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同步练习及答案-汇编集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8

2/68

剩余6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同步练习及答案-汇编集第一单元1 社 戏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A.归省(xǐnɡ)  家誊(juàn)  桕树(jiù)B.潺潺(chán)凫水(fú)棹船(dào)C.行辈(hánɡ)叉港(chà)旺相(xiànɡ)D.不惮(dàn)撺掇(cuān)船蓬(pénɡ)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A.保护并了解“社戏”这种传统艺术,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B.我们是否能弘扬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各部门的重视。C.两个自闭症孩子的妈妈写了一本孩子成长历程的书,给有同样情况的妈妈提供参考。D.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每一个人都要心怀梦想、奋勇拼搏。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A.国家和平昌盛,人民幸福和谐,既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各行其是,同时又要通力合作,才能实现这一中国梦。B.这些草花长势泼辣,花期到,就像疯了一样,络绎不绝地开出朵朵色彩斑斓的花,把乡土气息浓郁的篱笆装扮得美不胜收。C.一个美好的生命就因为这么一点小小的打击而消逝,让人叹为观止。D.清明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寄托,也是民族文明的一种传承方式。为清明文化注入当代价值,是不容置疑的选择。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 )哲学,一门深奥晦涩的学科;儿童,一个直接简单的群体。这两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    。    。    。    。也因此,不少思想家认为:儿童天生就是哲学家。 ①不少大人都对哲学退避三舍,小孩子就更没办法学②而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爱提问的儿童无时无刻不表现出一种“爱智慧”的天性③因此,不少人初听到“儿童哲学”这个名词时,都觉得不可思议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大多数对世界司空见惯、冷漠麻木的成人相比,儿童离哲学要近得多⑤实际上,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就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A.③①⑤②④B.⑤②③①④C.⑤④②①③D.③①②⑤④阅读选文,完成5~9题。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5.任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答案: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作“踊跃的铁的兽脊”,生动传神,“跑”字把山拟人化,形象地写出船行的速度之快,突出伙伴们的划船水平高超,表达“我”自由快乐的心情。②化静为动,山本是静态的,却比作“是踊跃的铁的兽脊”,用山衬托出船行的速度之快,突出伙伴们的划船水平高超,表达“我”自由快乐的心情。③“踊跃”一词指跳跃,此处指站在前行的船上,看到的连山状态,一个“跑”字,更加生动传神,形象地写出船行的速度之快,突出伙伴们的划船水平高超,表达“我”自由快乐的心情。(三种赏析角度任选一种都可以)6.根据选文第①段,说说“我”儿时的玩伴是怎样的形象?答案:这是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点开”“磕”“退后”“上前”“架”“飞一般”“前进”等词语,生动简洁,富有画面感,形象地描写出伙伴们划船去往赵庄的场景,表现他们划船动作娴熟,干净利索,技艺高超,突出他们在一起的快乐自由。7.能概括选文精彩情节的最恰当的短语是( D )A.赵庄看戏B.月夜抒怀C.赵庄途中D.月夜行船8.结合上下文,揣摩画线语句,体会“我”的心理。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答案:“我”既然可以出门看戏了,心情就变好了。“忽而”表明孩子的心情易于突变,“轻松”“舒展”与前面看戏不成而沮丧的心情完全不同。“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是夸张手法,非常形象地表明“我”心情无限好。9.选文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对质朴、纯真、善良、友好的小伙伴的怀念;对美好快乐的童年生活的向往;对江南水乡神秘美丽风光的赞美;对早年乡村生活的留恋……种种情感,蕴含在对小伙伴、自然风景的描写之中,也包含在“我”的直接的抒情议论之中,让读者感同身受。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夏天的一条街道苏 童①在阴雨天气里,期待明媚的夏天。,②街上水果店的柜台是比较特别的,它们做成一个斜面,用木条隔成几个大小相同的框子,一些瘦小的桃子、一些青绿色的酸苹果躺在里面,就像躺在荒凉的山坡上。水果店的女店员是一个和善的长相清秀的年轻姑娘,她总是安静地守着她的岗位,但是谁会因为她人好就跑到水果店去买那些难以入口的水果呢?人们因此习惯性地忽略了水果在夏季里的意义,他们经过寂寞的水果店和寂寞的女店员,去的是桥边的糖果店。糖果店的三个中年妇女一年四季在柜台后面吵吵嚷嚷的,对人的态度也很蛮横,其中一个妇女的眉角上有一个难看的刀疤,孩子走进去时她用沙哑的声音问:“买什么?”那个刀疤就也张大了嘴问:“买什么?”但即使这样,糖果店在夏天仍然是孩子们热爱的地方。③糖果店的冷饮柜已经使用多年,每到夏季它就发出隆隆的欢叫声。一块黑板放在冷饮柜上,上面写着冷饮品种和价格:赤豆棒冰四分,奶油棒冰五分,冰砖一角,汽水(不连瓶)八分。女店员在夏季一次次怒气冲冲地打开冷饮机的盖子,掀掉一块棉垫子,孩子就伸出脑袋去看棉垫子下面排放得整整齐齐的冷饮。他会看见赤豆棒冰已经寥寥无几,奶油棒冰和冰砖却剩下很多,它们令人艳羡地躲避着炎热,呆在冰冷的雾气里。孩子也能理解这种现象,并不是奶油棒冰和冰砖不受欢迎,主要是它们的价格贵了几分钱。④孩子小心地揭开棒冰纸的一角,看棒冰的赤豆是否很多,挨了女店员一通训斥,她说:“看什么看?都是机器做出来的,谁还存心欺负你?一天到晚就知道吃棒冰,吃棒冰,吃得肚子都结冰!”孩子嘴里吮着一根棒冰,手里拿着一个饭盒,在炎热的午后的街道上拼命奔跑。饭盒里的棒冰哐哐地撞击着,毒辣的阳光威胁着棒冰脆弱的生命,所以孩子知道要尽快地跑回家,好让家里人享受到一种完整的冰冷的快乐。⑤最炎热的日子里,整个街道的麻石路面蒸腾着热气。人在街上走,感觉到塑料凉鞋下面的路快要燃烧了,手碰到路边的房屋墙壁,墙也是热的。人在街上走,怀疑世上的人们都被热晕了,灼热的空气中有一种类似喘息的声音,若有若无的,飘荡在耳边。饶舌的、嗓音洪亮的、无事生非的居民们都闭上了嘴巴,他们躺在竹躺椅上与炎热斗争,因为炎热而忘了文明礼貌,一味地追求通风。他们四仰八叉地躺在面向大街的门边,张着大嘴巴打着时断时续的呼噜,手里的扇子掉在地上也不知道。有线广播一如既往地开着,说评弹的艺人字正腔圆,又说到了武松醉打蒋门神的精彩部分,可他们仍然呼呼地睡,把人家的好心当了驴肝肺。⑥太阳落山在夏季是那么艰难,但它毕竟是要落山的。放暑假的孩子关注太阳的动静,只是为了不失时机地早早跳到护城河里,享受夏季赐予的最大的快乐。黄昏时分驶过河面的各类船只小心谨慎,因为在这种时候,整个城市的码头、房顶、窗户和门洞里,都有可能有个男孩大叫一声,纵身跳进河水中。他们甚至要小心河面上漂浮的那些西瓜皮,因为有的西瓜皮是在河中游泳的孩子的泳帽,那些讨厌的孩子,他们头顶着半个西瓜皮,去抓来往船只的锚链。他们玩水还很爱惜力气,他们要求船家把他们带到河的上游或者下游去。⑦于是站在石埠上洗涮的母亲看到了他们最担心的情景:他们的孩子手抓船锚,跟着驳船在河面上乘风破浪,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母亲们喊破了嗓子,又有什么用?夜晚来临,人们把街道当成了露天的食堂,许多人家把晚餐的桌子搬到了街边,大人孩子坐在街上,嘴里塞满了食物,看着晚归的人们骑着自行车从自己身边经过。⑧天色渐渐地黑了,街上的居民们几乎都在街上。有的人家切开了西瓜,一家人的脑袋围拢在一只破脸盆上方,大家有秩序地向脸盆里吐出瓜籽。有的人家的饭桌迟迟不撤,因为孩子还没回来;后来孩子就回来了,身上湿漉漉的。恼怒的父亲问儿子:“去哪儿了?”孩子不耐烦地说:“游泳啊,你不是知道的吗?”父亲就瞪着儿子处在发育中的身体,说:“吊船吊到哪儿去了?”儿子说:“里口。”⑨父亲的眼珠子愤怒得快爆出来了:“让你不要吊船你又吊船,你找死啊?”,就这样,当父亲的在街上赏了儿子一记响亮的耳光,左右邻居自然地围过来了。一些声音很愤怒,一些声音不知所云,一些声音语重心长,一些声音带着哀怨的哭腔,它们不可避免地交织起来,喧嚣起来,即使很远的地方也能听见这样丰富浑厚的声音。于是有人向这边匆匆跑来,有人手里还端着饭碗,他们这样跑着,炎热的夏季便在夜晚找到了它的生机。10.综观全文,明媚的夏天里孩子们期待什么?答案:吃到赤豆棒冰,跳到护城河游泳。11.作者在第②~④段为什么详写两个店的店员?答案:写水果店和善、清秀但寂寞的店员,反衬糖果店店员的难看和态度的恶劣,突出了孩子们对糖果店的热爱,对棒冰的渴望和吃到棒冰的满足感。12.第⑤段描写午后街道的“炎热”,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请具体分析说明。答案:写麻石路面蒸腾着热气,塑料凉鞋下面的路快要燃烧了等,是正面描写;忘了文明礼貌的居民和没人听的评弹是侧面描写,两相结合,把午后的炎热写得淋漓尽致。13.简要分析加点的词语。(1)太阳落山在夏季是那么艰难,但它毕竟是要落山的。答案:拟人手法,突出了白天漫长、炎热和难熬,表达了孩子对去护城河游泳的渴望。(2)他们的孩子手抓船锚,跟着驳船在河面上乘风破浪,一会儿就看不见了。答案:突出了孩子跟船浮游的速度之快和畅快得意,也反衬出母亲的担忧和恐惧。14.请从选材、语言和主题中,任选一角度,谈谈对本文的看法。答案:选材:街头陋巷,匹夫凡人,信手拈来,妙趣横生,充满真实感和烟火气。语言:细腻精致,平易近人,市井俚俗,人生百态,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主题:一根棒冰,一次游泳,艰难、简单、喧闹的生活却贮满愉悦、挚诚、乐观,令人回味无穷。15.《社戏》中的景物描写细腻传神,极具特色。特别是月夜行船,从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多个角度、多种感官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月夜水乡图。请你也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感官写一个景物描写的语段。(100字左右)答案:略。《社戏》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追求、怀恋、童真童趣等。◆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冰心《繁星·春水》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芄(wán)兰之支,童子佩觿(xī)。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诗经·国风·卫风·芄兰》【译文】芄兰尖荚长在枝,有个童子已佩角锥。虽然身上已佩角锥,但不解我情旖旎。看他一本正经相啊,垂着腰带颤晃晃啊。折得荷花浑忘却,空将荷叶盖头归。——《丰子恺儿童漫画》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罗大佑《童年》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余光中《乡愁四韵》(节选)2 回延安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1)白羊肚(dǔ)手巾红腰带(2)东山的méi(糜)子西山的谷(3)满yáo(窑)里围得不透风(4)二十里铺(pù)送过柳林铺迎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春节期间,来我家串门的亲戚朋友很多,爸爸妈妈应接不暇。B.红树林深处,简直就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C.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精神,人才会变得更优秀。D.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3.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C.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比喻、夸张)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4.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B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B.一头∕扑在亲人∕怀。C.树梢∕树枝∕树根根。D.亲山∕亲水∕有亲人。,5.请参照画线部分,再补写两个句子。要求:能从不同角度揭示“关怀”的内涵,表达具体形象。什么是关怀?在我的字典里,关怀是这样的:它有耳朵,听到叹息和悲伤;它有眼睛,看见眼泪和不幸;它有手,拥抱凄冷与孤独;它有脚,造访病痛和贫困。  阅读选文,完成6~8题。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6.诗中运用了叠词,表现了陕北口语的特色,分别用A表示数量,B表示情态,请摘抄这节诗的叠词,标出相应的序号。答案:①紧紧儿 B ②几回回 A ③飘飘 B7.赏析选文中画线句子。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唱”“笑”“把手招”是人才有的行为,而这里的一条河、一个村也能唱和笑,“红旗”有手向我召唤,诗人赋予它们以人的情绪和行为,生动形象。8.请找出选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答案:“千声万声”是夸张,表现诗人一次次在心里呼唤延安,将延安比作母亲,生动形象,面对延安,诗人的感情不可遏制,喷涌而出,直接抒发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敬意之情。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民 歌余光中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 也听见沙 也听见,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音从高原到平原鱼 也听见龙 也听见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还有我,还有我的红海在呼啸从早潮到晚潮醒 也听见梦 也听见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从A型到O型哭 也听见笑 也听见9.对“民歌”的含意有四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专指流行于北方的一首民歌B.泛指所有的民歌C.比喻中华民族的特性D.象征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10.“我的红海”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好处是以红海喻血,比喻大胆瑰丽,生动形象,激扬豪迈之情溢于言表,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和民族文化的挚爱。11.全诗的主题是( C )A.抒写中华民族具有喜爱唱歌的特性,赞扬中国是一个热爱音乐的国度。B.抒写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赞颂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C.抒写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赞美一个古老民族的顽强的生命力。D.抒写民族文化的广泛普及,称赞中华民族的良好素质。《回延安》一诗通过描写作者重回延安时的激动情怀,表达了对革命圣地延安,对党对人民的无比热爱的感情,以及对延安的良好祝愿。怀恋、思乡、念亲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国风·郑风·风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映山红》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蓉《乡愁》3 *安塞腰鼓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A.晦暗(huì)      闭塞(sāi)亢奋(kànɡ)飞溅(jiàn)B.恬静(tián)羁绊(jī)烧灼(zhuó)冗杂(rónɡ)C.颤栗(chàn)骤雨(zhòu)震撼(hàn)磅礴(bànɡ)D.瞳仁(tónɡ)戛然(jiá)辐射(fú)蓦然(mò)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D )A.做事如果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B.闻一多先生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令人敬佩的。C.市园林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在街角路边栽种了不同品种的花草树木。D.这项工作戛然而止,令大家十分惊讶,议论纷纷。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A.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使我市城市环境有了很大改变。B.C919首飞成功,是我国商用大飞机走向成功的一小步,更是我国工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大步。C.近年来,我省各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D.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增强发展中国家人民营养不良的现状。4.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即将挥手告别。我会把思念写在夏夜的繁星上,让它闪耀在你的天空里;我会把思念写在蝴蝶的翅膀上,让它飞舞在你的梦境里;我会把思念写在小河的浪花上,让它流淌在你的心田里。阅读下文,完成5~8题。信天游刘成章①信天游这个名字,如明月流水,如仙界的风,即使把它放到全世界数千年来所有的艺术品类之中,也数得上奇美浪漫。②透过渺远和苍凉,是一眼望不尽的峁①梁连绵,沟壑纵横。这边山头犁铧②翻着土浪,羊肚子手巾扎在头上,扶犁者汗湿衣褂;那边沟里扁担一闪一闪,小脚片踩出花似的踪迹,挑水者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女。扶犁汉子也许觉得今天特别口渴,便朝沟里喊去:“哎——凤儿!晌午送饭,别忘了给我多舀半罐子米汤!哎——洋芋丝丝也拿上一点!”小女女便转脸应声:“哎——舅舅!我听下啦!”他们必须扯长声儿,不然,对方就难以听清。而他们觉得需要排遣寂寞无聊的时候,便以更高亢、更悠扬的嗓音唱了——这就是与中原文化迥异的信天游了。祖祖辈辈,年年岁岁,信天游唱在放羊的山坡上,唱在赶脚的大路上,唱在锄地的五谷间——处处都是宏阔的舞台,声声都如云霞之辞。③小时候的我被母亲牵着稚嫩的手,走在延河畔上。突然,好像从那云缝中,猛乍乍淌出一股飘逸的光,瑰丽迷人。那是我平生所听见的第一支信天游:你妈妈打你你给哥哥说,为什么你要把洋烟喝?我妈妈打我我不成材,露水地里穿红鞋。这样土气,这样简单,却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两句信天游,一经入耳,便入骨,便入髓,我此生便再怎么也忘不了了。④上初中后,因为爱上了文学,我被信天游迷得死去活来。我买了一本何其芳、张松如二人主编的《陕北民歌选》,又念歌词又唱曲谱。书上那“上畔畔的葫芦”,那“清水水玻璃”,那“双扇扇门来单扇扇开”,虽然都是我熟悉的事物,但还是给我开启了一个诗意的世界,令我神往。⑤有一天我登上了一个山顶,突有一支嗓音浑厚的信天游响在我的耳畔。我看见,唱歌的是个放羊老汉。他唱得实在太美了,但我写作文时竟不知该如何描述。我那时候望着那苍茫辽阔、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听着这支信天游,实在分不清信天游是脱胎于它,还是它有几分信天游的影子?后来我曾经暗暗地想,假使信天游可以像天下万物似的有形有色,而且其形色永不糟朽,那么,整个陕北高原的天空,一代代的累积,它每寸蓝天每寸云彩都会缀满音符和文字的晶亮钻石。⑥1956年,我还是个高一学生。在延安举行的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上,我见到了31岁的诗人贺敬之。之后不久,一首信天游形式的作品横空出世,那就是他的《回延安》。它让我爱不释手。诗中经典名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既有信天游的质朴语言和韵味,又充溢着李白一样的浪漫诗思。⑦,我是一路苦恋着信天游走进中年时代的。不知不觉间,我收集购买的信天游和陕北民歌,以及与之相近的爬山歌、山西民歌的资料和书籍,无法尽数。把它们堆在一起,竟有十几斤重了。忽有一日,省上组织了个创作班子,拿着初步改编下的五首陕北革命民歌来到延安,一边修改一边征求意见。好像是一个上午吧,我们延安文工团创作组一行数人,被召去开会。经过初步改编的陕北民歌,如久埋土中的明珠出土、如重开的牡丹,闪耀在人们面前。为了新写一首中央红军初来陕北的歌子,我在带来的那堆书里翻找,找见了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两句:“山丹丹开花红满了山,中央来了大发展。”我好不高兴!天色入暮,我把它交给我团的老作曲家航海。不久之后,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信天游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与其他几首民歌一起,震响在全国的广播喇叭之中。⑧我自己当然也写过信天游歌曲。那一年,我以上下两句原生态的信天游为动机,与作曲家王建民合作,创作了一首完全是信天游味道的歌曲,里面每节都有“圪③梁梁”三字回旋萦绕,便名之为《圪梁梁》。我还与他合作过一首以信天游为基调的女声独唱《崖畔上酸枣红艳艳》。当陕北的山水间飘荡着这两首歌的时候,我整个身心便油然生出一种归属感。⑨大约在十多年之前,我曾忧心,那曾经像野草一样一个劲地往出钻的信天游歌手,在陕北这片可爱的黄土地上,怎么忽然间变得稀缺起来了!可幸好是我的感觉有些偏差。完全在不经意间,我终于发现信天游歌手就像春雨过后的山丹丹,开得好红好红,这山是,那山也是。更让我欣喜的是,那一年回延安,一下火车,便有小青年们一边出车站,一边放开嗓门,高唱着一声声的信天游。他们大概一看见宝塔山,嗓子就痒痒了。他们对着延安群山环抱着的空旷夜空,就像虎归深山鱼归海,便任情任性起来。⑩啊,陕北,生我养我的这片厚土啊,我愿像这信天游一样地高高飞起,化作装饰你的夜空的月晕,绕着月亮转     。 (有删改)【注】①峁(mǎo):我国西北地区称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小丘。②犁铧(huá):翻地的农具。③圪:念ɡē。5.阅读第①段,你想到的问题是什么?请把这个问题写出来,并结合这段的内容简要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问题:为什么信天游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原因:文章第①段极度赞美了信天游但是没有任何具体介绍,为下文做铺垫同时吸引读者兴趣,为什么它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6.阅读第③~⑨段,将这部分文字中体现作者情感脉络的关键语句摘抄下来。答案:①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两句信天游,一经入耳,便入骨,便入髓,我此生便再怎么也忘不了了。②上初中后,因为爱上了文学,我被信天游迷得死去活来。③我是一路苦恋着信天游走进中年时代的。④我整个身心便油然生出一种归属感。7.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语句是如何用形象的语言写出信天游特点的。答案: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陕北的山川大地都比喻成延长信天游的舞台,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信天游的普及以及贴近生活的特点。将信天游的歌声比喻成了云霞之辞,体现了信天游的高亢嘹亮的特点。8.根据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从下面三个短语中选择一个填入文章结尾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丙)【甲】红圈圈   【乙】一圈红   【丙】圈圈红4 *灯 笼,1.给下列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虽不像扑灯蛾(é),爱光明而至焚(fén)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shāo)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niào)炕”那种迹近恐吓(hè)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kān)里点起烛来。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A.家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伦理规范。B.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C.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的成就,稳国之基、安民之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坚实保障。D.当下,这种祖辈和孙辈一起生活,并承担抚养教育孙辈的全部责任甚至主要责任的隔代抚养模式正成为家庭教育模式的主流。3.下列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A.社戏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古代社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如春社、秋社、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用以借指百姓)等。B.“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出自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C.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省”指对尊长探望、问候。古时“归”指女子出嫁。《大道之行也》中有“男有分,女有归”,《诗经·桃夭》中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句。D.灯笼从古至今不仅仅是宫廷官员们的普通用品,而且也是普通百姓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古时正月十五元宵节,朝廷会开放夜禁,允许人们终夜观灯。辛弃疾词作《青玉案·元夕》“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即是对元宵佳节盛大场景的描写。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C )A.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他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B.你放心,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这件事我们一定鼎力相助。C.年轻人从学校走出来,就要懂得人情世故,经营人际关系,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发展。D.这个制假窝点被勒令停业后一直蠢蠢欲动,打算风声一过就东山再起。5.经营二手图书的张伯要为自己的书店选副对联,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B.C.D.,阅读文章,完成问题。红春联提起春联,我的脑海就会浮现这样的场景:外面冰天雪地,屋内炭火正旺。一张古拙的雕花八仙桌摆在堂屋中央,香炉袅袅地冒着清香,老先生净身洗手,心神怡然,摸一支狼毫在玉石砚台内饱满地浸把浓墨,刮刮大笔尖,一气呵成写下一副四字联:九州日丽;四化春新。字可草书行书,亦可楷书隶书,其间亦可学曹全张迁张旭怀素,喜好追随个人的性格。老先生和蔼,喜写正楷,一点一横规规矩矩,一撇一竖堂堂正正。写完后,如卸大任,放下手中之笔,围着对联左观右看,又兀自品头论足,甚至雅性一上来,抿口米酒,默念一遍,良久,脸上才露出满意、温暖、幸福的微笑。写春联在我的故乡很常见,也很庄重。这个四围皆是高山的小山村,尽管夹峰对峙,地贫土瘦,但村上的小学,没有哪个学生不会写毛笔字,没有哪个先生不会吟哦几副对联的。老先生择一个大晴日,煮一壶好酒,喝个微醉,脸颊和脖子红红的,站在大梅树下,然后研墨,折纸书写。他做得很细致,墨拣好墨,以麝香金粉配制而成,溢出淡淡的古朴和清香。所写的对联有五字和七字的,四字和六字的也有,十几二十几字的长联极少,但也会有一家两家。这些书写的对联一排排晾在软软的阳光下,像院子里的一树梅花,红火又热烈。写好的春联自然有人来取,取回去的春联自然有人会贴。上下联的平仄一定要分好,否则闹了笑话,像个没读过书的人,让人难堪而尴尬。贴春联一般在年三十下午,寓意为辞旧迎新。也有的地方在大年初一早上,寓意是新年新气象。但不管怎么样,贴春联是两个人的事,一个人站在门框下,一个人搬条板凳站在上面,瞧好门框贴上下联的高度及对联条幅的宽窄。初定好位置,再涂一把熬好的白米糊糊,轻轻贴上红春联,喊下面张望的人:“高了吗?低了吗?歪了吗?正了吗?”调节到最佳位置才肯罢休。贴完春联贴福字。贴福字是贴春联的姊妹产品,不可缺少的。尤其是老一辈人家,过去的日子过得像苦胆儿,对福字的渴望更加强烈、迫切。老人家听到大门外的人把春联贴完了,就会从堂屋的方桌上小心地捧出两张老先生写的大福字,嘱道:“倒贴哩!福到福到哈!”一般的人家贴到这里也算把过年贴春联的事干完了。可到精致的人家,则还要从门廊到堂屋都贴得红彤彤的,十分喜庆。过路的人从大门春联往里屋瞧,只见里里外外焕然一新,红彤彤的新鲜,红彤彤的春色,而人个个喜气洋洋,精神活泼、饱满。送春联,也是别具味道的一件事。送春联有个讲究,普通人家送通用春联,如:“千条杨柳迎春绿;万里江山迎日红。”这类春联写景写心情,太普通,自然赢得人家的红包小。送春联送多了送精了,则脑壳转得快,起眼眉毛动,见什么人就送什么样的春联,图个别人家高兴、满意。如果此人是做生意的,走南闯北,则送上一副:“似锦河山遍地走;如花生活满园财。”更有杀猪的,做木匠的,当医生的行业春联,往往逗得主人高兴了,钱包一扯,一张红大钞“嗦”就出来了。这样的人送春联送出了门道。但也有一些人送春联送出了雅致。这就与一方民俗有关了。年三十的下午,年饭还没吃前,送春联的人瞅准了这个空当,必定给你家满堂红。这个时间一家老小团聚,有说不完的话,有找不完的亲情温暖。女人们早在厨房帮忙,有什么好菜全搬出来,只见山上走的,地里长的,河里游的,要什么有什么,有什么就上什么,反正香气缭绕,笑语喧哗。这会儿,送春联的在大堂外倏地放一挂鞭炮,砰砰砰一阵响,闹得一家人赶紧出去看。小孩脚快,瞅完转身朝里屋喊:“奶奶,送春联的来了!”此人若是一村一寨一沟的熟人,会温酒一壶,端上几盘好菜,由男人恭敬地陪着,边喝边聊。若是陌生的送联人,也不敢怠慢,敬一根贵烟,客气一番,欣喜地接过春联。送春联的人在这端儿要赞几句:“,左春联,右春联,左右春联齐团圆。左赞主公富贵弟,右赞主公广财源。万千瑞气堂前起,来年钞票拖满船。”这家人听了,心儿乐了,道:“准尔真言。”便赶忙递上一个红包。送春联的人手指轻轻一捏,如果红包内薄且宽,知是张大百元的,就高兴地走了。如果此家殷实,红包又封小了,索性站着不动,再赞一轮,委婉道:“说春联,道春联,贴在贵府笑开颜。给个红包千斤重,四方财运奔眼前。东南西北皆吉象,更观堂内喜连连。”递红包的被如此一赞,知晓红包给少了,就嘱人再封一个。如此这番,在年关的春联总算告一段落。村里一些上过学的人,便在初一上午,背着手边踱步边观摩,或牵个小孩,沿村路来回溜达,欣赏春联红艳艳的平仄和韵律。这股子浓郁的墨味儿,拌和着甜甜的年味,像一团发酵的嫩面,在人生的红纸上各自比着劲儿,攒着劲儿,朝前写,幸福千户万家。6.你如何理解题目中“红”的意蕴?答案:春联有“红艳艳的平仄和韵律”,增添了节日喜庆的气氛;表现了人民喜气洋洋、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也象征着“红火又热烈”的生活。7.本文首段是怎样描绘写春联的场景的,请作简要分析。答案:先通过细致的环境描写,为老先生写春联营造出古雅、温暖的氛围;然后通过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出老先生写春联时怡然自得。庄重洒脱的儒雅形象。8.文中画波浪线的内容,作者交代它有何用意?答案:这部分文字交代了“我的故乡”虽然闭塞、贫瘠,但人们有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作者对此充满了自豪。9.请品析文末加点的“酵”字的妙处。答案:“酵”将“墨味儿”和“年味”融为一体,弥散出甜甜的味道,令人沉醉。这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在节日里的美好感受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第二单元5 大自然的语言1.根据拼音写汉字。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rónɡ(融)化,草木ménɡ(萌)发,各种花cìdì(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piān(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yùn(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sùsù(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jì(际)的昆虫也都xiāoshēnɡnìjì(销声匿迹)。到处chénɡ(呈)现一片shuāi(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zàitú(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zhōuérfùshǐ(周而复始)。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A.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B.针对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D.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不惜笔墨描绘花开的胜景,让人们在艺术品中感受花香鸟语的氛围。B.寒冬腊月,屋外衰草连天,蔬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C.在百年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的源远流长。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管理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年年如是。4.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1)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举例子、下定义)(2)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3)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引用)阅读全文,回答问题。5.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答案:“沉睡”和“苏醒”两个动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种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象。6.“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能不能删去?为什么?答案:不能删去。“许多”是指“很多”“大部分”,表示数量和范围的限制,但不表示是全部。此处“许多”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有很多与物候知识有关,但不是所有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去掉“许多”,就与事实不相符。“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7.结合文段的内容,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说明方法:举例子作用: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等自然现象的实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即通过物候学“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阅读说明文,回答问题。植物会说话①五角菟丝子作为一种蔓生植物,因不含叶绿素,需要寄生在其他植物中吸取其营养方可生存。它幼苗的颈尖以小圆圈的方式探测周围环境,寻找它所偏好的植物,就像我们蒙住眼睛时用手试探周围环境,或是深夜在厨房找灯的开关时的样子。实验人员不论将番茄放于什么地方,菟丝子的藤始终朝着番茄方向生长。为了证实菟丝子能够嗅出番茄所在位置这个猜想,孔苏埃洛·,德莫拉埃斯将它和番茄分别放入一个密闭的盒子里,两盒之间用管子相连保证空气对流,结果它总是朝着管子方向生长。又在棉签上涂上番茄提取液,它还真中了圈套,朝着涂有提取液的棉签生长。此后,她拿成分非常相似的番茄和小麦的提取液做实验,尽管二者都含有一种挥发性化合物β—月桂烯,但因番茄还释放出两种能吸引菟丝子的挥发性物质,而小麦不含这两种挥发性物质,且还会释放一种令菟丝子讨厌的气体,菟丝子当然向着番茄方向生长。②1983年,戴维·罗德斯发现,一棵柳树被天幕毛毛虫啃噬过,临近柳树的叶子变得不受毛毛虫欢迎,是因为后者的叶子中含有不合毛毛虫口味的酚类和单宁化合物,而那些较远的健康柳树却不含这些化合物。受损柳树和临近健康柳树之间,没有共同的根,树枝间也没有相互接触。被啃噬的柳树是通过空气向临近健康柳树发出了一种信息素信号,即通过化学信号对它们说:“当心!保护好自己!”接着,杰克·舒尔茨以杨树和唐枫幼苗为对象进行实验,支持了罗德斯的观点。③“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罗德斯的这一发现,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植物的认识。然而这些报道大多缺乏正确对照,或结果被夸大,往往受到其他科学家的驳斥。在过去的10多年里,大量植物通过气味进行交流的现象已被反复证实。但问题是,植物真的能彼此交流(有意识地发出预警)吗?是否健康植物只是“偷听”到了临近受损植物的自言自语(而非受损植物有意告知它们)?马丁·海尔提出了疑问并展开深入研究。他知道,利马豆植株被甲虫侵扰时会有两种反应:被啃噬的叶片会向空气中释放一些挥发性化学物质;而花则会产生花蜜,吸引以甲虫为食的节肢动物。那它为什么会释放这些化学物质呢?④他从三棵利马豆植株中选取了4张叶片做实验:从被啃啮过的同一植株上选择了2张叶片——第1张被甲虫啃啮过,第2张没有;第3张为临近的、未被啃啮过的健康植株;第4张为被隔离的、未被啃啮过的健康植株。通过气相高端分析技术鉴定,第1、2、3张叶片周围空气中都含有挥发性物质;第4张叶片周围则没有。这说明受损植株临近的健康植株不易遭受到虫害侵扰,却没有得出他们想要的结果。⑤海尔调整了实验设计来检测他的假设。将两株植物放在一起,但用塑料袋将被啃啮过的叶片封闭24小时。然后按照上一个实验的方法选择4张叶片进行检测,结果发生了变化。被啃啮过的叶片仍然释放化学物质,但同一植株的同一根藤以及邻近藤上的其他叶片却与对照叶片相似——它们周围空气中没有这些化学物质。解下密封袋,用小风扇将袋中的气体向两个方向吹:一是向这根利马豆藤上方的临近叶片,二是朝着远离利马豆的空气中。结果发现,接触到袋中气体的植株叶片自己也开始释放同样的气体,且植株还会分泌花蜜。那些没有接触到气体的叶片和植株则与以前一样。⑥几十次实验结果一致,秘密揭开了:被啃啮过的叶片释放气体,是为了保护植株自身的其他叶片不受攻击。即当一张叶片受到昆虫或细菌的侵害时,会释放出气味,警告同一植株上的其他叶片保护自己,抵御将临的侵袭。就像中国长城上的烽火台,守卫者们用点燃烽火的方式传递信号,警告其他守卫塔有敌人来袭了。临近植株则以嗅觉方式“偷听”受损植株自身叶片间的“嗅觉对话”,便做出反应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当然,利马豆这种气味信号只能传播一两米远,但这一发现为人类保护树木和作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⑦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特殊的气味。植物和动物也可以利用这些气味进行复杂的交流。比如花的香气可以吸引授粉者,果实的香气可以吸引采摘者,这些都有利于种群的繁衍。植物显然没有嗅觉神经,不能将气味信号传到大脑进行诠释。但是像菟丝子、利马豆一样的其他植物,都能够对信息素做出响应,只要觉察到空气中有挥发性化学物质,它就能将气味信号转化成一种生理反应,这当然也是一种嗅觉,且是出于生存的需要。8.“植物会说话”在文中指什么?答案: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9.简要说明第③段在文章中的作用。,答案:承上启下。10.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案:第①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五角菟丝子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的事实。11.你从文中科学家身上获得哪些科学精神或思想方法方面的启示?答案: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和万事求真求细的追求精神。12.下面图表是中国天气网发布的2018年5月1日河北省部分城市天气情况的预报。请概括从图表中获取的主要信息。2018年5月1日河北省部分城市天气预报城市白天夜间天气现象风向风力最高气温天气现象风向风力最低气温石家庄雷阵雨北风3-4级22℃小雨北风<3级12℃唐山阴东风3-4级23℃阵雨北风3-4级11℃廊坊阴东北风3-4级25℃小雨北风<3级12℃沧州阴东北风3-4级22℃小雨北风3-4级12℃衡水阴北风3-4级24℃阵雨北风3-4级13℃邢台阴北风<3级23℃阵雨北风3-4级13℃答案:①2018年5月1日河北省部分城市夜间均有雨,风向均为北风。②河北省部分城市除石家庄白天有雷阵雨,剩余城市均为阴天。③河北省部分城市白天除邢台风力小于三级外均稳定在三到四级。④廊坊昼夜温差最大。《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使读者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不仅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更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自然、生命、发现、情趣等。诗词谚语中的物候: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韦应物《观田家》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柳树发芽暖洋洋,冷天不会有几长。——谚语荷花开,秧正栽,菊花黄,种麦忙。——谚语荷花像是清明栽种。我们吃吃螺蛳,抹抹柳球,便可看佃户把马粪倒在几口大缸里盘上藕秧,再盖上河泥。我们在泥里找蚬子,小虾,觉得这些东西搬了这么一次家,是非常奇怪有趣的事。缸里泥晒干了,便加点水,一次又一次,有一天,紫红色的小嘴子冒出来了水面,夏天就来了。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汪曾祺《人间草木》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遗骸(hái)   褶皱(zhězhòu)   追溯(sù)鸟臀(tún)目两栖(qī)动物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1)随着时间的    ,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 (2)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    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3)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    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4)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    而不是恐龙自己在    。 A.流失 推想 一定 漂移 迁移B.流逝 追想 一定 迁移 漂移C.流逝 追溯 应该 漂移 迁移D.流失 追溯 可能 迁移 漂移3.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打比方)(2)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分类别)(3)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作比较)(4)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举例子)4.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A )①实际上,猪是很聪明的动物,“智商”远高于牛、羊等家畜。 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③例如,英国曾有一头小猪,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具备了与人握手、从1数到8等技能。 ④人们常用笨得像猪形容某人很愚笨。 ⑤科学家还认为,猪与狗、黑猩猩、人类等高智商物种一样,具有认知能力。A.④②①⑤③B.①②③⑤④C.④①②③⑤D.①②⑤③④阅读选文,完成5~9题。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5.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① ② ③ ④ ⑤ 答案:①||②③④||⑤ ,6.第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两条:①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②地球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造成恐龙灭绝,其依据分别是撞击说、火山说。7.第②段文字中加点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答案:不能删去。这两个词表示推测,在没有确凿的事实进行科学的说明之前,只能用“可能”“也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8.第③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更有说服力。9.下面语句是第⑤段括号中的句子,分析它的作用。  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答案:语言幽默俏皮,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做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阅读文章,完成问题。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梁鑫峰①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脊。②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测深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处高高隆起的地方。1925-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延伸到了印度洋。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④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⑤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⑥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增加。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000多米。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了下去。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就形成了。有时,这些山脉还会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⑦,虽然同为巨大的山脉,但是海底山脉和陆地山脉的生成机制不同。陆地山脉大多是由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大洋中脊则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被称为中央裂谷的特殊结构,形态类似山谷。大洋中脊就像是被从中轴线处劈开来一样。不过,不同的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且有1000-2000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米。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于不同大洋中脊处新生成地壳的扩张速度不同。扩张速度快的(大于5厘米∕年)大洋中脊会呈现出如东太平洋隆起样的结构,扩张速度慢的(小于5厘米∕年)则更像大西洋中脊。⑧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极大推动了人类对于地球和生命的认识进程。(选文有删改)10.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有哪些特点?答案:①大洋中脊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②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③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个中央裂谷。11.请结合词语运用,具体分析下面两个句子语言的准确性。(1)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2)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答案:(1)“只不过”是“仅仅”的意思,准确地说明了人们对海底山脉的认识时间并不长,并不是很了解。(2)“研究发现”表明是经过调查和研究的,是有科学根据的;“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准确、严谨地说明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基本上是对称的。12.请分析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答案:①举例子,列举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不同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②列数字,准确说明了两个中央裂谷的宽度和深度;③作比较,突出说明了两个裂谷的差别很大。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发现大西洋底的山脉通过好望角,延伸到印度洋。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东太平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陆续被发现。C.大洋中脊的发现,让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板块运动理论。D.大洋中脊中轴线上众多“火山口”喷出的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成为岩石,形成了新的洋壳。文章见解新颖,阐述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道理。用一个领域的探究成果,去推进对于另一个领域问题的认识,展现出科学思考方法的强大力量,富有理趣和思想之美。联想想象、多角度思考问题、理趣等。富有理趣的句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赏析】诗歌既描写了农村的自然风光,又蕴含理趣:遇到人生的困境不要绝望,总有峰回路转,拨云见日的时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赏析】只有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活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成语“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赏析】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译文】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赏析】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生存在宇宙中,本身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你们有了这样一种幻想,认为生存是唾手可得的,这就是你们失败的根本原因。——知道在哪儿,世界就变得像一张地图那么小了;不知道在哪儿,感觉世界才广阔。唯一不可阻挡的是时间,它像一把利刃,无声地切开了坚硬和柔软的一切,恒定地向前推进着,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它的行径产生丝毫颠簸,它却改变着一切。——你们的孩子不怕日落吗?——不,因为她知道太阳明天还会升起来的。——刘慈欣《三体》语录7 *大雁归来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蝙蝠鼠中仙秦自民,  ①蝙蝠的样子有点像老鼠:尖嘴、细牙、小眼,还有一对能竖立的耳朵,而且也跟老鼠一样喜欢夜晚活动。也许是由于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喜老自嘲》中有“蝙蝠鼠中仙”这样的诗句,蝙蝠也被称为鼠仙。  ②古今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唐代诗人孟浩然写道:“虫之属最可厌莫如蝙蝠,而今织绣、图画皆用之,以福同音也。”可见,由于蝙蝠的“蝠”与幸福、福气的“福”同音,使得人们对蝙蝠青睐有加,建筑物、装饰品、家具、服装、瓷器、玉器、书画上经常有蝙蝠图案,尤以门窗上雕刻五只蝙蝠最为常见,寓意“五福临门”。  ③不过,很多人不喜欢蝙蝠,可能是受到一些传说的影响。明朝学者冯梦龙在《笑府》中编了一个故事:凤凰寿,百鸟朝贺。唯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如此倨傲?”蝙蝠曰:“吾有足,属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蝙蝠亦不至。麒亦责之。蝙蝠曰:“吾有翼,能飞,属禽,何为贺欤?”继而,凤凰与麒麟相会,语及蝙蝠之事,相与慨叹曰:“今世风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实无奈他何!”这个故事嘲讽了那些卑鄙无耻、没有立场的人。  ④在西方,蝙蝠是吸血鬼的化身,传说罪恶的灵魂能转世成吸血蝙蝠继续作恶。这些故事的流传给蝙蝠带来了邪恶的坏名声。而事实上,蝙蝠家族中也确实有吸血蝙蝠存在,如分布在美洲热带地区的普通吸血蝠、白翼吸血蝠和毛腿吸血蝠。  ⑤人们把蝙蝠和吸血鬼联系起来,可能与蝙蝠是夜行性动物有关。白居易在《洞中蝙蝠》中说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蝙蝠白天隐藏起来,既有利于安全,也有利于安静地歇息、降低体温和代谢速度,这样既可以延年益寿,又可以养精蓄锐,到了夜晚可以精力充沛地外出觅食。  ⑥南宋诗人范成大在《高楼曲》中有“岁暮天涯客,黄昏蝙蝠飞”的诗句。的确,蝙蝠很善于在漆黑的夜晚捕食蚊、蝇、飞蛾等昆虫。捕食昆虫既满足了蝙蝠的口腹之需,也帮了人类的忙,因为这些昆虫大多数是有害的。事实上,蝙蝠是世界上最好的害虫杀手之一。  ⑦蝙蝠之所以对害虫有那么大的威力,部分的原因是即使在漆黑的环境中它也能“看见”猎物。但是,蝙蝠的视力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他的看家本领是回声定位能力。  ⑧正如人眼能根据从物体反射回来的光波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一样,蝙蝠的耳朵能根据从物体反射回的超声波分辨物体的方位、距离、大小和性质。这种通过对回声的频率强弱以及发出与收到回声的时间间隔等进行分析来探测目标的方式就是回声定位。蝙蝠喉部通过声带震动而定向发射超声波,这种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到的,但对蝙蝠很重要。如果被堵塞耳朵,即使在明亮的环境中,蝙蝠也会像醉汉一样乱撞;如果只蒙住双眼,蝙蝠的行动却不“盲目”,依靠回声定位蝙蝠能准确地发现目标、确定飞行方向,甚至1分钟内可连续捕捉到10余只飞行中的昆虫。  ⑨鉴于蝙蝠的出色表现和非凡本领,荷兰动物行为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廷伯根认为:“不论以何种标准而言,听觉冠军都该属于蝙蝠。”正因为如此,蝙蝠也成了仿生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⑩    ,    。蝙蝠虽没有真正的翅膀,却有功能绝不亚于翅膀的翼手,蝙蝠家族因此得名“翼手目”。蝙蝠有一系列适应于飞行生活的结构特点。前肢为构造极其轻巧的翼手,这种翼手宽大灵活,操控性极佳,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换形状产生升力,因此,蝙蝠在空中急转弯的本领远胜于鸟类。此外,蝙蝠胸、肩部的强大肌肉集中在躯干部,胸骨具有和鸟类一样的龙骨突起,锁骨也很发达。这样的构造使蝙蝠飞起来更加灵巧自如。   独特的飞行能力和回声定位本领,使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也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  ,世界上有一种蝙蝠具有罕见、奇特而又令人惊诧的饮食习惯,它们的猎食目标竟然是水中的鱼。兔唇蝠就是这样一位渔夫。它能利用超声波探测到猎物,强大的飞行能力能保证它轻盈地掠过水面,而修长的脚趾和锋利的爪子,使其能轻而易举地抓到浅水中浮游的光滑的小鱼。  得益于漫画中的超级英雄“蝙蝠侠”,蝙蝠的形象在今天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的确,蝙蝠不是老鼠,蝙蝠是像神仙一样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是鼠中仙。(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简析选文①~④段引用诗文和传说的作用。答案:点题,引出说明对象;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古今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意思对即可)2.下列诗文对蝙蝠特点的描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B )A.曹植《蝙蝠赋》:“行不由足,飞不假翼。……不容毛群,斥逐羽毛族。”B.葛洪《抱朴子》:“千岁蝙蝠,色如白雪。……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C.清人蒋士铨《费生天彭画<耄耋>赠百泉》:“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D.范成大《蝙蝠》:“伏翼昏飞急,营营定苦饥。聚蚊充口腹,生汝亦奚为?”3.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答案:举例子、打比方。列举了兔唇蝠的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进一步说明“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在行文过程中,选文特别注重内容的衔接过渡,结构的严谨契合。请仿照文中画线句子,在第⑩段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答案:(示例)蝙蝠不仅有强大的回声定位能力 而且是唯一一类演化出了真正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答案应为过渡句,关键词要有“回声定位能力”和“飞翔能力”,意思对即可)8 *时间的脚印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1)真的有“hǎikūshílàn”(海枯石烂)的时候。(2)炎热的阳光hōnɡkǎo(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3)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fǔshí)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4)雨水落到河湖里,渗(shèn)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5)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jūnliè)的形象……(6)在山lù(麓)、沟hè(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7)有一种很粗糙(cāo)的石头,叫作“砾(lì)岩”。(8)这里不过是拉开了wéimù(帷幕)的一角而已。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D )A.夺冠而归,大家决心重整旗鼓,以高昂的斗志和更科学的方法投入到日常训练中,力争明年再创辉煌。,B.2017年7月,全国互联网金融整顿拉开帷幕,一些非法集资、庞氏诈骗等组织机构成为中流砥柱。C.只要是3G上网用户,即便分别处在地球东西半球的双方,也既能“闻其声”又能“见其人”,真可谓咫尺天涯。D.海枯石烂也好,转瞬即逝也罢,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3.(2019成都)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A.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弘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B.成都市申办2025年世运会,无疑不是成都积极创建世界赛事名城的重要举措之一。C.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D.市教育局推动的“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阅读文章,完成问题。①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②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③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在天空中呈现出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④太阳变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⑤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观测,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4.下列对人们看日落时产生的幻觉及幻觉产生的原因,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B )A.颜色深黄、殷红——光线散射和波光长短原理。B.暗弧上的亮弧——高层大气密度大,光散射弱。C.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人眼的叠合效应。D.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原理。5.下列选项中的说明方法在选文④⑤段中运用到的一项是( D )①作比较 ②分类别 ③打比方 ④下定义 ⑤列数字 ⑥作诠释               A.①②③⑤B.②④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③⑤⑥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A.选文②④段画波浪线句中“一般来讲”和“不只”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B.选文重在介绍日落时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文中提及的奇异现象大都是幻觉,而夕阳本身并没有任何变化。C.选文部分的说明顺序体现科学原理的复杂与简单,故说明时从颜色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和大小。D.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可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选文部分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第三单元9 桃花源记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2.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B.悉如外人(都,全)C.才通人(刚刚)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3.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欲穷其林”。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怡然自乐”。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却“不复得路”。5.按要求填空。(1)文中描绘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描写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记叙桃花源人来到此处的原因的语句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阅读《桃花源记》,完成问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6.本文有“意同字不同”和“字同意不同”的现象。请依照示例,任选一种现象,从文中举例并解释。(示例)意同字不同:“缘溪行”的“缘”和“便扶向路”的“扶”,都有“沿着、顺着”的意思。字同意不同:“忘路之远近”“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发现桃花源一事”。答案:(示例)意同字不同:“悉如外人”的“悉”和“咸来问讯”中的“咸”意思相同,均为“全、都”。“便要还家”中的“要”,同“邀”,邀请;“各复延至其家”中的“延”,邀请。字同意不同:“寻向所志”中的“寻”意思是“寻找”;“寻病终”的“寻”意思是“随即,不久”。“遂迷,不复得路”“遂与外人间隔”中的“遂”,前者是“最终,终于”的意思,后者是“于是,就”的意思。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译文:(他们的祖先)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8.出自本文的成语较多,请选择两个写出来。答案: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鸡犬相闻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9.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答案: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安宁和乐,自由平等,丰衣足食等。(意对即可)10.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请作简要分析。答案:文章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出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甲】《桃花源记》(全文)【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此中人语云(告诉)(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3)盖江北之俗(大概是)(4)自恨不如远甚也(遗憾)1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D )A.屋舍俨然     (陈尧咨)忿然曰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余顾而慕之C.而外出溉汲而妇人汲井且浣衣D.乃不知有汉屠乃奔倚其下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二处)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答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14.翻译下列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2)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译文:这家男主人正在给园子浇肥,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1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答案:都展现了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生活图景。参考译文:【乙】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正在给园子浇肥,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棚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和狗都在鸣叫。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国风·周南·桃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译文】她的手就像柔软的小草,她的肤色就像那凝结的玉脂,她的脖颈洁白丰润,她的牙齿像那瓠瓜的籽,丰满的前额弯弯的眉,迷人的笑好漂亮啊,美妙的眼睛眼波流动。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陶渊明《杂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云无心以出岫(xiù),鸟倦飞而知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10 小石潭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A.心乐之(指代篁竹)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因为)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D )A.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其境过清全石以为底D.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3.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D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动静结合,笔墨简洁,语言优美。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D.文章抓住特征景物,一个“乐”字贯穿全文,流露出作者欣赏小石潭美景的愉悦之情。,4.填空。(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2)文中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4)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阅读《小石潭记》,完成5~9题。5.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C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据理臆断欤B.以其境过清以我酌油知之C.心乐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皆若空游无所依若屈伸呼吸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水尤清冽(凉)(2)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3)凄神寒骨(使……凄凉)(4)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7.翻译下列句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8.课文第二段写了什么景物?品析本段写景的妙处。答案:游鱼和潭水。写游鱼,把日光、鱼影的静态描写和鱼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佁然”形容小鱼憨态可掬,纹丝不动;“翕忽”刻画小鱼灵巧轻捷、轻快自由地游动。动静结合生动传神,突出鱼的活泼可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写潭水则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用鱼儿的“空游无所依”,在水中的或静或动衬托出潭水的清澈透明。正面写游鱼,侧面烘托水清,两者结合,生动细致,精彩至极。9.作者在描写小石潭的特征时如何融入自己的感受?答案:听到“如鸣珮环”的水声,作者“心乐之”,写出作者探幽的浓厚兴味;看到清澈的潭水和水中活泼轻巧的鱼儿时,作者说“似与游者相乐”,将自己游乐的心情投射到鱼儿身上,仿佛鱼儿也会和人一样感到快乐;写潭上四周景色,突出此地的幽僻,进而点出“寂寥”“悄怆”“其境过清”,文章的情感由此前的“乐”,渐渐变得“寂寥”“悄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排遣不开的郁闷心情。阅读古文,完成问题。清白堂①记(节选)[宋]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④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云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⑥其名哉!宝元二年记。(有删改)【注】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②芟(shān):除草。③扃(jiōnɡ):关闭。④绠(ɡěnɡ):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⑤饵:吃。⑥忝(tiǎn):玷污。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绠不可竭(完,尽)(2)三日而后汲(打水,取水)(3)悦人襟灵(使……愉悦)11.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答案: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参考】规:①谋划,规划;②典范,楷模;③规劝,谏诤。(《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答案:我喜爱它(井泉)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楷模。13.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答案:嘉泉特点:晶莹澄清,味道甘美,渊然不竭;暑凛冬温,应于名源;以茗试之,甘液华滋,悦人襟灵。详写“嘉泉”之“嘉”是为了突出它的美好品质,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为下文作者阐述为官之道作必要的铺垫。14.下列两个句子意蕴丰富,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范仲淹?请简要分析。(1)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清白堂记》)(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参考】庶几:①或许,差不多;②但愿,希望。(《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答案:读到了一个爱国爱民、有着高尚为官节操和远大政治理想的范仲淹。第一句作者极力希望自己没有玷污“清白”这个名节,努力做一名清明廉洁、克己奉公的好官。第二句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伟大精神。参考译文:有一天,我命令衙役清除杂草开辟成平地,(发现)中间有一口废弃的水井。于是立刻喊来工匠清理出井中的淤泥,观察这口井的好坏,(工匠)说:“是好泉啊。”于是就将井口关闭,使水中杂质沉淀。三天之后取水,看到这泉水清澈而白净,品尝井水,(味道)十分甘甜。水深有一丈多,提水没有穷尽。酷暑的时候饮用,就像是吃白雪一样,品尝着像薄冰一样的泉水,冰冷爽口。在寒冬时节,遇上有太阳的日子,这泉水又如同阳春三月,一片温热。这眼泉水或许是雨水降落、云气蒸腾,上下醇厚,浑然一体,因为山泽相通,在名源相互呼应。我又邀请了嘉宾,用建溪、日铸、卧龙、云门等地的名茶试这里的泉水,果然甘甜滋润,品尝之后,让人心旷神怡。我喜爱它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楷模。于是就在这里修建一座厅堂,叫“清白堂”,又要在厅堂的旁边修建一座亭子,叫“清白亭”。希望我居住在这座厅堂,登上这座亭子的时候,没有玷污它的名声。宝元二年记载。,  本文写景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潭,移步换景,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小石潭的曲径通幽,游鱼的悠然自得,潭水的空明澄澈,环境的清冷幽寂,都融入了作者复杂的情感,暂时的喜,喜后的忧,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因贬官而生出的抑郁苦闷的心情。自然风物,美好环境,情感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毛泽东《沁园春·雪》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经》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ɡ)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张晓风《春之怀古》11 *核舟记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不加标点符号)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答案: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舟尾横卧一楫(船桨)(2)其船背稍夷(平)(3)珠可历历数也(分明的样子)(4)若听茶声然(好像……的样子)(5)盖大苏泛赤壁云(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6)钩画了了(清楚明白)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A.左臂挂念珠倚之    已而之细柳军B.若听茶声然若啸呼状C.高可二黍许不可久居D.属引凄异,哀转久绝神情与苏、黄不属4.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D )A.诎右臂支船B.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D.石青糁之阅读《核舟记》,回答5~8题。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罔不因势象形(顺着、就着)B.高可二黍许(上下)C.佛印绝类弥勒(同类)D.若听茶声然(好像)6.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1)苏东坡峨冠多髯(肖像特征)(2)佛印绝类弥勒或矫首昂视(神态特征)7.翻译下列句子。(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译文:(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制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8.从本文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问题。【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节选林嗣环《口技》)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其两膝相比者(靠近)(2)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3)两股战战(大腿)(4)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10.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A.启窗而观    俄而百千人大呼B.佛印绝类弥勒群响毕绝C.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11.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译文: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译文:其中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12.【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空间说明顺序;【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运用侧面(间接)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13.【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答案:(示例)①宣传倡导,全民参与。②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或: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技艺……要求:具有可操作性)12 《诗经》二首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jūjiū)  窈窕(yǎotiǎo)  好逑(hǎoqiú)寤寐(wùmèi)溯洄(sùhuí)坻(chí)荇(xìnɡ)菜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溯洄从之,道阻且长(3)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答案:(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溯洄╱从之,道阻╱且长(3)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D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4.填空题。(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蒹葭》写清秋萧瑟景象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4)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6)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阅读《关雎》《蒹葭》两首诗歌,回答5~11题。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C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B.《蒹葭》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7.下面句子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一项是( C )A.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B.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C.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D.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8.《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水鸟和鸣,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起兴之妙在于诗人的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9.《蒹葭》中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以景起兴。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更烘托了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10.《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各找一处,体会其作用。答案:《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铺垫,渲染了气氛。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意味深长。11.写出《关雎》中的成语并解释。答案:窈窕淑女——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辗转反侧——辗转:翻来覆去;反侧:反复。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形容心中有事。(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桃 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归:女子出嫁。②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③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12.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13.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采薇①(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注】①此诗写的是三千年前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14.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答案:寒冬,淫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征人又饥又渴;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内心哀伤,百感交集。1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诗三百》中最佳诗句之一。请赏析并说出它在诗中的作用?答案:这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艰难、生命的流逝及战争残酷。环境描写烘托出戍卒对眼前生活困境的忧虑,对家人的担心,对归家的怯惧等种种复杂情感。《关雎》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幸福生活的追求。《蒹葭》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真挚和执着,抒写了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爱情、友情、追求等。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隔了三秋。)——《诗经·国风·王风·采葛》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诗经·国风·郑风·子衿》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诗经·国风·卫风·木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诗经·小雅·采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月亮出来,如此洁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动人。)——《诗经·国风·陈风》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汪国真《感谢》第四单元13 最后一次讲演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反动派挑(tiǎo)拨离间(jiàn),卑鄙(bǐ)无耻。(2)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hènɡ)下去的!(3)闻一多先生在演讲时,义愤填膺(yīnɡ),慷慨激昂。(4)历史fùyǔ(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2.下列成语运用有错的一项是( B )A.闻一多先生作为一个学者,研究古代典籍锲而不舍,孜孜不倦。B.面对在课堂上公然睡觉的学生,张老师气冲斗牛,勃然大怒。C.对待同样一件事情,双方的观点迥乎不同。D.千万不能挑拨离间,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3.(2019济宁)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A.志愿者不怕付出,当他们默默奉献爱心的时候,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B.亲子运动会不仅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孩子们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C.为回馈广大顾客的厚爱,本店打折销售部分特价商品,具体详情敬请进店咨询。D.智能手机功能强大,不仅能聊天,看视频,还能看新闻,看直播,深受用户欢迎。,4.在下列文段空白处填入的词语,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C )王義之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书法从总体上说,刚健而    、朴素而    、真率而    、飘逸而    ,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特色都在这里汇合交融,达到炉火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 ①精巧 ②端庄 ③娟秀 ④含蓄A.①③④②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5.下面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 )A.京剧脸谱中,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白脸代表奸诈。B.《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从表现形式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C.“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描写的是端午节的情景。D.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词语,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如“惠存”“惠赠”“惠顾”。阅读“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至“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这部分内容,回答问题。6.选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答案: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7.结合选文分析这篇演讲语言表达上的特色。答案:(1)对进步力量和反动派讲的话,语气上和用语上感情色彩截然不同。说到李公朴,语气热情,满怀崇敬,“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歌颂人民,激情洋溢,“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词语的感情色彩上,爱憎分明,对人民用“信心”“胜利”“力量”等,对反动派则用“恐怖”“完了”“末日”等。(2)大量的设问句、感叹句和反问句,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等,设问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反问句主要来揭示反动派的无耻行径,感叹句既有对敌人的痛斥,也有决心和号召。同时与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结合,更增强了表达效果。(3)演讲中不断变化人称,有力地配合讲演者思想感情的表达。对敌人正面指斥,用“你”“你们”,显示作者的毫无畏惧;向听众揭露敌人险恶用心,用“他们”流露出愤怒和轻蔑;鼓动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表现讲演者与群众战友般的感情。“我们”和“你们”成对使用时,更加显出感情的鲜明,立场的坚定,如“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8.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这句话的含意。并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9.选文中“黑暗”和“光明”的含义各是什么?答案:“黑暗”指反动统治,“光明”指人民解放。阅读下面演讲稿,完成后面小题。台大高震东校长——震撼华人的演讲,我们要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敬业观念。天下有大事吗?没有。但任何小事都是大事。集小恶则成大恶,集小善则为大善。培养良好的道德,是从尊敬老师开始的,是从那很小很小的事开始的。这种道德是慢慢建立起来的,而不专门找到大事才干。今天上午下课的时候,我和师大校长一块出来,礼堂里有很多废纸。我说不要捡,要等下午学生自己捡——同学们,谁丢下这些纸屑就是不爱国。天下无大事,请先把自己脚下的纸屑捡起来——这就是我的教材。好的,同学们捡起自己脚下的废纸,这就是爱国的开始。我给大家讲个关于渍纸的故事。第一个,美国有个“福特公司”,福特是一个人,他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几个人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张渍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然后才走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能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你。”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这个公司不久就扬名天下,福特把这个公司改为“福特公司”,也相应改变了整个美国国民经济状况,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这就是今天“美国福特公司”的创造人福特。大家说,这张废纸重要不重要?看见小事的人能看见大事,但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不一定能看见小事,这是很重要的教训。第二个渍纸的故事,当本届亚运会在小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六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报纸都登文惊叹:“可敬,可怕的日本民族!”就是因为没有一张废纸,就使全世界为之惊讶。再看看我们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镜头,当人们散去,满地废纸,到处乱刮!外国人一看当然会这样认为:你们中国此时要同日本比,差得远呢!大家不要总是说: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有137枚金牌——这都没用,咱们的道德水准还没上来,还差得远!大家说这些废纸重要不重要?所以说,我让大家捡起一张废纸,这就是爱国的开始。万事从小事做起。(节选)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福特的故事。答案:福特大学毕业后参加应聘时,将一张渍纸主动捡起来并扔进垃圾篓,就因这样一个小小举动,公司董事长录用了他,最后他让这个公司名扬天下。11.高震东校长的演讲值得我们深思,“万事从小事做起”,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示例)就像高震东校长说的“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能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我们只有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将来才能成就大事。校园中经常会看到很多同学随意丢垃圾,破坏学校公共设施,其实你丢下的是垃圾,丢掉的是素质,别小看这种小的行为习惯,最终将会影响你今后的发展,切记:细节决定成败。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行径和丑恶面目,鼓励民众为了民主和平起来斗争,表明自己义无反顾,随时准备以身殉职的斗争决心。英勇无畏、民族情怀、爱国精神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文天祥《正气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瞿琮《我爱你中国》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zūn)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yīfānfēnɡshùn(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pánɡhuánɡ)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mái)头读书应(yìnɡ)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听了一次次求助者被跌倒老人讹诈的事件,我们是否可以心安理得地选择袖手旁观。B.在面临紧急情况时,由于缺少经验,这位记者有点儿不知所措。C.狂风骤起,深蓝色的海面卷起阵阵巨浪,滔滔不绝地涌向岸边。D.丁肇中虽然入了美国籍,但他作为华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也很让我们扬眉吐气。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C )A.“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B.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D.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A.通过老师的一番教育,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B.故事会上,有几个同学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C.《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塑造了很多令人难忘的情节。D.只要坚持不懈地攀登,我们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5.仿照例句写法,在横线上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组排比句。在绿叶如墨的林地里,我们谁没有幻想过成为一只自由翱翔的小鸟?在繁花似锦的草地上,我们谁没有幻想过成为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在巍峨雄伟的山巅上,我们谁没有幻想过成为一只击破苍穹的雄鹰?  阅读“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至“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完成6~7题。6.中国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时有怎样的偏向?原因是什么?答案:“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因为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7.你如何理解“实验的精神”?答案: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0题。“熬”的境界①熬,从火,敖声。“熬”有“抬高”的意思。与“火”放一起表示“隔空加热”,原指烹调工序,引申到人文领域,有“艰苦修行、持久忍耐、终成正果”的意思,所谓“多年媳妇熬成婆”。人们在劝解受过挫折、心情处于低谷的人时,常常会说:慢慢熬吧,总会有出头的日子。“慢慢熬”是过程,说多长就有多长;出头之日是结果,在这里还只是预期。②一般来说,“熬”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似乎是一种消极心态。其实不然,同样一个“熬”字,所折射出来的境界并不相同。无可奈何地挣扎叫熬,无目标地混日子叫熬,执着地与命运抗争、有预期地奋斗也叫熬。都是“熬”,境界迥异。③“熬”的过程是渐变,对象是时间,但不一定都是消极地混日子,关键要看你的心态和志向。   。心态积极,志向不改,与时间斗,与困难斗,“熬”出来的就是高境界、大成就。 ④“熬”字的分量和境界,平时也许觉不出来,关键时刻高下立判。最有说服力的是竞技场上的较量。就拿摔跤、柔道等赛事来说,双方体能势均力敌,竞技水平旗鼓相当。刚交手时难解难分,几个回合下来,筋疲力尽,特别是到了相持阶段,就看谁能经得住“熬”了。谁的心理强大,意志坚强,最终“熬”了下来,谁就是胜者。谁的心理脆弱,精神崩溃,最终“熬”不住了,谁就必输无疑,前面的拼搏付诸东流。在“熬”的过程中,力量和胜负渐渐发生微妙变化,在最后关键时刻决定了输赢。⑤平常人的生活也是这样,不论是熬得出名堂,还是熬不出名堂,都得熬。问题是要辩证地认识这个“熬”字,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应有的境界来,人生征途,有时候顺风顺水,有时候崎岖难行,只有处顺境不沉溺,处逆境不服输,才能“熬”,出名堂来,当然,这里的名堂,不限于功利,还应有更高的境界。正像智者告诉我们的那样,顺境熬秉性,逆境熬心志,岁月熬人也树人,熬去的是浮躁,熬出的是淡定,熬掉的是幼稚。(选自《读有所得》,作者王兆贵,有改动)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第①段通过解释“熬”字的含义和举生活中的现象,引出话题。B.第②段列举了“熬”的几种形态,论证不同的“熬”展现出的境界不同。C.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如何才能在“熬”中战胜对手。D.第⑤段落实到平常人的生活,告诉我们在平凡中要“熬”出境界来。9.如果要在第③段的横线上加上一句话,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越王勾践,时刻不忘复国梦想,卧薪尝胆,熬过了那些屈辱的日子,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兴越灭吴。B.唐僧为了完成神圣的使命,遭遇重重危险,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为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熬过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的日子,终于熬出了应有的境界。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知识累积得多了,下笔就自然会达到有如神助的境界。10.如何理解结尾段“岁月熬人也树人”这句话?答案:这句话是对中心论点的总结、升华,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是一场艰苦的修行,持久的忍耐。但只要你心态积极,志向不改,最终会收获成熟、坚毅与淡定。11.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人人平等(或君民同视,平等对待);“(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博爱、仁爱(或慈善、体恤)。(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①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百姓疾苦声。(郑夑《墨竹图题诗》)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答案:a爱亲人 b爱他人 c爱民众 d爱万物(或a亲亲 b仁民 c爱物;或a血缘之爱 b人际之爱 c物我之爱)(3)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答案:(示例)开展“仁”文化思想宣讲活动(或开展讲述古代“仁”人逸闻轶事活动,开展关于“仁”脉相承小论文征集活动,举办“‘仁’在身边”故事会,举行“仁”文化经典朗诵活动等)。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A.抉择 堕(duò)落 强(qiǎnɡ)词夺理B.阻碍干(ɡàn)预不修边副C.丰硕头街(xián)招摇撞骗D.扶植逸(yì)事平易进人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D )A.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如日中天,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B.他个性好强,明明理亏,也要强词夺理辩解一番。C.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然。D.教学中,老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3.(2019攀枝花)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B )“二八原则”的简单定义是:花百分之二十的力气,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效果。应用“二八原则”时,一般分四步进行:    ,    ,    ,    。  ①果断行动,不必纠结是否已经有完美的方案 ②在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效果后收手 ③明确你要在什么事情上达成什么效果 ④确定达成既定效果最重要的行动A.④③②①B.③④①②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4~7题。说“正”李建永①每一个汉字的组成结构部分,往往都包含着丰厚的意蕴。“正”字由“一”与“止”构成,故其本义乃“守一以止”。东汉许慎《说文》讲:“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徐锴曰:‘守一以止也。’”②那么,“一”是什么?何以守“一”?③《说文》讲:“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其大意与老子《道德经》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近。我倒觉得,由于《易·乾卦》的六个阳爻(yáo),是由六个“一”组成的,因而“一”体现的正是《易·乾卦·文言》中阐释的“刚健中正”。故我认为,“一”的本义乃“刚健中正”。④“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对于生长于天地之间的人来说,刚健中正的“正”来自于“中”,正气来自于中气,中气源自养气,正如孟子所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儒家讲正心诚意,修齐治平,就是从自身的“养中持正”做起,蕴藉涵养胸中之正气,氤氲淳化为道德、智慧和力量,不仅道润自身,裨益家庭,而且成就事业,造福人民。⑤然而,理论不能只停留于理论阶段,理想也不能仅止于理想化,迄今为止,在塞北的许多村庄,每逢村干部换届选举以及其他事宜的投票活动,仍然沿用老辈人传法,画下一个个“正”字来计票,这种计票方式,倒不完全因为“正”字恰好五画方便计数,其注重并寻求的正是“正”字所蕴含传统的政治文化意义。,⑥孔子曰:“政者,正也。”正直的全部要义,就在于一个“正”字。而“正”者,“守一以止”,当“止”于“刚健中正”。“刚健”乃精诚坚守,一以贯之;“中正”乃公平正义,一身正气。至于“守一以止”的“守”,对为政者来说,既要求人秉持公道正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亦包含我疆我理守土有责,对岗位事业的担当与使命。特别是各级机关单位的一把手——尤其是主政一方或一个方面的主官,“一”与“正”一身双荷,担子艰巨,责任重大,位高权重,影响深远,在其能否“守”“止”之间,不仅关乎一己之荣辱,同时还关系到一项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一方土地乃至一个系统的安危,“政”与“正”相较,多了一个反文旁,意为敲打、敲击、打击。所以,监督、约束、制约乃至惩治、法治、制裁等等,也是为政者必须接受的要求。⑦俗话说:“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可见“止一”不易,“守一”更难;更何况有人明知故犯。倘若有的人——特别是官员,不甘“守”,不愿“止”,不肯“养中持正”以厚德载物,不能“刚健中正”以自强不息,必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现实中有太多反面教材给人以警示:迷失航向、偏离正道、贪赃枉法、行险侥幸者,就会像俗语所言“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⑧其实,做人做官,一个道理。4.请用自己的话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答案:人应刚健中正或人应具有正义、正气。5.文章对“为政者”提出了哪些要求?答案:①秉持公道正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要秉持公道正义,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②我疆我理守土有责,对岗位事业的担当与使命(对自己的岗位事业的担当和使命);③接受监督、约束、制约乃至惩治、法治、制裁。6.文章第⑦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析其作用。答案: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俗语通俗地阐述了不坚守正义,就会产生严重后果的道理,进而论证了本文要坚守正义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7.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养中持正”。答案:(示例)要有正气,有责任与担当;要守正气,守住底线,不忘初心,不随波逐流;要接受别人的批评与监督,听取别人好的意见。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A.浩劫(jié)  气氛(fèn) 襁褓(qiǎnɡ)B.凸显(tū)湛蓝(shèn)盎格鲁(ànɡ)C.萦绕(yínɡ)模样(mó)沉甸甸(diàn)D.歧途(qí)崩溃(kuì)束缚(fù)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A.指摘 严峻 朝气蓬勃 衰退B.崭新 靠扰 狂风骤雨 魅力,C.推崇 震奋 含苞待放 携手D.拼搏 平衡 惨败凋零 绚丽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A.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B.老一辈科学家苦心孤诣获得的科研成果,足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C.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D.躺在小茅屋的老人行将就木,可是身边却没有一个亲人。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A.目前,推行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B.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C.月亮湾水温净,浪轻柔,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D.为了防止大灾之后大疫,驻地部队医院的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前线。5.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语段完整。奥运会美不胜收:举重是拔山盖世之美,短跑是利箭离弦之美,花样游泳是芙蓉出水之美,跳远是龙腾虎跃之美,跳高是鱼跃龙门之美。奥运会不正是一场美的盛会吗?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6~9题。母语是教育的起点周国平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作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6.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母语是教育的起点。(或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7.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答案: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把“母语”比作“文化母乳”,形象生动地论述了母语在心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在思考、表达和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深奥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8.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文章第②③段从母语环境的重要性及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B.作者坚决否定了通过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C.作者善于引用,巧妙分析,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D.作者号召我们要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9.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键盘打字,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看法。答案:汉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写一手好字,不但便于与人交流,还体现我们个人的修养和情趣。同时,我们在书写过程中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血脉。用键盘打字,字体规范、速度快,准确性高,所以,我们既要重视汉字书写,也要重视键盘打字,把键盘打字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手段。(言之有理即可)第五单元17 壶口瀑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A.推搡(sǎnɡ)雾霭(ǎi)  出轧(yà)B.刹那(shà)迂回(yū)打旋(xuán)C.汩汩(mì)驰骋(chěnɡ)怒不可遏(è)D.寒噤(jìn)潺潺(chán)霎时(shà)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A.郡县 应和 蝉娟 人声鼎沸B.精致 和煦 博大 震耳欲聋C.藉贯 妖娆 迂回 前呼后拥D.宽恕 驰骋 雾霭 迫不急待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假疫苗事件让每个人都怒不可遏。B.这里风景宜人,河流清澈见底,山峰奇形怪状,真是别具匠心啊!C.她随手把一颗石子扔进湖里,一圈圈涟漪在平静的湖面荡漾开去。,D.西方文化有西方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有中国的特定思维,两者不能相提并论,应相互包容和尊重。4.(2019青岛)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A.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B.前不久,“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品的魅力。C.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青岛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D.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5.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    。  A.由于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他们才会做出成就B.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而忘返C.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方为求知者应有的品质D.“苦”和“乐”相生相成,只有努力求知的人,才会以苦为乐阅读“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至“心还在不住地跳……”,完成6~9题。6.壶口瀑布和其他瀑布相比,不同之处在哪里?答案: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7.选文突出了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答案:突出了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等特点。8.“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句中加点字富有表现力,试作简要回答。答案:一个“吸”字,生动传神地将壶口之水的气势、能量尽显无遗,表达出人们对此景象的震撼。9.“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黄河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凶猛景象。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0~13题。宁 静[美]西格德·F.奥尔森①时值拂晓之前,那是众鸟还没有开始啼鸣的一段沉静。湖泊轻轻地喘息着,像是还在睡梦之中,一起一落;依我看,它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将大地上所有的声音都吸了进去。那是宁静的时光——没有吹动树叶的风,没有泛起波浪的水,没有兽叫和鸟鸣。然而,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倾听,绷紧了所有的神经去听——我也不知道听什么——只是试图捕捉到当黑暗离去时那一瞬间的意义。②孤身站在那里,我感到充满活力,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机警敏悟。一声喊叫或一个举动都会打破这短暂的静谧。这是一段宁静的时光,是与古老的节奏和时光的永恒、与湖泊的呼吸、与万物缓慢的生长保持同步的时刻。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宇宙,领悟到人与自然一体的真实含义。,③我曾经攀登过鲁滨逊山的一座高峰,在那里观看日落,俯瞰山下奎蒂科-苏必利尔荒原的湖泊河流、起伏的山丘和溪谷。当我到达光秃的山顶时,太阳正悬在地平线上,像一个燃烧的火球,准备落入山下的黄昏。山下更遥远的地方,在伸向湖面的一片松林里,是我那个倒写的V字形白帐篷。当夜色来临之际,它显得十分渺小。④当我观望和倾听时,渐渐地意识到昆虫缓慢沉稳的低鸣,透过虫鸣可以听到白喉带鹀(wú)的啼叫和隐身鸫(dōnɡ)悦耳的歌声。但是站在高山之巅,这一切都显得遥远而模糊,渐渐地它们相互交汇,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温柔的声音环绕于四周,那声音是如此轻柔,仿佛还不及我的呼吸声。⑤眼下,太阳在山脊边颤动。它充满了活力,几近流动,当我望着它落下时,我想我能感到地球在转离它,我真切地感到了地球的旋转。总而言之,那是一种荒野的宁静,是一种人与自然一体的感觉,只有当没有任何视觉和声音的干扰时,只有当我们用内心之耳去听、用内心之眼去看时,当我们用全身心而不仅仅是用感官去感受和领悟时,才能够有这种感觉。我认识到,没有宁静,就不可能领悟;不从外界影响中解脱出来,人就不可能理解精神的意义。⑥一个寒冬的夜晚,我站在星空下倾听。天气很冷,大约零下二十摄氏度,而我是在荒野中的一个湖泊的岸边。那天夜里,繁星低垂,明亮得像是要燃烧起来似的。银河耀眼夺目,飞溅于苍穹之上。湖畔幽暗的林中传来一只猫头鹰阴森忧郁的叫声,那叫声突显出湖面的幽静。宁静再度降临于此地,令我想到体验宁静的机遇是多么少见,要想达到真正的宁静和随之而来的内心平和又是多么难得,“宁静无价”的说法是多么真实贴切。⑦我们日益意识到宁静之于我们的欢乐有多么重要。在我们的城市里,不停地萦绕于我们原始感官的那些奇异的声浪将我们驱向精神崩溃的边缘,将我们从曾经体验过宁静的人变成了焦虑不安、喜怒无常的人,陷于摧毁了健全心智和心理平衡的刺耳杂音之中。⑧宁静属于原始的景物。没有它,不变的风景无非是一些岩石、树木和山脉。但有了它,风景便充满含义,意味深长。试想,当一架轰鸣的直升机在大峡谷上空盘旋时,它的那片蓝天,它的幽深和永恒的感觉会是什么样子?⑨约翰·缪尔曾说:“红杉属于千年的沉静。”那些古老的树,其中有些早在公元前就存在,在新大陆被发现很久以前就已经成熟,具有历经沧海的宁静。从这层含义上而言,它们不仅仅是树:它们的存在使得作为世间匆匆过客的人类清醒镇静。⑩当奎蒂科-苏必利尔湖区的荒原被飞机的轰鸣声和大功率运输工具的声浪淹没时会是什么情景?划独木舟旅行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那份宁静,当你沿着湖畔漂荡时,便与岩石、树木和所有生物融为一体。倘若所有自然之声被发动机和变速器激烈狂暴的喧闹声取代,情况将会发生怎样急速的变化?在平静的水域中,人们通常都不会高声说话,而是低声细语,因为那时任何噪声都是一种亵渎。当一个人徒步走过一片原野时,他心中是多么惬意!然而,为了享受宁静,一个人其实也不必独处。人们常说,能与他人分享宁静是相互理解、亲善友爱的标志。只有当陌生人聚在一起时,人们才感到必须去寻欢作乐。只要兴趣相投,品味一致,就没有障碍去阻止人们共享宁静。当我孤身一人在宁静的地方时,常常希望有人与我共享那份宁静,从而使这种经历更为丰富完美。我们是多么频繁地谈起荒野广漠的宁静,保持荒野宁静的重要性及在宁静中所能找到的奇妙与安宁。当我想到宁静时,我便看到了北方的河流湖泊、泥炭沼泽地和延伸的冻原以及无路的荒凉之地。我看到了西部的山脉和阿巴拉契亚山脉那高耸起伏的山岭。我想象着西南部的沙漠及其色彩斑斓的全景,还有南部难以穿过的沼泽地。它们总是在那里,它们的美丽不会改变。然而,一旦它们的宁静被打破,就再也不会恢复。10.结合文章,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红杉属于千年的沉静”的理解。,答案:红杉是一种很古老的树,在地球上存在了很多年,具有历经沧海的宁静。它们的存在使得作为世间匆匆过客的人类清醒镇静。11.请赏析第①段画线句和第⑥段中加点的词“飞溅”。(1)湖泊轻轻地喘息着,像是还在睡梦之中,一起一落;依我看,它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将大地上所有的声音都吸了进去。答案: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轻轻地喘息着”把湖泊拟人化,写出了声音的轻微。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湖泊比作“一块巨大的海绵”,吸进了大地上所有的声音,写出了环境的宁静。③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写湖泊的有如轻轻喘息的微弱声音,反衬出环境非常宁静。(2)银河耀眼夺目,飞溅于苍穹之上。答案:“飞溅”一词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银河耀眼夺目、闪烁生辉的美感。12.仔细阅读第段,找出本段最主要的一个关键词,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答案:分享(共享) 心灵互相阻隔的人在一起,无法分享宁静。13.请概括回答:文章描写了哪两类声音?作者写这两类声音的意图是什么?答案:作者描写了两种不同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和工业文明的喧闹。自然界的声音增加了宁静感,也是宁静的一部分,作者写这类声音是为了表现宁静之美;工业文明的喧闹破坏了宁静,作者描写这类声音来表达批评和担忧。作者通过描写这两类声音,表达了宁静无价的主旨和作者对宁静的赞美和向往。文章由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写到黄河的雄壮之美,借助议论,进而联想到个人经历磨难方有个性,联想到中华民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对民族精神的赞美。自然景观、直面挫折、民族精神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苏轼《后赤壁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一)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张晓风《我在》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1.阅读下列语段,给加点的字注音。各拉丹冬有阴阳二坡,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diào),东南阳坡才好看。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luǒ)露出大山黧(lí)黑的骨骼,有如刀削(xiāo)一般,棱(lénɡ)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D )A.聚然 敦实 穿流不息 虔诚B.衰竭 凄凉 风云变换 骨骼C.演译 懈怠 漫不经心 砾石D.裸露 蠕动 接踵而至 帐篷3.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A.沧海桑田、湖草蓝天,万物各得其所,绘就天地大美的生态画卷。B.每逢佳节,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是坚守岗位的人们的一种奢望。C.她随着人流漫不经心地走着,目光涣散。D.一切时光倒转,往事历历在目,那一瞬间闪过了无数画面。4.在下面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的水库,惊异于她 ① ;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 ② ;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 ③ 。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立刻便如痴如狂,为之震撼。在这里,黄河先因山逼而势急,后依滩泻而狂放,排山倒海,万马奔腾,喧声盈天。正当得意扬扬之时,她突以数里之阔跌入百尺之峡,如水入壶,腾荡急旋。于是飞沫起虹,溅珠落盘,成瀑成湫,巍巍地颤。放眼两岸,真是鬼斧神工,脚下磐石,经黄河涛头这么轻轻一钻一旋,就路从地下出,水从天上来。 A.①如虹如带的飘逸 ②如狮如虎的豪壮 ③如泊如镜的沉静B.①如泊如镜的沉静 ②如虹如带的飘逸 ③如狮如虎的豪壮,C.①如狮如虎的豪壮 ②如泊如镜的沉静 ③如虹如带的飘逸D.①如泊如镜的沉静 ②如狮如虎的豪壮 ③如虹如带的飘逸阅读选文,完成5~8题。①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②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我用新近装备的柯尼卡拍彩照,使用标准镜头受限,没同时配起变焦镜头使我后悔了一辈子——拍一座完整的冰山,要退出很远。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腰椎也错了位。③往下的情景多少有些凄凉。此地海拔已超过六千米。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索性哪儿都不去了,一个人蜷卧在最近的这座冰山脚下。眼看着兴致极高的伙伴们,大口喘着气,扛着摄影器材,翻过一面冰墙,不见了。5.选文所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有什么特点?答案:冰峰晶莹连绵,冰河平坦辽阔,景色奇美。6.选文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蠕动”有什么表达作用?答案:一方面写出了与冰塔林相比人的渺小,从侧面表现了冰塔林的巨大;另一方面表现了人在冰塔林中行走的艰难与缓慢。7.在冰塔林“我”遇到了哪些困难?答案:①天气奇寒无比;②摔伤的剧痛折磨;③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等缺氧反应。8.在各拉丹冬,作者和她的同伴们虽然遭受了种种艰难险阻,但仍然“兴致极高”。联系全文看,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答案: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3题。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当我在沉闷的钟声里醒来,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的岁月而变得滞重喑哑的房门,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在寒冷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淡黄的花朵时,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在一种莫名的激动和颤栗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冽透骨的空气。我知道,春天来了,春天真正地来了。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馨香和宁静的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鸟鸣;春天来了,大地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而我知道,每一年的春天,是必得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世界,抵达生命的内心,就像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那么,这朵尚未完全绽放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寒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记得前些天,在火炉边计算着春来的日子时,窗上还涌动着阴森的寒流。记得昨夜的梦中,还有不断的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而更远的一些时候,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风雪中瑟瑟颤抖的纤细枝条时,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那美好而脆弱的生命担心不已。然而现在,春天却如此结实地来到了。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感动的变更啊!面对着那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起来行走时的耀眼的明灯……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样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来说,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的幸福啊!又想起去年夏天,在涪江边散步的情形。流经我身边的这条著名河流,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也许,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的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让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但我知道,我清楚地知道,在更为遥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它的源头,那叫雪宝顶的冰峰间,它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的生命。就像我知道,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在开放出令人注目的绚丽光彩前,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而那峰顶,也只有经历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9.结合全文,写出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担心不已——(激动、战栗)——感动——(感恩、欣悦)10.文章第四段画横线句“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中,作者为什么说“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答案:生活中“我”遇到过许多像这首先来到的春天的鲜花一样的简单而真实的关爱、微弱而深刻的光芒,它们带给“我”激动、喜悦和力量,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11.本文语言优美,韵味悠长,请对文段中画波浪线的两句话进行赏析。A.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鸟鸣;春天来了,大地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答案:“飘满”“盛满”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呈现出春天到来时的美景,让人仿佛看到春天已经来到身边,这一切都是这朵小花带来的,作者的幸福激动难以掩饰,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向往以及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之情。B.这朵尚未完全绽放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寒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答案:运用疑问句式,激发读者的兴趣,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强调了这朵尚未完全绽放的小花所经历的艰辛,饱含着作者对这朵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2.谈谈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答案: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内容上,告诉人们一个真理,只有经历过艰辛与磨难才能够成功,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13.写出一句与文章主旨句含义相同或相近的名言名句。答案:(示例)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③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14.为了提升中学生的文明素养,某初级中学围绕“十好养成教育”开展语言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注:十好指上好课、写好字、读好书、做好操、考好试、走好路、说好话、扫好地、吃好饭、睡好觉)(1)【活动一】主题班会。八年级(二)班举行“让‘十好’走进校园”主题班会,你作为班长应如何开展本次班会,请你为本次主题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答案:(示例)同学们,下午好,本次班会的主题是让“十好”走进校园,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新一代的青春少年,我们不应该忘记传统,而是应该让传统文化在我们这里发扬光大并且传承下去。我们应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少年,让文明之花常开心中,让文明之美在我们的身上体现。(2)【活动二】继承传统。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节约的传统美德,我校开展“十好养成教育”之“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的活动。为了扩大宣传,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个宣传途径。答案:(示例)利用多媒体网络,宣传橱窗栏、校园电子屏等资源,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发起节俭倡议书、拟写活动标语等形式宣传。(3)【活动三】读书活动。在我校读书活动日中,学校围绕“十好教育”开展读书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答案:(示例)践行“十好”,幸福一生;认真践行“十好”,让书香与梦想齐飞。《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不畏困难、顽强拼搏,勇于探索。美景、乐观、坚强、享受生活等。曾子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汉乐府)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节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诗经》19 *登勃朗峰,阅读文章,回答1~4题。脚 印王鼎钧乡愁是美学,不是经济学。思乡不需要奖赏,也用不着和别人竞赛。我的乡愁是浪漫而略近颓废,带着像感冒一样的温柔。你该记得那个传说:人死了,他的鬼魂要把生前留下的脚印一个一个都拣起来。为了做这件事,他的鬼魂要把生平经过的路再走一遍。车中、船中、桥上、路上、街头、巷尾,脚印永远不灭。纵然桥已坍了,船已沉了,路已翻修铺上柏油,河岸已变成水坝,一旦鬼魂重到,他的脚印自会一个一个浮上来。有时候,我一想起这个传说就激动,有时候,我也一想起这个传说就怀疑。这个传说跟别的传说怎样调和呢?末日大限将到的时候,牛头马面不是拿着金牌和锁链在旁等候出窍的灵魂吗?以后是审判,是刑罚,他哪能有时间去拣脚印;以后是喝孟婆汤,是投胎转世,他哪能有能力去拣脚印。好,古圣先贤创设神话,今圣后贤修正神话,我们只有拆开那个森严的故事结构,容纳新的传奇。我想,拾脚印的情节恐怕很复杂,超出众所周知。像我,如果可能,我要连你的脚印一并收拾妥当。我要拣回来的不只是脚印。那些歌,在我们唱歌的地方,四处有抛掷的音符,歌声冻在原处,等我去吹一口气,再响起来。那些泪,在我流过泪的地方,热泪化为铁浆,倒流入腔,凝成铁心钢肠,旧地重临,钢铁还原成浆还原成泪,老泪如陈年旧酿。人散落,泪散落,歌声散落,脚印散落,我一一仔细收拾,如同向夜光杯中仔细斟满葡萄美酒。也许,重要的事情应该在生前办理,死后太无凭,太渺茫难期。也许拣脚印的故事只是提醒游子在垂暮之年做一次回顾式的旅行,镜花水月,回首都有真在。若把平生行程再走一遍,这旅程的终站,当然就是故乡。人老了,能再年轻一次吗?似乎不能,所有的方式都试验过,失败了。但我想有个秘方可以再试,就是这名为拣脚印的旅行。这种旅行和当年逆向,可以在程序上倒过来实施,所以年光也仿佛倒流。以我而论,我若站在江头、江尾想当年名士过江成鲫,我觉得我二十岁。我若坐在水穷处、云起时看虹,看老天爷在秦岭为中国人立的约,看虹怎样照着皇宫的颜色给山化妆,我十五岁。如果我赤足站在当初看蚂蚁打架、看鸡上树的地方,让泥地由脚心到头顶感动我,我只有六岁。乡间父老讲故事,说是两个旅行的人住在旅店里,认识了,闲谈中互相夸耀自己的家乡有高楼。一个说,我们家乡有座楼,楼顶上有个麻雀窝,窝里有几个麻雀蛋。有一天,不知怎么,窝破了,这些蛋在半空中孵化,幼雀破壳而出,还没等落到地上,新生的麻雀就翅膀硬了,可以飞了。所以那些麻雀一个也没摔死,都贴地飞,然后一飞冲天。你想那座楼有多高?愿你还记得这个故事,你已遗忘了太多的东西,忘了故事,忘了歌,忘了许多人名地名。怎么可能呢?那些故事,那些歌,那些人名地名,应该与我们的灵魂同在,与我们的人格同在。你究竟是怎样使用你的记忆呢?那个旅客说:你想我家乡的楼有多高?另一个旅客笑一笑,不温不火:我们家乡也有一座高楼,有一次,有个小女孩从楼顶上掉下来了,到了地面上,她已长成一个老太太。我们这座楼比你们那一座,怎么样?当年悠然神往,一心想奔过去看那样高的楼,千山万水不辞远。现在呢,我想高楼不在远方,它就是故乡。我一旦回到故乡,会恍然觉得当年从楼顶跳下来,落地变成了老翁。真快,真简单,真干净!种种成长的痛苦,萎缩的痛苦,种种期许,种种幻灭,生命中那些长跑、长考、长年煎熬、长夜痛哭,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发生,“昨日今我一瞬间”,时间不容庸人自扰。(有删改),1.下面是对这篇抒情散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DE )A.散文开篇点题:“乡愁是美学。”意思是,所谓拣脚印的传说包含的是一种“乡愁”,而乡愁是人的情感的一种历练,它属于美学。B.拣脚印的故事一般中国人都熟悉,作者平平道来,读之令人亲切,让人感受到这拣脚印就是人人心中都有的对生的留恋。C.作者结尾说“‘昨日今我一瞬间’,时间不容庸人自扰。”卒章显意,警示我们,种种传说都在提醒我们珍惜生命。D.两个旅行人各自夸耀家乡高楼的故事,虽情节近乎荒诞,但都突出说明了人们乡思情节的深厚。E.“人老了,能再年轻一次吗?”对这一设问,作者作了明确的否定回答“似乎不能”,引导读者对生活进行更深刻的思考。2.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人散落,泪散落,歌声散落,脚印散落,我一一仔细收拾,如同向夜光杯中仔细斟满葡萄美酒。答案:运用了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旅途中的欢乐以及痛苦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3.作者为“拣脚印”的故事容纳了哪些“新的传奇”?答案:①不仅拣自己的脚印,而且拣他人的脚印。②不仅拣脚印,而且拣歌、拣泪等等。③拣脚印就是在垂暮之年作一次回顾式的旅行。4.仔细阅读文章后三段,简要分析作者引用两个旅人说家乡高楼的故事并发表感慨,有什么表达作用。答案:①家乡高楼是故乡的象征,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赞美、向往之情。②对于旅人而言,一旦身心回到故乡,人生的种种痛苦、磨难根本算不了什么,突出了“乡恋”之情的浓郁。20 *一滴水经过丽江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diàn)上。(2)我还顺着人们远眺(tiào)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chù(矗)立在蓝天下面。(3)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jìnɡ)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chónɡ)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wānyán(蜿蜒)老街。(4)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chān)入yàn(砚)池中,被zhàn(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A.市委书记包惠在意识形态工作会上强调,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更加主动积极的姿态抓实抓好这项工作。,B.《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提出的大型文化类情感节目,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C.只有教育工作者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才能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D.微电影《半山云里的路》生动地展示了我市优秀基层党员的先进事迹,是我市提高党员教育工作实效的大胆探索和首次尝试。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A.欣赏丹江水的浩渺,便想武当山的灵秀;探寻野人谷的神秘,就思五龙河的清幽。十堰风光美如画,怎能不让人见异思迁?B.中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仍有学生用一纸空文为自己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画上句号。C.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D.成千上万只白鸥在夕阳里穿梭翻飞,每一只的翅膀都拖带着夕阳的血红色火焰,令人为之目眩神迷。4.中国是礼仪之邦,汉语中敬语谦辞很多。能够正确运用它们,也是文化修养的展现。下面各项中敬语谦辞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B )A.甲说:“我令尊是做买卖的,您父亲是做什么职业的?”B.乙说:“久仰阁下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啊。”C.丙说:“我贵姓李,敢问您尊姓大名?”D.丁说:“欢迎大家改日再到我府上来玩。”5.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C )A.挂香包B.插艾蒿C.登高采菊D.喝雄黄酒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一滴泉水流出了济南叶延滨一滴泉水流出了济南,汇入奔涌的大河。有许多来自其他地方的小水滴,高兴地向着济南流出的这滴泉水打招呼:“哎,你好啊,历下君,真高兴和你这样有教养的君子同行!”水滴们喊它“历下君”,它们知道那个泉水汇聚的地方叫历下。这滴泉水接受了这个名字,多秀雅的名字,一听就有历史感。是的,泉水从济南流过,也就是经历了一次伟大的回归与穿越之旅。历下君想到这里,虔诚地在心里说,谢谢老天爷,让我生在这与天地同在的齐鲁大地,又幸运地从石缝中冒出来,成为济南泉水中的一滴。泉水在地下,大家都匆匆地朝上涌动,因为都知道,只要从历史的石岩中涌出来,就回家了。历下君和无数泉水在唱一首童谣:“古舜者,耕历山,历下是我家。”从尧舜爷算起,历下就要算泉水们的“老家”了。泉水的“老家”有大名“济南”,也有别号“泉城”。非常有名的泉城之画,是元代诗人、书画大家赵孟所著的《鹊华秋色图》。老先生还有诗云:“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你这刚从石缝里涌出来的小水滴,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这有什么奇怪的。赵先生画《鹊华秋色图》的时候,也没到过济南,只听了友人的描述,便画出这天下最美的画卷。这叫什么?叫传统,也叫与生俱来的灵感。知道吗?济南的泉水,流过了济南街坊井巷的千百年,也流过了那厚厚的历史。历史感让历下君充满了自豪,没想到一滴泉水流过了济南都有了历史感。这滴从济南流过的泉水,是从历史深处流过来的。具体一点是从哪个泉眼冒出来的呢?这个问题提得有文化。,有文化的济南,泉眼都有名。取了名,就有了文化,就像古代的秀才,金榜题了名。历下君是从哪个泉眼出来的呢?最有名的是趵突泉。趵突泉比历下的名气还大,就像全世界都知道姚明,却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爹叫什么。一样的道理,历下为自己土地上有这名扬天下的泉而自豪。趵突泉的三眼巨泉咕噜噜往外冒,像牡丹,像银壶,更像雪莲!别说不像,说不像是因为你没有想象力。成百上千的人围在泉池四周,像听大学者讲课,口若悬河,纵论古今。历下君觉得自己从地下冒出。见到阳光的时候,四周没这么多双眼睛。那么也许是从珍珠泉出来的?一方清池。沙底上冒出一串串水泡,慢悠悠,亮晶晶。还有黑虎泉、九女泉、玛瑙泉、琵琶泉、白石泉、芙蓉泉、起风泉……七十二名泉,每个名字后面都有多少文化意蕴?有文化的名泉滋养有文化的名士。就说这漱玉泉,泉边永远有个美人倩影,那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写的这首词,历下君觉得,就像自己看到这个世界的心情。历下君认为自己应该是从漱玉泉出来的。“绿肥红瘦”就让这滴泉水感到这个世界真有说不尽的美。名泉引名士,杜甫有名句“济南名士多”,这句子挂在大明湖的历下亭。天下的文人墨客,就像全济南的名泉之水,也要汇聚大明湖,名士李白、杜甫、曾巩、辛弃疾……今人更多,老舍、胡适、柳亚子、叶圣陶、郁达夫……都在济南留下了身影。这滴从济南流出的泉水,还真舍不得离开济南。济南是家,济南与泉相亲相融。大大小小几百眼泉就是济南人家的“家庭成员”。外地的游客到济南,常被黑虎泉的泉水与市民百姓间的亲近画面感动。黑虎泉名字够威风,虎头张着大嘴让泉水“轰轰下泻,澎湃万状”。济南的老百姓提着水桶、水壶、大罐排着队从虎口取水,亲近嬉戏,如同家人。更多的小泉,就在井巷街市之中。芙蓉泉就是芙蓉街的一景,起风泉就是起风桥的街坊。还有恋上好人家的泉水,干脆就从市民的小院里冒出来,成为理所当然的家庭成员。早先有个叫刘鹗的作家,就用八个字写尽了济南泉水的人缘:“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这不是写景,这是在说泉水与济南百姓是一家子啊。“家家泉水”,泉水流出家门走了,就像儿女出了门,儿行千里也恋家,记住济南是老家。“户户垂杨”,舍不得离家的泉水,顺着柳树根,站在家门口,站成一棵棵迎风摇摆的杨柳树。人们爱说风水,济南的风水就是这像百姓一样密布于街巷的泉水。听说前些年,济南的泉水突然干涸了。枯泉干沟,残荷衰柳,让济南百姓心急如焚。济南的百姓家里哪能少了一泓清泉啊。经过整治乱开煤窑、乱打深井等急功近利的荒唐之举,泉水又像久别的亲人,回到了柳街水巷。是啊,世上还有比泉水更多情的水吗?世上还有比济南更亲泉水的城吗?我来到了济南,真想和这滴从济南流出的泉水打个招呼:“历下君,多保重。”也有点舍不得历下君的济南了。这时,手机响了,收到一条短信:请像济南爱泉水那样地爱护地球吧,不要让你眼睛里的泪花,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历下君问好!啊呀,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话,你见过吗……6.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1)是的,泉水从济南流过,也就是经历了一次伟大的回归与穿越之旅。答案:作为泉水而有幸出自著名的泉城济南,无疑是回到了家的怀抱(或找到真正的归宿——泉水之家);泉水流过历史悠久的泉城济南,跨越了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2)人们爱说风水,济南的风水就是这像百姓一样密布于街巷的泉水。答案:数百名泉形成了济南的独特风貌,赋予其灵性,与济南和谐相处;名泉滋养了泉城人,与泉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7.济南的泉水富有文化意蕴,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答案:一是作为文化名城之泉皆有名字,皆有名气;二是每个名泉的名字后面都有深厚的文化意蕴;三是名泉滋养了当地有文化的名士,留下了许多名篇;四是名泉引来了古今天下名士,在济南留下了声名。8.文章结尾两段有什么用意?答案:以人们熟悉的公益广告语设问,呼应题目中的“一滴水”,意在警醒人们:珍惜每一滴水,就是爱护自己;珍惜每一滴水,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警示我们爱护环境,每个人都要付诸行动。9.本文通篇采用拟人手法,结合全文内容,探究其好处所在。答案:采用拟人手法,赋予泉水以人的情感,一是可以让泉水成为叙述主体,更好地体现泉水自身的历史、文化特点,令人信服;二是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让读者感到活泼、自然、亲切,更易打动读者;三是作者可以随时与其交流对话,更好地表达作者对济南泉水的热爱之情,突出文章的主旨。第六单元21 《庄子》二则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迁徙)(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3)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吹拂)(4)是鱼之乐也(这)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是鱼之乐也C.我知之濠上也D.其翼若垂天之云3.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C )A.其翼若垂天之云B.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D.不知其旨也4.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志怪者也B.其翼若垂天之云C.子非鱼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A.其翼若∕垂天之云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D.安知∕我不知鱼之乐,阅读文段,完成6~8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志怪者也(记载)(2)其翼若垂天之云(好像)(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向上)(4)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译文:当它振翅奋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译文: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8.鹏鸟从北海迁往南海凭借什么?野马、尘埃的运动凭借什么?写野马和尘埃的作用是什么?答案:鹏鸟借助六月大风的力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并飞向南海。野马、尘埃指野马般奔腾的雾气以及空气中飘浮的尘埃,它们都是生物用气息吹动的。就连若有若无的雾气,飘浮着的极微小的尘埃,尚且需要生物气息吹动,而背部“不知其几千里也”“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又怎么能够不借助风力呢?用对比说明无论大鹏还是雾气尘埃,都是有所依凭的。阅读文段,完成9~12题。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选自《庄子·徐无鬼》)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匠石运斤成风(斧头)(2)吾无以为质矣(当作)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译文:郢都有一个人,不小心让一星点白灰粘在鼻子上,这点白灰就像苍蝇的翅膀那样又薄又小。(2)臣则尝能斫之。译文:我确实曾经能够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11.成语“运斤成风”出自于此,根据本文,你认为“运斤成风”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12.庄子在此处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了庄子怎样的心情?答案:目的:表现对老友的怀念。表达了知音难求的心情,慨叹自惠子死后,他就没有可以谈话的知己了。,参考译文: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随从说道:“郢都有一个人,不小心让一星点白灰粘在鼻子上,这点白灰就像苍蝇的翅膀那样又薄又小。他让石匠替他削掉,石匠挥起斧子,随斧而起的风呼呼作响,任凭斧子向鼻端挥去,泥点尽除而鼻子安然不伤,郢都人站立不动,神色不变。宋元君听说此事后,把石匠召去,说道:‘试着替我再做一遍。’石匠说道:‘我确实曾经能够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不过现在我的对手已经死了很久了!’自从先生去世,我再也没有对手了,我再也找不到辩论的对象了!”从两则故事中,我们既看到了庄子阐发的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又看到庄子日常生活的轻松闲适,既感受到庄子笔下雄奇瑰丽的浪漫景象,又感受到他的机智风趣;既体会到庄子语言严密,又体会到他的绕口令一般的论辩逻辑。这样一个立体的庄子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乐观睿智,精神愉悦,胸怀大气,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尽情遨游。崇尚自然、追求高雅、旷达胸襟、悠闲自在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人生如画,生活本身是一幅画,但在涉世未深时,我们都是阅读观画的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辨别了事物,我们又变成书中的主角,在各自演绎着精彩。幸福更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史铁生译文22 《礼记》二则,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4)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5)讲信修睦(培养)(6)外户而不闭(从外面把门带上)(7)男有分(职分,职守)2.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教然后知困(3)教学相长也(4)是故谋闭而不兴答案:(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教∕然后知困(3)教学∕相长也(4)是故∕谋∕闭而不兴3.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D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B.《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大概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所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参考书。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最好的”,“至道”指最好的道理。D.《虽有嘉肴》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4.根据原文填空。(1)写出表现人们对财富和劳动的观念都达到了一定境界的语句: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2)写出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意相近的语句: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写出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表意相近的语句: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阅读文段,完成5~9题。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弗食,不知其旨也(味美)(2)教然后知困(困惑),6.翻译下面的句子。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7.《虽有嘉肴》一文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答案:类比论证 先以“嘉肴”和“至道”作类比,再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8.文章多运用对偶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从文中举一例分析。答案:(示例一)用“虽有……,弗……,不知……”的句式类比论证,引出议题。(示例二)用两个“……然后知……”的句式,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情境。(示例三)用两个“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述“学”与“教”的情境。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9.你怎样理解文中所说的“教学相长”的观点。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答案: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在同一个主体身上,学与教互相促进。  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的正确性。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乙】令既具,未布①,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②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③下令。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④也,不可施刑,刑⑤其傅⑥公子虔,黥⑦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①布:颁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⑤刑:处罚。⑥傅:老师。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秦民大说(通“悦”,愉快)②有一人徙之(代词,指“木”木头)1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B.故∕外户∕而不闭C.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12.翻译下面的句子。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译文: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13.【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取信于民(表明不欺骗百姓),【甲】文中的“讲信”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14.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已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答案:不同意。(示例一)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示例二)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成员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特征。参考译文:【乙】法令已经制定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然后终于发布法令。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商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的百姓都很高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的太平景象。从《虽有嘉肴》我们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实践是检验所学知识的标准,同时,实践又促进我们更好地学习知识;《大道之行也》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和谐宁静、人人幸福的理想社会,给予我们精神的鼓舞。实践、理想、宁静、和谐等。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译文】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曲礼上》【译文】那些能博闻强识而且能礼让的,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可以称之为君子。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礼记·文王世子》【译文】能知道做一个好儿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父亲;知道做一个好臣民,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的君主;明白如何为人做事,然后才能使唤他人。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表记》【译文】君子在别人面前举止应慎重,容貌庄重姿态端庄,不要说错话和说不该说的话。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中庸》【译文】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礼记·大学》【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梁启超《少年中国说》23 *马 说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答案: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2.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如临大敌  B.临阵磨枪C.身临其境D.临别赠言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D.袛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4.下面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A.其真无马邪B.安求其能千里也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D.复前行,欲穷其林5.下面加点词语古今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无论魏晋B.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盗窃乱贼而不作D.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6.根据原文填空。(1)文中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其真不知马也。(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7~11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不以千里∕称也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才∕美不外见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2)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译文:千里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谷子。(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10.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中表达的中心思想。答案:(1)本文揭露封建制度下人才受压抑的不合理状况;(2)本文说明对人才要给予优厚的待遇;(3)本文说明识拔人才的重要性。11.你认为现在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答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定的意志。(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注】①佚(yì):通“逸”,逃跑。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编织。1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①乡寡人曰[通“向”,从前(先前)]②昔者舜工于使人[擅长(善于)]③然犹策之不已[用鞭子打(驱赶)]13.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  以其境过清B.定公躐席而起而伯乐不常有C.寡人之过也祇辱与奴隶人之手D.舜不穷其民其如土石何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译文: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就把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的事禀报了鲁定公。(2)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译文: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15.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答案: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参考译文:颜渊陪鲁定公坐在高台之上,东野毕在台下驾驭马车。定公说:“东野毕马车驾驭得太好啦!”颜渊说:“好是好啊,不过他的马快要跑了。”定公很不高兴,就对左右侍奉的人说:“我听说道德高尚的人不会中伤他人。道德高尚的人也中伤他人吗?”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就把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的事禀报了鲁定公。定公跨过坐席站起来,说:“赶快驾车叫回颜渊。”颜渊到后,定公说:“先前我说:‘东野毕马车驾驭得太好啦!’您却说:‘好是好啊,虽然这样,但是他的马却快要跑了。’不知道您是怎么知道这种结果的。”颜渊说:“臣是根据治理国家的方法知道的。过去,舜善于用人做事,造父善于驾驭马匹。舜从来不让他的百姓用尽全力,造父从来不让他的马耗尽体力。因此,舜没有逃跑的百姓,造父也没有逃跑的马匹。现在东野毕驾车,上车时拉着马缰绳,使马的身体过于挺直了;又让马盘旋转动,慢行快跑,调服车马要求太苛刻了;让马历经险阻到达远方,马已经精疲力尽了。已经这样了,却还不停地驱赶它,因此我知道它一定会逃跑。”定公说:“太好了,能稍微深一步讲吗?”颜渊说:“野兽被逼急了就会咬人,鸟被逼急了就会啄人,人走投无路了,就会互相欺诈。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诗经》说:‘手握缰绳如同编织一样松紧有度,两匹马就会像跳舞一样欢快自如。’说的就是擅长驾驭的道理。”定公说:“是我错了。”,  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讽刺和控诉,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千里马与伯乐、人才、积极进取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余秋雨《东坡突围》刘邦曾对大臣们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前方的供应,我比不上萧何;指挥百万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又比不上韩信。但是我能够任用这些杰出的人才,这就是能够统一天下的原因。项羽虽然有一个范增,却不能重用他,因而被打败。”对他的这番话,大臣们无不心悦诚服。24 唐诗三首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A.古代文体中的“记”,以记叙、描写为主,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B.“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诗句,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被后人称作“李杜”。,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出自白居易笔下。D.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柳公权、杜甫。2.根据原文填空。(1)《石壕吏》中表现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诗句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卖炭翁》中表现老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4)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5)《卖炭翁》中写老翁外貌的诗句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阅读《卖炭翁》,完成3~4题。3.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答案:这一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4.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做铺垫。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吝惜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二)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5~7题。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6.请对这首诗中第一自然段进行简要赏析。答案:本段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的心情。7.选出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一)阅读诗歌,回答8~9题。成都曲[唐]张 籍,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8.从全诗来看,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绘成都的?答案:自然景色 市井景况9.本诗的最后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答案:最后一句通过问句,写出了夜宿处所的难以选择。照应了上句的“多酒家”,侧面写出了市井的繁华,表达了对成都太平生活的喜爱。(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公子行孟宾于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不识农夫辛苦力,骄踏烂麦青青。10.填空。本诗描述的是:富家公子身穿“锦(红)衣”,骑着“骄骢”,天渐明时就到野外“春游”,结果“踏烂麦青青(骄骢踏烂麦青青)”。1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表达了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的恶行。(意思对即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写了诗人贫穷的窘状,但推己及人,联想到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卖炭翁》诗人把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揭露和控诉,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都蕴含在情节叙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之中。故事在高潮之中戛然而止,更含蓄有味,更令人深思和感愤。胸怀天下、远大理想、关注苍生等。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伐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白居易《红线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13 22:51:16 页数:68
价格:¥8 大小:2.01 MB
文章作者:追求真实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