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青云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沪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青云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B.酒精挥发C.火柴燃烧D.铁器生锈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天然气用作燃料C.液氮用作冷冻剂D.银用于制作导线 3.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B.C.D. 4.栀子花开,香气四溢,此现象说明(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 5.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铜B.二氧化碳C.金刚石D.氯化钠 6.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OB.SiC.AlD.Fe 7.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C2H5OH)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B.K2Cr2O7属于氧化物C.C2H5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D.C2H5O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5:1 8.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的是(  )A.02﹣﹣﹣氧离子B.3H﹣﹣3个氢元素C.Fe304﹣﹣四氧化三铁D.2N2﹣﹣2个氮气分子 \n9.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A碘酒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B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着C气体受热膨胀温度升高,分子自身体积增大D固体碘受热升华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A.AB.BC.CD.D 10.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和3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4B.26C.30D.56 11.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B.C.D. 1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是纯净物B.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排放到江河中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C.水能够溶解所有的物质D.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人体健康 13.学习化学以后,我们对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一种氧化物B.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C.电解水时在负极得到氢气D.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B.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21%C.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D.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15.“东方之星”沉船事故救援时,潜水员钢瓶中携带的气体是(  )A.水蒸气B.二氧化碳C.氮气D.氧气 16.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锰是反应物B.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相同C.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可用带火星的木炭检验氧气 17.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nA.B.C.D. 18.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 19.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  )A.CH4+2O2CO2+2H2OB.3Fe+2CO2Fe3O4C.NaOH+HCl═NaCl+H2OD.H2CO3═CO2↑+H2O 20.下列液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盐水B.碘酒C.液氢D.矿泉水 21.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B.C.D. 22.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A.氧气和氮气﹣﹣观察颜色B.铁粉和炭粉﹣﹣用磁铁C.氧气和二氧化碳一﹣带火星的木条\nD.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 23.对能量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能源汽车不需要任何能量B.只有化学变化才有能量的转化C.燃烧,只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24.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是我国为解决下列哪种情况而实施的项目(  )A.幼儿及青少年的佝偻病B.甲状腺肿大C.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D.缺铁性贫血 25.绿色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即原子利用率为100%.由C2H4(乙烯)合成C4H8O2(乙酸乙酯)的过程中,为使原子利用率达到100%,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加入的物质是(  )A.CH3COOHB.H2O和CO2C.O2和H2OD.O2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①三个硅原子      ②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      ③2个钠离子      ④标出碳酸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⑤2个氢分子      ⑥氧化汞      . 27.完成下列反应的反应表达式(用化学式表示),并回答有关问题.(1)通电分解水: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反应类型).(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生成的物质都属于      (填物质类别).(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燃烧的镁条应用      夹持.(4)久置的石灰水瓶内壁出现一层白膜:      ,实验室中可用      来洗.(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 28.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A中x=      ;A粒子的化学式是      .(2)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粒子的名称是      .(3)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表示离子的是      (填字母代号).\n 29.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图3﹣12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1)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2)写出11号和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3)同一周期(横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具有共同的特点是      (任写一点). 30.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甲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丁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则:甲的单质是      ;乙元素是      ;乙和丙形成的化合物是      ;丁的离子符号为      . 3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各医药部门暂停使用和销售含PPA成分的康泰克等多种抗感冒药,PPA(苯丙醇胺)的化学式为C9H13NO,该物质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一个PPA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2.实验室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化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上图中仪器的名称:甲      ,乙      ,丙      ,丁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      (填标号),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用化学式表示)      .用充满水的装置C收集氧气,则氧气需从      (填“a”或“b”)端通入.(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表达式(用化学式表示)      .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木条应放在      (填“a”或“b”)端,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是      .(4)用上述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蒸发的操作训练.\n①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中      (填标号)装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②取上述少量滤液进行蒸发实验,蒸发过程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33.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条件有重要意义.(1)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实验30%双氧水的质量(g)加入的水的体积(mL)二氧化锰质量(g)收集时间(s)11040520022030510033020      67①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图1中的      (选填编号).②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③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      g.④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      .(2)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选择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      ,同学分析原因后,采用了      法收集气体,再检验,证明加热双氧水也可产生氧气.  \n2022-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青云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B.酒精挥发C.火柴燃烧D.铁器生锈【考点】物理变化的特点.【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B、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D、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错.故选:B【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天然气用作燃料C.液氮用作冷冻剂D.银用于制作导线【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液氮用于冷冻麻醉,是利用了液氮温度低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银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银具有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3.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nA.B.C.D.【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浓氨水挥发出了氨气,氨气与水结合成氨水,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此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水的过滤以及吸附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4.栀子花开,香气四溢,此现象说明(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栀子花开,香气四溢,是因为栀子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栀子花香.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香气四溢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香气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香气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香气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质量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铜B.二氧化碳C.金刚石D.氯化钠【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n【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OB.SiC.AlD.Fe【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阅读理解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利用识记知识,结合地壳中元素的含有情况的比例进行判断解决即可.【解答】解:根据记忆可知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故选A【点评】此题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 7.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C2H5OH)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B.K2Cr2O7属于氧化物C.C2H5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D.C2H5O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5:1【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重铬酸钾的化学式进行判断.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1个乙醇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7=0,则x=+6价;故选项说法错误.B、K2Cr2O7是由钾、铬、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C、C2H5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5+16=46,故选项说法正确.D、1个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C2H5O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6:1,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n8.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的是(  )A.02﹣﹣﹣氧离子B.3H﹣﹣3个氢元素C.Fe304﹣﹣四氧化三铁D.2N2﹣﹣2个氮气分子【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C、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读作“某化某”,化学式中的下标表示构成这个分子的原子个数,有时不用读,有时为了区分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需要读出化学式中的下角标,如SO2、P2O5等.D、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解答】解: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02﹣可表示氧离子,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H可表示3个氢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C、Fe304从右向左读,读作四氧化三铁,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D、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N2可表示2个氮气分子,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A碘酒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B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着C气体受热膨胀温度升高,分子自身体积增大D固体碘受热升华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A.AB.BC.CD.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微粒的特征分析: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解答】解:A.碘酒中的溶质是碘,碘由碘分子构成,酒精是溶剂,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故正确;B.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正确;C.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故错误;D.碘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故正确.故选C.\n【点评】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变化,大小也不变,改变的是分子间隔,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 10.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和3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4B.26C.30D.56【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解答】解: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一种铁原子,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因此该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故选:B.【点评】对于原子来说: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核内中子数,要熟记这两个等式. 11.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B.C.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熟记规律:阴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据此解答.【解答】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正确;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错误;C、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错误;D、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错误;故选A.【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根据核内质子数确定元素的类别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是纯净物B.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排放到江河中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C.水能够溶解所有的物质D.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人体健康【考点】水的净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纯净物是不含有杂质的物质解答;B、根据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物质解答;C、根据水的溶解作用解答;D、根据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有任何杂质解答.【解答】解:A、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中含有可溶性矿物质,不是纯净物,错误;\nB、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排放到江河中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正确;C、油不能溶解在水中,故水不能够溶解所有的物质,错误;D、蒸馏水中不含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健康,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水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3.学习化学以后,我们对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一种氧化物B.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C.电解水时在负极得到氢气D.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考点】硬水与软水;电解水实验;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水的组成分析;B、根据生活中常用的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分析;C、根据电解水的结论分析;D、根据水的构成分析.【解答】解: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B、煮沸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是生活中常用的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故B正确;C、电解水时在负极得到氢气,正极得到氧气,故C正确;D、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水的组成、构成、电解水实验的结论的知识,属于基本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B.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21%C.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D.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空气中的主要成分考虑;B、根据氮气体积分数是78%考虑;C、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差;D、根据洁净空气中成分考虑.【解答】解: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故A正确;B、氮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约78%,氧气约为21%,故B错;C、PM2.5属于可吸入颗粒,可吸入颗粒是空气污染物监测的项目之一,含量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差,故C错;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A.【点评】判断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根本标准是含有的物质的种类数,与描述无关.空气的成分相对稳定. 15.“东方之星”沉船事故救援时,潜水员钢瓶中携带的气体是(  )A.水蒸气B.二氧化碳C.氮气D.氧气【考点】氧气的用途.\n【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潜水员潜水时需要进行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潜水员潜水时需要进行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潜水员钢瓶中携带的气体是氧气,而不是水蒸气,故选项错误.B、潜水员潜水时需要进行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潜水员钢瓶中携带的气体是氧气,而不是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C、潜水员潜水时需要进行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潜水员钢瓶中携带的气体是氧气,而不是氮气,故选项错误.D、潜水员潜水时需要进行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潜水员钢瓶中携带的气体是氧气,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氧气的重要用途、能供给呼吸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锰是反应物B.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相同C.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可用带火星的木炭检验氧气【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结合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分析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分析收集方法,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检验方法.【解答】解: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中的二氧化锰作为反应条件,是催化剂,故说法错误;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都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故说法正确;C、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说法正确;D、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可以使带火星的木炭复燃用来检验氧气,故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气体正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及氧气的检验方法,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属于基础性的考查. 17.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A.B.C.D.【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n【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及药品的保存方法分析;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C、根据试管使用后的放置方法分析;D、根据滴管使用后的处理方法分析;【解答】解:A、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取用完毕后,要把试剂瓶盖好,故A错误;B、酒精灯用完后,要立即用灯帽盖灭,并稳妥放置,故B错误;C、试管使用完后,要及时清洗并放到试管架上,故C正确;D、胶头滴管用完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了胶头滴管,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用仪器的用途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在进行实验时,应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18.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考点】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各种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分析判断.【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应对准凹液面最低处,而此题采用的是仰视,所以错误.B、瓶塞没有倒扣在桌面上,错误;C、试管中的液体超过了三分之一,错误;D、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在试管正上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仪器及基本实验操作等相关内容.在化学实验操作时,要按照严格的操作规范进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19.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  )A.CH4+2O2CO2+2H2OB.3Fe+2CO2Fe3O4C.NaOH+HCl═NaCl+H2OD.H2CO3═CO2↑+H2O【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n【解答】解:A、CH4+2O2CO2+2H2O,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氧气是单质,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B、3Fe+2CO2Fe3O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C、NaOH+HCl═NaCl+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D、H2CO3═CO2↑+H2O,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下列液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盐水B.碘酒C.液氢D.矿泉水【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食盐水中有食盐、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碘酒中有碘、酒精,因此碘酒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液氢中只有氢分子,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正确;D、矿泉水中有矿物质、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1.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B.C.D.【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只要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如果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n【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含有两种原子,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故A错;B、由图示可知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C、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C错;D、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D错.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22.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A.氧气和氮气﹣﹣观察颜色B.铁粉和炭粉﹣﹣用磁铁C.氧气和二氧化碳一﹣带火星的木条D.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A、根据氧气和氮气的颜色判断;B、根据铁粉能被磁铁吸引分析;C、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分析;D、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分析.【解答】解:A、氧气和氮气都是无色的气体,因此观察颜色不能鉴别;B、铁粉能被磁铁吸引,而碳粉不能,故可以鉴别;C、二氧化碳和氮气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所以伸入燃着的木条均会熄灭,故不能鉴别;D、分别向硬水与软水中滴加肥皂水,泡沫丰富的是软水,浮渣较多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为:A.【点评】鉴别物质时,要通过反应出现不同的现象,根据现象的不同来鉴别物质,方法越简单,现象越明显越好. 23.对能量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能源汽车不需要任何能量B.只有化学变化才有能量的转化C.燃烧,只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发生变化,但总能量不变来解答.【解答】解:A、新能源汽车的驱动需要汽车配备的新能源,需要能量,故A错误;B、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也有能量变化,如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量,故B错误;C、因在燃烧时可能伴随有发光、发热现象,则燃烧中化学能也会转化为光能,故C错误;D、植物光合作用,是利用太阳能来实现化学反应的,则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正确;\n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能量的认识,明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及常见的化学反应及物理过程的能量变化即可解答. 24.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是我国为解决下列哪种情况而实施的项目(  )A.幼儿及青少年的佝偻病B.甲状腺肿大C.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D.缺铁性贫血【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分析】A、根据钙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B、根据碘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C、根据锌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D、根据铁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解答】解:A、幼儿及青少年的佝偻病,与缺少钙元素有关,故A错误;B、甲状腺肿大,与人体缺少碘元素有关,故B错误;C、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与人体缺少锌元素有关,故C错误;D、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是我国为解决缺铁性贫血而实施的项目,故D正确.故选D.【点评】“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对营养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考查也就成了热点之一,特别是它们的分类、存在形式、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25.绿色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即原子利用率为100%.由C2H4(乙烯)合成C4H8O2(乙酸乙酯)的过程中,为使原子利用率达到100%,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加入的物质是(  )A.CH3COOHB.H2O和CO2C.O2和H2OD.O2【考点】绿色化学.【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生活.【分析】由题意知,绿色化学即环境友好型化学,其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根据这一观点,要把一个C2H4分子变成一个C4H8O2分子,还必须增加2个C原子、4个H原子、2个O原子,即原料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4:2,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题意知,绿色化学即环境友好型化学,其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根据这一观点,要把一个C2H4分子变成一个C4H8O2分子,还必须增加2个C原子、4个H原子、2个O原子,即原料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4:2.A.在CH3COOH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4:2,故A正确;B.C02和H2O,其中两种物质里三种原子不论怎样组合也都不能使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4:2,故B错误;C.H2O和O2,这两种物质中H、O的原子个数比不能达到4:2,故C错误;D.一个O2分子和两个C2H4分子变成一个C4H8O2分子,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故D正确.故选AD.\n【点评】本题考查绿色化学的概念,并以此为依据,考查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在化学变化中都保持不变,因此我们要用守恒的观点来解答,注意解本题时一定要读懂题意,再结合所学方可解答.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①三个硅原子 3Si ②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 CO2 ③2个钠离子 2Na+ ④标出碳酸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H2O3 ⑤2个氢分子 2H2 ⑥氧化汞 HgO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①三个硅原子就是在硅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3;②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③2个钠离子就是在钠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2;④碳酸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⑤2个氢分子就是在氢气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2;⑥氧化汞的化学式为HgO;故填:①3Si②CO2③2Na+④H2O3⑤2H2⑥Hg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7.完成下列反应的反应表达式(用化学式表示),并回答有关问题.(1)通电分解水: 2H2O2H2↑+O2↑ ,该反应属于 分解 反应(填反应类型).(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Cu2(OH)2CO3H2O+CO2↑+2CuO ,生成的物质都属于 氧化物 (填物质类别).(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2Mg+O22MgO ,燃烧的镁条应用 坩埚钳 夹持.(4)久置的石灰水瓶内壁出现一层白膜: CO2+Ca(OH)2═CaCO3↓+H2O ,实验室中可用 稀盐酸 来洗.(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Fe3O4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反应类型的判定.\n【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物质的分类;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解答】解:(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H2O+CO2↑+2CuO;生成物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均属于氧化物(合理即可).(3)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燃烧的镁条应用坩埚钳夹持.(4)久置的石灰水瓶内壁出现一层白膜,是因为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故瓶中常形成一层白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碳酸钙难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实验室中可用稀盐酸来洗.(5)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反应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答案为:(1)2H2O2H2↑+O2↑;分解;(2)Cu2(OH)2CO3H2O+CO2↑+2CuO;氧化物;(3)2Mg+O22MgO;坩埚钳;(4)CO2+Ca(OH)2═CaCO3↓+H2O;稀盐酸;(5)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等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配、注、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8.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A中x= 2 ;A粒子的化学式是 S2﹣ .(2)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粒子的名称是 铝原子 .(3)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表示离子的是 AD (填字母代号).\n【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粒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3,为铝原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粒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则x=2;A粒子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2﹣.(2)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3,为铝原子.(3)图中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A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3,为原子;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D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答案为:(1)2;S2﹣;(2)铝原子;(3)A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9.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图3﹣12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1)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写出11号和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NaCl ;(3)同一周期(横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具有共同的特点是 电子层数相同 (任写一点).【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分析;(2)根据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可以写出其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3)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分析.【解答】解:(1)由于元素的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的,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原子序数为11元素为钠元素,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为氯元素,钠为+1价,氯为﹣1价,故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3)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可以看出,同一周期(横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具有共同的特点是电子层数相同等.\n故答案为:(1)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NaCl;(3)电子层数相同.【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0.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甲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丁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则:甲的单质是 N2(或氮气) ;乙元素是 Al(或铝) ;乙和丙形成的化合物是 Al2O3(或氧化铝) ;丁的离子符号为 H+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元素推断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为氮气,占空气总体积的78%;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由高到低顺序为:O、Si、Al、Fe,其中后两种为金属元素;人体中60%以上的是水,水中氧元素含量又近90%,所以人体中氧元素含量50%以上为含量最多的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核内只有1个质子,为H原子;【解答】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为氮气,则甲为氮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则乙元素为铝元素;丙元素是人体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乙和丙形成的化合物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丁为H原子,丁离子的符号为H+;故答案为:N2(或氮气);Al(或铝);Al2O3(或氧化铝);H+【点评】此题是对元素之最的考查,主要是以识记的知识为主,属于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3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各医药部门暂停使用和销售含PPA成分的康泰克等多种抗感冒药,PPA(苯丙醇胺)的化学式为C9H13NO,该物质是由 四 种元素组成的,一个PPA分子中含有 24 个原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51 ,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27:4 ,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9.3%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PPA的化学式的含义、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以及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和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解答】解:由PPA(苯丙醇胺)的化学式为C9H13NO可知,它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1个PPA分子中含有9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共24个原子,相对分子质量=12×9+1×13+14+16=151,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9):16=27:4;其中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00%≈9.3%.故填:四;24;151;27:4;9.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n32.实验室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化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上图中仪器的名称:甲 酒精灯 ,乙 试管 ,丙 烧杯 ,丁 铁架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 A (填标号),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用化学式表示) 2KMnO4K2MnO4+MnO2+O2↑ .用充满水的装置C收集氧气,则氧气需从 a (填“a”或“b”)端通入.(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表达式(用化学式表示) CaCO3+2HCl=CaCl2+H2O+CO2↑ .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木条应放在 a (填“a”或“b”)端,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是 澄清石灰水 .(4)用上述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蒸发的操作训练.①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中 D (填标号)装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作用 .②取上述少量滤液进行蒸发实验,蒸发过程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防止溶液因为局部温度过高而四处飞溅.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烧杯是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木条应放在a端,因为二氧化碳是从b端进入的;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中D装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倾倒时液体溅出;取上述少量滤液进行蒸发实验,蒸发过程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溶液因为局部温度过高而四处飞溅.【解答】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烧杯是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试管;烧杯;铁架台;(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用充满水的装置C收集氧气,则氧气需从短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故答案为:A;2KMnO4K2MnO4+MnO2+O2↑;a;(3)实验室制取CO2\n,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木条应放在a端,因为二氧化碳是从b端进入的;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a;澄清石灰水(4)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中D装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倾倒时液体溅出;取上述少量滤液进行蒸发实验,蒸发过程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溶液因为局部温度过高而四处飞溅;故答案为:D;引流作用;防止溶液因为局部温度过高而四处飞溅【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混合物的分离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33.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条件有重要意义.(1)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实验30%双氧水的质量(g)加入的水的体积(mL)二氧化锰质量(g)收集时间(s)11040520022030510033020 5 67①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图1中的 B (选填编号).②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H2O22H2O+O2↑ .③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 5 g.④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 相同条件下,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选择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 氧气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 ,同学分析原因后,采用了 排水 法收集气体,再检验,证明加热双氧水也可产生氧气.【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氧气的收集方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①根据二氧化锰是固体粉末选择取用装置;②根据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n③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数字结合实验是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数据;④根据数据分析实验结论;(2)根据在加热双氧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水蒸气散出,使收集的氧气不纯及收集纯净气体的方法分析.【解答】解:(1)①二氧化锰是固体粉末,取用时要用药匙;故填:B;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方程式是:2H2O22H2O+O2↑;③实验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所以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5g;故填:5;④通过实验中的数据可知,在相同的条件下,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填:相同条件下,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2)在加热双氧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水蒸气散出,使收集的氧气不纯,所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为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氧气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排水.【点评】本题考查药品的取用、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考查的范围较大,需要同学们细心分析解答.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0:10:16 页数:24
价格:¥3 大小:322.1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