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化学
>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2
2
/22
剩余2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解答:解:A、氧气约占21%,故选项错误;B、氮气约占78%,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约占0.03%,故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约占0.94%,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1分)(2022•密云县二模)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A、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故选项正确.B、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是中子数,故选项错误.C、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是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D、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是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及灵活应用进行解题的能力. 3.(1分)(2022•大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矿石粉碎C.蜡烛燃烧D.干冰升华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22\nB、矿石粉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正确;D、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C.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4.(1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镁条B.木炭C.红磷D.铁丝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5.(1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白糖B.牛奶C.面粉D.植物油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解答:解:A、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B、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C、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n6.(1分)你能闻到鲜花散发出的香味,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 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可以分成原子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能闻到鲜花散发出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能闻到鲜花散发出的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能闻到鲜花散发出的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能闻到鲜花散发出的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分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能闻到鲜花散发出的香味香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1分)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 A.急救B.气焊C.作燃料D.动植物呼吸考点:氧气的用途..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根据氧气的性质﹣﹣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判断其用途.解答:解:A、紧急利用氧气能够供给呼吸的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B、气焊利用了氧气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C、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但不能燃烧,不能作燃料,故C符合题意;D、氧气能够供给动植物呼吸,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是最基础的考点之一,同学们只要抓住要点: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此类考点就迎刃而解. 8.(1分)青少年成长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和钙.这里的“钙”是指( ) A.元素B.原子C.物质D.分子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食品、药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22\n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解答:解:青少年成长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和钙,这里的“钙”是指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进行解题的能力. 9.(1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煤B.二氧化碳C.稀盐酸D.大理石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煤是碳和杂质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正确;C、稀盐酸是氯化氢和水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大理石是碳酸钙和杂质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1分)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B.用汽油溶解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D.用盐酸清除试剂瓶壁上的碳酸钙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据此解答.解答:解:A、自来水用于洗手不是乳化作用;B、汽油溶解油污是溶解作用;C、洗涤剂清洗餐具是乳化作用;D、盐酸清洗碳酸钙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选B.点评:掌握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1分)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氮气无色无味B.碳酸易分解C.硫具有可燃性D.一氧化碳有剧毒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22\n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氮气无色无味,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A正确;B、碳酸易分解,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C、硫具有可燃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一氧化碳有剧毒,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A.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12.(1分)(2022•北京)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B.3C.4D.7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判断.解答:解:这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故选B.点评:日本核泄漏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关注,这会对中考有导向作用,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及其原子内部构成粒子间的数目和电性、电荷关系的考查将会成为热点中的热点. 13.(1分)(2022•北京)下列符号表示1个氢分子的是( ) A.HB.H+C.H2D.2H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分析:分子的表示方法:在物质化学式前面加上数字即可,而表示1个氢分子的化学符号为H2.解答:解:A、H表示1个氢原子、氢元素,故A不符合题意;B、H+表示1个氢离子,故B不符合题意;C、H2表示1个氢分子,故C符合题意;D、2H表示2个氢原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 14.(1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22\n A.点燃酒精灯B.取用固体药品C.倾倒液体药品D.加热液体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从酒精具有挥发性,为防止失火,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去分析;B、从在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的方法去分析;C、从取用液体药品的方法去分析;D、从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能上下移动试管去分析;解答:解:A、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为防止失火,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故错误;B、在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或试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正确;C、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①瓶塞倒放,②标签对准手心,③瓶口紧挨试管口,④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图中瓶塞正放、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故错误;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先进行预热并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不能上下移动试管;故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 15.(1分)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布盖灭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火药能燃烧爆炸的性质判断.B、根据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性质判断.C、根据自然界的水能导电的性质判断.D、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解答:解:A、燃放烟花爆竹时,火药能燃烧爆炸,所以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故A正确.B、天然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开窗通风,一者能降低天然气的温度,防止它达到着火点,二者可稀释天然气,防止达到爆炸极限,故B正确.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易连电短路,或造成触电事故,故C错误.D22\n、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引起失火,火势小易控制,可用湿布盖上以隔绝空气或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C.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在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如火灾、爆炸、中毒、触电、化学品腐蚀等,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是保障人身生命安全的第一要务. 16.(1分)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 ) A.二氧化碳能与燃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二氧化碳溶于水时生成碳酸 C.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可变成“干冰” D.密度比空气大,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解答:解: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密度比空气大,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不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燃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分析解答即可. 17.(1分)将25℃时的一杯饱和硝酸钾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降温B.倒出一部分C.加硝酸钾D.加水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方法有加溶剂、升温(降温).解答:解: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越低,溶解的越少,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B、硝酸钾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倒出一部分后,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C、饱和硝酸钾溶液加入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仍然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D、加溶剂可以把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D.点评:加溶剂可以把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改变温度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时却要具体分析溶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18.(1分)将木柴架空一些,可以使火燃烧更旺,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方便添加木柴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分析.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2\n解答:解: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从而促进木柴的燃烧.故选项正确;B、主要不是为了升高木柴的温度.故选项错误;C、木柴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选项错误;D、不是为了方便加入木柴.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将木柴架空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因为这样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19.(1分)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最小粒子,不可再分 B.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带电的粒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D.物质的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发生改变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去分析;B、从分子、原子和离子中,分子和原子不带电,离子带电荷去分析;C、从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去分析;D、从物质的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间隔的大小改变决定的去分析.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错误;B、分子、原子和离子中,分子和原子不带电,离子带电荷;故错误;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故正确;D、物质的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间隔的大小随温度发生改变而不是分子大小改变的;故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的有关结构和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1分)碳化硅(SiC)俗称金刚砂.在空气中,碳化硅能与熔融的氢氧化钠发生如下反应:SiC+2NaOH+2O2Na2SiO3+X+H2O.请推断X的化学式( ) A.CO2B.COC.SiO2D.Na2CO3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此题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别统计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比较分析就可以求出所的物质的化学式.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Si,1;C,1;Na,2;O,6;H,2;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Si,1;Na,2;O,4;H,2;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和2,故X的化学式为CO2.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运用,只有掌握了这一知识的内涵,就能正确解答.22\n 21.(1分)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液体X滴入到烧瓶中,若使小气球鼓起(液体X的体积忽略不计),则液体X和固体Y不可能是( )选项液体X固体YA水氢氧化钠B水硝酸铵C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D稀盐酸碳酸钠 A.AB.BC.CD.D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的化学性质..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小气球要鼓起,则是液体和固体接触反应放出气体或是放出大量的热而导致装置内的压强增大,据此解答.解答:解:A、水和氧化钙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而导致装置内的压强增大,会使小气球鼓起,故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导致装置内的压强降低,小气球不会鼓起,故正确;C、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而使装置内的压强增大,会使小气球鼓起,故错误;D、稀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使装置内的压强增大,会使小气球鼓起,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与物理压强知识的结合,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22.(1分)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下列操作和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加入过量的红磷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22\n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生成的是固体,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进钟罩,钟罩内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钟罩内原来氧气的体积.解答:解:A、红磷的量必须过量,因为只有过量的红磷才能尽可能的把氧气消耗完.正确;B、点燃红磷前要保证系统是密闭的,故应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正确;C、若未冷却至室温就测量,装置内的气体还处于受热膨胀状态,测量值将偏小.错误.D、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生成的是固体,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进钟罩,钟罩内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钟罩内原来氧气的体积.正确.故选C点评:做实验时一定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若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测量就会造成测量值偏小. 23.(1分)下列4个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正确的是( ) A.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B.用水除去CO和CO2混合气体中的CO2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 D.在温度不改变的情况下,向一杯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可以检验其是否饱和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进行分析判断.C、区别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的目的.D、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水不能,根据是否有气泡产生能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故选项实验方案的设计正确.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但1体积的水只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用水不能讲二氧化碳全部除去,故选项实验方案的设计错误.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则是空气;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气体熄灭,则是二氧化碳;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实验方案的设计正确.D、在温度不改变的情况下,向一杯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若不能溶解,说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实验方案的设计正确.故选:B.22\n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24.(1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和等质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分别升温到t2℃(水的蒸发忽略不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质量相同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装有乙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增多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从图中能够获取的信息:①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温度时,相同质量的水中所溶解的甲和乙的物质的质量相等;②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③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和升高而降低去分析解答.解答:解:由图中可知:①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温度时,相同质量的水中所溶解的甲和乙的物质的质量相等;②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③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A、t1℃到t2℃的过程中,由于甲溶解度增大,溶解的溶质增多,质量分数增大,故错误;B、由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温度时,相同质量的水中所溶解的甲和乙的物质的质量相等,此时试管内剩余物质的质量相等.t1℃到t2℃的过程中,乙物质溶解度减小,溶液中的溶质会析出,剩余固体质量增多,而甲溶解度增大,溶解的溶质增多,剩余固体的质量则会减小,故错误.C、由上面的分析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1℃到t2℃,温度升高,乙物质的溶解度变小,故错误;D、t1℃到t2℃的过程中,乙物质溶解度减小,溶液中的溶质会析出,剩余固体质量增多,故正确;故选:D.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25.(1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22\nA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B将一定量的水通直流电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D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氯化钠 A.AB.BC.CD.D考点:酸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电解水实验;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量是一定的;B、一定量的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是一定的;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生成氧气的质量是一定的;D、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氯化钠不会无限制的溶解,所以溶液的浓度不会一直增加.解答: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质量会随盐酸的不断加入而增加,直至碳酸钙完全反应,二氧化碳的量不再增加,图示不符合变化规律,故错误;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随着反应进行,生成氢气的质量逐渐增加,当水分解完毕,氢气质量不再增加,图示符合变化规律,故正确;C、加热高锰酸钾生成氧气,随着反应进行,生成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当高锰酸钾分解完毕,氧气质量不再增加,图示符合变化规律,故正确;D、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氯化钠不会无限制的溶解,所以溶液的浓度不会一直增加,当饱和时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不再增加,图示不符合变化规律,故错误;故选:BC.点评: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纵、横坐标的含义及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问题的基础.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29分)26.(6分)钠元素对人类生命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1)在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钠属于 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一个原子中质子数为 11 .(2)人体所需的钠元素主要来源饮食中的氯化钠.氯化钠由 钠离子和氯离子 构成;从海水中获取粗盐采取的方法是 蒸发溶剂 (填“冷却”或“蒸发溶剂”).(3)过氧化钠(Na2O2)可用在潜水、航天等缺氧场合,是因为它能将人体呼出的CO2转化为O2,同时生成碳酸钠.①过氧化钠属于 BC .A.混合物B.氧化物C.化合物②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 .22\n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进行解答;(2)根据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以及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进行解答;(3)根据过氧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进行解答.解答:解:(1))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可知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钠原子中质子数为11;故填:金属;11;(2)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所以从海水中获取粗盐采取的方法是蒸发溶剂;故填:钠离子和氯离子;蒸发溶剂;(3)①过氧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属于化合物,也属于氧化物;故填:BC;②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故填:2Na2O2+2CO2=2Na2CO3+O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理解、运用以及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 27.(6分)水是地球上一种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1)图1所示的是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过滤和 吸附 .(2)日常生活中,可以用 肥皂水 区分硬水和软水.(3)水厂处理水时,有时会向水中加生石灰,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4)图2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试管1中生成的气体是 氢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5)水可以配制各种溶液.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10%的稀硫酸,需水的质量为 880 g.考点:水的净化;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鉴别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根据溶液稀释溶质不变解答.22\n解答: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2)鉴别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故填:肥皂水;(3)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是氢氧化钙,故填:CaO+H2O═Ca(OH)2;(4)试管1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电解水生成的是氢气和氧气,故填:氢气,2H2O2H2↑+O2↑;(5)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有:100g×98%=(100g+x)×10%x=880g,故填:880.点评:掌握水的净化以及各物质的性质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8.(5分)柴油机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某种尾气处理技术是利用氨气与氮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降低污染物排放,其中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一个A分子由 4 个原子构成.(2)B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8 ,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2 .(3)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③ (填序号).①元素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分子种类(4)参加反应的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 2:3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反应的实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1)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分子的构成、写出化学式;(2)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写出B的化学式,计算B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判断元素的化合价;(3)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元素等的变化;(4)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分析参加反应的A与B的分子个数比.解答:解:(1)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一个A分子是由4个原子构成的;.(2)由微粒的构成可知,B的化学式为NO,B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7:8,由于氧显﹣2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3)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不变.(4)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6NO5N2+6H20;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故答案为:(1)4;(2)7:8;(3)③;(4)2:3.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n29.(7分)地壳中的矿物是人类的重要资源.(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 天然气 等.(2)地壳中的金属元素主要以矿物存在.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铝元素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在高温条件下,下列物质中能夺取Fe2O3中的氧,将铁还原出来的是 B (填字母序号).A.焦炭B.一氧化碳C.氧气D.二氧化碳(3)石灰石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矿物.医用氯化钙晶体可以生产补钙、抗过敏和消炎等药物,以某地产的石灰石(含有一定量的MgCO3及一些不溶于水和盐酸的杂质)生产医用氯化钙晶体的主要流程如下:已知:MgCO3+2HCl═MgCl2+CO2↑+H2O;2HCl+Ca(OH)2═CaCl2+2H2O;MgCl2+Ca(OH)2═Mg(OH)2↓+CaCl2.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向溶液B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③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C (填字母序号).A.溶液A中一定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盐酸B.两次过滤分别除去的是杂质和氢氧化镁C.溶液B中的氯化钙质量大于溶液A中氯化钙质量D.溶液C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溶液D.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制备;化学与能源.分析: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前五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还原剂是一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向溶液B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溶液A中一定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盐酸;两次过滤分别除去的是杂质和氢氧化镁;溶液B中的氯化钙质量大于溶液A中氯化钙质量;溶液C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溶液D不正确,因为溶液C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小于或等于溶液D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故答案为:天然气;(2)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前五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还原剂是一氧化碳;故答案为:铝元素;B;(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向溶液B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溶液A中一定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盐酸;两次过滤分别除去的是杂质和氢氧化镁;溶液B中的氯化钙质量大于溶液A中氯化钙质量;溶液C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溶液D22\n不正确,因为溶液C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小于或等于溶液D的质量分数;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AB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有关能源的问题、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节约化石能源,合理的开发新能源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有关能源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同学们要认真把握. 30.(5分)下列用字母表示的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物质,其中A~E均为无色气体,A和B为单质.请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1)A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其原因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2+O22H2O .(2)X、Y的组成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分解产生B.X、Y分别是 水和双氧水 .(3)C、D的组成相同,C与B反应时生成D,C、D均由 碳、氧 元素组成.(4)E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A与D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E和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CO2CH4+O2 .E能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2H2O+CO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根据“A~E均为无色气体,A和B为单质”,则:(1)考虑氢气的燃烧及化学方程式;(2)根据“X、Y的组成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分解产生B”,考虑水和双氧水;(3)根据“C、D的组成相同,C与B反应时生成D”,考虑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4)根据“E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推测E为甲烷,进行分析.解答:解:根据“A~E均为无色气体,A和B为单质”,则:(1)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2)根据“X、Y的组成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分解产生B”,则推测X、Y分别是为水和双氧水;(3)根据“C、D的组成相同,C与B反应时生成D”,考虑C、D分别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则C、D均由碳、氧元素组成;(4)根据“E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推测E为甲烷,则A与D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E和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CO2CH4+O2;故E能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2H2O+CO2.故答案为:(1)2H2+O22H2O.(2)水和双氧水.(3)碳、氧.(4)2H2+CO2CH4+O2.CH4+2O22H2O+CO2.点评:22\n本题为文字叙述型物质推断提,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题干叙述的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推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实验题(共3个小题,共20分)31.(6分)根据图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 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D 或E.(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用装置D收集CO2,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解答:解:(1)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集气瓶;(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B;D;(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故答案为:A;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32.(6分)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对燃烧条件和CO2与水反应的实验进行研究.22\n内容【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实验2】研究CO2与水反应步骤①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关闭弹簧夹,加热木炭.②停止加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通入O2.①向B中放入一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后干燥的纸花.②打开弹簧夹,通入O2.③加热木炭.④停止通O2、熄灭酒精灯.(1)木炭充分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 .(2)实验1中,步骤①的目的是 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 ;步骤②的目的是 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3)实验2中,步骤①的目的是 证明二氧化碳不能是石蕊变色 ;C装置中的液体是 紫色的石蕊试液 .(4)两个实验中,B装置的共同作用是 避免液体倒吸,炸裂玻璃管 .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必须依据客观事实、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根据探究燃烧的条件来分析;(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4)根据B装置的位置以及瓶内导管的长短来分析.解答:解:(1)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故选:C+O2CO2.(2)实验1中,步骤①的目的是为了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步骤②的目的是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填: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3)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色,C装置内是紫色的石蕊试液,可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填:证明二氧化碳不能是石蕊变色;紫色的石蕊试液;(4)根据装置B的特点可知,它可以防止因为装置内压强改变,导致液体倒吸,造成玻璃管的炸裂;故填:避免液体倒吸,炸裂玻璃管.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条件的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难度较大. 33.(8分)生活中常遇见铜制品生锈的情况.活动课上,同学们设计实验对铜锈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验证铜锈的组成【查阅资料】①铜锈为绿色,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22\n②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能变为蓝色.③碳不与稀硫酸反应.④氧化铜为黑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进行实验1】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按上图组装仪器,装入药品.②加热铜锈,直至不再有气体产生,停止加热.绿色固体变为黑色;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烧杯中液体变浑浊.加热铜锈生成的物质有 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铜锈由 铜、碳、氢、氧 元素组成;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2CuO+H2O+CO2↑ .③冷却后,向试管中固体加入适量稀硫酸,稍加热.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探究活动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进行实验2】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4个实验,每天观察一次现象,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实验4中的铜丝生锈了,且与水接触的部分生锈更明显.序号实验内容实验结论实验反思实验1在干燥环境中,铜不易生锈.(1)实验2和3中使用的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原因是 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2)如果要证明铜生锈的快慢是否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还需要补充的一个实验内容是 在含量高的二氧化碳的空气中,将铜丝放入蒸馏水中 .实验2 在没有二氧化碳的情况下,铜不易生锈 .实验3 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铜不易生锈 .22\n实验4铜生锈的条件是 铜与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充分接触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进行实验1】根据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说明有水生成,烧杯中液体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生成氧化铜进行解答;【进行实验2】根据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实验4中的铜丝生锈了,且与水接触的部分生锈更明显说明铜与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进行解答.解答:解:【进行实验1】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说明有水生成,烧杯中液体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生成氧化铜,所以加热铜锈生成的物质有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铜锈由铜、碳、氢、氧元素组成;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故填: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铜、碳、氢、氧;Cu2(OH)2CO32CuO+H2O+CO2↑;【进行实验2】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实验4中的铜丝生锈了,且与水接触的部分生锈更明显,说明铜与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所以可知实验2的结论是:在没有二氧化碳的情况下,铜不易生锈;故填:在没有二氧化碳的情况下,铜不易生锈;实验3的结论是: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铜不易生锈;故填: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铜不易生锈;实验4的结论是:铜生锈的条件是铜与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充分接触;故填:铜与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充分接触;实验反思:(1)实验2和3中使用的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原因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故填: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2)如果要证明铜生锈的快慢是否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还需要补充的一个实验内容是在不同浓度二氧化碳中,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完成实验.故填:在含量高的二氧化碳的空气中,将铜丝放入蒸馏水中.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很多新知识,验证一些现象与结论.因此,学习化学时,不要错过每一个实验,更不要轻易放过实验中的每一个现象. 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共6分)高温34.(3分)钛(Ti)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得:TiCl4+2MgTi+2MgCl2.若要制得24g钛,请计算需要镁的质量.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22\n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TiCl4+2MgTi+2MgCl2,由生成钛的质量24g计算消耗金属镁的质量.解答:解:需要镁的质量为xTiCl4+2MgTi+2MgCl24848x24gx=24g答案:制得24g钛,需要镁的质量为24g.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由反应中任一物质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反应中其它物质的质量. 35.(3分)某实验小组用28g氯酸钾(KClO3)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热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当不再有气体产生时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18.4g.实验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g.请计算:(1)制取的氧气质量为 9.6 g.(2)混合物中二氧化锰质量.(3)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生成氧气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以及二氧化锰的质量.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8g﹣18.4g=9.6g;(2)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y,2KClO32KCl+3O2↑,24514996xy9.6g,解得:x=24.5g,y=14.9g(2)混合物中二氧化锰质量为:28g﹣24.5g=3.5g;(3)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4.9%;答: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9.6g;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质量是3.5g22\n;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4.9%.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2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北京市石景山区某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北京市燕山区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北京市昌平区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北京市怀柔区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北京市密云县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北京市丰台区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届高三英语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0:22:18
页数:22
价格:¥3
大小:204.8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