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物理
>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青云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苏科版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青云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苏科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8
2
/28
剩余2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青云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每小题2分,共24分)1.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一种波C.声音具有能量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2.下列成语所描绘的光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雨后彩虹B.立竿见影C.杯弓蛇影D.凿壁借光3.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4.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冬天从口中呼出的“白气”B.洒在教室地上的水变干C.放冰箱冷冻室的矿泉水结成了冰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6.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7.现在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却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烧杯内盛水,一天,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28\n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8.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如图正确的是()A.①和④B.②和⑤C.③和⑥D.都正确9.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B.“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D.“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10.赛场上,当运动员的肌肉扭伤时,医护人员常用沸点很低的氯乙烷作麻醉剂,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A.汽化吸热B.液化放热C.熔化吸热D.凝固放热11.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12.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窗的位置应为()28\nA.aeB.adC.bcD.b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3.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如图所示,光屏上最下面的颜色是__________颜色的光,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我们将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14.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蒸气经过____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__(“内侧”、“外侧”、“内、外侧”).15.超市里收银员收款时,往往用一个类似探头的扫描器照射商品上的条形码,扫描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电脑里,从而识别商品的种类和价格.如图所示,条形码由黑白相间的条纹组成,其中黑色条纹能够__________(填“反射”或“吸收”)各种色光;钞票上隐藏的荧光标记在__________的照射下会显现出来.16.小伟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时,他想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应为__________度;若发现反射光线在远离法线,则入射角在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17.“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琴声是通过____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_________减弱噪声.18.2022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___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__________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28\n19.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在揭开沸水锅的锅盖时,有水珠从锅盖上滴下,这是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的.20.考生分辨出两位监考老师声音的不同,是因为他们的__________不同.教室广播声音比监考老师声音的__________大.21.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量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6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__________m,这种方法__________(能/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__________(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22.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__________(大/小);真空中的光速为__________m/s.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片白云,是因为白云对光产生了__________(填“漫”或“镜面”)反射.23.在苏州地区曾出现过壮观的“日全食”,这个现象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形成的.右图表示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位置示意图,若图中的A表示太阳,则B表示__________球.24.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__________物质是非晶体.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_℃,在第8min时,这种晶体处于__________态.三、解答题(每图2分,每空1分,共46分)25.(1)请在图(甲)中作出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3)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成30°,如图(丙),请画出入射光线、法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28\n26.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__________.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27.如图所示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煤油<﹣30>150酒精﹣11778(1)为完成实验,上表中的数据表明,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__________.(2)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先调整固定__________(选填:“A”或“B”)铁圈的位置,再固定__________的位置.使实验时能用酒精灯的__________(选填:“外焰”、“内焰”或“焰心”)加热,且温度计的__________又能与水充分接触.图1中甲、乙所示是水中一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化情况,那么水沸腾时,气泡上升情况的是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3)如下面甲图所示,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变得模糊起来,看不清示数,原因是烧杯中的水先汽化成__________,在上升过程中又在温度计上放热液化成水雾所致.(4)往烧杯上方加一有孔的纸盖如乙图所示,在水温升高到88℃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第4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其温度值为_______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时间/min012345678温度/℃8890929497989898(5)根据表中数据,在丁图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6)由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28.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28\n(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__________关系.(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是为了确定__________.(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4)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5)图乙是小明同学经过本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接着连接了像与物的对应点,发现连线与镜面是垂直的关系,然后又分别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请问小明同学能否得出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答: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6)若现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9.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海若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__________.(2)海若按如图1所示方式开始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了两条光线,她想把这两条光线的传播路径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她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__________.(3)改变入射角,继续保留光的传播路径,最后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应该怎样做呢?__________.(4)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5)海若将一缺角的纸板按如图2所示方式放置,让光沿直线AO入射,接着她以ON为轴旋转缺角纸板,发现无论缺角纸板旋转到哪个角度,反射光都只出现在入射光所在的纸板上,在缺角纸板上没有显示出反射光.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30.小华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后,动手制作简易的针孔相机,他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如图甲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针孔相机制作的原理是__________.28\n(2)小华用针孔相机观察校园内旗杆顶上的国旗,如图乙所示.则她在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国旗的形状是图丙中的__________(3)小华把针孔相机靠近旗杆顶上的国旗进行观察,则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的国旗的像_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4)若将针孔相机的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再用它看窗外景物,则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的像的形状__________(改变/不变),说明小孔的形状__________(影响/不影响)像的形状.3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防冻液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防冻液含量/%30405060708090混合液的凝固点/℃﹣17﹣28﹣37﹣49﹣48﹣46﹣28混合液的沸点/℃103104107111117124141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故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沸点变化的情况是__________.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______.A.30%B.40%C.60%D.90%(3)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且由图象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________℃.(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8\n32.当我们向暖水壶内倒开水时,能听到从壶内发出的声音,天翔同学对此作了专门的探究.(1)刚开始,瓶内传出低沉的轰鸣声,随着水越来越多,声音逐渐变得尖厉.请你用专业的物理语言来描述这个现象:随着瓶内水的增多,声音的__________.(2)天翔想:这个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发出来的呢?他猜想,可能是水从高处落下时冲击瓶内水引起振动而产生的,也可能是水的振动引起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你认为还有其它的可能吗?请把你认为可能的原因填在后面的空格处__________(只填一种可能).28\n2022-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青云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每小题2分,共24分)1.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一种波C.声音具有能量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与能量.【专题】声现象.【分析】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②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另外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③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本身具有能量.【解答】解: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此选项正确;B、声音本身是一种波,看不到摸不着.此选项正确;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本身具有能量.此选项正确;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此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我们对声音基本特征的认识,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容易解答.2.下列成语所描绘的光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雨后彩虹B.立竿见影C.杯弓蛇影D.凿壁借光【考点】光的反射.【专题】应用题;跨学科;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解答】解:A、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B、立竿见影中的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C、杯弓蛇影是由于对面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弓,弓的影子正好映在透明的酒杯中,好像一条蛇,因此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凿壁借光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以及光的反射现象,理解各成语的含义是选出正确答案的前提.同时此题也体现了学科的整合性.28\n3.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考点】音色.【专题】应用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发声体的振动幅度,决定声音的响度大小;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解答】解:A、发声体的振动幅度,决定声音的响度大小;不符合题意;B、正常腹部除肝脾所在部位叩诊成浊音或实音外,其余部位均为鼓音;肝脾或者其他实质性脏器极度肿大,腹腔内大量积液或肿瘤时,鼓音区缩小,病变部位可出现浊音或实音,当腹腔内有较多游离液体(在1000ml以上)时,为患者叩诊时会发现腹部有气体为鼓音当移至有腹腔积液的部位时有浊音,当鼓音变为浊音则提示有腹水的可能,而浊音是指的是音调,故符合题意;C、当有病症时敲击会发出浊音,而与音色无关,不符合题意;D、声音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音色,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音调,医生在“叩诊”时,有积水和无积水所发出的音调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4.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2)减慢蒸发,就是从降低温度、减小液体面积和减弱空气流动这三个方面来考虑.【解答】解:A、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是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B、地下管道输水与传统的土筑明渠输水相比,减小了渗漏,也减小了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即减慢了蒸发,符合题意.C、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D、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选B.【点评】(1)加快或减慢蒸发,都是从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去考虑;(2)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注意联系生活实际.28\n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冬天从口中呼出的“白气”B.洒在教室地上的水变干C.放冰箱冷冻室的矿泉水结成了冰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解答】解:A、冬天从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正确;B、洒在教室地面上的水慢慢变干,是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结果,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C、放在电冰箱冷冻室中的矿泉水结成了冰,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是升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几种物态变化,首先要弄清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然后根据规律来判断.6.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条件,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蝙蝠中的多数具有敏锐的听觉定向(或回声定位)系统,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具有回声定位能力的蝙蝠,能产生短促而频率高的声脉冲,这些声波遇到附近物体便反射回来,蝙蝠听到反射回来的回声,能够确定猎物及障碍物的位置和大小.【解答】解:甲图: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乙图: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丙图:太空中没有空气,宇航员不能直接交谈,说明真空不能传声;丁图: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因此声学知识相同的是乙和丙.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利用,属于声学中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28\n7.现在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却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烧杯内盛水,一天,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大气压强的存在.【分析】气体温度计的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上方的球形容器是用来感知空气温度的,当空气温度降低时,球形容器中的气体受冷,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玻璃管中的液面升高.【解答】解: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说明球形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减小;球形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是因为容器内气体受冷体积减小;球形容器就是感知空气温度的,球内气体受冷说明空气温度降低了.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气体温度计的原理,有些同学可能不知道气体温度计,但我们可以根据图来分析.只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还是可以得出正确结果的.8.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如图正确的是()A.①和④B.②和⑤C.③和⑥D.都正确【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错解分析题.【分析】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且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根据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读数方法来判断图中操作的正误.【解答】解:观察原图可知:①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了被测液体;操作错误;②操作符合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操作正确;③玻璃泡接触到容器底;操作错误;④和⑥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不垂直;操作错误;28\n⑤视线与温度计垂直,符合读数方法;操作正确;所以操作正确的有②和⑤.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方法,注意了解每一步的这样操作的原因.9.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B.“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D.“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鸟在玻璃幕墙上成的像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大小相等、到玻璃幕墙等距、连线与玻璃幕墙垂直、是虚像.【解答】解:A、物像到玻璃幕墙等距,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靠近幕墙.不符合题意.B、“身影”是鸟在玻璃幕墙成的像,根据物像等大,“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符合题意.C、根据物像大小相等,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大小等于小鸟大小,不会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D、根据物像到玻璃幕墙等距,“身影”到幕墙的距离等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生活中很多都可以看成平面镜,如水面、玻璃幕墙等等,都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去分析成像情况.10.赛场上,当运动员的肌肉扭伤时,医护人员常用沸点很低的氯乙烷作麻醉剂,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A.汽化吸热B.液化放热C.熔化吸热D.凝固放热【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应用题.【分析】由题意知,液态氯乙烷蒸发快,蒸发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从而迅速降低受伤的皮肤温度,使皮肤麻醉;【解答】解:医生紧急治疗运动员肌肉扭伤时,常用蒸发快的液态氯乙烷做麻醉剂,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快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液态氯乙烷急速汽化吸热.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汽化是由液态变为气态,以及汽化吸热的了解.11.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28\n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考点】水的三态变化.【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1)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2)吸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解答】解: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液化放热,故A错;B、冰山上的积雪可以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也可以直接升华成水蒸气,故B错;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属于汽化,而汽化吸热,故C正确;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吸放热情况.判断物态变化现象主要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12.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窗的位置应为()A.aeB.adC.bcD.bd【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压轴题;图析法.【分析】根据题意,两人要想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来自对方头和脚的光线都必须经过窗户到达另一方的眼睛,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则我们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作出两条从乙到达甲眼睛的光线和两条从甲到达乙眼睛的光线,由此确定出所需最小窗的位置.【解答】解:过乙头顶和脚底分别作两条直线到甲的眼睛,过甲头顶和脚底分别作两条直线到乙的眼睛(这两条直线就可以确定出所需最小窗的位置),由这四条直线与墙的交点即可确定出所需最小窗的位置应为bd.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直线传播的应用,题目出的比较新颖,解题时最好通过作图来解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28\n13.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如图所示,光屏上最下面的颜色是紫颜色的光,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我们将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考点】光的色散.【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概念以及光谱的组成.并知道不同的不透明颜色的物体只能反射与其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解答】解: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光屏上最下面的颜色是紫颜色的光,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因红光屏只能反射红光,故我们将不能看到七彩光带.故答案为:光的色散;紫;不能.【点评】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光谱的组成、物体的颜色规律等,可顺利解答此题.14.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蒸气经过凝华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内侧(“内侧”、“外侧”、“内、外侧”).【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液化放热.【解答】解:固态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形成霜,是凝华.冬季,汽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答案为:凝华;液化;内侧.【点评】判断物态变化现象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15.超市里收银员收款时,往往用一个类似探头的扫描器照射商品上的条形码,扫描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电脑里,从而识别商品的种类和价格.如图所示,条形码由黑白相间的条纹组成,其中黑色条纹能够吸收(填“反射”或“吸收”)各种色光;钞票上隐藏的荧光标记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显现出来.28\n【考点】光的反射;紫外线.【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物体的颜色决定反射的光线进行分析,即白色反射所有色光,黑色不反射光线.将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商品上的条形码,扫描器发出光线,根据条形码吸收和反射光的不同即产生与众不同的光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输送到电脑中.【解答】解:条形码中的白色条纹能够反射各种颜色的色光,收银员利用条形码扫描器发出的光照射到条形码上,利用白色条纹与黑色条纹对光反射或者吸收的不同;钞票上隐藏的荧光标记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显现出来.故答案为:吸收;紫外线.【点评】这是把物理知识渗透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进行考查的一种题型,这也是今后考查物理的一个发展方向.16.小伟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时,他想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应为45度;若发现反射光线在远离法线,则入射角在变大.(填“变大”或“变小”)【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内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来完成本题.【解答】解:因为小伟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时,他想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垂直,即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成直角,根据反射定律的内容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得入射角为=45°.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若使入射光线逐渐靠拢法线,则反射光线将靠拢法线,若使入射光线逐渐远离法线,则反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所以若发现反射光线在远离法线,则入射光线也在远离法线,则入射角在增大.故答案为:45;变大.【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射角、入射角以及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反射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是一道基础性题目.17.“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3)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1)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28\n(2)琴声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有空气,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3)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音调;空气;声源处.【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18.2022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次声波(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振动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一些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科学家可以用仪器监听到海啸、台风和地震时产生次声波.【解答】解: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它低于人类的听觉下限,我们感知不到;被困人员敲击物体可使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故答案为:次声波;振动.【点评】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会发出次声波,如:海啸、台风和地震以及核弹爆炸,都会发出次声波.19.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在揭开沸水锅的锅盖时,有水珠从锅盖上滴下,这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的.【考点】液化方法及其应用.【分析】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其中降低温度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而压缩体积可以使一部分气体在常温下液化.【解答】解:(1)日常生活中用的液化石油气,因为是在常温下使用的,不可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其液化,所以采用的是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之后贮存在钢罐中.(2)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锅盖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锅盖上,掀开锅盖会看到有水从锅盖上滴下,这是降低温度的方法液化的.故答案为:压缩体积;降低温度.【点评】记住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会辨别生活中的液化现象是采用的哪种方法.20.考生分辨出两位监考老师声音的不同,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教室广播声音比监考老师声音的响度大.【考点】音色;响度.【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归纳法;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三个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通常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音调;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而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解答】解: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考生分辨出两位监考老师声音的不同,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教室广播声音比监考老师声音的响度大.28\n故答案为:音色;响度.【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21.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量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6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4500m,这种方法不能(能/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用公式s=vt算出超声波从发出到接收传播的总路程,除以2即可得到此处海深;(2)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解答】解:(1)v=1500m/s,t=×6s=3s,因为v=,所以此处海水的深度:s=vt=1500m/s×3s=4500m;(2)由于地球与月球之间是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故答案为:4500;不能;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点评】超声波测距离利用的是声波的反射,速度乘以总时间算出的是来回的总路程,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只为总路程的一半,还要注意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2.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大(大/小);真空中的光速为3×108m/s.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片白云,是因为白云对光产生了漫(填“漫”或“镜面”)反射.【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漫反射.【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解答】解:(1)闪电和打雷总是同时发生的,但由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108m/s.(2)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白云,是因为太阳光射到白云上发生了漫反射.故答案为:大;3×108;漫.【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光速与声速的关系、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和漫反射的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23.在苏州地区曾出现过壮观的“日全食”,这个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右图表示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位置示意图,若图中的A表示太阳,则B表示月球.28\n【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当太阳、地球、月亮位于同一直线上,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间时,不透明的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在地球上完全看不到太阳时,便形成日全食.【解答】解:(1)当不透明的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在地球上完全看不到太阳的现象是日全食;(2)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太阳与地球位于两端,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由图示知:B是月球.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月.【点评】本题考查了日食形成的原理、形成日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关系,是一道应用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理解日食与月食形成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24.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B物质是非晶体.晶体的熔点是80℃,在第8min时,这种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表现在图象上,晶体熔化有一段图象是水平的,而非晶体是一直上升的.(2)晶体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解答】解:(1)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都是要吸热的,只是在熔化的过程中,晶体温度不变,非晶体一边吸热、一边升温、一边熔化;由图象可知:A物质是达到一定的温度才熔化的,且要吸热,但温度不变,为晶体.物质从一开始加热,温度就不断地升高,是非晶体;(2)图象中变化曲线呈水平方向的线段,就是晶体的熔化过程,它对应的纵坐标的值80℃,就是晶体的熔点,(3)从图中可知,该物质从第5分钟开始熔化,到第10分钟完全熔化完,因此在第8min时,这种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故答案为:B;80;固液共存.【点评】观察物质熔化的图象时,要学会分析关键的时间点和温度点,从而判断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进而确定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以及物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三、解答题(每图2分,每空1分,共46分)25.(1)请在图(甲)中作出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28\n(3)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成30°,如图(丙),请画出入射光线、法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才能够看到物体,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进行解答;(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3)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解:(1)由眼睛和小孔的上边缘可以确定看到的物体的最上面的部分,由眼睛和小孔的下边缘可以确定看到的物体的最下面的部分,两者之间即为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如图所示:(2)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3)由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首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法线与界面垂直(虚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的作图能力,有一定的难度.26.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8\n(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将微小振动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考点】声音的产生;物理学方法.【专题】实验题.【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1)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用小球被弹开的角度表示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方法是转换法.【解答】解:(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将微小振动放大,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故答案为:(1)乒乓球被弹起;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转换法【点评】解决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声音的产生条件和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掌握如何利用转换法研究物理实验中不易观察到的一些实验现象.27.如图所示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煤油<﹣30>150酒精﹣11778(1)为完成实验,上表中的数据表明,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煤油.(2)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先调整固定A(选填:“A”或“B”)铁圈的位置,再固定B的位置.使实验时能用酒精灯的外焰(选填:“外焰”、“内焰”或“焰心”)加热,且温度计的玻璃泡又能与水充分接触.图1中甲、乙所示是水中一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化情况,那么水沸腾时,气泡上升情况的是乙(选填:“甲”或“乙”)图.(3)如下面甲图所示,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变得模糊起来,看不清示数,原因是烧杯中的水先汽化成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又在温度计上放热液化成水雾所致.(4)往烧杯上方加一有孔的纸盖如乙图所示,在水温升高到88℃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第4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其温度值为96℃,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98℃.时间/min012345678温度/℃8890929497989898(5)根据表中数据,在丁图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6)由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28\n【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探究题.【分析】(1)要观察水的沸腾实验,选用温度计的测温物质的沸点应该高于水的沸点;(2)酒精灯加热物体时,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较高;掌握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3)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吸热;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放热;(4)掌握水沸腾时的特点,知道水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而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5)在画水的沸腾图象时,首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描点,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6)沸点是指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沸点不变.【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煤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所以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煤油;(2)由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比较高,所以酒精灯是用外焰来加热的,组装器材时,通过调整铁圈的位置保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来加热,故先调整固定A,再调整固定B的位置,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图1中甲、乙所示是水中一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化情况,甲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乙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3)如下面甲图所示,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变得模糊起来,看不清示数,原因是烧杯中的水先汽化成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了温度较低的温度计,又在温度计上放热液化成水雾所致.(4)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第4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其温度值96℃;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加热到第6min、7min、8min时,水的温度为98℃保持不变,所以水的沸点应为98℃;(5)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温度,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28\n(6)从图象可以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98℃不变.故答案为:(1)煤油;(2)A;B;外焰;玻璃泡;乙;(3)水蒸气;(4)96;98;(5)答案如上图;(6)不变.【点评】此题是观察水的沸腾,要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所以要会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同时考查了水沸腾的条件及特点,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要不断吸热.要知道水在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在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在用描点法画图象时,一定要仔细认真.28.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4)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5)图乙是小明同学经过本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接着连接了像与物的对应点,发现连线与镜面是垂直的关系,然后又分别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请问小明同学能否得出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答:不能,理由是:进行一次实验得出的结果存在偶然性,要多次实验.(6)若现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探究题;实验分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实验中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2)实验时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像一侧的代替物体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8\n(3)实验时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和物体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则无法使蜡烛B与像完全重合.(4)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5)用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时,一定要有多次实验,有多组实验数据,总结的实验结论才具有普遍性.(6)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玻璃板越厚,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远,使实验复杂化;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近,近似认为是一个,实验会比较简单.【解答】解:(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玻璃板是透明的,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时,蜡烛B的位置便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从而确定像的位置;(3)无法让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能是实验时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与物体不在同一水平面上.(4)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因为平面镜成虚像,虚像不能承接虚像.(5)只有一次实验,总结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小明同学不能得出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结论.(6)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近,近似认为是一个像,实验会比较简单,所以实验时,玻璃板越薄越好,则应该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如果选择厚的玻璃板,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远,实验时会看到两个像.故答案为:(1)大小;(2)像的位置;(3)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4)不能;虚;(5)不能;进行一次实验得出的结果存在偶然性,要多次实验;(6)2.【点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值得我们关注.29.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海若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光源(激光笔等).(2)海若按如图1所示方式开始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了两条光线,她想把这两条光线的传播路径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她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沿光路用铅笔相隔一定距离在纸板上各打两个点,再过两点用直尺、铅笔将光的路径画在纸板上.(3)改变入射角,继续保留光的传播路径,最后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应该怎样做呢?实验时给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编号.28\n(4)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5)海若将一缺角的纸板按如图2所示方式放置,让光沿直线AO入射,接着她以ON为轴旋转缺角纸板,发现无论缺角纸板旋转到哪个角度,反射光都只出现在入射光所在的纸板上,在缺角纸板上没有显示出反射光.这一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应用题;实验题;压轴题.【分析】(1)验证光的反射定律,需要用到光源、平面镜、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2)先用铅笔在光的传播路线上打两个点,再用铅笔连接起来即可;(3)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编号即可解决无法区分的问题;(4)实验过程中法线要与平面镜垂直;如果不垂直,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5)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解答】解:(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光源(激光笔等);(2)方法:沿光路用铅笔相隔一定距离时在纸板上各打两个点,再过两点用直尺、铅笔将光的路径画在纸板上(两点确定直线);(3)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给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编号;(4)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5)这一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故答案为:(1)光源(激光笔等);(2)沿光路用铅笔相隔一定距离在纸板上各打两个点,再过两点用直尺、铅笔将光的路径画在纸板上;(3)实验时给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编号;(4)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5)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的有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应对能力,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30.小华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后,动手制作简易的针孔相机,他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如图甲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针孔相机制作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2)小华用针孔相机观察校园内旗杆顶上的国旗,如图乙所示.则她在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国旗的形状是图丙中的A(3)小华把针孔相机靠近旗杆顶上的国旗进行观察,则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的国旗的像变大(变大/变小/不变).(4)若将针孔相机的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再用它看窗外景物,则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的像的形状不变(改变/不变),说明小孔的形状不影响(影响/不影响)像的形状.28\n【考点】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针孔相机”成像实际上就是小孔成像,它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倒立的含义是指上下、左右均相反;(3)像的大小与物到孔的距离、孔到薄膜的距离有关;孔到薄膜的距离一定时,物到孔的距离越小,所成的像越大;反之,所成的像越小;(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形状和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解答】解:(1)沿直线传播的光经过小孔后在后面的薄膜上成像,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物体上部发出或反射的光经小孔后射到薄膜的下部,物体下部发出或反射的光经小孔后射到薄膜的上部,左面的光线射到右面,所成像上下和左右均相反;所以看到国旗的像应为A图;(3)小华把针孔相机靠近旗杆顶上的国旗,国旗与小孔间的距离逐渐变小,所以成的像变大;(4)孔的形状不同,但所成的像相同,所以若将针孔相机的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再用它看窗外景物,则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的像的形状不变,说明小孔的形状不影响像的形状.故答案为:(1)光的直线传播;(2)A;(3)变大;(4)不变;不影响.【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和像的特点,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与像距与物距的大小关系决定,属于基础知识,应当掌握.3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防冻液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防冻液含量/%30405060708090混合液的凝固点/℃﹣17﹣28﹣37﹣49﹣48﹣46﹣28混合液的沸点/℃103104107111117124141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故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28\n(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D;沸点变化的情况是A.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B.A.30%B.40%C.60%D.90%(3)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且由图象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120℃.(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升高(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考点】熔点和凝固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观察表中数据得出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2)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判断出混合液凝固点的大致范围,再由表中数据找出合适的防冻液.(3)利用描点法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以找出当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4)长时间使用后,混合液中的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使混合液的沸点升高.【解答】解:(1)观察表中数据得出,当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时,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沸点变化特点是逐渐升高;(2)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由于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则混合液的凝固点约为﹣30~﹣25℃,由表中数据可知选择40%和90%的防冻液,而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所以选择40%的防冻液较为合适;(3)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28\n由图象可以找出当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为120℃.(4)与原来相比,水箱内的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使混合液的沸点升高.故答案为:(1)D;A;(2)B;(3)见上图;120;(4)升高.【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水的凝固点的了解和掌握,会从图象中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32.当我们向暖水壶内倒开水时,能听到从壶内发出的声音,天翔同学对此作了专门的探究.(1)刚开始,瓶内传出低沉的轰鸣声,随着水越来越多,声音逐渐变得尖厉.请你用专业的物理语言来描述这个现象:随着瓶内水的增多,声音的音调越来越高.(2)天翔想:这个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发出来的呢?他猜想,可能是水从高处落下时冲击瓶内水引起振动而产生的,也可能是水的振动引起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你认为还有其它的可能吗?请把你认为可能的原因填在后面的空格处暖水壶的瓶壁振动发声(只填一种可能).【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压轴题;答案开放型.【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2)声音的产生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关键是什么物体振动.【解答】解:(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随着水越来越多,声音逐渐变得尖厉.说明是声音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越来越高.(2)我们向暖水壶内倒开水时,能听到从壶内发出的声音,而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除瓶内空气柱振动外,还有可能振动的是:瓶壁、水下落时与空气摩擦引起空气振动、下落过程中水的振动等.故答案为:(1)音调越来越高.(2)暖水壶的瓶壁振动发声(答案不唯一).【点评】判断声音的音调和响度,首先明确振动的物体,看振动的快慢来判断音调的高低,看振动的幅度来判断响度的大小.28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青云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沪教版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22届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苏科版
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苏科版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22届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苏科版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苏科版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苏科版
江苏省泰州二中附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苏科版
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苏科版
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2022届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苏科版
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人教新目标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2-08-25 12:49:15
页数:28
价格:¥3
大小:732.7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