行车进入园区,可据记者现场观察,仅一分钟就有八人骑自行车进人园区,他们对指示牌置若罔闻。⑤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城市学校应主动和乡镇学校结对子,鼎力相助薄弱学校。⑥在以特权为荣的国土上,要想取消特权恐怕不是靠一个报告、一次规定、一个会议决定乃至一个法律条款所能做到的,需要上行下效,身体力行,养成习惯才能彻底根除。A.③⑤⑥B.①②③C.①②④D.④⑤⑥【分析】此题考查了正确使用词语。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而要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意思,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情况。在复习中,只要针对这些情况,从了解成语的特点出发,加强练习,勤于积累,就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解答】①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干或者干尽了坏事。贬义词,句中指“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含褒义,不可用于该句,使用不当。②\铄石流金:指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使用正确。③穿靴戴帽:基本意思为在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的、例行的政治说教。使用正确。37/37\n④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对“指示牌”应是看,而不是听,使用不当。⑤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句中不含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使用不当。⑥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句中不含贬义。使用不当。故选:D。【点评】成语辨析题的设错角度:一、望文生义。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二、断词取义。成语的意义具有完整性。如果只注意某些语素,而忽视其他语素,就会破坏整个成语的意义。三、轻重失度。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别,切不可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四、语义重复。成语的意义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成语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就可能造成成语意义和句子语义的重复。五、自相矛盾。如果不注意成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也极有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矛盾。六、形近混淆。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上极可能混淆。8.(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文字的刨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对“文字”的共通感。B.近期引起社会热议的专车改革,之所以推动不易,就是因为涉及复杂的利益调整造成的。C.《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呕心沥血之作。小说完成后,作者有一段时间甚至不能从书中回到现实世界来,连过马路也要弟弟搀扶。不久他就去世了,但却被人们广泛传阅。D.日本国家极地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将冷冻30多年的缓步动物“水熊虫”成功复苏,这将提高人们对隐生生物体长期存活机制及条件。【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37/37\n【解答】A.正确;B.结构混乱,“就是因为涉及复杂的利益调整造成的”杂糅,去掉“造成的”;C.偷换主语,“但却被人们广泛传阅”的主语由“他”偷换成了“作品”,在“但”后加上“他的小说”;D.成分残缺,“提高”缺少宾语中心语,在“条件”后加上“的认识”;故选:A。【点评】结构混乱,又叫句式杂糅,主要有以下类型:1、举棋不定: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2、藕断丝连: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3、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4、反客为主: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5、结构含混: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意思。9.(4分)根据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等填空。(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编年体 (填体例)著作。(2)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之说。按照这种说法,“休”字是 会意 (填构词法)字。(3)北京大学吴小如教授曾为茅盾纪念馆作了一副对联,其中巧用了茅盾的小说篇名。请你补全对联:一代文章推 《子夜》 ;毕生心血似 《春蚕》 。【分析】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现代文学常识与课本关系密切,考查的多是常出现在课文中的作者,因此重在平时积累。【解答】(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2)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休”失一个人靠着树木休息,是会意;(3)根据对联仄起平收、对仗整齐的特点,从茅盾的作品中准确筛选符合要求的,《子夜》的“夜”是仄声,下联根据“似”,应即是作品又是比喻,应是《春蚕》。故答案为:(1)编年体;(2)会意;37/37\n(3)《子夜》,《春蚕》。【点评】解答文学常识题的技巧:积累法。所谓积累法就是要平时积累大量的文化常识,这需要学生平时学习时多用心,也需要老师老师多提醒多总结,更主要的需要学生平时读书时要多留心。平时学习时多刷题,形成大量知识积累。到考试时,调动平时积累的大量文化常识,对试题中涉及的文化常识初步做出正误判断。联想法。当试题中的文化常识自己平时没有见过时,可以采用联想法。回忆课本中学过的相关内容,回忆自己读多的相关书中是怎样说的。回忆看过的电影,旅游参观时导游的相关讲解,以及古代的风俗习惯等进行联想从而做出相应的辅助的正误判断。语境法。有些文化常识生疏,但既然出自这篇文章中,与文章的语境应该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把所给文化重新放到语境中,根据文章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所给的所发是否符合语境即是否前后文意思贯通,与全文所讲的意思有无互相矛盾的地方。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10.(13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大为感佩,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作乃尔,无乃自高耳。(1)下列各项中,与“乃不得已而谢”中的“谢”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B.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C.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2)下列各项中,与“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的“北”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D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B.北蛮夷之鄙人,末尝见天子,故震慑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D.其下平旷,有泉侧出(3)下列各项中,与“众人质之以理”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C A.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B.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37/37\nC.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分析】(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2)考查文言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要梳理归纳教材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的规律特点,结合语境准确辨析。(3)考查文言句式的能力,要求在阅读时注意总结、熟记句式规律,结合句子具体分析。【解答】(1)例句:道歉,于是迫不得已道歉。译:A.道歉、认错、谢罪,译:第二天不可以不早早来向项王道歉;B.辞谢,译:于是留下张良来辞谢;C.谢绝、拒绝,译:兰芝的母亲回绝了媒人:“女儿早先已有誓言不再嫁,我这个做母亲的怎敢再多说”;D.告诉,译:我要郑重地告诉后来的人,以此为鉴戒千万不要把它忘。排除BCD。(2)例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北方,译:大宋军队在北方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A.没有活用现象,译: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B.没有活用现象,译:北方边远地区的粗俗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C.名词作动词,东下,译: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D.名词作状语,从旁边,译: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排除ABC。(3)例句:状语后置,调为:众人以理质之,译:大家便依据道理和他对质。A.不是特殊句式,译:,秦王的御医夏无且(读ju),拿起他手中所捧的药物,朝荆轲扔去;B.无以:固定句式,没有用来……的,译:在军帐中没有什么可以作为娱乐的(我)请求用剑来表演舞蹈;C.状语后置句,调为:当其于所遇欣,暂于已得,译: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D.被动句,于,表被动,译: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排除ABD。答案:(1)A。(2)D。(3)C。译文:我曾经听说陆放翁的志气与节操,都体现在《示儿》中,于是阅读它,读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7/37\n一句(的时候),(我)心中大为感动于佩服,(陆游)真的是忠贞的义士啊!但是也有人(表示)鄙视,于是说:“他只是沽名钓誉罢了。”大家便依据道理和他对质,那人无言以对,于是不得不道歉,探究他的话,炒作的样子而已,恐怕是自己高看了自己吧。【点评】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应考过程中,不少同学一般都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八、写作11.(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这是李大钊在《屐钟报》创刊号上写下的话。人之伟大,正在于能够省悟人生价值与意义,时常审视自己的生命状态。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人生状态和人生感悟。同学们,本学期你们从初中阶段跨入了高中阶段,经历了一个学期,对自己当下学习和生活的状态有何反思,对下一阶段有何期待?请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分析】37/37\n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材料新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无论是个人生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这段材料通过李大钊先生的一句话进行引入,说明醒悟对于人生意义的主要价值,特别是对生命的一种积极作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人生状态和人生感悟,此时此刻的考生正处于高中一年级上学期的结束阶段,历经一个多学期的学习,自己是否适应高中生活,是否学到了知识,是否认识到做人的道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事情。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那些困难,我们是如何解决的,考生在具体写作本题的时候,可以从这些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准确把握。参考立意:1、反思自我,积极面对人生。2、坚定信念,探求知识道理。3、明白缺陷,更好积极学习。【解答】记住时光,人生不老岁月匆匆,转眼间高一上学期就要结束了。时间,摧残人,也磨炼人。重要的是在经历过时间的洗炼和冲刷中,我们学会了什么,领悟了什么,铭记了什么。学习,是要我们通过不断努力奋斗而得到其精华所在,从而转成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学习靠自己,也为自己;生活,是要我们通过在自主自立成长中学会维系自己身边的人际关系和事物,从而使自己懂得朋友和团结的重要性。因此,学会理解生活比学会生活要重要;梦想,是连接现实与未来的纽带,有了梦想从而使我们朝着它不断走去,或许坎坷崎岖,但是坚定不移!高一,是初中对高中转折的一年。告别了初中的幼稚青嫩,我们都要学会长大。在新的集体,认识了新的朋友和同学,感受了新的学习情景和氛围,自身也得到了新的感悟和发展。学习上,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而却也越来越难。刚刚开始的无所谓造成了后来赶不上的后悔,因为高中的学习需要理解的很多,并不能像以往初中一样,到考试之前才来个临时抱佛脚,那是无用的。日常每天的课程,都必须牢牢巩固且温故而知新。“每节课,都要投入百分之百的认真,老师说的指示重点都要记住,或许老师的某句话就可能成为考试的重点。别人没有记住而你认真记住了,你就可能成为赢家。”37/37\n这句话是我的一个成绩十分优异的朋友告诉我的,她告诉我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课堂效应。高中是住校的,难免有时会与宿舍和周围的同学发生摩擦与争吵。每次都需要冷静处理,避免事情更加恶化。许多事情,都是初中的我不曾遇到过的,棘手得不知道如何处理。但是经历过各种问题之后,慢慢也学会以双赢的方式妥善处理了。这在未来踏入社会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经历过林林总总的各种事物,大到学生会带头组织活动,小到为身边的朋友和自己处理事情,我都在不断的锻炼与改进中。相信在以后两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能力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赞赏,我的人际关系可以不断完善,我的成绩可以越来越优异,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点评】材料作文写作策略: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37/37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素质测评语文试题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河南省2022学年商丘市九校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2022学年驻马店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河南省2022学年驻马店市高二上期末物理试卷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3:05:48
页数:37
价格:¥3
大小:64.5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