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育才学校2022—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普通班)政治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1.《西游记》是我国著名的神话小说,其中塑造出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如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牛魔王等,都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这些神话形象都可以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找到各自的影子。如果人们在实践中根本就没有遇见过猴、猪与牛等动物,作者吴承恩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这些形象描绘出来的。这说明A.动物的习性也是一种文化现象B.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C.文化可以是人们想象的产物D.文化对人有重要影响【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文化的特点。《西游记》中塑造出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这些神话形象都可以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找到各自的影子。如果人们在实践中根本就没有遇见过猴、猪与牛等动物,作者吴承恩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这些形象描绘出来的。这说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项正确;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A项说法错误;文化产生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C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故本题选B。【点睛】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③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2.2.“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D.政治是基础,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答案】C-17-\n【解析】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但是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A错误,文化不是基础,夸大了文化的作用;B错误,经济是基础;D错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选C。【考点定位】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名师点晴】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特别提示: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始终同步的。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这种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使得文化的发展可以先于或落后于经济的发展。3.3.很多学校特别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把校训、校歌、格言、警句等书写在校园的醒目位置,“让墙壁说话”。这样设计的原因是①文化氛围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②文化活动促进文化理论的创新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学校特别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把校训、校歌、格言、警句等书写在校园的醒目位置,“让墙壁说话”。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文化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这种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①③④正确;②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4.4.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17-\n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表明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故入选。B选项观点错误,文化的差异并不会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文化的差异并不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文化的差异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故排除。考点:文化影响人的表现5.5.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敢于独树一帜、标新立异,不仅大大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而且导致了奴隶社会的最终解体。这充分说明A.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决定性作用B.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文化的重要条件D.文化是影响社会制度更替的决定性因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经济政治决定着文化,A观点错误;题干说各种思想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大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而且导致了奴隶社会的最终解体,体现了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即对社会的作用,故B观点符合题意;C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社会制度更替是影响文化的决定性因素,D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排除。本题答案选B。考点:文化的作用、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6.6.被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论语》,成书已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A.文化是思想家的精神产品的总和B.文化素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获得C.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17-\n【答案】D【解析】《论语》成书已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项符合题意;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A项说法错误;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B项说法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民族的生存和发展,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7.7.《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这句话一致的是①盂母三迁②耳濡目染③东施效颦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知识点。注意审题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看。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看不见,摸不着,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深远持久的影响。题中体现潜移默化的影响,故本题选B项。③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知识点。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教材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的能力。题目较容易。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8.8.中国祭祀文化历史悠久。《礼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字原来左边的部首是“示”,右边为“豊”,行礼之器也。他们组合在一起就是我们给天呈上最好的礼物和食物,即祭祀。这从一个方面说明①汉字是凝固的艺术②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载体③汉字传承着中华文明④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17-\n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传统建筑被成为凝固的艺术。③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中国祭祀文化历史悠久,《礼记》中“礼”字原来左边的部首是“示”,右边为“豊”,行礼之器也。他们组合在一起就是我们给天呈上最好的礼物和食物,即祭祀。这从一个方面说明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载体,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故②④入选。选D。9.9.清朝乾隆年间编撰的《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分,内容包括文学作品、宗教、医学、哲学、天文、地理等。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其中很大一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这体现了A.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贡献更大B.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具有历久弥新的品质C.中华文化形式多样,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D.中华文化辉煌灿烂,其留存之丰为世界仅有【答案】A【解析】B、C、D选项表述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题目中,清朝乾隆年间编撰的《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分,内容包括文学作品、宗教、医学、哲学、天文、地理等。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其中很大一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贡献更大;故A选项入选。10.10.“干阑式建筑”是古代中国南方建筑文化的主体,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选材上,给人以含蓄、深沉的天然之美,它集轻巧、坚韧、易加工为一身。“干阑式建筑”A.集中展示了当地的民族文化B.是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核心力量C.体现了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D.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答案】D【解析】-17-\nA选项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B选项夸大了该建筑的作用。C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干阑式建筑”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选材上,给人以含蓄、深沉的天然之美,它集轻巧、坚韧、易加工为一身。“干阑式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故D选项入选。11.11.我国国家领导人强调,不数既往,不能知将来;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以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用民族精神为中国梦“塑心”“聚能”。这一观点是基于①中华民族精神蕴含的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②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民族精神③中华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④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全过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④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我国国家领导人强调,不数既往,不能知将来;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以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用民族精神为中国梦“塑心”“聚能”。这一观点是基于中华民族精神蕴含的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中华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故①③入选。选A。点睛: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解答这一问题,可概括为一个“主心骨”、三个必须、一个使命。具体包括:(1)最重要的是发挥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5)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12.1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蕴含的民族精神的内涵是A.爱好和平B.勤劳勇敢-17-\nC.自强不息D.团结统一【答案】C【解析】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自强不息;故C选项入选。其他选项没有体现。13.13.2022年7月30日,人民解放军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建军90周年大阅兵。我军将士列阵沙场,你战斗姿态,接受检阅,用阅兵的方式重温军队的光辉历史,展示军队的战斗力。朱日和大阅兵①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注入了新的内容②蕴含着古今不变的爱国主义共同内涵,提振了民族精神③展现了国威军威,增强了民族自豪感④其高昂奋进的精神力量,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题目中,人民解放军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建军90周年大阅兵。我军将士列阵沙场,你战斗姿态,接受检阅,用阅兵的方式重温军队的光辉历史,展示军队的战斗力。朱日和大阅兵展现了国威军威,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其高昂奋进的精神力量,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故③④入选。①选项表述在题目中没有体现。②选项中“古今不变”的表述错误。选D。14.14.“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有人因“花之隐逸者”而爱菊,有人因“花之富贵者”而爱牡丹,有人因“花之君子者”而爱莲。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丰富文化产品的类型②提高文化产品的品质③提供个性化的文化产品④使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性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17-\n②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的表述不是要提高文化产品的品质。④选项表述错误。文化产品不可能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题目中,“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有人因“花之隐逸者”而爱菊,有人因“花之富贵者”而爱牡丹,有人因“花之君子者”而爱莲。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丰富文化产品的类型,提供个性化的文化产品;故①③入选。选A。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1.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在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指向的基础上,从最容易发现的错误(或正确)题肢入手,先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的观点,然后将含有明显错误观点的题肢或不含有明显正确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2.运用“对比法”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确定正确选项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便可以确定剩余题肢中的“相同”的选项为正确题肢,一般不必费心去分析,只需对“相异”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看哪些更符合题意,以最终确定答案。15.15.有人说,经典文化就如同一坛老酒,放在墙角,拍拍尘封的泥土,沁人心脾;流行文化就如同杯白水,放在手边,饥渴难耐,抓起透明的水杯,清爽宜人。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经典文化因历史悠久而具有更高价值②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可相得益彰③提高人们的文化鉴赏水平能促进文化健康发展④文化发展要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③选项表述过于绝对。题目中,有人说,经典文化就如同一坛老酒,放在墙角,拍拍尘封的泥土,沁人心脾;流行文化就如同杯白水,放在手边,饥渴难耐,抓起透明的水杯,清爽宜人,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可相得益彰,文化发展要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故②④入选。选D。16.16.当前,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变革,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虚假信息众多,甚至造谣传谣;非法开展网络公关,扰乱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窃取贩卖网民个人信息,威胁网络安全等。这要求我们-17-\n①关停非法网站,消除网络对人的不利影响②运用科学技术,改变文化发展方向③提高辨别异质文化的能力④在复杂文化中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①选项中“消除”的表述错误。②选项中“改变文化发展方向”的表述错误。题目中,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变革,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这要求我们提高辨别异质文化的能力,在复杂文化中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故③④入选。选D。17.17.有评论指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文化类栏目的成功告诉电视媒体人,应肩负起传播思想、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使命,坚持文化追求,以更冷静、更专业的态度打造出更具高度、深度、恩度的精品栏目。由此可见,好的文化类栏目应该①以市场为导向,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②奏响文化发展的主旋律③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④运用先进技术,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①选项中“经济效益”的表述错误。④选项中“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的表述错误。题目中,《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文化类栏目的成功告诉电视媒体人,应肩负起传播思想、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使命,坚持文化追求,以更冷静、更专业的态度打造出更具高度、深度、恩度的精品栏目。由此可见,好的文化类栏目应该奏响文化发展的主旋律,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故②③入选。选C。18.18.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知识在使人明智的同时,也会衍生出美德。道德的步伐是追随社会进步的脚步不断前行的,当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会渴求符合社会需求的道德的出现。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②科学文化修养可以消弭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冲突-17-\n③要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思想道德修养④科学文化修养的意义在于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②选项中“消弭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冲突”的表述错误。④选项错误,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在于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题目中,,知识在使人明智的同时,也会衍生出美德,道德的步伐是追随社会进步的脚步不断前行的,当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会渴求符合社会需求的道德的出现,这说明了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要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思想道德修养;故①③入选。选B。19.19.“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这是基于①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②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③思想道德建设应与传统道德相承接④思想道德建设以提高社会公德为重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③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④选项表述错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培育“四有”公民。“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这是基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故①②入选。选A。20.20.我国是文化古国、文化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要大力实施“文化兴国”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必须①把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③全面吸收西方文化,改造传统文化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7-\n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①错误;对待西方文化要博采众长,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中的优秀合理成分,不能不加批判的全面吸收,③错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答案为D考点:本题考查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1.21.张磊在《中国好声音》翻唱马頔《孤岛》专辑中的《南山南》民谣作品,迅速蹿红,占领QQ音乐巅峰榜流行指数首位。好声音平台的影响力毋庸置疑,而民谣本身诗意、流浪、远方、淡泊的魅力则是让其大放异彩的根本原因。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①现代媒体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②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发展繁荣的必然趋势③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助推文化产品质量的提高④成功的文化作品必然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③【答案】B【解析】“好声音平台的影响力毋庸置疑,而民谣本身诗意、流行、远方、淡泊的魅力则是让其大放异彩的根本原因”,说明现代媒体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③说法过于绝对、片面,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点睛:大众传媒:(1)含义: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成为大众传媒。(2)主要手段:大众传媒如今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3)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17-\n22.22.当代中华文化既有“魂”又有“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魂”,文化事业和产业体系等是“体”。“魂”与“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下列有利于“强魂健体”的措施有①岳阳市免费开放文化馆、纪念馆等文化场馆②要奏响大众文化这一主旋律③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④发挥金融的作用,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资融资体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奏响主旋律,这一主旋律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不是大众文化,②说法错误排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该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思想多元化”表述错误,③排除;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设施、推动文化产业投资融资体系建设,有利于强魂健体,①④符合题意入选。故选C。23.23.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下列选项体现文化自信的是①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穿着特色鲜明的中式服装,出席荷兰国王的盛大国宴②教育部探索高考改革方案,拟对外语科目社会化考试,增加语文的分值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群众积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④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社会正在形成良好的文化遗产保护氛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是对自己拥有的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①②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③积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④保护文化遗产,这是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的体现,与题意不符。该题选A。考点:本题考查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4.2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被俗称为“好人法”的这一规定()①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17-\n③将会推动良好风尚的发展④将会提高对救助人的道德要求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中民法总则的这一规定,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弘扬诚信、友善等价值准则,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正确;民法总则的这一规定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②正确;民法总则的这一规定有利于推动助人为乐等良好社会风尚的发展,③正确;民法总则的这一规定没有提高对救助人的道德要求,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25.25.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之诗、无行之舞、无图之画、无声之乐”。北京申办冬奥标识(下图)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滑道的形象、冰雪的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的两点顺势融为2022,生动自然。这一设计A.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B.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C.使汉字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D.表明设计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相关知识。北京申办冬奥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滑道的形象、冰雪的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的两点顺势融为2022,生动自然。这一设计体现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A项正确;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项说法错误;汉字一产生就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C项说法错误;设计灵感源于社会实践,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7-\n二、材料题(50分)26.26.京剧的诞生大约在1840年至1860年。京剧是徽汉剧在吸收其他地方戏营养的基础上形成的。京剧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在念白上改用京字京韵;在音乐上以西皮、二黄为主要曲调,并以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在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1)京剧至今仍能活跃在文艺舞台上的原因是什么?及对待京剧我们要持什么样的态度?(2)京剧的发展这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1)原因:京剧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种地方戏的精华,不断创新,使京剧越来越具有魅力,鲜明的民族性使京剧至今仍能活跃在文艺舞台上。态度:取中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2)这说明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这一过程中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样我们就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解析】【分析】本题以京剧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传统文化、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详解】(1)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的知识”,设问是“京剧至今仍能活跃在文艺舞台上的原因是什么及对待京剧我们要持什么样的态度”。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在回答“京剧至今仍能活跃在文艺舞台上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具体可结合材料中“京剧是徽汉剧在吸收其他地方戏营养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念白上改用京字京韵;在音乐上以西皮、二黄为主要曲调,并以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在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等关键信息,从京剧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种地方戏的精华,不断创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的角度回答即可。在回答“对待京剧我们要持什么样的态度”这一问题时,具体可结合课本中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的知识,从取中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17-\n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的角度回答即看。(2)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是“京剧的发展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的角度回答即可。【点睛】解答原因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27.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继山东、河南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列入中小学必修课,浙江省也迎来了一门新的必修课。本学期起,浙江省从小学五年级开设中医课,作为地方必修课程。目前60万册教材正加急刊印,出炉的首批10万册已经在路上,不久将出现在小学五年级的课堂上。对此,社会各界掀起了热烈的讨论,其中不乏支持者和反对者。支持者认为,中医是国粹,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从小耳濡目染,有利于掌握中医常识、修身养性,自觉成为中医文化传承者。反对者却担忧,以五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思辨能力无法理解中医的精髓,开这门课只会有名无实。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应该贴近学生、学校实际,“不在云端舞蹈,贴在地面行走”才是教育改革的出路。中医进小学课堂,你支持还是反对?请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理由。【答案】支持。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医进课堂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中医进课堂有利于让中小学生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17-\n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医进课堂可以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承担起传承国粹的历史使命,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反对。①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教育改革不能脱离学生实践和校本基础,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因此教育创新应当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解析】【分析】本题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我国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特点、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的职能、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权力需要监督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设问是“说明‘中医进小学课堂,你支持还是反对’的理由”。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在说明支持的理由时,可以结合“中医进小学课堂”、“中医是国粹”、“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从小耳濡目染”、“有利于掌握中医常识、修身养性,自觉成为中医文化传承者”等关键信息,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承担起传承国粹的历史使命,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角度回答即可。在说明不支持的理由时,可结合“以五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思辨能力无法理解中医的精髓”、“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应该贴近学生、学校实际”等关键信息,从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28.28.-17-\n近年来,某市在建设文化强市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开展“唱红歌,诵经典”主题文化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人民的爱国热情,坚定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信念;抓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在全市大力开展各种争优创先文明活动,大力宣扬诚信、文明、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科博会,在展示本市科技成果和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在交流中吸取了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加大对公益事业投入力度和文化企业扶持力度,围绕宜居城市和教育城市两大主题,不断提升该市的知名度;开展“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稿,全市掀起了一场共建美丽城市的热潮;联合多个部门整治网吧、KTV等娱乐场所,净化了文化环境!结合材料中某市的做法,谈谈我们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答案】①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唱红歌,诵经典”主题文化活动,坚定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信念.②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创建活动中,大力宣扬诚信、文明、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利用科博会,促进了文化创新.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调动了群众广泛参与.⑤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大了对公益事业投入力度和文化企业扶持力度.⑥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联合多个部门整治网吧、KTV等娱乐场所,净化了文化环境.【解析】本题以某市在建设文化强市的过程中开展“唱红歌,诵经典”主题文化活动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中某市的做法,谈谈我们应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考生解答本题首先要求考生对材料的该市的具体的做法要进行充分解读,从其做法中提取出有效信息,然后充分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故本题考生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及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等角度依次展开即可。-1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政治
发布时间:2022-08-25 13:46:08 页数:17
价格:¥3 大小:75.6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