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苏科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2

2/32

剩余3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来控制噪声的B.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音调要低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快3.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4.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32\n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5.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物态变化图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固态为晶体,熔化过程为5~10min阶段B.该物质的熔点是0℃C.在6min时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混合状态,吸热温度不变D.在11~14min是气态,吸热温度正在升高6.如图所示,大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容器,大容器的液面被密闭着,二者内的液体都是水,现用酒精灯对大容器加热,则()A.小容器中的水先沸腾B.大容器中的水先沸腾32\nC.大小容器中的水同时沸腾D.无法判断哪一个容器中的水先沸腾7.初夏,宜兴即将迎来梅雨季节,沉闷的天气常使墙面变得很潮湿,其中这是一种液化现象.在下列现象中与此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冰冻的衣服晾干B.春天冰雪消C.用干手器将手烘干D.冬天窗户玻璃上有水滴8.在北方的冬天,汽车的驾驶员常把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冷却液具有()A.较低的熔点B.较低的凝固点C.较低的沸点D.更容易蒸发9.如图是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画中配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其中呈现的光学现象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10.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镜中的像变大B.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C.镜中的像将远离你D.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11.如图,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A.猜想B.评估C.设计实验D.实验结论32\n12.把一个高0.8m的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身高1.6m的人以2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向平面镜走近,那么他在镜中的像()A.高度为0.8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B.高度为1.6m,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C.高度为1.6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D.高度变大,以4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二、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29分)13.如图所示是济宁市2022年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__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__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1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当作平面镜的玻璃板应和底面白纸__________,透过玻璃板观察,让棋子B和棋子A的像A′重合,此时B到玻璃板的距离和A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_;如果在玻璃板背面放一块挡光板,则在A′和B中仅能看见__________.15.2022年1月,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图所示.小明在圆心A点大喊一声,经过6s听到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340m/s,圆形凹坑的直径为__________m.16.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影”与我们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在立竿见“影”和水中倒“影”中,前者是由光的__________形成的,后者是由光的__________形成的.17.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__________比较独特;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__________.32\n18.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_;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_.19.2022年6月1日,“东方之星”旅游船在长江不幸翻沉.救援人员将耳朵贴在船底上,听到船内有呼救声,及时救出了呼救人员.这说明不仅气体、液体能够传声,__________也能够传声.20.“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21.喝开水时.为降低它的温度,人们常用两个杯子来回地倒,这是采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方法加快蒸发,使水温很快低.22.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__________效应,而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__________物质发光.它们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m/s.23.唐代的孔颖达在名为《礼记.月令》一书疏注中的“虹始见”条下写道:“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这里雨虹的产生是__________现象.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首先研究了这一现象,他通过__________将一束太阳光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24.(1)图中的温度计甲的示数为__________;温度计乙的示数为__________.(2)有一种能反映空气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湿布包起来了,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读数较__________(填“高”或“低”),这是由于湿布的水在__________时要吸热,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__________(填“多”或“少”).三、解答题(本题共10小题,25题2分、26题4分;27题2分;28题2分;29题4分;30题4分;31题8分;32题7分;33题6分;34题8分,共47分)25.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A处.(1)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2)若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B处.可以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___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适当的角度.32\n26.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平面镜里的像.要求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6m,试在图中准确画出:(1)平面镜的位置;(2)被测者眼睛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右脚上如图P点的光路图.27.室内一盏电灯S(电灯可看作一点光源).请画出不透明物体AB在墙壁上形成影子的光路,并标出影子的位置.28.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底下球的光路.29.如图所示是我们做过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其中使用可绕ON转动的纸板的目的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纸板与平面镜必须__________放置.当光线沿NO方向入射平面镜时,反射角为__________度.32\n30.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实验时应选__________(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________.(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_________(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序号123A到玻璃板的距离/cm3.005.008.00B到玻璃板的距离/cm3.005.008.00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_________.31.小明同学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1)请在图甲中作出蜡烛AB的像A′B′.(2)小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大小与像离小孔的远近有关,于是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像的高度h/cm1.02.03.04.05.0像到小孔的距离s/cm2.04.06.08.010.0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坐标中画出h和s的关系图象.(3)从图中可以看出h和s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4)将蜡烛向上方移动,则它在半透明纸上的像将向__________(填上方、下方)移动;(5)小明发现:夏天,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缝隙,会在地面上留下许多圆形的光斑,它们实际是__________,其形成原理是:__________.32\n(6)接着,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__________.32.李刚同学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记录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时间/min12345678910水温/℃92939495969798999999(1)在图甲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2)水在沸腾时要__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__(逐渐升高,保持不变,逐渐降低).(3)图乙中__________(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4)李刚从实验中得到了启示:在煮食物的时候,可以先把水烧开然后将火__________(调大,调小),这样可以用同样的时间把食物煮熟,但能节约燃料.(5)李刚在实验中发现,水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较长,想一种可以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__________.(6)在加热过程中,会看到从烧杯底部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有些气泡没有上升到水面就消失了,这些气泡里也含有一些水蒸气,气泡里的水蒸气去哪里了?__________(请利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33.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为了说明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甲、乙同学都用画示意图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1)请在甲乙两图中代表光线的直线上标出箭头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2)在你看来,他们所画的图__________A.都正确B.都不正确C.甲正确,乙不正确D.乙正确,甲不正确32\n(3)根据他们所运用的方法,你在评价他们的示意图画得是否正确时,主要是看__________A.画图是否认真B.图上是否全面正确地反映了应该控制的变量C.画图时所运用的物理知识是否正确.3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防冻液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防冻液含量/%30405060708090混合液的凝固点/℃﹣17﹣28﹣37﹣49﹣48﹣46﹣28混合液的沸点/℃103104107111117124141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也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______.A.30%B.40%C.60%D.90%(3)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________℃.32\n32\n2022-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明确用手摩擦杯口时,其发声的原因与发声物体是什么,然后再进一步判断对其发声的音调产生的影响.这里的“声音不同”是指音调,则应围绕音调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解答】解:如图的实验中,当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时,是杯子和水发生了振动,当水量越大时,杯子和水越难振动,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调越低,水量越小,音调越高.由题意可知,这里的“声音不同”是指音调,则应围绕音调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即探究“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是最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故选D.【点评】在分析音调的变化情况时,明确振动的物体是什么,影响因素是什么,在探究时,则要选择最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进行实验探究.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来控制噪声的B.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音调要低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快【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响度.【专题】声现象.【分析】(1)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根据对三个特性的理解做出判断;(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最慢.【解答】解:A、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来控制噪声的,故A正确;B、一切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要小,而不是音调要低,故C错误;32\n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慢,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的辨别、声速等,属声学综合题,难度不大.3.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当发声体的振幅越大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故选B.【点评】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尤其是能根据实验的操作特点得出用不同的力是为了改变音叉的振幅,进而改变响度,是解答的关键.4.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32\n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解答本题要明确:(1)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空气不是唯一的介质.(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4)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解答】解: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蜡焰不停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正确;C、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越髙,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选项正确;D、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频率不同,音调不同.该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不同的物理情景考查了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5.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物态变化图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固态为晶体,熔化过程为5~10min阶段B.该物质的熔点是0℃C.在6min时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混合状态,吸热温度不变D.在11~14min是气态,吸热温度正在升高【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应用题;图析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32\n【分析】(1)熔化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而图中BC段温度不变的阶段就是熔化过程,即AB段是固态,BC段是固液共存态,即熔化过程,CD段是液态,DE段是液态,即沸腾过程.(2)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时间就是物态变化经历的时间.(3)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解答】解:A、如图,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5min开始熔化,到10min结束,该物质的熔化过程一共用了5min.故A正确.B、该物质的熔化时对应的温度是0℃,熔点为0℃,故B正确;C、第6min处于BC段,故处于熔化过程,所以是固液共存的状态,该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正确;D、在11~14min内,该物质随着吸热,温度升高,即是沸腾前的情况,所以处于液态,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熔化和凝固图象的理解,根据图象分辨晶体和非晶体,并能分析出各自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中考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是比较高的.6.如图所示,大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容器,大容器的液面被密闭着,二者内的液体都是水,现用酒精灯对大容器加热,则()A.小容器中的水先沸腾B.大容器中的水先沸腾C.大小容器中的水同时沸腾D.无法判断哪一个容器中的水先沸腾【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专题】实验题;图析法;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同时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大容器是封闭的,当水加热到一定程度后,容器内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当达到100℃时,水仍不能沸腾.但此时小容器中的水也达到了100℃,且可以从大容器的水中吸热,所以先沸腾.再加热一段时间后,大容器中的水也达到沸点,开始沸腾.故最终的现象是,大小容器中的水都可以沸腾,而且是小容器中的水先沸腾.故只有A的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了解水沸腾的条件以及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是正确解答的关键.7.初夏,宜兴即将迎来梅雨季节,沉闷的天气常使墙面变得很潮湿,其中这是一种液化现象.在下列现象中与此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冰冻的衣服晾干B.春天冰雪消C.用干手器将手烘干D.冬天窗户玻璃上有水滴32\n【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解答】解:A、冰冻的衣服晾干,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B、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C、手上的水变干了,属于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D、冬天窗户玻璃上有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属于液化现象.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8.在北方的冬天,汽车的驾驶员常把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冷却液具有()A.较低的熔点B.较低的凝固点C.较低的沸点D.更容易蒸发【考点】熔点和凝固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晶体的熔点跟液体的种类、压强、杂质有关,在液体的种类和杂质一定时,压强越大,熔点越高.在液体的种类和压强一定时,有杂质时,晶体的熔点降低.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解答】解:因为酒精的凝固点远低于水的凝固点,酒精和水的一定比例的混合液的凝固点也远低于水的凝固点0℃,冷却液的凝固点降低了,才能防止低温时冷却液凝固膨胀损坏发动机;对于同种物质来讲,熔点与凝固点是相同的,因此凝固点降低,熔点也降低,故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作冷却液应选用凝点较低的液体,能防止低温时冷却液凝固膨胀损坏发动机.9.如图是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画中配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其中呈现的光学现象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考点】光的反射.【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解答】解:诗句“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中的“一株当作两株看”是桃树在水中成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32\n故选B.【点评】此题通过古诗考查学生的物理知识,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体现了学科的整合性.10.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镜中的像变大B.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C.镜中的像将远离你D.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解答】解:A、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当人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B、你走向平面镜时,人的视觉近大远小,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人看到的像更清晰,故B正确;C、当你走向平面镜时,距镜子的距离减小,镜中的像将靠近你,故C错误;D、当你走向平面镜时,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仍然垂直,故D错误.故选B.【点评】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去,还要注意的是不要把视觉感觉的像的大小误认为是真实的像的大小.11.如图,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A.猜想B.评估C.设计实验D.实验结论【考点】物理学方法.【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解:32\n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猜想与假设.故选A.【点评】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会利用科学探究法探究物质的知识.12.把一个高0.8m的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身高1.6m的人以2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向平面镜走近,那么他在镜中的像()A.高度为0.8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B.高度为1.6m,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C.高度为1.6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D.高度变大,以4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距等于物距,物像对称,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因为此人身高1.6m,所以他在镜中的像高也是1.6m.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他以2m/s的速度沿垂直平面镜的方向上走近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也以2m/s的速度沿垂直平面镜的方向上走近平面镜,所以选项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平面镜成像现象中,不论视觉上感觉像变大还是变小,事实上像的大小都没变,总与物大小相同.二、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29分)13.如图所示是济宁市2022年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吸收(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反射(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考点】物体的颜色.【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光的反射现象及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分析.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解答】解: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故答案为:吸收;反射.【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现象以及物体颜色决定反射的光线,是一道基础题.32\n1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当作平面镜的玻璃板应和底面白纸垂直,透过玻璃板观察,让棋子B和棋子A的像A′重合,此时B到玻璃板的距离和A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如果在玻璃板背面放一块挡光板,则在A′和B中仅能看见A′.【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玻璃板不与水平面垂直时,像会偏上或偏下,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和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无关完全重合.(2)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平面镜后面的物体不影响平面镜前面物体成像.【解答】解:(1)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玻璃板和水平面垂直,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和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无关完全重合.(2)透过玻璃板观察,让棋子B和棋子A的像A′重合,B棋子相当于是A棋子的像,此时B到玻璃板的距离和A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3)在玻璃板背面放一块挡光板,玻璃板后面的挡光板不影响蜡烛A的反射光线,不影响蜡烛A的成像,能看到蜡烛A的像A',由于挡光板的阻挡看不到蜡烛B.故答案为:垂直;相等;A'.【点评】掌握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各器材选择和操作的目的,例如为什么选择薄透明玻璃板、为什么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玻璃板为什么要竖直放置、刻度尺的作用、看用光屏是否能承接到像等.15.2022年1月,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图所示.小明在圆心A点大喊一声,经过6s听到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340m/s,圆形凹坑的直径为2040m.【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声现象;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求出声音到凹坑壁的时间(单趟时间),再利用s=vt求从A点到凹坑壁的距离(半径),进而求出直径.【解答】解:声音到凹坑壁的时间:t=×6s=3s,由v=得从A点到凹坑壁的距离(半径):32\nr=s=vt=340m/s×3s=1020m,圆形凹坑的直径:d=2r=2×1020m=2040m.故答案为:2040.【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求出声音到凹坑壁的时间(单趟时间)是关键.16.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影”与我们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在立竿见“影”和水中倒“影”中,前者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解答】解:“立竿见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不透明的竿上而形成的影子.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反射.【点评】此题主要通过两种不同的“影”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在平时一定要区分开两种影的区别,要搞清倒影和影子的成因,二者不要混淆.17.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音色比较独特;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音调.【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不同物质的特征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会不同.【解答】解:每个人发声的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区分不同的人的声音.因此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音色比较独特;当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答案为:音色;音调.【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及乐音的特征,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18.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音调;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响度.【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32\n【解答】解:对不同气孔吹气,声音的音调不同,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力度决定声音的振动幅度,即振幅,振幅不同,响度不相同.故答案为:音调;响度.【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19.2022年6月1日,“东方之星”旅游船在长江不幸翻沉.救援人员将耳朵贴在船底上,听到船内有呼救声,及时救出了呼救人员.这说明不仅气体、液体能够传声,固体也能够传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救援人员将耳朵贴在船底上,听到船内有呼救声,及时救出了呼救人员.这说明不仅气体、液体能够传声,固体也能够传声.故答案为:固体.【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传播的介质,还要明确:真空不能传声.20.“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包括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入耳三个方面.【解答】解:“掩耳盗铃”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故答案为:产生;传播.【点评】了解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是解答问题的关键.21.喝开水时.为降低它的温度,人们常用两个杯子来回地倒,这是采用了加快空气流动和增大液体表面积的方法加快蒸发,使水温很快低.【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为了使开水的温度尽快降下来,需要让其热量快速向外散发,而蒸发可以带走热量,从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角度思考,就可以找到此题的答案.【解答】解:用两个杯子将水来回倒,既增加空气流动,同时又增加开水表面积,从而加快热水蒸发,把热迅速带走.故答案为:加快空气流动;增大液体表面积.【点评】这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靠加速空气流动来加快蒸发,从而达到降温目的实例,把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解决此题的切入点.22.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而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它们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考点】红外线;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紫外线.【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32\n【分析】(1)一切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2)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紫外线的有杀菌的作用,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3)光和电磁波的速度都是3×108m/s.【解答】解:(1)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越强;接受红外线的照射,物体的内能会增加.(2)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3)无论是可见光,还是不可见光,速度都是3×108m/s.故答案为:热;荧光;3×108.【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掌握,属于光学基础知识的考查.23.唐代的孔颖达在名为《礼记.月令》一书疏注中的“虹始见”条下写道:“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这里雨虹的产生是光的色散现象.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研究了这一现象,他通过三棱镜将一束太阳光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考点】光的色散.【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首先用实验研究这一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解答】解: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这里雨虹的产生就是光的色散现象.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研究了这一现象,他是通过三棱镜将一束太阳光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故答案为:光的色散;牛顿;三棱镜.【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的原理的了解,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会辨别生活中的现象.这些都需要学生进行强化记忆.24.(1)图中的温度计甲的示数为2.4℃;温度计乙的示数为﹣1.8℃.(2)有一种能反映空气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湿布包起来了,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读数较低(填“高”或“低”),这是由于湿布的水在蒸发时要吸热,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多(填“多”或“少”).【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蒸发及其现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温度计读数时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液柱上面对应的刻度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并注意分清零上还是零下;32\n(2)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解答】解:(1)由图知:甲温度计1℃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0.2℃,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2℃;液柱最高处在0℃以上,所以示数为2.4℃;乙温度计1℃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0.2℃,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2℃;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所以温度为﹣1.8℃.(2)湿泡温度计上的液体蒸发吸收热量,温度计的示数降低.空气的湿度越大,液体蒸发越慢,温度降低的越小.故答案为:(1)2.4℃;﹣1.8℃;(2)低;蒸发;多.【点评】读取温度计示数时,一定先明确液柱最高处在零上还是零下,然后进行读数.三、解答题(本题共10小题,25题2分、26题4分;27题2分;28题2分;29题4分;30题4分;31题8分;32题7分;33题6分;34题8分,共47分)25.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A处.(1)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2)若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B处.可以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适当的角度.【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1)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左侧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2)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入射角变小,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随之变小,反射光线不可能经过B点;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入射角变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随之变大,反射光线可能经过B点.故答案为:(1)见下图:(2)顺时针.【点评】作光路图一定要仔细规范,法线要用虚线,光线的传播方向要标准确.32\n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26.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平面镜里的像.要求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6m,试在图中准确画出:(1)平面镜的位置;(2)被测者眼睛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右脚上如图P点的光路图.【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的反射.【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2)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做出右脚的像,右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必然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经过眼睛和像点,两者的连线确定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解答】解:(1)被测者到视力表像的距离是4.6m,被测者到视力表的距离是0.4m,所以视力表到视力表像的距离是5m,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5m,人到视力表的距离是0.4m,所以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1m.如图.(2)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由P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找到P点的像P′点,连接眼睛A和像点P′,交平面镜于O点,连接PO即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图.【点评】本题注意一次是视力表成像,另一次是被测者的右脚成像,前者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后者考查光的反射定律.27.室内一盏电灯S(电灯可看作一点光源).请画出不透明物体AB在墙壁上形成影子的光路,并标出影子的位置.32\n【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被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2)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作出光源S发出的经过AB物体上下边缘的光线,光屏上这两条光线间的部分是光线照不到的范围,即AB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范围.【解答】解:从光源S作经过物体AB两端点的光线,这两条光线与光屏的两交点间是光线照不到的范围,即物体AB的影子;如图所示.故答案为:物体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如图所示(绿色部分).【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28.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底下球的光路.【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球的像点,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由像点和眼睛点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从而画出反射光线,并确定反射点,最后由发光点和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解答】解:作出球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P交平面镜于点O,沿OP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32\n【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需要注意的是,像位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29.如图所示是我们做过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其中使用可绕ON转动的纸板的目的是①呈现反射光线;②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实验过程中,纸板与平面镜必须垂直放置.当光线沿NO方向入射平面镜时,反射角为0度.【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从实验需要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和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2)光的反射规律: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两线分居(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入射角、反射角).(3)根据入射角的概念和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进行分析;【解答】解:(1)可绕ON转动的纸板的主要作用是:①呈现反射光线,②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并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因此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必垂直;(3)入射光沿NO方向入射,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0°,入射角为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为0°;故答案为:①呈现反射光线;②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垂直;0.【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探究反射定律中有关问题的了解与掌握,要求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的能力.30.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实验时应选较薄(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后(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32\n(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序号123A到玻璃板的距离/cm3.005.008.00B到玻璃板的距离/cm3.005.008.00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成一个像,这样由于两个像的干扰,像的位置不易确定准确,需要两个像距离越近越减小误差;(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当物像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说明物像大小相等.(3)眼睛在物体一侧时,既能看到物体又能看到物体的像;眼睛在像的一侧,只能看到物体,不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4)根据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物像大小相等;(3)在玻璃板前面能看到蜡烛和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在玻璃板后面不能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像,所以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4)由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答案为:(1)较薄;(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后;(4)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31.小明同学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1)请在图甲中作出蜡烛AB的像A′B′.(2)小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大小与像离小孔的远近有关,于是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像的高度h/cm1.02.03.04.05.0像到小孔的距离s/cm2.04.06.08.010.0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坐标中画出h和s的关系图象.32\n(3)从图中可以看出h和s满足的关系是:成正比例关系;(4)将蜡烛向上方移动,则它在半透明纸上的像将向下方(填上方、下方)移动;(5)小明发现:夏天,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缝隙,会在地面上留下许多圆形的光斑,它们实际是太阳的实像,其形成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6)接着,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A.【考点】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专题】实验题;作图题;探究题;控制变量法;图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蜡烛AB经过小孔会成倒立的实像,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进行作图.(2)根据给出的数据在坐标系上描点,连线,得到图象.(3)分析图象,得到h与s的关系.(4)光线沿直线传播,当蜡烛沿右上方移动时,蜡烛上各点发出的光线也沿右上方移动,所成的像将沿顺左下方移动.(5)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直线传播.(6)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必须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解答】解:(1)从AB两点通过小孔沿直线作出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2)在坐标系上分别描出点(2.0,1.0)、(4.0,2.0)、(6.0,3.0)、(8.0,4.0)、(10.0,5.0),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得到h与s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32\n(3)从图象上可以看出,s增大几倍,h也随之增大几倍,即像的高度与孔到像的距离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所以像的高度与孔到像的距离是成正比关系.(4)因为光线沿直线传播,将蜡烛向上方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下方移动;(5)树叶下面的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浓密的树叶中的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实像,这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6)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符合要求;BC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故答案为:(1)见上图;(2)见上图;(3)成正比例关系;(4)下方;(5)太阳的实像;光的直线传播;(6)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小孔成像的知识,(4)小题尽管是考查小孔成像,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抓住变量和不变量是解题的关键.32.李刚同学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记录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时间/min12345678910水温/℃92939495969798999999(1)在图甲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2)水在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逐渐升高,保持不变,逐渐降低).(3)图乙中a(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4)李刚从实验中得到了启示:在煮食物的时候,可以先把水烧开然后将火调小(调大,调小),这样可以用同样的时间把食物煮熟,但能节约燃料.(5)李刚在实验中发现,水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较长,想一种可以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减少水的质量.32\n(6)在加热过程中,会看到从烧杯底部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有些气泡没有上升到水面就消失了,这些气泡里也含有一些水蒸气,气泡里的水蒸气去哪里了?水蒸气遇冷液化(请利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描图,就是先根据数据描点,然后用平滑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2)水沸腾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变;(3)水沸腾时和沸腾前现象: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4)只要维持水的沸腾,水温会保持在沸点,尽量采用小火会更节省燃料.(5)从加热到沸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就是水吸收的热量比较多,根据Q=cm△t,分析在比热一定时,水的质量和温度变化量对吸收热量的影响;当水的质量适量,水的初温不太低时,可能是火力太小;(6)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是液化.【解答】解:(1)根据数据描点,然后用平滑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2)水沸腾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变;(3)a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4)煮食物时,水沸腾之后,保持水的沸腾,尽量采用小火,可以更省燃料.(5)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可能是水太多,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当水质量适量,水的初温不低时,可能是火力太小.所以要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度或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等.(6)在加热过程中,会看到从烧杯底部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有些气泡没有上升到水面就消失了,这些气泡里也含有一些水蒸气,气泡里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了.故答案为:(1)见上图;(2)吸;保持不变;(3)a;(4)调小;(5)减少水的质量;(6)水蒸气遇冷液化.【点评】本题通过实验考查了液体沸点、液体沸腾时的特点、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影响因素等.33.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为了说明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甲、乙同学都用画示意图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1)请在甲乙两图中代表光线的直线上标出箭头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2)在你看来,他们所画的图CA.都正确B.都不正确C.甲正确,乙不正确D.乙正确,甲不正确32\n(3)根据他们所运用的方法,你在评价他们的示意图画得是否正确时,主要是看BA.画图是否认真B.图上是否全面正确地反映了应该控制的变量C.画图时所运用的物理知识是否正确.【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比较思想;控制变量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光线的方向是从天空进入青蛙的眼睛.(2)青蛙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造成的;(3)要比较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应控制:①井口在同一水平面内;②井口大小(直径)相同.【解答】解:(1)看到物体的条件是光进入眼睛,所以光线的方向是从天空进入青蛙的眼睛.如图::(2)青蛙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造成的,要比较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应保持井口一致,即:①井口在同一水平面内;②井口大小(直径)相同.井口直径相同时井越浅,看到的范围越大;井口直径相同时,井越深,看到的范围应该越小;由图分析可知,甲正确,乙不正确.故选C.(3)甲图能正确说明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控制了①井口在同一水平面内;②井口大小(直径)相同;正确地应用了控制变量法;乙图没有控制:井口在同一水平面内;没能正确应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正确说明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故甲正确,乙不正确.故答案为:(1)图略(2)C.(3)B.【点评】本题题目结合成语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同时也考查了控制变量法,有一定难度.3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防冻液32\n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防冻液含量/%30405060708090混合液的凝固点/℃﹣17﹣28﹣37﹣49﹣48﹣46﹣28混合液的沸点/℃103104107111117124141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也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D.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B.A.30%B.40%C.60%D.90%(3)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120℃.【考点】熔点和凝固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专题】比较思想;图析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观察表中数据得出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2)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结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判断出混合液凝固点的大致范围,再由表中数据找出合适的防冻液;(3)利用描点法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以找出当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解答】解:(1)观察表中数据得出,当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时,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故选D;(2)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由于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则混合液的凝固点约为﹣30~﹣25℃,由表中数据可知选择40%和90%的防冻液,而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所以选择40%的防冻液较为合适,故选B;32\n(3)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找出当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为120℃;故答案为:(1)D;(2)B;(3)120;图见上.【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沸点、凝固点的了解和掌握,会从图象中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3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2-08-25 12:49:17 页数:32
价格:¥3 大小:860.3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