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成都市2022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2

2/32

剩余3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60分)1.现代生活中,人们出行的代步工具多种多样,消耗的能量类型各不相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普通汽车消耗的能量类型分别是①生物质能②核能③电能④太阳能⑤化学能(  )A.①④⑤B.①③⑤C.①②③D.①③④ 2.核电站遭破坏,会造成放射性物质I和Cs向外界泄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每个Cs含有82个中子B.CsOH的碱性比KOH的强C.HI的还原性比HF的强D.KIO3是碘的最高价含氧酸的盐 3.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是副族元素B.它是第六周期元素C.它的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D.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89个中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D.氦分子中含有共价键 5.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32-\nA.NH4Cl的电子式:B.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C.氟化钠的电子式:D.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B.ⅥA族元素中氢化物最稳定的其沸点一定最高C.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化合物D.短周期中,同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少 7.室温时,将同种规格的铝片分别投入下列物质中,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0.1mol/L盐酸15mLB.0.2mol/L盐酸12mLC.0.15mol/L硫酸8mLD.18mol/L硫酸15mL 8.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当达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08mol/L,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c1:c2=1:3(若c1大于0)B.当4v(X)正=v(Y)逆时,该反应还在向正反应方向建立平衡C.c1=0.04D.0≤c2≤0.42 9.能说明元素X的气态原子得电子能力比元素Y的气态原子得电子能力强的事实是(  )A.元素周期表中X位于Y的上一周期B.X的含氧酸的酸性强于Y的含氧酸的酸性C.将H2X、HY分别加热至500℃,只有HY发生分解-32-\nD.X与Y同主族,相同温度时,二者的单质与铜反应分别生成Cu2XCuY 10.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能量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 1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B.用铜片做阳极,铁片做阴极,电解氯化铜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铜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12.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X通过共用三对电子形成X2分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XZ3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含氧酸都是强酸C.常温下,Z单质可与Y的氢化物发生置换反应D.一定条件下,X2与Al反应得到AlX 13.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ⅡA族元素有铍、镁、钙、锶、钡、镭,钙与水反应较剧烈,下列关于锶单质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将颗粒状锶单质放入水中,反应剧烈,生成大量的气体,气体燃烧且发生轻微爆炸B.颗粒状锶单质与稀硫酸反应,反应现象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C.锶在纯氧中可以燃烧,燃烧产物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物为强碱D.锶在纯净氮气中可以燃烧,燃烧产物与水反应可以放出气体 -32-\n14.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同主族,B与D同主族,A、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D的最高价氧化物中,B、D与氧原子形成离子键B.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A<B<C<DC.D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3周期第IV族D.一定条件下,B单质能置换出D单质,C单质能置换出A单质 15.X、Y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mXa+与nYb﹣得,m+a=n﹣bB.X2﹣还原性一定大于Y﹣的还原性C.X、Y一定不是同一周期D.若原子半径X>Y,则气体的稳定性:HmX>HnY 16.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Zn﹣2e﹣+2OH﹣═Zn(OH)2B.该原电池,Zn作正极,可用石墨等作负极C.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K2FeO4被氧化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17.一定条件下,在某恒容容器中充人N2和H2,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达到平衡.当某一条件改变时原平衡被破坏,反应一段时间后又建立起新的平衡,下列条件改变符合图中变化的是(  )-32-\nA.充入氮气同时分离出氨B.升高温度C.减小压强D.增大压强 18.查处酒后驾驶采用的“便携式乙醇测量仪”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在酸性环境中,理论上乙醇可以被完全氧化为CO2,但实际乙醇被氧化为X,其中一个电极的反应式为:CH3CH2OH﹣2e﹣→X+2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池内部H+由正极向负极移动B.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C.乙醇在正极发生反应,电子经过外电路流向负极D.电池总反应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19.一定温度下,1molX和nmolY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Y(g)⇌2Z(g)+M(s),5min后达到平衡,此时生成2a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用M表示此反应速率是0.1amol•(L•min)﹣1C.用X表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是(0.1﹣0.2a)mol•(L•min)﹣1D.其他条件不变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lmolX,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20.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里加入一定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并建立平衡:A(g)+2B(g)⇌C(g)+2D(g)测得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是:c(A)=0.3mol/L,c(B)=0.2mol/L,c(C)=0.15mol/L.最初向容器里加入A的物质的量是(  )A.0.5molB.0.8molC.0.9molD.1.2mol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21.遭遇冰雪灾害时,常使用一种融雪剂,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Y均为元素周期表前20号元素,X的阳离子和Y的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molXY2中含有54mol电子.(1)XY2的化学式是      ,电子式是      .-32-\n(2)D、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与Y相邻,则D的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是      .用一个置换反应证明D、Y的非金属性强弱      (写化学反应方程式).D与E和氧原子各一个能形成结构类似于CO2的三原子分子,且每个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该分子的化学式为      .(3)W是与D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Z是第三周期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其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反应时可以得到两种产物:不加热时生成      ,其电子式为:      .加热时生成      ,其化学键类型为      . 22.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氧化还原反应:2KMnO4+10FeSO4+8H2SO4═2MnSO4+5Fe2(SO4)3+K2SO4+8H2O设计如下原电池,其中甲、乙两烧杯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1,盐桥中装有饱和K2SO4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发生氧化反应的烧杯是      (填“甲”或“乙”).(2)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从      到      (填“a”或“b”).(3)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SO42﹣移向      (填“甲”或“乙”)烧杯.(4)甲烧杯中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23.士兵在野外加热食物时通常采用“无焰食物加热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镁粉、铁粉、氯化钠粉末,使用时加入水与其中的镁反应放出热量.下面是在室温下对该产品的两个探究实验:【实验I】向加有等量水的三个相同隔热容器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物质,结果参见图l.①1.0mol镁条、0.10mol铁粉、0.10mol氯化钠粉末;②将1.0mol镁条剪成100份、0.10mol铁粉、0.10mol氯化钠粉末;③1.0mol镁粉、0.10mol铁粉、0.10mol氯化钠粉末.-32-\n【实验2】向加有100mL水的多个相同隔热容器中分别加入由0.10mol镁粉、0.50mol铁粉及不同量的氯化钠粉末组成的混合物,不断搅拌,第15min时记录温度升高的幅度,参见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l证实了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与      有关.(2)实验2中当NaCl的用量大于0.125mol时,实验就无须再做的原因是      (填字母).A.加入更多的NaCl不再增加反应速率B.加入NaCl反而会降低反应速率C.已达到沸点不再有温度变化D.需要加入更多的铁粉来提高温度(3)如果在实验2中加入了0.060mol的NaCl,则第15min时混合物的温度最接近于      (填字母).A.34℃B.42℃C.50℃D.62℃(4)铁粉、NaCl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      . 24.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时间(s)012345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1)已知:只升高温度,NO2的含量减小,则该正反应方向是      热反应.(2)如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      .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NO2)=2v(O2)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32-\nc.v(逆)(NO)=2v(正)(O2)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e.c(NO):c(NO2):c(O2)=2:1:2f.反应物不再转化为生成物g.混合气体颜色不再改变(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及时分离除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c.增大O2的浓度d.选择高效催化剂.  -32-\n2022-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60分)1.现代生活中,人们出行的代步工具多种多样,消耗的能量类型各不相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普通汽车消耗的能量类型分别是①生物质能②核能③电能④太阳能⑤化学能(  )A.①④⑤B.①③⑤C.①②③D.①③④【考点】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分析】找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普通汽车运行时对应的能量转化情况即可,自行车要人力,需要消耗体内的生物能;电动车要充电,消耗电能;汽车要燃烧汽油,消耗化学能,据此解题.【解答】解:自行车要人力,需要消耗体内的生物能,选①;电动车要充电,消耗电能,选③;汽车要燃烧汽油,消耗化学能,选⑤;故选B.【点评】本题能量的转化,关键是明确三种交通工具中的能量转化情况,题目比较简单. 2.核电站遭破坏,会造成放射性物质I和Cs向外界泄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每个Cs含有82个中子B.CsOH的碱性比KOH的强C.HI的还原性比HF的强D.KIO3是碘的最高价含氧酸的盐【考点】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A.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据此计算判断;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32-\nD.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其族序数(O、F除外).【解答】解:A.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则每个13755Cs含有的中子为137﹣55=82,故A正确;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Cs>K,则CsOH的碱性比KOH的强,故B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F>I,则还原性:HI>HF,故C正确;D.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其族序数(O、F除外),I属于第VIIA族元素,其最高正价为+7价,则KIO3不是碘的最高价含氧酸的盐,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律、最高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等,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3.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是副族元素B.它是第六周期元素C.它的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D.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89个中子【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A、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B、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C、根据核外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D、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质量数不同;【解答】解:A、因核外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为63,用质子数分别减去各周期所含有的元素种类,63﹣2﹣8﹣8﹣18﹣18=9,显然其属于第六周期,从左到右的第9种,而第六周期中包含镧系,所以它应属于副族,故A正确;-32-\nB、因核外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为63,用质子数分别减去各周期所含有的元素种类,63﹣2﹣8﹣8﹣18﹣18=9,显然其属于第六周期,从左到右的第9种,而第六周期中包含镧系,所以它应属于副族,故B正确;C、核外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故C正确;D、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质量数不同,不能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代表某种核素的质量数,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需要掌握根据原子序数推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这是解题的关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D.氦分子中含有共价键【考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而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非金属单质中含有共价键,如为零族元素,则不含共价键,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也可能为非金属性单质,另外离子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故A错误;B.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可为非金属单质,也可能为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故C正确;D.氦分子为单原子分子,不含共价键,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键的分类和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5.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32-\nA.NH4Cl的电子式:B.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C.氟化钠的电子式:D.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A.氯离子需要标出其最外层的8个电子;B.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不存在阴阳离子;C.氟化钠为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需要标出所带电荷,D.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17,最外层为7个电子.【解答】解:A.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铵根离子和氯离子都需要标出所带电荷及最外层电子,氯化铵的电子式为:,故A错误;B.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氢原子与氯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故B错误;C.氟化钠为离子化合物,钠离子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氟离子需要标出最外层电子及所带电荷,其电子式为:,故C正确;D.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都是17,其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电子式的概念及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试题培养了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2-\nA.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B.ⅥA族元素中氢化物最稳定的其沸点一定最高C.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化合物D.短周期中,同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少【考点】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A、根据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判断;B、根据ⅥA族元素中O元素的非金属性分析;C、根据铵盐的组成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判断;D、同一周期中金属离子比非金属离子少一个电子层,半径较非金属离子半径小.【解答】解: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第ⅠA族中的H元素的金属性较弱,小于第ⅡA族中的Mg元素的金属性,故A错误;B、ⅥA族元素中O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氢化物最稳定,含有氢键,沸点最高,故B正确;C、铵盐的组成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故C错误;D、同周期的金属元素失电子变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得电子变成阴离子,金属离子比非金属离子少一个电子层,所以同周期的阴离子半径肯定大于阳离子半径,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易错点为D,注意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半径区别. 7.室温时,将同种规格的铝片分别投入下列物质中,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0.1mol/L盐酸15mLB.0.2mol/L盐酸12mLC.0.15mol/L硫酸8mLD.18mol/L硫酸15mL【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铝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不能生成氢气,与硝酸反应生成NO等气体,与其它酸反应本质为2Al+6H+=2Al3++3H2↑,反应开始H+浓度越大,反应越快.【解答】解:铝与浓硫酸在常温下发生钝化反应,不生成氢气;A、B和C相比较,C中c(H+)较大,反应速率较大,-32-\n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为高考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浓硫酸与铁发生钝化反应的性质,为易错点. 8.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当达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08mol/L,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c1:c2=1:3(若c1大于0)B.当4v(X)正=v(Y)逆时,该反应还在向正反应方向建立平衡C.c1=0.04D.0≤c2≤0.42【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极端假设法;化学平衡专题;化学平衡计算.【分析】A.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X、Y的化学计量数为1:3,平衡时浓度为1:3,则起始X、Y的起始浓度为1:3;B.Y的生成速率,表示逆反应速率,Z的生成速率表示正反应速率,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C.应向正反应进行建立平衡,X起始浓度最大,反应向逆反应进行建立平衡,X起始浓度最小,结合极限法计算;D.应向正反应进行建立平衡,Y起始浓度最大,反应向逆反应进行建立平衡,Y起始浓度最小,结合极限法计算.【解答】解:A.X、Y的化学计量数为1:3,所以X、Y的浓度变化之比为1:3,平衡时浓度为1:3,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则起始X、Y的起始浓度为(1+1):(3+3)=1:3,故A正确;B.当v(X)正:v(Y)逆=3:2时,反应到达平衡状态,当4v(X)正=v(Y)逆时,v(X)正:v(Y)逆=1:4=3:12,故逆反应速率较大,该反应还在向逆反应方向建立平衡,故B错误;C.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建立平衡,X起始浓度最大,将Z极限法转化为左边,结合X(g)+3Y(g)⇌2Z(g)可知,X的浓度变化为0.04mol/L,故X的极大值为0.1mol/L+0.04mol/L=0.14mol/L,-32-\n若反应向逆反应进行建立平衡,X起始浓度最小,将X、Y极限法转化为右边,结合X(g)+3Y(g)⇌2Z(g)可知,X、Y无剩余,故X的极小值为0,故X的起始浓度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mol•L,故C正确;D.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建立平衡,Y起始浓度最大,将Z极限法转化为左边,结合X(g)+3Y(g)⇌2Z(g)可知,Y的浓度变化为0.08mol/L×=0.12mol/L,故Y的极大值为0.3mol/L+0.12mol/L=0.42mol/L,若反应向逆反应进行建立平衡,Y起始浓度最小,将X、Y极限法转化为右边,结合X(g)+3Y(g)⇌2Z(g)可知,X、Y无剩余,故Y的极小值为0,故Y的起始浓度c1的取值范围为0<c2<0.42mol•L,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难度中等,理解可逆反应的不完全性与平衡建立途径,注意极限法在平衡判断中的运用. 9.能说明元素X的气态原子得电子能力比元素Y的气态原子得电子能力强的事实是(  )A.元素周期表中X位于Y的上一周期B.X的含氧酸的酸性强于Y的含氧酸的酸性C.将H2X、HY分别加热至500℃,只有HY发生分解D.X与Y同主族,相同温度时,二者的单质与铜反应分别生成Cu2XCuY【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分析】A.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不是同主族则不一定;B.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不一定;C.分解温度越高,氢化物越稳定,中心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D.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态Cu的化合物的元素非金属性更强.【解答】解:A.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不是同主族则不一定,如非金属性:S>C,故A错误;B.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不一定,如酸性:碳酸>HClO,故B错误;C.加热H2X、HY至500℃,只有HY发生分解,说明HX更稳定,X元素的非金属性更强,故C正确;-32-\nD.单质与铜反应分别生成Cu2X和CuY,Y单质与铜反应得到高价态Cu,则Y的非金属性更强,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非金属性强弱比较规律,难度中等,注意归纳总结非金属性强弱比较规律: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的酸性强弱、离子的还原性强弱、氢化物的稳定性、反应的难易程度等来判断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强弱等. 10.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能量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则X、Y的总能量小于M、N的总能量,吸热反应的反应条件不一定需要加热,且该反应中断裂化学键吸收的热量大于生成键释放的能量.【解答】解:A.由吸热反应,则X、Y的总能量小于M、N的总能量,但无法确定X与M,故A错误;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该反应可能需要加热,也可能不需要加热,故B错误;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断裂化学键吸收的热量大于生成键释放的能量,故C错误;D.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则X、Y的总能量低于M、N的总能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吸热反应,明确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及利用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方法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B.用铜片做阳极,铁片做阴极,电解氯化铜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铜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32-\n【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铜、铁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正极上氢离子放电;B.活泼金属作阳极,阳极上金属失电子;C.铜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D.构成原电池能加快较活泼金属的腐蚀速率.【解答】解:A.铜、铁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铁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铜电极上出现气泡,故A正确;B.铜是活泼金属,铜作电解池阳极时,阳极上铜失电子生成铜离子,阴极上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所以铁片出现一层铜,故B正确;C.铜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所以不能析出铁,故C错误;D.锌和铜离子反应生成铜,锌、铜和盐酸构成原电池,锌作负极,作原电池负极的金属促进被腐蚀速率,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难度不大,易错选项是C,注意铁能置换出铜,但铜和氯化铁反应不生成铁,为易错点. 12.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X通过共用三对电子形成X2分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XZ3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含氧酸都是强酸C.常温下,Z单质可与Y的氢化物发生置换反应D.一定条件下,X2与Al反应得到AlX【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32-\n【分析】X、Y、Z是短周期元素,X通过共用三对电子形成X2分子,则X为氮元素,根据X、Y、Z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可知,Y为硫元素,Z为氯元素,结合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分析解答.【解答】解:X、Y、Z是短周期元素,X通过共用三对电子形成X2分子,则X为氮元素,根据X、Y、Z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可知,Y为硫元素,Z为氯元素.A.化合物NCl3中,N原子形成3个N﹣Cl键,N原子、Cl原子都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故A正确;B.硫元素形成的亚硫酸,氯元素形成的次氯酸,都属于弱酸,故B错误;C.氯气有强氧化性,能与硫化氢发生反应:Cl2+H2S=2HCl+S↓,属于置换反应,故C正确;D.氮元素核外有5个电子,非金属性强,一定条件下,N2与Al反应得到AlN,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位置结构及性质的应用、元素化合物知识,确定X是关键,明确短周期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来推断,难度中等. 13.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ⅡA族元素有铍、镁、钙、锶、钡、镭,钙与水反应较剧烈,下列关于锶单质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将颗粒状锶单质放入水中,反应剧烈,生成大量的气体,气体燃烧且发生轻微爆炸B.颗粒状锶单质与稀硫酸反应,反应现象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C.锶在纯氧中可以燃烧,燃烧产物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物为强碱D.锶在纯净氮气中可以燃烧,燃烧产物与水反应可以放出气体【考点】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分析】第ⅡA族元素有铍、镁、钙、锶、钡、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锶在纯净氮气中可以燃烧生成氮化锶,氮化锶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据此分析.【解答】解:A.锶的活泼性大于钙,所以与水反应更剧烈,则将颗粒状锶单质放入水中,反应剧烈,生成大量的气体,气体燃烧且发生轻微爆炸,故A正确;B.金属的活泼性:Sr>Ca>Na,则颗粒状锶单质与稀硫酸反应,反应现象比钠与水反应剧烈,故B错误;C.锶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碱,则锶在纯氧中可以燃烧,燃烧产物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物为强碱,故C正确;-32-\nD.锶在纯净氮气中可以燃烧生成氮化锶,氮化锶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所以锶在氮气中燃烧产物与水反应可以放出气体,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侧重于同主族元素性质的考查,注意把握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题目难度不大. 14.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同主族,B与D同主族,A、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D的最高价氧化物中,B、D与氧原子形成离子键B.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A<B<C<DC.D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3周期第IV族D.一定条件下,B单质能置换出D单质,C单质能置换出A单质【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分析】A与C同主族,A、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设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若B为第二周期元素,则2x=2,x=1,则A为H,B与D同主族,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B为C,C为Na,D为Si,它们的核电荷数1+6+11+14=32,符合题意;若B为第三周元素,则2x=8,x=4,A为碳,C为硅,B和D找不出符合题意的元素,A、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中都只存在共价键;B、利用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在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在减小来分析;C、根据D为硅,利用电子排布来分析其位置;D、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硅能发生反应,常温下钠与水反应.【解答】解:A与C同主族,A、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设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若B为第二周期元素,则2x=2,x=1,则A为H,B与D同主族,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B为C,C为Na,D为Si,它们的核电荷数1+6+11+14=32,符合题意;A、B为C,其最高价氧化物为二氧化碳,D为Si,其最高价氧化物为二氧化硅,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都存在共价键,不存在离子键,故A错误;-32-\nB、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在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在减小,则半径关系为:C>D>B>A,故B错误;C、D为Si元素,因硅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在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第ⅣA族,故C错误;D、根据反应C+SiO2Si+2CO↑、2Na+2H20═2NaOH+H2↑可知,即B单质能置换出D单质,C单质能置换出A单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利用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来分析解答问题,推断元素是解答本题的难点,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假设和验证的方法来解答. 15.X、Y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mXa+与nYb﹣得,m+a=n﹣bB.X2﹣还原性一定大于Y﹣的还原性C.X、Y一定不是同一周期D.若原子半径X>Y,则气体的稳定性:HmX>HnY【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A.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核外电子数相同;B.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Y位于同周期,为非金属元素,原子序数越大的非金属性强,对应离子的还原性弱;C.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Y均为阴离子、或均为阳离子在同一周期,否则不在同一周期;D.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的原子半径大于Y,X可能为金属.【解答】解:A.由mXa+与nYb﹣,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m﹣a=n+b,故A错误;B.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Y位于同周期,为非金属元素,Y的原子序数大,则X2﹣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故B正确;C.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Y均为阴离子、或均为阳离子在同一周期,若一个为阳离子一个为阴离子,则一定不在同一周期,故C错误;-32-\nD.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的原子半径大于Y,X可能为金属,则不存在气态氢化物,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明确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解本题关键,注意X、Y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题目难度不大. 16.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Zn﹣2e﹣+2OH﹣═Zn(OH)2B.该原电池,Zn作正极,可用石墨等作负极C.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K2FeO4被氧化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根据电池总反应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可知,放电时,Zn被氧化,应为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3Zn﹣6e﹣+6OH﹣═3Zn(OH)2,K2FeO4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FeO42﹣+6e﹣+8H2O═2Fe(OH)3+10OH﹣,结合电极反应式解答该题.【解答】解:A.K2FeO4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Fe(OH)3,电极反应式为2FeO42﹣+6e﹣+8H2O═2Fe(OH)3+10OH﹣,故A错误;B.Zn被氧化生成Zn(OH)2,应为负极,故B错误;C.放电时,Fe化合价由+6价降低为+3价,则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K2FeO4被还原,故C错误;D.放电时,正极生成OH﹣,溶液碱性增强,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电极方程式的书写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把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的判断. -32-\n17.一定条件下,在某恒容容器中充人N2和H2,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达到平衡.当某一条件改变时原平衡被破坏,反应一段时间后又建立起新的平衡,下列条件改变符合图中变化的是(  )A.充入氮气同时分离出氨B.升高温度C.减小压强D.增大压强【考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根据图片知,改变条件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增大程度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速率与原来平衡点没有接触,所以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再结合反应热及方程式特点分析解答.【解答】解:A.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氮气,正反应速率增大,分离出氨气,逆反应速率减小,所以与图象不符合,故A错误;B.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增大倍数,所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不符合图象,故B错误;C.减小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与图象不符合,故C错误;D.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增大倍数,所以平衡正向移动,符合图象,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影响因素为载体考查图象分析,改变条件时曲线变化与原来曲线没有接触点,改变的条件可能是温度、压强或反应物及生成物浓度都改变,注意: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 18.查处酒后驾驶采用的“便携式乙醇测量仪”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在酸性环境中,理论上乙醇可以被完全氧化为CO2,但实际乙醇被氧化为X,其中一个电极的反应式为:CH3CH2OH﹣2e﹣→X+2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池内部H+由正极向负极移动-32-\nB.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C.乙醇在正极发生反应,电子经过外电路流向负极D.电池总反应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乙醇酸性燃料电池中,乙醇被氧化,应为电池负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由CH3CH2OH﹣2e﹣→X+2H+可知,X应为CH3CHO,应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解答】解:A.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A错误;B.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故B错误;C.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故C错误;D.由CH3CH2OH﹣2e﹣→X+2H+可知,X应为CH3CHO,则电池总反应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为载体考查了原电池原理,难度不大,易错选项是B,写电极反应式时要注意结合溶液的酸碱性;在酸性溶液,生成物中不能有氢氧根离子生成;在碱性溶液中,生成物中不能有氢离子生成. 19.一定温度下,1molX和nmolY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Y(g)⇌2Z(g)+M(s),5min后达到平衡,此时生成2a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用M表示此反应速率是0.1amol•(L•min)﹣1C.用X表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是(0.1﹣0.2a)mol•(L•min)﹣1D.其他条件不变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lmolX,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正向移动【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A、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气体的质量减小,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说明到达平衡;B、M是固体浓度是一个常数,所以不用M表示反应速率;-32-\nC、利用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X的物质的量变化量,再根据v=计算;D、其他条件不变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lmolX,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解答】解:A、W为固体,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气体的质量减小,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说明到达平衡,故A正确;B、M是固体浓度是一个常数,所以不用M表示反应速率,故B错误;C、5min后达到平衡,生成2amolZ,则参加反应的X的物质的量为2amol×=amol,故v(X)==0.1amol/(L•min),故C错误;D、其他条件不变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lmolX,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平衡正向移动,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等,难度不大,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20.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里加入一定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并建立平衡:A(g)+2B(g)⇌C(g)+2D(g)测得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是:c(A)=0.3mol/L,c(B)=0.2mol/L,c(C)=0.15mol/L.最初向容器里加入A的物质的量是(  )A.0.5molB.0.8molC.0.9molD.1.2mol【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依据化学平衡的三段式列式计算得到,起始量=消耗量+平衡量,注意计算过程中单位的应用;【解答】解:依据化学平衡的三段式列式计算,设起始量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y,则得到:A(g)+2B(g)⇌C(g)+2D(g)起始量(mol/L)xy00-32-\n变化量(mol/L)0.150.30.150.3平衡量(mol/L)0.30.20.150.3最初向容器里加入A的物质的量浓度x=0.3mol/L+0.15mol/L=0.45mol/L;最初向容器里加入A的物质的量为0.45mol/L×2L=0.9mol;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三段式计算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21.遭遇冰雪灾害时,常使用一种融雪剂,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Y均为元素周期表前20号元素,X的阳离子和Y的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molXY2中含有54mol电子.(1)XY2的化学式是 CaCl2 ,电子式是  .(2)D、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与Y相邻,则D的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是  .用一个置换反应证明D、Y的非金属性强弱 Cl2+H2S=2HCl+S↓ (写化学反应方程式).D与E和氧原子各一个能形成结构类似于CO2的三原子分子,且每个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该分子的化学式为 COS .(3)W是与D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Z是第三周期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其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反应时可以得到两种产物:不加热时生成 Na2O ,其电子式为:  .加热时生成 Na2O2 ,其化学键类型为 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1)融雪剂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Y均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含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且1molXY2含有54mol电子,则阴、阳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8,则为Ca2+、Cl﹣,故XY2是CaCl2,X为Ca、Y为Cl;-32-\n(2)元素D、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与氯元素相邻,则D为硫元素;故E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E为碳元素,C、O、S形成的分子结构与二氧化碳结构类似;(3)W是与S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应为O元素,Z是第三周期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应为Na,其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反应时可以得到两种产物,为氧化钠和过氧化钠.【解答】解:(1)融雪剂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Y均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含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且1molXY2含有54mol电子,则阴、阳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8,则为Ca2+、Cl﹣,故XY2是CaCl2,电子式为,故答案为:CaCl2;;(2)元素D、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与氯元素相邻,则D为硫元素,S的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为,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Cl2+H2S=2HCl+S↓可说明,该反应为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故E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E为碳元素,D与E和氧原子各一个能形成结构类似于CO2的三原子分子,且每个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由二氧化碳结构类似可知,结构式为S=C=O,则分子式为COS;故答案为:;Cl2+H2S=2HCl+S↓;COS;(3)W是与S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应为O元素,Z是第三周期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应为Na,其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反应时可以得到两种产物,为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不加热生成Na2O,Na2O为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Na2O的形成过程为:,加热生成Na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32-\n故答案为:Na2O;;Na2O2;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点评】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原子结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元素的推断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化学用语及元素周期律的考查及分析、推断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2.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氧化还原反应:2KMnO4+10FeSO4+8H2SO4═2MnSO4+5Fe2(SO4)3+K2SO4+8H2O设计如下原电池,其中甲、乙两烧杯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1,盐桥中装有饱和K2SO4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发生氧化反应的烧杯是 乙 (填“甲”或“乙”).(2)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从 a 到 b (填“a”或“b”).(3)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SO42﹣移向 乙 (填“甲”或“乙”)烧杯.(4)甲烧杯中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MnO4﹣+8H++5e﹣═Mn2++4H2O .【考点】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由2KMnO4+10FeSO4+8H2SO4═2MnSO4+5Fe2(SO4)3+K2SO4+8H2O可知,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则b为负极,a为正极,结合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来解答.【解答】解:由2KMnO4+10FeSO4+8H2SO4═2MnSO4+5Fe2(SO4)3+K2SO4+8H2O可知,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则b为负极,a为正极,(1)b为负极,则乙烧杯中发生氧化反应,故答案为:乙;(2)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即从a流向b,故答案为:a;b;(3)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盐桥中的SO42﹣移向乙烧杯中,故答案为:乙;-32-\n(4)甲烧杯中发生还原反应,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电极反应为MnO4﹣+8H++5e﹣═Mn2++4H2O,故答案为:MnO4﹣+8H++5e﹣═Mn2++4H2O.【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常见的化学电源,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原电池工作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3.士兵在野外加热食物时通常采用“无焰食物加热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镁粉、铁粉、氯化钠粉末,使用时加入水与其中的镁反应放出热量.下面是在室温下对该产品的两个探究实验:【实验I】向加有等量水的三个相同隔热容器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物质,结果参见图l.①1.0mol镁条、0.10mol铁粉、0.10mol氯化钠粉末;②将1.0mol镁条剪成100份、0.10mol铁粉、0.10mol氯化钠粉末;③1.0mol镁粉、0.10mol铁粉、0.10mol氯化钠粉末.【实验2】向加有100mL水的多个相同隔热容器中分别加入由0.10mol镁粉、0.50mol铁粉及不同量的氯化钠粉末组成的混合物,不断搅拌,第15min时记录温度升高的幅度,参见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l证实了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与 镁的表面积 有关.(2)实验2中当NaCl的用量大于0.125mol时,实验就无须再做的原因是 C (填字母).A.加入更多的NaCl不再增加反应速率B.加入NaCl反而会降低反应速率C.已达到沸点不再有温度变化D.需要加入更多的铁粉来提高温度(3)如果在实验2中加入了0.060mol的NaCl,则第15min时混合物的温度最接近于 B (填字母).A.34℃B.42℃C.50℃D.62℃-32-\n(4)铁粉、NaCl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 镁粉、铁粉与NaCl的水溶液构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 .【考点】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1)根据实验1中三组物质不同之处判断实验目的;(2)结合图2可知,NaCl用量达到0.125mol时,溶液达到沸腾状态,再增加NaCl的用量时,温度不再发生变化;(3)根据图2当加入0.06molNaCl时记录的温度进行判断;(4)根据镁粉、铁粉与NaCl水溶液共同构成了原电池的角度进行分析.【解答】解:(1)实验1中三组物质不同之处在于镁的状态,故实验1是研究的是镁的表面积与速率的关系,故答案为:镁的表面积;(2)根据图2可知,NaCl用量达到0.125mol时,溶液已经达到沸腾状态,当NaCl的用量再增加时,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所以无需再做,所以C正确,故答案为:C;(3)由图2可见,当加入0.06molNaCl时,第15min记录的温度升高值在42℃左右,所以B正确,故答案为:B;(4)镁粉、铁粉与NaCl水溶液共同构成了原电池,大大促进了Mg的反应,加快了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镁粉、铁粉与NaCl的水溶液构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温度、固体表面积、浓度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4)中注意构成原电池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24.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时间(s)012345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1)已知:只升高温度,NO2的含量减小,则该正反应方向是 放 热反应.-32-\n(2)如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 b .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1.5×10﹣3mol/(L•s)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bcg .a.v(NO2)=2v(O2)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v(逆)(NO)=2v(正)(O2)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e.c(NO):c(NO2):c(O2)=2:1:2f.反应物不再转化为生成物g.混合气体颜色不再改变(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c .a.及时分离除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c.增大O2的浓度d.选择高效催化剂.【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1)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根据二氧化氮浓度的变化确定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2)根据图中曲线的变化判断;根据v=计算v(NO),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O2);(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同种物质表示)或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同物质表示),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含量不再变化,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由此进行判断;(4)该反应正方向为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根据影响速率、平衡的因素分析.-32-\n【解答】解:(1)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NO2的浓度减小,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2)NO2是产物,随反应进行浓度增大,平衡时浓度为NO浓度的变化量△c(NO)==0.0065mol/L,所以图中表示NO2变化的曲线是b;2s内用N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O)===3.0×10﹣3mol•L﹣1•s﹣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O2)=v(NO)=×3.0×10﹣3mol•L﹣1•s﹣1=1.5×10﹣3mol•L﹣1•s﹣1,故答案为:b;1.5×10﹣3mol•L﹣1•s﹣1;(3)a、表示同一方向反应速率,v(NO2)自始至终为v(O2)的2倍,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a错误;b、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在减小,容器内的压强减小,当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b正确;c、不同物质表示速率,到达平衡时,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逆(NO):正(O2)=2:1,即V逆(NO)=2v正(O2),故c正确;d、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为定值,所以密度自始至终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d错误.e.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但是浓度比值不一定等于计量数比,即c(NO):c(NO2):c(O2)=2:1:2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e错误;f.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仍然在进行中,反应物仍转化为生成物,同时生成物也转化为反应物,故f错误;g.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当颜色不再改变,即二氧化氮的浓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g正确;故答案为:bcg;(4)2NO(g)+O2(g)⇌2NO2(g)正方向为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a.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及时分离除NO2气体,平衡正移,但是浓度减小,速率减小,故a错误;-32-\nb.适当升高温度,反应逆向移动,故b错误;c.增大O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浓度增大,速率加快,故c正确;d.选择高效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但是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速率、平衡平衡状态的判断及读图表能力,难度中等,判断平衡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3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1:26:52 页数:32
价格:¥3 大小:257.5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